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誰在地景上寫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誰在地景上寫字"

Copied!
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張蜀蕙 誰在地景上寫字·

29

誰在地景上寫字一一由〈大唐中興頌〉碑

探究宋代地誌書寫的銘刻與對話

張蜀蕙

中國語文學系 國立東華大學 助理教授

摘要

j 吾溪〈大唐中興頌〉碑,是在山崖平整的石壁上刻字,這古老的刻石方法,將勝景與賞 景的風懷合而為一。此頌非詩人私密的地景記憶,乃是記述唐代安史之亂平定的贊頌,時至 兩宋, 1吾溪崖石周圍唐人的碑刻都保持下來。歐陽修、黃庭堅對〈中興頌〉碑的意見,有著 提領宋人閱讀此文本的作用,本文以此為立論中心。黃庭堅〈書磨崖碑後〉尤為動人,山谷 在1吾溪「斷崖蒼蘇對立久 J '探訪顏真卿墨本真跡而至, 1吾溪磨崖的召喚,連繫他與元結、 顏真卿時代的微妙關係 o 宋室南渡前後,到1吾溪者漸多, <中興碑〉下想中興,蔚為風潮, 宋人讀〈大唐中興頌〉碑,環繞著文本的歷史、文學的閱讀,證明這是一篇成功的文本。由 此例的探討,微觀宋代地誌書寫閱讀的核心問題。 關鍵詞:大唐中興頌、元結、地誌、黃庭堅、歐陽修

通訊作者 張蜀蔥,

E-mail: shchang@mai

l.

ndhu.edu.tw

(2)

壹、前言

宋代作品印行與傳播方式便捷,題壁的傳播需求性降低,作為題刻石面上的題壁是人 與空間的對話。有文本記憶的地景,題詩尤多,如江州琵琶亭,文人所題多與白居易〈琵琶 行〉有關,河中鸝鵲樓之唐賢名勝,多見詩人題詩。'詩話好談驛站、通渠、廣市勝i壺,以 蘇州虎丘真娘墓為例,文人!鼠嘆真娘美麗早逝的生命 I 脂膚黃手不牢固,世間尤物難留 連。」 2歷來真娘墓上題詩不絕。《吳地記〉記虎丘山 I 寺側有其娘墓,吳國之佳麗也 o

行客才子多題墓上,有舉子譚蛛作詩一絕,其後人稍稍息筆。 J

3

<雲溪友議〉載

I 吳門

女郎真娘,死葬虎丘山,時人比之蘇小小,行客題墓多矣。舉子譚蛛題云. w 武丘山下塚疊

疊,松柏蕭條盡可悲 O 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獨題詩。』」 4文人將墓上題詩視為風雅之

事,乃此事具有一種意義,文人「不識真娘鏡中面,唯見真娘墓頭草」。真娘的美來不及親 見,美人的短暫生命 I 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 J 0 5文人透過題詩,追懷世間美 好事物易逝的風傷 O 譚妹的詩相當煞風景,卻是對這種意義的嘲諷,無疑地,題壁成了文人 開放的討論空間,地景為載題,所題之壁為媒介。文人善於應用此媒介,於壁面上表達個人 看法,尤其於具有歷史記憶之公共地景上,以華清宮為例, <詩話總龜》稱: I 自唐迄今, 題詠不可紀」文人於此各抒意見,如鄭文寶有 I 只見開元無事久,不知貞觀用功深。」楊 正倫詩: I 休罪明皇與貴妃,大都衰盛兩相隨。惟憐一派溫泉水,不逐人心冷暖移。」 6長安 於五代之後,帝都地位被沖京取代,政治經濟雖不若前,卻變成文化古都,末人好論天寶遺 事,尋大明宮、曬山、華清宮舊迎,懷想明皇貴妃享樂、荒廢朝政,終至傾國,透過壁面的 題詩,表達他們對天寶之亂的意見。這些地景上的題壁,形成具有意義的對話,不僅是「觀 人題壁,而可知其文章」 7的層次,而是鑄造了文本在空間上的意義。 宋人是嚴格的讀者,詩話每每記載地景上的留題無可觀者,直言 I 詩無佳者,何不去 之?」 8也好談留題佳者,詩話每每記載幾則動人的題壁,即使忘其姓名,甚或地景毀壞, 唔[宋]阮間,周本淳校點 (留題門)

,

(江州琵曹亭題詩)、(河中鸝鵲樓題詩)

,

«詩話總龜》 (北京市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 7) ,卷的,

179

0 2 [唐]白居易,朱金城這校(其娘墓)

,

«白居易集~校»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卷 12 ' 6540 3 [唐]陸廣徵,曹林娣校注 《吳地記校注» (南京市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9)

,

63

0 «吳地記》 此書作者年代,一說是唐傳宗時人,此書至南宋淳熙時仍有增綴。參見書前序。 4 [唐]范撫 《雲溪友議» (臺北市 藝丈印書館,

1968)

,卷六,

5 ' a-b

0 5 [唐]白居易,朱金城笈校 (其娘墓) , 654 。 6 [宋]阮間,周本淳校點: (留題門) , 176 。 7 [宋]沈括《夢溪筆談» I 歐陽文忠公當言曰 w 觀人題璧 1 而可知其文章。~ J 參見[宋]沈 括 《夢溪筆談» (上海市 上海書店, 2003 '第一版) ,卷 14 ' 115 。 8 [宋]阮間﹒(留題門)

,

(洪州西山題詩 H 年, 1840

(3)

張蜀蕙 誰在地景上寫字 φ

31

於「因斐蘿蘿蔓'峭壁間得詩 J , 9戚嘆留題不遇知音被揭棄: ,-時人不會其意,尋毀其 碑 J 0 10歐陽修〈唐人書楊公史傳記〉跋尾去,-原作者之意,所以刻之金石者,欲為公不 朽計也。」然而銘刻果真能抵抗時間的消毀?歐陽修去. ,-今縷幾時,而摩滅若此,然則金 石果能傳不朽邪? J ,-凡物有形必有終敝,自古聖賢之傳也,非皆託於物,固能無窮也。乃 知為善之堅,堅於金石也。」們公共空間的地景書寫,必定託於一個動人的文本,鑄造文本 在空間上的意義。然而,漫漫時光中是否能留駐作者題壁的用意?或是被後人有著不同的解 讀形成另一種閱讀,這是筆者想探討的問題。以下將針對〈大唐中興頌〉碑,作為思考這些 問題的起點。 本文以〈誰在地景上寫字 由〈大居中興頌〉碑探究宋代地誌書寫的銘刻與對話〉 為題。「誰在地景上寫字」一詞,貼合中興碑原是活溪一方磨崖的特質,磨崖是在山崖較 為平整的石壁上刻字,是非常古老的刻石方法,係將勝景與賞景戚 1要合而為一。史考倫

(Ron

Scallon和 Suzie

Wang

Scallon) 的〈實體世界的語言>

(Discourses in place- Language

in the Material

World) 一書中認為,在土地上寫字是中國人長久以來在土地上的論述方式,

中國人偏好在岩石上書寫、刻字、並定時清理讓文字清晰可辨。不惟在傳統聖山、岩石常 見題字,即使是私家園林亦然。引地理學家段義芋(Tuan

Yi Fu

,

1991) 評〈紅樓夢〉中大 觀園各處題字的看法為例,-這座花園的實體景象非常美麗,但如果少了題詞,大家就覺 得不完整,非得要以文字書寫才成。」惚中國幾世紀以來在地景上寫字的傳統,文字賦予空 間意義;副標題的「銘刻與對話 J '則是將「大唐中興頌」視為放罩在活溪山壁的一個符 號,唐宋以下,鄰近石壁上題字無數,這些石刻如叢眾的符號,回應之前的題詠,並期待 來者,有著對其他論述「說話」的意圖。"史考倫提醒我們,符號一定要放置於實體世界才 能存在,才能產生意義系統,不可忽略符號的「情境性 J

(situatedness

)與「地方穩固性」

( groundedness )

0 14中興頌碑與清溪地景、周圍石刻,形成了可供解讀的文本,這些留在地 景上的文字,如銘刻般地被深深留存、牢記,並產生意義。可5 歷來?吾溪〈大居中興頌〉碑的探討甚多,此碑既是時代的記憶、地景的象徵,也是珍貴 的碑本文獻,本文試圖從歷史的發展脈絡,追索這些複雜而交錯的論述。筆者曾於〈現實經 9 [宋]阮閱 (留題門) , <舒州三祖山題詩)條, 183 。 10 [宋]阮間: <留題門) , <常州忠烈王廟詩)條, 177 。 刊[宋]歐陽修,李逸安點校 《集古錄跋尾» , «歐陽修全集»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1)

,卷

10 ' 2307

0

12 史考倫(

Ron Scollon and Suzie Wang Scollon)

0 «實體世界的語言» ,呂奕欣譯(臺北縣 韋伯文化 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2005)

,

160-161

0

13 同上註, 232 。對話性(Di

alogicality

)則根據巴赫汀 (Bakhtin) 說法引申。

叫同上註'序言。

咱同上註, 143-144 。銘本身即指以文字刻於金石,銘刻引申有深深留存牢記之意, I

Inscription

J 據地 方符號學的解釋,銘刻不僅是雕刻,且是世界上的語言、符號產生的意義。

(4)

驗與文本經驗的真實一一由歐陽修、蘇軾作品探究北宋地誌書寫與閱讀〉一文,提到宋人於 地景記憶與文本記憶真實的辨證中,領悟到文學書寫若能洞察地景的場所精神,將能創造深 刻的地景記憶。宋人樂於將文人遊賞的故事,變成地景的歷史記憶,創造更多的文化地景。 這樣的過程也體現在中興碑上,本是?吾溪石壁的刻石,碑文實與活溪山川無關,透過宋人的 論述,變成真有文化意義的地景。 追溯〈大唐中興頌〉碑的由來,乃元結於唐肅宗上元二年秋八月寫下〈大唐中興頌〉 大曆六年夏六月刻石,元結作〈中興頌〉時,未有「湘江東西」以下六句,後刻石補上: 「湘江東西,中直活溪,石崖天齊。可磨可擒,刊此頌焉,何千萬年。」俑元結在 1吾漠上, 遭遇到一個「可磨可攝」的崖壁,顏真卿書法刻之,崖壁顏真卿的字跡, ,-森森如劍戰, 有不可犯之色 J '浩溪崖壁與之複合, ,-元漫郎頌、顏平原書,并祁陽石為三」稱之為三

