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歷年之氣象、海象

第三章 研究區位環境概述

3.3 歷年之氣象、海象

3.3.1 氣象

見圖 3.7、圖 3.8,依據新竹地區過去兩年間的氣溫變化,本區全 年氣溫約在 5.1℃~36.5℃間變動,年平均溫為 22.6℃。熱季為每年四 月至十一月,長達七個月,以七、八月間氣溫最高,2005 年七月份 及 2006 年八月份的 36.5℃為最高月氣溫記錄;冬季以一、二月氣溫 最低,2005 年一月份出現最低氣溫約為 5.1℃。全年月溫差可達 30℃

左右,而全年月平均溫度超過 20℃的有八個月(四月至十一月)。

由於海岸地區沙性土壤的保水力差,往往在氣溫高蒸發量大時,就易 形成乾燥層,因此也會容易被風攜帶移動。

沙粒的含水量受氣象左右,隨著降雨季節分佈的差異,沙粒含水 量的多寡會限制風的搬運能力,即雨量越少,沙丘就越處於乾燥且易 被搬動的狀態,然降雨量增加,則沙粒與水體間的結合能力越強,較 不易被搬動。若每月雨量達 120

mm

~150

mm

時,土壤濕潤,不易受風 蝕。見圖 3.9,依據新竹地區氣象資料顯示,新竹市過去兩年年平均 全年降雨總量約 2194.6

mm

,颱風期為七、八、九月其中又以七月的 降雨量最豐皆達 150

mm

。十月至翌年一月較少,均不足 130

mm

,然 乾、濕季之分別,不若台灣南部地區明顯。平均全年降雨日數約 126 天,其中二月至六月之降雨日數較多,平均每月可達 11 天;十月至 翌年一月的降雨日數則平均每月不超過 8 天。

見圖 3.10,新竹市過去兩年間的平均相對濕度約為 76%,全年 濕度相差不大,月平均相對濕度介於 67%~83%,最高為 2005 年二月 及 2006 年一月的 83 %,最低為 2006 年 10 月份的 67%,顯示新竹市 為極潮濕的地區。

風對於土地及其他物體之破壞力,取決於風速之大小,尤其在乾 燥多風且又缺乏植物覆蓋之地區,風之吹揚沙土、移動情形,皆與風 速大小有關,即風速愈強沙粒愈容易被帶動。本區面對台灣海峽,背 倚雪山山脈。由於雪山山脈為東北、西南走向,與東北季風及西南季 風等盛行風向平行,對於季風的地形摩擦阻滯效應小,以致新竹沿海 地帶風力強勁。見圖 3.11 依中央氣象局新竹測候站 2005~2006 年之 資料,最大風速為 5.1~14.4

m sec

,其中 10 月至翌年 3 月為 NNE~NE 向之東北季風期;5 月以後轉為 WNW~NW 向。

台灣位於太平洋中西部邊緣之一海島,每年夏、秋之際,屢受颱 風襲擊,因此颱風遂成為台灣最嚴重之自然災害。依據中央氣象局將 颱風侵台路徑劃分為七類,據以統計 1897~2006 年間之侵台颱風,路 徑詳如圖 3.12 所示。計畫區位於台灣北海岸,第一類、第二類及第 五類路徑之颱風將直接侵襲其鄰近海域;見表 3.2,中央氣象局 2005~2006 年有發布颱風警報之颱風。

3.3.2 海象

潮位為海岸工程結構物設計的重要參數,圖 3.13 為各種潮位、

潮差及潮升之定義示意;而所謂天文潮係由長時間的潮位觀測資料,

經統計分析而得的潮位;見表 3.3,新竹地區各種潮位值。

潮汐引起的潮流對工程結構影響不大,但對漂沙和水質淨化有很 大影響。根據漁業署歷年來委託調查結果顯示,新竹市海域潮流方向 大致與海底等深線平行,退潮時向東北,漲潮時向西南。一般南港海 域附近是以潮流為主,速度約為 30~50

cm sec

其主軸方向為東北-西南 向,但主要流向約略平行於海岸線。至於香山外海一帶,主要流向為 沿岸方向,夏季主要流向為北、北北東及東北,冬季則有較大向南的 流速,主要流向為南、南南西或西南,夏冬兩季的流速最大皆達 40

cm sec

以上。

見圖 3.14,源自赤道的恆流(黑潮)延菲律賓向台灣的方向移動 在恆春分為兩條分流系統,海水溫暖夏季配合西南氣流緩面的向東北 方移動,造成之潮流速約在 7

cm s

至 10

cm s

。大陸的沿岸流由東北方 向西南移動受到黑潮恒流的影響,對台灣而言當冬季東北季風的加強 沿岸流受到強大的東北季風的吹送,加速對台灣西部沿岸的影響力,

使潮流增強至 17

cm s

至 28

cm s

間。

見圖 3.15,根據中央氣象局 2004 年於新竹香山外海 1.5

km

所作 觀測顯示,期間所觀測之最大波高(H1/3)為 2.53

m

,所對應週期(T1/3) 為 6.7

sec

, 平均波高為 0.55

m

~1.17

m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