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個案—擴增實境應用在醫療衛教

第七節   AR 子系統未來發展的方向

從上一節的使用者訪談中,針對 AR 子系統在衛教方面,歸納出 下列的未來發展方向。

壹、 未來可呈現方式

一、 多媒體衛教的呈現方式多元化

使用者的訪問結果一致認為以多媒體的教材呈現方式,對於學習 動機及效果都有顯著的幫助;同時也認為衛教教材若以 3D 動畫模型 呈現將更有助於如人體結構、器官運作及病因說明...等應用產生具體 易懂之效,再增加互動性的操作。未來若把衛教教材有系統的製作成 不同呈現方式,以使用者為中心考量,在不同平台環境,以最佳的方 式呈現,如本研究的實例 VR 主系統及 AR 子系統提供不同使用者環 境。不過如何將不同領域的衛教內容製作成多媒體呈現及考量使用者 不同背景及目的來設計,將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二、 KIOSK 資訊服務站

在 AR 子系統的應用仍需在操作硬體設置考慮使用自動化系統 (Turnkey System),如銀行自動櫃員機(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ATM) 一般的資訊服務站(Information Kiosk),使用者如同使用家電產品般不 用自已要處理電腦硬體等設備而可以直接使用。圖 5-18 所示是一台 床邊衛教的資訊站,方便病人操作,另外也可以設置在如醫療機構的 公共區域如:大廳、候診室等地方,供民眾隨時使用。

圖 5-18 圖床邊衛教資訊站(Kiosk) 資料來源:www.patient-education.com[2009]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三、 網際網路服務

目前已有的網際網路提供遠距衛教服務,讓衛教內容跨越距離的 限制,讓無法到如上述醫療衛教資訊站的民眾可以在遠端家中及特定 場所就可以使用。若希望能以 3D 模型來了解內容,使用者不需要如 VR 系統需要高規格硬體,只需加裝網路攝影機來使用 AR 應用系統 的呈現操作方式。也可以如本章實例中,利用衛教平面電子書方式來 閱讀與網站內容互動。

貳、 未來要加強改善

一、 應用子系統

由於時間的關係,專題必須在學期結束前完成,部分 VR 主系統 的功能仍有一些功能可以使用 AR 應用來與使用者互動及呈現。如:

用 AR 的互動方式操作呈現 CT 圖片與 3D 模型的相關變化;互動評 量用來了解使用者學習效果;互動遊戲增進學習的趣味性等。

二、 圖標設計

在設計教材手冊上的圖標除了主要是給 AR 子系統的視覺追蹤 (Visual Tracking) 用之外,另外考量是可以讓使用者看到圖標就可以 了解內容的相關性。

三、 跨領域的溝通

在發展與製作的過程,電腦動畫專業人員不諳學科領域內容,而 具學科領域內容背景者卻多不擅長電腦動畫製作;在跨領域發展衛生 教育內容相關的應用,專案管理及分析溝通是非常關鍵。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肆、 TUI 提供傳統 GUI 應用系統的多樣性輸入介面

如第三章所述,我們可以思考將一個完整 GUI 介面的虛擬實境系 統中的場景,運用 AR 來與現實場境置換,且保留必要之虛擬元素,

讓使用者感官知覺上更有真實感的有形的人機介面(TUI)。如:假 設故宮參觀的人可以先在室內以「故宮虛擬實境導覽系統」先了解環 境,然後到現場參觀時真實場景可以呈現,無法呈現部分使用虛擬模 型,參觀者更具感觀上的真實感。

以本研究實例,VR 主系統以 GUI 操作方式,提供了完整內容的 情境元素,包含:腦部結構情境元素、中風成因情境元素、病例情境 元素,這些元素以 3D 模型、動畫、文案等多媒體方式表現;而 AR 子系統基本上是利用上述的元素以 TUI 的操作方式,依不同對象及 目的,經過再組合的個別教材手冊,用直接感官的介面方式與使用者 溝通。

簡言之,擴增實境可做為虛擬實境系統的 TUI,提供不同對象、

場合使用的多樣性輸入介面選擇。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建議及未來研究方向

壹、 自然行為的人機介面的研究

我們可以預見將來,ICT 設備效能持續性增長,系統效能障礙逐 漸降低,相關軟體技術能力提昇,以完全以「人」為本的人機介面是 重要的開發應用目標,而以視覺追蹤(Visual Tracking)的 AR 應用技術 可配合導入情感運算介面(Affective Computing)[林豪鏘,2009]及可感 知手勢辨識介面 (Gestures for Perceptual Interfaces)

簡單來說,情感運算是以分析人類臉部表情透過 AR 的 visual

參考文獻

壹、 英文文獻

1. Baker, P. G., & King, T., “Evaluating Interactive Multimedia Courseware Methodology’, Computer Educating, 021(004), 0307-0319, 1993

2. Blattberg, Robert C. and John Deighton, “Interactive Marketing:

Exploiting the Age of Addressabilit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 1, pp.5-14, 1991

3. Green LW, Krutler MN., “Health Promoting Planning: an educ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approach”, 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 1991 4. Ha, Louisa and Lincoln E. James, “Interactivity reexamined: a

baseline analysis of early business web sites” ,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2(Fall), pp.456-473, 1998 5. Minsky, M., “Society of Mind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85

6. Rogers, Everett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1995

7. Rafaeli, Sheizaf and Fay Sudweeks, “Networked Interactivity”,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On-line, Vol. 2, No. 4, 1997

8. Simonds, S. K., “Health Education as Social Policy“, Health Educ Monogr, 2(1), 1-10, 1974

9. Steuer, Johnthan, Defining Virtual Reality: Dimensions Determining Telepresence”, in Communication in the Age of Virtual Reality edited by F. Biocca and M. R., 1995

10. Stephen Cawood and Mark Fiala, “Augmented Reality a Practical Guide”, 2008

11. Ronald T. Azuma, “A Survey of Augmented Reality”, In Presence:

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6, 4, 355-385, 1997

12. Kato, H. and Billinghurst, M., “Marker tracking and hmd calibration for a video-based augmented reality conferencing system”, in

IWAR ’99: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EEE and 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ugmented Reality, page 85., IEEE Computer Society, 1999

13. Rodrigo L.S. Silva, Paulo S. Rodrigues, Diego Mazala, Gilson Giraldi, “Applying Object Recognition and Tracking to Augmented

貳、 中文文獻

4. 郭學武譯,David Benyon, Phil Turner, and Susan Turner 著,「人機 介面互動式系統設計」,諅峰,2009 年

1. Affective Computing,http://affect.media.mit.edu,2009 年 12 月 2. Technology Review2009,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2009

年 11 月

3. 電腦輔助教學,http://ind.ntou.edu.tw/~tec/lol/CAI.html,2009 年 12 月

4. ARtoolkit,http://www.artoolworks.com,2009 年 12 月

5. 醫病關係模式,http://ortho.clmed.ncku.edu.tw,2009 年 12 月 6. Steven Hendreson, Steven Feiner, Augmented Reality for

Maintenance and Repair,http://graphics.cs.columbia.edu,2009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