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一九六○年代的荀子研究:荀子的邏輯 思想

雖然對於一九六○年代的日本荀子研究而言,赤塚所留下的 研究課題可能太重(其實,赤塚本身也沒有負擔起來),但實際 上在重澤與板野的影響之下,研究荀子思想、哲學的下一代學者 所發表的文章數量,從六○年代到七○年代逐漸增加。值得注意 的是,西島定生和增淵龍夫等日本的歷史學者,大力展開所謂「中 國古代帝國形成論」的爭辯,同時生產出前所未有之研究成果的 時期,亦是從五○年代到七○年代。尤其在內山俊彥等七○年代 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濃厚的歷史研究之影響。在這二十 年,日本的荀子研究產生了對於荀子思想的各領域:如,天論、

性論、邏輯、語言、社會思想各方面的專業研究,展現了日本荀 子研究的「黃金時代」。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段時期的 荀子研究,雖然其數量遠比其他時期來得多,但是除了內山比較 成功地構畫出荀子思想的宏觀系統面貌之外,絕大多數的學者論 考,都限於闡明荀子思想的某一個層面。因此,就整體而言,六

○、七○年代的研究給我們的印象,反不如五○年代的研究那麼 深刻。

24 西順藏在第二篇的最後部分指出:荀子思想發展的方向分為三種:(1)推動權 力的理論化之法家門人,如韓非等;(2)堅持「一體性之無私」的理論來對抗 專制的「良心的儒者」;以及(3)幫助專制將權力變成「神秘化」的所謂「御 用儒者」。參閱:西順藏,〈荀子の天下における物とその否定について〉,頁 63(筑摩書房版)。

62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十一期

其實,整理出六○、七○年代的荀子研究的脈絡,亦是相當 困難的作業。因為,雖然這段時期的荀子思想研究大概可以分為 如上的四種領域,但是個別研究之間的問題意識,卻不一定按照 同樣領域而在研究者之間傳承。譬如說,澤田多喜男的〈荀子的 抽象的人間觀〉(1960),其看法由幾乎晚二十年的島一在〈荀 子的本性論〉(1978),和片倉望在〈「性偽之分」與性惡說:

荀子思想的分裂與統一〉(1979)中提及。相形之下,大室幹雄 對荀子邏輯與世界觀的一連串研究(1965-69)似乎對於以後的研 究沒什麼影響。同樣地,在七○年代的研究中,除了內山的〈荀 子〉是唯一無例外地被列為荀子研究重要書單之外,大概只有松 田弘的〈荀子的儒家理念與天的思想定位〉(1975)一文比較常 被提及。還有一點值得指出的是,在一九七○年代關於荀子天論 的討論中,板野長八的觀點不斷地被引用而發展。在上述的片倉、

松田、以及三浦吉明〈荀子對天思想〉(1983)中可以看到板野 的觀點。我們以下整理一九六○年代的澤田、大室以及小川的研 究,接著是池田到片倉一連串關於「天論」與「性論」的研究。

最後來看內山的著作。

首先,澤田多喜男的〈荀子的抽象的人間觀〉25釐清荀子「性」

概念的曖昧性。他把「性」概念之含意分成(1)廣義的「生之所 以然者」和(2)「不事而自然(即人的本能)」兩種。同時,他 根據栗田直躬對荀子「心」的分類,也指出荀子的「心」並非能 知道「道」,並與「道」同化的萬能存在。

在一九六○年代的荀子哲學研究中,也產生了對荀子邏輯學 及其在他思想體系中所佔的角色之兩項重要研究。首先,我們來

25 澤田多喜男,〈荀子の抽象的人間觀:荀子の人間學序說〉,《集刊東洋學》,

號 4,1960。

二十世紀日本荀子研究之回顧 63

看大室幹雄的研究。大室思想研究的課題是荀子的邏輯思考如何 在他整個思想體系裡發揮其功能。在他的第一篇,〈荀子的邏輯 學功能:其結構、本質、以及機能〉26(1964)中指出:一方面 我們不可忽略:荀子把人的思考問題,以對經驗的分析為其基礎 這一點;但另一方面大室也認為荀子的思想體系中,邏輯學發揮 的範圍相當有限,並且荀子的「邏輯思維」是為政治服務的。由 此,大室主張,荀子的邏輯思考有兩層不同的內涵:(1)形式邏 輯(2)世界觀。前者是在荀子討論制名的根據與正名的規範之處 可以看到的經驗認知論,而後者則是「支持邏輯思考的基本性 格」,也就是凸顯荀子思想的「意識型態特色」。這也意味著在 荀子思想中,比較重要的也是後者的政治目標,而並不是在前者 的語言、邏輯思考本身的探求。語言、邏輯思考本身的探求只是 在荀子的政治主張中為了增加說服力的手段而已。大室認為:荀 子一方面大力主張他的政治理念,而同時也指出對語言和邏輯的 思考是種矛盾。其實,大室指出:其矛盾是荀子邏輯思想中的「實 際」或「經驗」與「理念」之間的對立。接下來,大室由於分析 荀子思想中的「名實」問題來探討如上的「實際」(或「經驗」)

