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駕駛人視覺特性與視覺行為

第二章 、 相關文獻回顧

2.2 駕駛人視覺特性與視覺行為

因為要建構視覺衝擊對駕駛人反映的影響,故必須先瞭解人類的視覺與駕駛 車輛的特性,底下引用陳俊鴻(2003)所整理之視覺文獻:人類大部分的知識均藉 由視覺系統而獲得,「視覺」(Visual)是人類在接收外界訊息時使用最多的感覺類 型,由於人類雙眼所能見到的視界角度約在180°以內,而駕駛人的視力(Visual

Acuity)係隨著離視軸角度(視錐角)之不同而異,且在水平及垂直面上的視覺效果 亦不同。在水平視錐角方面,視錐角度愈大,駕駛人雖能看得更廣,但不能看得 清楚,即視覺辨識力變得較差。駕駛人能看到最清晰的部分是在水平視錐角3°∼

5°之內;在垂直視錐角方面,其明視狀況僅水平視錐角之 1/2~1/3 而已。當角度增 加至10 度以上時,對於景象即不能明確地辨識。

車輛行駛過程中,駕駛者需要不斷接收資訊以維持車輛正確與安全的行進,

而駕駛者本身擁有不同的感應器,可用來接收在人— 車內部或人— 車外部產生 的資訊。內部資訊來自於駕駛者的記憶,或是系統回饋(反應)的結果;外部資 訊則藉由視力、聽覺與觸覺取得。其中,外部資訊有90%是利用視覺取得,並且 是維持行進方向、偵測障礙物或從號誌、標誌與標線中取得資訊的惟一管道。

2.2.1 視覺特性 (1) 視力及視野範圍

駕駛狀態中有 90%以上之訊息接收是來自視覺,其餘則是由聽覺或觸覺接 收。在閱讀狀態下,人類的視角相當窄,約3°∼10°之間,而在此視圓錐角之外的 影像則是由周邊視覺搜尋。靜止狀態下周邊視覺的範圍是:左右各90°、水平視 角以上60°、水平視角以下 70°。若是在有速度的狀態下,速度 30kph 時,雙眼 視界角度約為100 度;速度 60kph 時,雙眼視界角度約為 70 度;當速度為 100kph 時,雙眼視界角度則為40 度。另外,視覺的焦點(雙眼明視焦距)也與駕駛人視 覺及車輛速度有關,視覺焦距將因速率的增加而距離愈遠。因此駕駛人在行駛的 過程中,必須不斷移動眼球注視或搜尋,並且配合頭部運動來接收各種視覺的資 訊。

(2) 眼球與頭部之運動

資訊獲得之主要限制條件是眼睛視覺的焦距由一物移轉至另一物之速度。經 由研究發現,眼球最多一秒可左右搜尋四次,但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左右搜尋

之速度會稍微減緩,約減低至一秒二次。而在一般駕駛狀態下,每秒1 次至 1.5 次是較合理之數值。故在交通工程之設計上,標誌標線或號誌之間,應分開有一 相當之距離。如車輛以時速100 公里行進,而視線搜尋之頻率為每秒 1.0∼1.5 次,

則駕駛人每20∼28 公尺會看見一個標誌、標線或號誌。若是兩交通工程設施之距 離小於上述數值,則駕駛人便會錯失該項訊息。雖然眼球左右移動可超過50 度,但於一般駕駛狀態中,駕駛人只傾向左右移動眼球各15 度。

(3) 道路環境對視覺之影響

駕駛者面對複雜的道路環境與交通狀況,不僅需根據道路環境適切地操控自 己車輛,同時需注意其他車輛的動向及其他一切可能的突發狀況,以做出及時的 反應。但由於視覺能力有限制,無法接收所有可能與行車訊息有關之資訊。即使 駕駛者看到了,可能由於未激發注意力之調度,或因視覺負載過重而未予處理,

因而錯失了重要的訊息而發生事故。

2.2.2 駕駛人視覺行為

當眼球視軸投注在某一固定點上時稱為視覺焦點或凝視。眼球凝視之定義 為— 用中心視線所注視之物體,當專注於一物體或狀況時,人通常會移動其眼 球之注視方向,使影像落於視網膜的中心窩位置,因此當某物被注意時,亦在中 心窩凝視下。另外一種定義為—凝視點是駕駛者凝視其眼睛在一物體之特徵上或 其他環境之短暫延時(大約是 0.1~0.5 秒),而此時視覺能獲得中心窩視線的最大 解析力之駕駛資訊。眼睛凝視點是指駕駛者眼睛落點之移動。在分析眼睛凝視點 是否為同一目標物時,須視下列兩因素而定:

(1) 鄰近的兩個可能眼睛凝視點在一定之時間內

(2) 在視覺面上介於兩個可能是眼睛凝視點的一定距離長度

但當駕駛人眼睛落點之移動,能夠充分說明中心窩視線己移去另一不同之目

標物時,則可視為另一新的凝視,而不論上述之延時或距離之限制。 會採用Baker(1999)的部分模型架構來建構視覺衝擊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