絕碑。可 7文章的意義已不僅封存在書面性閱讀, 1吾溪一地成為供人懷想元、顏風範的人文景

觀。後代觀其「歲久剝裂」、「崖角刑弊 J '觀照古拙本真書藝的愉悅之外,引發後人對該 文本的種種討論。宋人好談〈大唐中興頌〉碑,和詩不少,後人註解李清照、范成大、楊萬 里、陳與義、張孝祥詩文者,對中興頌詩尤為關切,每每徵引方志資料與詩話資料作為論 證。今人孫望 (1912-1989) 編校元結《次山集> '於集後附錄一,羅列元結當時文人唱和 之作與元結之後唐人於 1吾溪的留題,附錄三,損集唐宋元明清詩話對元結其人其作與〈大唐 中興頌〉的評價。附錄四, ,-羅致文集碑記,考厥生平、繫年而次」的元結年譜。孫望自道 〈元次山年譜初稿〉自 1935 年開始編賽, ,-中經寇禍,奔走江湖;過活溪而觀磨崖巨刻,溯 瀟湘而尋朝陽遺跡」。因戰禍流落天涯,得以親臨觀賞: 望囊曾於民國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因事過祁陽,得於渡口暢遊 j吾臺諸勝。渡口 唐宋以來碑刻甚多,尤以中興頌為大觀。頌刻崖石,石臨江,其旁有元、顏二公祠, 把元次山及顏魯公。江畔亭臺水石,極饒逸緻。余I'! p 其地購中興頌碑拓,及歸 ¥1'!'j 客 郎,懸之室,可滿壁,其高寬均在一丈外。" 當時二十六歲的孫望追尋前代文人閱讀〈大唐中興頌〉的行跡,於戰火飄搖的年代,來

到祁陽與此碑相見。何孫望的例子,也是每個世代文人的縮影。後人對活溪中興碑的閱讀,

咱[唐]元結,孫望編校 (大唐中興頌) . «新校元次山集» (臺北市,世界書局. 1984 .再版) , 卷7 . 106-107 。 可 7 [明]董其昌,屠友祥校注 (楚中隨筆) , «畫禪室隨筆» (南京市 鳳凰出版社,

2005)

'232-233

0 18 [唐]元結。《新校元次山集»,51 。 19據孫原靖(孫望年譜)載,一九三七年,孫望自南京至長沙,見聞一多、李嘉言,贈(元次山年譜初 稿)。一九三八年至長沙,時值抗日戰爭,長沙大火,情勢緊急,十一月十一日隨管理處自長沙移往永州。

(5)

張蜀蕙 誰在地景上寫字﹒

33

尤其是在時代消索之際,元、顏二人的忠義與唐室平定安史之亂的中興,對於南j 度宋人與明 亡遺民的意義,不言而喻,中興頌碑與清溪石刻變成湖湘重要的風景與文化遺跡。諸碑除為 金石學者家關注,也因石刻不易挖改特質,為學者據引為史料,卑仲勉《貞石證史~ <修活

溪記之讀法〉、〈元公再臨道州〉等文,即引用活溪石刻資料作為考證。 20本文僅以宋人閱

讀〈大唐中興頌〉碑衍生的種種討論,作為探討宋諸家對地誌書寫,銘刻地景的思考線索, 至於金石考證並非本文處理的重點,於此說明。

貳、中興頌碑的文化地景與文本的形成

一、;吾溪詩人與清溪詩

中興頌刻石以來,到過 1吾溪的文人,或作;吾溪相關書寫的文人不少,歷代官員對活溪 勝景皆有增修,根據1吾溪文物管理處清理統計,現存石刻有 505 方,比歷來〈縣志〉和《溪

志》所載多 7225 方, 21 唐碑原有30方,現存 17 方,以明、清尤多。明、清〈祁陽縣志〉皆

編有 o吾溪志~ ,現存唯有清同治時陳玉祥、劉希關等黨《祁陽縣舊志~ 0 (以下稱〈舊 志~ )康熙四十年(1 701 )王士禎(

1634-1711

)編有《活溪考〉上下兩卷。本文根據兩書 編選文人,粗估約有五十家之多,依作品時間與刻石的事件,表列於下,作【活溪詩人譜】 (見表 1 )。人名依生平年加以排列,如無生卒年即繫之以時代相近處。文中所列詩文,乃 歌詠活溪一地或閱讀中興頌的相關作品,部分備註中考以繫年。詩文題名兩書與諸人別集相 參,或有不同, {~吾溪考》或不書詩題, {舊志》有,以別集所載題名為主,篇題前以*號 示之。《舊志》收錄為 o吾溪考〉所無者,則於人名下標列底線示之。本表作了簡要的辨證 考據,可供了解書寫活溪與〈中興碑〉歷來作家與作品。 在永 j'I'1 尋得元次山遺迎,十二月居永州郊外桃江村,次年,一九三九年四月,移往吉安,五月調往貴州。 一九四0 年四月返湖南晃縣,五月調重慶0 多次調動,一九四二年任教成都金陵大學中文系,一九四六年回 南京,一九五七年, «元次山年吉普》修訂本由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距初稿慕寫已有二十二年O 載於郁 賢皓等(編) 0 «詩海揚帆 文學史家孫望» (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299-319 。 20本 f中勉。《與石誰史» ,載於《本仲勉著作集一一一金石論叢» ,本仲勉(編) (北京市.中華書局,

2004)

'138-139'

171-172 。 21 浩溪文物管理處(編) 0 «湖湘碑刻二,清溪卷» (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9)

,335 。

(6)

j吾溪詩人譜

人名

生卒年 詩文 備註 (唐)顏真卿

709-785

書〈大唐中興頌〉 大曆六年夏六月刻石 (唐)冗結

723-772

〈浩溪銘〉、〈蝠量銘〉、〈店廣德三年初任道州至永泰冗年 亭銘〉、〈東匡銘> <寒泉銘〉 罷,永泰二年復任道州,大曆三 〈大唐中興頌〉、〈欽乃曲〉 年轉任容州,四年丁母憂復歸浩 溪,七年赴京病卒。 (唐)王Ei 天寶間進 〈後峙溪銘〉 〈浩溪考〉按 r 戴叔倫有桂陽 士 北頭見野人所居,呈王永州Ei詩, 蓋叔倫同時人。」王昌約於大曆 三、四年任永州。 (唐)呂溫

771-811

〈道外|刺史廳、後記〉 元和五年作,呂溫於元和一年受 道州刺史,四至五年在道州任, 復轉衡州刺史,六年卒。 22 (唐)韋辭

772-830

〈修活溪記〉 兀和十三年十二月六日. c 舊志〉 卷五作〈修浩溪亭記〉 (唐)韋瑾 大中時人 〈活溪題壁記〉 大中二年十二月七日作. c 全唐 文》卷六百九十五。 (唐)皇甫混 777?且830?

*

<題浩溪石〉 參見《全唐詩》卷三六九. c 舊 志》卷五作〈題磨崖詩〉 (唐)冗友讓

兀和時人

*

<復游活溪〉 兀和十三年,見道州志引. c 舊 志》卷五作〈復活溪舊居〉 (唐)蔡/'-J". 大中時人 〈假節昌父道遊浩溪〉 見《舊志〉卷五引,參見《雲溪 友議》卷中〈買山識〉 (唐)李諒

775-833

*

<舟過1吾溪懷古〉 見《舊志》卷五引。 (唐)鄭谷

851-910-

〈浩溪〉 見《雲臺編》卷中. c 鄭谷詩集

(887

)進 望注》卷二認為此詩係鄭谷十歲 士 隨父鄭史永州刺史任上作。 (唐)鄭絃 23 元和時人

*

<浩溪懷古〉 見《活溪考》卷下引,見〈舊志〉 卷五引。 表 I

jlij

22 馬承騙。《呂和叔學譜» (臺北市。洪氏出版社,

1977)

'70-81 。 23 «祁陽縣舊志》卷五引作宋人「鄭絃 J 誤。(清溪考)作「鄭絃」。按《東雅堂昌黎集註» <遺 詩,福先塔寺題名)云 r 處士石洪溶川、吏部員外王仲舒弘中、水都員外鄭楚相叔款、洛陽縣令潘宿陽乾

(7)

張蜀蕙 表 1 )吾溪詩人譜(續) 誰在地景上寫字﹒

35

人名

生半年

詩文 備註 (宋)歐陽修

1007-1072

〈唐中興頌〉 見《集古錄〉卷七。 (宋)黃庭堅 1045幽 1105 〈題?吾溪匡壁〉、〈答浩溪長老 見本文〈山谷與元結漫浪情懷〉 新公書〉、〈中興頌詩引并行 所述。〈舊志》卷五作〈書磨崖 記〉、〈活溪圖〉、〈書磨崖碑後〉 碑後〉 (宋)秦觀

1049-1100

〈漫郎詩> (分韻得桃字)

《准海集〉卷二, 24 <舊志〉卷

五作〈漫郎吟〉 (宋)張采

1054-1114

*

<讀中興頌碑〉 《柯山集〉卷十二, <舊志〉卷 五作〈題磨臣碑後〉 (宋)潘大臨

1057?-1106

*

<浩溪中興頌〉 〈宋詩紀事〉卷三十三, <舊志〉 卷五作〈題磨崖碑〉 (宋)釋惠洪

1071-1128

〈同景莊游活溪讀中興碑〉 〈石門文字禪〉卷一 o (宋)血莖 神宗時人 〈遲浩溪〉 〈舊志》卷五引,詩見〈宋詩紀 事》卷二十六引。 (宋)王室里

1076-1134

〈祁陽成逸畫浩溪圖相亦為作長 〈舊志》卷五引, <兩宋名賢小 句〉 集〉卷一百一哥 I <初寮小集〉 (宋)蚯星星

1080?-1160

〈跋j吾溪造極圖〉 〈舊志〉卷五司 I <活溪造極 圖> '詩見〈兩宋名賢小集》卷 一百八十引〈謀其居士集〉 (宋)李清照

1084-1151 ?

