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傳統文化與三民主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傳統文化與三民主義"

Copied!
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國追統文化與三氏主義

教育學院公司11系

宋繼發

壹、前言

先總統 蔣公除一貫倡導陽明學說外;於民國廿三年倡新生活運動;民國廿八 年倡國民精神總動員;復於民國五十五年倡中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 這四大運動都有它的時代意義。陽明學說連動以實踐力行哲學為中心;新生活 運動以改造國民氣質為中心;國民精神總動員,以振奮抗日精神為中心;中華民族 文化復興運動,以復興倫理、民主、科學為中心;並針對當時中共的所謂「文化大 革命」而為反共復國前途提出睿知訓示。 由於過去之「新文化運動」缺乏愛國哲學和民族哲學的指導,僅提出「民主」

和「科學」兩個口號,因此很多人只知富目的崇拜西祥,致走入了「全盤西化」的

岐途,置中國固有倫理道德和知識於不顱,同時更忽略了我們過去在科學上的成就 ,而自暴自棄,以致喪失了我們的民族自信。翻開我國書籍,吾人祖先在科學方面 的知識,舉凡天文、曆算、物理諸方面,較之任何一個國家的民族,都要豐富。如 尚書堯典有: r 乃命義、和欽若吳天,曆象日月星辰,教授人時」的記載。左昭七 年云 r 何謂六物?對曰:歲時日月星辰是也」。黃帝「迎日推爽 J r 旁羅日月星 辰水設土石金玉 J (註一〉春秋戰國時代I3P;;有「地圓」之說。如價到謂「天形如彈 丸」。大載記: r 單居離間於曾于日: r 天圍而地方者,誠有之乎?曾于曰 r 如 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掩也 J 0 r 天道日圓,地道日方,聖王法之。 J (註 二〉自民春秋: r 多至日行還道,夏至日行近道,乃參於上,當樞之下無晝夜」。

名家代表人物惠施亦說: r 天與地卑」。

當然,中國古代沒有近代意義的科學,但在中國古書中可以探討出若干科學精 神,而這些「精神 J '不能說與今日之科學毫無關係。例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 而下者謂之器 J 。可見「器 J 的觀念是和「科學」觀念不可分的。科學的本身教用 在為人服務,也就是「開物成藹」。尚書大禹讀「正德、利用、厚生」。乃是從端 正人民品德,到便利人民器用,增厚〈改善〉人民生活。故在傳文公七年更云:

r

正德、利用、厚生之三事。」簧曰: r 人事之所當為故日事,正德者,正民之德無 偏也,利用者,利民之用,舟車丰靠自之類求足也。厚生者,厚民之生,飲食衣服之 類家給也」。如前述尚書、史記中載帝堯注意曆象的措施和大禹閱山平水的業績, 此種天文、水文的成就, I3Pí靄中國過去科學的成就,將此種天文和水文的知識利用 一 19 一

(2)

以厚生的精神,即是中國科學的基本精神。尤為我國人值得重鸝而驕傲者,閩中國 過去的科學精神乃是對外界事務的了解,用來實現人類的理想,如前引「正德、利 用、厚生」的主張,純為重現「人」的價值觀念而設。不像今天某些國家的「危險 J 工具,而至傷害人類。 至於中國在「實用」科學方面,如火藥、爆竹的發明,即是今日火箭的原理; 指南針的發明使世界地理改觀;紙張和活字印刷的發明,促進世界的文明。總之中 國以往在物質方面的發明,及其對自然科學之造福於人類的貢獻,並無愧色。今天 ,我們的科學在某些方面雖然落後,國必迎頭趕上。但我們不可再犯過去一味崇祥 的毛病,而拋棄我們回右的國粹。我們更不要忘記科學「格物致知 J 之目的,在乎 正心誠意,乃至修齊治平,如果有這樣一個本末一貴的觀念常存心頭,則我們的科 學不僅可以迎頭趕上,而且可以達到真善美的境界。

先總統所倡導的中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就是要復興我們「固有的道德」、「

固有知識」、「固有能力 J 。但復興不是「復古 J '是將固有的文化發揚光大,使 之日新叉新.,然而這些固有的文化均已包含於 國失所創三民主義中。故總統會自11 示說們說:三民主義的本質即是倫理、民主、科學。(註三)何以說三民主益的本 質為倫理、民主、科學?先總統說: r 倫理所以盡己之性,民主所以盡人之性,科 學所以盡物之性。」叉說: r 倫理為誠正修齊之本;民主為福國淑世之則;科學為

正德、利用、厚生之質 J

0

(註四)因為三民主義是集中國道統文化思想之大成,

國欠「匠心獨運」將其發揚光大而充實了。國人只要把三民主義的精神切實實

跨出來,便是文化復興的真正成果。所以先 總統又說 r 中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 ,實際上就是三民主義的實踐運動。」要明瞭這一道理;必先認識中國道統文化。

貳、甚麼是中國追統文化

一、中國道統文化根源 韓愈在「原道」一文中說: r 斯道也...堯以是傳之處,舞是以傳之禹,禹以 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朝。... J 按中 國文化並非始自堯麓,惟自韓昌黎此文寫出後,後世多以堯豬時為道統文化之起點

,自是堯傳麓,舜傳禹'禹傳文武,文武傳周公,周公傳孔子,孔子傳孟子,經漢

唐而下迄宋、元、明、惰,以至於中華民國。 然而記載堯、菇、文武、周公所傳道統文化者,惟「尚書」一書。尚書是中國 一部最古史書,尚為上,孔安國謂(註五) r 尚書 j 是上古之書,王肅〈註六〉亦 謂「尚書 J 是「上所言、下所書」。故為當時官方文書,後經孔于所刪定。司馬還 史記孔子世家有言: r 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聽說孔 子刪定尚書,大概是一百篇,不幸經「秦!k J 之厄,蕩然無存。追劉漢興起,尚書 復見,然篇目不全 E 且有兩種本于。一種是漢文帝時,由秦故博士口授, (註八) 太常掌故晶,錯用當時文體(隸書〉記錄,共廿九篇,謂之「今文尚書」。另一種在 武帝末年,魯恭王擴克宮室,壤孔于故居,從「孔壁 J 中得若干古籍(註九) ,其 20 一

(3)

中尚書五十八篇,因其為周代古文(籤書〉寫成,故日「古文尚書」。漢以今文尚 書列為官學,而古文尚書,僅由孔裔孫孔安國銓釋,以為私家講授之本。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洛陽長安兵火相繼,典籍再遭厄運,接說古文尚書完全 喪失。但至東晉元帝時,畫展章內史梅蹟忽上奏「古文尚書」五十八篇。於是下迄陪 、唐、宋、明學者,均以此傳誦,唐孔穎達尤重之。宋吳械及朱子雖曾表懷疑,然 仍傳誦不絕。直至清代,由於考證之學大興,乃有閻若嚷著「古文尚書疏證 J '舉 一百廿八例證,證明唐孔穎達等所採用之古文尚書,為梅隕所偽撰,而非漢「孔壁 古文尚書,因而以「偽」古文尚書稱之。其中所附帶的尚書序,也認為是東晉孔安 國所作,而非西漢將孔安國(二人同名)所傅,故亦稱「偽孔傳」。以故造成清末 民國以來的學者,多數附合閻若礦之說,認定仁書經J 中的大禹龍、五子之歌、說 命、春誓等廿五篇均係東晉梅蹟所偽琪。現今學者註釋「尚書」竟完全措棄「古 文尚書」各篇,而僅註釋今文尚書廿九篇,且認為「今文尚書 J 若干篇亦為後人「 述古之作」。 然而目下凡論中華民族文化者,無不引述古文尚書中的文旬,如先 總統「中

山樓中華文化堂落成紀念文」即當引用「民為邦本,本國邦寧」和「正德、利用、

厚生 J 等文句。前者見於古文尚書「五子之歌 J '後者見於其「大禹誤」。其他學 者無不以堯、菇、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所傳的「人心道心」為中華文化道 統。朱子在中庸章旬的自序裡嘗說:

r

...則兌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處也,人心 惟危,道心惟徽,惟精惟一,尤執厥中者,聽之所以授禹也。」我國文化道統,最 可貴的就是這十六字心傳。如果把「大禹議」視為不可信的「偽書 J '則「 λ 心道 心」並廢,道統文化叉從何談起?至於若干學者公認「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J' 以 及「天視自我民規 J r 天聽自說民聽 J '是中國民主思想的基礎,而這一基礎經過 孔孟的宣揚,使民主思想成為中國政治思想中的重要一環。但這一思想的淵源起於

夏朝太康失國後所作「五于之歌 J '及周武王伐討王時所作的「泰誓 J 。至於

國欠「知難行易 J 學說是對三千年前「說命」中「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J 二旬之糾

正。若說命為偽作,則「孫文學說」便失去依攘。其他如我們日常言行奉之以為座 右銘者有「德惟著故,政在養民」、「滿招損,謙受益」、「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J (大禹誤)

