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對於人類生活影響層面也日益廣泛與深入,教育研究亦然。從 上述資料分析與理論探究發現,使用網路為研究媒介確實對於研究倫理產生許多問題,這些 問題確實對於研究也形成諸多挑戰,未來之教育研究若忽視這些挑戰,可能會對於研究之信 度與效度產生不小的衝擊。職是之故,從前述結論之發現,擬提出一些建議供作參考。

一、研究方法層面

(一)重視網路為研究媒介之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論問題之探究

網路成為近年來重要資料蒐集媒介,也成為許多研究者所採用之方法。研究方法是幫助 研究者可以較精確掌握研究主題與分析論述之途徑或工具,而方法論乃是對於建構知識之理 論、方法或歷程進行反思、探究,因此研究方法論對於研究方法而言,扮演著提供基礎、價 值與知識之角色。而目前以網路為媒介之研究方法,大多援引實體世界為基礎所建構之方法,

但實體空間與網際空間存在著許多特性差異,諸如真實虛擬時空概念、資料流傳速度、匿名 性、資料使用便利性、母群及樣本真實性、資料詮釋與解讀等性質之差異,故兩個不同世界 雖然都以人為基礎,但彼此之特殊性已經影響知識、價值之建構,故在方法與方法論上也有 所不同,若直接移植使用,可能對於資料之蒐集、分析與詮釋皆有潛在之影響。準此,有關 以網路為媒介之研究方法論與研究方法之相關研究,應列為重要任務。

(二)設置網路技術專區以提高研究者網路技術素養,協助研究者解決網路研究方 法問題,諸如提高回收率及回應率技術、辨別重複填答技術、網路簽署同意 書技術等

以網路為研究媒介之研究方法對於資料可靠性產生極大衝擊,主要有「回收率及回應 率」、「重複填答問卷」及「需要有研究同意函而沒有研究同意函或是事後沒有告知」等。若 這些問題能夠透過網路技術加以克服,相信對於資料可靠性應有正面梅益。首先,若能將網 路問卷相關設計技術提供給有需要之研究者參考學習,提升網路問卷設計品質,包括內容趣 味性、填答簡易性、問卷可接近性等,俾能提高回收率及回應率。其次,若能使辨別重複填 答技術普及化,使成為網路問卷設計者必備知識,將能有效改善重複填答問卷問題,從教育 類論文資料分析發現,有些研究者己能透過相關技術改善這些現象。再者,網路簽署同意書 並非困難,情事,因為目前許多網站若要加入會員也須簽署同意書,研究者或可參照類似模式,

即把必要之說明列在網路以讓研究參與者瞭解,透過點選同意或不同意即可完成同意書簽 署。準此,網路技術愈益精進,相信對於資料可靠性、研究同意書或潛隱式研究等相關問題 改善有所助益。

• 58 .網路為媒介研究倫理挑戰 陳碧祥

二、研究倫理層面

(一)建構線上研究研究倫理規範以解決線上研究倫理的問題

綜合前述有關網路為媒介之研究倫理問題,有些與實體世界類似,有些則變得更嚴重,

甚至有些是此類研究方法所新產生之挑戰,歸結這些問題除目前各種研究倫理規範外,或許 應該分別就網路新工具所產生之特殊倫理問題釐訂相關倫理規範以資因應。藉由研究分析瞭 解,以網路為研究媒介所產生之研究倫理問題方興未艾,若無適切之倫理規範作為行為規範,

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可能會有困惑與疑慮,因為不知何時會違反、侵犯倫理規範,甚至不知 該遵循哪些研究倫理。建構網路研究倫理規範勢在必行,如此才能確保研究結果符應科學性。

