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政策分析與建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政策分析與建議"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1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六十卷第四期 2015 年,60(4),1-19 doi:10.6209/JORIES.2015.60(4).01

大學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及就學扶助政策

分析與建議

鄭英耀

方德隆

莊勝義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陳利銘

*

劉敏如

國立中山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國立中山大學

摘要

經濟弱勢學生可能會因個人家庭或經濟因素而被排除於高等教育之外,使得以教育來促 動社會流動的功能大打折扣。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灣及國際上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及 就學扶助措施,並據以對教育部政策提供修正芻議。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分別針對臺灣 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助學政策、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時的考量與問題、改善經濟弱勢 學生入學與就學的策略等議題進行探討。結果顯示,教育部對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與就學提 供了相當多的扶助措施,但這些扶助措施與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考量仍有部分落差,如學 生可能選擇學業不匹配的大學、不懂申請程序與缺乏協助等,仍待改善政策以符學生需求。 本研究依據文獻資料、國外政府與頂尖大學的作法,針對政策端及大學端的經濟弱勢學生入 學及就學扶助措施提出改善建議,如推動擴大參與方案、簡化入學申請流程、建構經濟弱勢 學生入學扶助單一網頁窗口等。以期能讓更多經濟弱勢學生有機會透過高等教育來改善自身 處境,促進社會向上流動,亦可落實校園多元化的理念,符應社會公正性。 關鍵字:大學入學、政策分析、就學扶助、經濟弱勢學生 通訊作者:陳利銘,E-mail: chenlm@mail.nsysu.edu.tw 收稿日期:2015/03/25;修正日期:2015/07/20;接受日期:2015/07/24。

(2)

2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壹、

前言

教育的功能之一,在促進社會流動。在教育制度中依循著個人的努力,以取得社會向上 流動的機會。然而,不同階層學生在教育機會與教育品質上的不均等(Lucas, 2001),使得以 教育來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大打折扣。誠如 Liu(2011)指出,優勢階層會透過教育來鞏固其 社會地位,以再製優勢的社會階層,並以功績主義(meritocracy)為藉口,為社會不公的現象 進行合理化。此現象在頂尖大學中更為明顯,如 Nahai(2013)訪談牛津大學的入學輔導教師, 結果發現,牛津大學的入學是高度功績主義,以成績為主要考量。 審視高等教育機會不均與階層化的狀況,實為國內、外皆然的問題。如張鈿富、葉連祺 與張奕華(2005)發現家庭平均月收入愈高者,子女就讀公立大學的機會愈高,低家庭收入 者進入公立大學的機會相對較小。國外學者針對美國與德國的教育資料庫進行分析,結果發 現,所有學生的升學機會與學業成績均隨年代而提升,然而,不同社經學生的學業差距與進 入高等教育的差距仍然隨時間變遷而持續,顯示高等教育階層化仍然保持不變(Bastedo & Jaquette, 2011; Reimer & Pollak, 2010)。

依美國的縱貫性資料顯示,能從大學獲益最大的,是那些最不可能得到大學教育的弱勢 族群,因為弱勢族群可透過教育來達成經濟階級移動(economic mobility)(Brand & Xie, 2010)。另外,就高等教育的人才培育來說,招募來自不同背景、文化、社經的學生,對於 校園多元化、培育學生的多元觀點與尊重差異的包容力是相當重要的(Stanford University, 2014a;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14)。若經濟弱勢學生因個人家庭或經濟因素而被排除於高 等教育之外,將使得教育機會均等與促進社會流動淪為口號,教育遂成為社會階層再製的工 具。因此,如何增進經濟弱勢學生能有更多機會就讀大學或頂尖大學,以改善其未來處境並 促進學生間多元融合,實值得探討。 教育部為了照顧經濟弱勢學生,提出了大專校院助學措施,包括學雜費減免、工讀助學金、 學產基金助學金、就學貸款等,以協助經濟弱勢學生安心向學(教育部,2014)。然而,若是 這些政策措施無法符應經濟弱勢學生的需求,例如經濟弱勢學生入學成績偏低(Sackett et al., 2012)、入學會考量交通問題(Wilks & Wilson, 2012)等,將可能使得扶助經濟弱勢學生的政 策美意大打折扣。由於國外各大學,如史丹佛大學、愛丁堡大學等,均致力於校園多元化,對 經濟弱勢學生提供各種入學及就學扶助(Stanford University, 2014a;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14)。各先進國家,如美、澳等國,亦提出了不同的計畫與政策來讓低社經背景學生能有接 受高等教育的機會(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4; White House, 2014)。緣此,若能擷取國外政策或國外大學扶助措施的經驗,據以調整並改善 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扶助政策,相信將能對政府政策及高等教育帶來實際貢獻。

(3)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3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灣及國際上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及就學扶助措施,並據以對 教育部政策提供修正芻議。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研究問題包括:臺灣對大學經濟弱勢學 生的助學政策,是否能符應經濟弱勢學生的需求?國際上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及就學 扶助措施,能為教育部政策帶來哪些修正啟示?以下各節分別針對臺灣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 的助學政策、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時的考量與問題、改善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的策 略等進行探討。

