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

在文檔中 目錄 (頁 182-199)

第七章 圓形

習題 7. 4

習題 7.4-1:

如圖 7.4-13,ABCD 為圓 O 的內接四邊形。若∠C=70°,∠D=100°,則∠A 與∠B 的度數各為何?

圖 7.4-13 習題 7.4-2:

如圖 7.4-14,若∠B=75°、∠D=105°,是否可以找到一個圓通過四邊形 ABCD 的四個頂點?為什麼?

圖 7.4-14 習題 7.4-3:

證明圓的內接梯形必為等腰梯形。

習題 7.4-4:

證明圓的內接平行四邊形必為矩形或正方形。

如圖 7.4-15,已知四邊形 ABCD 的四邊分別與圓相切。若 =22 公分,

=20 公分,則 + + + 之值。

圖 7.4-15 習題 7.4-6:

如圖 7.4-16,已知四邊形 ABCD 的四邊分別與圓相切。

若 + + + =60 公分,則 + =______公分。

圖 7.4-16 習題 7.4-7:

圖 7.4-17 中的圓為四邊形 ABCD 的內切圓。若 =x, =y, =x+6,

=y-2,2y=3 x,求 + + + 之值。

圖 7.4-17

本章重點

本章介紹圓形的一些名詞及其相關的性質:

1. 同圓半徑相等。

2. 圓心角等於所對的弧度。

3. 圓周角為所對弧度的一半。

4. 同弧所對的圓心角為圓周角的 2 倍。

5. 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直角。

6. 同圓中等弦對等弧。

7. 同圓中等弧對等弦。

8. 同圓中平行線截等弧。

9. 垂直於弦的直徑必平分此弦。

10. 同圓中大弦對小弦心距、小弦對大弦心距。

11. 圓內角的度數,等於這角與它的對頂角所對兩弧度數和的一半。

12. 圓外角的度數,等於它們所截兩弧度數差的一半。

13. 若直線與圓只交於一點,則此直線稱為此圓的切線。

14. 若直線與圓相交於兩點,則此直線稱為此圓的割線。

15. 過切點的半徑與切線垂直。

16. 圓外一點對圓所作的兩切線等長。

17. 弦切角為所對弧度的一半。

18. 圓外切四邊形的相對一組對邊和等於另一組對邊和。

19. 若四邊形的一組對邊和等於另一組對邊和,則此四邊形必為一圓的外切四邊 形。

20. 圓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為補角。

21. 若四邊形的對角互為補角,則此四邊形必為圓內接四邊形。

22. 一直線同時與兩圓相切就叫作此兩圓的公切線;其中若兩圓在直線的兩側叫 作內公切線,若兩圓在直線的同側叫作外公切線。

為外公切線,2 條為內公切線。

24. 若連心線長=兩半徑和,則兩圓外切;且此兩圓共有 3 條公切線,其中 2 條 為外公切線,1 條為內公切線。

25. 若兩半徑差<連心線長<兩半徑和,則兩圓相交於兩點;且此兩圓共有 2 條 外公切線。

26. 若連心線長=兩半徑差,則兩圓內切;且此兩圓只有 1 條外公切線。

27. 若連心線長<兩半徑差,則兩圓內離;此兩圓沒有公切線。

28. 若連心線長=0,則兩圓為同心圓;此兩圓沒有公切線。

歷年基測題目

1. 如圖 7.1,圓上有 A、B、C、D 四點,圓內有 E、F 兩點且 E、F 在 上。若 四邊形 AEFD 為正方形,則下列弧度關係,何者正確?(97-1)

(A) AB︵

<AD︵

(B) AB︵

=AD︵

(C) AB︵

<BC︵

(D) AB︵

=BC︵

圖 7.1 解答:(C) AB︵

<BC︵

想法:(1) 利用第二章的逆樞紐定理:

兩三角形有兩個對應相等的邊,若一三角形的的第三邊大於另一三角 形的第三邊,則此三角形夾角大於另一三角形的夾角。

(2) 利用弧的度數等於所對圓心角的度數。

圖 7.1(a) 解:

敘述 理由

(1) △ABE 為直角三角形,AEB=90

(2) > =

(3) △AOB 與△AOD 中,

已知四邊形 AEFD 為正方形, ⊥ 由(1)直角三角形斜邊 大於任一股

&四邊形 AEFD 為正方形, = 如圖 7.1(a)所示

同圓半徑相等 同圓半徑相等

由(2) > 已證

(5) 所以AB︵

>AD︵

(6) △ABE 中, + > (7) + >

(8) + + >

(9) △BOC 與△AOB 中,

(10) 所以BOC>AOB

(11) 所以BC︵

>AB︵

(12) 所以本題答案選(C) AB︵

<BC︵

對應相等的邊,若一三角形的的第三邊 大於另一三角形的第三邊,則此三角形 夾角大於另一三角形的夾角

弧的度數等於所對的圓心角度數 & (4) AOB>AOD

三角形任兩邊和大於第三邊

四邊形 AEFD 為正方形, = 代入(6)式得

由(7)

