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Hypothetical model of initiation of alcohol, tobacco, or other drug use.)

內涵分述如下:

1.社會文化(Sociocultural 認同。

2.家庭因素(Family factors

況與父母親菸、酒或藥物濫用的情形

「酒精、菸或其他藥物初始使用模式」

Botvin, G. J., & Kantor, L. W. (2000). Preventing alcohol and tobacco use through life skills training. Alcohol research and health, 24(4), p251

Kanter(2000)「酒精、菸或其他藥物初始使用模式

Hypothetical model of initiation of alcohol, tobacco, or other drug use.

Sociocultural):指人口統計學的因子、文化適應與種族

Family factors):指家庭管理風格、家規、督導子女狀 酒或藥物濫用的情形。

Botvin, G. J., & Kantor, L. W. (2000). Preventing alcohol and tobacco 1.

菸或其他藥物初始使用模式」

Hypothetical model of initiation of alcohol, tobacco, or other drug use.)

文化適應與種族

督導子女狀

3.社會環境因素(Social environment factors):指酒精、菸或藥物的 可獲性、學校聯結、媒體影響與同儕壓力。

4.認知規範(Cognitive expectancies and Normative expectations):個 人對於酒精、菸或藥物的一般知識、態度與信念、同儕酒精、菸或藥 物的使用情形。

5.個人與社交能力技巧(Personal and social competence skills):包括:

作決定、焦慮管理技巧、溝通技巧與自我肯定等,屬於一般生活技能

(generic life skills)。

6. 酒精、菸或藥物拒絕技能(Alcohol, tobacco, or other drugs resistance skills):個人抗拒媒體、朋友與家庭成員藥物濫用等社會影響的能力 與技巧(Botvin, 1995a)。

7.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拒絕藥物濫用自我效能、自我悅 納與心理安適(psychological well-being)。

Botvin & Kanter(2000)說明物質使用行為乃是環境與個人因子 動態交互的結果,例如:有些人會受到媒體或親友的影響而使用酒精、

菸或藥物;這些社會影響對於酒精、菸或藥物抱持正向態度者、一般 個人與社交能力技能較差者以及藥物拒絕技能較差者有強烈的影響力。

社會影響也會影響有社交焦慮感、低自我悅納、低自我效能和心理壓

力者,促進其容易使用酒精、菸或藥物。一個人若有較多的危險因子,

則此人就越容易使用或使用酒精、菸或藥物。

綜合上述,關於藥物濫用有諸多的理論與模式,本研究參酌健康 行為科學理論中重要之變項,探究藥物濫用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進 一步以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架構(如:藥物濫用拒絕效能),輔以生 活技巧訓練(如:做決定與問題解決、自我肯定),並融合教育現場 第一線教育人員與衛生教育專家的經驗,量身訂製符合國情與實際需 求之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課程。本課程教材內容結合生活技巧訓練,

期待能降低危險因子(如:覺察藥物濫用的危險因子),強化保護因 子(如:自我悅納),透過教師、影音教學媒體、小組討論與團體遊 戲等方式,透過深入淺出的課程增進學生藥物濫用相關知能,達成「不 用毒,大自由」的生活態度,藉以促進學生堅持拒毒的決心與行動。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以 以 以 以學校為基礎藥物濫用預防教育 學校為基礎藥物濫用預防教育 學校為基礎藥物濫用預防教育 學校為基礎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 介入 介入 介入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

一 一 一

一、、、、藥物教育課程的重要性藥物教育課程的重要性藥物教育課程的重要性藥物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以公共衛生觀點來看,徹底的防制策略必須涵括初級、次級及三 級預防三個層次。就藥物濫用防制而言,初級預防主要是針對尚未開 始用藥者或高級危險群,施以藥物濫用預防教育及必要之諮商輔導,

早發現剛開始嘗試用藥者,鼓勵接受戒治輔導並及時提供必要的支持 與協助,以助其遠離毒害,恢復正常生活;三級預防則經常性使用者 或成癮者為對象,提供戒治輔導及復健服務,以避免再犯、助其回歸 正常生活(洪百薰,1999)。在青少年階段,應著重於第一階段的防 範,也就是預防性的藥物教育課程。

Gordon(1983)將預防(prevention)定義為人們還不認為自己生 病時所採取的措施,目的是降低未來病痛折磨的風險。預防之策略又 可分為「普遍性」(universal)、「選擇性」(selective)與「特定性」

(indicated)。普遍性策略(universal measures)可適用於任何人;選 擇性策略(selective measures)則適合以年齡、性別、職業或其他明顯 特性所形成的次群組;特定性策略(indicated measures)是指只在顯 而易見的狀況下,能證明這些個人的未來致病率高於平均時所採取的 策略,在各個分級中,預防策略有很多共同特色,能形成最理想的策 略來提高接受度,讓人盡全力保持健康。

早期藥物濫用防制多著重於傳遞事實資訊、情感教育或提供替代 藥物濫用的其他健康途徑,這些研究對於知識與反藥物態度雖有所提 升,但是,在物質濫用防制的意圖與行為改變層面卻是一無所獲,甚 至會鼓勵青少年因好奇心而引發親身嘗試的動機(Botvin & Kantor, 2000)。

九 0 年代的藥物教育課程是基於社會影響的模式,這類社會影響 的模式認為青少年的藥物使用行為,主要是來自社會的壓力,如:媒 體、同儕、甚至是對自己理想形象與現實的落差。為了抵抗這些壓力,

