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靜謐時光】系列

第四章 創作理念的形構與實踐

第三節 【靜謐時光】系列

最後一節也是這三系列中作品最廣泛的的,共計有《遺落之間》、《那時》、

《輕彈的生活》、《眼底的秘密》、《相遇》、《呢喃的低語》、《停駐之地》等七件。

這系列會如此多張,也是筆者想將澎湖的慢生活步調呈現給觀者,畫裡的取景皆 非有名的景點而是隨時可見的周遭一角,放鬆心情漫步便能取得,其中不乏自然 景觀亦有人與動物,在畫面中皆是以靜態的動作來作出無須言語對話的安靜時 光。

《遺落之間》,老榕樹,樹幹生長充滿變化性,每一顆都有其特殊的地方,

在不同的地區也會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扎在地上的樹根讓人感受到充滿生命力。

圖 48:李俊賢,【遺落之間】,2017,水彩/紙本,76cm x 55cm

每次到這樣的老榕旁,四周圍空氣彷彿瞬間轉換成另一個空間,是年老、平和溫 暖的,在陽光穿透樹葉縫間停格的畫面讓筆者一時忘了自己所處時間,如同被一 旁城市遺落的空間。藉著此次研究方法將陽光穿透造成的樹影與束狀的光線的空 氣層次繪出,後面的樹影刻意將每層色彩的交錯堆疊距離擴大,讓每次堆疊後都 會留下原紙張的部分白色,並利用筆觸方向導引出光線來源(圖 48)。

圖 49:李俊賢,【那時】,2018,水彩/紙本,55cm x 76cm

《那時》,本次研究中唯一一張有畫入人的畫作,此張作品的創作起源是前 面有提到,由於本研究的繪畫方式還在熟悉過程與開創新的可能性,在換題材的 過程中剛好學校有陣子在畫人物,便把人物納入此次創作作品之一。在冬天假日 時特地與學生至夏天常到的海岸,畫中主要表現除了用水彩層層罩染的人臉表現 外,另一個則是後面的冬天空氣色彩以及對比強烈的海草,在風大又寒冷的冬日

中產生特別色彩(圖 49)。

《輕彈的生活》一作是描述澎湖冬天暖陽下的沙灘,畫面的色彩一如本研究 方式,所有色彩皆互相疊合,用不同比重來強調物件本身反射之色彩,從而利用 這樣的概念來完成本張畫作畫面分配,當暖色與寒色在同畫面時,彩度與明度高 的易搶走大部分觀者視線。因此分別在兩方各自安排融入不同的物件色彩來達到 畫面的協調,沙灘上繪入的綠帶棕色物體是另一種藻類,在潮水將其推上岸後因 無人食用而全部留下至乾枯,形成冬天沙灘上的另一種奇特景象(圖 50)。

圖 50:李俊賢,【輕彈的生活】,2018,水彩/紙本,40cm x 76cm

《眼底的秘密》,此張畫作完全藉著單純玄武岩來呈現光作用下的色彩變化。時 間約莫下午 4~5 時,此刻的陽光已開始斜射,但光線仍十分充足,因此雖是背光 暗處也還是能看得清楚,這時色彩變的豐富起來,較突出受光處在陽光直接照射 下甚是突出,鄰近的陰暗處也因受光面的反射將微弱的光罩染上去,交互作用下 許多色彩一一浮出。雖說主要呈現是營造光的氛圍,但玄武岩本身若沒同等表現

也無法好好襯托,因此筆者將光在直射、反射後以及石體本身的多層微小塊面和

圖 51:李俊賢,【眼底的秘密】,2018,水彩/紙本,55cm x 76cm

風化後的色彩作分析,再一層一層的堆疊回去,讓每處石體皆有不同的受光色彩 呈現。而後方較遠模糊的玄武岩,在經過視線前方與遠處之間的陽光穿越後,形 體已趨於模糊,這裡便用石體本身色彩作底,上面再罩上接近黃昏光線的色彩,

已便將視線前方石體與後方的空間處理出來(圖 51)。

《相遇》,此次研究的核心完全概念為本張作品。最前面有提到的「逢魔時 刻」—白天與黑夜的轉換交接時空,在非常潔淨、未受污染的大氣中,落日的顏 色特別鮮明。太陽是燦爛的黃色,同時鄰近的天空呈現出橙色和黃色。當落日緩 緩地消失在地平線時,天空的顏色逐漸從橙色變為藍色。在此時的過渡色彩容易

讓人們眼中看起來帶點迷濛,心情在這個時候也是最容易放鬆的。繪畫方式中筆 者藉著夕陽西下的玄武岩岸來輔助天空中的色彩變化,各石塊的背面考慮到各種 不同的光源散射及反射交互影響來造成前後遠近感,面朝光源的正面和背面交接 處隨著與陽光距離的遠近差異疊上不同的背光色彩,這些顏色的疊合皆是以整張