1

r 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J (仲旭之話) r 立愛惟親,立敬惟長 J (伊訓)

;

r 萬世無疆之休 J 、「天作孽,猶可遠,自 作孽,不可追 J (太甲) r 有備無患 J (說命)

;

r 作之君,作之師」、「柯有

臣億萬,惟億萬心,于有臣三千,惟一心」、「除惡蕩本 J (泰誓)

r 玩人喪德

,玩物喪志 J

"

r 不作無益害有益」、「為山丸仰,劫虧一簣 J (旅英〉。以上均

見於古文尚書。按論語、孟子兩書亦多引述。尤其論語「為政」篇 r 或謂孔子曰

:

r 子笑不為政 J ?于曰:.r書云: Ii幸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宿政,是以為

政,奠其為為政? J 與書經「君臣」篇:王若日,君陳,惟肅令德幸恭,惟友於冗 弟,先施有政,命汝尹鼓東郊,敬龍。 J 兩者文義大致相同。孔于本是一位好古、 疑古、考古的人,論語「為政篇 J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 'F9I- I 損益可知也。「八倍 J 篇叉云 r 夏禮,吾能言之,租不足徵也。殷驢,吾能言之

(4)

'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故太史公在撰完五帝本,紀後 ,慨然有言曰: r 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 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間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 至空桐,北過海鹿;東漸於誨,南浮江准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麗之處, 風教固殊焉 f 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于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 ,顧弟弗深考,所表現皆不虛。書缺有問矣,其缺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 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記書首」。 由孔于及太史公之言,知孔于刪「書經斷自唐虞,已經非常慎重了;而太史公 認為堯以前之事, r 所表見皆不虛」只是「書缺有間矣」。故「擇其言尤雅者」而 論次之。可見「書經」與史記記載有關堯舞等帝王的事蹟是可以相信的。宋人月馬 光亦曰: r 尚書者,二帝三王嘉言之要道,盡在其中,為政之成規,稽古之先務也 」。我們讀尚書,並非欣賞其文句乃為認識先賢先聖的道德和政治思想,從而放法 之,發揚光大之。今天復興中華文化之旨意即在此,所以尚書之真偽,關係中國歷 史文化甚巨,尤其學者所不採信的古文尚書,偏偏是中國文化道統根源,民主思想 的先河,這一問題,不能不弄個明白。 東晉梅隕前奏古文尚書,補充漢以下散失的古文尚書殘缺者閱或有之,未必全 為向壁虛構;而是已流傳千宿餘年,我豈可因閻若噱等人的懷疑而亦跟隨不信,近 世我國學者對於考證歷史真象,固有甚多貢獻,但過份疑古文豈是智者,像疑古派 前所編七大冊「古史辨 J (註十二)幾乎把中國古史一筆勾銷。他們「絕對堅持夏 以前的古史傳說前身是神話」。他們甚至說「論語」既未提「春秋 J '使斷定「春 秋」不是孔于作的,如此疑古豈是完全正確?我們當然也相信孟于所說: r 盡信書 ,不如無書 J (註十三)但若連廿五篇古文尚書也不信,還能相信什麼? 二、堯舞禹湯...所傳的是什麼「文化」 「書」和「史」的「真偽」問題解決後,再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所 傳的究竟是什麼「文化」。前已述及,由於韓愈「原道」一文,把道統文化之根源 ,歸自堯麓,故一般學者論中國文化便起自堯、菇。其實堯以前還有聖王明君,故 講中國歷史,應起自「三皇 J (註十四) ,論中國文化應起自伏義。(註十五〉炫 分「倫理、民本、德治、睦瞬、中庸」諸方面來說。 甘家庭倫理 倫理始於家庭。「上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人民但知其母,不知其失」於伏 羲首制婊娶, (註十六〉開始建立了夫婦正常關係。易序卦說: r 有夫婦,然後有

女子,有失于,然後有君臣,右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固知一切「造端乎夫婦 J '有夫婦,家庭因之而成立,也就是說: r 人倫既明,人

道乃定」。然後社會秩序可得而講。國人所注重的主倫和四維八德,都是自家庭中 產生,所以家庭關係的建立,便是倫理道德的開端。而家庭倫理叉以「幸憐」為先 ,所謂本立而道固」也。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習用干戈,以征不享 J 0 r 不享」 的意思是「不幸 J '就是不祭爾巴祖先,黃帝所以要征討他們,商湯征討葛伯(註十 七) ,也是同一道理,這就是「衛道」戰爭。禮記引申為「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 22 一

(5)

'立教自長始,教民順也。」 帝堯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孝于,也是「以孝治天下 J 的帝王,史記五帝本紀載

:

r 舞女聲史盲,而處母死,舊史更娶生象,象傲,聲受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處 逃避;及有小過,則受罪。舜事欠及後母與弟,日以駕護,匪有懈。」堯以「天下 」授舜,便因他是一位孝子,孝于始能齊家,能齊家才能治國。孔孟都很稱贊他, 「幸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J (註十八〉的思想, ~O 由此而來。大學篇由「誠意、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哲學,也是自此而發揮。舜在家庭中的 「逆來順受 J '便是修身工夫,而他處在那種「欠頑、母囂、弟傲」的環境裡,若 非「誠意 J

'

r 正心」叉怎能做得到。若這點做不到, r 治國平天下」就更談不上

了。

周代出了四位偉大的賢妻良母,即太姜、太任、太似、巴美。(註十九)這祖 孫四代,都能修明婦道,不但動教于女,並協助丈夫處理國事,周初修朗的政治, 便是建立於良好的家庭之上。所以「家齊而後國治 J 0 r 其家不可敬,而能教人者 ,無之」。後世立國治民無不以家庭倫理為基礎。因此 國女說: r 有道德始有國 家,有道德始成世界 J 0 (註二十〉道德為人群關係的無形規範,家庭賴以結合, 國家賴以創立,世界和平亦賴以維繫。中華民族所以能夠長存而不投誠亡,便是靠 這種道德力量的支持。 亡3民本主義 尚書大禹議說: r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遠古人民「飢則求食,飽即棄餘, 茹毛飲血,而去皮革 J (註二一〉至伏羲氏王天下,作結繩而為罔唇,以個以漁。 (註二二)使人類進入畜牧時代,滅少人民飢餓的痛苦。神農氏「因天之時、分地

之利教民播種五穀 J (註二三〉叉使民「日中為市,教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

易而退,各得其所 J

;

(註二四)並巡l頂天下,當百草之滋味,察水泉之甘苦,令 民知所避就(註二五〉。黃帝「治五氣,藝五種 J (註二六)為民謀「桑麻舟車之 利,衣冠宮室之美。」易繫辭說 r 黃帝堯堯重衣裳而天下治」。他們都是「備物 致用,立成器以利天下 J '真正福國利民。至於帝擷頂的「養材以任地 J

'

r 治氣

以教民 J (註二七)帝醫的「普施利物 J

'

r 知民之急 J '無不為了「民生」。

所以說「民生是歷史的重心」。到堯、菇、禹、湯、文武、周公時, r 民本」主義 更具體而表露無遣。書經堯典記載,堯首先替人民制作曆書,定出春夏秋多的季節 ,以便利人民依「時」耕作與生活。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王作。堯為此事派用很多 朝臣到各地實地調查。堯典云: r 乃命、新日,欽若臭天,曆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分侖義仲宅蝸夷、,日陽谷。寅賓日出,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 ,鳥獸擎尾。申命義叔,宅南交,日明都,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 夏。厥民因,鳥獸希草。申命和仲、宅西,日昧谷。寅鐵納日,平秩西戚,有中星 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毯。申命和叔;宅朔方,日幽都。平在朔易,日鈕 ,星品,以正仲東。厥民澳,鳥獸龍毛。」這樣把東南西北的地理環境勘察清楚, 再注意春、夏、秋、多四季產物的不同,配合人民之所需,定出「春三百有六旬有 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並可「允釐百工,廳積成熙 J 0

-

23 一

(6)

從堯替人民定「曆書」的過程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春天的「厥民析,鳥獸孽 尾 J 夏天的「厥民因,鳥獸希革 J 秋天的厥民夷,鳥獸毛毯;冬天的「厥民澳 ,鳥獸龍毛」。其目的都是「因民之前利,使民之所作」。 堯第二件大事,是替人民解除洪水之息,當時「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傻 ,浩浩滔天,下民其咨(註二八)堯雖勉強用鯨治水沒有成劫,但用心良苦,其在 位期間,沒有→件事,不是為天下人民若想。准南于載 r 其導萬民,水處者漁,

山處者木,谷處者牧,陸處者農,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澤

車織網,毆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無,以前工易所拙 J 0 (註二九)可見他是如何