貳、臺灣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助學政策

政府對弱勢學生的扶助,其對象包含低、中低收入戶學生、身心障礙學生及身心障礙人 士子女、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原住民學生等。本研究所指的經濟弱勢學生,係指低收入戶、 中低收入戶學生、特殊境遇家庭子女等。依教育部(2014)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顯示, 政府對經濟弱勢學生的扶助措施包含弱勢助學金、生活助學金、緊急紓困助學金、住宿優惠 等四項,其他還包括入學考試費用減免、特殊入學管道、學雜費減免、就學貸款、學海惜珠 等,如表 1 所示。 表 1 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助學項目 入學扶助措施 內容 大學招生報名費減免 低收入戶考生的學測、術科考試、指考、繁星、個人申請、考試分發等報 名費用全免,中低收入戶考生則減免30%。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 試的低收入戶子女報名費,係由各大學協助弱勢學生支應。 特殊申請入學 國立清華大學旭日組降低申請入學第一階段學測門檻;靜宜大學類繁星計 畫採高中在學成績前50%者可提出申請,不需書審及面試;國立中山大學 南星計畫是通過第一階段學測門檻後,優先錄取社經弱勢學生。 特殊選才 教育部自2015年起開放12所大學試辦特殊選才,不看學測、指考或筆試成 績,透過書面資料、競賽表現等來錄取學生。 就學扶助措施 內容 學雜費減免 低收入戶學生減免全部學雜費;中低收入戶學生減免30%學雜費;特殊境 遇家庭子女減免60%學雜費。 弱勢助學金 家庭年所得在70萬元以下者,補助級距分為5級,以一學年為單位,扣除全 學年學雜費用的5,000~35,000元。 就學貸款 家庭年所得120萬元以下者,可貸學雜費、實習費、書籍費、住宿費、學生 團體保險費、低/中低收入戶學生生活費、海外研修費用。 (續)

(4)

4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表 1 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助學項目(續) 就學扶助措施 內容 生活助學金 由學校安排弱勢學生生活服務學習,每週以10小時為上限,給予每個月 6,000元生活助學金,補助名額由各校依經費自行規劃。 住宿優惠 提供低收入戶學生校內宿舍免費住宿;另提供中低收入戶學生校內宿舍優 先住宿,各校得要求經濟弱勢學生參與生活服務學習。 緊急紓困助學金 對於新貧、近貧或家庭發生急難之學生,由學校依學生困難實際狀況給予 補助。 學海惜珠 獎助低/中低收入戶清寒學生赴海外修讀雙聯學位、短期研修、交換、專 業實習等,對學費、機票、生活費等提供部分補助,修讀期間為一學年、 一學期或一學季。 註:整理自103 學年度大專校院助學措施,教育部,2014。臺北市:作者。 就入學扶助措施而言,目前對經濟弱勢學生的扶助包括減免各項考試報名費用、低收入 戶學生採全額減免、中低收入戶學生減免 30%報名費。由大學端提供特殊入學管道,如申請 入學降低錄取標準(國立清華大學旭日組)、通過門檻後優先錄取(國立中山大學南星計畫)、 採計在校成績(靜宜大學類繁星)等。特殊選才則是不重筆試成績,改依書面資料及特殊表 現來決定是否錄取,如國立清華大學「拾穗計畫」接受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者、具單一學科 能力天賦、社會公益楷模等學生報考(國立清華大學,2014),國立中興大學「興群星計畫」 不以學科成績,而以具備乙級技術士證作為招收電機系學生的標準之一(國立中興大學, 2014)。這些特殊選才措施並非針對經濟弱勢學生而提出,但具備這些條件而學業成績不佳 的經濟弱勢學生卻可因此而受益。上述的入學扶助措施,一方面降低了學生在甄選及申請時 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則是擴大多元入學管道,讓學業成績稍弱或具備特殊專長的經濟弱勢 學生,能有更多機會進入優良大學。 依就學扶助措施而言,政府提供的學雜費扶助會視經濟弱勢學生的家庭狀況,給予全部 或部分學雜費減免,對於仍要繳交部分學雜費但又無力負擔的學生,則提供弱勢助學金來扣 除學雜費用或協助學生申請就學貸款,以減輕經濟弱勢學生繳交學雜費的壓力。其他的扶助 措施包括讓弱勢學生進行生活服務學習並給予生活助學金、依經濟狀況提供校內免費宿舍或 優先住宿、對欲赴海外研修的清寒學生提供學費、機票、生活費等學海惜珠補助。

參、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時的問題

經濟弱勢學生在大學入學前,需面對的困境之一,就是學業成績不佳而難以進入較優質

(5)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5

的大學。國外研究顯示,家庭社經背景與大學入學考試成績有正向關聯,若大學入學政策僅 倚靠學業成績,確實會篩去較多的低社經學生(Sackett, Kuncel, Arneson, Cooper, & Waters, 2009; Sackett et al., 2012)。而且,學生的社經背景對是否就讀頂尖高中會有顯著影響,進而影響後 續進入頂尖大學的機率(Kariya, 2011)。由此可知,家庭社經背景愈佳的學生,不但上大學的 機會較高,且上優質大學的機會也較大,經濟弱勢家庭學生則較不利。 經濟弱勢學生在大學入學時的第二個問題,在於優勢族群進入頂尖大學的機會顯著高於 弱勢族群。如 Anders(2012)指出,家庭收入在前 5%的學生,進入英國羅素聯盟大學(Russell Group,英國的頂尖大學聯盟)的比率,是後 5%家庭收入學生的兩倍。美國的資料庫研究顯 示,過去三、四十年來美國大學入學標準不斷提升,例如,學業準備、學術能力測驗(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SAT)分數、課外社團經驗等,這讓頂尖大學入學率的不公平狀況延續,處於社 經弱勢的黑人及拉丁裔學生在頂尖大學的入學率相對較低(Posselt, Jaquette, Bielby, & Bastedo, 2012)。顯示經濟弱勢學生在申請頂尖大學入學時位居劣勢。