*

<和張文潛酒溪碑〉 〈清波雜志〉卷八引。 (宋)陳與義

1090-1138

〈同范直愚單履遊?吾溪〉、〈漫 〈簡齋集〉卷八、卷十二, <舊 郎〉 志》卷五作〈漫郎吟〉 (宋)許永 紹興時人 〈祠堂E己〉 〈活溪考》下卷引,末有「紹興 二十二年十月日記 J ' <舊志〉 卷五作〈顏元祠堂記〉 (宋)范成大

1126-1193

〈書活溪中興碑後〉、〈騁鷺 〈膠鷺錄〉載乾道九年二月十九 錄〉、〈浩溪道中〉、〈遲浩溪〉 日過此, <遲浩溪> <舊志〉卷 五引 o 明、園子博士韓愈退之、前試左武衛商曹李演廣文、前杭州錢塘縣尉鄭絃文明,元和三年十月九日同遊。」 疑為此人 O 24參見[清]王士禎 《浩溪考)) , «王士禎全集)) (濟南市:齊魯書社,

1997)

,下卷, 4439 。王士 禎按 I 少游詩雖不云中興頌而作,然『心知』已下四旬,非(中興頌)不可以當之,故錄次魯宜、文潛之 後。」故此非觀中與碑詩,然意有相通,姑列之,文後論之。

(8)

表 1 ;吾溪詩人譜(續)

人名

生卒年 詩文 備註 (宋)楊萬里

1127-1206

o吾溪賦〉、* <活溪磨崖懷古〉 o吾溪磨崖懷古> <舊志〉卷五 司|。 (宋)張孝祥

1132-1170

〈讀中興碑〉、〈題朱元順酒溪 《舊志》卷五作 o吾溪有凰〉 圖〉、〈水龍時> (過?吾溪) 《于湖集〉卷四,作於乾道二年, 是年六月,罷歸江東,經j吾溪。 (宋)陳從古 生羊不詳

*

<活溪〉

見 o吾溪考〉引,曾任衡州。 25 (宋)呂本中

1084-1145

〈浩溪〉 見《東萊詩集》卷十一。 (宋)李洪

1129-7

〈和柯山先生讀中興碑〉 見〈芸庸類草》卷一。 (宋)重扭

1133-1180

〈舟過活溪有凰題石〉 見《舊志》卷五引。 (宋)主豆豆

1137-1218

〈過1吾溪讀中興碑〉 見《舊志〉卷五引,見《雙溪類 稟〉卷四。 (宋)楊冠卿

1139-7

〈以1吾溪磨崖頌為友人壽〉 見《客亭類稿》卷十二。 (宋)當丰

1142-7

〈浩溪〉 見《緣督集》卷四。 (宋)王阮

1163-7

〈讀清溪碑一首〉 見《義豐集} 0 (1163 年進士) (宋)盆里

7-1211

〈題;吾溪〉 見《舊志〉卷五引,見〈芳蘭軒 集〉 (宋)李曾伯

1198-1268

〈庚戌過活溪讀中興碑〉 見《可齋雜草》卷二十五。 (兀)郝經

1223-1275

〈書磨崖碑後〉 見《陵川集〉卷十二。 (兀)王|軍

1227-1304

〈題中興頌後〉 見《秋潤集〉卷七十一。 (兀)張養浩

1269-1329.

*

<書大唐中興頌後〉 見〈歸田類稿〉卷十七。 (元)盟主

1240-1303

〈活溪讀中興頌〉 見〈陳剛中詩集》卷二. <舊志〉 卷五、《宋詩紀事》卷六十八誤 引作「李南」 (兀)蘇天爵

1294-1352

〈活漢書院言己〉 〈舊志〉卷五作〈建活溪書院 記> .見《滋漢文稿〉卷二,末云: 「至元五年( 1339) 己卯冬十有 一月甲子具官蘇天爵謹記」 (兀)楊維禎

1296-1370

〈磨崖碑賦〉 見〈麗則遺音〉卷二。 25 陳從古,字時顏,金壇人。進士,歷知衡、饒、信州,直祕閣,力學工文,著«5)U胡集》。又曾任 湖南運判。參見[宋]周必大 (左朝散郎湖南提刑陳從古除湖南運判> ' «文忠集» (臺北市 臺灣商務 印書館,

1970)

,卷 100

'

I 。時乾道七年 (1171) 十二月,乃周必大同年,曾衷集古今梅花詩八百篇。參見 (程祁陳從古梅花詩> ' «文忠集» '卷 178

'

7 。

(9)

張蜀蕙 表 1 )吾溪詩人譜(續) 誰在地景上寫字 φ

37

人名

生卒年 詩文 備註 (明)王俑

1370-1415

*

<游活溪錄里陳司馬及同登諸 見《虛舟集〉卷二, <舊志〉卷 公〉 五誤作「王禹俑 J '且詩題〈浩 溪讀磨匡碑〉今按 o吾溪考》正 之。 (明)沈周

1427-1509

*

<題中興頌石刻後〉 見〈石田詩選〉卷五。 (明)顧磷

1476-1545

*

<活溪〉、〈冗顏書院用錢給 見〈顧華玉集> <浮湘草〉卷一 事韻〉、〈漫郎宅用那侍御韻〉 〈憑几集〉卷二。 〈春陵懷古二首〉 (明)袁裴

1502-1547

*詩、〈遲浩溪記〉 見 o吾溪考〉下卷引。 (明)董其昌

1555-1636.

*

<讀活溪頌) 26 見《畫禪室隨筆》卷四。 (清)王士禎

1634-1711

〈湘水行送良輔宰零陵〉、〈摩 見〈精華錄》卷四 o 崖碑〉、〈浩溪考〉 康熙四十年,王士禎六十八歲編《活溪考> '書成之後陸續收錄唐人鄭谷、蔡京、宋李 清照、洪覺範(惠洪)詩,持續關心酒溪資料,至康熙四十八年,仍有相關記載。 27王士禎 作《活溪考> '因戚於李仁剛、華光祖所撰舊志不見無傳,由知祁陽族自至寄來的新志出庸手 「總雜泛濫,至不可耐 J ' I 攬之輒太息,以為古今名蹟不遇其人」。乃雜考諸集, I 窮搜

遐擠,要取精竅,間錄詩賦雜文,汰俗存雅 o J 所收錄詩文「多郡志溪志所未收取者」 za與

《清溪考》同時,王士禎的另一本著作〈居易錄》記載山谷刻石被毀損的情形: 黃山谷〈題魯公磨崖碑詩〉凡一百八十餘字,要IJ <中興頌〉之右。順治中永州府推官 某過而賦詩,屬祁陽令孟IJ 之石 o 令媚推官,輒銬去山谷書一角刻焉。千古名迫,一旦 元IJ 缺,志載之「災異」宜矣 o 29 26按《畫禪室隨筆》云 「余至衡州,欲觀大唐中興頌,永州守以墨刻進,亦不甚精。蓋彼中稱為三絕 碑,日。「元漫郎頌、顏平原書并祁陽石為三。」殊可嗤恨,石何足絕也。蓋兩公書與文與其人為三絕耳, 因題詩,令守鱗之。」卷4

' 232

0 27 參見《香祖筆記» ,卷 11 , «王士禎全集»

,

4705

0 «漁洋詩話» ,卷中, «王士禎全集»

,

4784 。 《古夫于亭雜錄» ,卷 1 , «全集» ,卷 5

' 4830

,

«王士禎全集»

,

4915

0 «分甘餘話» ,卷2 , «王士禎 全集»

,

4989 。 26 王士禎白序《活溪考» ,乃以退食之暇,雜考新舊《唐書» ,次山、可之、豫章、石湖、誠齋,鐵 庄、歸田、升蔥、非州諸集, «宣和晝譜» ,歐陽《集古》、趙氏《金石》二錄, «廣川書跋》、《石墨畫售 華》、《墨池編» ,旁及《揮塵錄》、《桂史》、《容齋五筆》、《示兒編》、《學林》、《玉堂嘉話》 《寂園雜誌》諸書, «王士禎全集» , 4413 。 29 [清]王士禎 《居易錄»

,

«王士禎全集» ,卷30

'

4285 。

(10)

山谷題詩「世謂小磨崖,與顏書並重 J '遭此災,為文物之厄, r 過者驚|宛 J '王士禎

效歐陽詹〈弔九江驛碑材文〉為碑石申冤。"

o吾溪考〉有兩卷,卷上由活溪詩文和活溪地景兩部分組成, ~吾溪詩文錄元結諸銘與 〈大唐中興頌> '元結諸銘之後,為歐陽修、黃山谷、趙明誠等金石考證,王士禎認為〈活 溪〉、〈厝亭〉二銘乃山谷與陶豫同遊所得,歐陽修時仍未見,趙明誠漏〈厝亭〉銘。"附 錄〈宣和書譜〉、《廣川書跋〉評顏真卿的書論及後人對〈中興頌詩〉與山谷讀碑詩的回 應, ~吾溪地景則繫以元結、山谷在 1吾溪詩作與行跡,漫郎故宅、顏元二公祠等宋元以下增 建,附錄唐人書寫清溪之作。卷下則以後人避觀活溪諸賦為主,兼及壁記、碑記、書院記, 其中歌詩尤多。舊志卷五〈浩溪〉稱王士禎〈活溪考〉之功. r 古蹟勝概與夫憑弔題味之 作,搜括無遺。」使活溪之名益著, r 至今賢士大夫,遊觀接腫,賦昧日增。」舊志記載 明、清清溪風景增建,有活溪八景、十景之稱。此外, 0吾溪考》卷上附錄吳做、鄒浩、吳 師道(元) ,與卷下趙汝錯、吳杭、許宗魯、易級、聶古柏、馬祖常、葛長庚、藍潤、管大 勳、周用等各有詩作一首,不著詩題,蔡汝楠有〈經清溪〉、〈三吾道中〉二首。舊志增錄 孫適〈活溪三絕堂記〉、元、明重修浩溪地景諸記,明清文人活溪遁記與祁陽鄉人記浩溪 山水者,因篇幅所限,表 l 不錄,於此說明。然《活溪考〉與《舊志》仍有闕漏,如米市有 〈過浩溪〉詩一首,見於米帝《寶晉英光集> , 32並被南宋《方輿勝覽》載錄,兩書均不見

載。

詩人活溪詩多與中興碑有關,宋許永〈顏元祠堂記> '述其於高宗紹興二十一年 (1 151) 守永州,四月過祁陽見到活溪山水與前賢刻石,而有此 it悟 r 大抵江山之勝,必 託諸偉人,然後名顯,而人樂之,蓋江山雖人所樂,而所樂非江山也。 J r 祁陽活溪,湖外