促進生產,為民造福了。其後孟子告訴梁惠王說: r 五敵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

可以衣吊矣;難豚狗食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敵之田,勿奪共時

,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J (註三十〉以及

國欠所主張的「人盡其才,物盡其

用,地盡其利,貨腸其流 J (註三一) ,都是這種道理。其民生主義的思想乃淵源 於此。 第居攝之後,第一件新政也是「明時 J

'

r 在璿磯玉衡,以齊七政。 J (註三 二〉他告訴十二州養民之官的 r ~+I 牧」說: r 食訣惟時」。他知百姓以食為天,不 奪共#阿量之時,自然民食就足了。孔子說 r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 ,使民以時。 J (註三三〉孟于「百敵之田,勿奪其時。 J (註三四〉都是同一旨 趣。處把握這個「不違時」的基本原則後,進而選派「專家」領導群臣,指導百姓 ,如命「伯禹作司空 J r 平水土 J '以使人民耕種。再命棄說: r 黎民始飢,汝后 稜播時百穀。 j 接著叉命垂作公共之官,運用靈巧,製﹒作國用民用的器具。命益作

「朕虞 J (掌山澤之官) (註三五〉由此可見其「民本」與「民生」主義並重。

要幸之後為禹,書經大禹韻記載禹的話說: r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 、木、土殼,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可見禹不僅強調「政治的目的」 在為人民興利造福,並進而提出了「興和、造福」的程序和方法。至於他為治平洪 水, r 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幸于鬼神。卑宮室,致 費於溝誠。(註三六) r 思天下宿溺者,由己溺之也。 J (註三七〉其關心「民侖 」竟如此。書辜胸誤更載: r 無曠廳官,天工,人其代之...天聰明,自哉民聰明 ,天明畏,自我民明戚。」叉是何等的對「人」的重視。 商湯誠夏傑後,其為政亦以民為本。首先從書經「湯詰」中可以看出。湯說 r 將天命明威...請罪有軍。幸求元聖(伊尹) ,與之戮力,以與商右眾請侖, 上天李佑下民,罪人則伏,天命弗潛。貴若草木,兆民允殖。」商書「太甲中」記 載湯的大臣伊尹的話說: r 民非后,周克胥匡以生,后非民,周以辟四方。」可見 商代君臣都是以民為本的思想。 到了周朝,民本主義更由「理想」而達到「實現」。周書「無逸」中記載周公 迫念文王說: r 文王卑服,即康劫田劫﹒懷保小民...威和高民...

J

r 康詰」 中記載武王迫念文王說 r 惟乃丕顯考文王...庸庸祇祇威威。顯民用,肇造哉區夏

...

J 可說事事以民為本,尤其「田劫」一事,是重農主義,自屬養民之政,可 以達到「懷保小民,惠及鯨寡 J (無逸〉。從「泰誓」中,探尋周武王的民本基本 一 24 一

(7)

理論是 r 惟天地,萬物欠母;惟人,萬物之靈。直聰明作站后,元后作民欠母。 」這斗固「看重人 J r 尊重人」的觀念是極其重要而正確的,由著重而尊重,由尊 重乃至於知所為民造福謀利了。「泰誓」中口口聲聲都在為民著想: r 天佑.下民, 作之君,作之師。 J r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J r 惟天惠民,雖辟奉天 。 JJ 天親自我民棍,天聽自我民聽。 J (註三八〉他曾告訴他的弟弟康叔說:

r

汝惟小于,及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在「酒詰」中他 叉引徵古人「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的話告誡康叔。至於書經「武成」中更道出 了武王「民本 J 主義的具體事實: r 散鹿台之財,發鉅橋之栗,大寶於四海。 J

r

重民五敬,惟食喪祭,懷信明義」。 周公為武王之弟,他的思想並非繼承武王,應該是繼承文王之道而來。周公在 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孔子對其仰慕,常於夢中見之。書經中若干篇都是記述周公 之道。「蔡仲之命」說: r 周公位家宰,正百官。」他曾告誡蔡仲說: r 民心無常 ,惟惠之懷...以和兄弟,康濟小民。」文在洛話中告訴成王說: r 汝往敬訣,按 于其明農哉,彼裕裁民,無遠用民。」在「無逸」中更告訴成王「無淫于觀、于逸 、于遊、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不可另外增人民的負擔,此乃不勞民而裕民的

「民本」主義。

以上民本主義,至孔孟而發揚光大之,至 國父孫中山先生而具體實行之。 已德治觀念 前面說過, r 歷史以民生為童心 J '而政治以仁愛為基礎。古時帝王都是以「 ,仁愛」之心統治天下。仁愛就是德治,惟德可以治國,故孔子云: r 為政以籍、 J

'

叉云「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祉;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趾且格 J (註 三九〉史記記載神農時,有諸侯風沙氏為亂,或勸其殺之,而神農不願用刑,乃退 而修德,於是風沙氏之民自玫殺其君而來歸。國策讚其「敬而不誅 J 黃帝「撫萬 民,度四方(註四十〉帝學「仁而威,惠而信 J 堯為天子時, r 不以私曲之故, 害耕藤之時,吏忠正奉生者尊其位,廉貞平潔愛民者厚其帳 J '無不「存心於天下

,加志於窮民 J '一民饑,則日「我飢之也 J '一λ 寒,則日「我寒之也 J '一民

有罪,則曰: r 我陷之也。因此百姓奉之如父母,戴之如日月。堯典稱其「允恭克 讓,光投罔表」、「平章百姓」、協和萬邦。所以「平章」乃反對高壓政策;所以 「協和」乃反對征服方式,總比叉皆因其「克明峻德 J (註囚一〉所致。於是達到「 黎民於變時雍」。孔子曰: r 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此之時,萬乘之國 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J (註四二〉孟子曰 r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 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玉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膽也。以德服人 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于之服孔于也,詩云: r 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 不服』此之謂也。 J (註四三〉 舜以孝治天下,亦仁而愛人,其於「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 人皆讓居。 J 因此, r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皂,三年成都。 J (註四四〉這就 是孟于所的「民之歸仁也 J 0 (註四五〉麗典中謂其「溫公允塞 J r 惟刑之恤 j 。 以至於「刑期于無刑 J 和「御束以寬,罰弗及闢」。無不以德為出發點。其對南方

-

25 一

(8)

鈑服無常的「有苗」民族,完全採「德化 j 政策,書大禹叢中說: r 帝(處〉乃誰 敷文德,舞平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故孔子云: r 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註四六〉 禹作臣子時,已「其仁可親,其言可信 J '當了天子後,愛民之心媲美堯舜, 為後世所稱道者,以「五音聽治 J '他說: r 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議以義者擊鐘, 告以事者振鐸,語以憂者擊騁,有獄者搖招」。聾子謂其「一饋而十起,一抹三捉 髮,以勞天下之民(註四八〉有時他眼施罪的人,竟「下車間而泣之 J '左右問曰

:

r 罪人不!頤道,君王為何痛主:? J 禹曰: r 堯舜之人,皆以堯麗之心為心,寡人為

君,百姓各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愛民之心何許偉大。 商湯亦以德治為主。尚書「仲旭之詰」中說 r 克寬克仁,彰信兆民」。伊尹 曾對太甲稱湯說:「先生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仲旭亦稱湯說 r 德日新, 高邦為壤,志自滿,九族乃離。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義制事,以禮治心 r

(

註四九〉他自己在「湯詰 J 中說: r 爾有善,映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 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于一;人,于一人宿罪,無以爾萬方(註五十〉。 足見其「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另帝王世紀,說苑等書載: r 自伐夏傑,大旱七年 ,洛折川竭,煎沙爛石,太史占之曰: r 當以人禱,湯日,吾所以謂兩者,民也, 若必以人禱,吾請自當。遂齋戒,剪髮斷爪,素車白馬,身嬰自茅,以身為犧牲, l禱於桑林之野,持三足鼎,祝山川曰:無以余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 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與?民失職與?宮室崇與?婦謂盛與?萄草行與?議夫倡與 ?何不雨之極也。言末己,大雨方數千里。」自民春秋等書文載 r 命伊尹作樂" 日大護、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見某善,護言以寬政治民,除其那虐,覆護下民 ,各得其所 J (註五一〉聞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開商聾,使人方廉而好義,聞 角聲,使人側隱而仁愛,聞徵聲,使人樂養而好施,聞羽聲,使人恭敬而好禮。 商湯為政,不僅愛民,而且愛物,一日見獵者張網四面,禱盼天下禽獸都進入 他的網裡。湯以為那是「一網打盡生靈 J '極為不仁,便勸獵者拆去三面的網,並 把禱詞改為 f 欲左左。欲右右。欲高,高。欲下,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網。(註 五二〉孔子主張「釣而不網,戈不射宿 J 0 (註五三〉孟子曰: r 君于之於禽獸也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遠處廚也 J 0 (註五四〉均

與此為同一「愛物」的精神。這正是我中華民族「民胞物與 J r 仁民而愛物 J '以

及「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文化根源。 周自古公直矢, (註五五〉即不願「殺人尖子而君之 J '其修德行義,極為 孔子所稱道。文王為「西伯」時,曾「獻洛西之地 i赤壤之田,方千里」請求商討 王廢除殘忍的「炮烙之刑」。其德行且惠及「枯骨」一日開闢池沼,掘出屍骨一具 立即令人以衣冠更葬之, r 天下聞之曰:西伯澤及枯骨,況於人乎。」史記更載

