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題型分析二

在文檔中 自然 解析 (頁 21-24)

108 學年度的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等管道,採計的學測科目最多由五科 降為四科,希望考生是依照興趣、性向和志願來選考,減輕準備的考試壓力。

根據招聯會的資料,108 學年有 68 所大學校院、2092 個校系參加個人申請招生,其中 同時使用自然和社會考科的共 49 個系組,僅占 2.3%,可見絕大多數的系組若採計自然考 科,大概就不會採計社會考科了,反之亦然。

為了 108 新課綱,未來 111 年新學測一定會更重視素養命題,故今年自然科試題除了 題幹較長,圖表也較多,試卷從以往的 16 頁增加到今年的 19 頁,但考試時間也較以往多 了 10 分鐘。

題型分析 二

今年學測的地科試題在傳統領域的題目分配上大致平均,唯對於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 的題數卻較少(表一),筆者以為,對於國際上重視地球資源、能源和環境問題的現在,

可以再增加一些相關議題的題目。

表一 試題分布於各領域的比例(粗框內數字為題號)

領域 地質 大氣 海洋 天文與太空 環境變遷與永

續發展

題號 43、44、45、

46

17、37、40、

47

4、19、38、

48、49

1、3、7、

18、20 2

題數 4 4 5 5 1

百分比 21.1% 21.1% 26.3% 26.3% 5.2%

或許是想配合採計自然科系組的學校對自然科考生有所期待和具鑑別度吧,地科試題 不但較以往偏難,少了記憶性試題,而且增加了不少著重理解、應用及分析的高層次試題

(表二),所以這份試題應該能呼應命題的素養化,筆者予以高肯定。很多的題幹文字說 明與圖表呈現皆提醒未來的學生在學習時,要更重視科學文章閱讀和圖表的判讀能力;教 師在教學現場,也不需太強調學生的反覆練習、背誦記憶,要能確實地讓學生理解自然現 象的科學原理。

地球科學

建國中學 李文禮 老師

表二 試題認知目標與難易度分析(粗框內數字為題號)

   認知目標

難易度分析   知識 理解 應用 分析 題數

易 1 1

中偏易 2、20、46 37 4

中偏難 3、4 7、17、38、

47、49 19、40、44 10

難 43、45、48 18 4

題數 1 5 9 4 19

*認知目標說明:

 知識:學習、記憶、練習、記載、定名、複誦

 理解:了解明白所學習的知識,能解釋、證明、指述、詮釋、條列重點  應用: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生產、製作、設立模式、使用發揮等

 分析:找出重點、整理分類、比對、分析、找出因果關係等   筆者認為某些題目對考生來說較難的原因如下:

1  第 18 題是因為學生要具備空間判斷的能力,以及理解潮汐延遲的原因,尤其假設 月球公轉與現在相反的條件。其實相同的觀念可以應用在理解恆星日與太陽日的 差異以及恆星月與朔望月的差異。

2  第 43 題的位移變形概念,雖然在歷屆試題中有出現四川地震的同震變形,以及日 本 311 的地殼變形,做過考古題的考生應該不陌生,但學生要理解伸張變形及判 斷相對位移量,可能較為困難。

3  第 45 題較難是因為學生除了要知道許多地質符號的意義,更要具備能將之轉換成 地質剖面的空間能力。

4  第 48 題較難是因為要判斷選項A或E的穩定度何者較高,就要能從溫鹽圖去比 較密度差異的大小,選項A的溫度差 10nC(=20nC-10nC)的話,密度差大 概是 2 kgm3,而選項E的鹽度差10‰(=35‰-25‰)的話,密度差大概是 8 kgm3,可見選項E的密度差較大。

  地科各試題的出處大致符合第壹部分和第貳部分的要求,也大致能對應課綱(表 三)。

1  第 2 題有關大氣與海洋交互作用下產生的聖嬰現象,有些高中教師不一定會教,

那是因為此主題已出現在國中教材內容細目「220-4g. 知道聖嬰現象」,而且此 題並不難理解選項中的現象,不難選出錯誤選項。

2  第 7 題是說原子的發射光譜,在地科的下冊有介紹,原本應屬試題的第貳部分,

但是因為基礎物理也有提及,故這題屬於跨科題目。

3  第 20 題是月相盈虧、方位及時間的判斷,雖然有些高中教科書未寫,或教師不一

結 語 三

1 統計本次 19 題的題型,計單選題有 12 題,多選題有 7 題。綜合題共有 6 題,地科占 3 題。各領域的分配平均,大致符合課綱和授課時數比例。

2 地科試題非常重視圖表分析,本次出現圖的試題有 11 題,包括波浪傳播路徑圖、原 子的發射光譜圖、月相變化與公轉地球圖、利用颱風移動路徑圖判斷速率隨時間的變 化、颱風在不同位置的風速變化圖、可見光衛星雲圖、臺灣現今的地殼變形量圖、野 外地質資料推斷地質剖面圖、氣流在迎風面到背風面下降的絕熱變化過程、海水密度 隨鹽度與溫度變化的關係圖(溫鹽圖)以判斷垂直穩定度以及流量與鹽度的垂直剖面 圖,以上所占的題數比例約 58%(11/19),確實極大。

3 科學文章的文字量不少,也會出現新的專有名詞定義或概念,考生一時之間可能會相 當緊張,例如:溯上高度、應變率、露點降低等,但這些答題用的說明和定義都出現 在題幹中,所以學生平常應該要培養科學素養能力,相信類似的專有名詞和圖表,在 未來講究素養命題的考題中,一定還會常出現。

4 這份試題重視基礎地科的學科專業知識和能力,故基礎地科(上)、(下)的內容都 要能熟悉,試題不但兼顧推理整理與判斷讀圖的技巧和能力,也具備測驗學生空間及 邏輯判斷的能力。

5 筆者以為這份試題較缺少跨章節、跨科的整合性題目,而能源、資源、環境變遷、時 事議題、實驗操作的題目可以考慮增加。

6 這次試題的計算量不少,但有些學生一看到要數字計算,可能就放棄了,很可惜,因 為這些計算都不難,如第 17、18、44、47 題。而第 44 題選項的誘答性還可以再強 些,因為有些考生可能會忽略 1 年約有 3.15*107 秒。

F

在文檔中 自然 解析 (頁 21-2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