其次,經濟弱勢學生在大學入學時的自我排除,影響了其入學狀況。雖然各大學不會依 社經背景來限制學生入學,然而,高社經學生和低社經學生選擇申請大學的比例不同,低社 經學生會申請較少的大學及較不具競爭性的大學。低社經學生進入大學的障礙,可能在於其 申請大學時的決定因素,而不是被大學排除(Sackett et al., 2012)。另外,Smith、Pender 與 Howell(2013)分析了不同社經大學生的學業不匹配(academic undermatch)狀況,探討學生 有較高的學業表現卻進入了較不具競爭性的大學,其研究發現低社經及家庭教育背景較低的 學生,有較高比例會就讀學業不匹配的學校,有 66.4%的低社經學生是因為沒有申請符合他們 學業表現的大學而造成學業不匹配的現象。這顯示高成就低社經學生可能在大學入學時會有 自我排除的現象,選擇進入較不具競爭性的大學而非頂尖大學。 另一個經濟弱勢學生要面對的問題,是不懂申請程序且缺乏協助。研究指出,低社經學 生對大學入學申請程序較不熟悉,在面對簡章或網頁等生冷知識(cold knowledge)時,經濟 弱勢學生可能會無法理解或解碼這些大學語言,使得高成就低社經學生可能缺乏足夠的資訊 來理解大學申請流程,以進入符合他們學業程度的大學(Avery, 2010; Sackett et al., 2012; Smith, 2011)。Deming 與 Dynarski(2009)對弱勢學生扶助方案的後設分析結果顯示,部分 的弱勢助學方案為了挑選出經濟弱勢學生,卻使得申請流程變為更加繁瑣,經濟弱勢學生較 沒有機會使用網路且受到出身家庭背景的影響,複雜的申請流程會對這些學生較不利。就此 而言,經濟弱勢學生在缺乏協助的狀況下要面對複雜的入學申請程序,可能因此選擇入學申 請程序較簡便但缺乏競爭性的大學。 經濟弱勢學生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其家庭背景與家人對這些學生所能提供的升學協助 並不多。研究顯示,學生對未來高等教育及畢業後職業的想像,會受到父母、兄姐及當地環 境的強烈影響而被侷限,而且,低社經家長對教育的理解與參與度不足,沒有足夠的資源與

(6)

6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資訊讓他們學習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部分家庭亦不瞭解就讀大學的價值和益處(Scull & Cuthill, 2010; Wilks & Wilson, 2012)。因此,在缺乏家庭楷模與家人協助的狀況下,經濟弱勢 學生可能會受到出身家庭的侷限,妨礙了學生高中畢業後繼續就學的動機。

其他會影響經濟弱勢學生升學的因素,包括經濟考量與害怕負債、跟家人與社區分開、 交通(距離)問題、當地是否有頂尖大學等(Mangan, Hughes, Davies, & Slack, 2010; Smith, 2011; Wilks & Wilson, 2012)。上大學所要負擔的學雜費、生活費及住宿費,對經濟狀況不佳 的學生來說是沉重負擔,在害怕負債的考量下,可能選擇不讀大學,或花費大量心力在工讀 而非致力於學業。交通問題也是經濟弱勢學生的考量點之一,若大學離家過遠,返家時間及 車資亦是一大負擔,在不想離家過遠的考量下,可能會選擇就近的大學。以 Mangan 等(2010) 的研究顯示,若當地沒有頂尖大學,經濟弱勢學生可能不會就讀頂尖大學;若當地有,則學 生就讀的比率上升 18%。此研究結果凸顯出經濟弱勢學生有就近入學的傾向。 針對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和考量,與臺灣對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與就學扶助政策相比 較,茲列述如表 2 所示。 表 2 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和考量與臺灣對經濟弱勢學生扶助策略對照 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考量 臺灣入學與就學扶助政策 學業成績不佳 特殊選才* 特殊申請入學(旭日組降低錄取標準)* 較難進入頂尖大學 學海惜珠* 選擇學業不匹配的大學 - 不懂申請程序/缺乏協助 特殊申請入學(類繁星不需書面審查及口試)* 受到出身家庭的侷限 - 經濟考量 大學招生報名費減免 學雜費減免 弱勢助學金 就學貸款 生活助學金 住宿優惠 緊急紓困助學金 交通(距離)問題 - 註:針對部分對應的內容(表中標示*)進行分析,經濟弱勢學生的學業成績不佳,目前有特殊選 才及大學端的特殊申請入學可茲對應,惟特殊選才與特殊申請入學均屬試辦性質,且名額偏少。 關於不懂申請程序與缺乏協助的問題,靜宜大學的類繁星不需書審及口試,確有助益,

(7)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7 然目前仍屬特定學校作法,仍待推廣。目前教育部推行的學海惜珠計畫,讓經濟弱勢大學生 有機會出國,進入國外優質大學短期研修,有助於經濟弱勢學生增廣見聞及累積海外經歷, 乃是相當有創意的作法,惟此策略仍難以解決經濟弱勢學生難以進入頂尖大學的問題。 針對經濟弱勢學生的經濟考量,政府提出相當多的扶助措施,對緩解經濟弱勢學生的就 學壓力,能提供相當助益,此實值得肯定。至於部分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考量,如選擇學 業不匹配的大學、受到出身家庭的侷限、交通(距離)問題、當地是否有頂尖大學等,目前 仍未有相關政策措施可資對應,實為未來政策可進一步思考與改善之處。

