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评论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Business
2022 年·春
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产业金融管理专业委员会
2022 年 3 月《国际财经评论》(内刊)
内部资料
公众微信号
地 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19 号北京外国语大学西院国内大厦 2 号楼 510 办公室
邮 编:100089 联 系 人:金老师 联系方式:010-8881 6753 传真:010-8881 0062
收稿邮箱:g20@bfsu.edu.cn
jinyujie@bfsu.edu.cn
网站:g20.bfsu.edu.cn
1
目录
第一章 韩国大选后的中韩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 2
第二章 国际能源现状及展望... 5
第三章 WTO 框架下的发展中国家条款研究:基于地位、待遇和责任的三元视
角 ... 15
第四章 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出口不稳定性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制造业行
业为例 ... 22
第五章 我国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 29
第六章 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基于全球价值链出口活动的调节效应.. 37
第七章 疫后中文国际化发展的经验来源与新路径探析... 38
2
第一章 韩国大选后的中韩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禹辰勋1 武悦2
3 月 10 日,在野的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以 0.73%的微弱优势,在韩国第 20 届总统选举 中获胜,这是历届韩国总统选举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尹锡悦1960 年 12 月出生于首尔市,毕业 于首尔大学法学院,2017 年任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检察长,2019 年 7 月任检察总长,在检察总长任 内,由于其大力打击积弊,积累了非常高的政治声望。
2021 年 6 月,尹锡悦宣布竞选总统。尹锡悦属于政治素人,其主要的政治理念,包括了法治精 神、市场理念、效率优先,比起平等分配更强调经济发展,因此受到不少青年选民的喜爱。不过,
也因缺乏从政经验,到目前为止,所表现出的政治敏感性及沟通能力尚显不足。
一、新政府面临的国内外挑战
尹锡悦候任总统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挑战不容小觑。首先,从选举结果可以看出,两位候选人 的支持率非常接近。其所代表的执政集团,在平衡右翼和左翼、效率与公平、资本与劳动、两性差 异,世代交替等议题上,都面临着极大地困境。例如,包括房价暴涨,家庭债务,青年失业等,都亟 需新政府优先解决。加之,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油价飙升,对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韩国经济将带来 不少困难。能源价格上升会很快传导到物价上升,居民和企业的成本都将面临上调。这些问题由于 牵涉复杂的国际关系,解决起来可谓困难重重。
其次,尹锡悦候任总统在竞选阶段曾经数次主张加强韩美同盟,改善韩美日关系。在中美竞争 日益走向全方位的大环境下,如何确定韩国的外交及经济政策的重心,如何处理好朝核问题以及韩 中、韩日关系将成为外交政策的关键。为此,传统的韩国外交政策中的周边四强 (美国,中国,日 本,俄罗斯),势必面临新一轮的博弈和竞争。在中韩关系问题上,两国共同经历过建交 30 周年的 风风雨雨,也已经形成互惠合作和政治互信的关系。在中韩互为主要战略伙伴和经济合作伙伴的观 点已成为双方主流意愿的背景下,新政府想要大幅度倒向美国一方,也势必会引起工商界和民间理 性声音的反弹。具体走向值得关注。
二、中韩经贸合作的压舱石作用
尹锡悦候任总统在竞选期间与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会面时表示,以中韩建交 30 周年为契机,两 国应加强相互理解,如果当选将会让中韩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当选后于 11 日双方再次会面时尹 锡悦称,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国,互惠合作对两国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在各种双边关系中,中韩两国的经济合作将成为韩国新政府的重点政策。
过去 30 年,中韩两国在所有的领域都开展了高水平的合作与交流。其中,经贸投资领域起到的
1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客座教授
2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3
作用尤其显著,这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质性的利益。两国的相互投资达到 1000 亿美元,年贸易额突 破 3000 亿美元。同一时期,韩国对中国出口增长 54 倍,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长 29 倍,两国之间的产 业链、供应链得到高质量发展且实现了高度的融合。去年,尽管因为疫情造成了市场的萎缩以及供 应链的严重不稳定,但是两国贸易额依然同比增长 28%,体现了两国经贸合作的韧性和潜力。两国 在投资合作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CICPMC)发布的“2021 年中韩跨 国公司投资合作动态报告”现实,韩国三星、现代、SK、LG 等跨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半导体、氢能 源汽车、电池、汽车钢板、信息通信、工程机械、物流、保险、药品、食品等领域对中国进行直接 投资,同时不断加强同中国企业的战略合作。
2015 年,两国签署了划时代的中韩自贸协定(FTA)。2022 年 1 月 1 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协定(RCEP)也已经正式生效。在这两个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共同发挥的引领作用下,两国之间的 经贸投资合作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
RCEP 作为世界最大的多边合作体系,覆盖了世界人口的 30%以及占世界贸易额的 29%,将会大 幅度降低参与国家的关税,并扩大区域内经贸合作。成员国和东盟(ASEAN)之间的贸易投资将继续 增加,日韩之间以及中日韩三国在 RCEP 体系内的合作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也会加快“日韩 F TA”和“中日韩 FTA”谈判进程。此外,RCEP 在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保护主义扩散所导致的全球供应 链不稳定问题的解除方面,也被寄予了巨大的期望。作为东亚经济的主要经济体,中日韩三国产业 链供应链合作与升级将会对 RCEP 的稳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分析认为:在过去 20 年里,中日韩三国的材料、部件和装备 产业同全球价值链(GVC)的相关性愈发紧密,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 GVC。尽管中日韩 之间外交问题不断,中美摩擦严峻,新冠疫情仍未消退,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难以形成可以替代的新 形式的 GVC。三国的经济及技术合作,对彼此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保持目前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对于 RCEP 成员国之间合作与发展,以及创建稳定的东亚增值价值链有着深远的意义。作为一个指标 性的观察角度,韩国目前对于美国提出的美日韩台的芯片同盟,并没有表现出热烈拥抱的态度。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 2021 年,中国的出口和进口仍同比增长 29.9%和 30.1%,再次证明了中国 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坚固性,这部分地得益于中韩两国政府和企业在建立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的 方面进行的合作。两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得益于地理邻接、产业互补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在紧密的 合作中得到了自主性发展。两国都注意到了这一链条可能的脆弱性,并在通过双方的努力,提升其 稳定性。在这一背景下,在 1 月 26 日举行的中韩自贸协定第四次联委员会会议上,双方重点讨论了 应对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方案,并就保障能源、矿产资源供应、物流网络、通关合作等事宜进行了 磋商。