去: r 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於是虞、商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間。入界

,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商之人未見西伯,皆蔥,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 恥,何往為,祇取扉耳。遂還,俱讓而去。(註五六〉天下聞之,歸者四十餘閣。 書「康詰」記載武王告誡康叔要他學文玉的治國保民說 r 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朗 - 26 一

(9)

德慎罰,不敢悔線,庸庸、祇祇、威威、顯民,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 西土,惟時桔冒,開于上帝,帝休,天方大命文王,殭或殷,認受厥侖,越厥邦厥 民,惟時敘。」他叉說: r 今民將在祇遁乃文考,紹開衣德言。」叉說~, r 乃其速

由文王作罰,刑懿無赦。」叉說

r 汝亦周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

裕民。」至於武王自己當然主張以德為治,其伐商討王,便是以至仁伐不仁,從泰 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一語可以看出。書「洛諾」稱述周公說: r 惟公德明, 光于上下,動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近衡,不遠文武勤敬。自民春秋載:太公間周公 何以治魯,周公: r 尊尊而親親」。儒家主張「人人親其親,長其長」進而「不獨 親共親,長其長 J '最後使老有所終...鯨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胸襟,都是 由上述仁愛之心而發揮出來。 個睦瞬傳統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自黃始便倡「和平」精神,史記載: r 軒轅乃修

德振兵 J C 註五七〉戰炎帝量尤是為天下誅無道,也就是孔孟所謂之「仁師義戰」

因此,諸侯都擁護他。帝醫「撫教萬民而誨之 J C 註五八〉所以「日月前照,風雨 所至,莫不服從」堯則「親九族,和萬國 J '所以「百姓昭明,諸侯遠方賓客皆敬

。」舜羅致天下人才,為政務在親和,致四海之內,無不稱戴。「大學」中的「親

民」思想便是淵源於此。舜即位之後,曾對十二牧說: r 柔遠能通」然後「蠻夷率 服 J 'C 註五九〉所以,他對於當時的「有苗 j 不主張「征討」而主張「認敷文德 ,舞平羽於兩階 J '因之七旬有苗格」。他並「南撫交趾、(五嶺以南地帶〉北發 、西或、析校、渠慶、氏、蒐,北山裁、發、息慎,東長、島夷,四海之內成戴帝 舜之劫 J 0 C 註六十〉禹用車掏、伯益等良臣, r'慎其修身,敦序九族 J '因是「 眾民乃定,萬國為治。 J r 東漸於海,西被于流;少,期、南暨;聲教于四海」島( 註六一〉大禹議亦云「稽古大禹,日文侖,敷于四海。」史記記載: r 輔成五服, 至於五千里,少1'1 十二師,外薄四海(註六二)時「苗頑不即劫 J 禹命車胸曰: r 道 吾德 J '於是車胸「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 J C 註六三〉禹南巡守,會諸侯于塗山 ,承唐虞之盛,執玉島者萬國。 湯武「吊民伐罪 J

'

r 遠方西土之人和各友邦國君 j 均前來協助。這便是「德 不孤,必有瞬 J

'

C 註六四〉書 f 武成」記載「華夏蠻貓,局不率俾。」書「旅葵

」載: r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蠻,西般底貢厥英...四夷威賓,無有遠遍,畢

獻方物。」周之所以有「天下 J '乃因「以德服人 J '故「得道多助」。孔子說: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肢,周之德可謂至德也矣 J C 註六五)墨子也讚其「不 為大國梅小國、,不為眾康悔鯨寡。」這就是中庸所說的: r 柔遠人,則四方歸之;

懷諸侯,則天下畏之」的「王道」精神。(註六十六〉也就是

國女所說的「是感

化人,不是壓迫人,是要人懷德,不是要人畏戚,這種要人懷德的文化,我們中國

人的古話就是行王道。(註六七〉這便是 國欠「民族主義」思想的淵源。 目中庸之道 史記五帝本紀稱述帝學「修身而天下服...溉執中而偏天下...

J

r 修身」為 大學八條目的中心 r 掛中 j 即尚書大禹議中的「允執厥中 J C 註六八)堯首先以

-

27 一

(10)

此傳授麓,舞按此製成「人心惟危、道心惟徽,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心法

而傳授禹。論語 :T 堯曰: Ii咨!爾嘉!天之曆敏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 天祿永終 J 麗亦以命禹。」另外帝堯叉命要曰: r-汝典樂。教胃子,直而溫,寬而 票,剛而無虐,簡而無傲 J 0 (註七十)辜掏之贊禹曰: r 寬而栗,柔而立,聽而 恭,亂而敬,優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疆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J

(

註七一)洪範: r 尊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覺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

側,王道正直。 J (註七二〉這些話都是講道德必舉兩端,而不應有偏勝之過,都 是以「中」為鵲的。此種思想,之後乃成為禹、揚、文、武、周公所相傳的治國實

訓。至孔門更因此發揚為「中庸」一書。孔子說

r 麗某大知也與!麗好間而好察

適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f

J

(註七三)孟于曰

r 湯執中,立賢無方 J

'

(註七四〉老子亦主張「守中」。

中庸之道,為中國傳統文化之重要部份,可謂集前述倫理、民梅、德治、睦瞬

之大成。因為一本「中庸」歸納起來,講的全是「恕道」和「仁道」。茍人人具有

「仁恕」觀念之基本修養,則不僅適用於園內政治,更可運用到國際政治上。孔于

云: r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

,于康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J (註七五)前七綱屬於國內政治

,後二綱屬於國際政治。 國欠三民主義的思想正符合這一道統。

套、追統文化台孟柯以下無傳焉

這話是韓昌黎說的 r ...孔于傳孟輛,輔之死,不得其人焉」。按文化的傳 播,並不像接力賽,跑一棒,傳一棒,它猶「薪盡火傳 J '百變不離其宗,孔孟雖 死,中國文化仍繼續往下傅,不然韓愈又怎會成為韓愈?宋、明學者的思想叉從何 而來?是故問題不在文化思想之「傳與不傳 J '乃是「行與不行」。前述堯、菇、 禹、湯、文、武、周公不但傳其「道」而且均已行其道於天下。惟其間雖有夏榮、 商討王暴虐無道,然幸得湯武以「至仁伐至不仁 J '一度恢復道統。後來到周平王 東還以後,文步入了世道表徽的社會。所謂「邪說暴行 J 又重新發生,甚至臣殺其 君,于獄其父 J (註七六)自是「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j 好在這時出

了一位孔于,迄至戰國叉出來了一位孟子,先後大聲疾呼,周遊列國,勸君王行仁

政,勸人民講恕道。其間雖有墨于苟子唱「反調 J '觀點雖間有不同,而目標則一 。然而社會上仍然「君不君,臣不臣 E 女不矢,于不于。」孔子不得不作「春秋」

,

(註七七〉孟子不得不「好辯 J '繼而聚徒授道,後世乃得右「論語 J r 孟子」 兩書可讀。

孔孟雖未能如堯、菇、周公等行其道於天下,但他們把聖王之道更加發揚,在

「四毒」中表現出來。然而自漢以下,儒家思想雖一直為中國正統思想之主流,遺

憾的卸找不出幾個帝王真正照這種思想來推行政治,秦始皇因採用「急進統一故策

J

'而有「焚書坑儒」之舉;漢高祖有武略而無文德,他認為是「在馬上打天下」 ,讀「詩書」有何用?嘗見有冠儒冠者來,則解其儒冠而漫溺其中,其他文武百官

-

28 一

(11)

,叉多係不學無術之輩。文、景二帝雖徵老儒為博士,然二帝皆好「黃老 J '以致 諸儒屏息,所謂博士形同虛設,無所建樹,漢武帝雖獨崇「儒學 J '其故治作風離 儒家理想遠之叉遠。叉由於「秦火」之故,使漢代文人,不是埋首於故紙堆中編書 目,便是坐在書齋「歌功頌德」。主張武崇儒,旨在獎勵「廉節與操守 J '明、章二

帝為了崇儒,一個親臨大學主講,一個嘉勉孔裔,如是而已。曹操用人乃「不仁不

義而有治國之術者 J '顯然破壞了東漢以來的「孝廉 J (註七八)操守。加以政治 上的紛亂,百姓流離失所,不遑喘息,於是天下讀書人均興起厭世的思想,或縱酒 忘憂,或嘯傲山林,轉移其注意力於長生不冊封空虛想像。因之魏晉之際, r 清談 」思想盛行,老莊之學再興,佛教乘虛而入,故唐代佛道盛極一時。韓愈斥佛為「

