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98 學年度第一學期專業倫理的課程安排與教材 德語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98 學年度第一學期專業倫理的課程安排與教材 德語系"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98 學年度第一學期專業倫理的課程安排與教材 德語系 LB 404 週三第三、四節. 週次 日期三 預定受課題目及課程內容. 作業與報告. 一. 98/09/16 安排課程及初步介紹專業倫理的概念. 老師. 二. 98/09/23 起點:現代台灣社會與全球化. 老師. 三. 98/09/30 專業倫理與倫理學:為何有倫理學?. 老師. 四. 98/10/07 倫理學的主要概念. 老師. 五. 98/10/14 倫理判斷的發展(上). 老師. 六. 98/10/21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老師. 七. 98/10/28 個案分析之方法. 老師. 八. 98/11/04 道德感. 老師. 九. 98/11/11 期中考. (老師). 十. 98/11/18 追求「真理」與學術工作倫理. 老師. 十一. 98/11/25 人類文化相遇及其倫理方面的挑戰. 老師. 十二. 98/12/02 個案分析之一. 學生. 十三. 98/12/09 個案分析之二. 學生. 十四. 98/12/16 個案分析之三. 學生. 十五. 98/12/23 個案分析之四. 學生. 十六. 98/12/30 個案分析之五. 學生. 十七. 99/01/06 複習. (老師). 十八. 99/01/13 學期考試. (老師). 善:人的意志趨向善 一、導論 Page 1of 67-.

(2) 人類的本性是善是惡,這個問題在中國思想上打了兩千多年的官司,至今還是眾說紛紜,莫 衷一是。這在中國思想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中國思想的課題是要找出一個人生修 養的方法,而修養方法又是和人性問題有密切關係的。假使人的本性是善的,那麼我們做人 只要盡量發展我們的本性就行了。假使人的本性是惡的,那麼我們就要藉人為的力量排除這 種惡性,創造一種足以克制惡性的社會制度。性善說主張作內心的工夫,只要我們的內心有 一種良善的原理,無論在任何環境中我們都以不變應萬變。主張這種說法的人在心理上可以 說是內向型的。性惡說主張作外部的工夫,我們要佈置一種良善的環境,培植一種良善的社 會制度,我們的行為受著這種制裁的時候自然可以歸之於善。主張這種說法的人,可以說是 外向型的。因此中國的思想家要建議一種修養方法的時候,就不能不先解決人性善惡的問題。 中國先哲對於這種問題的解決,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告子以為無善無惡,揚 雄以為是可善可惡的。 二、人性概念之分類 人性《善:道德與人類》. 〈一〉人的天性〈人的本性〉:人是什麼 〈二〉人的特性〈人的本質〉人是誰? 〈人性的基礎層次〉 〈心思作用,理性,精神,靈魂〉 按輔大的校訓 1‧感覺器官的活動 1‧本能 2‧尋求和接受的活動 真〈知識、智慧、真理、真諦〉 3‧保護的活動 4‧移動 善〈道德行為,美德,倫理學〉 5‧發音 6‧玩弄的動作 美〈美感經驗,美術,藝術〉. 2‧基本衝動. 3‧基本情緒 〈原始情感〉. 1‧飢餓 2‧口渴 3‧呼吸 4‧調解體溫 5‧性慾 6‧排泄. 聖〈神,神聖,宗教信仰,超越 性,絕對〉. 1‧快樂不快樂 〈滿足不滿足; 快感〉 2‧恐懼 3‧愛 Page 2of 67-.

(3) 三、道德行為有兩個先決條件 第一,凡道德行為直接一定是發生於人與人之間的,「仁」字就是「二人」之間的關係。因此, 道德行為直接一定是發生在社會環境裡面〈個人倫理學「個人的美德」與社會倫理學〉 。不過透 過道德行為者本身〈自己〉道德行為間接一方面與道德的真原〈創物者,上帝,天主,超越宇 宙的絕對,超越性〉有關,另一方面與天下萬物〈受造者,無機的東西,動植物〉也有關係。 道德行為基本上有它的兩種模式: 1‧直接性:本人透過良心對另外一人的行為; 2‧間接性:本人透過良心對人以上的範圍〈對超人力量的範圍、上帝、天主等;它也是被看成 道德行為的根源〉或者對人以下的範圍〈對物質的東西,譬如破壞校園的財產或對植物或動 物〉。 無論是直接性或是間接性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部份為良心〈辨別善惡的判斷能力〉 第二,就是我們對於某種行為所可能發生的結果,一定預先有所認知和有所選擇。 對於道德行為的基本評估因素: 1‧行為的動機(意向,自由的意志,良心「良知」) 2‧行為的對象及其結果(認識/能力/作用與抉擇作用) 3‧行為的情境 四、對良心(良知:conscience)的基本知識 1. 良心是一種判別(辨別不同之處:是非,提高能力)善惡的心理活動,判斷是少不了知識的; 沒有知識就不會有善惡的判斷(真正沒有知識的人是智商在 75 分以下的白癡和兩歲的嬰 兒)。 2. 良心理面一定有一種善惡的標準:它是社會活動─個人→社會(1.核心/家庭;2.鄰居、社區 3.大社會);個人與社會間的互動有道德性的範躊(此範疇有抽象化或符號化的過程)。 3. 良心裡面還包括一種情緒作用(主觀的作用[討厭、熱忱])。 4. 良心有意志的抉擇:乃是預知行為可能的效果之後所做的一種選擇,它能控制我們的行為, 使它向善所選擇的方向繼續到相當的程度。 5. 良心是自發的而不是強迫的,它是我們內心組織的一部份(雖有社會性的道德標準映入我 們內心,不過它是自主的而不是外鑠的,有時要面對社會壓力)。 6. 良心為心靈深處的最神聖之處(心理機能→對基督徒:與天主/神/上帝相遇之處)。 四、對良心概念進一步的瞭解 (一)概念說明:良心是人類(各文化)普遍的經驗:古人以心、腰(孟子以良知良能)來表達。「良 心」一詞很難下定義。或許「良心」可說是在道德意識裡對「義務」、「應該」的知覺及判斷。 (二)聖經:「良心」一詞在舊約中只出現一次(智十七 11);但天主不斷召叫選民忠於盟約的呼 聲貫串整個舊約。《福音》中雖未提及該詞,但耶穌訓誨的強調重點卻由外在行為轉到內在意 向。該詞在新約其他著作中共出現 30 次。保祿融合當時的概念及希臘詞彙而把「良心」是為基 督徒道德信息的核心。就新約作者而言,「良心」意指在信仰光照下對生活中道德的意識及對 個人處境的評量。 Page 3of 67-.

(4) (三)歷史上的詮釋:希臘哲學把「良心」看成「道德判斷中的自我意識」,而不把「良心」侷限 在對與錯的抽象知識上:也看出「良心」運作不只在事後,也再事前及事中。多瑪斯 (Thomas Aquinas, 約 1225-1274) 是將良心納入反省批判的倫理神學中的第一人。康德(I. Kant, 17241804)把良心視為「人內在正義法庭之意識」。達爾文(Ch. Darwin, 1809-1882)、佛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則以進化論及心理學觀點來看良心。面(J.H. Newman, 1801-1890)及齊克果 (S. Kierkegaard, 1813-1855)則重新把握了傳統的根基,是良心為道德評量能力或行為的工能 性指引。 (四)良心的層次:良心不是一個特別官能、能力或行動,也不僅是無意識的抄我或罪咎感的 結果,而是具有實現價值需求之整體性的判斷能力。良心的經驗可分為三個層次來描述: (1)一個人用良心謹慎考慮具體的道德行為,以發覺他「應該」做什麼,或「不應該」做什麼。 (2)良心亦指道德原則的知識,且引申包含那些輔助道德原則的規則。 (3)但良心最基本的意義是指個人的道德意識;它是具有道德責任感的人之自我知覺。這種意 識的覺醒是一種逐漸發展的過程:從小學習控制行為,經聽從父母規定;到六、七歲時開始 看出規定的內在理由及價值;最後成長到不顧任何外在法律及權威而做出道德上對的行為。 但似乎只有少數人能達到這種道德成熟的層次。 (五)良心的神聖性及自由: (1)良心是人最秘密的核心與聖所,因此別人要尊重它,自己也要尊重它。一般宗教傳統稱良 心是道德意識的核心成分,即是對「作一個負責的人」的內在知覺。 (2)良心的運作是要自由的:而人類的自由不是絕對的。在無知或情緒不穩時,道德原則會變 得模糊,而自私或錯誤地評估事實,絕地並做出公認的道德錯誤行為,會帶來所謂「錯謬的 良心是不容侵犯的」;所以此時個人仍需隨從自己在主觀方面認為正確的良心。因將來人受 天主的審判是依照人認為正確的良心。客觀而言,良心不是絕對無誤的:從主觀方面來看良 心雖是不可侵犯的,但這並不表示良心永遠不會犯錯;即使好人也有犯錯的時候。所以當人 困惑或與權威有所衝突時,就該以謙卑、開放的態度尋求指導,並在祈禱中轉向天主,免得 因無知或自欺而陷於錯誤。 (六)良心的行程: (1)人有義務隨從良心,也同樣有義務按照客觀的標準來培育自己的良心。換言之,除了忠實 隨從良心之外,仍應為重複做決定的型態負責。由於負責的選擇要求人尋求所有相關的資訊, 所以正確良心的形成不只在於人家告訴你怎麼做,而更必須脫離盲目的選擇,進而受客觀標 準或規範的引導。這並不意謂不經思考就接受權威所定的法律,而是指在去做事時,要忠於 理智規律、查覺自己的義務及此行為可能的後果,就是「在道德上正確的行為都具有正確的 理由」的意思。 (2)基督徒還受福音及教會指導的指引,也受祈禱及天主恩寵的幫助。法律所提供的指導要點 對慎思熟慮很重要,平常只需稍加反省即可;但有時候沒有特殊法律可依循,有時即使國家 或教會的法律,良心仍須根據更高的律則(良心律)而做出不服從的決定。對重大事情輕易下 決定、根據不充足的資訊下判斷等等情形都會導致「錯謬的良心」。經常不聽良心的呼聲會減 低對價值的敏感度,且扼殺自己的良心。由於人人都有此道德感或知覺,所以良心存在於每 個正常人身上。但「正確良心」不是一蹴可及的;它在人的一生中是逐漸形成及發展的。發展 到最後,良心仍成為道德成熟者的意識。 五、美德概念(virtue)及其分類: Page 4of 67-.