与此同时,RCEP 也可以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搭建稳定持续的产业链、供应链起到很好的平台 作用,中韩两国的政府和企业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两国可以在 RCEP 以及多边经济合作的框架内,在 协商基础上开展两国共同市场的开拓,包括在东南亚、中东、远东、南亚、拉美等第三方市场和新
4
兴市场,两国的发展将会对世界经济复苏以及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维护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中韩文化交流的稳定器作用
尹锡悦候任总统在确认当选新一届总统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 今后将进一步发展相互 尊重的中韩关系。两国需要通过更紧密的政府间沟通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加强民间层面的外交活动,
从而进一步促进两国年轻一代之间的人文交流。儒家有云,三十而立。人到三十,取得了一些成果,
对自己的言行更加自信。迎接建交 30 周年之际,中韩两国也同样需要基于过去的成就以及对未来的 信心,准备新的三十年。
新时代,新启航,新合作,寻找机会解决难题,构建新的两国关系格外重要。自建交以来两国 之间的人文交流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直到疫情之前,两国的人员往来每年达到 1000 万人次。两国人 民也经历了相互学习、相互理解、互相认识的过程。尽管政治制度不同,但两国的历史和哲学紧密 相连,各自的文化通过韩流、汉风的方式融入彼此的文化当中。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无疑加深了 知识阶层之间的对话深度。随着两国间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未来一代之间的沟通得到了进一步加 强。
疫情期间,中韩两国政府及民间的互帮互助、携手抗疫充分体现了双方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 和彼此间的友好情谊。两国在防疫合作领域建立共同防疫机制,通过企业家快速通道保证了人员往 来,帮助两国企业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与千年的文化交流相比,30 年的光阴十分短暂。突如其来 的疫情使两国人民看到了彼此的仁义之心和友爱之心。2021-2022 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因为疫 情很多活动没能启动,相信一旦疫情过去,恢复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正常交流,两国的人文 文化交流将会迎来新的发展,两国的交流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会迎来质的提升。
作为搬不走的邻居,无论是中韩两国还是中日韩三国及东盟,一旦在该区域内因政治问题引发 矛盾,受伤的是两国人民。两国及周边国家,应当审慎思考,积极排除域外国家的恶意干扰,通过 深化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拉进彼此的感情关系,防止成为域外国家大国战略的棋子。
因此,中韩两国需要开展持续性的战略沟通和经贸合作,充分发挥 RCEP 平台作用,在引领东亚 地区合作的同时,做出两国民心相通方面的努力,避免经济合作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当今世界正在 经历着保护主义、种族主义、文化大变革的激荡时期,中韩两国理应更加智慧地维护两国以及东亚 地区可持续发展环境和文化价值的构建,保持着沟通与合作的定力。通过这种努力,加强经济及人 文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离开经济基础的政治逻辑是虚无缥缈的,没有一种政治价值可以高于国家繁荣及人民幸福。两 国的未来 30 年将会是衡量两国以及东亚地区持续发展和持久和平的试金石。我们相信新一届的韩 国政府将与中国政府一道,共同开创中韩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5
第二章 国际能源现状及展望
武悦 张钰函 王诗 沈琦
《能源经济学》一书中指出:1980-2018 年间,世界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耗量的相关系数为 0.997,
表明能源和经济发展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以中美两国为例,美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支撑了本国 GDP 的增长,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美国提供了 1030 万个工作岗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 8%
3。《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2020》白皮书指出,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 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 均7%的增长4。可见,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来源,许多生产和消费活动都涉及能源作为基本投入,
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能源的使用推动了经济生产力和工业增长,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 心。
一、国际能源现状
从能源分类来看,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随着人类的不断开 采,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找寻化石能源的替代品。新能源由于可再生、环 境污染小的特点越来越被各国重视,如日本提出建设氢能社会,韩国发布绿色新政支持海上风电建 设,巴西推动生物质能发展等。
当今,国际能源现状可以两点总结,一是依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二是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石 油仍是全球能源格局的重要主体,但能源品种趋于多元化,国际新能源的迅速变化会影响到全球能 源格局的变化。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行业 2050 净零排放路线图》预测:到 2035 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将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到2050 年,可再生能源将取代化石能源 占据主导地位。
(一)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根据BP《2021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化石能源仍是 2020 年能源消费领域的主导,占比高达 83.
1%。其中,尽管石油消费量同比大幅下降,但石油消费量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仍居高位—
—31.2%,石油仍是最重要的能源。此外,煤炭的占比为 27.2%,天然气为 24.7%。国际能源署 IEA、
BP 等机构预测 2035 年左右天然气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
经济增长越快的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大,能源消耗量也就越大,尤其是对化石能源的消费 也就越多。从图2-1 中可以看出,化石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世界平 均占比仍保持在80%左右的高位。美国、中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化石能源消耗 占比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俄罗斯2004-2014 这十年间基本保持在 90%的水平,化石能源消耗 占比最大。法国、加拿大和印度化石能耗占比低于图中所列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加拿大和
3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Oil and Natural Gas: Supporting the Economy, Creating Jobs, Driving America Forward. https://www.api.org/news-policy-and-issues/taxes/oil-and-natural-gas-contribution-to-us-economy-fact-sheet.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R/OL].
http://www.scio.gov.cn/ztk/dtzt/42313/44537/index.htm.
