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結果論 ( Consequentialism )

 抉擇所可能產生的結果是否可以為所有利益相關人(包括直接和間接利益相關人)帶來 最大的利益、最小的傷害?

 由結果判斷行為的善惡,不強調行為前存在性本質的價值。

倫理之不同理論

(一) 結果論( Consequentialism )

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完全決定於這行為的目的及結果。

行為是否具有道德價值,亦從該行為的目的及後果加以衡量。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1:倫理利己主義 (Ethical egoism)

 人性基本上是利己的 ( self-interested )

 每一個人應該爭取和保障其長期的利益

 因為如此,人需要而遵守倫理規範 (垃圾或空氣污染之問題)

現在有的人用 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之概念代替 ethical egoism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2:功利主義或效益論 (Utilitarianism)

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的利益為目標。

行為的目的及後果的好與壞,視乎其是否符合效益原則 (principle of utility)。

效益原則 = 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我們應盡量為所有人製造最大效益(utility),而盡量減 少反效益 (disutility)。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2:功利主義或效益論 (Utilitarianism)

 倫理抉擇完全以行為所可能產生的結果作為根據。

 凡是可以為大多數人帶來最大、最多的利益之行為,都是倫理上「對」或「正確」的行為;

反之,凡不能給人帶來利益的行為,都是倫理上不正確的行為。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2:功利主義或效益論 (Utilitarianism)

 享樂型功利主義 ( hedonistic utilitarianism ) 效益 = 愉悅 反效益 = 痛苦

例如:本瑟姆 (Jeremy Bentham, 1748-1832)

 幸福型功利主義 ( eudaimonistic utilitarianism )

效益 = 幸福 反效益 = 不幸福

 理想型功利主義 ( ideal utilitarianism ) 效益 = 所有具備固有價值的人類產品 ﹝其中包括友誼、知識等﹞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2:功利主義或效益論 (Utilitarianism)

 行為功利主義 ( act utilitarianism )

每一個行為,包括其所有形式與細節,都應接受功利主義檢驗

 規則功利主義 ( rule utilitarianism )

以遵守能夠帶來最大功利的規則為行為的標準 ﹝功利主義檢驗針對的不是一個具體的行為 而是行為的種類﹞

倫理之不同理論

反對功利主義的意見:

1. 忽略痛苦的正面價值。

2. 結果的好壞不易衡量。

3. 有忽略「正義」的危險。

倫理之不同理論

(二) 義務論或道義主義 ( Deontology )

 所做的抉擇,所採用的行動是否合乎倫理原則?

 是否堅守誠實、正義、公平、不傷害¡K 等倫理原則?

 是否有「不擇手段,以達成目標」的作法?

倫理之不同理論

(二) 義務論 ( Deontology )

 合乎道德或違法道德與行為的後果並無關係;

倫理道德行為的品質及約束力是依據人性內在的真善。

 倫理抉擇完全以行為是否遵行倫理規則作為根據。

 凡是行為完全遵守規則,就是倫理上的善或正確的行為;反之,任何行為若違反規則或 道德原則,不論它可以產生多大的利益,都是倫理上的惡或不正確的行為。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1:康德 ( Immanuel Kant, 1724 – 1804 ) 的義務論倫理思想

「自律道德」

(Autonomous Morality) 是他倫理思想的核心

倫理之不同理論

康德的義務論﹝自律道德﹞

 他認為道德規則只須從人類的理性本身﹝理性的反省﹞,而不須經過經驗就可以獲知。

 道德知識或道德規則並非來自經驗,而是先驗的( a priori )。

 道德命令不受外來的因果法則所支配,而是自動自發的,為道德而道德。

倫理之不同理論

康德的義務論﹝自律道德﹞

只有那些源於義務感的行為,才具有道德價值。

「自律道德」就是意志自己,是獨立的,不聽命於任何外在的主體﹝例如:上帝、天主

¡K﹞,而是自己出命令,自己遵守;自己給自己定法律,自己遵守這法律。

倫理之不同理論

康德的義務論倫理思想

 我們盡道德責任並非為獲得功利或快樂,而只是因為它是人性的尊嚴和自由的一部分。

 康德的根據在於「人性的尊嚴」,以為任何理性的主體,都只能做主體,而不能成為工具

 理性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意志,為自己制訂道德規則。

 因為理性的人不會違反邏輯,也不會無故傷害自己和別人的利益。

倫理之不同理論

康德的義務論倫理思想

無論人們希望達到什麼目的,唯一的選擇是對道德法則無條件的遵從。道德法則對人類 的行為具有絕對的約束力﹝康德將其稱為「絕對責任」(Categorical imperative)﹞。

倫理之不同理論

康德「絕對責任」的三個幅度

﹝或使行為合乎道德法則的三個條件﹞:

1. 行為必須具有普遍推廣的一致性和 持續性 ( “Act only according to that maxim by which you can at the same time will that it should become a universal law ”)

2. 行為必須將理性人作為終極目標加以尊重 ( “Act so that you treat humanity, whether in your own person or in that of another, always as an end and never as a means only” )

3. 行為必須來源於理性人的自由意志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2:羅斯 ( Ross ) 歸納七個基本道德義務