(5) 美德指美好的品德,優良的品質、情操和行為,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培養的優點。一個富有美 德的人,是一個有氣質的人,被稱為有涵養,有內在美。 美德包含許多方面,如誠實、勤奮、恭敬、節儉、端莊、愛心、準時、寬容、饒恕、和藹等。 中國傳統美德 孔子、孟子講忠、孝、仁、義、禮、智等。孟子談論四端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 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中庸》所講的三達德為智、仁、勇。 中國畫裏的梅、蘭、竹、菊各被賦予了美德的象徵:梅代表堅毅、忍耐,蘭代表高雅、文靜,竹 代表忠貞、正直、謙虛,菊代表真誠、樸素。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歌誦孔融對其哥哥謙讓的美德。 美德分類. Ι. 理智的美德:. П. 倫理的美德(德性). 使人在對真理的認識上更形完美,其 對象有兩種:. 意志美德:其本質在於意志持久而堅 決地準備依從理性所指示為正當的事 (狹義的德性),其直接而真正的擁有. 追求理論真理 1. 鑑別力:針對 純理論真理熟練 的判斷力(辨別 真偽[真假好 壞])。 2. 推斷力:輕而 易舉地由前提推 出結論的本領。 3. 智慧:直搗真 理之最後即最高 基礎的能力。. 實踐真理 1. 明智:針對實 踐有理的。 2. 技巧:輕巧的 作外面事務的能 力。. 者是意志,因為只有意志是自由的, 而自由是倫理(道德)行為的要素(理智 和感覺受到[意志]的影響才跟美德有 關) 美德最基本的事:四樞德 對自己 (1)明智(倫理/道德) 對他人 (2)正義 (3)勇敢 (4)節制. 專業倫理的基本概念與理論 (night.ntcc.fju.edu.tw/.../96.10.03.專業倫理基本概念及理論(修正版).doc). 壹、專業倫理的源起與存在意義 一、專業倫理的源起 Page 5of 67-.

(6) 「專業倫理獲得重視應歸因於近來(二十世紀 80 年代)所發生一些不符合 倫理作為的傷害案例及困難的倫理議題所致;更深入的理由在於當代專業 倫理反省到消費者主義及對專業人員的角色及行為的再思考之立論需要。」 (Bayles, Michael D. Professional Ethics. Belmont, CA: Wadsworth, Inc., 1981) 二、專業倫理(professional ethics)的存在意義為解決人在面對大環境變遷時, 所產生的下列現象: 1.人在面對「工業科技與資本主義結合下,異質、多變及複雜的經濟活動」所產 生的不適應感。 2.面對「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現象」所產生的不安全感。 3.面對「『工具性關係』(instrumental ties)的人際互動」時的無所適從及人我的 疏離感。 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原則上可區分為「情感性」、「混合性」及「工具性」三種。 (黃光國,<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中國人的權力遊戲》, 1996。) 1.情感性關係:家庭中的人際關係,其交往遵循「需求法則」。 2.混合性關係:情感性成分和工具性成分各佔一半的人際關係,其交往遵循 「人情法則」。 3.工具性關係:在現代工商社會裡,個人在其日常生活裡,為特殊的需要,在 不同的場合裡與之作短暫互動交往之陌生他人,其所形成的關 係稱為工具性關係,其交往遵循「公平法則」。 思考:在這三種不同的人際關係裡,該如何互動,才能達到每個生命個體的 人格尊嚴被尊重? 四、五倫:孟子(騰文公上) 1.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兄弟)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 2.五倫中的「父子有親」 、 「夫婦有別」 、 「長幼(兄弟)有序」屬於「情感性關係」 的範疇,而「君臣有義」及「朋友有信」則屬於「混合性關係」的範疇。 五、第六倫 李國鼎於民國七十年提出「第六倫」即「群己或群我」關係,呼籲國人應特別 重視「個人與非特定之一般社會大眾之間的關係」。 六、第七倫 2001 年 6 月 25 日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在聯合報民意論壇發表<化解台灣 亂象,需要敬天的『第七倫』>,特別提出「第七倫」的主張,也就是「人與 天的關係規範」。希望現代人能重視人與天的關係,要「敬天、畏天、順天、 愛天、事天」。 Page 6of 67-.

(7) 七、思考:缺乏專業倫理的社會將可能產生之危機是什麼? 八、專業倫理被重視之證明:美國商業普立茲奨的成立。 貳、專業倫理的意涵與特色 一、專業倫理的構成、定義與發展階段(學者懷特和鄔頓之主張) 1.專業倫理的構成 包括價值(values)、規範(norms)、專業知識與技能(science)、法律 (laws)四領域,這些構成彼此相關且相互依賴,在專業倫理中均扮演著 絕對必要的角色。 2.專業倫理的定義 可被定義為融合價值、規範、專業知識與技能、法律的紀律。 3.專業倫理的發展階段 價值、規範、專業知識與技能、法律發展是專業倫理系統發展必備的先決條件。 只有價值、規範、專業知識與技能、法律發展後,專業倫理的紀律才存在。因 此適當描述專業倫理的發展階段可包括價值、規範、專業知識與技能、法律、 倫理學(ethics)。 4.專業倫理的特色 就專業倫理的構成而言,專業倫理學具跨領域屬性。 三、專業倫理的構成要素、研究主題(佛依林屈(T. J. Froehlich)之主張) (T. J. Froehlich (1992), "Ethical considerations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27, pp. 291-324) 1.專業倫理的構成要素為「自我」、「組織」與「環境」三者,彼此間有互動的關 係,代表倫理問題的三個面向,形成一個三角模式。 (1)自我:倫理問題中的道德主體。 (2)組織:由個體所組成的團體,組織的自主性與自我的自主性常形成某 種程度的緊張。 (3)環境:指環繞某一倫理問題之相關道德規範,包括一般與特殊兩種道 德標準。 2.研究主題 (1)組織與環境:探討專業服務的目的及其為解決相關倫理問題所牽涉之 道德規範。 (2)自我與組織:探討專業人員與雇主(公司)之間的權利與義務。 (3)自我與環境:探討專業人員在職場上所面臨之相關倫理問題所牽涉之 道德規範。 四、專業倫理的定義 1.專業的定義: 所謂「專業」是指:「一個人專門從事於一種職業,這種職業必須有高度的 Page 7of 67-.

(8) 學術或科學上的知識與技能,以應用於他人的事務,而提供專門性的服 務。」(牛津英語大辭典) 2.專業的特徵: (1)從事專業必須有精博的知識、專業的態度、與經過專門教育團體訓練 其用以服務人群的技能。 (2)從事專業必須遵守服務重於報酬的原則。 (3)從事專業必須接受同業工會的約束,並遵守專業倫理守則。(美國百科 全書) 3.專業倫理的定義: 融合專業的意涵及學者懷特和鄔頓之主張,可將專業倫理定義為「專業人 員執業時所應遵守之倫理原則,此倫理原則係融合價值、規範、法律、專 業知識與技能」。 伍、專業倫理守則的存在意義、定義、形式、結構及功能 一、 專業倫理守則的存在意義 面對異質、多變及複雜的經濟活動現象,因應之道唯有在「異中求同、變中 求定及化繁雜為簡單」。具體的方法就是呼籲各專業團體或職業團體建立 屬於自己領域適用的「專業倫理守則」(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作為 同業間互動、專業人員與服務對象互動時之行為規範。 二、專業倫理守則的定義 專業團體或是職業團體為了揭示其成立要旨、價值理念及服務精神,並作 為同業間互動、專業人員與服務對象互動時行為抉擇之價值判斷基礎,所 訂出的規範。 三、專業倫理守則的形式 法蘭克(M. Frankel)認為倫理守則可以分成三種形式: 1.鼓勵性的倫理守則:揭櫫一種崇高的道德理想,鼓勵專業人員一起努力遵 循。 2.教育性的倫理守則:對道德標準採取最基本的方式,只作解釋性的敘述。 3.規定性的倫理守則:對應遵循的行為規範有詳細的敘述,並對違反者有一 定的裁決。 (Frankel, Mark. "Professional Codes: Why, How, and With What Impact?"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Vol. 8, Nos. 2 and 3, 1989, pp. 109-116) 討論:請小組自所發專業倫理守則,於課堂上解析此專業倫理守則係屬何種形 式。 四、專業倫理守則的結構 專業倫理守則的制訂,根據該專業的差別性與所涉及對象的關係而言, Page 8of 67-.