6
印度化石能耗占比相当,在70%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而法国的化石能耗占比相对来说更低,基本 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
图2-1:世界主要国家化石能源消耗占总量的百分比
(来源:世界银行)
受疫情冲击后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和印度需求反弹、极端天气和发电供给恢复稳定等多因素的 影响,2021 年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国际原油价格在 2021 年 11 月份暴跌后,于 12 月又快速反弹。近期,俄乌战争的爆发在短期内迅速推高油价,全球石油价格飙升至每桶超过 1 10 美元,达到 2008 年 9 月以来的最高位。对于依赖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的欧亚国家来说,俄乌战 争的爆发给能源供给带来较大威胁。美伊核协议谈判的重启和美联储加息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油 价,但是作用有限。所以近期美国等国家释放原油储备,从而降低国际原油价格。整体来看,如图 2-2 所示,国际原油、天然气、煤炭价格保持波动上升趋势,但受国际政治及经济形势影响,原油价 格波动幅度较大,高于煤炭和天然气。
图 2-2:三大化石能源价格波动
(来源:IEA)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化石能源消耗(占总量的百分比)
USA CHN GER GBR FRA RUS CAN JPN KOR WLD IND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2 0 2 0 M A Y S E P 2 0 2 1 M A Y S E P 2 0 2 2 煤和天然气的价格(单位:美 元)
原油价格(单位:美元)
原油 天然气 煤
7
石油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油价的波动通过原料成本传导到石油全产业链。石油产业链一般分 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整个产业链与国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上游企业主要负责原油的勘 探和开采,中游企业主要负责石油的储运,下游企业主要负责石油的加工和销售,具体包括炼油、
化工和销售三个环节。近期油价上升推高上游企业价格,直接带动相关企业收益的增加。但油价上 升会给中下游企业带来压力,不同于中游企业可以将部分压力转移到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只能被动 接受价格传导。并且,下游企业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更直接,油价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CPI 和 P PI 的上升,但影响相对较小。
油价上涨不仅直接影响石油产业链,还会对整个经济市场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油价上 涨会造成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原油涨价带动煤炭等替代能源价格上涨,引起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如果因油价的上涨导致其他方面商品的价格上涨,那么结构性的通胀演化为全面通胀的可能性将会 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油价上涨对市场也有影响。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当地缘政治冲突引起油价震 荡时,投资者会更倾向于买入黄金,需求的增加带动国际黄金价格的上涨。另外,油价的上涨对我 国A 股市场也有一定的影响。国际油价受到冲击后,A 股市场的表现特点是在油价上涨的前期往往 跟随油价上升而上升,当油价攀升进入中后期,股市往往先于油价见顶,利好通胀受益和财政扩张 受益类行业。
综合以上分析,不论是能源消费高占比还是关联市场各方面,都体现了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 于化石能源较高的依赖。
(二)新能源的迅猛发展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导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给全球能源产业的 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推动了全球能源格局的演 进和重塑,推动世界能源结构向天然 气和新能源等低碳能源为主的新格局演进。
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先开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美国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发起 新能源战略,主要目标是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根据《世界能源发展报告 202 1》:2020 年美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 80%。欧盟于 2012 年投入约 12 亿欧元启动可再 生能源项目,到2030 年,欧盟总发电装机容量中可再生能源将占到 36.1%,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 资180 亿欧元。近年来,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陆续将新能源作为能源产业 革新的主要方向5。《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产能占全球装机容量 的45%,可再生能源投资达到 836 亿美元,约占全球投资总额的 28%,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处 于领先地位。
新能源迅猛发展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主要原因一是化石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供不应 求,且影响因素复杂、涉及利益群体众多、不确定性较强。一方面,由于化石能源本身不可再生的
5 21 世纪全球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2021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R/OL].
https://www.ren21.net/wp-content/uploads/2019/05/GSR2021_Full_Report.pdf.
8
特性和OPEC 减产、俄乌战争,导致化石能源供给减少。另一方面,化石能源需求在增加。新冠疫 情后世界对于化石能源的需求渐渐恢复以及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对可再生能源供给造成威胁,导致世 界对燃气发电依赖的增加,进一步推升化石能源价格。
二是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日渐突出,化石能源碳排放是全球碳排放的主力,2020 年 3 大主要 能源的碳排放量分别是煤炭13.98 十亿吨、石油 11.07 十亿吨和天然气 7.4 十亿吨。其中,煤炭的碳 排放量最多,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排放量分别是煤炭的79%和 53%,与新能源的低碳排放量差别巨大。
大量的碳排放量加速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增加严重的干旱和洪水等极端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给 全球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
三是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的电力成本持续下降,更利于提升新能源相对 于化石能源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20 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约 5.3 亿千瓦,是十年前 的18 倍。随着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近年来各国新建光伏发电、风电项目成本不断下降,新能 源发电总体上即将进入平价上网时代。从图2-3 中可以看出,与 2010 年相比,2020 年全球可再生 能源平准化电力成本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的是光伏和海上风电。其中,光伏从2010 年的 每度电0.35 美元左右的成本下降至 2020 年的每度电低于 0.1 美元。海上风电从 2010 年的每度电大 约0.17 美元下降至 2020 年的每度电低于 0.1 美元。整体来看,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下降,为市 场大规模应用提供可能。
图 2-3:2010 与 202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平准化电力成本对比
(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21)
基于此,许多国家都把新能源投资作为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手段。越南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模 式,实现循环经济是越南履行有关保护环境,协助企业减轻危机,助力投资、技术革新、降低生产 成本、扩大供应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升全社会和大自然的健康水平等国际责任的方式。由于 盛产甘蔗,巴西一直积极推动甘蔗等生物质能发电,在生物能源利用上居世界前列。德国近日决定 加速新能源发展,推动风能和太阳能基础设施的扩张,拟将 100%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大幅 提前至2035 年。日本是全球第一个提出建设“氢能社会”的国家,并制定了国家氢能发展战略,计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2010 2020
单位:美元/千瓦时
生物能源 光伏 陆上风电 海上风电
9
划到2030 年实现氢能发电商业化。我国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能源转型目标,到 2030 年,基本建立 完整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2020 年,韩国政府发布“绿色新政”以加快本国清 洁能源的发展,尤其是海上风电的建设,计划到2030 年成为全球海上风电五强之一。与德、日、韩 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政策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国家层面对于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视推动了清洁能源行业投资与就业的增加。根据彭博新能源财 经的统计数据,2021 年全球在部署低碳能源技术上花费了 7550 亿美元(约 4.7 万亿人民币),同比 增长27%,其中近一半投资发生在亚洲,中国占全球投资总量的 35%。
总体来看, 国际能源结构由传统的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由高碳能源走向低碳、零碳能源为 大势所趋,新能源的发展也成为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国际能源的趋势预测与展望