夷教 J '其「古文運動 J '動機即在排佛。所謂「唐、宋八大家 J '除了在「文章

上」有所表現外,並沒有使當時的君王真正去推行「聖王之道」。宋、朗的理學家

雖融合「儒、道、釋」於一爐,其結果亦惟「思想上 J 放出了一道異彩。朗、清之

際的士人雖精讀四書五經,其目的在應付科舉,無非是求個人之登第升官。由此可 見中國道統文化雖存於歷代人心,然而只是「知而不行 J '像李斯、劉散、王莽、 曹操、李淵、趙囝亂等,不都是讀「聖賢書」的人嗎?然而打著「儒家」的招牌, 葫蘆裡賣的卸是另一套。宋朝宰相趙普,聲言「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 J '他歷任兩 主宰輔,並未把宋朝天下治好。理學大師張橫渠,雖喊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 侖,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閱太平」的偉大抱負,去P沒有真正去實現。朱子窮畢生 精力,亦僅發揚儒家的思想而已。至於歷史上可圈可點的幾位忠臣英雄,如諸葛亮 「鞠躬盡痺,死而後已 J (註七九)文天祥,史可法兩位義士,一個是「而今而

後,應幾無愧 J (註八十〉一個「身死封疆,死無餘恨。」為「個人」求仁而得仁

,是很簡單的事,為「天下人」求仁,就不容易了。「君君臣臣」當然是儒家的要 求,若所忠「君不君 J '則不如臣不臣。像湯武是榮、制之臣,而集約卸君不像君

。因此為臣子者起來推翻他,是謂「為天下誅無道」。史載諸葛亮所忠者是一個「

昏庸荒怠」的阿斗。文天祥所忠、者是一個「聽小人之言」的「寡婦」。史可法所忠 者是一個「是非不明,敷善怕惡」的福王。曾國藩、李鴻章等所忠者是一群「仰祥 人鼻息,而置國人生死於不顧」的滿貴大員。試問這種「忠、君 j 的價值幾何?故作 者常以為這些人之「忠君思想」的確可佩,堪稱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國士,代表了 中華民族的精神。不過如果跟 國女孫中山先生相比,那又是小巫見大巫了。因為

國欠主張忠於「事」忠於「國」。

自棄漢以後的帝王,行堯、處之道者不得一二,大多只是為自己的子孫打天下

,謀幸福。沒有一個比得上堯、菇、禹、湯,誰也不及 國女孫中山先生。所以中 國的「聖王政治 J '自伏羲而下到孔孟以後便無「傳」了,直到 國欠孫中山先生 才繼承了這個道統文化,創立了三民主義,實行聖王政治。因此 國欠的龍生之日 ,乃是中華道統文化復興聲明之時。

肆、三氏主義是集中國追統文化之大成

29 一

(12)

自從滿清入關以後,便以「科舉」籠絡士人,以故二百多年期間,所有讀書人

,幾乎都在追求秀才、舉人、進士。洪秀全如果考中秀才,他也許就會放棄「草命

J 曾國藩、李鴻章等都是因登第入仕。惟有國父孫中山先生才真正觀科舉為「 等閒」之事。以 國欠之才,應科舉考試,乃是輕而易舉者,然而 國欠認為「人 生以服務為目的 J '服務人群的途徑很多,因此他選擇了「醫生」的神聖工作,進 而由「醫人」而醫國。 自「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者,便紛紛以軍事、政治、經濟等手跤,向我 國施展一連串的侵略,而清廷仍抱殘守缺。故步自封,及至喪權痔國,割地賠款, 訂立種種不平等條約,使國家主權受到嚴重損害,民族生存喪失了保障的時候,這 才有人認識外國人的「船堅轍利 J '於是始有恭親王、曾國藩、李鴻章等前提倡的 所謂「祥務運動」。然而同治年間的「圖強 J '只是作了一種皮毛的模仿,對當時 朝政的弱點,沒右作徹底檢討,因之「甲午之役 J (註八一〉叉一敗塗地。繼之雖

有所謂「維新運動 J (註八二) ,但由於慈禧太后與光緒帝闖意氣之爭,使康、多是

「變法」僅及百日叉遭「流產」。從這些變法圖強的運動來看,雖證明國人並非醉 生夢死,不知振作。乃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真正找出病根的所在。 國文 孫中山先生,不愧是一位高明的醫生,他由醫人的經驗,診察出當時國 家的病根,乃在腐敗的滿清敢府。 國欠眼看帝國主義者對中國的侵略一天天加緊 ,我國家民族的危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而我們當時政府的昏庸:官員的籲預,

無不令人痛心;尤其在安南對法國的戰役中,我們打了勝仗,反而簽了痔國失地的

條款。 國文認為這個故府實在腐敗得無可救藥了,所以他說 r 于自乙固年中法 戰役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建立民國之志。 J (註八三〉 這樣的一個「政府 J '如同人體中的一個瘤,非割掉這個瘤,無以挽救這個人 的生命,不把腐敗的故府推翻,另建新政府,就無法使中國強盛起來,中國不強盛 ,就無法把帝國主義者打倒,帝國主義者不去,中華民族使永遠無自由幸福可言。 國女雖然已「診察」出當時國家襄敗的「病根」所在,同時亦認為如果要挽救 國家的危亡,叉必須將這個病根 -腐敗的滿清政府,予以草除。然而 國欠又深 知「革命」是要犧牲流血的,如果這個救國步驟,定要經國內同胞白相殘殺,不免 有傷國家元氣,因此, 國失最初的意思還是用「和平」的方法,希望政府當局能 暸解國家民族的危機,來使政府改革自強。所以在光緒十八年(西元一八九四〉建 議請廷甚為信任而亦頗右大權的大臣李鴻章,想透過其關係'來促成政府的改革, 無奈李鴻章對國欠的態度甚為冷淡,使 國女感到當時敢府裡比較開明與清醒的 領袖人物也是如此,還有什麼辦法呢!於是在光緒廿年(西元一八八四)成立革命 運動的第一個組織←一興中會(註八十四〉至光緒卅一年(西元一九 O五〉改組興 中會為同盟會(註八五) ,會中標明草命目的在救國救民,為達到這個目的,必須 「驅除鞋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然則 國欠叉用什麼 r 方法」去完成救國救民的目的?那就是 國失手創之三 民主義。三民主義是什麼? 國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說...予維歐美之進化, 凡以三大主義:日民族、日民權、日民生。羅馬之亡,民族主義興,而歐美各國以

3。一

(13)

獨立;泊自帝其國,威行專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則民權主義起。...世界開化, 人智益蒸,物質發舒,百年銳於千載。經濟問題繼;即台問題之後,則民生主義躍躍然 動。廿世紀不得不為民生主義之擅場時代也。...今者中國以千年之專制之毒而不 解,異種聽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演央緩。而民生主義,歐美 前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於人為既往之陳跡,武於我為 方來之大患,要為繕吾群所有事,則不可不並時而她張之。(註八六)此乃正式揭 欒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之始。那麼三民主義之內涵叉是什麼? 國矢說:

r

余之革命也,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學說事蹟者,有

吾研獨見所創獲者 J (註八七〉所謂「因龔吾國固有思想者 J '就是指堯、舞、禹

、揚、文、武、周公、孔子所持一貫相承的道統。

國女說: r 中國堯、舜是很好

的皇膏,他們都是公天下,不是家天下 J

0

(註八八〉民國十年,

國失在蛙林,

共產黨第三國際有一個代表馬林向 國欠請問: r 先生的革命思想基礎是什麼?

J

國欠答道: r 中國有一個道統,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至孔子,相 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 光大 J 0 (註八九〉這-道統,就其「用 j 而言,是王道,就其「體」而言,是中 道,合而言之,便是「內聖外王」之道。內聖外王之道,也就是「中道 J '中道便

是中華民族傳統的中心思想。先是堯以「兌執厥中 J (註丸。〉四字傳授予舜,舞

哥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尤執厥中」十式字傳授給禹。之後,湯之

為政,亦「執 J 其中。(註九一〉至孔子乃集中道之大戚,其弟子更成「中庸」一

害。程于曰: r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國欠底三民主義便是把捏這個「中道」的哲學。關於這一點,蔡元培先生分 析極為洽當'。其於「遺文類鈔 J 中有云: r 我們現在就三民主義演講中,時時見到 中和性的表現。試舉其例如左:主張保持國粹的人,說西詩尋呼學破產;主張輸入歐 化的,說中國舊文明沒有價值;這是兩極端的主張,孫先生講民族主義的時候,說 中國要恢復民族的地位,要把固右的道德,固有知識、固有能力先恢復起來,是何

等著重國粹!然叉說恢復說一切國粹之後,還要先學歐美之所長。文說我們要學外

國,是迎頭趕上去,不要向後跟著他;這又是何等的著重歐化!

J

r

孫先生講五 權竄法的時候,說外國有三權分立的實法,就是立法、行敢、司法三權的劃分。但 中國亦有三權分立的窟法,就是兼立法、行政、司法的君權與考試權、彈劫權的劃 分。這兩面都有缺點,所以要探取兩面前長,用歐洲三權分立餾度,而加以中國特 有的考試、監察二權,名為五權窟法。這豈不是國粹與歐化的中和性嗎?