(9) 其內容架構不外乎下列七種: 1. 與同業公會之間:(1)遵守公會的組織章程(2)明訂 公會的權利、義務與罰則(3)維護共同的信念。 2.與同業之間:(1)釐清競爭行為—價格、情報、挖角等問題。 (2)尊重智慧財產權 (3)預防壟斷。 3.與客戶之間:(1)商品標示清楚完整(2)商品服務的品質與安全保障。 (3)誠實的廣告與促銷活動(4)保護消費者的隱私。 (5)重視消費者的申訴(6)善盡充分告知消費者的義務。 4.與合作者(廠商)之間:(1)考量保密與互惠的原則(2)考量貨源與供 應的問題(3)預防勾結與壟斷。 5.與員工之間:(1)保守業務密秘(2)執行業務時的操守規範(3)工作環 境的安全保障(4)合理待遇與服務制度。 6.與社會大眾之間:(1)營利行為不危害社會大眾、不違反公序良俗(2)重 視改善社會品質的公益事務(如:維護公德、正義、尊重 人權…..等等)。 7.與政府之間:(1)遵守相關法令(2)配合政策(3)協助修法(4)防止 勾結與賄賂。 五、專業倫理守則的功能 1.不僅能使社會大眾藉此瞭解該專業服務之宗旨,而且能協助剛入本行的新 鮮人瞭解該行業的專業理念或專業行為的內涵,以適切地扮演專業角色。 2.可客觀表達出該行業的價值觀,作為該行業裡不同個人價值觀衝突時的客 觀指標。 3.是所有專業人員應遵守的道德規範,不僅有助於預防專業人員不道德行為 的產生,而且亦可作為其從事專業服務時行為的指標,及面臨困難的參考 與指引。 4.是專業向社會大眾簽署的一份服務契約書,保證專業的品質與責任,有助 於專業形象的提升及會員對自身的認同。 5.可促進主客及勞資之間的和諧。 陸、良好專業素養的專業人員應具備之條件 一、專業人員的定義 行政院主計處編纂之,《職業標準分類》裡對「專業人員」做如下的定義: 「凡從事科學理論研究、應用科學知識以解決經濟、社會、工業、農業、環境 等方面問題及從事物理科學、環境科學、工程、法律、醫學、宗教、商業、新聞、 文學、教學、社會服務及藝術表演等專業活動之人員均屬之。本類人員對所 從事之業務均具有專門之知識,通常須受高等教育或專業訓練或經專業考 試及格者。」 二、良好專業素養的專業人員應具備之條件(朱建民教授之觀點) Page 9of 67-.

(10) 1.具有良好的一般道德的教養,即除了有比較成熟的道德認知發展,也養成 道德實踐的習慣。 2.對於自身專業領域曾經涉及之倫理議題有相當的認識。 3.對於自身專業領域較常涉及之一般倫理原則有相當的認識。 4.在專業方面具有相關的知識,足以認清事實,作出正確的事實判斷。 5.能夠將一般倫理原則應用到自身專業領域涉及之倫理議題上,或有助於闡 明、解決問題。 柒、參考資料 一、 黃光國,<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中國人的權力遊戲》,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 二、 朱建民,<專業倫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通識教育月刊,第 3 卷第 2 期,1996 年 6 月。 三、 黃光國,《工商社會中的倫理重建》,台灣學生書局。 四、 葉保強,《金錢以外-商業倫理透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五、 蔡淑麗,<專業倫理的存在意義>,輔仁大學進修部「社會、人文與全人 教育學術研討會」,2003 年 3 月 28 日。 六、 許清標,「職業倫理的重要性」,教育資料與研究第五期,1995 年 7 月。 七、 張漢裕,「職業觀念與技術變遷」,經濟論文叢刊,第十二輯,1984 年 5 月。 十一、蔡淑麗,<從專業倫理的發展趨勢開顯自然道德律的時代意義>,2005. 十二、Louis P. White, Kevin C. Wooten,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actice in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CBS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a Division of CBS Inc., 1986.. 1) . 導論. 人需要倫理 * 因為人是「在世存有」(being in the world) 的「倫理人」 * 因為人是具 「位格」(person) 之精神存有,其人性尊嚴需要被尊重 何謂倫理學?.  . 是實踐性的學問 哲學的定義:依據理性來研究人的行為的絕對規範學. 導論 倫理學的基本種類 Page10of 67-.

(11)   . Metaethics ( 超倫理學、元倫理學 ) Ethics ( 倫理學 ) Applied Ethics ( 應用倫理 ) Professional Ethics ( 專業倫理 ). 導論 專業倫理的定義: 專業人員執業時所應遵守之倫理原則, 此倫理原則係融合價值、規範、法律、 專業知識與技能 。 導論 專業的定義: 所謂「專業」是指:「一個人專門從事 於一種職業,這種職業必須有高度的學術或科學上的知識與技能,以應用於他人的事務, 而提供專門性的服務。」 (牛津英語大辭典) 導論 專業倫理的存在意義 專業倫理的存在意義為解決人在面對大環境變遷時, 所產生的下列現象: * 人在面對「工業科技與資本主義結合下,異質、 多變及複雜的經濟活動」所產生的不適應感。 * 面對「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現象」所產生的 不安全感。 * 面對「『工具性關係』(instrumental ties)的 人際互動」時的無所適從及人我的疏離感。 導論 專業倫理的必要性 「知識豐富、技術專精的人,不一定有倫理;而這種人如果沒有倫理,對社會的危害更 大。」  這是老生常談,但是我們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重心仍然是知識和技術。  人之所以為人是基於人具有道德能力,可以評價自己的行為和目標。 導論 專業倫理的發展階段 . Page11of 67-.

(12) 價值(values)、規範(norms)、專業知識 與技能(science)、法律(laws)發展是專業 倫理系統發展必備的先決條件。只有價值、 規範、專業知識與技能、法律發展後,專業 倫理的紀律才存在。因此適當描述專業倫理 的發展階段可包括價值、規範、專業知識與 技能、法律、倫理學。 導論 專業倫理的構成要素 (T.J. Froehlich) 專業倫理的構成要素為「自我」、「組織」與「環境」三者 彼此間有互動的關係,代表倫理問題的三個面向,形成一個 三角模式。 ( 1 ) 自我:倫理問題中的道德主體。 ( 2 ) 組織:由個體所組成的團體,組織的自主性與自我的 自主性常形成某種程度的緊張。 ( 3 ) 環境:指環繞某一倫理問題之相關道德規範,包括一般 與特殊兩種道德標準。 導論 專業倫理的研究主題 (T.J. Froehlich) ( 1 ) 組織與環境:探討專業服務的目的及其為解決 相關倫理問題所牽涉之道德規範。 ( 2 ) 自我與組織:探討專業人員與雇主(公司)之間 的權利與義務。 ( 3 ) 自我與環境:探討專業人員在職場上所面臨之 相關倫理問題所牽涉之道德規範。 導論 專業倫理守則的存在意義及其定義 面對異質、多變及複雜的經濟活動現象,因應之道唯有在 「異中求同、變中求定及化繁雜為簡單」。具體的方法就是 呼籲各專業團體或職業團體建立屬於自己領域適用的「專業 倫理守則」(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作為同業間互動、 專業人員與服務對象互動時之行為規範。 專業倫理守則:專業團體或是職業團體為了揭示其成立要旨、 價值理念及服務精神,並作為同業間互動、專業人員與服務 對象互動時行為抉擇之價值判斷基礎,所訂出的規範。 Page12of 67-.