(一)国际能源近期趋势预测 1.原油近期预测
美国能源局EIA 在其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中称,美国原油产量将持续升高。由于油价高 企促进私有企业投资,EIA 预测美国原油产量在未来两年将增加 9%左右(见图 2-4)。OPEC 原油产 量预期在未来两年也将回升,恢复到疫情爆发前水平(见图2-5)。
图 2-4:美国原油产量(来源:EIA)
10
图 2-5:OPEC 原油产量(来源:EIA)
油价方面,EIA 预测原油价格 2022 年维持在$83/b,随着原油供给大幅提升,2023 年油价将回 撤 18%至$68/b。美国 Ryder Scott 公司预测 Brent 油价在 2022 年将达到$75/b,并将在未来 25 年 升高至$100/b 以上。两方预测都基于一定假设,且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譬如中东地区的冲突,使得 原油价格走势难以准确预测。
2.新能源近期预测
得益于成本下降和政策持续支持,国际能源署在其《可再生能源 2020 至 2025 年的分析和预测》
报告中表示可再生能源将继续保持扩张的基本面,并将在 2025 年占到全球发电容量净增长的 95%。
其中,太阳能光伏和风能总装机容量有望在 2023 年超过天然气,在 2024 年超过煤炭,合计达到 2 148GW。
各类低排放燃料,如现代生物能源和氢基燃料的利用需求在 IEA 基于各种情景下的预测均有所 上升。2020 年,生物燃料的使用量略低于 200 万桶/日,但到 2030 年,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在既定政 策情景(STEPS)下将翻一番,在净零排放情境(NZE)下将增加三倍。到 2030 年,现代形式的固体 生物能源的使用将增加 30-70%。在净零排放情境下,沼气在 2030 年将为 4 亿人提供清洁的烹饪燃 料,沼气总需求将上升至 5.5 EJ(见图 2-6)。
IEA 根据承诺政策情景预测,到 2030 年,低碳氢气和氢基燃料的使用会有小幅增长。在承诺目 标情景(APS)和和净零排放情境下,低碳氢气和氢基燃料的需求会更快地上升,因为它们的使用为 电力部门提供了更多选择,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氢气可被低碳氢气所取代,它们的用途也会越来越广 泛。在净零排放下,2030 年大约一半的低碳氢气会产自电解,一半来自配备 CCUS 的煤炭和天然气,
但这一比例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各国低碳氢生产技术水平。
11
图 2-6:低碳氢和氢基燃料在 2030 年各情境下的供应
(来源: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21)
(二)国际能源远景展望及启示 1.国际能源远景展望
(1)国际能源转型持续推进
尽管面临国际形势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但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为应对气候变化和 实现碳中和目标而采取措施的需求是确定的,相关共识、政策等的落实将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以及能 源格局的中长期转型。
● 气候变化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6 次缔约方大会(COP26)
COP26 峰会于 2021 年 10 月 21 日至 11 月 13 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会议旨在推进《巴黎协 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标达成。代表近 200 个国家的 COP26 缔约方一致达成《格 拉斯哥气候公约》。缔约方大会就《巴黎协定》达成最终共识,升温维持在 1.5 ℃的目标不落空,
并呼吁所有国家在2022 年底前重新审视并加强其国家自主贡献的 2030 年目标,以完成这一温度目 标。同时,大会首次就逐步减少未减排的煤电达成了一致立场,并承诺停止和逆转毁林、减少甲烷 排放、加快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在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各国在大会上同意了一项新的《格拉斯 哥-沙姆沙伊赫全球适应目标工作方案》,以减少脆弱性、加强韧性,并提高人类和地球适应气候变 化影响的能力。气候融资提供方也针对提高适应能力问题作出了具体承诺,包括承诺到 2025 年将 适应资金在 2019 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这是全球首次就适应的具体融资目标达成一致。除承诺加 大适应资金支持力度外,发达国家每年筹集1000 亿美元气候融资的承诺也在格拉斯哥得到了深化,
缔约方首次同意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提交一份关于实现1000 亿美元目标进展的报告,
确保发展中国家拥有发言权,并进一步巩固信任。并进一步商定了将以何种方式就新的2025 年后气
12
候融资目标达成共识,建立了一个特别工作项目,为长期融资提供了保障6。
● 2050 年净零排放战略(Net Zero)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中1.5℃的温升目标,人类需要在 2050 年前实现“净零排放”,即向大气排 放的温室气体和从大气中吸收的温室气体相等,不会有新的温室气体排入大气。根据Energy & Cli mate Intelligence Unit 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已有 132 个国家和 116 个地区提出了净零排放目标。
其中大部分计划在2050 年实现,如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已经在法律层面实施净零 排放战略;也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在政策文件层面承诺贯彻此战略,如美国、意大利、澳大 利亚等国计划于2050 年完成目标,而中国宣布将努力争取于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中石化 和中石油作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二,同时也是中国国内化石能源龙头企业,均积极响应世界能 源革命趋势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力争在2050 年实现近零排放,助力国内能源转型进程。
(2)煤炭、石油供给明显下降
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在未来会明显下降,全球清洁能源的消费量,包括天然气 和新能源,会持续上升。
国际能源署在其2021 年全球能源展望模型中预测全球煤炭需求量将大幅度下降,与 2022 年相 比到2050 年将下降约 28%。同时,在 IEA 净零排放情境下,石油消费量在 2050 年将降低约 78%。
其他机构,如OPEC 和 Platts 也均预测石油消费量将在 2030-2035 年左右达到峰值后下降。
图 2-7:全球煤炭及天然气需求
(来源:World Energy Outlook 2021)
(3)清洁能源供需均大幅增加
天然气为相对清洁的能源,且液化天然气能够实现远距离运输,成本下降,利用天然气进行发 电的技术相对成熟,一系列优势使得天然气的需求将大幅度、较快上升。2020-2030 年被美国能源界 视为天然气发展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煤炭需求下降,而新能源发展尚不够充分,需要天然气弥补
6 COP26. Glasgow Climate Pact[R]. https://ukcop26.org/the-glasgow-climate-pact/
13
能源缺口。IEA 预测到 2050 年天然气的需求较之 2022 年将上涨 25%(见图 2-7)。
全球对于清洁能源的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 预测,从 2016 年 到2050 年,将有累计 38 万亿美元的资金投资于可再生能源系统建设,以及 27 万亿美元的电气化 和电能存储与电网基建设施系统投资。国际能源署在其《2021 年全球能源投资》报告中指出,在既 定政策情境下,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将在2021-2025 年占到能源总投资的 42%,并在 2026-2030 年上 升至47%;其中,发达经济体对应的两项数字分别为 49%和 56%;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 济体为27%和 32%;而中国将能达到 56%和 6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
清洁能源技术也将不断革新。IRENA 将技术创新阶段分为四个,第一阶段为初创模型,第二阶 段为模型演示,第三阶段为早期应用,第四阶段技术走向成熟。目前新能源领域,太阳能和风能技 术已经处于三四阶段过渡,规模经济正逐步实现,但如生物能源、氢能等仍处于一二阶段,碳捕获、
利用与封存(CCS、CCUS)等技术也基本处于第二阶段。随着研发力度的加大,技术将进一步革新。
同时,清洁能源领域在未来将会有大量劳动力投入。到2050 年,能源领域的工作岗位预计增加 八百万,且80%增加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全球范围内,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北非、中东、美国 和部分拉美地区。
根据Solow 长期增长模型,投资、劳动力以及技术投入的三重增长会带来产出的增长,因此可 以预见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产出将十分巨大,并进一步推动传统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在未来20 -30 年,国际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格局的变化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2.政策性启示
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 排放降低18%的目标,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锚定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 碳中和。2022 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为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需选取化石能源清洁利用与清洁新能源利用并重 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
基于国家战略规划和各部委行动方案,中国能源转型可以多层次、全方位发力。从供给侧看,
中国能源转型可以按照“洁煤稳油增气、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方针,不断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水平,逐步推动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稳步推进能源资源型向能源技术型转型,最终实现“新 能源”+“智能源”的中国能源体系。考虑到中国石油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 一替代进程需要加快。
除了供给侧向清洁化持续发力外,需求侧同样需要开展绿色低碳转型8。促进绿色消费,推广高 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加快畅通绿色产品流
7 IEA. Investment Data Explorer[R/OL]. https://www.iea.org/articles/investment-data-explorer
8 普华永道.中国“碳中和”政策现状与趋势分析[EB/OL]. https://pwc.to/3xtUdHi.
