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GAPI

在文檔中 国际财经评论 (頁 33-39)

t k kt kt

kt

InIM InX v v

InIM

C +  +  +  + + + 

=

1 2 2 3

kt

( )

InQ

(1)

it t k kt kt

kt

InGAP InX v v

GAP I

C +  +  +  + + + 

=

1 2 2 3

kt

n ( )

InQ

(2)

其中,k 和 t 分别表示行业和年份,Q 表示出口产品质量,IM 表示中间品进口规模,GAP 表示技 术差距,X 表示本文引入的一系列控制变量。εit为干扰项,vk、vt为分别表示行业和年份固定效应。

模型(1)中引入中间品进口规模的平方项,主要是为了验证中间品进口规模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可 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模型(2)中引入了技术差距的平方项主要是为了探讨技术差距对出口产品质 量的影响。

(二)变量说明

32

(1)因变量

出口产品质量(Q)。目前,对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有很多方法,基于本文的研究,本文借鉴 王明益等(2014)研究成果,通过以下模型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

cht t

cht cht

t ch

t

P InNS InGDP

InS

0 1, 2, 3,

InS

cht

− =  +  +  +  +  + 

(3)

其中,c 为出口国,h 为 HS 十位码产品,t 为时间;λ1,ch为产品固有特征,λ2,t为仅随时间变化 的产品特征;Scht为产品h 占产品所在行业的市场份额,S0t为外部市场份额,lnScht-lnS0t为t 时间 c 国出口产品h 的相对市场份额;NScht为产品h 占产品所在分组的市场份额,Pcht为出口价格,GDP 为出口国人均国民收入。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对上式进行如下变型:

cht t

ot cht t cht

h t

InGDP S

In NS

S

0 1, 2,

P

3,

cht

1 1

In S     +  + 

+ − +

+

− =

(4)

其中,

2,t

= 

2,t

+ InS

0t

+ (  − 1 ) In ( 1 − S

0t

)

。变型后,可以通过贸易数据计算出口产品质量,

如式(5):

) 1 ( ) 1 (

Q

cht

= 

1,ch

+ 

2.t

+ 

3,cht

= 

1,ch

+ 

2.t

+ 

3,cht

+ InS

0t

+  − InS

0t (5)

标准化的出口产品质量如下式:

min 100 max

min 

= −

ht ht

ht cht

cht

Q Q

Q

Q Q

(6)

(2)自变量

1.技术差距(GAP)。本文基于 Xu(2007)的研究成果,通过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技术差距进行衡 量,公式为:

c c

c j

jh j jh

Y x x

x x

 

jh

=

PRODY

(7)

其中,Xjh为产品出口量,Xj为产品所在行业的出口总量,Yc为人均GDP。通过产品出口技术 复杂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一步计算其所在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

jh jh j

jh

PRODY x

x

cj

=

EXPY

(8)

其中,EXPYcj为中国j 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技术差距(GAPj)为两国同一行业技术复杂度 的比值,即GAPj=EXPYij/EXPYcj。其中,EXPYcj与EXPYij分别表示我国与进口国j 行业的出口技 术复杂度,该比值越大,说明两国产品之间的技术差距越大。相关数据来源于CEPII BACI 数据库。

2.中间产品进口规模(IM)。将 HS 六分位编码同 BEC 编码进行对应,从 CEPII BACI 数据库

33

中找到相对应的中间品代码,整理相关数据可以得到中间品进口规模。

3.控制变量。本文基于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选取了部分控制变量,主要包括:行业出口份额

(EXP),以行业出口额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重进行衡量;行业规模(Scale),以行业的总产值进行衡 量;研发投入(RD),以行业研发的总投入额进行衡量;人力资本(Wage),以行业人均工资进行衡 量;外商投资水平(FDI),以外商资本占实收资本的比重进行衡量。本文研究区间范围是 2010-201 9 年,相关数据来源于我国历年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科技统计年鉴。

四、中间产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5-1 为基准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是对模型(1)进行的估计结果,可以发现中间品进 口规模的系数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扩大中间品进口规模可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但 是中间品进口规模二次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中间品进口规模同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 系,呈倒U 型特征,初步验证了假设 H1。第(2)列是对模型(2)进行的估计结果,可以发现技术 差距的估计系数为正,且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技术差距贡献率为 21.6%,表明技术差距能够推动 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而技术差距二次项的系数在 1%水平显著为负,表明技术差距与出口产品质 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呈倒U 型特征,初步验证了假设 H2。

表5-1 中的第(3)列引入了进口规模与技术差距的交乘项(InIM×lnGAP),其系数在 1%水平 显著为正,表明只有技术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扩大进口规模才会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另 外,在所有回归结果中,模型中的各个控制变量出口份额、行业规模、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外商 投资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这些因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 5-1 基准回归结果

变量 (1) (2) (3)

InIM 0.034***

(5.87)

(InIM)2 -0.029***

(-5.73)

lnGAP 0.216**

(3.02)

(lnGAP)2 -0.069***

(-5.18)

InIM×lnGAP 0.014***

(4.72)

lnRD 0.019**

(2.35)

0.017**

(2.74)

0.011*

(2.18)

lnEXP 0.079*** 0.062*** 0.057***

34

(6.59) (4.77) (6.23)

lnScale 0.084**

(3.46)

0.081***

(5.12)

0.054***

(4.98)

InWage 0.124***

(5.27)

0.225**

(4.22)

0.194***

(5.06)