(13) 2)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最早是由一個名叫泰爾多爾.萊維(Theodore Levitt)的學者於 1985 年發明的。他在<<哈佛商報>>上的一片題為“談市場的全球化”一文中,用全球化這個 詞來形容此前 20 年間國際經濟發生的巨大變化,即“商品、服務、資本和技術在世界性生產、 消費和投資領域中的擴散”。萊維認為,全球化只是涉及到國際貿易,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全 球化管理以及他們在世界各地建立工廠並銷售自己的商品的能力問題。 根據上述定義,全球化意味著市場的融合,意味著跨國業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同一方式銷 售自己的產品,意味著在生產、金融、貿易的往來都是在全球規模上進行的。“在交通、通訊、 貨物、信息方面,除了對那些一無所有的窮人之外,世界實際上以實現一體化。”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全球化的不同幅度  企業:跨國公司的發展  全球金融體系  經濟:世界為市場  政治:全球體系之發展  資訊  文化;文化多樣性的減少  環保  社會上的變化: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的移民  運輸  科技  法律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Globalization advocates point to the above average drop in poverty rates in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where globalization has taken a strong foothold, compared to areas unaffected by globalization, such as Sub-Saharan Africa, where poverty rates have remained stagnant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全球化其他成就      . 減少收入的不平等﹝?﹞ 提高平均壽命 促進民主化 促進女性權 減少文盲 減少兒童勞動 Page13of 67-.

(14)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 政府補助農業之問題  全球化是否等於西方化?  匯合或分歧?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反全球化運動 對於全球化提出以下的批評:  無法持續的發展模式  生活環境的惡化  侵蝕傳統文化  社會之分解  在某些地區貧窮的問題更嚴重  收入的不平等﹝?﹞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收入的不平等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全球化與西方主要價值 . . 笛卡兒 (Rene Descartes; 1596-1650):「近代哲學之父」 „cogito ergo sum” 「我思故我在」 啟蒙運動 (Enlightenment). 指十八世紀以來的思想潮流,嘗試用人的理性去統馭整個人類文化、思想,欲於思想中尋求 完全的自由,解除往昔宗教的教義傳統與束縛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全球化與西方主要價值 自由主義 (Liberalism) 自由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學,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更廣 泛的,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 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以保障少數人的權利。 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為生命的權利、自由的權利、財產的權利。 Wikipedia .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自由主義背後主要人物 約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 在他的《政府契約論》(Two Treatises on Government )中他提出了 2 個基本的自由概念:經 濟自由,意味著擁有和運用財產的權利,以及知識上的自由,包括道德觀的自由。  孟德斯鳩 (Montesquieu; 1689-1755) . Page14of 67-.

(15) 推動以法律限制君王權力 在《論法的精神》一書裡他主張「更好的說法是,與自然狀態最一致的政府,便是與人民的性 情和性格最為吻合,在人民支持下建立的政府」而不僅是以統治的力量來作為政府的狀態。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自由主義背後主要人物 蘇格蘭人亞當·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在《國富論》(1776 年)一書中,他主張市場在一些狀況下,將能自然的調節自身的問題, 並且能產生比當時飽受管制的市場更為有效的狀態。  伊曼努爾‧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 他對自由主義思潮最大的貢獻是在倫理學的領域上,他提出了絕對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概念。康德主張理性和道德的接收系統是低於自然法則的,也因此,試圖遏止 自然法則必定會導致失敗。他的理想主義發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宣稱在認知系統的根基 上還有著更重要的真相存在著。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自由主義背後主要人物 霍布斯 ( Thomas Hobbes, 1588-1679 ) 他從人性論的假設出發,企圖證成倫理存在的理由 * 人性基本上是利己的 ( self-interested ),而且 每一個人的最大慾望是自保 (self-preservation) * 一個利己且重視自己生存的個體,為什麼要接 . 受倫理規範來限制自己的行為?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 霍布斯 人在沒有形成倫理之前的狀態 ──「自然狀態」 ( state of nature) :人和人之間沒有任何規範和限制的情境 * 在利己心的主導下,自然狀態中的每一個個人必須靠一己之力,爭取和保障目前以及未 來的利益,其他人則成為自己的潛在敵人 * 但是這樣的結果必然造成人與人的競爭和敵對,所以反而是沒有人能達到目的 * 因此霍布斯認為,在自然狀態下「人的生命是孤獨、貧窮、險惡、野蠻而且短暫的。」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 霍布斯 * 為了逃離自然狀態,人的理性曾透過契約的方式,建立互利的合作關係,契約的規定限 制個人利己行為所能允許的範圍 * 也就是說,有了契約才產生倫理,契約的內容就是人類行為遵行規範的依據 * 遵守契約就是合乎倫理,違反契約的行為就是不倫理的行為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Page15of 67-.

(16) . 霍布斯. * 因此根據霍布斯的論述,倫理道德的形成是基於人性的事實──人類為了創造一個比較 好的生存環境而產生倫理道德 * 以一般人的說法而言,霍布士對「為什麼要有倫理?」這個問題的解答是:「一個有倫理的 人類生活處境比較有利」 * 倫理內容由契約規定,契約使人類從自然狀態步入社會狀態.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什麼是「新自由主義」? 是自從 1970 年代以來國際上的一種政治與經濟 系列思想流派。主張:  各方面擴大個人思想及行動的自由  市場為社會模型;競爭為得到其目標主要的力量  強調契約的重要性;最理想的是短期的契約  支持私有化,減少對於商業行為和財產權的管制  在國外政策上,支持以政治手段 — 利用經濟、外交 壓力或是軍事介入來打通外國市場  為了增進經濟制度的效率,強烈反對最低工資等 勞工政策、以及勞工集體談判的權利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新自由主義」對人性與社會的看法 全球化與現代台灣社會 ﹝傳統﹞對人性與社會的看法. 3)為什麼要有倫理? ﹝一﹞傳統倫理觀的例子 1. 亞里斯多德 (384-322 B.C.) 基本思想: * 形上學 (Metaphysics) 世界一切事物的成就以二因去解決: ○ 物質 (matter) ○ 形式 (form) * 宇宙萬物 在現存的事物中最低的存在層是純粹的物質。人之上的 Page16of 67-.

(17) 存有屬於形式界。形式中最高無上者是絕對的形式。 它為純粹的實現。因此它是最完美者,永久不變者。 為什麼要有倫理? ﹝一﹞傳統倫理觀的例子 1. 亞里斯多德 倫理學: * 人生的目的是求善求福 任何事物都是有目的的,其目的是求善。人所追求的是至善。 這種最高的善使人幸福。 * 實現幸福的方法是盡性、盡德 人的目的是要發展出自己內在的一切潛能、天賦才能,以實現 自我。這種實現的過程,就是盡性、盡德。「德」有兩種: ○ 知德或理性之德 (intellectual virtue)【不是每個人俱有的】 ○ 行德或倫理之德 (moral virtue)【是人人都能做的】 為什麼要有倫理?. 為什麼要有倫理? ﹝一﹞傳統倫理觀的例子 1. 亞里斯多德 倫理學: * 行中庸 「行德」包含三個條件: ○ 人能自由選擇自己的行為 ○ 選擇的習慣 (habit);因為德行是人的一種行善的 習慣 ○ 行中庸;就是人思想行事,不過不及,合乎中節 為什麼要有倫理? ﹝一﹞傳統倫理觀的例子 1. 亞里斯多德 政治主張: 倫理學所討論的是人生目的及獲得幸福的方法,而政治 學所討論的則是如何幫助他人去實現幸福。 「國家是自然的產物,人天性是一種政治動物」 Page17of 67-.

(18) 國家是集合個人、家庭、成鎮而成的。個人是國家的 發軔,家庭是國家最基本的單位。家庭﹝夫妻﹞的組合 出自人的本性。所以國家的形成也是基於人的本性。 為什麼要有倫理? ﹝一﹞傳統倫理觀的例子 2. 孔子 (c.551-479 B.C.) * 「天」為人類和宇宙萬有的根源 天與人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自古有祭天的習俗。 祭天是由天子代表全國人民舉行,因為天是人類的 共同大父母,至尊的根源,當有地位最崇高天子 去祭。. 為什麼要有倫理? ﹝一﹞傳統倫理觀的例子 2. 孔子 * 「仁」為道德思想主要理念 天的仁德:天有賦予人生命、人良知的能力、人賞善 罰惡的性格等。這都表示天對人類的人愛。 人的仁德:「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茍志於仁矣,無惡也。」 人對自己行仁,稱為修養、內聖或道德學 人對別人行仁,稱為外王或政治學;理想的政治, 就是行仁的政治。 為什麼要有倫理? ﹝一﹞傳統倫理觀的例子 2. 孔子 * 和諧的家庭為社會及國家的模式﹝五倫﹞ 主要美德:孝、悌、恕、忠、義等 「君子」與「小人」對比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 「天人合一」為人生最高的理想 「道」是主要達到此理想的觀念; Page18of 67-.