14
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9。此外,金融、科技、生态 等辅助领域也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银行金融业机构推进绿色金融,认真落实绿色信贷指引,积极 开展绿色消费信贷业务,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支持10;企业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做好绿色技术 储备,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在供给侧及需求侧共同多层次、全方位发力下加速新时代能源 转型。
三、参考文献:
[1] 董秀成,董康银,窦悦.后疫情时代全球能源格局演进和重塑路径研究[J].中外能源,2021,26(03):1-6.
[2] 董煜.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07):100-106.
[3] 黄晓勇.世界能源发展报告 2021[R].北京,2021.
[4] 刘喜梅.世界主要能源市场与价格形势分析[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9(04):32-35.
[5] 马 丁 , 单 葆 国 .2030 年 世 界 能 源 展 望 —— 基 于 全 球 能 源 展 望 报 告 的 对 比 研 究 [J]. 中 国 能 源,2017,39(02):21-24.
[6] 魏一鸣,廖华.能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7] 杨松梅,王婕.全球能源格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国际金融,2014(03):44-51.
[8] 张所续,马伯永.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中国能源未来发展方向[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2(10):20- 27+33.
[9] 邹才能,何东博,贾成业,熊波,赵群,潘松圻.世界能源转型内涵、路径及其对碳中和的意义[J].石油学 报,2021,42(02):233-247.
[10] B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21[R]. London, 2021.
[11] IEA. Renewables 2020[R].Paris,2020.
[12]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21[R].Paris,2021.
[13] IEA. World Energy Investment 2021[R].Paris,2021.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 2016, http://www.gov.cn/xinwen/2016-03/02/5048002/files/
e0d02a75cff54a3fb51e59295d852245.pdf.
10 陈骁,郝博韬.碳金融专题报告: 中国碳市场的金融化之路, 新浪财经, 2022,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st ockzmt/2022-03-24/doc-imcwiwss7922970.shtml.
15
第三章 WTO 框架下的发展中国家条款研究:基于地位、
待遇和责任的三元视角
11李锋12
【摘要】 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待遇,力所能及地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应当做到原则性问 题不放弃,利益性共赢要争取,技术性分歧促和谈,策略性取舍谋发展。基于事实和规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 是坚定立场,丝毫不动摇;出于利益和发展,中国原则性坚持特殊与差别待遇,但策略性取舍部分利益,绝不被动 妥协;为了世界和未来,中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愿意在具体谈判中做出更大贡献,展现大国风范。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WTO 改革
发展中国家条款,在全球经济体系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技术问题,但时 至今日在很多场合被贴上了政治标签,具有些许外交色彩。
一、引言
回顾历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是影响世界贸易组织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因 素。多哈回合谈判搁浅,世贸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上诉机制陷入停摆,世贸组 织的争端解决功能彻底瘫痪。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诉求,
如何满足不同经济体的产业发展需求,如何据此制定并执行公平合理的世贸组织规则。
问题的缘由在于地位变化。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以及贸易获益的大小不一,是导致这一问题逐 渐凸显的客观因素。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数据,发达经济体占全球 GDP 和货物贸易出口的比 重,从 1970 年的 82.6%和 68.2%分别下降到 2020 年的 59.5%和 54.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发 展中经济体的快速增长,这既是既定事实,更是长期趋势。体现在世贸组织规则领域,发达经济体 需要改变原有规则以巩固地位,发展中经济体也需要改变规则以争取更多利益。
问题的起点在于国家身份。身份认同是参与国际事务包括全球贸易的第一步,在世贸组织框架 下是决定待遇和责任的基础性问题。国情决定身份,身份决定待遇,这一简单的逻辑在世贸组织框 架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不仅跟经济和贸易直接相关,也夹杂了一些政治和外交因素。世贸组织对 这一问题的简单化处理为后续的改革埋下了隐患。
问题的焦点在于待遇公平。不同的国家身份享受不同的贸易待遇,这是早在关贸总协定时期就 确立起来的贸易规则,时至今日显然已不能适应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对 发展中国家待遇问题有各自不同的理解,都希望从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发进行相应的制度性改革。
问题的内容涵盖责任义务。权利和义务的不可分割性在世贸组织框架下也有所体现,基于身份 享受待遇,找准定位承担责任。国情和实力的差别,使得不同经济体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理应承担有
11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的规则体系研究》(20ZGB003)。
12 李锋(1984-),男,山东潍坊人,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贸政策、
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电话:13810206916,E-mail:lifeng@cfau.edu.cn。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展览馆路 24 号外 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邮编:100037。
16
所差别的责任和义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很多责任和义务也是非强制性的。但部分发达国家对这一 常识性逻辑表达了不同意见,强词夺理地讲了很多假大空的道理。
问题的终点远不止 WTO。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世贸组织,也不仅存在于多边层面和贸易领域;
既不是世贸组织引发了这个问题,也不能仅靠世贸组织就妄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地位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界定,是经济和技术问题,更是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国际上没有关于发展中 国家的准确标准和技术指标,国际组织大都按照过去约定俗成的做法进行发展阶段的划分。13中国是 发展中国家,这是不争事实,也是中方原则。
1、合乎规则
世界贸易组织本身并没有关于发达还是发展中的标准界定,各成员国可以根据本国情况自主界 定国家发展阶段或身份地位,当然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且能经得起其他成员国的挑战和质疑。14从复 关到入世,中国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谈判,发展中国家身份由中方提出、各方商定,最终是达成一 致意见的共识。因此,中国是规则遵守者,我们的发展中国家身份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合乎规则的。
欧美发达国家是传统经贸规则的制定者,但也是现有经贸规则的破坏者,原因无非是时过境迁 的实力对比,尤其是大国崛起的中国因素。而我们中国,不管是过去的被动接受,还是如今的主动 融入,始终都是全球经贸规则的遵守者和贡献者。关于发展中国家身份这一问题,世界可以有争议 和质疑,这是世贸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所允许的,但应该在规则的框架下通过协商谈判解决问题,
而绝不应该是单边主义的歧视和制裁15。既然有法可依,那就照章办事,中国这么说,也是这么做。