肆、改善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與就學的策略

一、學生學業成績不佳的因應策略

針對經濟弱勢學生學業成績不佳的問題,國外採用了許多策略來因應,包括在高中端提 供密集的學習扶助,以及在入學時可考量申請者背景因素、降低錄取標準、採能力入學以招 募職業取向學生等。

(一)高中端提供密集的學習扶助

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HEFCE], 2007) 訂定高等教育推廣:針對弱勢學習者(Higher education outreach: Targeting disadvantaged learner),該計畫先設定弱勢學生比例高之學校與社區,接著由高等教育端與這些學校合作, 找出能由補助中獲益之對象,並舉辦密集的學習扶助,例如暑期課程(summer school)、導師 輔導(mentoring)、長期試探課程(extended tasters)等,以提升這些弱勢學生的學業成就與 升學志向。

(二)考量入學申請者背景因素

以愛丁堡大學為例,該校將學生學術表現置於其學習背景之下考量,包括:1.所就讀的中 學有較少學生選擇繼續高等教育或是學校平均成績低於全國標準;2.長時間居於寄養安置家庭 或機構;3.父母或監護人未就讀大學;4.曾參與被認可的預科課程,例如,Lothians 入學機會 均等方案(Lothians Equal Access Programme for School)或邁向專業徑路(Pathways to the Professions);5.在正式教育中有被嚴重干擾(健康、家庭、身心障礙等因素);6.來自蘇格蘭 多重弱勢指標或 ACORN 郵遞區號資料(Scottish Index of Multiple Deprivation or ACORN postcode data)等多重弱勢地區所認定之社會經濟弱勢學生。且除了培育教師、護士、醫師的 學系外,一般入學申請均無須面談(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14)。

史丹佛大學的入學申請並無最低錄取標準,在評量學生成績表現時,會將學生的學習背 景因素列入考量,並評估學生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或特殊環境之下利用所及資源達到學習卓

(8)

8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越,且額外注重低收入家庭的獨特教育環境和特殊生活境遇(Stanford University, 2014b)。就 此而言,國外頂尖名校在申請入學時仍以成績優良為基本條件,但會將學生的弱勢背景列入 考量,評估學生如何在有限資源中達到卓越,且並無設定最低錄取標準或級分。

(三)降低錄取標準

以澳洲墨爾本大學為例,若學生出身於經濟弱勢家庭,即可申請 Access Melbourne 保障入 學資格。一般學生若要進入該校所需的澳洲高等教育入學分數,科學學院約為 85 分、商學院 約為 93 分、生物醫學院約為 96 分;而經濟弱勢學生入學分數達到 78 分以上,可保障進入文 學院、環境學院或科學學院,88 分或以上可保障進入商學院,超過 95 分可保障進入生物醫學 院(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014)。可見墨爾本大學會考量經濟弱勢學生的背景,採用降低錄 取標準來協助經濟弱勢學生進入大學就讀。

(四)採能力入學以招募職業取向學生

為了改善過度重視學生課業成就對經濟弱勢學生造成的不利影響,部分澳洲大學開始使 用「能力入學」(capabilities-based approach)的方式,邀請學生提出他們有能力在大學中成功 的證據。能力入學方式適合申請職業相關科系的學生,重視與此科系相關的過去學習經驗, 包含學校課程的作品、社區工作經驗(工讀經驗或義工經驗)、校外活動、職訓課程、或其他 正式或非正式學習經歷,都能用來當作成就的證據(Tranter, 2011)。換言之,這些大學科系要 評估的是學生在此科系成功所需的技能與潛能,而不侷限於他們在高中所選的課程及其學業 成績。對經濟弱勢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學業成績不佳,但他們可能有較多的學校實作作品、 社區工作經驗、職訓課程經驗等,因此能力入學方式對協助經濟弱勢學生入學能帶來助益。

二、學生較難進入頂尖大學的因應策略

以臺灣目前的大學入學方式來說,著重的是高中在校成績、學測或指考成績,此種著重 筆試的入學方式,對於成績居劣勢的經濟弱勢學生來說實為不利。未來頂尖大學或國立大學 宜正視經濟弱勢學生的學業成績偏弱的現況,並考量學生背景因素,讓經濟弱勢學生能有更 多機會可進入國立大學或頂尖大學。以英國劍橋大學來說,該校 1 年會辦理 12 種擴大參與方 案(widening participation programmes)相關活動,如學院地區連結方案主要是讓 31 個學院與 全國各區域建立有效且完善的夥伴關係;高教加成計畫(Higher Education Plus)讓大學與各 地區的學校建立夥伴關係,提供 1 年課業延伸課程、科目進修課程、大學資訊與諮詢活動, 以及帶領參訪大學裡的眾多學院及系所(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

或許有人會質疑,擴大參與後讓成績略差的經濟弱勢學生進入優質大學,這些學生可能 會跟不上課業。然而,Douglass 與 Thomson(2012)指出,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大學四年 級學生的成績來看,富裕學生與經濟弱勢學生的成績表現並沒有差異。再以英國實施的擴大