與「理念」之間的矛盾問題。大室認為:荀子的時代,道家之原 始樸素的「實在論」已行不通,而荀子,為了確立客觀對象的正 確瞭解,他不得不再建立更見堅固的「實在」概念。在此,荀子 展開他以經驗為主邏輯思考,但荀子從未展開對「存有論」的反 思,反而提出普遍先驗的「先王」的理念,以試圖統攝荀子所認 知的全世界的秩序。最後,大室試圖證明荀子「先王」理念的「普 遍先驗」和「非歷史」的性格。總之,荀子對眼前的觀察,在他 的壓倒性的「先王」理念之前只能發揮渺小的角色而已。這在荀

26 大室幹雄,〈「荀子」における論理學的思考:その構造と本質と機能〉,《日 本中國學會報》,第 18,1966。

64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十一期

子從經驗論歸納出的「性惡論」,由他的「永遠不變」的禮,推 論出「人人可以成為聖人」的樂觀論一點可以看到。

根據如上的觀察,大室在他的第二篇,分析荀子理念的「非 歷史」性格這個問題。27在這裡,大室主張荀子的時間概念雖然 有「古─今」的二元結構,但他的理念中的「古」與「今」之間 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因此,大室認為荀子的世界觀在「撥無」

時間的地方才能成立,而這可以說是「神話的時代」與「歷史時 代」的過渡性,即:傳承階段的歷史意識。因此,荀子面對秦國 佔優勢的當時的形勢,按照以「先王」的「仁義」為標準,在統 一天下的問題上,完全沒有把秦國的國力當一回事。換言之,當 今的狀況由「古代的理念」來批判。然而,大室也指出,荀子思 考到實際狀況違反他所構想的藍圖時,荀子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 未來。荀子所稱的「後王」理念是在他把當今不能實現的治國藍 圖投射於未來的時候所構想出來的。大室在第三篇文章中,仔細 地討論荀子產生如上的世界觀之歷史、文化背景,而在結論說:

荀子的思維是非常安定的世界觀,在以「古代理念」為優勢的「非 歷史」的設計之下,對歷史以及空間組成自足封閉的「地平線

(horizon)」。28

與大室幹雄同時,在《思想之研究》創刊號發表了「荀子的 邏輯」一篇的小川晴久比大室進一步分析荀子論述中的邏輯本身 之問題。29首先,小川指出:以前的中國古代邏輯的研究有兩種

27 大室幹雄,〈荀子の歷史意識:傳承的思惟における時閒と出來事〉,《東京支 那學報》,號 13,1967。

28 大室幹雄,〈荀子における歷史的地平の概念:荀子の思想の構造的研究〉(上、

中、下),《思想の研究》,號 1-4,1967-1969。大室的結論在此篇(下),頁 52 至 53。

29 小川晴久,〈荀子の論理〉,《思想の研究》,號 1,1967。

二十世紀日本荀子研究之回顧 65

傾向:第一只分析在中國哲學中有沒有與西方一樣或類似的「形 式邏輯」。第二是把在思想體系所存在的內在法則看做「邏輯」

而分析古代中國的文獻。小川認為:其實釐清這兩個「邏輯」之 間的關係才能夠浮現出中國古代邏輯的特質。因此,他根據戶川 潤《意識型態的邏輯學》(東京:鐵塔書院,1930)一書中所展 開的邏輯之定義而分析荀子思想中的邏輯特色。戶川把邏輯分為 兩層:(1)「性格邏輯」,即:「觀察外界而肯定自我存在的過 程中所展現的內在關連」(2)「沒性格邏輯」,即:乃狹義邏輯 學上所說的「邏輯」之間的關係。小川批評過去研究說:過去研 究從未釐清過在「性格邏輯」中「沒性格邏輯」的角色。因此,

他從荀子思想中的「世界觀」的分析著手,討論荀子所面對的(1)

社會問題(2)統一天下的問題(3)國家富強的問題(4)人才問 題以及(5)認知問題。小川認為:在這些世界觀中所看到的荀子

「性格邏輯」,即荀子所構想的問題解決的內在思路是:第一,

荀子首先設計統一世界的問題,而認為由「分」來達成「群居合 一」的社會秩序。第二,為了達成「分」,荀子提倡「禮義」。

第三,荀子認為只有「君子」才能實現他所提倡的「禮治」。荀 子為了確立「君子」的認知能力而闡述「虛壹而靜」的認知問題。

小川主張,荀子思想是以如上四個問題為組成其論述的骨骼,而 這也可以說是荀子的「性格邏輯」。接著,在分析「非性格邏輯」

中,小川則指出:荀子思想中明顯的觀察到「展現之邏輯」,30即 把世界分為「可變」與「不變」兩種思維方式。小川認為:由此,

荀子把「本質」能夠與客觀存有連起來。另外,小川將「類」、

「分類法」與「定義」,以及「推理」看做荀子在「性格邏輯」

中的特色。在結論中,他認為:荀子的「性格邏輯」由「禮義」

來統貫。其實,除了指出在荀子「邏輯思想」中「展現之邏輯」

30 原文即:「發現之論理」。

66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十一期

一點,小川對「非性格邏輯」的討論基本上不超乎侯外廬等的《中 國思想史通論》(卷 1)所討論的內容。但是,小川的研究透過

「性格邏輯」的分析正確地掌握「禮義」統貫整個荀子思想體系 之事實。總之,比較可惜的是,大室與小川對荀子邏輯的研究觀

「性格邏輯」的分析正確地掌握「禮義」統貫整個荀子思想體系 之事實。總之,比較可惜的是,大室與小川對荀子邏輯的研究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