J

r 主張 開明專制的,說人民難與圖治;主張極端放任的,說政府可以不設;這也是兩種各 偏於一方的態度。孫先生講民權主義,把權與能劃分的很清楚;政府應當萬能,所 以把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個治權,都交給他,要他負起責任。人民應 當有權,所以把選舉、罷免、創制、接決的四個政權都行使起來;就可以駕獻敢府 。這豈不是人民與政府兩方權力的中和性嗎?

J

r 主張自由競爭,要維持私有財產 制;主張階敵門箏的,要沒收資本家的一切所有;這也是南極端的意見。孫先生用 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法來解決這個糾紛;不是突然把私有財產投 i仗,而是漸漸的

-

31 一

(14)

化私為公;不是共現在的產,而是共將來的產,這豈不是經濟革命的中和性嗎?

J

f 其餘如地價登記時,價由地主自定,而有按價抽稅與照價收買兩法。可以互相調 劑;在訓政時期,中央與省之權限,採均權制度,不偏於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無 一非中和性的表現,孫先生偉大之精神在此。 J (註九二〉蔡民這一精關之觀察,

足證

國欠思想已集中國傳統之「中道」精神而發揚之矣。誰再就民族、民權、民

生分別論述如次: 村民族主義 國父說: r 余之民族主義,特就先民所遺留者,發揚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點

J

(註九三〉 國欠的「民族主義」雖主張打倒宵國主義,但這是由內單而外玉的 「王道 J '不是霸道。民國十三年十一月廿八日, 國失在日本演講「大亞洲主義 」時說:東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講王道是主張仁義道德,講霸道 是主張劫和強權;講仁義道德,是用正義公理來感化人;講功利強權,是用祥槍大 砲來壓迫人。...我們現在處於這個新世界,要造成我們的大亞洲主義,應該用什 麼做基礎?就應該用「我們固有的文化做基礎,要講道德,說仁義。... J 孔子曰

:

r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所謂「五」者由「恭、寬、信、敏、惠。 J r 恭

則不悔,寬則得泉,信則任人焉,敏則宿功,惠則足以使人。 J (註九五〉叉曰: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于

廳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J (註九六〉

國欠主張用固右文化做

基礎,就是繼承孔子的這種思想,而且把它發揚光大。故 國欠底「民族主義」除 「恢復中國固有的疆域」之外,並進而扶助揖小民族獲得獨立自由」。 國矢說; 「中國如果強盛起來,要濟弱扶傾。...對於弱小民族要扶持他,對於世界的列強 要抵抗他。...我們在今日沒有發達之先,要立定濟弱扶傾的志顧,將來到了強盛 時悵,想到今日身受過了列強政治、經濟壓迫的痛苦,將來弱小民族如果也受這種 痛膏,裁們便要把那些帝國主義來消誠,那才算是治國、平天下。 J (註九七〉

國欠這種偉大的胸襟與崇高的抱負,與孔子所主張之「己立立人,己連連人 J 的思

想一致。 國多晶亮: r 對於滿州,不以復仇為事,而務與之平等共處於中國之內( 註九八) 0 r 並非過若不同種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許那不同旅的人,來奪說

民族的政權。 J (同註九八〉此種「不報復」和「不排外」的作法,便是先聖「己

所不欲,勿施於人」精神發揚。

閻失在「民族主義」第六講中文說: r 中國更有一種極好的道德,是愛好和平 。現在世界上的國家民族,只有中國是講和平,外國都是講戰爭,主張帝國主義去

誠人國家。近來因為經過許多大戰,聽殺太大,才主張免去戰爭,開了好幾次和平

會議。...但是這些會議,各國人去講和平,是因為怕戰爭,出於勉強而然的,不

是出於一般國民的天性。中國人幾千年酷愛和平都是出於天性。論到個人,使重謙

讓;論到政治,便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和外國人便是大大的不同。...我們以後 對這種精神,不但是要保存,並且要發揚光大,然後我們民族的地位才可以恢復。 (註九九〉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是「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 J 〈註 ~OO) r 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J 0 (註-0 一〉 -32 一

(15)

國女的看法島日本持這一道統的發揚。 國欠說. -r 中國從前能夠有那樣多的國家, 和那樣遠的民族來朝賈,是用什麼方法呢?是不是用海陸軍的霸道,強迫他們來朝 貴呢?不是的。中國完全是王道來感化他們,他們是懷中國的德,甘心情願,自己 來朝貴的。 J (註 -0二〉叉說: r 大凡一個國家所以能夠強盛的原故,起初時候 都是由於武力發展,繼之以種種文化的發揚,便能成劫。但是要維持民族和國家的 長久地位,還有道德問題;有了很好道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我們現在耍,故 復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聯合起來做成刊回國族團體以外,就要記固有的舊道德先 恢復起來。有了固有的道德,然後固有的民族地位,緝可以圖恢復。(註 -0三) 所稱「固有道德」是什麼?就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國女說: r 講到中國 固有的道德,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義,其次是 和平。這些舊道德,中國人至今還是常講的 J 0 C 同註 -0 三〉而這仁義道德文是 「倫理」範疇內的物事,故歸結言之,倫理又是中國文化的本質。 講到倫理,中國古時有所謂「五倫 J '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五類 。孟子說: r 欠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J 。禮記禮運 篇說: r 欠慈、子拳、兄良、弟梅、夫義、婦聽、長蔥、幼順、君仁、臣忠。」禮 記叉云: r 立愛自親始,數民陸也。」然後由親而疏, r 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 J 正如尚書中所說: r 克朗峻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 和萬邦」即是倫理愛←層一層的讀大。而「倫理愛」叉是以「己身」為中心,所以 說「自天子以至於廳人,壹是皆修身為本。(註 -0 四〉而修身所講求的叉是恕道 ,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推己又可以說是推恩,孟子說: r 推恩可以保四海,不推恩 無以保妻妾。 J C 註 -0五)能推己及於人,自然可以博得對方的信任。「是故君 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語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 之有也 '0

J

C 註-0 六〉 國女的革命思想極符合中國「倫理愛 J 的道統。「博愛之謂仁 J

'

國失最喜 歡寫「博愛」兩字,前已說過, r 立愛自親始 JC 註 -0七) 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國父說: r 古時最講愛字的莫過於墨子。...古時在故治方面所講的道德,有 所謂愛民如子,有所謂仁民愛物。」 國失在「民族主義 J 第五講裡叉說: r 中國 有很堅固的家放和宗族團體,中國人對於家族和宗族的觀念是很深的。...由這種 好觀念推廣出來,便可由宗族主義讀完到國族主義。 J C 註 -0八〉叉說 :T 以個 人為單位, ...在個人和國家的中間,便是空的,再沒有很堅固的很普遍的中間社 會,所以說國民和國家結構的關係,外國不如中國。因為中國個人之外注重家族, 有了什麼事,便要問家長。...依我看來,中國國民和國家結構的關係,先有家族 ,再推到宗族,再然後才是國族。這種組織一級一般的放大,有條不紊,大小結構 的關係,當中是實在的。如果用宗族為單位,改良當中的組織,再聯合成國族,比 較外國用個人為單位,當然容易聯絡得多 J C 註同一0 八〉。尚書所載堯的時候, 「克朗峻德,以親九族;九忠告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餐時 雍。 J (註一-0) 豈不是目前團結宗族造成國族以興邦禦外的好榜樣嗎? -33 一

(16)

國父叉說: r 我們要將來能夠治國、平天下,便要恢復民族主義和民族地位:

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註一一一〉綜觀 園欠

一系列主張先以「修身」為務,以「齊家 J 為基點,以「世界大同 J:為極終目的。

國欠說: r 中國有一段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在外國的大政治家還沒有見到,還 沒有說到那樣清楚的,就是大學中所說的 r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 、治國、平天下』那一段的詣。把一個人從內褒揚到外,由一個人的內部做起,推 到平天下止。像這樣精徵開展的理論,無論外國甚麼政治哲學家,都1宣布見到,都 投有說出。這就是我們政治哲學的知識中獨有的寶貝,是應該要保存的。 J (註一 一二〉不過 國女也同時說: r'跌很我一切國粹後,還要去學歐美之所長,然後才 可以和歐美並駕齊驅。如果不學外國的長處,我們仍要退錢。...外國的長處是科 學。 J (註一一三〉這是 國欠把中國的政治哲學和西方的科學文明貫通而合一的 )獨見創造」。 國女的「民族主義」最偉大之處,除了使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中國境內各民族 一律平等之外,並進而使世界被壓迫民族全體解救。其於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方面

,

國女說: r 夫漢族光復,滿清傾覆,不過祇連民族主義之一消極目的而己,從

此當努力猛進,以達民族主義之積極目的也。積極目的為何?回漢族當擴牲其血統 、歷史與夫自尊自大之名稱,而與滿、蒙、罔、藏之人民,相見以誠,合為一值而 治之,以成一中華民族之新主義。 J (註一一四) r 對於滿州,不以復仇為事,而