圖 52:李俊賢,【相遇】,2018,水彩/紙本,52cm x 106cm

畫面的圖層方式來增加,讓各物體間的空氣色彩能支撐起因平面取消的空間不穩 定感。

天空色彩交接處,利用自製控制的半受潮紙(部分位置)來造成顏色留下

(較深)表現交接帶的渾沌狀態。最後,畫面的選擇是澎湖好天氣時的黃昏光陰 所見的美麗色彩,此刻的心情與平日的慢步調生活感在這達到完整的發揮,呈現 穩定的寧靜感(圖 52)。

《呢喃低語》這畫面是村莊外無人居住的大空地,以往澎湖在離市中心外的 許多村莊旁都有著這麼一個優閒的空間,將自家的牛兒綁在附近讓牠們在這進 食,許多白鷺鷥也習慣在附近找尋食物。到這空間的你必須要輕手輕腳的移動,

以免驚嚇到牠們,遠離村莊的優勢就是寧靜,因四周圍長高的銀合歡與草高如圍 牆,任何大聲響都繪形成回音。在這生物豐富的空間裡,蟲鳴、鳥叫各種聲音合

圖 53:李俊賢,【呢喃低語】,2018,水彩/紙本,52cm x 106cm

奏在整個安靜空間下如同大夥互相低語般,與所見畫面甚有出入。

畫面整個架構利用牛與幾隻白鷺來支撐,特意留下右上超過四分之一的部分 來表現這整張畫面空間,這些大空地由於有樹叢及密度較高的草地,隨著陽光變 強水氣亦慢慢飄散至附近空氣中如霧似的,光線在此時穿透而下,隨著微風移動 這些水氣,光束前進方向便如同跳躍般,筆者利用此次研究的繪畫方式在面與面 的色層間加入束狀的色彩,並在每次疊加過程中與原本束狀色層交錯,讓整個單 純色彩的空間更顯生動(圖 53)。

作為本研究最後一張的作品《停駐之地》,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也不斷的思 考,到底什麼樣的創作是筆者想追求的,藉由研讀東山魁夷的美學思想中也慢慢 理解到自己所喜愛的畫面空間與禪學是相近的。禪宗進入日本後,逐漸的與日本 本土宗教融合成為生活、文學藝術的禪,在繪畫美學的角度考察之下,這樣的轉

變促進了「無」、「真」、「一即多,多即一」、「空寂」、「幽玄」等重要美學範疇的 產生。「空寂」是屬於主觀感受的產物,在澎湖的慢生活與景色來看亦是相當符

圖 54:李俊賢,【停駐之地】,2019,水彩/紙本,52cm x 106cm

合的。

筆者在平時喜愛在家鄉騎著車在各個不同大小的村莊裡穿梭,尋找不同的獨 特空間,在過程裡發覺最後尋得的地點也常是與人群較有距離的海邊與空地,由 於澎湖海岸線的多變與方位、海流的交織下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內海,這些內海 在平時更是相當的寧靜與風平浪靜,也因而在此尋找到了本畫作的畫面(圖 54)。

結論

斯(Andrew Loomis)寫道:「技法為個人特徵提供最重要的機會。但是,技法必 須是整體手法,而不是耍花招。如果只是耍耍花招,就容易被模仿,但要模仿整

8Andrew Loomis 著,陳琇玲 譯,《畫家‧之眼》(The Eye of the Painter and the Elements of Beauty) 大牌出版/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252 頁。

尋到最後存留於其中的關鍵因素—基於個人情感而對當下環境所留下的色彩記 憶,於是在此研究後的畫作幾乎是將腦海裡富有情感的色彩重現出來,希望藉理 性轉換過程將這感性世界帶回給觀者。

在整個研究與創作過程中慢慢發現此繪畫方式適合表達與優勢的地方,礙於 時間有限還未能開發更多,不過研究所的創作並沒有結束,這只是我的開端,熟 悉整個過程後發現有更多的挑戰與想法想帶給觀者。

―――――――――――

9(德)黑格爾( G.W.F.Hegel ) 著,朱光潛 譯,美學(第一卷),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 司,2018,43 頁

圖錄

圖 7 陽光底下的湛藍海水與玄武岩 15

圖 8 光線較弱下的海水色彩變化 15

圖 9

風平浪靜的內海海面 15

圖 10 船旁經震盪後的海面 15

圖 11

在白天與黑夜的交接時刻,同一作品 中相對位置上寒暖色的交錯比例 18

圖 12

在白天與黑夜的交接時刻,同一作品 中相對位置上寒暖色的交錯比例 18

圖 13

下午時刻陰影裡亦泛著暖光 18

55

圖 14

圖 21

圖 28 受潮紙繪畫過程乾時色彩的呈現 29

圖 29 視覺焦距的遠近 30

圖 30 點狀色彩造成樹葉間光影的錯落 30

圖 31 線條的色彩繪製海藻 30

圖 32 主體物間的空間色與交錯色彩 31

圖 33 前後景物間的空間色彩與交錯色彩 31

圖 34 色彩多次交錯疊合以產生空間氛圍與 周圍做呼應

31

58

圖 35

圖 42

圖 48 李俊賢,【遺落之間】,2017,

參考文獻

12. 饒建華,《東山魁夷繪畫美學思想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

13. Andrew Loomis 著,陳琇玲 譯,《畫家‧之眼》(The Eye of the Painter and the Elements of Beauty),新北市,大牌出版/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