江山之勝者也,有顏、元遺蹟在焉,士大夫過之未有不遲,避而未嘗不得所樂者

o

J

33許永

寫此記時,正是南渡之後二十五年,盛讚中興頌碑的影響與召喚,跨越了時代的限制,與後 世之人展開心靈的對話。

二、唐宋地理志中的活溪與中興頌碑

唐宋文人對中興頌碑的回應,除了歐陽修、黃山谷等名家外,【活溪詩人譜】裡許多文 人名字是陌生、被歷史所潭滅的, 0吾溪考》收錄不少這樣的詩人,舊志記載祁陽當地文人 之作,提供我們掘發潛藏時間中地方的記憶。面對中興碑如此具有政治、文化意象的刻石, 30 [清]王士禎 《居易錄» I 道其觀歐陽詹(弔九江驛碑材文>: ~美玉抵禽,高冠藉足。』云, 『與有道而鯨'無罪而剿,投四裔魎魅,何以別耶 P 石不能言,其豈無冤!有成吾反復其言而悲之,先顏後 黃,其接一也。欲擬作一篇,輒著于此。~ J «王士禎全集» '卷33

'

4378 。 31 [清]王士禎。《活溪考»

'

«王士禎全集» '卷上, 4419 。 32 [宋]米苛 《寶晉英光集» (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1985)

,卷4 ,的。 33 [清]王士禎: «活溪考» , 4448 。

(11)

張蜀蕙 誰在地景上寫字﹒

39

方志、地理書辜者的解讀,背後的時代眼光與因應的讀者需要是如何,值得進一步探究。 本文選取五本地理書: <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輿地 紀勝》、《方輿勝覽〉作為考查對象,前三本地理書與中興頌碑成到北宋歐陽修、黃山谷的 時代相合,至於後兩本地理書則與南宋對中興頌碑的關注有關。依其成書時間、編者背景、 對活溪與中興碑相關記載表列於下。(見表2) 表 2 唐宋地理書與中興碑 地理書

|

成書時間

|

活溪中興頌相關記載

|

編者資料

元和郡縣圖志|唐憲宗元和八年|無

|編者李吉甫( 758-814 )。

(813)

I

I 南宋孝宗淳熙二(

1175

)程大 昌跋'圖已亡,志存矣。 太平寰宇記 |宋太宗雍熙、端|卷一百一十六卷[祁陽】載: I 編者樂史 (930-1007 )。由南 拱年間(

984-989)

I

I 唐中興頌碑,元結文顏魯公|唐秘書郎入束,歷三館文臣。 書,俗謂磨崖碑。」 元豐九域志 |宋神宗元豐三年|無 |編者王存 (1023-1101) 0 元

(

1080) 進呈 I 豐三年書成,又修訂,元祐元 年刻印。

新定九域志

|紹聖四年( 1 恥|卷六[永州郡﹒古跡】, I 黃裳續輯,增「古蹟」門。

載浩溪石岸有元結中興頌 碑。」 輿地紀勝 |南宋寧宗嘉定|卷五十六荊湖南路永州 |編者王象之,付印時間約在理 十四年 (1221)

10

[風俗形勝】引元結〈活|宗紹定初(1 228-1233

)

至理宗寶慶初| 漠銘〉、〈中興頌> '周

( 1225)

I

中行〈元次山祠堂記〉

O

【景物】記丹崖、清溪、 元結行遍,引元結浩溪 諸銘。練潛夫〈笑幌山亭 記〉、陳衍〈題活溪圖〉 O[ 古跡】元結行過。 O[ 碑記】元結諸銘刻石、 〈大唐中興頌> '山谷〈小 磨崖〉秦觀等詩。

(12)

表 2 唐宋I也理書與中興碑(續) 地理書 成書時間 j吾溪中興頌相關記載 編者資料

O

【詩】山谷追過元結作、 宋人詩稱美元、顏二人, 論中興之事。

O

【人物】山谷友人蔣潭。

O

【四六】往讀中興之頌, 無亡平日之音 o 方輿勝覽 刻印於理宗嘉熙

O

【人物】漫郎行過,山谷 編者祝穆,于祝沫,寶祐四年 三年(

1239)

泛舟懷古。 進士, (1256) 增訂,重訂刻

O

【名賢】蘇軾、蘇轍、山 印於南宋度宗咸淳二至三年 谷貶途道經,刑恕、張潰、

(

1266-1267)刻本 o 方疇貶居。 恭帝請降(

1276)

,再歷端宗、

O

【名宜】周敦頤、胡寅、 益王、帝閱( 1279) 宋亡。 楊萬里 o

O

【山 J II 】清溪中興頌、宋 人讀碑詩。

O

【四六】石崖有元郎之頌, 誰不品題。

(一)元和郡縣圖志

距離中興頌碑刻石時間最近、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書,是李吉甫(7 58-814) 於唐憲宗元 和八年 (813 )成書的《元和郡縣圖志》。此書並無中興頌碑的記載,李吉甫生於肅宗乾元 元年( 758且 814) ,約當元結作中興頌之時, I 當唐憲宗時,黃河南北五十餘州為藩鎮所割 據,川西淪于吐蕃,此志仍有十道,蓋志在恢復舊土 J 0 34稱元和中興的時代,吉甫時任宰 相, I 當國日久,乃始賽述 J 0 35以統治者的視野著眼於「丘壤山川,攻守利害 J , 36對於 文人立碑之志並不關心。此書於南宋刊印因其契合當時恢復舊土的渴望,淳熙年間張子顏 (幾仲)刻板於襄陽幕,張幾仲先祖為中興社禮臣,幾仲記其守國於邊境襄陽所見: I 泊至 郡,每登明山,撫中原,未始不歎息久之。」由程大昌處得此書,付之刊印的用意 I 亟用 34 [唐]李吉甫 (前言> ' «元和郡縣圖志» (北京市。中華書局,

2005

'二月 IJ) ,21 。 35 同上註'元和郡縣圖志闕卷逸文,參見[宋]程大昌。(元和郡縣圖志跋> '卷3'1101 0 36 同上註'元和郡縣圖志序, 1-2 。

(13)

張蜀蕙 誰在地景上寫字﹒ 41 • 版傳,以資有志者籌贊恢拓之業 J 0 37程大昌指出,此書原是有圖,然「圖今亡矣,獨志存 焉」。道此書「憲宗經略諸鎮,吉甫實贊成之,其於河北、准西,悉嘗圖上地形,憲宗得以 坐覽要害,而愉定策畫之 J 0 38洪邁稱讀此書,.九州萬里,在吾目中。」 39

(二)太平寰宇記與元豐九域志

I吾溪中興頌碑是到了宋代,才被地志列為一地之景,最早見於樂史於太宗雍熙、端拱

(984-989

)年間作,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一十六卷【祁陽縣】載: 唐中興頌碑,在縣南五里浩溪口,上元二年,荊南節度判官元結文,撫州、i 刺史魯國公 顏真卿書其字甚大。大曆六年刻其頌,末云,.湘江東西,中有浩溪,石崖天齊。可 磨可鍋,刊此頌焉。」俗謂之磨崖碑。“ 王存於神宗元豐三年(1080 )進《元豐九域志} ,書卷六,【荊湖路﹒祁陽】下並無記

載,“哲宗紹聖四年(1097) ,黃裳續輯羊毛《新定九域志} ,增列「古蹟」一鬥,卷六【永

州】郡下,於【古跡】一欄載有: ,.清溪,石崖上有元結中興頌碑J '儼然為一地勝景。距 離刻石時間已三百年,考此書所載古跡,於荊湖南路諸君戶,名山勝地外,則是蔡倫宅、炎帝 陵、杜甫墓等人文景觀,可見宋人於人文地景之重視。至於有關?吾溪中興頌碑與附近的刻 石,則是到了南宋方志地理書才有載銬。 南宋因半壁江山,文人熱衷修裹一地方志與地理總覽,南宋方志的編定,江北多接集 前代地理書與書老所記,長江以南多有實地踏查的經驗。王象之撰〈輿地紀勝〉與祝穆撰祝 沫增訂《方輿勝覽〉多是親訪所為。王象之云,.余少侍先君宜遊四方,江准荊閩靡國不 到。」祝穆則是「嘗往來閩漸江准湖廣間,所至必窮登臨」。兩書在南宋方志裡較具代表 性。《輿地紀勝》作於寧宗嘉定十四年(1221) ,付印時間約在紹定初 (1228-1233 )。此書 異於前代地理書著重於政治、經濟、軍事的需要,以文人臨文備覽的眼光為之: 收拾山川之精華,以借助於筆端,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使騷人才士於寓目之頃,而 山川俱若效奇於左右。 37 同上註'元和郡縣園志闕卷逸文,參見[宋]張子顏。(元和郡縣圖志跋),卷3 ' 110 。 38 [宋]程大昌: (元和郡縣園志跋) , 1101 。 39 同上註, [宋]洪邁 (元和郡縣圍志跋) , 1102 。 岫[宋]樂史 《太平寰宇記» , «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 (北京市:中華書局, 2007) ,卷 116 ' 11 0 “[宋]王存,王文楚、魏嵩山點校﹒《元豐九域志»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84) ,卷6 ' 2620

(14)

代表了南宋地理書「從服務於國家轉向於騷人才士,也有當時宋代地理學摘引筆記雜錄 和詩賦題詠,希望透過文人筆下所見,呈現當地自然與人文景觀」。但這正是王象之所云: 「山川之英華,人物之奇傑'吏治之循良,方言之異間,故老之傳記,與夫詩章文翰之關於 風土者,皆附見焉。」

(三)輿地紀勝

《輿地紀勝》卷五十六【荊湖南路﹒永州】'乃文人筆下的山水、風物與人文行迎。

正如書中以四六文道出永州地景 I 地連楚越,水合瀟湘。元次山之遺蹟,柳子厚之芳 聲。 J I 山水奇秀,殆非中州、!所有」下司 I ~零陵志》云 I 山水之勝,一經柳司馬品題逐號 佳郡。」柳宗元將永外|山水之美寫出。元結對永州的影響則在於人文景觀,如【風俗形勝】 下引元結〈活溪銘>

:

I 湘水一曲淵潤旁山 J '元結〈中興頌>

:

