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亞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繼起性和連續性,因此東亞國家與東亞 區域經濟整合體的之間存在著系統性的互補(青木昌彦,2002);從 這個意義上講,東亞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條件下,建設具有較高穩定 性的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市場,是東亞區域經濟結構調整順利進行的保 證。過去東亞雁行模式的出口主要市場是歐美市場,也使得東亞區域 之間缺乏橫向的聯繫,彼此之間沒有很深的經濟依賴關係,形成東亞 區域經濟整合緩慢。

然而中國的崛起正改變這種傳統的發展模式,對東亞區域來講,

近幾年,來歐美經濟不景氣並沒有影響到東亞區域經濟的增長,原因 就在於中國的需求拉動了東亞各國的出口復蘇,原來東亞區域內以歐 美市場為出口導向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現在中國市場正在取代歐美 市場,成為東亞各國和區域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霸權穩定論 而言,公共財的提供是霸權不可缺少的責任,美國仍是全球性霸權提 供東亞國家公共財,4 形成東亞區域發展內不可或缺的霸權角色,而 中國則是推動東亞國家經濟整合新動能的區域霸權,補充東亞國家經 濟發展所需的市場與資金。因此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有賴中、美雙方自 制合作,維持區域內和平與穩定的經濟秩序。

經濟領域的成功是權力和影響力的根基, G2 模式「中、美共管」

世界的說法或許誇大,但卻說明中國迅速成長為東亞區域的經濟巨 人,中國在東亞乃至亞洲經濟發展中有著越來越強的影響力,中國崛

4 Kindleberger 所提出的公共財:一、最惠國待遇:一視同仁原則和無條件互惠原 則基礎上的自由開放貿易制度;二、穩定的國際貨幣;三、國際安全的提供。

起對美國亞洲勢力已經形成威脅。冷戰後美國在其全球戰略中沒有以 中國為主要對手,但在其亞太戰略中,卻越來越明確以中國為主要對 手。換句話說,美國認為中國沒有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卻正在挑戰 美國亞洲的區域霸權。

2009 年金融風暴後,中國持有超過 2 兆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

中國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國第二大債權國,由於美元連年疲軟貶值,顯 然不是中國最佳的投資選擇,但是中國如拋售美元,美元因此崩潰也 將損及中國利益,從這點來看,中美關係的強化是現實下的選擇。中 國既是現存的國際經濟體係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因此中國應做現存體 系的維護者而不是革命者,權力移轉論的戰爭就可以避免發生。美國 雖然是世界上僅存的唯一霸權大國,但並沒有強大到可以無視中國的 存在,它在許多國際問題上還需要中國的合作和幫助,所以拉攏中國 進入國際體系成為「責任分擔者」,給予相應的地位,成為美國現今 的中國政策。

美國在面對中國的崛起時抱有疑慮,尤其是擔心中國的崛起會導 致美國霸權的衰落,為避免此種現象的發生,對中、美雙方而言,最 佳的方式是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上,玩雙贏的遊戲而不是零和的 遊戲,因此在雙邊貿易關系中,不要貿易問題政治化、不要施行貿易 保護主義。而雙方在區域層面上,中、美共同維護亞太和平與安負有 重要責任;中、美在北韓核武問題的合作,有利於核武問題和平解決。

如果中、美採取雙贏的合作策略,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未來,將以 穩定安全的區域秩序為基礎,中、美雙方在建設性合作夥伴互動穩定 基礎上,解決中、美之間貿易、人權與安全等議題的不斷衝突,緩和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不信任,並讓雙方在彼此接受的基礎上達成互信,

將有利於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

中國與美國是東亞區域內的主要行為者,二者在現實情境下選擇 成為戰略夥伴,對於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自是有所助益;但是美、中並

未對東亞區域整合的手段具有共識。美國所主導的 APEC 與中國主導 的 10 + 1(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區),兩者的目標具有相當差異性。

美國擔心中國主導的 10 + 1 損害其在東亞的政經利益,因而促使美國 在 APEC 架構下倡議 FTAAP。而中國並不樂見含美國在內 FTAAP 的建立,尤其又牽涉到台灣會籍的問題,因此中國乃強調實現以東亞 區域為主體的東亞自由貿易協定(East Asian Free Trade Agreement, EAFTA)(洪財隆,2008)。就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而言,美國與中 國雙方對於 FTAAP 與 EFTA 建構的路線存有極大歧異,這項不利因 素如無法調合,對於日後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推動將形成及大挑戰,也 是東亞區域國家將來必須面對的難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