2、合乎国情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还远谈不上 发达经济体,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体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 平普遍较高,人均GDP 或人均国民收入也相对较高。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数据,2018 年按 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GDP,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值为 46535 美元(美国:62625 美元),发展中经济体 的平均值为5431 美元(中国:9532 美元),中国位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水平,但距离发达经济体还 有一定差距。其次,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也相对较高,中国整体以及部分行业依然还不 能望其项背,不管是全球价值链的视角还是投入产出的指标,中国仍处于发展和赶超的阶段,这跟 经济体量无关。最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差异性很强的不平衡性,不管是产业成熟程度还是区
13例如,联合国贸发会议根据 1964 年首次会议时的各国情况进行国家发展程度划分,虽沿用至今,但反映的是 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国家诉求,与宏观经济发展现状或目前排名可能并不相符。
14世界贸易组织网站,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evel_e/d1who_e.htm (访问日期:2020 年 7 月 7 日)。
15 2020 年 2 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公告,在反补贴法的执行中重新认定发展中国家,主要考虑三方面因 素,一是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 12375 美元),二是世界贸易份额(全球贸易份额占比低于 0.5%),三是其他因素(非 OECD 成员国以及申请加入 OECD 的国家、非欧盟成员国、非 G20 国家)。
17
域发展状况都迥然不同,部分行业、个别城市可能接近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但大部分行业和城市 依然处于发展中阶段。
十九大报告也强调了中国的发展中身份,提出了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现实困境
与其他国际机构相比,世界贸易组织在发展阶段或国家身份的认定方面处理得过于简单,自我 认定的静态规则无法适应世界形势的动态变化,其一缺少技术标准难以进行准确量化,其二缺失“毕 业制度”难以体现国家发展。一方面,任何一种技术性衡量标准都不能严谨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的 真实全貌,而且有可能将部分国家进行错误的归类划分;另一方面,国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部分 国家可能从发展中国家跃升到发达国家,如何界定或评判这种“毕业”就成为另外一个棘手的难题。
国家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可以说是全世界的通病和难题,短期内无法解决,世贸组织也是有 心无力。我们中国对此也做出实践努力、提出改革方案,但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协商一致。
4、坚定立场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判断,合乎国际规则和中国国情,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地位和利益诉 求,更重要的是中国代表着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自身,更为发展中国家群体争权益 谋福利。WTO 成员国中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但现行的贸易规则体系依然是二战后以欧美发达国 家利益为标尺确立起来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进 行利益申诉和权益维护,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利益维护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发展中 国家群体需要中国这位老大哥进行国际发声和利益代言,这种利益代言的角色和地位不是固步自封,
而是历史选择。不管是国情还是规则,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大家,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的立场 是坚定的,丝毫不动摇。
三、发展中国家待遇
对于非发达经济体(包括发展中经济体和最不发达经济体),为了鼓励其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成员国会给予特殊与差别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体现了世界 贸易组织的发展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1、关乎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地位意味着特殊的优势和优惠的待遇,比如更长的政策过渡 期、特殊的市场准入、普惠制关税等。跟发达经济体相比,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量、产业基础、技 术水平、政策体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发展时间和政策空间,特殊与差别待遇是关乎发 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合理的全球化选择。对中国而言,很多行业和贸易产品仍处于价值链低端,
大而不强的贸易地位的确需要特殊与差别待遇。
回顾历史,传统发达国家在其发展阶段更多地采用了单边主义的做法,如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18
超保护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等,发展中国家也曾使用过进口替代贸易政策。这些单边主义的 政策举措,既不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地球村的整体利益,又因其损人利己或以邻为壑的效果影 响而容易招致报复制裁甚至贸易战。经过协商一致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是一种友好的全球化发展路 径,虽然表面来看貌似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利,但友好协商的政策安排更有助于全球贸易,在价值链 贸易体系中对参与各国显然都是大有裨益的。
2、据理力争
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虽然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特殊与差别待遇,但这些“最佳努力条款”不 见得一定能够兑现,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在现行16 个 WTO 协定 155 个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中,
至少有105 条过于宽泛而不具可操作性,占比高达 67.7%;剩余 50 条中,有至少 25 条为过渡期或 技术援助条款。也就是说,现有协定中直接关乎成员权利和义务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25 条)仅 占全部条款的16.1%。16不仅如此,某些成员国可能并不认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继而剥夺了相应 的特殊待遇。
2019 年 1 月,美国向世贸组织提交《一个无差别的世贸组织:自我认定的发展地位威胁体制相 关性》,之后又据此提出一份总理事会决定草案,要求取消一大批发展中成员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的 权利。2019 年 7 月,美国发布《改革世界贸易组织发展中国家地位备忘录》,指出近三分之二的世 贸组织成员将自己定义为发展中国家以获得特殊待遇,认为其中有些并非真正的发展中国家,这种 现象损害了其他WTO 发达经济体和真正需要特殊和差别待遇的经济体。17欧盟、挪威等经济体在基 本立场和政策目标上与美国一致,但在具体解决办法上则趋向务实,如挪威2019 年提出 “中间道 路”,不支持就发展中国家地位进行无谓的政治讨论,应务实讨论不同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的不同贡 献。18
为了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自身利益,2019 年 2 月,中国、印度、南非和委内瑞拉联合 向 WTO 提交了《惠及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对于促进发展和确保包容的持续相关性》。201 9 年 5 月,中国向 WTO 提交了《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 明确主张保障发展中成员的 发展利益,纠正世贸组织规则中的“发展赤字”,解决发展中成员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方面的困难。
3、策略性取舍
巴西、韩国等部分国家迫于美国压力,放弃了发展中国家待遇。但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既不能 屈服于国际压力完全放弃,又不可一味死守不知变通。发展中国家地位决定了中国可以合理合法地 享受发展中国家应有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但在部分领域我们可以量力而行地选择放弃,如中国已经
16张向晨大使在 2020 年 10 月总理事会上的发言,http://wto.mofcom.gov.cn/article/xwfb/202010/20201003 007643.shtml (访问时间:2020 年 10 月 29 日)
17管健,WTO 改革综述之四:发展中国家地位和待遇,https://mp.weixin.qq.com/s/39SWUXHXzSQ5zywima_1YA
(访问时间:2020 年 4 月 29 日)
18卢先堃,关于发展中国家地位和特殊与差别待遇问题的几点思考,发展中国家地位和特殊与差别待遇:改革与 对策热点专题视频研讨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 年 4 月 11 日。