務與之平等共處於中國之內。此為以民族主義對國內諸民族也。 J (註一一五)

r

吾黨所持之民族主義,消極的為除去民旅聞之不平等,積極的為團結圍內各民族,

完成一大中華民族。 J (註一一六〉其於中國民族自求解數方面,

國欠說: r 因

為實行民族主義,就是為國家學自由。 J (註一一七) r 民族主義為對於外人維持

吾國家民族之獨立。 J (註一一八) r 對於世界諸民族務保持吾族之獨立地位,發 揚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與諸民族並驅於世界,以馴致 於大同。 J (註一一九〉什麼是民族主羲,就是要中國和外國平等的主義。.-....民 族主羲'是對外國人寧平等的,不許外國人數負中國人。 J (註一二 0) 國民黨 之民族主義,其目的在使中國民族自由獨立於世界。 J (註一二一〉其於世界民族 全體解救方面, 國父說: r 民族主義。即世界人類各族平等,一種族不能被他種 族所壓制。 J (註一二二) r 我們要能夠抵抗強權,就要我們四萬萬人和十二萬萬 五干萬人(被壓迫者〉聯合起來。我們要聯合十二萬萬伍千萬人,就要提倡民族主 義,自己先聯合起來,推己及人,再把弱小民族都聯合起來,共同去打敬二萬萬五 千萬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強權。 J (註一二三〉 國欠這種「濟弱扶傾」的主張

,即是本於中國王道文化,行己立立人,己連連人的「忠恕」之道。

以土說明

國欠「民族主義」的主張及其思想淵源之後,繼之看

國失民族主

義的偉大成就。民國元年九月三日 國女在北京五族共和合進會、西北協進會的講

訶裡說: r 竊維民閣成立,五族一家,地球上所未有,從古所罕見,淘為盛事!大

抵革命之舉,不外種族、政治兩種,而其目的,不外求自由、平等、博愛三者而已 。徵之歷史,世界革命有因種族而起,有因政治而起。裁國去年之革命,是種族革 一 34 一

(17)

命,何則?漠、滿、蒙、悶、藏五大族中,漢族獨伯優勢地位,擅無上之權力,以 壓迫其他四旅。滿州為主人,而他四族皆蚊隸,種族聞之不平等,這於極點。種放 不平等,自然政輛不能平等,是以有革命。要之,異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結果惟 革命;同族間敢治不平等,其結果亦惟革命。革命之劫用,在使不平等歸於平等。

J

r 今者五族一家,立於平等地位,種族不平等之問題解決,故治不平等之問題亦 同時解決,永無更起紛爭之事。 J (詮一二四〉是以 國女倡導革命,使國內各民 族都處於平等地位,相親相愛,如兄如弟,共同擔負建設國家,同享和平自由的幸

福,此為民族主義成就之一也。

國欠倡導革命,雖以「民族革命」為首,然僅係推翻其「專制 J '並非排斥滿 族同胞。故 國欠於打倒滿清政府的專制統治後,立即昭示各族廳真誠合作 b 國失在民國元旦「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 J 裡說: r 國家之木,在於人民,合滿、蒙 、岡、藏諸地為一國,如合滿、蒙、岡、藏諸族為一人,是自民旅統一。 J (註一 二五〉同年二月「臨時大總統布告國民消融意見獨除砂域」中說: r 中華民國之建 設,專為擁護億兆國民之自由權利,合漠、滿、蒙、悶、藏為一家,相與合衷共濟 ,丕興實業,促進教育,推廣東球之商務,維持世界之和平。...而今而後,務當 消融意見,錯除砂域;以營利為無利,以公益為當謀,增祖國之榮光,造全民之幸 福。 J (註一二六〉民國十年在「三民主義之具體辦法的講詞」中說: r 大家都知 道,美國在今日世界之中最強最富廳民族國家,他底民族的結合,就種族來說,有 黑種、自種,有紅種、印度種,有幾十種的民旗。就國界來說,最多的有美國人,

荷蘭人,德國人,法國人,俄國人,也有幾十國的民族,是世界上國家中民族最多

底集合體。...…何以美國不稱英、荷、法、德、俄幾國的人單稱美利堅的人呢?諸 君要知道,美利堅的新民族,便是合英、荷、德、俄幾國的人同化到美國研成底名 詞,因為那些國家的人,到了美利堅之後,都合一爐而治之,成了一個民族,所以 不稱英、捕、法、德、俄、美幾國的民脹,便更稱為美利堅民族,因為只有美利堅 一種民族,所以才有今曰:光華燦爛底美國。...…像美國這樣底民族主義,才是積極

的民族主義,這樣積極底民族主義,才是本黨所主張民族主義的好榜樣。裁們在今

日...就是仿敷美利堅民族規模,把漠、浦、蒙、閩、藏五族同化成一個中華民族 ,組成一個民族的國家,和美國在東西兩半球相映照,成兩個大民族主義的國家。

J

(註?二七〉故今日之中華民族包括國內各諸宗族,非僅與美國相映照,實乃世

界上最優秀、最偉大的民放,此乃

國欠底「民族主羲」的成就之二也。

前已述及,中國自鴉丹戰以後, ßP遭受帝國主美者以不平等條約的壓迫。

國欠革命的目的在救中國,數中國必須抵抗外國的侵略。

國欠說: r 抵抗外國的

方法有三種:一是積極的,這種方法,就是振起民族精神,求民權、民生之解決,

以與外國奮門。二是消極的,就是不合作,不合作,是消極的抵制,使外國的帝國 主義誠少作用,以繼持民旅的地位,免致誠亡。 J (註一二八〉 國女叉說: r 但 在今日之國家,則與其原始時期絕異。國家自有國家之目的,不徒為戰爭而存立。 有時國家不能不戰爭者,為達其國家存立發展之目的,而後以戰爭為手殷耳。...

昔人有言 r 兵者凶器,戰者危事』。文曰: r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理

(18)

,不可不裝也』。以一國而為戰爭,萬不得已之事也。其戰爭而獲如所期,則目的之

連否未可知也;不如所期,則戰之餘,動致危其國家之存在。夫以一國為孤注而求

勝,則其會戰爭以外,別無求其生存發展之途也。 J 不能用戰爭以求達其存在發遠

之目的,則必求其他之手段,所謂外交者由是而發生。凡國家之政策既定,必先用

外交之手段以求達其目的;外交手段既盡,始可及於戰爭,戰爭既畢,仍當復於外

交之序。故國與國遇,用外交手段與用戰爭手跤,均為行其政策所不可闕者。然用 外交手段之時多,用戰爭手投之時少,用外交手段者通常之規則,戰爭手踐者不得 已而用之。不得已云者,外交手段既盡,無可如何之謂也 J 0 (註一二九〉 國欠於函復胡漢民等告所著外交政策一書目中說: r 運用外交之目的,一言以 蔽之,求依復我國家以前所喪失之一切土地主權和歐復人民自由平等耳。」 總理 遺囑說: r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由 國尖 上述主張歸納言之,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自由平等,一是獨立自主,而這兩大原

則,叉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先聲。

國父說: r 兩國之相處,猶二人之相處,其間之

行動。固有損己始能益人者,亦有不必損人而能益己者,擇其不損人而可以益己之

道而行之。則外交手段可以畢其事,應必損入以求益己,自然陷於戰爭。 J r 中國

天職在促進世界和平。」蓋吾中華民族,和平守法,限於天性,非出於自衛之不得

己,既不輕啟戰爭、。 J (註一三 0) 而且反帝國主義,乃為求得我國家獨立自由與 國際地位平等。但並不排外, 國文說: r 對外國之侵略強權,政府當抵禦之。並

同時修改各國條約,以依復我國際平等,國家獨立。 J (註一三一) r 須知我們反

對的不是外國,是外國的帝國主義。外國之持帝國主義者,同是哉們的敵人,外國 之不持帝圓主義者,或已拋棄帝國主義者,便是我們的朋友。 J (註一三二〉所以 國失在遺蝠中指示「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門 J

'

r 及廢除不平等 條約,尤須於最值期閉,促其實現」。 先總統蔣公繼承國欠遺志,領導同志, 完成北伐與抗日的勝利,迄民國三十二年,終於廢除不平等條約,獲得國際地位平 等。此乃 國失民族主義的成戲之三也。

亡3 民權主義

國女底民權主義,主張推翻專制,推翻專制並非絕對不主張有皇帝,皇帝可以 民選來產生。 國父說: r 假去再現在四萬萬人用投票的方法選舉皇脅,如果給以充 分的民權,人民能夠自由投票,絲毫不受別種勢力的平涉,同時叉有堯、舜復出, 究竟是選擇誰來做皇帝呢?我想一定是選擇堯、處來做皇帝。 J (註一三三〉可是 當時人民沒有這種權利, 國失不得不創除足以阻廢人民獲得此權利的障礙,使中 國人民人人都有選擇「皇帝」的權利,人人都有做「皇帝」的機會,因此 國失民 權思想是淵源於「唐虞禪讓 J r 湯武革命」的事蹟,以及先秦學說「民為邦本,本 固邦寧 J 0 (註一三四) r 天親自說民視,天聽自說民聽 J 0 (註一三五) r 左右 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可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 ,之... 0

