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海拔蝶類多樣性之比較及影響因子

討 論

2. 不同海拔蝶類多樣性之比較及影響因子

種豐富度隨海拔梯度之分布情形說明了物種數於各海拔樣區分 布的均勻程度,依據太魯閣國家公園蝶類之種豐富度呈現線性遞減模 式,顯示低海拔範圍為物種多樣性最高處。低海拔地區氣候溫暖,林 相複雜,生產力的提升,使得廣食性物種大量增加(表四、表五及圖 十),相較中高海拔地區,低海拔地區更是提供蝶類絕佳的生存及活 動空間。蝶類為植食性且食性頗為專一,幼蟲及成蟲對植物有著不同 的交互作用,而均與植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陳妙玲(1991)以宜

蘭農工專校實驗林場為例,討論蝶類組成與棲地植群的關係,結果顯 示蝶類組成因植群而異,其中相關性較顯著者為蜜源植物種類豐富度 及相對開花量,即蜜源植物種類豐富及開花量大的區域,蝶種組成較 複雜、歧異度亦愈高。以蝶類幼蟲時期依賴寄主植物的生存模式,寄 主植物的多樣性便影響著蝶類的多樣性。藉由稀有種對環境的敏感 度,其存在可區分出環境的異質性,尤其比對樣區內的稀有種(rare species),便能顯現出連續梯度下,種類分布的變化和差異(Hilt &

Fiedler, 2005)。如流星絹粉蝶(高山粉蝶,Aporia agathon moltrechti)其幼蟲寄主植物為阿里山十大功勞(Mahnia oiwakensis)、台灣小檗

(Berberis kawakamii)及高山小檗(Berberis brevisepala)等均分布 於中高海拔山區範圍內(楊等,1999),受限於幼蟲寄主植物的分布,

其分布範圍即為此蝶類主要的活動範圍,其他地區不易發現。除植物 外,針對蝶類生活習性之差異,可以察覺蝶類對環境異質性之需求,

如小風口樣區擁有大面積的玉山箭竹,但玉山幽眼蝶之數量卻不及松 泉崗樣區。玉山幽眼蝶屬於森林性蝶類,喜歡活動於森林鬱閉度較高 處(王立豪,私人通訊),而松泉崗樣區森林底層混生了許多玉山箭 竹,其森林環境更符合其活動需求。此外,這些蝶類與環境之間的關 係都反映出環境異質性對蝶類之種豐富度有著顯要的影響,並且可藉 由這些窄布型蝶類的活動和分布,細微地瞭解各海拔樣區中環境上或 植被上之差異。

從多樣性指數來看,無論是D’值,還是 H’值均以海拔 900~1000 公尺間的豁然亭樣區為整體海拔蝶類多樣性最高處。對照種豐富度之 結果發現,種豐富度較高處,其多樣性未必呈現較高,此因多樣性指 數除考量物種數外,亦衡量物種存在之個體數量。多樣性指數D’值 的呈現能凸顯樣區中優勢物種存在的數量多寡,而H’值則較能呈現

樣區中物種在個體數上的均勻程度。陳(1995)說明台灣山系腰部,

水分、濕度最為充沛,闊葉樹如殼斗科、樟科的歧異度甚高,各類型 微生育地皆有足夠多物種的生態區位可資填補。根據本研究觀察於低 海拔地區的豁然亭樣區屬於闊葉林之範圍,氣候溫暖且穩定,植相相 較於中海拔地區更趨複雜,蝶類生存所需的寄主植物及蜜源增多,因 此在擁有合適的氣溫、濕度及複雜林相的豁然亭樣區範圍,能提供更 多的蝶類生存及其棲息空間。過去已有諸多文獻說明影響物種分布之 因素,包括溫度、溼度、降雨量、食物資源、森林鬱閉度及干擾程度 等(Fleishman et al., 1998;Pyrcz & Wojtusiak,2002;Brehm et al., 2007),這些環境因子常沿著海拔梯度而變化(Stevens, 1992),綜 合影響著物種之分布,其中以氣溫因子對蝶類的分布影響最為明顯

(Douwes, 1976;Beaumont & Hughes, 2002)。就如成蝶,Douwes

(1976)提及蝴蝶暴露於陽光下時,有較高的周圍溫度,能使得翅膀 吸收來自陽光的熱能,提升體溫,強化活動力,因此在足夠光照下,

蝶類的活動更加明顯。從各海拔樣區均在五至七月的夏季期間有較高 的蝴蝶數量,可知氣溫為蝶類活動之基本且重要的需求。

本研究發現在小風口樣區的D’值顯示出比松泉崗樣區低,但在 H’值的部分則顯得比松泉崗樣區要高,顯示小風口樣區的蝴蝶種類及 數量分布較松泉崗樣區均勻,而松泉崗樣區則比小風口樣區有更多優 勢蝶類。在松泉崗樣區如流星絹粉蝶、大紫琉灰蝶、黃斑蔭眼蝶(阿 里山黃斑蔭蝶,Neope pulaha didia)及玉山幽眼蝶等蝴蝶種類呈現較 為優勢的情形,尤其以大紫琉灰蝶及玉山幽眼蝶全年數量記錄上達百 隻。