(19) 天道是天德的表現和彰顯。 「朝聞道,夕死可矣」 為什麼要有倫理? 評論傳統的倫理觀 為什麼要有倫理? 評論傳統的倫理觀 優點:  社會不同層次的鎔解  個人利益與公眾利益是分不開的  道德為社會主要的運作因素  倫理的目的是要人獲得幸福 缺點:  個人自有的空間小  權威主義  利用社會的財富為私人利益的空間大  法律制度很弱,所以濫用權力以及行賄容易發生 為什麼要有倫理? ﹝二﹞霍布斯的倫理觀 1. 霍布斯的基本思想. 英國哲學家霍布斯 ( Thomas Hobbes, 1588-1679 ) 從人性論的假設 出發,企圖證成倫理存在的理由 * 人性基本上是利己的 ( self-interested ),而且每一個人的 最大慾望是自保 (self-preservation) * 一個利己且重視自己生存的個體,為什麼要接受倫理 規範來限制自己的行為? 為什麼要有倫理? ﹝二﹞霍布斯的倫理觀 2. 霍布斯假想的「自然狀態」 人在沒有形成倫理之前的狀態 ──「自然狀態」( state of nature):人和人之間沒有任何規範和限制的情境 * 在利己心的主導下,自然狀態中的每一個個人必須 靠一己之力,爭取和保障目前以及未來的利益, 其他人則成為自己的潛在敵人 * 但是這樣的結果必然造成人與人的競爭和敵對, 所以反而是沒有人能達到目的 * 因此霍布斯認為,在自然狀態下「人的生命是孤獨、 Page19of 67-.

(20) 貧窮、險惡、野蠻而且短暫的。」 為什麼要有倫理? ﹝二﹞霍布斯的倫理觀 3. 為什麼要有倫理? * 為了逃離自然狀態,人的理性曾透過契約的方式, 建立互利的合作關係,契約的規定限制個人利己 行為所能允許的範圍 * 也就是說,有了契約才產生倫理,契約的內容就是 人類行為遵行規範的依據 * 遵守契約就是合乎倫理,違反契約的行為就是不 倫理的行為 為什麼要有倫理? ﹝二﹞霍布斯的倫理觀 3. 為什麼要有倫理? * 因此根據霍布斯的論述,倫理道德的形成是基於 人性的事實──人類為了創造一個比較好的生存 環境而產生倫理道德 * 以一般人的說法而言,霍布士對「為什麼要有 倫理?」這個問題的解答是:「一個有倫理的人類 生活處境比較有利」 * 倫理內容由契約規定,契約使人類從自然狀態 步入社會狀態 為什麼要有倫理? ﹝二﹞霍布斯的倫理觀. 4. 霍布斯的結論. 倫理是滿足人類安全、生存等重要需求的一個必要手段,所以將倫理規範視為對個人 行為的評價和限制,可以避免人類陷入彼此爭戰、傷害的不利處境。 為什麼要有倫理? ﹝二﹞霍布斯的倫理觀 5. 霍布斯的貢獻 Page20of 67-.

(21) * 霍布斯的假設和論證對倫理道德形成的看法, 指出一個可信的方向;也掌握了大部分倫理的 本質 * 因為大部分的人確實都是因為「利己」的理由 而遵守倫理規範的 * 在霍布斯的論述中,一個社會的倫理內涵可以 被理解為該社會成員合作的條件 * 遵守社會契約就是遵守倫理,也就是遵守合作 的協定 為什麼要有倫理? 評論霍布斯的倫理觀 為什麼要有倫理? 評論霍布斯的倫理觀 優點:  個人自有的空間大  解釋政府的需要何在  社會秩序 缺點:  每個人的本性是都一樣利己的  社會不同層次的鎔解很弱  容易引起個人主義的傾向  倫理規範為社會存在的主要原因 霍布斯非常影響現代的政治學及經濟學 為什麼要有倫理? 小結論 雖然有些人會認為,倫理道德觀念是 一種傳統、保守的象徵,但是每個人 都會面對倫理道德的論述。. 一些主要觀念 道德 是指一個人對是非善惡的價值認知, 它來自於孩提就不斷建立起來的價值 觀念,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 教育等等經驗。 當一個人的行為或思想去衝突到這樣的 價值認知時,心中會有不舒服、難過 甚至痛苦的感學。 Page21of 67-.

(22) 倫理 是一種社會規範,為人群行為應當遵循 的要求,強調的是行為在群體間産生的 結果。 一些主要觀念 Frankena : 倫理 是一個社會的道德規範系統,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 的是非善惡判斷至標準。 「道德」是個體內在的品行與德性,它來自於「良心」, 而「倫理」是群體得到的規範系統,它來自於「規範」, 當然這個規範必須來自於道德。 一些主要觀念 倫理 有三種意義:. •. 處理好壞、對錯或道德責任和議務的規律. •. 一群的道德責任或一套的價值. •. 管理個人或職業的行為原則. 一些主要觀念 良心可以做為行為判斷的依據?. •. 良心可能是個人的道德直覺,或強烈 的道德感情或傾向. •. 這些道德直覺感情或傾向可能源自 不同的個人經驗. •. 因此良心因人而異. •.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或不同的環境依良心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反應. 一些主要觀念 依據良心做為道德判斷的危險. •. 良心可能是個人的主觀感覺、經驗。. •. 甚至是個人的偏見的包裝 Page22of 67-.

(23) •. 也可能是個人行為缺乏好的道德理由時的一種方便的藉口. 一些主要觀念 道德、倫理與法律. •. 行為規範的目的和功能. •. 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情景. •. 解決利益的衝突. •. 導引人際合作. •. 促進社會合作. 一些主要觀念 倫理與法律 法律- -是立法機關依民情民意‚經立法程序制定的文字形式規則‚法律中包含了大多數人民共 同認可的行為規範‚它來自於社會團體的風俗習慣或政府法令‚透過法律的制定‚我們很清楚 的知道什麼是社會國家所認同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事情。 一些主要觀念 一些主要觀念 兩大類型的法律  自然律 自然律是一個無法書寫但卻普遍存在的法律‚它是一個永恆存在.絕對的道德律‚可以藉由 理性而發現‚也可以從理性中推理出來。  約定法律 約定法律是一般人所認知的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的代表所制定‚大部分是來自於社會中 可實施的道的規範。 一些主要觀念 倫理自然律 (Natural Moral Law) 第一級: 自然的道德律則,不藉反省也可以為人所知。 第二級: 是第一級原則的分析和說明,也自備了自明 的特性。 第三級: Page23of 67-.

(24) 以第一級為基礎,加上客觀的認識論,經過 邏輯推演而成的。 一些主要觀念 倫理自然律(Natural Moral Law) 第一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佛家) 「以人為目的而非只以為工具」 (康德) 第二級 父母應當愛護子女、子女應當孝敬父母 不可殺人、不可偷盜(聖經十戒) 第三級(職業 / 專業倫理) 一些主要觀念 道德與法律的差異. •. 道德規範與法律制定的程序不同 法律是由立法機構代表‚或早期的議會等權利當局所制定‚但是道德規範並非由單一的中央 當局所制定‚而是社會大眾經過一段時間經驗與理智思考所慢慢醞釀而成的。 • 執行力不同 法律是經由法庭.法官或公權力來執行‚但是道德規範無法由公權力或法庭來執行。 一些主要觀念 道德與法律的差異. •. 刑罰的本質不同. 假如是刑事犯罪‚可以與以監禁‚如果是不道德行為‚審判經常只能依據個人的社會道德知覺。. •. 衝突的解決不同. 法律是解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而道德經常是去調和人們內心的衝突。 一些主要觀念 道德和法律之間的可能關係. •. 合法不一定合乎道德. 2. 法律無法涵蓋某些道德面向 3. 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不一定是不道德 4. 違反法律和道德的制裁者和制裁 Page24of 67-.

(25) 方式不同. 4)倫理之不同理論 (一) 結果論 ( Consequentialism ) . 抉擇所可能產生的結果是否可以為所有利益相關人(包括直接和間接利益相關人)帶來 最大的利益、最小的傷害?  由結果判斷行為的善惡,不強調行為前存在性本質的價值。 倫理之不同理論 (一) 結果論( Consequentialism ).  . 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完全決定於這行為的目的及結果。 行為是否具有道德價值,亦從該行為的目的及後果加以衡量。.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 1:倫理利己主義 (Ethical egoism)  人性基本上是利己的 ( self-interested )  . 每一個人應該爭取和保障其長期的利益 因為如此,人需要而遵守倫理規範 (垃圾或空氣污染之問題). 現在有的人用 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之概念代替 ethical egoism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 2:功利主義或效益論 (Utilitarianism).   . 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的利益為目標。 行為的目的及後果的好與壞,視乎其是否符合效益原則 (principle of utility)。 效益原則 = 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我們應盡量為所有人製造最大效益(utility),而盡量減 少反效益 (disutility)。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 2:功利主義或效益論 (Utilitarianism)  . 倫理抉擇完全以行為所可能產生的結果作為根據。 凡是可以為大多數人帶來最大、最多的利益之行為,都是倫理上「對」或「正確」的行為; 反之,凡不能給人帶來利益的行為,都是倫理上不正確的行為。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 2:功利主義或效益論 (Utilitarianism)  享樂型功利主義 ( hedonistic utilitarianism ) 效益 = 愉悅 反效益 = 痛苦 例如:本瑟姆 (Jeremy Bentham, 1748-1832)  幸福型功利主義 ( eudaimonistic utilitarianism ) Page25of 67-.

