• 沒有找到結果。

陸、實施要點

線性規劃:目標函數為一 次式的極值問題,平行直 線系。

  a-V-4

A-12 乙-2

方程式的虛根:方程式的 虛根,實係數方程式的代 數基本定理,虛根成對性 質。

a-V-2 n-V-3

F-12 乙-1

函數:對應關係,圖形的 對稱關係(奇偶性),凹 凸性的意義。#

在學習微分或相關內容 的脈絡中,認識函數作 為可操作的對象,例如

  f ±g

f ∘ g

 

f-V-1 g-V-2

F-12 乙-2

函數的極限:認識函數的 連續性與函數在實數

 a 

極限,極限的運算性質,

介值定理,夾擠定理。

請注意連結10 年級所學 的多項式相除之基礎;

此 處 的 目 標 是 處 理 微 分,勿過度延伸。

計算機 f-V-6 n-V-2 a-V-1

F-12 乙-3

微分:導數與導函數的極 限定義,切線與導數,多 項式函數之導函數,微分 基本公式及係數積和加減 性質。

  f-V-6 n-V-7 a-V-2

F-12 乙-4

導函數:二階導數,萊布 尼茲符號。函數的單調性 與凹凸性判定,基本的最 佳化問題,導數的邊際意 涵。

 

f-V-7 f-V-2

F-12 乙-5

積分:一次與二次函數的 反導函數與定積分。定積 分的面積與總變化量的意 涵,微積分基本定理。

不涉及分部積分與變數 變換。在面積之意義明 顯時,可擴及其他函數 或給定的圖形。

  f-V-8 f-V-2 F-12

乙-6

積分的應用:連續函數值 的 平 均 , 總 量 與 剩 餘 意 涵。

  f-V-9

D-12 乙-1

離 散 型 隨 機 變 數 : 期 望 值、變異數與標準差,獨 立性,伯努力試驗與重複 試驗。

d-V-4

D-12 乙-2

二項分布:二項分布的性

質與參數。 應用於事件發生機率的

合理性檢定。 d-V-4

d-V-5 a-V-1

陸、實施要點

一、課程發展

(一)數學是一種語言,是成為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與思維方法,所以應該提供所有人 平等的學習機會,規劃上應強調循序漸進,適時發展差異化教學。數學課程發 展可以適當結合性別平等、人權、環境與海洋教育等相關議題,以促進核心素 養的涵育及豐富本領域的學習。

(二)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育階段,在符合彈性學習課程規範下,規劃數學奠基與 探索活動,讓學生探索、討論,培養對數學的喜好,奠立單元學習的先備基礎,

以期每位學生都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三)課程發展依學生需求調整,對於學習緩慢的學生,可以降緩教學速度。對學習 超前的學生,可以設計加深、加廣的課程、專題探究各類課程。對於學習落後 的學生,應規劃補救教學,及時補救。

二、教材編選

(一)教科用書編寫,應配合課程綱要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

編寫出高品質書籍,以協助學生自行閱讀學習與教師教學為目標。

(二)教科用書編寫應包含教師手冊,以提供教師對教材與課程進一步的了解,並幫 助教師提升其教學效能,照顧不同程度與不同需求的學生。

(三)學習內容的安排以清楚呈現某組數學概念為原則,並非一條目對應一教學單元,

教科書在同一年級可以不依照學習內容的流水號順序編寫。7-12 年級部分學習 內容條目及說明與備註有※、★、#之標註,教科用書編寫時應充分掌握其意 義,並且在書內標明、解釋清楚。

(四)國民中學初次介紹計算機,宜有專門單元以實例說明計算機的特性與易犯錯誤。

教材應該讓學生明白,計算機及電腦的數值計算會因有效位數的限制而有一定 的誤差,以及計算機操作時可能發生錯誤與誤差,如鍵入錯誤、程序錯誤、有 效位數不足等問題。國中學生所使用的計算機應該要能處理基本的整數、浮點 數、科學記號數字的四則運算,有百分比和平方根功能,並能處理數據的總和 與平均值;高中學生所用的計算機應該要能進一步處理一般指數的次方運算,

三角、反三角、指數、對數運算,以及數據的變異數與標準差。教師手冊中亦 可強調,教師應該在學生先有描點繪圖的經驗後,才以電腦繪圖加強觀察函數 圖形的特徵,並解釋其意涵。

(五)教科用書的編寫應注意整體結構的有機結合,在題材呈現上能反映出各數學概 念的內在連結。此外,也應注意在取材上,能與相關數學主題、其他領域/科目 的內涵、日常生活的素材進行應用與外在連結。

(六)教科用書的呈現應循序漸進、適當鋪陳,具備多重表徵、引發學習動機、注意 學生學習心理,在直觀與嚴謹之間取得平衡,並兼顧從特例到一般推理的必要。

教科用書的編寫,應配合學生的閱讀年齡,使用適切的文字。國民小學進入國 民中學教育階段,為使學生適應學習場域與學習方式的轉換,應適當安排教材 內容與教法,讓教師有機會協助學生銜接跨階段時學習狀態的落差。