如圖 7.1(a)所示 同圓半徑相等 同圓半徑相等

已知 E、F 在 上, = + +

& (8) + + >

由(9) &逆樞紐定理:兩三角形有兩個 對應相等的邊,若一三角形的的第三邊 大於另一三角形的第三邊,則此三角形 夾角大於另一三角形的夾角

弧的度數等於所對的圓心角度數 & (10) BOC>AOB

由(5) & (11)

2. 如圖 7.2,A、B、C、D 四點均在一圓弧上, ∥ ,且 與 相交於 E 點。若BCA=10,BAC=60,則E=? (97-1)

(A) 35 (B) 40 (C) 60 (D) 70

10

60 E

C

D A B

圖 7.2 解答:(B) 40

想法:利用已知 ∥ & 平行線之內錯角相等,可得知DAC;

利用已知 ∥ & 同圓中平行線截等弧,可得知AB︵

=CD︵

; 利用AB︵

=CD︵

& 同圓中等弧對等弦,可得知 = ;

利用已知 ∥ 、 = & 一組對邊平行且兩腰等長為等腰梯形,

可得知四邊形 ABCD 為等腰梯形;

利用四邊形 ABCD 為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兩底角相等,

可得知CDA= BAD;

利用CDA= BAD & △ADE 內角和為 180,可得知E 解:

敘述 理由

(1) DAC=BCA=10

(2) BAD=DAC+BAC =10+ 60=70

(3) AB︵

=CD︵ (4) =

(5) 四邊形 ABCD 為等腰梯形

已知 ∥ & 兩平行線之內錯角相等

& 已知BCA=10

如圖 7.2,全量等於分量之和 & (1) DAC=10 、已知BAC=60

已知 ∥ & 同圓中平行線截等弧 由(3) AB︵

=CD︵

& 同圓中等弧對等弦 已知 ∥ & (4) = & 一組對邊平行且兩腰等長為等腰梯形

(7)  BAD+CDA+E=180

(8) 70+70+E=180

(9) E=180-70-70=40

(10) 所以本題答案選(B) 40

& (2) BAD=70

△ADE 內角和為 180

將(6) CDA= BAD=70代入(7)式得 由(8) 等量減法公理

由(9)

3. 如圖 7.3,圓 O 為四邊形 ABCD 的內切圓。若AOB=70,則COD=?(97-1) (A) 110 (B) 125 (C) 140 (D) 145

D

B C A

O

圖 7.3 解答:(A) 110

想法: (1) 圓心與切點連線垂直切線 (2) 圓外一點與圓的兩切點等距離 (3) RSH 全等三角形定理

(4) 全等三角形之對應角相等

4 3 2

1 4

2 3 1

D

B C

A G

O H

E

F

圖 7.3(a) 解:

敘述 理由

(1) 過 O 點分別作 ⊥ 、 ⊥

⊥ 、 ⊥ ,如圖 7.3(a) (2) 在△AHO 與 △AEO 中

AHO=AEO=90

已知圓 O 為四邊形 ABCD 的內切圓

& 圓心與切點連線垂直切線 如圖 7.3(a)所示

由(1) ⊥ 、 ⊥

圓外一點與圓的兩切點等距離 同一線段相等

(4) AOH=AOE=1

(5) 同理可證△BEO △BFO

BOE=BOF=2

(6) 同理可證△CFO △CGO

COF=COG=3

(7) 同理可證△DGO △DHO

DOG=DOH=4

(8) 2(1+2+3+4)=360

1+2+3+4=180

(9) AOB=1+2=70

(10) COD=3+4

=180-(1+2) =180-70

=110

由(3) & 全等三角形之對應角相等 由(2)~(4)

同(2)~(4)

同(2)~(4)

如圖 7.3(a)所示,繞 O 點一圈為 360

全量等於分量之和 & 已知AOB=70

全量等於分量之和 由(8) 等量減法公理

將(9)式1+2=70代入得

4. 如圖 7.4,△ABC 的內切圓分別切 、 、 於 D、E、F 三點,其中 P、

Q 兩點分別在DE︵

、DF︵

上。若A=30,B=80,C=70,則DPE︵

是DQF︵ 的幾倍? (96-1)

(A) 3

2 (B) 7

8 (C) 3

4 (D) 3 8

80 70

30

C B

A

D F

E P

Q

圖 7.4 解答:(A)

3 2

90

90 90

150

100

30

80 70

C B

A

O D F

E P

Q

圖 7.4(a)

作圖,找出△ABC 的內切圓圓心 O 點;

利用內切圓圓心與切點的連線垂直切線的性質,得知

ADO=BDO=OFA=OEB=90;

利用四邊形 BEOD 內角和 360 & BDO=OEB=90、已知B=80,

可得知DOE;

利用圓弧的度數等於所對圓心角的度數,可得知DPE︵

利用四邊形 ADOF 內角和 360 & ADO=OFA=90、已知A=30,

可得知DOF;