(26) 效益 = 幸福 反效益 = 不幸福  理想型功利主義 ( ideal utilitarianism ) 效益 = 所有具備固有價值的人類產品 ﹝其中包括友誼、知識等﹞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 2:功利主義或效益論 (Utilitarianism) 行為功利主義 ( act utilitarianism ) 每一個行為,包括其所有形式與細節,都應接受功利主義檢驗  規則功利主義 ( rule utilitarianism ) . 以遵守能夠帶來最大功利的規則為行為的標準 ﹝功利主義檢驗針對的不是一個具體的行為 而是行為的種類﹞ 倫理之不同理論 反對功利主義的意見: 1. 忽略痛苦的正面價值。 2. 結果的好壞不易衡量。 3. 有忽略「正義」的危險。 倫理之不同理論 (二) 義務論或道義主義 ( Deontology )   . 所做的抉擇,所採用的行動是否合乎倫理原則? 是否堅守誠實、正義、公平、不傷害¡K 等倫理原則? 是否有「不擇手段,以達成目標」的作法? 倫理之不同理論 (二) 義務論 ( Deontology ) 合乎道德或違法道德與行為的後果並無關係; 倫理道德行為的品質及約束力是依據人性內在的真善。  倫理抉擇完全以行為是否遵行倫理規則作為根據。  凡是行為完全遵守規則,就是倫理上的善或正確的行為;反之,任何行為若違反規則或 道德原則,不論它可以產生多大的利益,都是倫理上的惡或不正確的行為。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 1:康德 ( Immanuel Kant, 1724 – 1804 ) . 的義務論倫理思想. 「自律道德」 Page26of 67-.

(27) (Autonomous Morality) 是他倫理思想的核心 倫理之不同理論 康德的義務論﹝自律道德﹞   . 他認為道德規則只須從人類的理性本身﹝理性的反省﹞,而不須經過經驗就可以獲知。 道德知識或道德規則並非來自經驗,而是先驗的( a priori )。. 道德命令不受外來的因果法則所支配,而是自動自發的,為道德而道德。 倫理之不同理論 康德的義務論﹝自律道德﹞.  . 只有那些源於義務感的行為,才具有道德價值。 「自律道德」就是意志自己,是獨立的,不聽命於任何外在的主體﹝例如:上帝、天主 ¡K﹞,而是自己出命令,自己遵守;自己給自己定法律,自己遵守這法律。 倫理之不同理論 康德的義務論倫理思想 我們盡道德責任並非為獲得功利或快樂,而只是因為它是人性的尊嚴和自由的一部分。  康德的根據在於「人性的尊嚴」,以為任何理性的主體,都只能做主體,而不能成為工具  理性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意志,為自己制訂道德規則。  因為理性的人不會違反邏輯,也不會無故傷害自己和別人的利益。 倫理之不同理論 康德的義務論倫理思想 . . 無論人們希望達到什麼目的,唯一的選擇是對道德法則無條件的遵從。道德法則對人類 的行為具有絕對的約束力﹝康德將其稱為「絕對責任」(Categorical imperative)﹞。 倫理之不同理論 康德「絕對責任」的三個幅度 ﹝或使行為合乎道德法則的三個條件﹞: 1. 行為必須具有普遍推廣的一致性和 持續性 ( “Act only according to that maxim by which you can at the same time will that it should become a universal law ”) 2. 行為必須將理性人作為終極目標加以尊重 ( “Act so that you treat humanity, whether in your own person or in that of another, always as an end and never as a means only” ) 3. 行為必須來源於理性人的自由意志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 2:羅斯 ( Ross ) 歸納七個基本道德義務 . 忠誠:一個人應該信守承諾與說真相 Page27of 67-.

(28) 賠償:一個人應該對其他人的傷害應該起彌補之責任  公正:一個人應該公平地分配財貨  善行:一個人應該增進更多人對美德¡P 智慧與幸福的尊重  自我改善:一個人應該增進自己對美德與智慧的尊重  感恩:一個人對別人的付出要表示感謝  不傷害:一個人應該避免傷害其他人 倫理之不同理論 每個人應該共同遵守的義務﹝上﹞ . 培養信賴:信賴感發生於當別人信任我們所做的 事是能勝任的努力的‚ 並不會造成損害。  行為正直:正直的行為能讓別人覺得我們可靠。  誠實:別人會期望我們說話誠實以及行為忠誠。  公正:處理事情公平‚也就是對的要獎賞‚做錯的要懲罰 倫理之不同理論 每個人應該共同遵守的義務﹝下﹞ . 實踐善行與不犯罪:善行可以改善別人的命運, 不犯罪可以避免對別人的傷害。  適當的感恩與賠償:感恩是對別人仁慈的行為 表示感謝‚賠償是彌補我們對別人所做的錯誤。  工作朝向自我改善:當我們改善道德與心智, 我們就能根據自我改善的義務來工作。 倫理之不同理論 (三) 德行論 ( Virtue Ethics) . 強調道德行為人的品格和人格特質。行為人必須追求並堅持某些道德理想。  所做的抉擇是否能夠讓行為人表現出誠實、勇氣、忠實、同情心、慷慨、值得信賴、公正、自 制、人格完整¡K 等德行?  有德行的人自然會做出合於倫理原則的抉擇。  先問:我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抉擇可以培養或激發我的德行或整體社會的道德素養? 倫理之不同理論 德行論 (Virtue Ethics ) .   . 不重視倫理的理論,只重視行為者的品格。 道德行為人的態度、意向和人格特色才是倫理行為的根本。 只有依抽象的道德原則或單看行為結果而做的道德行為,是空洞、不真實的。因為偽善 的人也可以做出倫理上可接受的行為。 倫理之不同理論 德行論 ( Virtue Ethics ) Page28of 67-.

(29)  . 成就道德行為的是行為者的「道德性格」。正確的道德判斷建基在良好的品格上。 有良好品格的人自然擁有良好的美德,例如:誠實、勇氣、慈悲、慷慨、忠誠、公平、節制、 慎思熟慮等。  擁有這些美德的人會具有實踐智慧,令他們能在真實的處境下辨識是非對錯,並做出適 當的行為或抉擇。 倫理之不同理論 德行論 (Virtue Ethics ) 換言之,有德行的人一定是有倫理行為的人。  在遇到倫理抉擇的情況時,我們必須先問:我是(或應該是)甚麼樣的人?甚麼樣的決 定可以激發我自己和社會的卓越人格特色?而非問:應遵守什麼規則?行為的結果如何? . 「美德就是這樣一些技巧,即在社會中與他人共同生活的藝術方面的突出表現。」(De George) 倫理之不同理論. 倫理之不同理論 (四)權利論 ( Ethics of Rights ) 人人皆有基本人權,應該受到最大的尊重和保護。  倫理抉擇必須以尊重人的權利為原則。絕對禁止將人當成達到目標的「工具」。  人的基本權利:生存、尊嚴、自由  其他權利:獲得真理、隱私、不受傷害、知情 同意。  先問:我們的決定是否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凡是有人的權利受到侵犯的決定皆為不倫理 的。 倫理之不同理論 權利倫理 (Ethics of Rights) . 權利:一種特殊性的、重要性的、迫切性的要求,其效果依靠有力權威的支持,如法律 制度、政府、傳統的習俗或宗教團體等。  公民權利:參與政治、社會生活的權利  自然權利:人依據本性的尊嚴與價值所擁有的權利  人權:每個人天生而有的最基本的權利  特殊權利:來自於特殊的關係或職位 倫理之不同理論 例子:  在生物科技的科技領域中經常包括三項特殊的權利 1.知的權利 . Page29of 67-.

(30) 2.隱私的權利 3.財產的權利 倫理之不同理論 倫理之不同理論. 世界人權宣言:沒有明顯的把權利和義務配在一起,但在第 29 條仍然承認「人人對於社 會有義務」  甘地:人權之河由義務之山流出來  所有值得保留及保存的權利來自人好好時限期義務,因此生命權本身基於我們實現普世 公民的義務。 倫理之不同理論 (五)公正論 ( Justice Theories ) . . 我們的決定所產生的利益或不利後果對所有的利益相關人是否公平? 所有相關的人是否受到公平的對待? 我們的決定是否表現出循私、歧視或不公?. “Equals should be treated equally and unequals unequally.” (Aristotle) 倫理之不同理論  公正:給予每個人應得的權益,對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對待,對不可等同的人或事 物區別對待。  公正原則幾個類型 * 補償公正:要求對人們以往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或損失作出補償 * 懲罰公正:要求對違法者和罪犯給予懲罰 * 程序公正:是用於對公正決策的模式、行為與協議進行規定 * 分配公正:視個人財物為社會大眾之資源,社會要求依照其地位及能力去分配義務和權 利 * 交換公正:要求施與受達到公平的平衡關係 * 法律公正:遵守國家社會所制訂的法律規則 倫理之不同理論  在人類思想歷史中,「公正」內容有多方面的發揮 例子: 功利主義:正義 = 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的利益 (greatest overall good) Donahue: 正義 = 實踐不同關係所包含的義務 ( fulfillment of the demands of a relationship) Barry: 正義 = 不偏不倚 (justice as impartiality) 羅斯 (Rawls): 正義 = 公平的福利分配 Page30of 67-.