I 湘江東西,中有活溪, 石崖天齊,可磨可蜻」、「零陵富山水,而活溪之名,獨取重於天下 J 0 43下註 I 三吾序 云自元次山始」引周中行〈元次山祠堂記〉云 I 活溪水石為湘中之冠」。【景物】下載丹 崖、活溪兩地皆與元結德行有關。如丹崖下記. I 唐永泰中有嚨水令唐節去官家于崖下,自 稱丹翁。元結刺道州路,出崖下,見節甚重之,因為作宅刻銘。」活溪下記 I 唐上元中元 結居此,所以著中興頌,刻之崖石,顏真卿書之。」並記元結作厝臺、唐亭、石堂諸銘,與 其對地景的命名。引練潛夫〈笑山見亭記〉曰: I 次山之意,以為好嗜與世異,而我所獨也。 故以吾名之,其言日命曰 II 挂吾之所獨有也。~ J 與陳們〈題活溪圖〉云: I 元氏始命之 意,因水以為活溪,因山以為自吾山,作屋以為巨亭,三吾之稱,我所自也。制字,從水、從 山與)'我所命也,三者之白,皆自吾焉,我所擅而有也。」 【古跡】下記當地人文景觀與元結有關者:丹崖翁宅、元次山居、元次山祠堂,除引 用元結作品外,收錄宋人對元結行湛的題詠,如紹聖時曹輔題元次山居詩 I 亭枕溪石,水 石競奇麗,中有漫郎宅。」元次山祠堂下司 I <香橋記>

:

I 厝亭翼其左,幅臺襟其右,而有 唐中興石刻蛇立乎?吾溪之側。」此外,【人物】類,收入蔣潭,記其事蹟與山谷晚歲相遇: 「山谷在宜州病革,潭往見焉,山谷大喜,以身後事設君,及卒,潭為具棺具斂,具舟送 歸。」楊萬里曾為之作傳。 《輿地紀勝〉於碑刻記載是相當有名,後以《輿地碑目》專錄書中所載各地刻石,此 書【碑記】下載錄元結為文的刻石〈大唐中興頌〉、〈山吾臺銘〉、〈朝陽巖記〉等。〈大唐 中興頌〉下所記與〈太平寰宇記》略同,文字更簡省些: I 在祁陽活溪石崖上,元結文、顏 真卿書。大曆六年刻,俗謂之磨崖碑。」引練潛夫〈笑幌亭記〉評道 I 次山文章道勁,魯 42 [宋]王象之,李勇先校點 《輿地紀勝» (成都市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5)

,前言。 43 同上註'卷呵, 2035 。

(15)

張蜀蕙 誰在地景上寫字.

43

公筆畫渾厚,皆有以驚動人耳目,故中興頌費之,中州士大夫家,而活溪之名因大著稱。」 〈朝陽巖記〉下記. I 元結所刊,記尚在巖下,自唐迄今,名公留題皆鏡于石。 J <小磨 崖〉下引秦少游〈中興頌〉下引詩去: I 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連關戰骨高於 山,萬里君王蜀中老。」此詩宋人多認為是張呆所作,下文將有辨證。小磨崖下去: I 山谷 活溪詩,後人目為小磨崖。」引王明清《揮塵錄》記載外祖曾公衷,名市于(曾布之于)與黃 庭堅同觀中興碑事,載錄:吾溪石刻有李仁剛編《活溪前集》、侍其光祖編《活溪後集~ ,與 藝文志所載同。 於【詩】下載錄最多的是山谷追懷元結行過所作,如〈題淡山巖〉、〈活溪詩) ,並記 載許多宋人詩,多是《活溪考〉、《舊志〉不曾收錄者:如周繕、陶粥、齊述、翟天翼、李 徽卿〈書磨崖碑詩) ,紹聖甲戌阮之武、王仲、沫i四釣翁、戴手中詩、紹興五年李益虛、紹 興丁已黃次山、熊祠部、郡丞趙不息、楊長孺、楊永節等人詩,多是稱美元、顏二人忠義, 如祥符中臨賀太守周繕〈磨崖碑詩〉去 I 賢才思述作,崖石尚磨薯。元于詞華麗,顏公筆 跡雄。 J I 筆跡因難氓,詞華言巨可磨。三賢名不朽,千古著山阿。」戴手中詩. I 唐室末應 嫌季晚,相搞不朽有元顏。」紹興五年李益虛詩. I 元顏文字照活溪,神物于今常護持。崖 邊尚有堪磨處,留刻中興第二碑。」將南渡前後文人留觀?吾溪的詩保留下來,中興頌碑成了 地景重要的象徵,如此書【四六】引胡安國〈知永州市。〉云: I 零陵雖小,有社有民,往讀 中興之頌,無亡平日之音。」

(四)方輿勝覽

祝穆《方輿勝覽》編書時間與〈輿地紀勝》相當,此書經其于祝沫增訂,今所見為南宋 度宗咸淳三年(

1267

)刻本,距離末亡時間一一帝自祥興二年(

1279)

,僅十三年光景。值 此末世, <方輿勝覽》著書目的如施和金引呂午序云 I 學士大夫端坐窗几而欲周知天下, 操弄翰墨而欲得助江山,當覽此書,毋庸他及。所謂執璿磯以觀大運,據會要以觀方來,不 勞餘力,盡在目中,信乎其為勝覽矣。」認為祝穆此書是「通過地志的編寫和傳布,以激起

人們對北宋王朝時期一統江山的思念,從而達到思收復失地,恢復故疆的目的」。“祝沫跋

文記載祝穆好吟陸游絕筆詩, I 沫又嘗記先君于易簣時語 w 州郡風士,續抄小集,東南之 景物略盡,中原吾能述之,圖經不足證也。』」45 此書於文後四六道. I 山靈因柳于之詩,今猶晶未;石崖有元郎之頌,誰不品題。」 道出因活溪風景因于厚而彰、中興碑召喚文人前來。【人物】類,引元結文為之說明I 浪 者亦漫,為官遂呼漫郎。及家獎上,漫逐顯。廣德元年,拜道州刺史,喜?吾溪,因家焉。」 “[宋]祝穆,施和金點校«新編方興勝覽»(北京市。中華書局,

2003)

,

2

0 45 同上註 o

(16)

載「山谷老人,亦泛扁舟而懷古」追尋元結行迎。【名賢】類記載途經此地的名人,蘇軾 「自昌化徙永州 J .蘇轍「自春、循徙永州 J .黃庭堅「誦宜州,道過永州,留連數月」。 其他如刑恕、張潰、方疇等人因貶誦居於永州、|。“【名直】則有周敦頤,胡安國、胡寅、楊 萬里。【山川|】活溪條下記 I 唐上元中,容管經略使元結家焉。結作大唐中興頌,顏真卿 大書刻于此崖。」分別引了陳衍〈題:吾溪圖〉、元結〈大唐中興頌并序〉、黃魯直〈讀中興 頌詩〉、張文潛(呆) .米元章(市)、張安國、潘大臨、王瞻叔、范成大、趙汝錯。記載 宋人相尋而至,親臨讀碑的心情,如山谷 I 扶攀上讀中興碑 J .潘大臨詩. I 老來讀碑淚 沾臆,公詩與碑當並行。」藉中興碑抒發凰歎,自山谷以下,多屬此類,如米元章詩 I 胡 羯自干紀,唐綱竟不維。可憐德業淺,有愧此碑辭 J .張安國 I 中興之功不贖罪 J .王瞻 叔 I 干戈紛紛蝙四海,浩碑己立湘江旁。...磨崖勒銘亦何有,反復自贊乃爾詳」。以上 諸詩,除米元章詩外,皆全篇載錄。的文後以四六道出: I 讀子厚之文,當念斯民之重斂。 勒次山之頌,更觀今日之中興。願屬鈞陶,益見容我等之數百輩。待看勳業,當為刻中興之 第二碑。」 48時值末世,希冀宋世能延續王命、再造中興。 宋人方志地理書,對元結的行跡記載詳盡,關於命名與柳先生祠堂,比較簡略,雖然 湘南山水之美是晚於元結四十年的柳宗元發掘出來. <零陵志~

:

I 山水之勝,一經柳司馬 品題遂號佳郡」。柳宗元的永州書寫,道盡自然風景的戚受與體會。作為地誌的描述,柳宗 元于愚溪寫永州風物,不忘放入地景的地理方位、訊息,宇文所安認為有著給讀者指路的意 圖,即便八記中的地名,位置往往是當地人才能確知。柳宗元〈永州八記〉是以北方中原地 帶的讀者作為文本閱本的對象。 49柳宗元試圖在荒陳中建構永州的圖經,誠如汪藻(

1079-1154

)所言 I 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經先生品題者,莫不為後世所慕。」 so然而,宋人方 志關注的永州人文地景,是在1吾溪摩崖,更確切地說,文人對中興頌的興趣,顯然勝過活 溪自然風景。元結活溪諸銘,是遠不及中興頌所獲得的迴響,中興頌除了上石增刻的文字: 「湘江東西,中宜沼溪,石崖天齊。」與清溪相關,此外無一字及於活j羹。讀者不在意此碑 與活漠地景有多少連繫。對讀者而言,活溪石壁中興碑有其象徵意義,是一個開放的公共論 壇,並非愚溪召喚讀者與詩人情戚的私密地景,而是如華清宮、曬山,引起讀者評鷺開元天 寶玄宗、肅宗二朝事。誠如洪邁〈活溪留題〉所言 I 永州活溪,唐人留題頗多 J .至兩宋 崖石周圍,不獨唐人的碑刻保持下來,宋室南渡前後,到1吾溪者漸多. <中興碑〉下想中興 岫同上註'卷25

'

461 。 47 同上註。 48 同上註, 462 。 49 字丈所安(

Stephen Owen)

, (自然景觀的解請) ,載於《中國中世紀的終結» ,字文所安(北京 市.三聯書店,

2006)

,42-45 。 50 [宋]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記), ((5.手;英文粹» ,汪藻《宋集珍本叢干IJ» 第 34冊(北京市,線裝 書局,

2004)

,卷6

'

407-408 。

(17)

張蜀蕙 誰在地景上寫字﹒

45

蔚為風潮。 中興頌碑成為活溪文化地景的時間,約在太宗之後,神宗、哲宗、徽宗時,地理書呈現 出對元結文、顏真卿字,人格化閱讀的傾向,山谷對元結漫游的神往多次被記載。連繫~~吾 溪志〉、《舊志》所載酒溪詩文,歐陽修〈集古錄} <唐中興頌〉與山谷〈題浩溪崖壁〉 〈中興頌詩引并行記> '有著提領宋人閱讀浩溪地景的作用。文人於中興頌碑下「剝苔讀 碑 "1*慨弔古」別山谷題詩刻石處,與中興頌碑磨崖並稱為小磨崖。歐陽修〈集古錄} <讀 中興頌> '是對碑本的閱讀,其好古、集古, ~集古錄〉得歷代石刻而各繫跋尾,並針對於 這些刻在地景上的文字,有議論、考證。《集古錄》跋尾第六卷,除中興頌外,針對元結 〈濯尊銘〉、〈華巖銘〉、〈山吾臺銘〉與顏真卿的刻石有一連串的討論。中興頌碑引起宋人 對元結文、顏真卿字的討論當自歐陽修始,歐陽修對地誌書寫提出不少見解。山谷是北宋重 要的詩人與書家,書跡多,書論亦多,今集中多見其題跋,約有三百篇之多。 52黃庭堅除尋

