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FRP 橋面版試驗結果

在文檔中 目 錄 (頁 65-74)

第四章 試驗結果與模擬分析結果之探討與比較

4.1 FRP 橋面版試驗結果

30%衝擊力所產生之撓度,以小於跨徑的 1/300 為 宜,但附有人行道者以不超過 1/375 為宜。

由於此試驗因只考慮單邊之輪荷重,即試體乃以原大小的 1/4 來 作為試驗,因此長度與寬度均符合設計限制的要求。而最小版深厚 度,其 3 次試驗的有效跨徑均為 1.4 m,又 s=1.4m,(1.4+3) / 300=

0.156 m,因此以 0.17 m 為依據:第一次﹝GFRP 積層厚度=4 ㎜﹞的 最小版深厚度為 0.188 m 大於 0.17 m,第二次與第三次(含 CFRP 版 厚度 8.4 ㎜)上下層總厚度均為 12 ㎜,版深厚度均為 0.204 m,亦大 於 0.17 m,故三次的最小版深厚度均符合設計限制的要求。

根據以上的條件限制,以下是三次試驗結果對『載重-位移』做 一簡單的評估:

(一) 第一次試驗結果評估

第一次試驗 GFRP 積層厚度=0.4 ㎝:由第一次試驗結果的載重

─位移圖﹝圖 4-3﹞觀察之,很明顯地,當荷重施加到約 7 頓時,試體受載的能力有趨近於極限的狀態,無法再提 升乘載能力,似乎開始無法將受力傳遞至其他構件來平均 承受,此時在現場試驗時有聽到類似爆裂聲,發現已有脫 層現象產生,這時已進入非線性破壞階段,且在 7000 ㎏ 時的撓度已經約 13 ㎜ > 4.67 ㎜﹝S/300,S=1400 ㎜﹞,

位移明顯過大,不符合設計限制之撓度限制要求,這表示 過於不保守估計上下 GFRP 積層的厚度,導致上下層的 GFRP 積層厚度太薄,致使強度不足,剛度也不足,在線 彈性範圍內只能承受約 7 頓,無法將荷重有效地傳遞至各 構件上以承受更大的載重,且此時的撓度已過大;又該次 試驗由於擺設鋼板的方向為長向與車行方向平行,與實際

情況不符,加上鋼板太薄導致有翹曲現像發生(圖 4-1.1 與 4-1.2),造成鋼板接觸面積處與附近有應力集中破壞的 現象(圖 4-2),所以本次試驗可算是不成功!

圖 4-1.1 第一次試驗施壓情況

圖 4-1.2 鋼板產生翹曲

圖 4-2 應力集中導致中間 FRP 管構件嚴重破壞

圖 4-3 第一次試驗之載重─位移圖

(二)第二次試驗結果評估

第二次試驗 GFRP 積層厚度=1.2 ㎝:經過第一次失敗的例子,

將矛頭指向 GFRP 上下積層太薄,導致強度不足,受載後 無法將力量有效的傳遞至其他構件。因此本次將 GFRP 積 層積至 12 ㎜後,比較此次(圖 4-4)與第一次試驗結果之 載重─位移圖,在位移=13 ㎜時,此時受載的能力已達 約 48 噸,加上在 9490 ㎏(7300×1.3,30﹪為衝擊荷重)

時的撓度為 3.421 ㎜<4.67 ㎜﹝S/300,S=1400 ㎜﹞,又 3.421 ㎜<3.73 ㎜(S/375,S=1400 ㎜),也符合撓度限制 的要求;當撓度到達 4.67 ㎜時,承載能力達 14.2 噸,受 載能力比第一次高出許多,可看出強度明顯有增強,載重 力量似乎已有效的分散傳遞至各管件來平均承載,這也是 我們預期所希望的效果。最後繼續施加載重到似乎有破壞

現象,即停止施壓,發現載重能力可達近 60 噸!表示增 加上下版厚度確實能提升承載能力。

圖 4-4 第二次試驗之載重─位移圖

(三)第三次試驗結果評估

第三次試驗 GFRP 積層厚度=1.2 ㎝ (內含 6 片 CFRP 版×0.14

㎝,共 0.84 ㎝):此次試驗由於希望藉提升剛度來觀察其 承載能力與位移情形,因此該試驗在上下 GFRP 積層裡各 加入了 6 片 CFRP 版,來觀察其能否改善剛度不足的效 果。而此試驗在施壓 FRP 橋面版試體時,先是觀察在 9490