(31) (justice as fairness) 倫理之不同理論 (六) 公益論 ( Common Good )   . 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利益息息相關,不能分離。 凡是能促進公共利益的決定,就是合於倫理的決定。 重視社會政策、社會制度、和環境,這些都是人之所賴。 倫理之不同理論 (六) 公益論 ( Common Good ) . 公共利益包括:人人負擔得起的醫療照護、有效的公共安全、國際和平、公正的司法制度 未受污染的生態環境。  我們除了必須尊重他人追求其個人目標的自由以外,也應該確保社會共同的利益不受傷 害。. 5)倫理判斷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者的假設. •. 人人都有倫理心,然而每個人的倫理觀念各不相同,似有層次之分。. •. 經過他們研究之後,他們發現:人的倫理觀念是有一個發展的程序。. 倫理判斷的發展. •. 杜威 (John Dewey). •. 皮亞傑 (Jean Piaget). •. 柯爾堡(柯柏) (Lawrence Kohlberg). 有關倫理發展之理論 ﹝一﹞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美國教育家及哲學家 第一位有系統陳述倫理認知論者,他 在 1936 年提出倫理發展的三個階段論: 杜威倫理發展之理論 1.「道德前期」或「成規前期」 Page31of 67-.

(32) (pre-moral or pre-conventional level) 此期生物性或社會性的衝動,是個人 行為動機的主因。 倫理判斷的發展 杜威倫理發展之理論 3.「自律期」 (autonomous level) 此期個人透過對傳統標準的批判性思考,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並從動機的角度,判斷行為 的對錯。 倫理判斷的發展 有關倫理發展之理論 ﹝二﹞皮亞傑 (Jean Piaget, 1892-1980) 皮亞傑採用觀察實驗方法,歸納出 道德發展的三個階段: 倫理判斷的發展 皮亞傑倫理發展之理論. •. 無律階段 (stage of anomy). 四、五歲以前的兒童多屬此期,其行為只呈現一種針對感官動作的反應,無集體規範觀念, 純屬個人行為,且尚未能以自由意志做出價值的判斷和選擇。 倫理判斷的發展 皮亞傑倫理發展之理論 2. 他律階段 (stage of heteronomy) 五至七歲的兒童約屬此階段。此時兒童注重行為的結果,不考慮行為的動機或意向。遵守規 範,服從權威就是對的。「道德現實主義」 (moral realism) 是其特色。 倫理判斷的發展 皮亞傑倫理發展之理論 3. 自律階段 (stage of autonomy). . 八、九歲以後,開始不再盲目服從權威, 會重新估計各種社會規範,做有選擇性的 接受和適當的修訂。  對於行為的好壞對錯,不只從行為 Page32of 67-.

(33) 的結果,也會從行為的動機來判斷。  倫理相對主義 (moral relativism) 為此期特色。 倫理判斷的發展 有關倫理發展之理論 ﹝三﹞柯爾堡 ( Lawrence Kohlberg, 1927-1987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柯爾堡承繼杜威與皮亞傑的認知理論架構,並利用倫理兩難測驗 (moral dilemma test) 方式, 進行泛文化的橫斷面(研究對象包括美、英、加拿大、台灣、土耳其、印度、以色列等國)及縱 斷面的長期研究(長達 20 年)。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之理論 柯氏以一組是非難決或取捨不易的 道德難題所獲得的答案為資料,經 計量分析後提出著名的「三層次六 階段」的倫理判斷發展理論: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 • • • •. 準常規層次(第一、二階段) 常規層次(第三、四階段) 超常規層次(第五、六階段) 這三個層次是以瞭解與尊重常規(convention) 的程度來加以劃分。 常規就是社會(或權威人物)的規範與期望。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 準常規層次者視常規乃是外於自我之物。 • 屬常規層次者,其自我已與常規認同,或已將常規內心化。 • 屬於超常規層次者,則能分辨自我與常規並能將自我超越常規,根據自擇的原則來作價 值界定或道德判斷。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一)準常規層次 (pre-conventional level). •. 多為九歲以下的兒童,也有一些青少年,許多青少年及成人犯罪者的倫理層次就是在這 裡。他們尚未真正瞭解及尊重社會規範與期望,尚在準備接受而未接受常規的階段。 • 就準常規層次者而言,常規乃是外於自我之物。他常常採取個人觀點,而較不考慮群體 觀點。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一)準常規層次 (pre-conventional level) Page33of 67-.

(34) 兒童根據權威者的命令或行為後果,賞罰或苦樂的獲得 來判斷行為的是非好壞,只著重於對自身的影響。 此層次又分為兩階段 : 階段一: 處罰與順從導向 (punishment and obedience orientation ) 階段二: 相對功利取向 (instrumental relativist orientation )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一)準常規層次 (pre-conventional level) 階段一: 處罰與順從導向: 他律的倫理。重懲罰與服從。 在本階段內,行動之是非善惡,取決於該 行動在肉體上所引起的後果。避免懲罰及 對權力之絕對服從,乃是本階段德性之 特色。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一)準常規層次 (pre-conventional level) 階段一: 處罰與順從導向 • 倫理判斷方法:以避免受罰為原則,為服從而服從。不考慮動機,無條件地服從權威。 直覺的(而非邏輯的)推理。 • 理由:避免痛苦;可以帶來快樂。 • 社會觀點:自我中心,不考慮他人利益,不了解「人、我」的區分,分不清權威或自己的 觀點。認為只要懲罰即可解決問題。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一)準常規層次 (pre-conventional level) 階段二: 相對功利取向: 個人主義,重手段與互惠。 正當的行動乃是滿足自身需要之手段。人 際關係如同市場交易;公平、互惠及共享 雖亦有之,但皆從肉體與實用的觀點著眼。 互惠乃是投桃報李,而非基於忠誠、感激 或公道。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一)準常規層次 (pre-conventional level) 階段二: 相對功利取向 • 倫理判斷方法:以條件交換及對自己的成本效益來看待人際關係與行為好壞,能滿足自 己需要或能在行為後獲利的就是好行為。尚無法考慮抽象的道德觀念,如忠誠、感激、正義等 Page34of 67-.

(35) 已經會有邏輯思考。 • 理由:可滿足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 社會觀點:現實的個人主義。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二)常規層次(或稱道德循規期) (conventional level). • • •. 多數青少年和成人所屬的層次。 屬於此一層次的人,已能瞭解及尊重社會的常規。 他們的行為判斷不再只企盼行為後立即能獲得的 物質效果,更進一步能顧及家庭、社會團體或國家的利益。 此時期可分為兩階段: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二)常規層次 (conventional level) 階段三: 人際關係與和諧導向 (或稱尋求認可取向、好孩子取向) ( inter-personal concordance or good-boy-nice-girl orientation ) : 重和諧與順從。順從團體的期望、維持人際 關係和諧一致。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二)常規層次 (conventional level) 階段三: 人際關係與和諧導向 • 良好的行為須能取悅於人或有助於人,且為他人所讚許。 • 對眾人認同的行為形象,十分順從。 • 對行為之判斷,常根據能否贏得他人讚許為主。 • 能以動機來衡量好壞並以做一個「好孩子」,得到大眾的認同,做為行為的信念。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二)常規層次 (conventional level) 階段三: 人際關係與和諧導向 • 倫理判斷方法:能以動機來衡量好壞並以做一個「好孩子」,得到大眾的認同,做為行 為的信念。依照親近的人對自己的期望來作倫理判斷。能知道自私是不倫理的。 • 理由:想把自己成為別人心目中的好人。 • 社會觀點:重和諧的人際關係,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但尚未考慮整體社會的觀點。 採倫理相對主義。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Page35of 67-.

