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S 分析法的英文名稱是 Semantic Structure Analysis,SS 分析法是由日本 心理計量學者竹谷誠教授於 1987 年所提倡,這種分析法利用圖形理論(Graph

17

1.太快 (1 分) 2.有點快 (2 分) 3.剛剛好 (3 分) 4.有點慢 (2 分) 5.太慢 (1 分)

★第三種給分形式

所評的分數不具大小順序的意義,這樣的評分目的,只是將資料做區別或識 別。例如:做一項調查,你打算去哪裡遊學?

1.波多黎各 2.羅馬尼亞 3.西班牙 4.匈牙利 5.烏克蘭

以下使用第一種評分方式的資料為例,說明 SS 分析法。在下列表 1 與表 2 是把兩個不同的班級在同一問卷上的得分,按照學生的總分來排序後所得到的結 果。

每個班級各有十位學生,問卷的題數為 5 題。從表中可以發現:兩個表在各 個問題上之總得分是相等的。那麼可不可以根據這個現象,來下下面的結論呢?

「兩班的學生隊五個問題之內容所抱持的關心程度,是照著①②③④⑤的順序逐

18

漸遞減。」

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首先觀察表 1 中的①和② ,很清楚地可以發現到這 一班的每一位學生,在① 的得分都大於或等於② ,這種情形 SS 分析法說從② 到①有順序關聯,記為②① 。同理可以得到(3) =>(2),(4) =>(3),(5) =>(4)。

現在觀察另外一班的回答情形,也尌是說觀察表 2 的得分情形,在比較(1) 和(2)時,可以發現到這一班的每一位學生,在(1)的得分都大於或等於(2),所 以得到(2)=>(1)。同樣地可以得到(4)=>(2),(3)=>(1),(5)=>(3)。

經由上述的觀察,SS 分析法將表 1 與表 2 分析成下圖的形狀:

仔細比較上圖可以發現,兩個班級即使在各個問題上的總得分是一樣的前提 下,SS 分析法卻可以把不同班級的學生,在回答同一份問題時的差異情形反映出 來。亦即,光靠總得分不能區辨的差異,卻能夠從 SS 分析法把它分析出來,而 且以階層結構圖的方式把兩個班級的差異情形給呈現出來,不傴如此,SS 分析法 還指出圖 1 中呈現出一個系列的結構,即(5)(4)(3)(2)(1)。而圖 2 則呈現出兩 個系列(4)(2)(1)和(5)(3)(1)。

然而,實際在應用的時候,像表 1 表 2 這樣單純的得分是很少見的,若是那 種得分很複雜,而且無法找到像表 1 或表 2 那樣,每位學生在某一題的得分均大

19

20

在實際應用 SS 分析法時,先計算任兩題間的順序性係數,然後再透過以下 的定義來判斷是否有箭頭,亦即是否有關聯性存在。

令 Ij、Ik分別表示第 j 題問題與第 k 題問題,則 Ij

I

k

r

jk

0.93

21

人類生活有許多面向,特別是企圖回答文化情境脈絡(culture context)有 關的問題都可以參與觀察探索,如果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一個生活環境的活動和 互動,如何對某種行為和信仰賦予意義,參與觀察尌是最好的研究方法。所以研 究者經由直接參與的過程,發掘臺中技術學院附設進修學院學生的活動與內心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