InFDI 0.024*

(2.25)

0.037*

(2.06)

0.031*

(2.19)

常数项 1.3275***

(6.52)

2.6684***

(6.17)

1.9906***

(5.99)

行业固定效应 yes yes yes

年份固定效应 yes yes yes

R2 0.412 0.388 0.361

:***、**、*分别表示在 1%、5%、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以上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样本检验,具体来说:

(1)按进口来源地分组。根据我国产品出口目的地国家的发达程度对样本进行分类检验,具 体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类,回归结果见表5-2 所示。

从表5-2 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中间产品进口规模的一次项系数都为正,且都通过了 1%的显著 性检验,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在发达国家当中表现更为明显(参数估计值为0.022,高于发展中 国家的参数估计值0.036)。中间品进口规模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中间品进口规模同出口产品 质量呈倒 U 型特征,进一步验证了假设 H1,说明前文回归结果是稳健的。技术差距的二次项系数 均为负,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倒U 型关系。虽然技术差距以及中间品进口规 模同技术差距的交乘项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在不同类型的国家当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在 发达国家样本中,技术差距以及技术差距与进口规模的交乘项参数估计值都为负,说明技术差距与 出口产品质量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样本中,技术差距以及技术差距与进口规模的交乘 项参数估计值都为正,说明技术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正相关。可能的原因在于来源于发达国家的中 间品与本国中间品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导致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 用不显著;而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与本国中间品之间的技术差距在合理范围内,技术溢出效 应比较明显,能够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前文基本保持一致,受限 于篇幅,控制变量回归结果省略。

表 5-2 进口来源地分样本回归结果

变量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InIM 0.022***

(5.74)

0.036***

(4.99)

(InIM)2 -0.019*** -0.020***

35

(5.64) (5.72)

lnGAP -0.106

**

(-2.35)

0.082**

(2.96)

(lnGAP)2 -0.032***

(-4.53)

0.041***

(-4.15)

InIM×lnGA P

-0.007***

(-3.05)

0.005**

(2.24)

(2)按进口企业所有制性质分组。根据进口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将样本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私 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类,并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具体见表5-3 所示。

从表5-3 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中间品进口规模与技术差距的一次项系数都显著为正,而其二次 项的系数都显著为负,结论与前文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其中,外资企业中间品进口规模对出口产 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私营企业,可能的原因在于外资企业自身产品的技术水平能力较高,

学习、吸收、借鉴能力较强,能够充分发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 提升。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也基本与前文保持一致,受限于篇幅,控制变量回归结果省略。

表 5-3 企业所有制异质性分样本回归结果

变量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InIM 0.017**

(2.17)

0.035***

(5.74)

0.039***

(4.99)

(InIM)2

-0.027**

*

(5.79)

-0.016**

*

(5.67)

-0.041**

*

(6.18)

lnGAP 0.155

**

(2.96)

0.124**

(2.81)

0.106**

(2.73)

(lnGAP)2

-0.084**

*

(-5.02)

-0.063**

*

(-4.26)

-0.078**

*

(-4.92)

InIM×ln GAP

0.011***

(4.24)

0.014***

(4.17)

0.008***

(3.25)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 2010-2019 年相关数据探讨我国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 品进口规模以及进口中间品与本国自产中间品的技术差距同出口产品质量之间都呈倒 U 型特征。分 样本检验结果显示:来源于发达国家的中间品,其技术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负相关;来源于发展中 国家的中间品,其技术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正相关。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合理控制中间产品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进口的政策措 施。但是,由于中间品进口规模同出口产品质量呈现倒 U 型特征,因此,不能一味盲目的扩大中间 品进口,并且对于中间品的进口应当有所侧重,要重点加大对重要设备、关键核心零部件、原材料

36

等中间产品的进口,同时,还要注重进口中间品的质量等级,不断优化中间品的进口结构。

2.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企业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中间品的生产,另一方 面需要根据自身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结合国内外企业之间中间产品的技术匹配性来进口 中间品。我国本土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产品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人力 资本、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出进口中间品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不断 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真正实现出口贸易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同时,政府也可以 通过补贴、税收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3.加强同国外国家的贸易合作。我国应该根据当前外贸发展的实际情况,鼓励我国企业积极走 出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充分发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出 口产品质量提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要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先进技术的学习、借鉴和 吸收,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谈判,推动贸易发展,促进贸易平衡,逐步实现我国出口产品质量 的升级。

六、参考文献:

[1] 张会清,唐海燕.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11(6).

[2] 王维薇,李荣林.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中间产品进口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基于对中国电子行业的考察 [J].南开经济研究,2014(06).

[3] 李淑云,慕绣如.中间品进口与企业生产率——基于进口产品异质性的新检验[J].国际经贸探索,2017,33 (11).

[4] 刘俊华.中间品进口结构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 9 个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 2020(1)

[5] 韩纪琴,周靖.扩大中间品进口规模对生态环境与产业链安全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异质性中间品进口 的污染减排效应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7).

[6] ]Bas, M. and Strauss-Kahn, V. Input-Trade Liberalization, Export Prices and Quality Upgra d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5, 95(2).

[7] 李秀芳,施炳展.中间品进口多元化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J].国际贸易问题,2016(3).

[8] 吴艳芳,王明益.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中间品价格扭曲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8(01).

[9] 宋跃刚,郑磊.中间品进口、自主创新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20(11).

37

第六章 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基于全球价值链出口活

在文檔中 国际财经评论 (頁 33-3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