忠誠:一個人應該信守承諾與說真相

賠償:一個人應該對其他人的傷害應該起彌補之責任

公正:一個人應該公平地分配財貨

善行:一個人應該增進更多人對美德¡P 智慧與幸福的尊重

自我改善:一個人應該增進自己對美德與智慧的尊重

感恩:一個人對別人的付出要表示感謝

不傷害:一個人應該避免傷害其他人 倫理之不同理論

每個人應該共同遵守的義務﹝上﹞

 培養信賴:信賴感發生於當別人信任我們所做的 事是能勝任的努力的‚ 並不會造成損害。

 行為正直:正直的行為能讓別人覺得我們可靠。

 誠實:別人會期望我們說話誠實以及行為忠誠。

 公正:處理事情公平‚也就是對的要獎賞‚做錯的要懲罰 倫理之不同理論

每個人應該共同遵守的義務﹝下﹞

 實踐善行與不犯罪:善行可以改善別人的命運,

不犯罪可以避免對別人的傷害。

 適當的感恩與賠償:感恩是對別人仁慈的行為 表示感謝‚賠償是彌補我們對別人所做的錯誤。

 工作朝向自我改善:當我們改善道德與心智,

我們就能根據自我改善的義務來工作。

倫理之不同理論

(三) 德行論 ( Virtue Ethics)

 強調道德行為人的品格和人格特質。行為人必須追求並堅持某些道德理想。

 所做的抉擇是否能夠讓行為人表現出誠實、勇氣、忠實、同情心、慷慨、值得信賴、公正、自 制、人格完整¡K 等德行?

 有德行的人自然會做出合於倫理原則的抉擇。

 先問:我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抉擇可以培養或激發我的德行或整體社會的道德素養?

倫理之不同理論

德行論 (Virtue Ethics )

 不重視倫理的理論,只重視行為者的品格。

 道德行為人的態度、意向和人格特色才是倫理行為的根本。

 只有依抽象的道德原則或單看行為結果而做的道德行為,是空洞、不真實的。因為偽善 的人也可以做出倫理上可接受的行為。

倫理之不同理論 德行論 ( Virtue Ethics )

 成就道德行為的是行為者的「道德性格」。正確的道德判斷建基在良好的品格上。

 有良好品格的人自然擁有良好的美德,例如:誠實、勇氣、慈悲、慷慨、忠誠、公平、節制、

慎思熟慮等。

 擁有這些美德的人會具有實踐智慧,令他們能在真實的處境下辨識是非對錯,並做出適 當的行為或抉擇。

倫理之不同理論 德行論 (Virtue Ethics )

 換言之,有德行的人一定是有倫理行為的人。

 在遇到倫理抉擇的情況時,我們必須先問:我是(或應該是)甚麼樣的人?甚麼樣的決 定可以激發我自己和社會的卓越人格特色?而非問:應遵守什麼規則?行為的結果如何?

「美德就是這樣一些技巧,即在社會中與他人共同生活的藝術方面的突出表現。」 (De George) 倫理之不同理論

倫理之不同理論

(四)權利論 ( Ethics of Rights )

 人人皆有基本人權,應該受到最大的尊重和保護。

 倫理抉擇必須以尊重人的權利為原則。絕對禁止將人當成達到目標的「工具」。

 人的基本權利:生存、尊嚴、自由

 其他權利:獲得真理、隱私、不受傷害、知情 同意。

 先問:我們的決定是否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凡是有人的權利受到侵犯的決定皆為不倫理 的。

倫理之不同理論

權利倫理 (Ethics of Rights)

 權利:一種特殊性的、重要性的、迫切性的要求,其效果依靠有力權威的支持,如法律 制度、政府、傳統的習俗或宗教團體等。

 公民權利:參與政治、社會生活的權利

 自然權利:人依據本性的尊嚴與價值所擁有的權利

 人權:每個人天生而有的最基本的權利

 特殊權利:來自於特殊的關係或職位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

 在生物科技的科技領域中經常包括三項特殊的權利 1.知的權利

2.隱私的權利 3.財產的權利

倫理之不同理論 倫理之不同理論

 世界人權宣言:沒有明顯的把權利和義務配在一起,但在第29 條仍然承認「人人對於社 會有義務」

 甘地:人權之河由義務之山流出來

 所有值得保留及保存的權利來自人好好時限期義務,因此生命權本身基於我們實現普世 公民的義務。

倫理之不同理論

(五)公正論 ( Justice Theories )

 我們的決定所產生的利益或不利後果對所有的利益相關人是否公平?

所有相關的人是否受到公平的對待?

我們的決定是否表現出循私、歧視或不公?

“Equals should be treated equally and unequals unequally.” (Aristotle) 倫理之不同理論

公正:給予每個人應得的權益,對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對待,對不可等同的人或事 物區別對待。

公正原則幾個類型

* 補償公正:要求對人們以往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或損失作出補償 * 懲罰公正:要求對違法者和罪犯給予懲罰

* 程序公正:是用於對公正決策的模式、行為與協議進行規定

* 分配公正:視個人財物為社會大眾之資源,社會要求依照其地位及能力去分配義務和權 利

* 交換公正:要求施與受達到公平的平衡關係 * 法律公正:遵守國家社會所制訂的法律規則 倫理之不同理論

 在人類思想歷史中,「公正」內容有多方面的發揮 例子:

功利主義:正義 = 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的利益

功利主義:正義 = 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的利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