(七)教科用書應有足夠的學習任務與習題,學習任務應具有意義並反映數學思考。

藉由適量的隨堂練習或形成性評量,教師即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依學習需求 調整教學活動。課文後的習題,應扣緊主題,由淺入深,具啟發深思作用。學 習任務與習題宜避免無意義的人工化難題、與教材內容出現太大落差,或出現

不符合常理的情境。

(八)學習任務與習題之安排應注意與生活、其他領域/科目及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 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等議題的連結。例如,教材之研發可考量性別平等趨 勢、環境永續發展等議題;又如,教材中不同的性別角色,應有相同的出現機 會。

(九)教科用書之編寫可適當編入數學史、民族數學及數學家介紹,以引發學生興趣、

培養其欣賞數學發展的素養,並了解不同族群及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鼓勵原 住民族重點學校之教材編選,適度與當地原住民族文化結合,進行文化回應教 學。

(十)教科用書審查應掌握課程綱要的精神,並依據上述教材編寫注意事項進行。

(十一)教科用書之選用應考量學生程度之適切性,必要時,教師可以自編教材。

(十二) 教師自行編寫教材時應以本課程綱要為依據,掌握前述教材編寫之精神,避 免過度發展內容,徒增一般學生的學習挫折。針對資質優異的學生,可以另外 編寫具挑戰性及思考性的教材。

三、教學實施

(一)學習重點的訂定,以該階段或年級結束時,學生應具備的數學素養為考量。教 師應依學習重點及其說明與備註,衡量不同程度的學生規劃課程、設計教案或 教學內容。教材選取應配合地方生活環境和學生實際生活,選擇適當而有趣的 題材,並布置適當的學習環境,以利教學。

(二)學習重點是離散的條目,但教學與學習是連續的過程。階段或年級的規定,強 調在該階段或年級中,應以條目內容為重點進行發展並完成學習。基於學習的 需求,教師可以依自己的經驗,做部分跨階段或跨年級的前置處理,或做後續 的補強教學。

(三)教師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其數學能力發展為考量,鼓勵學生提出多元解法 並和他人溝通解題想法。數學學習節奏的疏熟快慢,因人而異,教師應避免將 全班學生當做均值的整體,並應透過差異化的教學與評量,分析學生的學習準 備度,做適當的診斷、導引與協助。

(四)課程綱要的制定並未預設特定的教學法,教師應能依學生的年齡、前置經驗、

授課主題特性與教學現場的狀況,因時制宜,採用能提供學生充分有意義學習 的方法,順暢地進行教學,例如:合作解題、探究教學等有效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注重不同階段的學習型態,並與教學目標配合,鼓勵與引導 學生進行數學探究與合作解題。

(六)數學教學應注重數、量、形的連繫,讓學生在實作、實測與直覺中,精熟數、

量、形及其相互關係的概念,並逐步抽象化與程序化成為精鍊有效的數學語言,

再經由反思、論證、練習與解題,讓學生逐步穩定,以掌握其概念,作為進一 步學習的基礎。

(七)教學過程可透過引導、啟發或教導,使學生能在具體問題情境中,運用先備的數 學知識為基礎,形成解決問題所需的新數學概念,並有策略地選擇正確又有效率 的解題程序。教師可提供啟發性的問題、關鍵性的問題、現實生活的應用問題,

激發學生不同的想法。但宜避免空洞的或無意義的開放式問題,也避免預設或過 早提出解題方式和結果。

(八)教師應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情境與數學的連結過程,培養學生能以數學觀點考察 周遭事物的習慣,並培養學生觀察問題中的數學意涵、特性與關係,養成以數 學的方式,將問題表徵為數學問題再加以解決的習慣,以提高應用數學知識的 能力。同時在發展解題策略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概念之理解。可以善用性別 平等、人權、環境、與海洋教育等議題為觀察的問題,在發展解題策略的過程 中,加深對數學概念之理解,同時提升自我認同及國際視野。

(九)當學生學習數學時,在生活應用解題與抽象形式能力兩課題間,必須來回往返 地相互加強,才能真正順利地發展數學能力,不必過度執著於生活情境,干擾 甚至忽略學生抽象形式能力的發展,也不應一味強調抽象程序的學習,妨礙學 生將數學應用於日常生活解題的能力。

(十)數學與其他領域/科目的差異,在於其結構層層累積,而其發展既依賴直覺又需 要推理。教師應將學生的錯誤視為學習歷程,診斷學生發生問題的根源(例如:

語言未溝通、肆意擴張約定、推理的謬誤等),並針對問題協助學生。教師教 學時宜提供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說明其理由與想法,肯定其正確的巧思,或 用關鍵的例子,釐清其錯誤。

語言未溝通、肆意擴張約定、推理的謬誤等),並針對問題協助學生。教師教 學時宜提供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說明其理由與想法,肯定其正確的巧思,或 用關鍵的例子,釐清其錯誤。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