訪中興頌,亦尋得元結〈浩溪〉、〈唐亭〉、〈右堂銘〉諸刻石。自在宋人將刻石視為地方

重要人文遺遁的風潮下,中興頌由 1吾溪溪上的磨崖,經由歐陽修、黃庭堅在史學、詩學、書 學、金石學的好尚與涵養,兩人閱讀〈中興頌〉碑的意見,成為決定性的力量。歐陽修對中 興頌碑的意見,歷來討論較少,山谷〈書磨崖碑後〉對中興頌的詮釋,如范成大所言. I 後 來辭人,復發明呈露,則磨崖之碑,乃一罪案。」直指自山谷以下文人發議論 I 紛紛健筆 剛題破,從此磨崖不是碑 o J 認為山谷的論述使中興頌碑由頌碑成為罪案,論者不少,筆者 認為有值得再討論的地方。

參、地誌書寫與地景記憶

在末人詩文與地理書記載所見, <大唐中興頌〉全名很少被完整提出,或稱中興頌碑、 或直稱中興碑,與元結合稱者少矣,這是值得觀察的現象。雖然元結自許 I 若今歌頌大 業,刻之金石,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 J 元結以大字磨刻於石崖上,本就有壽同金石的意 味。歐陽修稱此作: I 碑在永州,磨崖石而刻之,模打既多,石亦殘缺。今世人所傳字畫完 好者,多是傳模補足,非其真者。」歐陽修所見是「得自故西京留臺御史李建中家,蓋四十 年前崖石真本也,尤為難得。」 54可見〈大唐中興頌〉早已引起風潮,以碑本被注意, I 世 們[宋}楊萬里,辛更儒妥校﹒(清溪賦> ' «楊萬里集裝校» (北京市,中華書局,

2007)

,2256 。 52楊慶存。(山谷散文及其人文精神> '載於《黃庭堅與宋代文化» '楊慶存(開封市 河南大學,

2002)

,第九章, 239-2400根據統計,合山谷正集、外集、別集、續集約有六百餘篇題跋,贊、頌、銘也 有三百篇之上。 53 ((活溪考» '卷上,

4419-4420

'分述,山谷所見三銘, (浩溪)、(唐亭> '均不見於《集古 錄》、後者載錄於趙明誠《金石錄» ' (右堂銘> '元結《次山集》無, ((金石錄》僅見其目。 54 ((集古錄跋尾» ' ((歐陽修全集» '卷7

' 2243

0

(18)

多模以黃禍,為圖障J , 55元結的文章反被忽視,變成以顏真卿的字傳世,歐陽修的評論, 只評了碑本,即顏真卿的字,忽視了元結的文,留下耐人尋味的地方。何以文本的文意不 再重要,浮現的是書者的字?中興頌碑本作為文物的價值是被肯定的,中興頌所談論的歷 史,彷彿失去了重量。雖然《新唐書》對於肅宗即位是有意見.,.肅宗雖不即尊位,亦可以 破賊。」 56元結曾上〈時議三篇〉直指「若陸下視今日之安,能如靈武時,何寇盜畫弱可言 哉? J 於本傳中長篇引錄,57應是熟悉元結任官與當時情勢,因此歐陽修的評論策略值得深 句h 7L。 推其可能,覺得元結「文辭固無足取J '這是歐陽修評論碑銘常用的文字,也可能如 〈唐章維善政論〉跋尾所云,.其實德政碑也。特異其名爾。余嘗患文士不能有所發明以警 未悟,而好為新奇以自異,欲以怪而取名,如元結之徒是也。」58認為元結以頌為名,其實 有諷喻,名實不符o 在文學表現上,歐陽修對元結於古文書寫的開拓之功是肯定的,(唐元 次山銘〉云. ,.次山當開元、天寶時,獨作古文,其筆力雄健,意氣超拔,不減韓之徒也, 可謂特立之士哉!」 59此論延續韓愈〈送孟東野序〉的看法,將元結與陳子昂、李白、杜甫 並列為有唐之能鳴者。但對於元結留在活溪的銘刻,頗不以為然。〈唐元結霍蹲銘〉跋尾 云,.次山喜名之士也,其所有站,惟恐不異於人,所以自傳於後世者,亦惟恐不奇,而

無以動人之耳目也。而見其辭翰可以知矣。古之君子誠趾於無間,然不如是之汲汲也

o

J

6。這

樣的意見在《集古錄》中屢見,如〈唐元結陽華巖銘〉跋尾云,.元結好奇之士也,其所居 山水必自名之,惟恐不奇,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氣力不足,故少遺韻 o 君子之欲著于不朽

者,有諸其內而見於外者,必得於自然。...結之汲汲於後世之名,亦已勞矣 o

J

61 歐陽修

對顏真卿則有不同的看法, (唐湖州石記〉跋尾云: 公忠義之節,明若日月,而堅若金石,自可以光後世,傳無窮,不待其書然後不朽。 然公所至必有遺逝,故今處處有之。唐人筆蹟見於今者,惟公為最多,視其鉅書深

刻,或託於山崖,其用意未嘗不為無窮計也,蓋亦有趣好所樂爾 o

62 〈唐顏魯公書殘碑二〉跋尾云: 55 同上註。 58 [宋]歐陽修、宋祁等 《新唐書» (臺北市-洪氏出版社,

1977)

,卷6

' 181

0 57 同上註'元結傳,卷 143

'

4682 。 58 同註 54 '卷6

'

2210 。 置,同註抖,卷 8

' 2262

0 80 同上註'卷7

'

2239 。 別同上註。 82 同上註'卷 8

' 2259

0

(19)

張蜀蕙 誰在地景上寫字﹒

47

余謂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

也。其見寶於世者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故雖其殘缺不忍棄之。 63

不否認顏真卿也有期待留名之心,然其可貴處在於保有藝術的單純性。歐陽修常稱讚顏 真卿的字,如其性格與事蹟,讀其字、識其人、知其心。〈唐顏魯公二十二字帖〉跋尾云:

「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遍,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歐陽修

對顏字的喜好與稱揚,可謂當時書學的取向,宋四大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南均稱揚顏 字,四家亦f屏棄閣帖,師法唐碑,米市《書史》稱: I 士俗皆好顏書。」蘇軾推崇書法「得 古今之變 J '肯定魯公在書史上的重要地位。書學之外,宋人有尊崇顏真卿的趨向,宮崎洋 一〈宋代以后的顏真卿 通過分析兩種材料和反映> '指出顏真卿事蹟與忠義形象透過 史傳的凝定與傳播,各地皆有顏祠, 65梁培先〈從書齋走向神矗一一北宋中后期的「顏真卿 熱」現象考辨〉提到南北宋官方與民間各地都有祭拜顏真卿的祠堂,有「天下魯公」之稱。 在歐陽修與蘇軾、黃山谷題跋中「表現對顏真卿道德期許之情 J '梁培先認為宋人選擇在書 畫題跋、集錄中論之,而非細論其奏議、策論、史論。這種以藝術與道德結合論顏真卿的

模式,影響慶曆、元祐數十年。“因此〈太平寰宇記》記載的中興碑,顏真卿的字被突顯:

「撫州刺史魯國公顏真卿書,其字甚大。...俗謂之磨崖碑。」 67歐陽修肯定顏真卿的字, 中興頌的存在是碑本的意義與價值,忽略了地景與中興頌指涉的歷史,形成一種閱讀中興頌 的取向,以下文人多受此影響。據《浩溪考》序云 I 浩溪以唐元結次山名,得魯公磨崖書 而益張之。」 sa唐宋以來浩溪詩文,咸認為顏真卿的字益彰顯地景。錢邦芭〈活溪記〉云: 「磨崖碑高八尺五寸闊九尺許 J ' I 為平原生平第一得意書。」楊震方《碑帖敘錄》稱《大 唐中興頌>

:

I 楷書二十一行,行二十字,字徑四寸五六分,自左而右。」王陣《玉堂嘉 話》云 I 中興頌之雄偉如驅千金駿馬,倚丘山而立。」在活溪看到中興頌磨崖的震服。 歐陽修是開宋代金石研究的先聾,朱熹稱 I 集錄金石於古初無,蓋自歐陽文忠公

始。」的《集古錄》的收集始於慶曆五年(1 045) ,止於嘉祐六年(1 061) ,長達十幾年的

63 同上註。 “同上註, 2261 。 由宮崎洋一。(國際書學研究 2000> '載於《日本東京都早稻田大學第一田中國史學國際學術會論 文» '書學與書道史學會(主編) (東京都。萱原書房,

2000)

66邱振中(主編) 0 «書法與中國社會» (北京市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

,277-283 。 前[宋]樂史﹒《太平寰宇記» (北京市:中華書局,

200

7)

,卷 116 , 2351 。 聞《活溪考》序, 44 日。 個[宋]朱熹'郭齊、尹波點枝。(題歐公金石錄序真蹟>'載於《朱熹集» (成都市 四川教育出版 社,

1996)

,卷82

'

4214 。

(20)