(9)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9

參與方案而言,雖然不同社經背景的學生在入學成績上有差異,但在進入大學後的學業表現 上卻沒有太大差異(Hoare & Johnston, 2011)。就此而言,經濟弱勢學生需要的是頂尖大學或 國立大學能提供擴大參與的機會,他們在學的表現並不會輸給一般學生。

再以澳洲教育局(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4) 的高等教育參與及合作計畫(The Higher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and Partnerships Program, HEPPP)為例,由政府提供經費給大學,舉辦及推行可改善低社經背景學生就學、留校率 (retention)及完成學業率的活動與策略。在該計畫中,經費是以低社經學生入學人數為算式 基準,分配至各個大學。申言之,政府可考量補助各大學辦理擴大參與方案活動的費用,以 鼓勵頂尖大學與優質大學擴大招收經濟弱勢學生。

三、選擇學業不匹配大學的因應策略

要改善經濟弱勢學生選擇學業不匹配大學的現象,可由增加接觸優質大學的機會來著 手。以劍橋大學為例,每年花了大約 900 萬英鎊來吸引 145,000 名學生及 14,500 名教師參與 超過 3,000 次該校舉辦的相關活動,主要便是希望能讓更多文化或經濟不利的學生有更多機會 進入高等教育。讓文化或經濟不利學生參與該校所舉辦的活動,有助於破除只有來自經濟條 件優渥或高社會地位家庭的學生才可以進入一流大學的迷思,並讓參與者瞭解有哪些獎學金 或扶助金可申請以幫助他們就讀大學或進修(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 其次,也可參考雙重入學(dual enrollment)機制的作法,學生可同時註冊兩種不同學程 或機構,讓高中生到大學與大學生一起上課,感受不同的學校環境,以此激發學生就讀合適 大學的動機。An(2013)指出雙重入學對學生取得大學學位有助益,參與雙重入學的學生獲 得大學學位的比率比一般學生高 7%。申言之,若能讓高學業成就的經濟弱勢高中生,透過雙 重入學機制到頂尖或優質大學修課,可能有助於改善學業不匹配的問題。 另外,對高學業成就的經濟弱勢高中生提供額外的升學輔導,亦能帶來助益。Avery (2010)以 110 名低社經學生進行研究,對其中 45 名學生提供 10 小時免費的個人申請大學 輔導,結果發現,此輔導對高成就低社經學生是有效用的,在輔導後他們較能選擇符合他們 程度的大學進行申請,且接受輔導的學生進入頂尖大學的比例比未受輔導的學生多 7.9%。

四、不懂申請程序的因應策略

要改善經濟弱勢學生面對冷僻的申請程序問題,首先可自改善申請流程著手。Deming 與 Dynarski(2009)的研究顯示,簡化申請流程是能有效增加大學入學率的方式。其次,可善用 口碑與親身體驗的知識(hot knowledge),經濟弱勢學生可找教師或讀過大學的親友來解釋入 學申請資訊,或者在大學推廣活動中,讓相似背景的經濟弱勢大學生與高中生有非正式對話 的機會,讓經濟弱勢高中生獲得關於高等教育的親身體驗知識(Smith, 2011)。 另外,政府或可考量建構經濟弱勢學生入學扶助單一網頁窗口。雖然國內部分大學對經

(10)

10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濟弱勢學生提供了各項招生及助學作法,然而,一般經濟弱勢高中生不見得有能力與時間來 逐一查詢、釐清與比較。建議政府可依大學招生資訊網及大學多元入學升學網為基礎,新增 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扶助單一網頁窗口,彙總各大學對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優惠與就學扶助 策略、獎助學金制度、弱勢工讀資訊等,方便經濟弱勢學生查詢。

五、受到家庭侷限的因應策略

經濟弱勢家庭的家長對於子女升學所能提供的資訊有限,可由增進這些家長對高等教育 的理解與參與度來著手。Scull 與 Cuthill(2010)建議,幫助青少年及他們的家庭瞭解高等教 育及其資源是相當重要的,可以提供高等教育的資訊給父母、年輕人、社區領袖及學校等。 其次,Engberg 與 Allen(2011)的研究發現,和未進入大學者相較,二年制及四年制大學的 低社經學生有較高的文化資本(家長參與、家長鼓勵、升學期望)、社會資本(家長參與學 校活動、有升學規劃的同儕網絡)及人力資本(教育存款、學業成就、對教育的重視)等。 申言之,提升經濟弱勢學生家庭的社會資本、人力資本、文化資本等,實為大學入學與就學 扶助政策可著重之處。

六、經濟考量的因應策略

經濟因素可能是阻礙經濟弱勢學生升學的主要因素之一,臺灣亦提供了許多經濟扶助措 施來降低學生的負擔。國外的一些經濟扶助措施亦可作為借鏡。以就學貸款而言,歐美地區 部分國家採用的作法是學生畢業後年收入達政府訂定的標準後才開始還貸款,如英國償還貸 款的上限是每個月收入的 9%(Student Awards Agency for Scotland, 2014),美國聯邦政府的 Pay-As-You-Earn loan亦採類似作法(White House, 2014)。若中途失業或收入減少,還可中 斷償還貸款。另外,美國政府的「聯邦工作學習計畫」(Federal Work-Study, FWS)亦可供參 酌,讓符合資格的學生協助執行校內工作,由政府支付 75%的學生薪資,而由大學支付其 餘的 25%薪資(Stanford University, 2014c)。

