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籃球聯賽之起源與沿革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高中籃球聯賽之起源與沿革

1987年,當時教育部長毛高文指示教育部體育司司長張至滿仿照美國大學運動聯盟 NCAA的比賽模式,著手規劃及推動校園籃球聯賽,同年大專籃球聯賽規畫完成;在毛 高文指示下,體育司成立中等學校運動聯賽籌劃小組,聘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 授湯銘新主其事,成員包括臺北工專(今臺北科大)教授簡世豪、周益發、李一晃、蔡萬 成、張彬、孫朝及劉耀益等共八人。為使聯賽正常運作,並於1988年5月成立高中體育運 動總會,負責比賽相關事宜,華僑中學校長邱祖賢經選舉為第一任會長,體育教師周益 發擔任第一任秘書長,同年十二月開始舉辦高級中學籃球聯賽。當年起教育部委託中華 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承辦高中籃球聯賽,於1989年也相繼成立國中籃球聯賽;1997 年舉辦樂趣化國小籃球聯賽,將校園籃球校際活動再往下紮根。但從1999年的九二一大 地震之後,體育相關經費卻逐年下降,國小籃球聯賽也因此停辦;就籃球聯賽來看,目 前高中體總僅承辦高中及國中之籃球聯賽。

高中籃球聯賽為高中學校校際間的籃球運動聯賽。舉辦初年,依各校籃球隊實力分 成一、二、三、四級,但依教育部保送甄試要點規定,僅第一級學生具有保送甄試資格,

當時由於參賽隊伍眾多及強調主、客場的競賽制度,第四級的隊伍無法於學期結束前完 成所有賽事;基於初年的前車之鑑,1989年起爲,充分發揮各校校際聯盟之功能,加強 校園內生動活潑之運動風氣,將高中男女生籃球比賽各分成地區與自強兩聯盟,採主、

客場制;至1993年,考量國內地理環境、學校場館設備、實際執行效益等因素,主辦單 位再將該比賽依照參賽學校的籃球實力,將男女籃球各再分成甲組、乙組兩聯盟,迨1997

年,甲、乙組改名為甲、乙級,此分級比賽的制度,而賽事分級、集中比賽的競賽制度 維持至今。此籃球聯賽制度帶動臺灣籃球運動從社會到學校在臺灣各處如火如荼的展 開,此一時期為臺灣另一形式的籃球高潮。

黃嘉汝(2006)提出,高中籃球聯賽初期規畫的原則與重點有五,包括:

(一)主客場制。

(二)以不影響日常上課為原則,每週利用週末或假日比賽一場。

(三)擺脫重點學校菁英集中的弊端,全面發展,按學校屬性和實力共分四級。

(四)以臨近學校對抗為原則並藉比賽凝聚同學的向心力。

(五)根絕高中學生打社會甲組籃賽的惡習。

孫朝(2003)指出,高中籃球聯賽在推展的過程中相繼遭遇以下的瓶頸:

1、城鄉差距較大,「主客場雙循環」花費於交通往返時間過於冗長。

2、中等學校場館設施差異甚大,「主客場雙循環」賽制常會因競賽設施條件的差異 產生爭議。

3、競賽相關技術人員短缺,裁判、記錄台等相關賽會之工作人員專業程度不夠。

4、戶外比賽場地受限於天候因素,對於比賽時間、地點及賽程安排產生影響。

因此,此階段 HBL 的主要工作如下:

1、場地設施管理:

實際查訪各縣市適合辦理比賽之場館學校,並以三年計畫報請教育部提供經費,

逐年改善地板、燈光、計時器等相關設備及設施。

2、調整賽制:

取消「主客場雙循環」,減少比賽分級等賽制調整,使得各校踴躍參與,參賽隊 伍大幅成長。

3、舉備籃球相關研習會:

包含教練裁判記錄等研習活動,以提昇舉辦聯賽的能力,並且改善聯賽的品質。

4、成立聯賽資料處理中心:

蒐集各項比賽成績,統一登錄管理,建立各項檔案資料,以提供媒體之需求,資 料中心更於比賽期間主動發送賽前賽後的新聞稿給各平面和電子媒體。

5、建立完善安全制度:

確保參賽選手的身心安全,並且推動「運動傷害意外保險」制度。此階段教育部 為了推廣高中籃球聯賽,給予高中體總的委託辦理的經費十分充裕,高中體總則 未在這階段尋求任何廠商贊助。

對我國未來體育走向中提出運動聯賽的制度,期許藉由運動聯賽的推行促進社會大 眾普遍參與活動,充實健康之休閒活動;運動員與教練亦可累積比賽的經驗、改進訓練

方式、提升競技實力水準,並確立運動季節制度(柯彥惠,1997)。

美國職業籃球NBA可說是帶動全世界對籃球熱潮的幕後功臣,無遠弗屆的力量風靡 眾多人對籃球的喜愛,也提供給無數青少年編織籃球的夢想;當NBA開始商標化,形成 完整的系統組織,NBA與眾明星的形象隨即透過商業與媒介的渲染,直達消費大眾的心 裡。NBA經由Michael Jordan圖騰式的精神象徵,成功地將NBA的形象推展到國際舞台,

