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Parallel Session 8 ICSC (11): Audio, Image, Video, and Speech Analysis (2) Room Rangos 3

Session Chair Yu-Tzu Lin

On the use of visual soft semantics for video temporal decomposition to scenes

Vasileios Mezaris, Panagiotis Sidiropoulos, Anastasios Dimou, Ioannis Kompatsiaris

MySpace Video Recommendation with Map-Reduce on Qizmt Yohan Jin, Minqing Hu, Harbir Singh, Daniel Rule, Mikhail Berlyant, Zhuli Xie

Learning-focused Structuring for Blackboard Lecture Videos Yu-Tzu Lin, Hsiao-Ying Tsai, Chia-Hu Chang, Greg Lee Web-inspired Sentence Complexity Index

Juan-Pablo Ramirez, Alexander Raake, Ashkan Sharifi, Hamed Ketabdar

Joint-AL: Joint Discriminative and Generative Active Learning for Cross-domain Semantic Concept Classification

Huan Li, Yuan Shi, Mingyu Chen, Alex Hauptmann, Zhang Xiong 2. 報告投影片

三、與會心得

這次能有幸參與在 Pittsburgh 參辦的 ICSC 會議,進而與相同研究領域的研究先進共

同討論,並由中獲得不少寶貴的意見,對於我未來的研究實為助益良多。而除了上台報

The Twenty Fo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Other Applications of Applied Intelligent Systems (IEA-AIE 2011)

發表論文題目 Informative Sentence Retrieval for Domain Specific Terminologies 一、參加會議經過

如何提供有效率且具智慧的技術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此種需求一直在增加中。智 慧型應用(applied intelligence)的相關技術包括許多不同的研究領域,例如資料探勘、適性控 制、電腦視覺、決策支援系統、機器學習、網際網路技術、計畫排程等。國際智慧型應用協 會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pplied Intelligence , ISAI) 透過 每年度舉辦的 IEA-AI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Other Applications of Applied Intelligence Systems) 研討會,提供在應用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學者及工業界一個討論交流的機會。

IEA-AIE 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際研討會,本年度的 IEA-AIE 2011 研討會為第 24 屆,於 6 月 27 日到 7 月 1 日在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舉辦。我於 6 月 24 日中午在桃園機場搭乘國泰航空 飛往香港的班機,由香港轉機到美國紐約,到達紐約是當地時間 6 月 24 日深夜十點多,因此 在紐約停留兩天,6 月 27 日再從紐約搭乘火車到達雪城準備參加會議。

會議於 6 月 28 日開始,大會以發展及研究可解決實際生活人工智慧應用問題的技術為主 軸,所邀請的講者及所接受論文,除了理論方法的部分,也著重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型系統 的應用。本次會議共收到 206 篇論文投稿,每篇論文經過至少三位審查委員的審查,其中只 有 92 篇獲得接受發表。所接受論文涵蓋主題非常廣泛,大致可分成: 特徵擷取方法、聚落分 析、分類方法、類神經網路、基因演算法、影像處理、機器人應用、最佳化方法、排程方法、

路徑規劃方法、遊戲理論、認知方法等。會議中並同時舉辦 7 個特定議題的 special sessions,

包括漸進式聚落分析及特殊事件偵測技術及其在動態資訊中的智慧應用、智慧型文件處理技 術、人類認知及情感程序模型建立方法、智慧型互動中的認知計算、智慧型系統的應用、自 然現象的啟發式最佳化方法、化學及生物資訊處理方法及應用等。在 6 月 27 日到 7 月 1 日四 天的議程中,共安排了 26 場論文發表 sessions,每個時段有 3 個 sessions 同時進行,此外邀 請了 3 位著名學者各主講一場 keynote speech,分別是 IBM Thomas J. Watson 研究中心的 Ajay K. Royyuru、來自 Rochester 大學的 Henry Kauts、以及來自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 Richard W.