七、交通與住宿問題的因應策略

大學離家過遠衍生的交通及住宿問題,臺灣目前有免費或優先校內住宿的扶助策略。然 而,多數經濟弱勢學生晚上仍要工讀以賺取生活費,宿舍晚上有門禁可能會讓經濟弱勢學生 放棄校內住宿,在外住宿以方便工讀。依國外的作法,或可選擇補貼學生租屋費用。以芬蘭 為例,學生住房補助可以供學生租屋或是長期租借房屋所有權(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2014)。再就經濟弱勢學生有就近入學的傾向而言,國立中山大學的南星計畫即提供 了良好的作法,將就讀高中所在地(嘉南高屏澎金馬等)列入招生評比,吸引區域內的弱勢 學生就近入學。

(11)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11

八、小結

針對經濟弱勢學生的考量問題與可行的因應策略建議,列述如表 3 所示。 表 3 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可行的因應策略對照 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考量 可行的因應策略建議 學業成績不佳 高中端提供密集的學習扶助 考量入學申請者背景因素 降低錄取標準 採能力入學以招募職業取向學生 較難進入頂尖大學 政府補助推動擴大參與方案 選擇學業不匹配的大學 增加接觸優質大學的機會 雙重入學機制 額外的升學輔導 不懂申請程序/缺乏協助 簡化入學申請流程 善用口碑與親身體驗的知識 建構經濟弱勢學生入學扶助單一網頁窗口 受到出身家庭的侷限 增進經濟弱勢家庭對高等教育的理解與參與度 厚植經濟弱勢家庭的社會/人力/文化資本 經濟考量 依收入來制定每月償還貸款上限 政府補助工作學習計畫 交通(距離)問題 政府補助學生租屋費用 鼓勵推動區域就近入學

伍、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目的在以文獻分析法,對臺灣經濟弱勢學生大學入學及就學扶助政策進行分 析,並依國內、外相關經驗來提出改進建議。依分析結果顯示,臺灣對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 與就學提供了相當多的扶助措施,如特殊選才、特殊申請入學、學海惜珠、大學招生報名費 減免、學雜費減免、弱勢助學金、就學貸款、生活助學金、住宿優惠、緊急紓困助學金等。 然而,這些扶助措施與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考量仍有部分落差,如學生選擇學業不匹配的 大學、不懂申請程序/缺乏協助、受到出身家庭的侷限、交通(距離)問題等,仍未有相關 政策措施可資對應。以此結果來回應研究問題一:臺灣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助學政策,是

(12)

12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否能符應經濟弱勢學生的需求? 國外政府及頂尖大學為了增加學生的多元性,採取了相當多的措施來招收低社經學生。 依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有不少的可行策略可用來回應經濟弱勢學生的問題與考量,以此來 回應研究問題二:國際上對大學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及就學扶助措施,能為教育部政策帶來 哪些修正啟示?以下再針對政策端及大學端可採用的策略進行摘述與建議:

一、對政策的改善建議

(一)針對學業成績不佳的問題,政府宜由高中端進行改善,提供補助來對成績不佳的 經濟弱勢高中生進行密集的學習扶助。 (二)針對較難進入頂尖大學的問題,政府可補助頂尖大學或優質大學推動擴大參與方 案,增加經濟弱勢學生錄取頂尖或優質大學的機會。 (三)針對學生選擇學業不匹配的大學,政府可參照國外作法,開放雙重入學機制,讓 高成就的弱勢高中生可提早至大學修課,並可補助高中端,為經濟弱勢學生提供額外(10 小 時)的升學諮詢及輔導。另外,頂尖大學應調整招生方式,例如大學主動到偏鄉地區直接面 試高成就低社經學生,提供入學許可。這些措施有助改善高成就低社經學生因缺乏自信心而 不敢申請頂尖大學之問題。 (四)針對不懂申請程序與缺乏協助的問題,政府可試圖建構經濟弱勢學生入學扶助單 一網頁窗口,並簡化入學申請流程,以降低經濟弱勢學生的入學困擾。 (五)針對學生受到出身家庭侷限的問題,政府宜思考如何厚植經濟弱勢家庭的社會/ 人力/文化資本,並增進經濟弱勢家庭對高等教育的理解與參與度。 (六)針對學生的經濟考量,可參照美國作法,由政府補助工作學習計畫的經費,並可 制定就學貸款每月還款上限(每月收入 10%),降低弱勢學生的經濟壓力。 (七)針對交通(距離)問題,政府除了由大學端提供住宿優惠外,可嘗試補助經濟弱 勢學生校外租屋費用。

二、對大學的改善建議

(一)針對學業成績不佳的問題,國內大學在入學時可考量降低錄取標準或考量申請者 背景因素,衡量學生如何在不利條件中取得現有學業成就。部分科系亦可改採能力而非學業 成績來作為申請入學的依據,以招收職業取向學生。 (二)針對學生選擇學業不匹配的大學,國內大學可辦理各式活動,增加高成就經濟弱 勢學生接觸頂尖或優質大學的機會。 (三)針對不懂申請程序或缺乏協助的問題,國內大學可試圖簡化入學申請流程,並安 排類似背景的經濟弱勢大學生與高中生有對話的機會。 (四)針對交通(距離)問題,國內大學可考量推動區域就近入學,強化招收大學所在