時間。 70據〈後漢獎常侍碑〉跋尾的記載: 余少家漢束,天聖四年舉進士,赴尚書禮部,道出湖陽,見此碑立道左,下馬讀之, 徘徊碑下者久之。後三十年,始得而入《集錄} ,蓋初不見錄于世,自予集錄古文, 時人稍稍知為可貴,自此古碑漸見收采也。" 可見好古之情,當他審視刻在地景上的文本,考慮的問題是什麼? <集古錄〉跋尾對 於碑記中的闕字與漫滅,有細密的描述,間以史書相參,得以徵實考異,其有理性核實的精 神,歐陽修在輯錄碑文的過程中,注意到碑文不僅是地方的記憶,也是地景的記憶是否與碑 文相合問題。至於碑文是否能真正留下來或被讀者嵐受到的,歐陽修認為是取擇於歷史的偶 然。如〈予作歸厲亭於滑州後十有五年,梅公儀來守是邦,因取余詩刻于石,又以長韻見 寄,因以答之〉云,.長篇大句啄方石,一日都城傳百紙。我思古人無不然,慵慨功名垂百 年。沉碑身後念陵谷,把酒泣下悲山川|。一時留賞雖邂逅,後世傳之因不朽。」 72以自身的 作品為例,詩作完成,詩即離開了詩人,讀者無意間的一時留賞,而傳之不朽。如果歷史取 決於偶然,怎樣的銘刻地景是有意義?對此,歐陽修〈關山亭記〉有著非常精采的思辨,捨 棄山見山亭在歷朝歷代興築史不提,.至於亭屢廢興,或自有記,或不必究其詳者,皆不復 道。」直接切入關山亭之所以著名,實歸功於羊祐、杜預兩人,.山見山臨漢上,望之隱然, 蓋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於荊州者,豈非以其人哉。其人謂誰?羊祐叔子、杜預元凱是 已。」接著論述羊祐、杜預兩人不同的作為: 傳言叔子嘗登茲山,慨然語其屬,以謂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重減於無聞,因自 顧而悲傷。然獨不知茲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凱銘功於二石,一置茲山之上,一投漢水 之淵。是知陵谷有變,而不知石有時而磨滅也。豈皆自喜其名之甚而過為無窮之慮 敵?將自待者厚而所思、者遠蚊? 歐陽修以杜預汲汲於後世之名,考慮山川地形之變,而刻石置山沉水,書寫的石材可能 因時間的久遠而消失,而羊祐之不刻意,卻留下來了。 《集古錄〉常批評書寫者有好名汲汲之心,對於元結在 1吾溪刻銘的批評亦持此觀點。 70 [宋]歐陽菜。(錄目記) , ((歐陽修全集» (北京市,中華書局, 2001) , 2325 。歐陽業(錄目 記)云 ,. ((集古錄》既成之八年」又「熙寧二年( 1069) 二月記。」由此可推知,大概完成時間在嘉祐六 年(1061) ,今存《集古錄後跋》作於《集古錄》完成之後。 71 同註抖,卷2 ' 2109 。 72 ((歐陽修全集» ,卷9

' 136

0

(21)

張蜀蕙 〈唐甘棠館題名〉跋尾說出文人銘刻文字於地景正是: 誰在地景上寫字﹒ 49

人之好名也!其功德之盛,固已書竹串、刻金石,以垂不朽矣。至於登高達望,行旅 往來,慨然寓興於一時,亦必勒其姓名,留於山石,非徒徘徊俯仰,以自悲其身世, 亦欲來者想見其風流。 73 有著想在地景上留名的用心: 昔杜預沈碑漢水,謂萬世之後,谷或為陵,庶幾復出,以見於世,其為慮深矣。然預 之功業不待碑而自傳,其區區於此者,好名之弊也。故士或勤一生以自苦,或餓死 空山之中,甚者蹈水火、赴刀鋸,以就後世之名,為莊生所笑者有矣。故余於《集 古> .每得前世題名,未嘗不錄者,閔夫人之甚好名也。 74 山谷回〈宋琳宗寄要州五十詩〉也引了羊祐的典故,.碑同幌首千年石,詩到要州十 絕歌。他日巴人懷叔子,時時解著手摩箏。」墮淚碑出自《晉書﹒羊祐傳>

:

,.襄陽百姓於 幌山建碑,望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 75羊祐的例子說明人的作為形成地方的記 憶,地景上的文字,召喚讀者的共鳴、撫碑追懷。蘇軾〈密州通判廳題名記〉回應趙成伯求 作題名記,云. ,.雖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數百年之後得此文於頹垣廢井之間者,茫然長思 而一歎也。」 76凰受時間使一切有消逝的可能,有不得不書寫的動機。孫覺(莘老)守吳興 蓋墨妙亭,將當地碑刻「尚存而僵仆斷缺於荒阪野草之間者,又皆集於此亭」以求文物的保 留。蘇軾為之寫〈墨妙亭記〉云: 或以謂余,凡有物必歸於盡,而恃形以為固者,尤不可長,雖金石之堅,俄而變壞, 至於功名文章,其傳世垂後,猶為差久,今乃以此托於彼,是久存者反求助於速壤。 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將深著大屋以鋼留之,推是意也,其無乃幾於不知命也夫 0 余以為知命者,必盡人事,然後理足而無憾。 77 宋人盡心保留地景上的文字,搶救在時間摧毀之前,正是與留在地景上的文字起了共 73 同註 54 ,卷 8

' 2263

0 74 同註 54 ,卷 8

' 2263

0 75 «荊州圖記》亦有類似記載 「後參佐為立碑,故望處百姓,每行望碑,莫不悲戚,杜預名為墮淚 碑。」參見[宋]李防等 《太平御覽» (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

7)

,卷589

' 639

0 76 [宋]蘇軾'孔凡禮點校 《蘇軾文集)) (北京市 中華書局) ,卷 11

'

376-377 。 77 同上註, 354-355 。

(22)

鳴。歐陽修〈唐華嶽題名〉的跋尾寫著: 自唐開元二十三年,吃後唐清泰二年,實二百一年。題名者五百一人,再題者又 三十一人,往往當時知名士也。或兄弟同遊,或子直至並侍'或寮屬將佐之成在,或山 人處士之相攜,或奉使奔命,有行役之勞。或窮高望遠,極登臨之迪。其富貴貧賤, 歡樂憂悲,非惟人事百端,而亦世變多。...蓋五代極亂之時也。始終二百年間,或 治或亂,或盛或衰,而往者、來者、先者、後者,雖窮達壽夭,參差不齊,而斯五百 人者,卒歸於共盡也。其姓名歲月風霜剝裂,亦或在或亡,其存者獨有千仰之山石 爾。故特錄其題刻,每撫卷慨然,何異臨長川而歎逝者也。78 華嶽題名的故事,如後來活溪中興頌碑引發文人的留題,這是歐陽修所處的時代所未及 看到的。

肆、山谷與元結的漫浪情懷

崇寧三年(1104) ,山谷以五十九歲之齡與元結晚歲生命相遇,其〈活溪崖壁記〉云: 「余與陶介石遺活溪,尋元次山遺跡,如〈中興頌〉、〈帽堂銘〉、〈右堂銘),皆眾所共

知也。與介石徘徊其下,想見其人,實深千載尚友之心。」

79山谷行過元結在活溪的地景,

元結 (719-772)早柳宗元四十年前就來到永州,誠如方志所載,留下一連串銘刻永州山水的 文字,並以「吾」字命名地景,如活溪、自吾臺、瘖亭等,柳宗元所至的朝陽巖,元結已然來 過。元結銘刻這些地景命名的緣由,總有著「乃為亭樽上,刻銘為志」、「勒銘亭下,以告

後人 J

,

80

I 世俗常事,阻人心情。徘徊崖下,遂刻此銘

J '的「作銘刻之,彰示後人」且在

地景上留下自我生命的印記。陳歐佑稱元、柳兩人時間的相近,與兩人觀避之地相似,作品 均是彼此相連繫,好以山水喻己的寫法近似,皆好在地景上刻石為志,如柳有「書于石以賀 拉丘之遭也」。83 〈站鋁潭西小丘記〉等可見柳宗元永州山水作品有些必然承自元結。" 元結享壽五十四,目于觀其前半生,隱居商餘山,安史亂起,逃亂入猜王于洞,後家i襄潰, 78 同註詞,卷8

'

2216 。 79 [宋]黃庭堅 《宋黃文節公全集﹒別集卷二)) ,載於《黃庭堅全集)) ,事IJ 琳、李勇先、王蓉貴點校 (成都市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1)

'1497

0 80 [唐]元結,孫望編校 (Jir樽銘) , «新校元次山集)) ,卷9

' 138

0 81 [唐]元結,孫、望編校 (丹崖翁宅銘)并序, «新校元次山集)) ,卷9

'

144-145 。 82 [唐]元結,孫望編校 (崎臺銘) , «新校元次山集)) ,卷 1

0 ' 153

0 83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6)

'766

0 84 陳屆主佑。(元結與柳宗元) ,載於《古典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研討會(臺北市 學生書局,

199

7)

,集 14 , 161 0

(23)

張蜀蕙 誰在地景上寫字﹒

51

.

肅宗乾元二年(7 59) ,四十一歲才獲朝廷賞識,據孫望年譜所考,元結於浩溪之前的生 活:上元元年(7 60) 時佐呂謹討賊,為水部員外郎,兼殿中御史,逾年,領荊南之兵,鎮 於九江,上元二年(7 61 )八月作〈大唐中興頌〉。隔年(762 )呂謹死,代為荊南節度觀察 使事,代宗即位,改元寶應,元結以母老久病辭,拜著作郎,家於武昌獎水之下,以耕釣 自娛。廣德元年 (763 )九月授道州任,至永泰元年 (765 )夏罷守道州,赴衡陽,大曆元 年春 (766 )再守道州,大曆二年 (767 )由長沙回返道州途中曾過永州、卜沼溪諸銘約於此 時所刻。大曆三年 (768 )轉赴容州,大曆四年 (769 )丁母憂,辭容州事,時寄框永州, 爾後定居活溪。元結刻浩溪諸銘與家於 1吾溪的時間,歷來看法不同,孫望認為在大曆五年

(770)

.元結才移家浩漠。與《道州志》、《廣湖南考古》繫於上元中、大曆六年不同, 孫望稱 I 詳昧元公諸文文意,前此固曾數過酒溪,或撰銘刻石,或修亭築臺,然均乏移家 是地之證。惟既丁母憂,始有此可能。」又引其子元友讓後為道州長史假道於此,作〈復活 溪舊居〉詩有「音到續三歲」ss為證,大曆六年 (771 )夏六月中興頌刻石, I 祁陽諸石,不 紀年月,疑家沼溪時所撰J 0 86大曆七年 (772 )春正月朝京師,遇疾,四月病逝。 臨江全景 資料來源 轉引自活漢文物管理處(編) 0 «湖湘碑刻二,清溪卷» (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 社, 2009) 。 活溪是元結人生最後數年平靜的居所,山谷有一首題畫詩〈浩溪圖> '描述成子畫出 元結歸隱渚溪的真趣: I 只今中宮寺,在昔漫郎宅。更著老夫船,槽竿插蒼石。」 87孫望認 85 [唐 1 元結,孫望編校 附錄孫望(元次山年譜) , «新校元次山集» (臺北市 世界書局,

1984)