Linderman。

我的論文被安排於 6 月 27 日,會議第一天下午第二個 session 中第二位發表。我此次被 接受及發表的論文: Informative Sentence Retrieval for Domain Specific Terminologies,本論文針 對專有詞彙之定義式問題,建立一套以電子書為答案來源之定義式答案句自動擷取系統雛 形。本論文運用資訊檢索的概念由電子書內容中選取候選句子,並提出以維基百科等外部知 識來源衡量句中所包含的字詞與查詢專有詞彙關鍵字的關聯權重值,作為系統挑選答案句之 評分依據。本方法能夠讓答案不受限於特定定義式句型,而找出更多能夠幫助了解該專有詞 彙之相關定義解釋說明的內容作為答案。由實驗結果顯示,本方法所擷取之答案句及排序順 序,與人工評分挑選的標準答案結果一致性很高。

在參加三天半的議程後,我於 7 月 2 日搭火車到紐約,於 7 月 3 日搭乘回程航線返台,

於 7 月 4 日下午七點左右抵達台北。

圖一 於 IEA/AIE 2011 舉辦會場大廳留影

圖二 發表論文之 session 議程

二、與會心得

會議中三場 keynote speech 的主題為‖An Examin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Technologies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with Cognitive Disabilities‖、以 及‖Intelligent Autonomous Systems in the age of Affordable Interactive Petascale Computing‖。其 中第一場演講介紹生物計算領域各個階段技術的里程碑,以及生物計算研究領域未來的展 望。第二場演講則是關於如何運用科技增進認知障礙者的生活品質,內容中提到如何運用感 應器資料的分析了解人的行為及情境,進而為認知障礙者提供適性的認路服務,以及情境感 知提示服務,這是一個與生活應用密切結合的研究議題。第三場演講則介紹如何在 Petascale 的大量資料計算需求時代支援智慧型的 Autonomous System。這些主題雖並非我目前的研究方 向,不過也經由這些應用的不同需求,看到如何有智慧地結合各種資訊技術來增進人類生活 的巧思。

在 Section 1 中有一篇論文‖ Classification Model for Data Streams Based on Similarity‖,其 考慮在資料流環境中漸進式學習的分類方法,作者採用 instance-based learning,以類似 kNN 的作法進行漸進式分類學習,因此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在動態資料中維護各類的代表資料,其 提出的方法較以往 instance-based learning 的作法有較穩定的正確率。我們亦曾探討過資料流 環境的動態分類學習,但當時考慮的是動態探勘資料流的分類規則,因此這篇論文特別引起 我的注意。此篇論文採用 instance-based learning 作法的好處是處理較簡單,隨著資料新增只 需更新代表資料而不需更新分類模型,但在分類判斷時則較為耗時。且該論文並未與採用其 他分類方法的動態學習效果進行比較,是比較可惜的。另外,在‖Applications of Intelligent Systems‖的 session 中,有一篇論文提出了一個系統架構,可即時地對新聞或網頁找出相關的 內容,此篇論文激發我對文字相關段落自動擷取的研究主題有更多的想法。

大會在第三天下午安排到尼加拉瀑布的參觀行程。尼加拉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距離雪 城車程大約 3 小時,大會安排在尼加拉瀑布附近的餐廳晚餐。我在幾年前曾經從加拿大到訪 尼加拉瀑布,見識過尼加拉瀑布壯闊的景觀。這次從美國端觀看瀑布,另有一番風景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

計畫編號 NSC 99-2631-S-003-002

計畫名稱 卓越數位學習科學研究中心-卓越數位學習科學研究中心

出國人員姓名 服務機關及職稱

陳伶志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會議時間地點 2011 年 4 月 11 日~2011 年 4 月 14 日, 大陸上海

會議名稱 The 3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發表論文題目 Compressing Trajectories Using Inter-Frame Coding

1. 論文摘要

In this study, we address the scalability issue in trajectory data management for emerging location-based applications. We propose a scheme called Inter-Frame Coding (IFC) for lossless compression of trajectory data. We evaluate the IFC scheme using real-world trajectory datase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C can achieve a compression ratio of 58%. The IFC scheme is simple, efficient, and lossless; thus,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facilitate trajectory-based data storage, compression, and computation.

