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電性量測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49-155)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4.3 本質層之光電特性分析

4.3.2 電性量測分析

由以下電阻公式,套入本實驗所設計電極之 Pattern 尺寸,可以計算出以 下結果:

試片尺寸與 pattern 之尺寸 Ag Ag

項目 膜厚(Å) 光導

σ

暗導

σ

σ

/

σ

1 1266 4.90E-07 6.20E-15 4.00E-15 5.06E-23 1.23E+08 2 1028 3.80E-07 4.81E-15 1.00E-14 1.03E-22 4.68E+07 3 1073 3.60E-07 4.56E-15 6.70E-15 7.19E-23 6.34E+07 4 816 1.10E-08 1.39E-16 3.00E-16 2.45E-24 5.69E+07 5 967 7.80E-08 9.87E-16 6.60E-16 6.38E-24 1.55E+08 6 750 3.00E-08 3.80E-16 2.80E-15 2.10E-23 1.81E+07 7 1056 2.60E-08 3.29E-16 4.90E-16 5.17E-24 6.36E+07 8 978 3.30E-09 4.18E-17 1.40E-16 1.37E-24 3.05E+07 9 1069 7.90E-09 1.00E-16 2.10E-16 2.24E-24 4.46E+07 10 832 2.40E-09 3.04E-17 1.00E-16 8.32E-25 3.65E+07 11 668 1.80E-09 2.28E-17 6.60E-17 4.41E-25 5.17E+07 12 642 1.30E-10 1.65E-18 9.90E-17 6.36E-25 2.59E+06

表 4.19 不同製程條件下開關特性一覽表

在相同的氫氣摻雜比例,與不同的製程壓力下,可以得到以下變化之趨勢:

圖 4-112 SiH4=10sccm;H2=50sccm於不同製程壓力之開關特性變化 1.00E+00

1.00E+03 1.00E+06 1.00E+09

開關效應

數列1

數列1 1.23E+08 1.55E+08 4.46E+07 0.5torr 1torr 1.5torr

1.00E+00 1.00E+03 1.00E+06 1.00E+09

開關效應 數列1

數列1 4.68E+07 1.81E+07 3.65E+07 0.5torr 1torr 1.5torr

在相同的製程背景壓力,與不同之氫氣摻雜比例下,可以得到以下變化之 趨勢:

圖 4-114 SiH4=10sccm;H2=150sccm於不同製程壓力之開關特性變化 1.00E+00

1.00E+03 1.00E+06 1.00E+09

開關效應 數列1

數列1 6.34E+07 6.36E+07 5.17E+07

0.5torr 1torr 1.5torr

圖 4-115 SiH4=10sccm;H2=200sccm於不同製程壓力之開關特性變化 1.00E+00

1.00E+03 1.00E+06 1.00E+09

開關效應 數列1

數列1 5.69E+07 3.05E+07 2.59E+06 0.5torr 1torr 1.5torr

1.00E+04 1.00E+06 1.00E+08 1.00E+10

開關效應

數列1

於PECVD 製程中發現:SiH4與H2之摻雜比例呈現1:5 時,可獲得較佳之元 件開關效應。並在光穿透率之結果中發現,無論在0.5、1、1.5 torr 之製程壓力下,

當摻雜比例越高,其穿透率有向低波長shift 之現象。參照矽薄膜響應頻譜,發 現此現象說明當氫摻雜比例越高,光穿透率之變化,逐漸呈現微晶矽對光吸收之 特性。

實驗完成後發現,實驗製作過程中,須極為注意環境及真空腔體中的潔淨 度。尤其是往返各個製程與測試站時,須特別小心試片之密封,以免空氣中之水

圖 4-117 H2 dopen 50、100、150、200sccm於1torr製程壓力之變化

1.00E+00 1.00E+02 1.00E+04 1.00E+06 1.00E+08 1.00E+10

開關效應

數列1

數列1 1.55E+08 1.81E+07 6.36E+07 3.05E+07

50 100 150 200

圖 4-118 H2 dopen 50、100、150、200sccm於1.5torr製程壓力之變化

1.00E+00 1.00E+02 1.00E+04 1.00E+06 1.00E+08 1.00E+10

開關效應

數列1

數列1 4.46E+07 3.65E+07 5.17E+07 2.59E+06

50 100 150 200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一、本實驗成功於玻璃基板上,成長矽薄膜太陽能電池之本質層,使用國內光電 與半導體業界所常用之設備與儀器。本質層於照光與不照光下,具有相當優異之 開關效應(max γ值:為 108),目前產業界開關效應之普遍標準為 105

二、以PECVD 方法沉積鍍膜,由於電漿密度不高(~108 cm-3),要提升鍍膜速率,

基本上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提高單位面積的電漿功率。但此法易造成薄膜被大量 離子轟擊(Ion Bombardment),產生高密度的缺陷,進而影響太陽電池的特性。

三、朝低價透明可撓式基板,發展可更增加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潛力之經濟與 應用價值。

四、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效率雖不及市面上其它單晶矽薄膜太陽能電 池,但有其可應用性及成本上的考量。經研究發現,太陽電池的發電量取決於當 時的溫度、照度及應用環境光譜等三大因素。溫度愈高,反而是a-Si薄膜太陽電 池,會有較高的發電量。在現實環境下,太陽電池皆是放於屋外發電,因此就整 年的總體發電量來看,非晶矽薄膜太陽電池的前景看好。

五、開發 a-Si 與μ-Si 之堆疊結構,並運用其對太陽光波長吸收的全面性,來提 高其轉換效率。

六、經本實驗結果得知:開發更高光電轉換效益之本質層,將是提高能量轉換率

參考文獻

[1] 郭明村, “太陽光電能電池製造設備發展現況” 機械工業雜誌,民國 96 年 05 月。

[2] 莊嘉琛, “太陽能工程—太陽電池篇” 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 94 年9 月。

[3] 劉博文, “半導體元件物理” 高立圖書有限公司,民國 92 年 9 月。

[4] 黃志仁, “矽薄膜太陽電池技術簡介與發展方向” 機械工業雜誌,民國 96 年05 月。

[5] 陳婉如, “全球太陽電池技術發展現況"光連雙月刊,54期,24-27,10-15,

,2004。

[6] 賴耿陽, “太陽能基礎與應用 SOLAR ENERGY AND APPLICATIONS” 復 漢出版社,民國70 年 5 月。

[7] 羅光緒、蔡中著, “太陽電池技術---現況與展望”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民國 76 年 2 月。

[8] 顧鴻壽、周本達、陳密、張德安、樊雨心、周宜衡, “光電平面面板顯示器 基 本概論” 高立圖書有限公司,民國 93 年 2 月。

[9] 卓聖鵬, “彩色液晶 LCD 顯示器” 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 90 年 12 月。

[10] 蔡進譯, “超高效率太陽電池-從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談起” 物理雙月刊 27 卷5 期,民國 94 年 10 月。

[11] 郭明村, “由太陽電池製程設備發展 看臺灣太陽能電池產業將來” 機械工 業雜誌278 期,精密製造與新興能源機械技術專輯。

[12] 張建宏, “多晶矽薄膜製程之研究” 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研究所,中華民國 91 年碩士論文。

[13] 方宏聲, “電漿技術在平面顯示器製程之應用” 機械工業雜誌 258 期。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49-15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