'95-96 。 88 同上註. 99 。 87 [宋]黃庭堅 《宋黃文節公全集 正集卷三» ,載於《黃庭堅全集» ,71 。

(24)

為,上元元年 (760 )之後是元結號為漫郎時期,漫記七篇成於此時。元結一生不同時期依 其生活樣態有不同的稱號, I"浪」、「漫 J '常見其自稱,據元結〈自釋〉篇道: 少居商餘山,著〈元子〉十篇,以元子為稱。天下兵興,逃萬 L 入持正于洞,始稱猜 Jt 子。後家 i襄潰,乃自稱:良士。及有官,人以為浪者亦漫為官乎?呼為漫郎。既客堤 上,漫道顯。...公漫久矣,可以漫為吏。於戲,吾不從聽於時俗,不鉤加於當 世。...以;曼史為稱,直荒浪其情性,誕漫其所為,使人知無所存有,無所將待。" 元結之漫與浪,不獨見於隱居灑溪之後,元子時期,天寶九年 (750 )至天寶十二年

(7

53)

,有多篇設與山野浪老對話的文章,自稱「元子亦浪然在山谷中」。闊天寶十一年

(7

52)

<自述〉三篇序去I"天寶庚寅'元子初習靜于商餘,人聞之非非,曰 w 此狂者 也。』見則茫然,無幾,人聞之是是,曰 w 此學者也。』見則猜然。及三年,人聞之參 參,曰 w 此隱者也。』見則崖然。有惑而問曰 w 子其隱乎? J)對曰 w 吾豈隱者邪?愚 者也。』」 90可見其早歲思想。元結四十一歲雖屢獲重任,內心仍有著不拘於時俗的看法, 〈漫論〉自序道. I"乾元己亥(759) 至寶應圭寅(762) ,時人相諧議 w 元次山嘗漫有所

為。且漫緊兵,又漫辭官。』漫聞議去云。因作漫論。」們文中以規檢大夫持規之徒與漫要

對話,道出世俗的看法I"漫何檢括?漫何操持?漫何是非,漫不足準'漫不足規,漫無所 用,漫無所施。」漫煚自稱I"漫為公也J '漫然的狀態,自為九流十家之漫家、漫流與規 檢之徒世俗標準相異。但元結漫浪的生活是山谷所欣羨,年輕時效元結文作〈漫尉>'此詩 作於熙寧三年 (1070) ,二十五歲初仕葉縣尉第二年,詩前有序去: 庭堅讀j曼吏文,愛其不從於役,而人性物理淵然詣於根理。因戲作〈漫尉〉一篇,簡 舞陽尉裴仲誤,兼寄贈郝希孟、胡深夫二同年,為我相與和而張之,尚使來者知居厚 為寡悔之府。然知我罪我,皆在此詩。 效法元結〈漫論〉答辭,道出任官卻羨江湖漁樵抒放自由的生活,詩中自述: 豫章黃魯宜,既拙又狂癡。往在江湖南,漁樵乃其師。腰斧入白雲'揮車梓;青j桑。虎 間[唐]元結,孫堂編校 (自釋) ,載於《元次山集» ,卷8

'

113 。 89 [唐]元結,孫望編校: <浪翁觀化) ,70 。 90 [唐]元結,孫望編校: <自述)三篇序,載於《元次山集» ,卷5 ' 740 91 [唐]元結,孫望編校 (漫論) ,載於《元次山集» ,卷8 ' 114 。 92 同上註。

(25)

張蜀蕙 誰在地景上寫字·

53

豹不亂行,鷗鳥相與嬉。遇人不崖異,順物無眼疵。...晨朝常漫出,莫夜亦漫歸。 漫尉葉公城, ~'曼撫病餘黎。不基非己事,不趨非吾時。人罵狂痴拙,魯直更喜之。 設答客課曰: I 漫行無軌闕,漫止無串職,漫默怨者寡,漫言知者稀。吾生漫要後,

不券與之齊。」"元結不拘於役的漫浪情懷,也為二十五歲的歐陽修所嚮往,天聖九年

(1 03 日于錢惟演西京幕下,廣交名士,作〈七交詩> '七篇之末〈自敘〉詩云 I 余本漫 浪者,拉亦漫為官。...時士不俯眉,默默誰與言?賴有洛中俊,日許相擠攀。...平時罷 軍撤,文酒聊相歡。」叫道盡西京詩酒自放歲月,頗有元結風采。東坡〈游武昌寒溪西寺〉 詩懷想元結隱居武昌獎水耕釣生涯: I 爾來風流人,惟有漫浪盟。」 95動了歸隱的念頭。 宋人對元結漫浪頗嚮往,劉壯輿更自號漫浪翁。《輿地紀勝》卷二十五南康軍載有漫浪 園,劉壯輿之居也, I 蘇、黃、晃、張諸公皆為之賦詠。」山谷〈書劉壯輿漫浪圖〉云: 子劉子讀書數千卷,無不貫穿,能不以博為美,而討求其言之從來,不可謂「漫」。 未見古人,如將不得見,既見古人,曰「吾未能如古人也 J '不可謂「浪」。年未 四十,而其學日夜進,不可謂「翁 J 0 96 見捕之〈答劉壯輿書〉云 I 以名堂與亭之意」表示「以壯輿志業豈老且不售,畸乖

自放者之比。其所以名者,意不在是。」97認為山谷文「反之,此善論人之意,非反也,合

也。」"實有贊許之意。劉羲仲,字壯輿,家族三代,為時人推崇。祖父劉澳'字凝之,早

退,隱居廬山,與歐陽修同年,歐陽修曾作〈廬山高〉嘉其德,父劉恕,宇道原,曾參與 《資治通鑑》編事早逝,劉羲仲因父修〈通鑑〉而補郊社齋郎,政和八年任〈道史〉檢討 官,件蔡京,致仕廬山。劉羲仲既承父親史才,有不避豪貴的自負,亦有祖父劉澳恬淡自適 的性格。因此晃補之〈漫浪閣辭〉提到劉壯輿築屋廬山,其先人之居,自號漫浪翁,I 意以 比元結,從仕與物皆不得已也。」99晃捕之、山谷都認為劉壯輿早退之可情。蘇軾稱劉凝之 的[宋]黃庭堅 (山谷詩外集補) , [宋]任淵、史容、史季溫注,黃寶華點校, «山谷詩集注》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卷 1

'

1149 。 個[宋]歐陽修 《歐陽修全集»)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1)

,卷51

'

716 。 95 [宋]蘇軾, [清]王文詩,馮應榴輯註 《蘇軾詩集» (臺北市 學海出版社,

1985)

,卷20

'

1049-1050 。 96 [宋]黃庭堅 《宋黃文節公全集 正集卷二十七» ,軍IJ 琳、李勇先、王蓉貴點校, (黃庭堅全集》 (成都市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1)

,733 。 97 [宋]晃補之,見謙之編 《雞肋集》 四庫本(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卷52

'

831 。 "同上註。 99 [宋]晃補之,見謙之編﹒《雞肋集» ,卷3

' 429-430

(26)

與劉道原: I"潔廉不撓,冰清而玉剛也 J '謂其父子「耿介守義不偶俗 J 0 100山谷〈拜劉 凝之畫像〉云: I"棄官清穎尾,買回落星灣。身在聽蒲中,名滿天地間。誰能四十年,保此 清靜退?往來潤谷中,神光射牛背。」咱們陳舜俞稱劉凝之I"居官有直氣,不屑,輒棄去, |、居星子。嘗乘黃慣往來山中。」'。z山谷〈劉道原墓誌銘〉論劉恕: I"負其才,不肯折節下

人,面數人長短,不避豪貴。」司的劉氏三代是山谷所欣賞的北宋士大夫典型,其〈書摘卷

後〉云: 余嘗為少年言 I 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或問不俗之 狀,老夫曰I" ...視其平居無以異以俗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 元結敵迪他這種追求理想人格的思致,南行時亦有著相尋元結物外真趣的情懷,如其 〈次韻文潛〉云: I"武昌赤壁弔周郎,寒溪西山尋漫浪。 J 105 <以酒渴愛江清作五小詩 寄廖明略學士兼簡初和父主簿〉云I"我亦漫浪者,君何許同盟。試問盧溪曼,猶得多可 名。」愉 秦觀有〈漫郎〉詩(分韻得桃字)稱元結: 元公機鑒天所高,中興諸彥非其曹。自呼漫郎示真率,日與聾吏為嬉遨。走時胡星碩 未久,關輔擾擾猶司目。百里不聞易五段,三士空傳社二桃。心知不得載行事,倪首 刻意追風騷。字偕華星章對月,漏洩元氣煩揮毫。猜J-t春深茂花竹,九疑日暮吟哀 揉。紅顏白骨付清釀,一官於我真鴻毛。乃知達人妙如水,濁清顯晦惟所遭。無時有 祿亦可隱,何以在巖遠遁逃?107 此詩是秦觀於元符元年(1098) ,自榔州取道:吾溪往貶地橫州所寫,有著自己貶誦的心 情寫照, I"猜叮」指的是元結值時亂,入椅王于洞, I"九疑」則是元結於道州、容州任官。道 什卜容州與榔州相鄰,秦觀羨慕元結於世亂時自我的堅持與保有,見補之〈漫浪閣辭〉與少 游同調: 100 <冰玉堂辭> '載於《雞肋集» '卷3

' 427-428

0 呵1 «山谷詩集注» '卷 17 , 410 。 102 [宋]陳舜俞 《廬山記» (臺北市:藝丈印書館,

1968)

,卷 3 , 9 。 嚕。3 [宋]黃庭堅﹒《宋黃文節公全集 正集卷三十一» '載於《黃庭堅全集»

'

833 。 104 [宋]黃庭堅。《宋黃文節公全集﹒正集卷二十六»'載於《黃庭堅全集»

'

674 。 105 [宋]黃庭堅, [宋]任淵、史容、史季溫注,黃寶華點校«山谷詩集註»(上海市 上海古籍 出版社,

2003)

,卷 17

'

421 。 106 同上註,卷 19

' 459

0 107徐培均 o «准海集妥 i主»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卷2

'

64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 Draw the graph of as a function of and draw the secant lines whose slopes are the average velocities in part (a) and the tangent line whose slope is the instantaneous velocity

•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the 1500s, when an unknown printer took a galley of type and scrambled it to make a type specimen book. It

{ As the number of dimensions d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points n required to achieve a fair esti- mate of integral would increase dramatically, i.e., proportional to n d.. { Even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