2. 報告內容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IEEE Infocom) 今年於中國上 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這是一項頗具歷史與規模的國際學術會議。本會議論文的品質與影 響性,已廣受相關領域研究學者之高度推崇與重視。本會議之議題主要包含在下一代網路 中 P2P、無線網路、無線感測網路、網路偵測與量測、網路安全、行動網路、多媒體網路 以及其它新興的議題。本屆 IEEE Infocom 於今年共計有 1823 篇的論文投稿,每篇論文皆 經過至少三位該領域專家之 TPC 成員進行審核,並在 TPC Meeting 後,最後錄取 291 篇長 篇論文,其錄取率僅約 15.96%。

在本次會議中,除了主會議之外,還有十三項不同主題之 mini conference 和學生活動會議,

以及三場 panel,由此可見其規模之大。在 keynote 中,主講者為中國移動總經理 Bill Huang,

介紹現在資訊網路傳輸科技所面臨之挑戰。同時介紹在行動運算、雲端技術、以及 C-RAN 等領域中,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未來可能的發展。隨後的 panel 中介紹什麼是 Internet of Things (IoT),IoT 是一個分散式、動態、全面式連結互動的資訊網,架構這個網路的有三 個部分,分別為虛擬互動空間、真實世界、與數位訊號系統,在這三個系統中彼此交換訊 息、控制。而在接下來的演講中,Dr. K.K.Ramakrishnan 介紹 Machine-to-Machine 的網路 時代,在現代各式各樣的家電已經開始和網路有所連結,例如網路電視,網路電話等,佈 建一個能讓讓各項機器能連結至 Internet 將會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問題。在探討未來的網路架 構的主題演講中,Dr. Mikko Särelä 提出傳統的 Bloom 過濾器可能會造成封包混亂,封包轉 發無限循環以及傳遞路徑的重疊,因此提出基於 Bloom 過濾器的改良版,得以避免上述的 問題發生。Dr. Talmai B Oliveira 提出一個網路狀況的量測技術,針對各類型的異質網路品 質得以量化評估,進而選取適合的網路進行連線。Dr. Zhi-Li Zhang 則是介紹 VIRO,一種 虛擬 id 路由技術,解決了傳統網路的弱點在行動裝置移動上網所面臨的 IP 切換問題,同 時不失既有網路架構的規範與簡單組織。

在本次的 Poster 議程中,有不少人對我們的研究成果感到興趣,甚至提出合作的可能性,

例如 NOKIA Research Center in Beijing 就為了他們目前 Data Center 所面臨的問題,在我們 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了一個可能解決的方向,其他包含義大利、美國、香港等著名研究單位 的學著也提出不少新穎的觀念與可以應用的方向。同時在與其他學者交流之中,也擴增不 少接下來的合作研究的可能性。本次會議不但大幅提高了與會者彼此的交流,更由於參與 者來自世界各地,在會議上的討論、激盪、交流,相信對所有與會者而言,皆有實質上無 比的收穫,同時也更開啟了無數未來國際學術合作的橋樑。這次能夠參加 IEEE Infocom 會 議,特別感謝國科會的支持與贊助。雖然會議中十分忙碌,但是在學術交流的收獲上卻是

例如 NOKIA Research Center in Beijing 就為了他們目前 Data Center 所面臨的問題,在我們 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了一個可能解決的方向,其他包含義大利、美國、香港等著名研究單位 的學著也提出不少新穎的觀念與可以應用的方向。同時在與其他學者交流之中,也擴增不 少接下來的合作研究的可能性。本次會議不但大幅提高了與會者彼此的交流,更由於參與 者來自世界各地,在會議上的討論、激盪、交流,相信對所有與會者而言,皆有實質上無 比的收穫,同時也更開啟了無數未來國際學術合作的橋樑。這次能夠參加 IEEE Infocom 會 議,特別感謝國科會的支持與贊助。雖然會議中十分忙碌,但是在學術交流的收獲上卻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