19
主动放弃了《贸易便利化协定》中的C 类措施(技术援助)。
我国还可以选择某几个行业进行尝试性的待遇放弃,可以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或高科 技行业,也可以是经常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中低端行业。虽然目前国际上没有发展中国家的毕 业制度,但未来改革肯定会涉及此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既有目标规划又有发展潜力,未来也必 将升级到发达国家行列。既然终究会发生,那就应该未雨绸缪,但必须量力而行做好试点,而且必 须明确表明立场和态度: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相应的待遇理应享有;中国可以选择主动放弃,
进行策略性取舍,但绝对不会被动妥协。
四、发展中国家责任
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未推脱过自身责任,但绝对不接受强加的过度 责任,愿意在具体谈判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1、大国责任
中国言而有信,切实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包容开放,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中国利己利人,努力 服务世界经济;中国奋发自强,积极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与 WTO 及其他成 员经济体的共荣共生。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已经承诺并承担了远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大国责任,如农业技术示范 中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对外援助和无息低息贷款等,并且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
体现了大国责任和大国风范。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务实合作造福了更多的发展中国 家;独一无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很多国家解决了国际有效需求不足的发展困境。在全球经 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没有采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等政策工具,避免了以邻为壑的尴尬局 面,而是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为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公 共产品。
2、力所能及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四章“贸易与发展”明确提及,不应期望欠发达缔约方在贸易谈 判过程中,做出不符合它们各自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的贡献。WTO 框架下各成员国责任共担,但 应当强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展中国家在保障自身发展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地 履行责任做出贡献。
例如,产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中国就明确表示反对碳关税。碳关税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从 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碳 关税不仅违反了 WTO 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 变化领域“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节能减排,中国 一直在努力;但碳关税实属不公平贸易行为,这种超出发展中国家能力范围之外的责任不应当强加 于我们。
20
五、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待遇,力所能及地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应当做到原 则性问题不放弃,利益性共赢要争取,技术性分歧促和谈,策略性取舍谋发展。
1、三位一体、综合权衡
基于事实,我们坚守发展中国家身份;民族复兴,我们不放弃原则性待遇;互利共赢,我们勇 于承担大国责任。上述三点内容应该是浑然一体的有机整体,不应单独割裂任何一点,需要结合中 国国情和国际局势进行综合权衡,应当用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理性地看待发展中国家条款。中国是 发展中国家,原则性待遇和基本的责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是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共性;同时中国 还是发展中大国,某些特殊待遇中国可以选择性放弃,更多的责任和贡献中国也勇于承担,这是中 国个性,体现了大国风范,但前提依然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责任和贡献不能超出中国的国情现状 和能力范畴。
2、整体改革、试点推进
就发展中国家条款本身,特殊与差别待遇是发展中国家享有的基本的制度性权利,中国可以主 动放弃但不应被剥夺权利,这也只是世贸组织改革的议题之一。事实上,WTO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 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应以偏概全,上诉机制、市场经济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和待遇、透明度、
强制技术转让等议题都急需改革,更重要的是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强权政治,以发达国家 利益为中心),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地位稳步提升),因此需要整体推进 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以具体议题为切入点,从本质上解决公平性的问题,使自由贸易提升到公平 贸易,而且这种公平一定是全球性公平,绝非少数发达国家的单边主义公平。具体而言,发展中国 家条款的试点性调整,可以结合具体议题谈判(比如正在进行的渔业补贴谈判)进行先行先试,也 可以通过倡议的方式进行原则性的指导,还可以先在部分国家或诸边/区域谈判中进行大胆尝试。
3、在商言商、经济视角
贸易议题、特殊与差别待遇,这本是经济问题,但出现了泛政治化倾向。事实上,与中国有关 的很多经济议题,都被染上了政治色彩,西方发达国家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怀揣霸 权思维对中国百般刁难。在发展中国家条款这一问题上,我们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事论事 地进行理性抉择,让问题回归事实,用经济达成共识,忌政治误导决策,通过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 消除分歧和误解,坚持用经济手段化解经济问题。
4、中美经贸、重点突破
当下的中美经贸关系,既影响中美两国,又影响世界经济,还左右全球规则。在发展中国家条 款这一问题上,美国反对声音最响、动作最大,但其本质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利己主义做法。美国真 正在意的是美国自身利益,甚至不惜采取进攻性的贸易政策,足以看出美国并不在意规则和手段,
要的仅是结果。美国作为全球经济霸主,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的好坏和经贸
21
谈判的进展将至关重要,需要中国不卑不亢地据理力争,策略灵活地主动争取,将中美关系引向有 利于全球规则和经贸秩序的轨道上来。
六、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018 年。
[2] 中国商务部,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2019 年。
[3] 张向晨、徐清军、王金永 WTO 改革应关注发展中成员的能力缺失问题,国际经济评论,2019 年第 1 期,9- 33 页。
[4] 彭德雷、周围欢、屠新泉,多边贸易体制下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问题研究:基于历史、现实与规范的多维 考察,太平洋学报,2020 年第 1 期,64-75 页。
[5] 顾宝志,WTO 发展中成员地位改革及中国应对建议,国际贸易,2020 年第 1 期,38-43 页。
[6] 杜明、李红波,GATT/WTO 体制中特殊和差别待遇的历史考察,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 年第 8 期,69-74 页。
22
第四章 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出口不稳定性的实证研究—
—以中国制造业行业为例
邹赫19
【摘要】 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出口收入不稳定性的机制,以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为视角,测算 1992-2018 年出口收入不稳定指数和出口技术复杂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运用系统 GMM 方法实证研究行业出口技术 复杂度对出口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对出口不稳定性的影响显著为负,提升资本密集型 行业技术复杂度是降低制造业整体出口不稳定性的关键;出口技术复杂度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不稳定的降低更 具有积极作用;2008 年金融危机削弱技术复杂度降低出口不稳定水平的作用;出口商品结构专业化、市场结构多样 化、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企业数目增加、减少进口贸易和降低资产贡献率等均有利于减弱出口收入不稳定性。
