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里山之友在學習遷移層面上的提升

在文檔中 第五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頁 23-33)

舉一反三,為學習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吳慎慎(2006)提到,變化的生命情境 中最需要學習的不是特定知識或技能,而是能夠自我轉化的能力,能夠負擔責 任、調適不確定感和失敗的恐懼的能力。換言之,將已學的內容,透過自身的吸 收內化,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中,予以轉化,進而產生行動的能力,同時並保持學 習的熱忱與能力。

研究者將學習遷移層面分成以下三項:

1. 面對改變保持信心。

2. 彈性適應及變通,以面對新的情境。

一、面對改變保持信心

2006年4月,市原先生成立了第一期的兒童農業體驗學校,親子加起來人數 總共有60多人。每個月第二和第四個星期六為農業體驗學校的活動時間。儘管報

名人數達60多人,但每到活動之日時,總會有三、四個家庭因為臨時有事無法參 加。對此,市原先生談到了他的想法:

不過就算一次沒來、兩次沒來,也沒有關係,因為現在都只是收穫而已。但 是下一次是插秧,插秧的話小孩子一定是會非常興奮的,所以幾乎都會來。

再下一次,也就是六月的第二週,草莓那時就可以收穫了。小孩子一定會想 說想要吃草莓,所以叫爸媽要帶他來。因為已經決定要吃好吃的東西了。大 家都會想要吃免費的草莓阿,呵呵~~所以阿,我不擔心會沒有人來參加這 個活動。 而且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的蔬菜,在北谷也有稻米的種植。(市 原先生,4)

由此可以看出市原先生對於參加兒童農業體驗學校的人數,並不十分擔心。

主要的原因是平日的工作量並不會十分的繁重,頂多就是收成或是播種等工作,

而且工作來參加活動的家族互相分擔。所以來參加活動的人數多寡並不會造成市 原先生的困擾。但是困擾市原先生的卻是另外一種原因:天氣。

我想現階段最煩惱的事情應該就是下雨了。等到七月梅雨季節,到時後就麻 煩啦。農事都是在天氣好的時候才會進行的,但是這裡的學校阿, 不管是 晴天或是雨天,要上課的時間都已經決定好了,真的很麻煩阿。要是今天下 雨的話,只好等雨停再繼續工作。要是這週下雨的話,只好下個星期請可以 來的人來幫忙,如果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我就會採取這樣的方式 來完成。但是要是梅雨季的話,一直下雨,就真的沒有辦法了,這時候就會 請中村先生、川畠先生和我三個人一起來完成了。要是真的沒有辦法的話也 沒辦法,我們只是作自己能力所及。盡量就是讓親子一起來體驗就是了。(市 原先生,4)

儘管天氣是市原先生最煩惱的事情之一,如果有需要,市原先生能會請里山 自然學校的職員中村先生、川畠先生一起協助農事。研究者因為經常前往研究場 域「角間的里」,和里山自然學校的職員和里山之友互動,所以也多次協助市原 先生一些瑣碎的農事。因為農事的事情多在天氣好的時候進行,市原先生在大太 陽底下穿梭在菜園的景象就成為「角間的里」經常上演的戲碼了。

中午去「角間的里」,剛好市原先生要種蕃茄,我和中村先生也在一旁幫忙。

種蕃茄其實沒有想的簡單,先在泥土裡放些牛糞,在放一些些的農藥(防小蟲),

之後把蕃茄種下去。因為蕃茄會倒,所以旁邊還要插一根竹子,讓蕃茄可以攀爬 上去。最後在蕃茄的周圍套上一個塑膠袋,四周用棍子撐起一個四方形(防 風)……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市原先生一個人在大太陽下忙進忙出的(田野札記 2006年04月28日)。

二、彈性適應及變通,以面對新的情境

兒童農業體驗學校的成立,主要是市原先生和青木先生主導企畫的。因此,

除了由里山自然學校在其網頁及電子報4上替活動宣傳外,其餘的宣傳方式就需 要由里山之友自己想辦法了。

最困難的啊……就是會有人來嗎?會來參加嗎?也就是 PR5的方法了。該怎 麼辦呢?我一個人去田上小學,味噌蔵小學、夕日寺小學宣傳。也還有去公 民館、兒童館等。因為這些地方都會有小朋友聚集,所以我就把這個招募的 消息貼在布告欄上,不是會有那個布告欄嗎?讓附近的 NPO 可以把活動消息 貼出去。然後我想光這樣做還是不行的,所以就和金澤大學的社會貢獻室聯 繫,請他們幫我宣傳,所以後來就在北國新聞、北陸中日新聞上登出來了。

4 電子報每兩個星期發行一次,名為「金沢大学角間の里山通信」。

因為登出來了,所以總共有 35 組的家庭來報名了。在還沒有登上新聞之前,

總共還不到 20 組。新聞一登出來,馬上就變多了。因為是記事,所以是不 用錢的。一塊錢也沒有交。接下來就是開學的問題了。所以在新聞上登了兩 次,一次是三月初、一次是四月初。(市原先生,3)

當研究者詢問為什麼市原先生知道這樣的方法時,市原先生的回答如下:

因為金澤大學的社會貢獻室和我說這樣的消息。社會貢獻室的職員他們不是 也會來參加里山自然學校的活動嗎?他們知道我們有這樣的活動,所以免費 幫我們在報紙上登出來。我擔心只有作一個的話不夠,所以試了兩種方法,

從各種角度去思考。因為根據之前的經驗,所以知道有這樣的作法。什麼經 驗呢?因為之前不是有舉辦過「雪人祭」嗎?「雪人祭」的那個時候就有這 樣做了啊?那個時候不是還有在上電視嗎?也有在報紙上登出來。所以我就 學到了這樣的方法。(市原先生,4)

市原先生把之前在「雪人祭」所學習到「媒體是宣傳得力的方式」的經驗「轉 化」,在自己的兒童農業體驗學校成立之初,知道可以從媒體著手去宣傳。也知 道透過地方的報紙宣傳,比電視台容易多了,所以市原先生選擇了地方的報紙媒 體作宣傳。把之前所學習到的經驗,在新的情境、模式下「轉化」、「應用」,甚 至產生具體行動,這樣的學習遷移模式,正好呼應賴麗珍(1998)所提到的,所謂 的學習遷移就是在新情境應用所學及轉化所學為具體行動。

在日本的法律中有規定,當地方民間組織有公益性或娛樂性等正當活動需要 宣傳時,地方的報紙有義務和責任,免費讓其民間組織刊登廣告宣傳。而這點對 於民間組織的活動宣傳來說,形成了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而台灣的媒體在回饋 社會、社會責任的想法上,仍沒有達到共識。仍是以「刊登廣告可以,只要有錢」

的思維去思考其運作的模式,而這樣就造成了沒有錢的 NGO、NPO 團體只好透

過網路或是郵件的方式去傳播、宣傳其理念或是活動,往往這樣的方式只能達到

「和尚對和尚念經」的效果,對於真正想要宣傳的對象,一般社會大眾,無法達 到有效的宣傳。

對於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來說,在善用媒體來達到宣傳手段這一部份,一直 都不是十分的在行。直到 2005 年 4 月,角間里山自然學校以「角間的里山自然 學校與自然共生的社區營造」的計畫,申請到了日本文部科學省為期 5 年的特別 教育研究經費補助後,約聘了擅長媒體操作的宇野文夫先生,才開始經常性的利 用媒體達到活動宣傳的情況。關於這一點,里山之友對於媒體宣傳的功用,及宇 野先生的貢獻都十分的感謝。

每個人都擁有各自的特點,像是宇野先生啊,他就會很多媒體的東西。報社 或是新聞啊,他都知道,因為有這方面的知識啊。所以他很會宣傳的方式,

宣傳可是重要的呢。就是因為宇野先生他作了很多宣傳方面的事情,所以才 會很多遊客來我們這裡。那個也是對我們有很大的協助,雖然對我來說不是 最直接的。對於里山自然學校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支持啊,就是宇野先生在 做的事情。(青木先生,23)

另外,谷小姐在面對沒有任何經費的支持下,也利用了變通的能力,以維持 兒童藍染工作坊的活動順利進行。

預算是 0 喔。沒有任何的預算,有什麼就用什麼,我們都是家裡有什麼就拿 什麼來用,第一年和第二年完全都沒有。今年也沒有喔。完全沒有預算。今 年第一次有使用到兒童預算助成金,除了這個之外,完全是0阿。在「大學 祭6」的時候,11 月的時候,金澤大學有一個「大學祭」,在那個時候,我們 不是有賣小盆栽嗎?那個錢啊拿來用。大概 2 萬元吧…呵呵。所以啦,真的

什麼錢都不需要,藍染的話。最初在網路上買的那個種子喔,花了三千元,

那個錢是我自己花錢買的。在培育的部分,只是單單的給予水分和陽光罷 了,完全都不需要錢,需要買一些營養土,但是那個都沒有用到預算,是用 我自己皮包裡的錢。布的話,也是舊的,拿來當作材料…呵呵……就是這樣 而已,我一點也不覺得很辛苦呢。(谷小姐,14)

2003 年藍染俱樂部剛成立的時候,是沒有任何經費支助的。谷小姐基於一 股熱忱,自掏腰包買了很多的藍染需要材料,或是盡量利用廢物再利用的概念把 家裡可以利用的東西再次利用。直到了 2006 年,里山之友的活動得到了文部科 學省的支柱,才有金錢的支柱來源。

這次,農業體驗活動 80 萬,藍染 group 也 80 萬,共 160 萬,從「孩童夢想 基金7」財團法人得到的。這個基金會也是從文部科學省其中的一個團體,

接受全國孩童的養育和教育機構的申請,就可以得到資金。到現在為止,所 有里山自然學校的 group 的資金不到 30 萬,才 20 多萬而已。雖然活動的資

接受全國孩童的養育和教育機構的申請,就可以得到資金。到現在為止,所 有里山自然學校的 group 的資金不到 30 萬,才 20 多萬而已。雖然活動的資

在文檔中 第五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頁 23-3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