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綜合活動領域」包括「生命教育」、「生涯規劃」、「家政」、「法律與生活」、「環境科學 概論」等五科目,「科技領域」包括「生活科技」、「資訊科技」等二科目,各校自選二科目 共 4 學分彈性開設。

本領域科目為清楚顯示各科目實施時應注意的事項,採取分科撰寫的方式。從課程發 展、教材編選、教學實施、教學資源、學習評量等五個面向,闡述落實本領域基本理念與 課程目標的要領,教師應視學生性別、族群、文化、宗教差異背景之實際需求,調整前述 五個面向之實施方式。

一、生命教育

(一)課程發展

生命教育課程係以哲學思考做為探索生命議題的基本素養,使學生能進行跨領 域的人學探索以發展自己的人學,並能以人學探索為基礎,思考生命的終極課題,

進行有關美善的價值思辨,並從事靈性修養,讓生命中的身心靈、感性與理性、行 為與意志得到統整,與他人及環境的關係得以和諧共融。教師發展課程時得考量在 地文化特色及學生需求,適度調配各單元之內容及時數,以避免過多的授課內容,

讓學生能在反思及生活實踐中成長。

(二)教材編選

1.教材整體之安排應符合本科目之學習重點,並確保以最周延與適切的材料來幫助 學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涵育與表現各項核心素養。

2.教材內容之結構應以「學習內容」為具體準則。必要時,編者得變更次序或增減 內容。

3.教材應儘量與生活經驗及時事相結合,以幫助學生在具體生活中做判斷與抉擇。

4.教材各章節之後,可提供各種「啟發式問題/活動」、「思考性問題/活動」或「討 論性問題/活動」,使學生在思辨過程中,學得並尊重多元價值。亦可提供相關之 補充讀物或媒體資料,提供學生更完整而詳盡的學習管道。

5.可依照需求另編教師手冊,需列舉詳盡之參考文獻、視聽教材等相關資料及實施 方法,以協助教師進行教學。

(三)教學實施

1.教學宜強化體驗感受、省思實踐,兼顧活動課程與學理課程。

2.本科目學習內容相當廣泛,教師授課時得依學生需要選擇所需的學習內容,但仍 應涵蓋五項主題範疇。

3.學理課程部分,教師可採用講述教學法、啟發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教學法、

價值澄清教學法、協同教學法等各種合適之教學方法,以期達成教學目標。

4.活動課程部分,教師可運用座談、參觀、訪問、服務學習、調查、演練、戲劇、

實作、競賽、辯論、體驗活動、角色扮演等方法來進行。

5.教師教學時應多運用各種統計資料、圖表、照片、資訊軟體、報章雜誌、數位多 媒體教材及網路資源等,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6.授課教師應熟悉本課程之規劃理念,進行價值澄清與導引,並於課堂中營造合宜 之融洽氛圍,以利學生就內容作深入的探討與實踐。

(四)教學資源

1.教學資源涵蓋書籍、繪本、影片、教具、資訊軟體及網路資源等。

2.可結合校友、家長、職場人士、生涯典範人物及具實務經驗之教師等人力資源,

建立合作機制。

3.教師可運用社區資源,提供學生參觀與體驗機會,或邀請生命典範人物,進行生 命經驗分享。

(五)學習評量

1.成績評量以能達成「學習表現」為原則。

2.評量範圍應包括知識、情意、技能、行為與價值,可在教學前、中、後及每堂課 教學中進行評量。

3.評量方法宜適當而多元,可運用書面報告、口語評量、實作評量、檔案評量、紙 筆測驗等方式實施。

4.評量以形成性評量為主,以總結性評量為輔。

二、生涯規劃

(一)課程發展

本課程之發展目標在於提供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對生涯規劃之學習經驗,

基本概念與演練機會,增進自我了解、以期有助於未來之生涯評估與抉擇。課程發 展之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針對未來的就業與進修發展提供基本概念的認識與 實際演練之機會,最終以能建立個人之生涯行動學習檔案以供未來生涯規劃參考 為鵠的。

(二)教材編選

1.生涯規劃主軸可分為:個人的了解與接納、生活與職業發展的探索、生涯抉擇與 行動。各校可依實際需要,於適當學年/學期,彈性安排授課學分與內容。

2.生涯規劃有其連續性,因此,無論教學內容或材料選擇,皆可接續國民中學階段 所進行的生涯檔案,進而深入探討學生就讀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期間生涯檔案的 過去、現在與未來。

3.有關個人方面的生涯探索,係以個人的了解與接納為主軸:

(1)「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主題,除開宗明義探討生涯規劃與個人生涯發展的 關係、強調終身學習理念、引發學生規劃生涯的動機外,重點在於探討個人 發展過程中的生命故事/重要事件/學習過程,乃至於原生家庭/重要他人的價 值觀在此種發展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2)「自我覺察與整合」的重點包含個人特質、生涯態度與信念的確認;及性別 與生涯選擇多元發展等兩大面向。透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心理測驗或評量,