在青少年尚未使用藥物之前,就應該先介入「預防」,訓練青少年保 護性的技巧,即以「增強抵抗同儕壓力」(社會層面)為目標的藥物 教育(陳漢瑛、何英奇,2010)。

當代以科學為基礎的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以學校為場域,著重於介 入個人層面的物質濫用相關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Botvin & Kantor, 2000)。Hawkins, Catalano 與 Miller(1992)提出當個人的保護因子 愈多、危險因子愈少,則物質使用行為危險性較低,強化保護機制應 從增強保護因子著手。Botvin(2000)提出物質濫用防制生活技巧訓 練課程(Life skills Training, LST)著重於增強保護因子的課程模式,例 如:增強有效溝通技巧或拒絕技巧的訓練,進而幫助青少年對抗不當 同儕壓力,達到減少青少年的物質濫用行為之目的。WHO(2003)提 到以生活技巧為基礎的健康教育課程能讓青少年應用知識與發展態度 及技巧,來進行正向決定,並採取促進個人健康與保護他人健康的行 動。

藥物濫用是一種不斷復發的慢性病,防範藥物濫用最佳的方式是 預防教育介入,學校是最適當提供預防教育介入的場所,學生在一天

當中於學校所待的時間最長,故因藥物成癮者多在青少年階段即開始 嘗試用藥,而學校是每年能最有效率與系統性接觸大多數的青少年,

學校也可落實各項相關法規與政策,因此大部份的藥物濫用預防計畫 是以學校為基礎的預防教育計畫介入。

二、國外學校藥物濫用預防教育

國外推動學校藥物濫用預防教育已多年,許多研究顯示應用社會 影響與能力增進策略有助於提昇青少年的自我效能、反對物質使用的 態度及物質使用的情形。心理社會模式即強調生活技巧訓練及同輩拒 絕技術的教導,及可預防藥物濫用的因應策略與生活技巧等。Wilson 與 Kolander(1997)指出心理社會模式強調生活技巧訓練及同儕拒絕 技術,策重於會促成或阻止藥物濫用的因素,以及可預防藥物濫用的 因應策略與生活技巧。此模式的預防重點結合了資訊與技術建立的策 略,包括:(1)發展問題解決與做決定之技術;(2)發展認知技巧 來抗拒人際間與媒體上贊成吸菸與飲酒的訊息;(3)增強自我覺察與 自我悅納;(4)學習以非藥物濫用的方法來處理焦慮與壓力;(5)

增進人際溝通的技巧;(6)發展自我肯定技巧;(7)瞭解吸菸、飲 酒與使用藥物(ATOD)與健康危害間的關係。

Botvin 與 Griffin(2007)將學校的藥物濫用預防教育分成 4 種:

(1)資訊宣傳:是傳播有關藥物的使用、藥理作用及藥物濫用的負面

影響,認為藥物問題是因為缺乏用藥危險的知識,希望青少年藉由充 實藥物濫用事實的資訊,而能不使用成癮物質;(2)情意教育:如價 值澄清、負責任做決定,促進人際間有效溝通、同儕諮詢、自我肯定 等;(3)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主要是增進青少年拒絕社會 影響物質使用(如來自媒體、同儕等)的能力,如:以媒體識讀教育 來增進青少年抗拒媒體之能力,讓青少年免疫於媒體促銷之影響,另 以「規範教育」(Normative education)來澄清青少年高估藥物濫用盛 行率的問題,或運用同儕領袖進行藥物濫用教育討論與演練等;(4)

能力增進(Competence enhancement):著重教導一般個人或社會技 巧,運用認知/行為技巧訓練方法,預防策略結合特定問題社會影響及 能力增進模式(Competence enhancement model),如在藥物拒絕資訊 及技巧(Drug resistance information and skills)上,教導青少年察覺使 用藥物的社會影響及修正每個人都使用藥物的錯誤知覺,並推動反藥 物濫用的規範與拒絕藥物的技巧,在自我管理技巧(Self-management skills)上,包括教導學生解決問題及作決定技巧、對於拒絕同儕及媒 體影響的批判性思考、提升自我控制及自我悅納、調適因應技巧,在 社會技巧(Social skills)上,包括教導有效溝通的技巧、克服羞怯的 技巧、自我肯定技巧等。

Botvin(1995a)提出藥物濫用預防應著眼於減少發生率,故應以 防制初始用藥為目標,他提出預防策略應以一般未使用菸酒藥物者為 對象,介入策略應致力於防制促進或支持初始用藥與後續使用藥物的 個人與環境因子。

Botvin(2004)以紐約州 56 個白人學校的七年級學生為施測對象 介入生活技巧課程,期望降低學生的物質使用情形,在課程實施後發 現:實驗組較控制組在吸菸、飲酒、吸食大麻上顯著較少;此外,在 八、九年級給予加強課程,並持續追蹤到高中,亦發現實驗組的學生 明顯的比控制組的學生少使用菸草、酒精及大麻。

Stephens 等人(2009)針對高中生的藥物濫用預防研究,採用社 會影響及社會技巧能力增強之藥物濫用預防教育課程,結果顯示增強 學生作決定的能力有助於提昇對藥物危害的認知與反對使用的態度。

Griffin, Holliday, Frazier & Braithwaite (2009)進行關於增進堅韌度與職 業訓練的研究(Building Resiliency and Vocational Excellence(BRAVE)

Program),在後測與後後測皆顯示可以有效降低飲酒與大麻的使用。

美國藥物濫用教育計畫 D.A.R.E (Drug Abuse Resistance Education) 乃是一教育與執法機構合作之計畫,學生年齡為幼稚園至高中,其以 社會技巧取向之教學模式,以抵制同儕壓力、避免藥物濫用等為主軸,

美國藥物濫用教育計畫 D.A.R.E (Drug Abuse Resistance Education) 乃是一教育與執法機構合作之計畫,學生年齡為幼稚園至高中,其以 社會技巧取向之教學模式,以抵制同儕壓力、避免藥物濫用等為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