因此,亟需建構可以作為研究者依循之倫理規範'並且藉此可以培養其遵守研究的自律的道 德觀念。

(二)透過相關品德教育提升網路研究倫理意識,增進研究倫理素養

以網路為研究媒介之研究倫理仍應莫基於實體世界研究倫理規範之上而開展,本文所闡 述各種研究倫理問題,在實體世界研究中亦有可能發生,因此兩個世界存在之研究倫理問題 其實仍有某種程度相關性。更重要的是一切倫理根源仍來自研究者本身,故透過實體世界之 品德教育提升研究者研究倫理意識,應是解決線上研究倫理根本之道。前述各項違反研究倫 理規範之行為,諸如「保密與隱私」中有關最嚴重之「違反問卷匿名性」部分,或是「需要 有研究同意函而沒有同意函或事後沒有告知」、「知會研究參與者訊息不足」、「非自願之研究 參與者」及「沒有尊重個人意願 J '甚至最不應發生之「潛隱式觀察」等問題,若研究者本身 具有高度|各遵研究倫理意識,瞭解到自己與他人存在之價值,並且成為一個具有誠信胸襟者,

當面臨倫理規範與自身研究利益衝突時,應可做出較佳選擇,大幅降低違反研究倫理之行為。

其次,從男一個角度思考,若能鼓勵業者及網路使用者自律、自我規範來保護網際網路 時代個人隱私、保護自己與尊重他人,使網路世界成為一個安全、便利之場域,或許是所有 網民之幸,也是研究者之幸。

(三)廣開網路研究倫理課程﹒提升網路研究倫理意識以增進研究倫理素養

以網路為研究媒介帶來學術研究新工真,但同時也帶來許多研究倫理問題。從應用技術 與工具觀點而言,此並非是網路工具本身之問題,最重要的是使用者本身是否意識研究倫理 之重要性。如前所述,目前網路研究倫理相關論述尚不多見,至於專門闡述網路研究倫理課 程更是少見,至於在研究方法或研究倫理課程似乎也較少針對此加以介紹。然而,愈來愈多 研究者利用此媒介蒐集相關資料進行研究,若不能充分瞭解、悟遵相關研究倫理規範,或許 經常會有輸越或犯錯之可能。職是之故,相關教育人員或研究機構實有必要建構網路研究倫 理課程,教導研究人員遵守與善用該媒介,如網路著作權、網路隱私權、網路問卷設計及網 路基本倫理或相關法治理念等,以確保研究品質。其次,網路作為研究新工具,的確會有許

多研究人員對於網路研究倫理不知、不瞭解而無意間侵犯,此不全然是因為其品格、道德問 題,而是確實不瞭解何謂網路研究倫理之故,若因此而違反網路研究倫理實非常可惰。

綜上所述,期待藉由本文之論述便對相關教育人員、研究人員對於網路研究倫理有所理 解與遵守,共同提升使用網路新工真之知能與倫理。

宋曜廷、張國,粵、、侯惠澤 (2005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借境美國經驗,反思臺灣發展。教育 研究集刊, 51 (1) ,31-62 。

<Sung,Y.司, Chang,K.-E.,& Hou,H.-T. (2005). Technology-instruction integration: Learning from America's experience andreflecti月 onTaiwan's development.Bulletin ofEducation Research,51(I),31-62. ]

何畫瑰(譯) (2003) 。科學倫理的思索(D.B. Resnik 著, The ethics ofscience) 。新北市:韋 伯。(原著出版於 1998 年)

<Resnik,D. B. (2003). The ethics science (H.-K. Ho,Trans.). New Taipei,Taiwan: Weber.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98) ]

余漢儀(1 998 )。社會研究的倫理。載於嚴祥鷺(主編) ,危險與祕密一研究倫理 (pp. 1-29) 。 臺北市:三民。

<Yu, H.-Y.(1998). The ethics in social research. In S.-L.Yan (Ed.),Danger and secret: Research ethics(pp. 1-29) Taipei,Taiwan: San-Ming Book.>

、中文文獻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2010 )。薑灣以網路為研究媒介的教育類碩、博士論文統計。 2010 年 2 月 20 日,取自 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 (20 I0).The data of online research about theses and dissetations about educationresea們帥 的知iwan.Retrived February 20,2010,f台fro泊om: h仗呻p://e前tdωs.ncl.e吋du.tw/

theabs/叭/此index.抖p]

朱柔若(譯) (2002) 。社會研究方法一質化與量化取向(w. L. Neuman 著,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approaches) 。新北市:揚智。(原著出版於2000 年) [Neuman,W.L.(2002).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quantitatiνeapproaches(1.-J. Chu,Trans.). New

Taipei,Taiwan: Yang-Chih Book.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0) ]

陳碧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