J

(註一三六 )r 民為貴,社稜次之,君為輕 J (註一三七〉等等名言。 然而儒家僅僅提出 f 行仁故 J 的道理,沒有提出如何達 3目的仁政的方法。那些標磅 崇「儒」的帝王,高高在上,手操「生殺予奪」之權,人民在政治上既得不到平等 一 36 一

(19)

,

r 仁政」叉怎能表現出來。故 國欠底民權主義是使人民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 國笑說: r 說們要希望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樂,順乎世界潮流,非用民權不可。 」叉說: r 主張民權是要把政權放在人民掌控之中。」過去的政權都是操在皇帝手 中,歷代的內戰,也可以說是為了爭皇帝而戰,所以 國失主張民權是「決心建立 一個共和國,用四萬萬人來做皇帝 J 0 (註一三八〉 國欠說: r 照中國幾千年的 歷史看,實在負政治責任為人民謀幸福的皇帝,只有堯、麗、禹、湯、文、武,其 餘的那些皇帝,都是不能負政治責任為人民謀幸福的。」這種原因, 國欠認為堯 、舜、禹、湯、文、武只講「道德」不計「權力 J '而其餘的皇帝只為「權力」不 講「道德」。民權主義是對本國人爭平等的,不許有軍閥官僚的特別階級,要全國 男女的政治地位都一律的平等。 J (註一三九) r 平等和裁們民權主義相同,因為 民權主義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倒君權,使人人都是平等的 。 J (註一四 0) 國欠的民權主義是主張主權在民的民主主義, r 說們人民徒有 政治上主權之名,沒有政治上主權在民之實,還是不能治圈,必2頁把改治上的主權 ,實在拿到人民手裡,才可以治國,才吽做民治,這個達到民治的道理,就吽做民 權主義。 J (註一四一〉叉說: r 第二之主義(民權主義〉為敢治革命,謂人民直 接參與政權,簡言之,即如選舉權、罷免權,使決權,創制權等,由人民直接行使 之非代議制度下之民權也 J 0 (註一四二) r 講到民權主義。... .應該要慎重聲明 的,代議制度還不是真正民權,直接民權才是真正民權。英國、法國、美國,雖然 都是行使民權主義,但是他們還不是直接民權,是間接民權。兄弟底民權主義,是 採用瑞士底民權主義,就是直接民權底主義...直接民權凡四種,IU}傲選舉權、罷 免權、創制權、和接決權。這四種權,便是具體的民權,像這樣具體的民權,才是 真正的民權主義。 J (註一四三〉 國父底民權主義,雖亦同時受了西方學說的影 響,但 國欠卸有自己的理論,例如盧梭認為人民的權利是天生的, 國欠則認為 是時勢和潮流所造就出來的。「就歷史進化的道理說,民權不是天生出來的,是時 勢和潮流所造就出來的,故推到進化的歷史上,並沒有盧梭所說的那種事實,這是 盧梭的言論沒有根釀。 J (註一四四〉就自然界而論: r 沒有兩朵花完全相同的, 就是一株楓樹的幾千萬片葉中,也沒有完全相同的。 J r 由此可知天地聞所生的東 西,總是沒有相同的,既然都是不同,自然不能夠說是平等,自然界中既沒有平等

,人類文怎麼有平等呢?

J

(註一四五〉叉虛梭認為人人都可以享受民攏,但

國女認為惟民國之國民始能享受民權。「蓋民國之民權,惟民國之國民乃能享之,

必不輕授此權於屎對民國之人,使得藉以破壞民圈。詳言之,則凡真正反對帝國主

義之團體或個人,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而凡賣國周民以放忠帝國主義及軍閥 者,無論其團體或個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權利。 J (註一四六〉此乃 國笑

、主張凡能放忠於中華民國者方能享受中華民國所賦予之國民權利;反對民國者,自

然不能享受民權。 國女叉說: r 我們知道民權不是天生的,是人造成的,我們應

該造成民權交到人民,不要人民來爭,才交到他 J

0

(註一四七)叉盧梭等所主張

之天賦人權祇重權利,而忽略義務。 國女所主張之革命民權乃權利義務兼顧;盧 梭之天賦人權在打破君權神授, 國欠革命民權在保障民主共和。國失之所以從事 一 37 一

(20)

革命,一為順應世界潮流,一為縮起國內戰箏, r 以為中國非民主不可,其理由有

三:既知民為邦本,一國之內人人平等,君主何復有存在之餘地,此為自學理言之

者也。滿州之入擴中國,使中國民族處於破征服之地位,國民之痛,二百六十年如

一曰:故君主立霞在他國君民無甚深之惡感者。猶或可暫安於一時,在中國必不能 行,此自歷史事實而言之者也。中國歷史上之革命,其混亂時聞所以延長者,皆由 人各欲帝制自為,遂相學相奪而不已。行民主之制,則學自絕。此自將來建設而言 之者也。有此三者。故余之民權主義,第一決定者為民主,而第二之決定,則以為 民主專制必不可行。必立實而後可以圖治。 J (註一四八〉

以上乃先敘述

國失民權主義之思想及理論依攘後,繼之研究其民權主義之主

張及其成就。

國文說: r 推到民權的來源,由於爭自由之後才有的。最初歐美人

民織性生命,本來是爭自由,爭自由的結果,才得民權。 J (註一四九〉可是中國 的民權革命不是爭個人的自由,中國人一向有極充分的自由。國父說: r 外國人不 識中國歷史,不知道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都有充分的自由,這自是難怪。至於中國的 學生,而竟忘卸了 r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因而食,宵力於我何有哉

?

.JJ這個先民的自由歌,去時是大可怪的事。由這個自由歌看起來,便知中國自古以 來,雖無自由之名,而確有自由之簣,且極其充分,不必再去多求了。 J (註一五

0)

r 我們是自由太多,沒有團體,沒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因為是一片歡沙, 所以受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受到列強經濟商戰的壓迫,我們現在便不能抵抗。 J 要將來能夠抵抗外國的壓迫,就要打破個人自由,結成很堅強的團體,像把土敏土 參到沙裡頭,結成一塊堅固石頭一樣。中國現在因為自由太多,發生自由的毛病。 ...所以從前推倒滿清之後,至今無法建設民圈,就是錯用了自由之過也。 J (註 一五一〉所以先總統闢揚 國欠的遣散說: r 總理更看明白了自由的口號,對於歐 美的革命教用及其對中國的教用不僅是不悶,而其結果適得其反。...因為歐美民 權革命的對象,是要推翻君主專制封建制度;中國國民革命的對象,是要抵抗帝國 主義,來求得國家之自由平等,所以歐美革命要爭自由,中國草命要重團結。 J

(

註一五三〉為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先提倡民權, r 因為民權主義是提倡人民在政 治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權,使人人都是平等的。 J (註一五三〉這樣才能上 下一體,通力合作,反之,則君權大喔,人民即是不積極的反抗,亦將消極的不合 作,全國一盤散沙,自易遭受敵人的侵略。但是自由與平等要以國家為前提,國家

能夠獲得獨立平等,個人自由才有保障,若國家受制於人,人民亦終必仰外國人之

鼻息,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也。所以國父說: r 國家不自由,而個人

自由亦不能保。 J r 在今天自由這個名詞究竟要怎麼廳用呢?如果用到個人,就成

一片散沙,萬不可用到個人身上去,要用到國家上去。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 得完全自由。到了國家能夠行動自由,中國便是強盛的國家。要這樣做去,便要大 家犧牲自由。 J (註一五四〉以故 國失主張首先要革命黨員犧牲自由, r 都要把 自己的聰明才力貢獻到黨內來,為黨為圈,同一目標,同一步驟,像這樣做去,才 可以成劫。敢黨中最要緊的事,是黨具有一種精神結合,要各黨員能夠精神結合, 第一要職牲自由,第二要貢獻能力。如果個人能貢獻能力,然後全黨才有能力,等 -38 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discovery is not only to provide a precious resource for the research of Wenxuan that has a long and excellent tradi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but also to stress

On the other hand, Japanese Buddhist scholars tend to point out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r inconsistency embedded in the śīla/vinaya system of Sinitic Mahāyāna tradition--that

4-7 The photocopy of the letter of agreement between Business Incubation Center of Feng Chia University and the applied company over the operations and cultivations.. 4-8

An alternative way to proceed would be to directly estimate that one of the unknown constants C 1 :::C 4 which is appropriate to the context (e.g. C 1 if we were using the excess

The existence of transmission eigenvalu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alidity of som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the inverse scattering problems in an inhomogeneous medium such as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Using this formalism we derive an exact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the partition function of two-dimensional gravity as a function of the string coupling constant that governs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