曾盛堂(1996)在分析合歡山地區的危險因子中,提到太魯閣國 家公園境內海拔2300 公尺至 3500 公尺之間的高山地區,由於高海拔

空氣稀薄、夏季日夜溫差達20℃以上,冬季夾大量水氣之東北季風 自海域沿溪溯谷而上,常產生強勁的風雪,溫差大、氣壓低、強風、

下雪,豪雨頻仍,甚至偶降冰、雹等,加上此區屬於極易崩落或鬆動 之片岩,相對之下環境變動甚大。以此在海拔高度於松泉崗樣區以上 之範圍內,對於外溫性且大多數為植食性且食性專一的蝶類來說實在 難以生存,因此多樣性明顯較中低海拔樣區為低。然而,最高海拔的 小風口樣區,海拔高度高達3000 至 3200m,其種豐富度(Fisher’s α)

及多樣性指數(H’值)相較於海拔高度較低的松泉崗及關原樣區並不 具顯著性的差異,甚至高些。根據觀察小風口樣區於日間晴朗的天氣 下仍有強烈光照,偶有乾冷的風吹拂,在高山植物開花之際,是許多 蝶類穿梭採蜜的好棲地。依據陳(1995)指出石門山下屬於壤土玉山 箭竹,而過去的火災造成假的「森林界限」,致使冷山族群藉此林緣 效應而拓展;因此小風口樣區內及周圍除玉山箭竹草原外,於石門山 與合歡尖山鞍部西側坡面下方近合歡溪源頭處尚有茂密的冷杉林;花 開之際,森林中的蝶類便受蜜源的吸引而活動於此。

此外,本研究於小風口樣區記錄到應分布於中低海拔樣區之蝶 類,如鋸粉蝶(斑粉蝶,Prioneris thestylis formosana)、異色尖粉蝶、

緣點白粉蝶、圓翅紫斑蝶(Euploea eunice hobsoni)、旖斑蝶(琉球青 斑蝶,Ideopsis similis)等,以小風口樣區範圍內的空曠草原環境下,

蝴蝶需要良好躲避天敵的能力,以及避免強烈陽光的直接曝曬、雨水 的直接沖刷等等特殊適應,因此存在如此嚴峻環境的蝴蝶種類應不 多。然而根據觀察這些中低海拔之種類能順著風不斷向上飛行,越過 山嶺,很可能隨氣流飛至高海拔地區,在楊平世(1993)的調查研究 中亦曾觀察到類似的情形。另外,福田等(1983)指出溫帶性蝶種,

如緋蛺蝶(Nymphalis xanthomelas formosana)等,生存在像台灣這樣

地亞熱帶地區有避暑的習性,這些種類的蝴蝶在炎熱的夏季羽化後便 消失了蹤影,隨後在高海拔地區可以發現許多新鮮的個體,顯然在個 體羽化後這些蝴蝶便從原先低中海拔地區飛向高處棲息,到了秋天,

再向下飛回原棲地渡冬;於本研究的調查中,亦觀察到類似的現象。

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海拔最高的小風口樣區相較於松泉崗樣區,反而 有更高的蝶類多樣性。

低海拔地區雖然受人類活動干擾的機會較大,如遊客眾多、道路 工程、車流量大等,易導致蝶類多樣性降低,但於中低海拔之蝶類多 樣性明顯的差異,顯示人為干擾尚未對低海拔樣區的蝶類多樣性造成 明顯的影響。在相似度指數Cλ值的呈現上,綠水及太魯閣口樣區為 所有樣區中相似度最高,顯示兩樣區不只是擁有最多的共同物種,連 共同物種出現的頻度也最為相近。屬低海拔範圍的綠水及太魯閣口樣 區,主要植被均為常綠闊葉林,年均溫均在攝氏20 度以上,顯示在 氣候和林相較為相似的地區,其蝶類組成的相似度亦越高。從NMDS 及分群的圖中(圖八及圖九)說明了蝶類群聚愈相似的樣區其距離愈 近,結果呈現出連續的海拔梯度中,相近的海拔高度,其植被類型愈 相似者蝶類群聚亦愈相似;於NMDS 圖中,低海拔的豁然亭、綠水 及太魯閣口樣區的距離非常相近,其均屬闊葉林範圍,而松泉崗、關 原及碧綠樣區的距離亦非常相近,其均屬針葉林及落葉林的分布範 圍,而這些結果亦同樣地呈現在分群的情形中,顯示出植被類型對蝶 類群聚組成有明顯的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