(36) (二)常規層次 (conventional level) 階段四: 法律與秩序導向(或稱順從權威導向) (law and order orientation) : * 本階段重視權威及固定不變的法規,並欲維護現有 之社會體制。 * 正當的行為在於履行職責,尊重權威及維護既定的 社會體制。 * 以是否能遵守團體規則、善盡責任或義務、尊重法 律、服從權威來判斷行為的是非,已具法制觀念。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二)常規層次 (conventional level) 階段四: 法律與秩序導向 • 倫理判斷方法:以是否能遵守團體規則、善盡責任或義務、尊重法律來判斷行為的是非, 極具法制觀念。所謂「對」即是對整體社會或團體有貢獻。嚴守法律為原則。 • 理由:可以維持和諧的社會。 • 社會觀點:重視社會體系與良知。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三) 超常規層次 (或稱道德自律期、道德原則期 ) (post-conventional level; autonomous, principled level) 為德性發展之最高層次,僅有少數成人方能達到此一層次。 屬此層次者,既瞭解也能接受社會的常規,但更服膺基本的道德原則:當這些原則與常規衝 突時,他們寧取原則而捨常規,故此一層次被稱為超常規層次。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三) 超常規層次 • 此層次之個人行為超越了個人及他人為中心的格局,而以一些普遍的道德原則為行為的 推動力。其倫理判斷已能顧及道德的普遍性價值,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系,而非僅受團體的 左右。 • 此時期可分為兩階段: 階段五: 社會契約導向 階段六: 普遍原則導向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三) 超常規層次 階段五: 社會契約導向 (social-contract orientation):重視社會公約、社會的福利、人權。. •. 屬此階段的人意識到人有許多不同的觀點與價值,並且容忍這些不同的觀點與價值。行 為的對錯是建基在由彼此同意而來的共識上。 • 然而某些絕對的價值,如生命、自由,是任何社會都必需遵守的,無論這個社會裡面多 Page36of 67-.

(37) 數人的看法是怎樣。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三) 超常規層次 階段五: 社會契約導向 • 尊重人權,遵守全體社會所決定的行為標準或默認的社會規約。 • 但尊重法律,卻不死守法條,因為法律是為了大眾公益而制定的,應依社會的需要,而 做彈性的修正。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三) 超常規層次 階段五: 社會契約導向 • 倫理判斷方法:建基在由彼此同意而來的共識上。會堅持某些倫理原則或價值(如生命和 自由) 。 • 理由:法律應以倫理價值為基礎,這樣的法律才是有效的。因法律是社會契約的產物。 • 社會觀點:超越社會的觀點。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三) 超常規層次 階段六: 普遍原則導向 ( 或稱價值觀念取向 ) (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 orientation): 重普遍的倫理原則 • 本階段的人根據自擇的倫理原則做判斷。 • 一般的法律與社會公約常是有效的,因為他們的基礎就是根據普遍的倫理原則。 • 如果法律違背原則,則以原則為準。 • 普遍性的正義原則是人權平等,尊重每個人的尊嚴。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三) 超常規層次 階段六: 普遍原則導向. •. 此時期的人能經理性和邏輯思考而訂定道德原則,堅信道德的普遍性及一般性,並認為. 道德不只是注重具體的道德規約而已,而是嚴守正義、公平與尊重個人尊嚴、超越法律條文的 倫理判斷的發展 柯爾堡倫理發展三層次 (三) 超常規層次 階段六: 普遍原則導向 • 倫理判斷方法:堅信倫理的普遍性及一般性,並認為倫理是正義、公平與尊重個人尊嚴、 超越法律條文的。嚴格遵循倫理原則(如生命、人權、自由),不受時間、環境所影響。 Page37of 67-.

(38) • •. 理由:凡有理性的人都認識倫理的本質,且都應堅守倫理原則。 社會觀點:倫理至上主義。 柯爾堡倫理發展之理論 • 第一層次:準常規層次(兒童) 階段一:處罰與順從導向 階段二:相對功利導向 • 第二層次:常規層次(青少年) 階段三:好孩子、人際關係和諧導向 階段四:法律與秩序導向 • 第三層次:超常規層次(原則期)(成年期) 階段五:社會契約導向 階段六:倫理普遍原則導向 柯爾保的結論 • (一) 倫理觀念是逐步發展的;也就是說,程序是固定不變的。在發展的次序上,不會由 一階突然跳至三階。. •. (二) 倫理觀念的發展,可能在任何一個階段結束。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就是給每一個人,. 造成一些環境的條件,來給發展予以最大的刺激,尤其要鼓勵每一個人作更高級的推理。 柯爾保的結論 • (三) 每一個人的推理,主要屬於某一個階段,偶爾也會作高一階段或低一階段的推理。 • 根據柯爾保的研究,大多數十至十四歲的孩子,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裡;十四至十六歲 的少年,則大概是在第三和第四階段。至於大部份的成年人就停留在第四階段,祗有一少部 分轉入第五階段,屬於第六階段的人更少。 柯爾保的結論 柯爾保的結論 • (四) 一個人可能被那個比他自己所在的階段,更高一個階段的推理所吸引,但他並不受 那個低一階段的推理所吸引。 • (五) 倫理觀念的發展,並不受年齡的限制,發展的程度各人不同。有些年輕人所達到的 階段,比那些年紀更大的人所達到的更高。 • (六) 影響倫理觀念發展的因素,包括社會的生活環境、認知的發展、同理心 (empathy), 以及認知方面的衝突。. 6)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柯爾堡倫理發展之理論﹝復習﹞ 第一層次:準常規層次(兒童) 階段一:處罰與順從導向 階段二:相對功利導向 第二層次:常規層次(青少年) 階段三:好孩子、人際關係和諧導向 階段四:法律與秩序導向 Page38of 67-.

(39) 第三層次:超常規層次(原則期)(成年期) 階段五:社會契約導向 階段六:倫理普遍原則導向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柯爾保的結論 . (一) 倫理觀念是逐步發展的;也就是說,程序是固定不變的。在發展的次序上,不會由. 一階突然跳至三階。 . (二) 倫理觀念的發展,可能在任何一個階段結束。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就是給每一個人,. 造成一些環境的條件,來給發展予以最大的刺激,尤其要鼓勵每一個人作更高級的推理。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柯爾保的結論 . (三) 每一個人的推理,主要屬於某一個階段,偶爾也會作高一階段或低一階段的推理。. 根據柯爾保的研究,大多數十至十四歲的孩子,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裡;十四至十六歲 的少年,則大概是在第三和第四階段。至於大部份的成年人就停留在第四階段,祗有一少部 分轉入第五階段,屬於第六階段的人更少。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柯爾保的結論 . . (四) 一個人可能被那個比他自己所在的階段,更高一個階段的推理所吸引,但他並不受. 那個低一階段的推理所吸引。  (五) 倫理觀念的發展,並不受年齡的限制,發展的程度各人不同。有些年輕人所達到的 階段,比那些年紀更大的人所達到的更高。  (六) 影響倫理觀念發展的因素,包括社會的生活環境、認知的發展、同理心 (empathy), 以及認知方面的衝突。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評論柯爾堡的理論 柯爾堡理論之背景  太強調「正義」而不夠重視其他價值  不夠注意男女之間倫理判斷之區別 Carol Gilligan 的倫理發展之理論: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評論柯爾堡的理論 Carol Gilligan 的倫理發展之理論:  第一層次:個人生存導向 ﹝Orientation to Individual Survival﹞ . Page39of 67-.

(40) . 第一轉移:從自私到責任 第二層次:善良為自我犧牲 ﹝Goodness as Self-Sacrifice﹞. . 第二轉移:從善良到真理 第三層次:非暴力的倫理 ﹝The Morality of Non-Violence ﹞.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評論柯爾堡的理論 倫理判斷不一定引起倫理行為  柯爾堡做實驗之問題  不夠重視種族及文化對倫理判斷之影響 Cortese: ‘Morality is located more in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than it is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individual human beings’ .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評論柯爾堡的理論 Cortese 對於倫理判斷的發展之看法:  種族及文化價值對倫理判斷有很大的影響  一個社會的倫理觀應該使社會的凝聚力及個人的自由和解  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人生活及倫理之核心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Durkheim 對於倫理判斷的發展之看法: 倫理判斷的發展﹝下﹞ Walzer 對於倫理判斷的發展之看法:. 7)個案分析之方法 複習「倫理之不同理論」 (一)結果論 ( Consequentialism ) 如:功利主義或效益論 ( Utilitarianism ) (二)義務論 ( Deontology ) (三)德行論 ( Virtue Ethics ) (四)權利論 ( Ethics of Rights ) (五)公正論 ( Justice Theories ) (六)公益論 ( Common Good ) 個案分析之方法 任何倫理的抉擇都必須考慮下列問題 ﹝綜合上述的倫理理論﹞: 1. 是否表現美德(誠實、同情¡K 等)? Page40of 6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有關「推動機車行升級轉型」111 年度續辦第一階段基礎訓練及第二階 段進階訓練編列經費 1,710 萬 6,880 元,同意由 111

三、 學校應依學生懷孕受教權維護及輔導協助注意事項 (附件一) 及學生懷孕受教權維護及輔導協助要點流程 (附件二)

— 牛頓, 1643 – 1727 — Euler 關於這個級數的求和方法非常有創意是一個數學系學生應該具備的常識, 但事與願 違。 我在求學的階段並不知道這段有趣的歷史,

專案導向應用程式開發 階梯程式編輯畫面 狀態的監視與控制 階梯程式助憶碼輔助顯示 階梯程式註解功能

「選課暨學習紀錄表」,經學術導師輔導核章後 依限繳回教務處,始完成選課程序。未依規定填

規劃順序:第二層 → 第一層 → 第三層 →

「選課暨學習紀錄表」,經學術導師輔導核章後 依限繳回教務處,始完成選課程序。未依規定填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