(13)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13 縣市或臨近縣市的經濟弱勢學生,如國立中山大學南星計畫將南部嘉南、高屏等縣市區域列 入招生評比項目,即是一例。另外,頂尖大學應逐年增加招收經濟弱勢學生比例,並形成制 度化,例如提升校內弱勢學生比例到 5%,以擴大照顧區域內的弱勢學生。 (五)大學的課程及教學端,宜落實學習成果、教學活動與學習評估間的緊密連結(梁 佩雲,2013),讓一般學生及經濟弱勢學生皆能獲得高品質的高等教育。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國外研究顯示,經濟弱勢學生大學入學有學業不匹配的現象,然此現象是否為跨 文化之共同議題,值得深入探討。建議未來可針對華人區域或臺灣各類大學中,經濟弱勢學 生的學業不匹配現象進行研究,以對此現象能有更多理解。 (二)針對各類扶助措施進行需求及成效評估,如提供額外的升學諮詢及輔導、簡化入 學申請流程、安排類似背景的經濟弱勢大學生進行對話等措施,深入理解學生真正的需求, 提供大學端及政策端的未來決策參考。 經濟弱勢學生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透過適切的經濟弱勢學生大學入學與就學扶助策 略,可讓更多經濟弱勢學生有機會透過教育來改善自身處境,不但可促進社會流動,推動社 會正義,並可落實校園多元化的理念,讓學生學習尊重差異與包容。

誌謝

本研究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託專案計畫「大學招收經濟弱勢學生及就學扶助措施方案 研究」之部分研究成果,感謝教育部提供經費補助。

(14)

14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國立中興大學(2014)。104 學年度國立中興大學特殊選才招生簡章。取自 http://recruit.nchu.edu. tw/college-exam/special/104/104special_PAPER.pdf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2014). 2015 NCHU undergraduate special admission handbook. Retrieved from http://recruit.nchu.edu.tw/college-exam/special/104/104special_PAPER.pdf】

國立清華大學(2014)。104 學年度學士班特殊選才(拾穗計畫)招生簡章。取自 http://adms.web. nthu.edu.tw/ezfiles/72/1072/img/2232/150900721.pdf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2014). 2015 undergraduate special admission handbook. Retrieved from http:// adms.web.nthu.edu.tw/ezfiles/72/1072/img/2232/150900721.pdf】

張鈿富、葉連祺、張奕華(2005)。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對入學機會之影響。教育政策論壇,8 (2),1-24。

【Chang, D.-F., Yeh, L.-C., & Chang, I.-H. (2005). The multiple entrance programs for the universitie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equality of opportunities. Educational Policy Forum, 8(2), 1-24.】

教育部(2014)。103 學年度大專校院助學措施。臺北市:作者。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4). 2014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 support programs. Taipei, Taiwan: Author.】

梁佩雲(2013)。「成果導向學習」與大學教學的品質提升:以中文學科的實踐為例。教育 科學研究期刊,58(4),1-35。doi:10.6209/JORIES.2013.58(4).01

【Leung, P. P.-W. (2013). Outcome-based learning and the quality enhancement of university teaching: The practices of Chinese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58(4), 1-35. doi:10.6209/JORIES.2013.58(4). 01】

二、外文文獻

An, B. P. (2013). The impact of dual enrollment on college degree attainment: Do low-SES students benefi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5(1), 57-75. doi:10.3102/016237371246 1933

Anders, J. (2012). The link between household income, university applications and university attendance. Fiscal Studies, 33(2), 185-210. doi:10.1111/j.1475-5890.2012.00158.x

Avery, C. (2010). The effects of college counseling on high-achieving, low-income students (Working Paper No. 16359). Retrieved from http://www.nber.org/paper/w16359.pdf

Bastedo, M. N., & Jaquette, O. (2011). Running in place: Low-income students and the dynamics of higher education stratific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3(3), 318-339. doi: 10.3102/0162373711406718

(15)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15

heterogeneous economic returns to higher educ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5(2), 273-302. doi:10.1177/0003122410363567

Deming, D., & Dynarski, S. (2009). Into college, out of poverty? Policies to increase the postsecondary attainment of the poor (Working Paper No. 15387). Retrieved from http://www.nber.org/papers/ w15387.pdf

Douglass, J., & Thomson, G. (2012). Poor and rich: Student economic stratifica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a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 system. 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 66(1), 65-89. doi:10.1111/j.1468-2273.2011.00511.x

Engberg, M. E., & Allen, D. (2011). Uncontrolled destinies: Improving opportunity for low-income students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52(8), 786-807. doi:10. 1007/s11162-011-9222-7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2007). Higher education outreach: Targeting disadvantaged learne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hefce.ac.uk/pubs/hefce/2007/07_12/

Hoare, A., & Johnston, R. (2011). Widening participation through admissions policy–A British case study of school and university performance.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36(1), 21-41. doi: 10.1080/03075070903414297

Kariya, T. (2011). Japanese solutions to the equity and efficiency dilemma? Secondary schools, inequity and the arrival of ‘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37(2), 241-266. doi:10.1080/03054985.2011.559388

Liu, A. (2011). Unraveling the myth of meritocracy within the context of US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62(4), 383-397. doi:10.1007/s10734-010-9394-7

Lucas, S. E. (2001). 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Education transitions, track mobility, and social background effect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6(6), 1642-1690. doi:10.1086/ 321300

Mangan, J., Hughes, A., Davies, P., & Slack, K. (2010). Fair access, achievement and geography: Expla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class and students’ choice of university.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35(3), 335-350. doi:10.1080/03075070903131610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2014). Student financial aid in Finland. Retrieved from http:// www.minedu.fi/OPM/Koulutus/opintotuki/?lang=en