【关键词】 出口不稳定性;出口技术复杂度;制造业;系统 GMM
出口收入不稳定性不利于一国经济增长,破坏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失业率,降低个人收入水平。
减弱出口收入不稳定性,已经逐步成为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关系到一国长期经济 增长的不是出口“多少”,而是出口“什么”,即出口高技术复杂度的产品。本文将出口收入不稳定 性与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联系起来,试图考察技术复杂度对出口收入不稳定性的影响,从技术复杂 度的角度应对出口收入不稳定性。
一、文献综述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对出口不稳定性的成因进行了研究。Massell(1964)等研究 发现,出口市场集中度对出口不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出口市场集中度越高意味着出 口市场自由度下降,与出口不稳定性呈正向关系;另一方面,一国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也极有可能平 滑出口收入波动,这主要是因为双边的贸易安排所致。Murray D(1978)从价格、数量波动以及需 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出口收入不稳定性的原因,认为数量波动和供给方面的因素是导致出口收入波 动的主要原因。Love(1986)研究发现商品集中度同出口不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性。Tege ne(1990)基于 Love 的研究,研究发现出口集中度的增加对出口不稳定性的影响还要关注主次出口 市场间波动的相关关系。Lancieri E(2014)研究发现一国的出口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出口增长率、GDP 增长率、投资增长率与出口收入不稳定性负相关。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许 安心(2009)的研究发现中国水产品五大出口市场中的三大亚洲市场—日本、韩国和香港市场决定 了其出口不稳定性的绝大部分,而不断扩大的美国和欧盟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抑亚洲市场的冲 击。祝树金(2014)等人研究发现出口技术结构对 OECD 国家出口不稳定性存在显著影响。周定根
(2019)研究发现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有助于提升出口持续时间,改善出口稳定性;高质量、高价格 和差异化产品的出口稳定性有所提高。曹慧平(2020)等人研究发现,目的国良好的契约环境通过
19 邹赫(1985.11-),女,山东省烟台市,经济学博士,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对外直接投资、
海外工程管理等。
23
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和出口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出口稳定性。张永亮(2021)等人的研究发现,中国 产品出口稳定性普遍不足,中等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提升有利于提高出口关系稳定性,但处于比较 优势的高技术产品复杂度提升时反而会增加贸易关系失败的风险。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大多都是从国家层面或者单个产业层面研究出口收 入不稳定性的成因或者后果,很少有学者从技术水平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中国制造业行业为例,
考察行业层面出口技术复杂度对出口收入不稳定性的影响。
二、技术复杂度对出口稳定性影响机制分析
出口不稳定性主要是指实际出口值偏离长期趋势值的程度。技术复杂度主要通过价格作用机制、
需求偏好机制以及收入提升机制三个方面对出口稳定性产生影响。
价格作用机制方面,出口产品收入主要取决于出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技术复杂度的变动会引 起产品价格的变动。一方面,技术复杂度提升会引发产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产品价格上涨会 导致需求量的相对下降,因此,技术复杂度对于出口的影响取决于产品的需求弹性。
需求偏好机制方面,当产品价格提升是由于产品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价格作用机制就会失效,
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发生改进之后,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会发生改变,更加偏向于高技术水平的产品。
因此,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会导致消费者偏好水平发生变化,即消费者更偏好于技术复杂度较高的产 品,从而扩大对其需求量。
收入提升机制方面,消费者需求偏好与其收入水平相关。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更偏好技术 复杂度较高的产品,而随着收入的提升,用于消费支出的比重也会增加。而国际市场上,消费者的 收入水平提升能够扩大对于高技术含量消费品的需求。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会通过收入提升机制推动 出口收入的增加。
三、行业出口不稳定性及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算与分析
1.行业出口不稳定性
关于出口不稳定性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指数趋势法、线性趋势法以及移动平均法。指数趋势方法主 要是用于对各国出口程度之间的比较,早期大量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不稳定性的研究均采用此衡量方 法,线性趋势方法在高速增长态势下的拟合度较弱,移动平均方法存在平衡不稳定因素的缺陷。本 文参照在Love(1986)基础上改进的指数函数形式测度我国各制造业行业出口不稳定性,其表达式 如下:
EI
it= 100 [(log X
it− log X
it) / log X
it]
(1)其中,logXit为i 行业 t 年实际出口收入额,
log X
it 为其指数趋势估计值,EIit表示i 行业 t 年 的出口额对于长期趋势值的偏离程度。其中,log X
it 由以下模型计算所得:
log X
it= + t +
t, t = 、、 1 2 3...
(2)24
log X
it= + t
(3)(1)式计算的出口收入不稳定指数会有负数,为了使得其均为正数,对(1)式的计算结果取绝 对值,从而能够对出口收入对长期趋势值的偏离程度进行有效比较。
2.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学者提出不同的方法度量出口技术复杂度。LALL 等人(2006)定义一种产品复杂度得分,即 所有出口这种产品的国家以贸易份额加权的平均人均收入,其权重为每个国家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 的比值,但是以每一个国家的世界出口份额作为权重计算出口复杂度得分将会高估大国的复杂度,
而忽视了小国在某些产品上的比较优势。Rodrik(2006)和 Hausmann (2007)修正了前述指标,
以各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指数为权重、对所有出口该种产品的国家的人均收入进行加权平均来计 算出口产品的复杂度得分 PRODY;然后以一国出口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份额为权重,对其所有 出口产品 PRODY 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该国各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EXPY。本文采取这种方法计算出 口技术复杂度。为计算得到我国各行业出口技术含量,首先计算各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得分如下:
/ ( / )
ik i
k i
i jk j
j
x X
PRODY Y
x X
=
(4)其中,i
、
j 表示国家或者地区;k 表示产品;𝑋𝑖(𝑋𝑗)表示总出口额;𝑋𝑖= ∑ 𝑥𝑘 𝑖𝑘, 𝑌𝑖表示国家或地 区的人均真实GDP。利用式(5)可以计算出 SITC Rev. 2 的三位码各种产品的技术复杂度,然后 根据SITC 与 ISIC 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以各国每种产品出口额占行业总出口额的比重为权,得到该 国所有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加权平均,得到一国出口篮子的技术结构指数:s ik s k k i
EXPY x PRODY
X
=
(5)其中s 表示行业;𝑋𝑖𝑠表示i 国或地区行业 s 的总出口额。
3.数据说明
在测算产品技术复杂度和出口不稳定水平时,本文采用 1992-2018 年按 SITC Rev.2 的三位码 分类20的进出口产品数据,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 mtrade),人均 GDP 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 WDI 数据库采用 2005 年不变美元价格。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为了进一步阐述出口技术复杂度对出口不稳定性的影响作用,且考虑到出口收入不稳定水平是 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不仅取决于当前的一些影响因素,也与前期出口收入不稳定水平相关,因而存 在一定的路径依赖。设定以下动态计量回归模型:
20选用SITC Rev.2 三位码的数据是为了和现有研究使用的数据保持一致,从而更加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