協助學生了解自我所擁有的各方面的特質,包括興趣、性向、能力、性格、

價值觀、生涯信念、以及決策風格等等;其次,也探討性別與職業發展、性 別平等概念的建立。

(3)「自我調節與態度培養」的內容主要在於介紹情緒管理的意涵與壓力調適,增 進人際互動及溝通協調的素養為重點。逐漸培養學生的情緒自主或情緒調適與 自我管理之能力。

4.有關生活與職業發展的探索,重點在生活調適與職業選擇:

(1)「生活挑戰與調適」主題在探討生涯發展危機與危機管理的概念,以期使學 生能夠多面向去自我開發。任何人在生命歷程中皆可能會遭遇危機與挑戰,

如何使危機化為轉機,在學習內容中將提供案例與分享,使學生了解如何面 對生涯危機。

(2)「教育發展與職業選擇」主要內容包含介紹生涯進路與資訊網站,技術型高 級中等學校學習與未來升學與就業管道,使學生能對未來的發展具備較明確 的方向與目標;讓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了解技專校院中相關學系組成之 學程、乃至接續各學系、未來可能的學習領域,以及在科系或職業選擇上可 能產生的衝突與迷思。

5.有關生涯抉擇與行動,目的在透過實際的行動連結個人與環境:

(1)「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主旨在透過工作介紹了解職業的內涵、理解市場變 動與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對職業生活與相關的工作倫理作深入的探討,

並介紹求職技巧,以及職業轉換之要素分析,培養學生適應未來全球化之趨 勢與職業生活型態。

本單元也探討職場上可能遭遇之性騷擾問題,以及性別平等法的內容概念。

此外,對於勞工安全與衛生、跨國職場就業、創新與創業的概念與實踐,也 會介紹概念與實例,以增進職場競爭力。

(2)「生涯評估與抉擇」主旨在評估並統整個人特質、生活角色、教育歷程、未 來產業發展趨勢等相關資訊,掌握生涯助力並化解可能的阻力或衝突,而將 個人生涯評估結果逐步落實於未來生涯規劃中,運用決策技巧選擇適合自我

的生涯進路。

(3)「生涯行動與實踐」主旨在根據所定生涯目標,擬定具體可行之行動方案,

並透過模擬演練生涯行動計劃的實踐過程,同時學習因應各種可能產生的問 題,如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或生涯轉型等。最後能建立一份個人 專屬的生涯行動學習檔案,以供未來生涯行動之參考。

(三)教學實施

1.生涯規劃係實用性學科,在基本知識之外,更強調實用性,亦即能實際運用於個 人/學生的生涯發展歷程中,因此宜透過生動活潑且與個人切身相關的活動,引發 學生對生涯的關切,產生探索/規劃生涯的意願,進而加強自我探索、人際互動、

培養適性的生涯態度,並發展出生涯行動計畫。

2.教學活動設計宜考慮:

(1)每單元主題均包含認知、情意與習作或相關活動演練。

(2)教學內容可配合當日或近日發生於校園、社會等重大新聞或生活事件,切入 各單元主題,以引起動機、隨機教學,並使理論與實務兼顧。

(3)可安排實地參訪相關產業、機關學校,或參加活動、展覽等,與社會相結合。

(4)教學媒體可選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影片或歌曲。其來源亦可徵求學生提供,

更易引起共鳴。

(5)運用上課時間外的作業與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將課程、專業與生活相結合。

(6)得依課程需求,邀請學校教師協同教學。

(四)教學資源

1.教學資源涵蓋書籍、繪本、影片、教具、資訊軟體及網路資源等。

2.可結合校友、家長、職場人士、生涯典範人物及具實務經驗之教師等人力資源,

建立合作機制。

(五)學習評量

進行生涯規劃活動,宜以「學習檔案/生涯檔案」觀點,協助學生在整個學習過 程中,建立個人生涯檔案,對個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有統整的了解與認識,故教 師可參酌檔案評量方式及原則,進行學生學習成果之評量,唯不宜採是非、選擇、

填充等記憶性的成績評量方式。

1.個人作業部分—以各單元主題習作與生涯相關報告為主,並完成個人學習檔案及 生涯計劃。

2.小組作業部分—以課外任務分配特別單元,並在課堂中進行小組報告。

三、家政

(一)課程發展

本科目目標在於增進學生家庭生活品質,並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自我 與生涯發展、生活經營與創新、社會與環境關懷三大主題軸為課程發展基礎,內容

本科目目標在於增進學生家庭生活品質,並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自我 與生涯發展、生活經營與創新、社會與環境關懷三大主題軸為課程發展基礎,內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