Nahai, R. N. (2013). Is meritocracy fair?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admiss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39(5), 681-701. doi:10.1080/03054985.2013.843447 Posselt, J. R., Jaquette, O., Bielby, R., & Bastedo, M. N. (2012). Access without equity: Longitudinal

(16)

16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Research Journal, 49(6), 1074-1111. doi:10.3102/0002831212439456

Reimer, D., & Pollak, R. (2010). Educational expans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equalities in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West Germany.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26(4), 415-430. doi:10.1093/esr/jcp029

Sackett, P. R., Kuncel, N. R., Arneson, J. J., Cooper, S. R., & Waters, S. D. (2009). Does socioeconomic status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ssions tests and post-secondary academic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5(1), 1-22. doi:10.1037/a0013978

Sackett, P. R., Kuncel, N. R., Beatty, A. S., Rigdon, J. L., Shen, W., & Kiger, T. B. (2012). The role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SAT-grade relationships and in college admissions decis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9), 1000-1007. doi:10.1177/0956797612438732

Scull, S., & Cuthill, M. (2010). Engaged outreach: Using community engagement to facilitate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for people from low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29(1), 59-74. doi:10.1080/07294360903421368

Smith, J., Pender, M., & Howell, J. (2013). The full extent of student-college academic undermatch.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32, 247-261.

Smith, L. (2011). Experiential ‘hot’ knowledge and its influence on low-SES students’ capacities to aspire to higher education. Critical Studies in Education, 52(2), 165-177. doi:10.1080/1750 8487.2011.572829

Stanford University. (2014a). Diversity at Stanford. Retrieved from http://admission.stanford.edu/ student/diversity/

Stanford University. (2014b). Our selection process. Retrieved from http://admission.stanford.edu/ basics/selection/index.html

Stanford University. (2014c). Student financial services. Retrieved from https://studentaffairs. stanford.edu/sfs

Student Awards Agency for Scotland. (2014). Funding guide 2014-20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 saas.gov.uk/forms_and_guides/index.htm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4, May 15). Higher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and partnerships programme (HEPPP). Retrieved from https://education.gov.au/ higher-education-participation-and-partnerships-programme-heppp

Tranter, D. (2011). Unequal schooling: How the school curriculum keeps students from low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out of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 16(9), 901-916. doi:10.1080/13603116.2010.548102

(17)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17

Author.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14). Strategic plan 2012-2016. Edinburgh, South Bridge: Author.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014). Access Melbourne for 2015 entry. Retrieved from http:// futurestudents.unimelb.edu.au/admissions/access_melbourne_and_equity_programs/access-mel bourne

White House. (2014). Increasing college opportunity for low-income students: Promising models and a call to a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docs/increasing_ college_opportunity_for_low-income_students_report.pdf

Wilks, J., & Wilson, K. (2012). Going on to uni? Access and 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for students from backgrounds of disadvantag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34(1), 79-90. doi:10.1080/1360080X.2012.642335

(18)

18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2015, 60(4), 1-19

doi:10.6209/JORIES.2015.60(4).01

Expanding Access to and Particip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for Low-SES Students:

Policy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Ying-Yao Cheng

Der-Long Fang

Sheng-Yih Chua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Li-Ming Chen

Min-Ju Liu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Centre for Humanities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Abstract

Family or economic factors may hinder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students from pursuing higher education, which may limit their social mobilit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dmission policy and practices of and campus aid for low-SES students in Taiwan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ccordingly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Taiwan education policies. The research method was a literature review focusing on university campus aid for low-SES students in Taiwan, on these students’ considerations and difficulties in pursuing higher education, and 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ir admission and retention rates.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 Taiw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enacted numerous assistance strategies for the admission and retention of low-SES students, gaps still exist between these measures and the actual problems and considerations of students. For instance, low-SES students may choose schools that academically undermatch their performance, have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admission process, or lack assistance in preparing admission applications. Thus, some policies may require revision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su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es of developed country governments and top universities and evidences from empirical studies, this paper proposes numerou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low-SES

Corresponding Author: Li-Ming Chen, E-mail: chenlm@mail.nsysu.edu.tw

(19)

鄭英耀、方德隆、莊勝義、陳利銘、劉敏如 大學經濟弱勢入學及就學分析 19

students’ university admission and retention rates, including promoting widening participation programs, simplifying the admission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constructing a single platform website integrating all information on application and assistance relevant to low-SES students. With these suggestions, the authors hope to reinforce the concept of campus diversity and assist low-SES students improve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hands-on and minds-on exploratory activities that allow students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sustain their interests in science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hands-on and minds-on exploratory activities that allow students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sustain their interests in science

Teachers are highly encouraged to read the above, which covers the fundamentals of film study (i.e. the fictional, dramatic and cinematic aspects) and explains

These learning experiences will form a solid foundation on which students communicate ideas and make informed judgements, develop further in the field of physics, science

(a) Classroom level focusing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particular, information literacy (IL)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SDL) as well as changes in teachers’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Learning elements of the knowledge contexts at junior secondary level in the TEKLA Curriculum Guide was enriched to give students a broad and balanced. foundation on

Eric, B., Georges-Louis B., Computer-Based Concept Mapping : a Review of a Cognitive Tool for Students, in Benzie David & Passey Don (eds.),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