可見明星的魅力是職業運動組織大眾化、商品化推銷的利器。臺灣的觀眾透過媒介接觸 到NBA賽況,無形中也將NBA當作成功的籃球夢想殿堂,青少年爭相模仿NBA動作技 術、企業組織以及大眾都以NBA作為未來籃球發展的指標。所以臺灣高中籃球聯賽HBL 的特色,也是學習自NBA的比賽規則、行銷手段、廠商贊助的方式、聯盟對球員的規範,

甚至NBA的報導型態。

施致平(1999)指出,高中籃球聯賽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艱難期:七十七~八十二學年度

臺灣教育環境升學主義之驅使,智育成為學校發展重點,體育活動僅是學生課業壓 力下活動筋骨的工具,此時此刻高中籃球聯賽的推展,一方面除需宣導其制度與價值,

另一方面也得克服升學主義所造成的阻力,創業之艱難可想而知,但基於落實體育教育 之功能,達成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之教育理念,高中籃球聯賽於民國七十七年 正式開打。

從摸索中開打是高中籃球聯賽回顧的最佳寫照,此外,高中籃球聯賽屬全國性活動,

預賽分別於各縣市辦理,複賽則集中於八大分區進行,因此,如何使高中籃球聯賽制度 化,借重各縣市長才、學校體育菁英,以促成高中籃球聯賽的蓬勃發展是重要之課題。

有鑑於此,高中籃球聯賽於創業艱難期強調:

(一)建立全國性工作組織網,使地方競賽管理能完全投入:

倚重地方運動賽會人才,發揮其賽會管理的常才,處理場地、組隊、裁判編排、

成績捷報等賽務工作,奠定高中籃球聯賽蓬勃發展的利基。

(二)設置聯賽資料處理中心,紀錄完整、統計競賽成績及建立檔案資料,以滿足媒體 之需求:

將競賽成績完整記錄、統計,並建立檔案,以提供媒體新聞之需要;每當舉辦比 賽,資訊中心便主動發送賽前賽後新聞稿給電視、廣播、報章、雜誌等媒體。

(三)競賽制度精益求精,取消主、客場制,減少比賽分級措施,使各校踴躍參與高中 籃球聯賽:

取消主客場制,減少比賽分級等賽制調整,使得各校參加踴躍,參賽隊伍大幅成 長。

二、成長期:八十三~八十五學年度

創業艱難期所打下的基石,建立全國性之工作網及成熟的競賽制度,此時高中籃球 聯賽再校園間及社會大眾中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加強與學校間的聯繫、增加媒 體的曝光率並積極增取與知名廠商的結合成為本時期重要任務。

八十三學年度,NIKE積極介入高中籃球聯賽,另外,爲增加媒體的曝光率,在不支 付轉播權利金的原則下爭取年代體育台的轉播;此外,爲落實高中籃球聯賽深入校園,

本學年度除舉辦全國三隊三籃球賽之外,更邀請建國中學、師大附中、臺中一中、臺南 一中等知名高中進行十校對抗賽,使參與高中籃球聯賽是高中生夢寐以求的最佳活動,

也讓外界人士大開眼界,證明功課好的學生平日也不會忽略運動。

八十五學年度,取得NIKE認同成為長期贊助的夥伴,並於本學年度與NIKE合作推 出NIKE Camp的活動,從聯賽的過程中選拔優秀球員進入Camp中,而此優秀球員將有機 會至美國NBA觀賞球賽,並與NBA選手相互學習、請益的機會,但其選拔的過程中強調 運動員的精神,若球員在聯賽中有任何技術犯規或打架行為,將會失去進NIKE Camp的 資格,無形中借此活動規範球員的良性競爭風範,建立運動家精神:

(一)培養學生及群眾:

利用以建立的全國工作網辦理各種性質的比賽來吸引學校參賽之外,針對非學校 代表隊的學生舉辦三對三鬥牛活動,以培養籃球運動人口及觀眾群。

(二)提高媒體曝光率:

基於互不付費的基礎,高中體總與電視媒體合作,於晚間七點到十點播出球賽。

(三)與廠商結合:

高中體總得到NIKE每年一千萬贊助,雙方聯合成立「全國高中籃球聯盟」,由高 中體總負責賽務,NIKE負責宣傳與包裝,同時推出新標誌『HBL』,以象徵雙方 推動籃球紮根運動的決心與共識。

三、收獲期:八十六學年度至今

高中籃球聯賽辛苦耕耘近二十年,所有制度面、賽制面、經營面已漸趨成熟,86學 年度起開始細品甜美的果實,但多元化的媒體曝光策略與深入群眾的經營方式仍為本時 期的重點,如與電視媒體更深入的合作計畫、各地方電台開始廣播高中籃球聯賽比賽等 相關訊息、各報章雜誌更大篇幅報導、與運動網站相結合等。88學年度松山與三民之戰,

造成全台狂熱,即是最佳的成果。

高中籃球聯賽每年從九月開始,由全國各地的籃球好手通過資格賽、預賽及複賽的 考驗,一路捉斯對殺、過五關斬六將取得八強資格,一直持續到隔年二月的準決賽及三 月的決賽。論其普及度與運動人口,高中籃球聯賽為臺灣最受歡迎、最蓬勃的籃球運動。

高中籃球聯賽每年從九月開始,由全國各地的籃球好手通過資格賽、預賽及複賽的 考驗,一路捉斯對殺、過五關斬六將取得八強資格,一直持續到隔年二月的準決賽及三 月的決賽。論其普及度與運動人口,高中籃球聯賽為臺灣最受歡迎、最蓬勃的籃球運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