㎏(7300×1.3,30﹪為衝擊荷重)時的撓度,再觀察撓度 到達 4.67mm(1400 ㎜/300 ㎜)時的載重,最後本想施加 載重到有破壞現象發生即停止試驗,卻發現一直未有破壞 現象發生,於是試驗停止於約撓度為 11 ㎜左右。結果顯 示(圖 4-5)在 9490 ㎏時撓度=1.63771 ㎜小於 4.67 ㎜

﹝S/300,S=1400 ㎜﹞,亦小於 3.73 ㎜(S/375,S=1400

㎜);而當撓度到達 4.67 ㎜時,此時載重到達近 38.5 噸,

最後試驗停止時,受載能力已達約近 75 噸。與第一次、

第二次比較後,顯示在 GFRP 上下各版內加積壓 CFRP 版 後,除了強度又更進一步的提升外,載重力量也可更有效 的分散至各構件來分擔,剛度也有顯著的增加效果,這是 我們預期達到的目標,也改善了剛度不足的問題。

圖 4-5 第三次試驗之載重─位移圖

將三組圖形合在一起後(圖 4-6),更可比較出上下層厚度,及 增加 CFRP 版對承載能力的改善效果。由撓度 4.67 ㎜為準,第一次 試驗在此時的承載力為 2.22 噸,增加上下層厚度後承載力增加為 14.2 噸,加入 CFRP 版後更是可達 38.5 噸,且線彈性範圍也比較廣,再 根據能量守恆法則,外力所做的功等於此彈性體的內部應變能,因此 第三次試驗結果之應變能較大,亦即抵抗外力的能力也較強,故未來 在做類似此試驗時,若想提升承載能力,除了增加上下層厚度外,加 入 CFPR 版的方法更是能有提升的效果。

圖 4-6 三次試驗之載重-位移圖之比較

而再由 7 組應變規所測得的三次試驗各別的應變量(圖 4-7、圖 4-8、圖 4-9)觀察後,雖然無扭轉現象發生,但是比較後可看出,由 第一次與第二次試驗所得到的位移-應變圖觀察到,第二次增加上下 層 GFRP 厚度後,相對應變與位移明顯比第一次小很多;而在上下層 裡增加 CFPR 版後,相對應變與位移更是比前兩次小很多,不僅上述 提到有提高強度的效果,對於 FRP 材料在剛度方面比 RC 或鋼構橋面 版較為不足的情形,亦能有所改善。

圖 4-7 位移-應變圖-試驗一

2.22

圖 4-8 位移-應變圖-試驗二

圖 4-9 位移-應變圖-試驗三

最後再以三次試驗以 LVDT 量測到的位移與實際位移量來比較 討論(圖 4-10)(圖 4-11)(圖 4-12),第一次因為強度不足導致位移 過大,使得實際位移值與 LVDT 量測值無法滿足趨近理論值的線性變 化;而第二次與第三次試驗所得到的結果,位移值與 LVDT 值的相對 關係就很趨近理論值的線性變化。

由以上的結果得知,上下 FRP 層厚度對整體橋面版的承載力確 實有影響,這與試驗初步假設的理論一樣,並且對於剛度的不足在經 過第三次試驗後,以加入 CFRP 版來測試是否有所提升,結果也得到

了驗證。但是碳纖維版成本較高,在考慮經濟成本效益下,不可能上 下層完全用 CFRP 材質,甚至整體均採 CFRP 材質,因此只能以添加 一些 CFRP 版來強化整體橋面版的強度,故製造成本較低但是又能促 使強度與剛度增加的 FRP 材質,是往後推廣此類 FRP 橋面版的新工 法必須克服的難題。

圖 4-10 實際位移值-LVDT 值關係圖-試驗一

圖 4-11 實際位移值-LVDT 值關係圖-試驗二

圖 4-12 實際位移值-LVDT 值關係圖-試驗三

4 .2 ANSYS 模擬 FRP 橋面版試驗結果與試驗結果之比較

在文檔中 目 錄 (頁 65-7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