利用圓弧的度數等於所對圓心角的度數,可得知DQF︵

; 解:

敘述 理由

(1) 過切點 D、E、F 分別作切線的垂直線 相交於內切圓的圓心 O 點,如圖 7.4(a) 所示,則:

ADO=BDO=OFA=OEB=90

(2) 在四邊形 BEOD 中,

B+BDO+DOE+OEB=360

80+90+DOE+90=360

DOE=100

(3) DPE︵

=DOE=100

(4) 在四邊形 ADOF 中,

A+OFA+DOF+ADO=360

30+90+DOF+90=360

DOF=150

(5) DQF︵

=DOF=150

(6) 所以DPE︵

=2 3DQF︵ (7) 所以本題答案選(A)

3 2

圓心與切點的連線與切線垂直

如圖 7.4(a)所示 四邊形內角和 360

將已知B=80 &

(1) BDO=OEB=90 代入得 由(2) & 弧度等於所對圓心角度數 如圖 7.4(a)所示

四邊形內角和 360

將已知A=30 &

(1) ADO=OFA=90 代入得 由(4) & 弧度等於所對圓心角度數 由(3) & (5)

由(6)

5. 如圖 7.5,A、B、C 三點在圓周上,D 點在圓內,E 點圓外,L 為過 B 點之 切線。根據圖中1、2、3、4 的位置,判斷下列哪一個角的角度最大?

(A) 1 (B) 2 (C) 3 (D)4 (95-1)

圖 7.5 解答: (A) 1

想法: (1) 圓周角等於所對弧度的一半

(2) 弦切角等於弦與切線所夾弧度的一半 (3) 三角形外角大於任一內對角

圖 7.5(a) 解:

敘述 理由

(1) 作 延長線交圓周於 F 點,作 、 , 如圖 7.5(a)

(2) 2=4=5=6=1 2︵AB

(3) △ADF 中,1>5

作圖

圓周角等於所對弧度的一半 & 弦切角等於弦與切線所夾弧度的 一半

三角形外角大於任一內對角

(5) 1>2=4 >3 (6) 所以本題選(A) 1 最大

由(2)、(3)、(4) 遞移律 由(5)

6. 如圖 7.6,圓弧上有五個點 A、B、C、M、N。比較MAN、MBN、MCN 的大小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93-1)

(A) MAN=MBN=MCN (B) MBN>MCN>MAN (C) MAN>MCN>MBN (D) MAN=MCN>MBN

圖 7.6 解答:(A) MAN=MBN=MCN 想法: 等弧對等圓周角定理

圖 7.6(a) 解:

敘述 理由

(1) 過 A、B、C 三點作一圓,

如圖 7.6(a)所示

(2) MAN=MBN=MCN=1 2MFN︵

過三點可作一圓

MAN、MBN、MCN 三角都對 相同的MFN︵

& 等弧對等圓周角

7. 如圖 7.7, 為圓 O 的直徑,P、Q、R、S 為圓周上相異四點。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92-1)

(A) APB 為銳角 (B) AQB 為直角 (C) ARB 為鈍角 (D) ASB<ARB

A O B

P

Q

R

S

圖 7.7 解答:(B) AQB 為直角

想法: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直角 解:

敘述 理由

(1) APB、AQB、ARB、ASB 皆為直角

(2) 所以本題答案選(B) AQB 為直角

已知 為圓 O 的直徑 & 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直角 由(1)

使得BM︵

=CM︵

,則下列四個作法中,哪一個是錯誤的?(91-1) (A) 作 BAC 之平分線交BC︵

於 M (B) 作 中垂線交BC︵

於 M

(C) 作 A 與 的中點連線,延長交BC︵

於 M (D) 作 O 與 的中點連線,延長交BC︵

於 M

A O D

B

C

圖 7. 8 解答: (C)

想法: 依題意作圖,再證明正確性 解:

敘述 理由

1. (A)正確

M

A O D

B

C

圖 7.8(a) 2. (B)正確

90

M E

A O D

B

C

圖 7.8(b)

如圖 7.8(a)

BAM=CAM=1

2BAC (作圖)

∴BM︵

=CM︵

(等圓周角對等弧)

如圖 7.8(b)

的中垂線必通過圓心 O (弦的中垂線過圓心)

△OBC 為等腰三角形 (同圓半徑等長 = )

BOM=COM=1

2BOC

(等腰三角形底邊中垂線平分頂角)

∴BM︵

=CM︵

(等圓心角對等弧)

3. (C)錯誤

M E

A O D

B

C

圖 7.8(c) 4. (D)正確

M E

A O D

B

C

圖 7.8(d)

如圖 7.8(d)

的中點與圓心的連線與弦垂直 (弦的中垂線過圓心)

△OBC 為等腰三角形 (同圓半徑等長 = )

BOM=COM=1

2BOC

(等腰三角形底邊中垂線平分頂角)

∴BM︵

=CM︵

(等圓心角對等弧)

在文檔中 目錄 (頁 182-19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