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篇第10~11章晚清的變局.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篇第10~11章晚清的變局.pdf"

Copied!
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篇 晚清的變局

(2)

鴉片戰爭

課本206~208頁

• 背景:

1. 對外通商口岸只限廣州,且須透過「公行」 2. 18世紀後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印度鴉片專賣權,中國白銀 外流 3. 乾隆(1793年),英國專使馬嘎爾尼、嘉慶(1816年),英國專使阿 美士德來華交涉失敗 4. 道光(1834年),英國取消東印度公司對華通商特權,改派「商 務監督」到廣州

(3)

歷史視窗:閉關政策與單口通商

1757年(乾隆22年)

,清廷關閉江、浙、閩三 海關,只留

廣州

一口通商

。1759年,清廷進一步 限制外人來華貿易,批准兩廣總督提出的《防範外夷 規條》,嚴格限制外人來華貿易。1760年,恢復

公行

, 專辦對外貿易,不准外商與官員直接接觸,公行成為 外商與中國官府聯繫的中介。這種保守的閉關鎖國政 策埋下了中英兩國衝突的遠因。

(4)

從乾隆給英王的諭旨看乾隆的態度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 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巾為西洋各國及爾 國必須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 日用有資,並沾餘潤。今爾使臣於定例之外,多有陳 乞,大乖仰體天朝嘉惠遠人,撫育四夷之道。 」 乾隆 中國什麼都有,並不需要與外國通商,而 且你們的要求不符中國對待藩屬的政策

(5)

圖中可見馬戛爾尼向乾隆皇帝屈膝行禮,介紹西方文物 的情形。但描繪的乾隆形象不佳,有詆毀之意。

(6)

三、正面衝突—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的起因

(7)

十八世紀末,銅錢七、

八百文可兌換一兩白銀,

到鴉片戰爭前夕,則要

一千六百文銅錢,才可

換得一兩白銀,白銀價

格在近五十年中漲了一

倍。

白銀兌換銅錢

(8)

鴉片戰爭

課本206~208頁

• 時間

:道光(1840~1842年)

• 導火線

:林則徐—廣州禁鴉片 • 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

南京條約

(1842年) 1. 五口通商 2. 廢除公行 3. 割讓香港、賠款 4. 外交平行往來 5. 領事裁判權、租界、協定關稅、片面最惠國待遇

(9)

南京條約 簽訂地

戰爭經過

(1)

1840

(道光20年)─

英艦進逼

大沽口

清廷將林則徐撤職

,派人議和

→英軍

虎門砲臺

→對英

宣戰

(2)

1842

(道光22年)─

英軍直逼南京

→簽

南京條約

【對應課本P.208】 上海 寧波 福州 廈門 廣州

(10)

【對應課本P.208】

英人在中國

犯罪,由英

國人按英國

法律審判;

中國人在英

國領土犯罪

,則仍受英

國法律審判

領事裁判權

片面最惠國待遇

中國與任何國家

簽訂優惠條約,

英國一體均霑,

不必單獨另簽,

英國與其他國家

優惠,中國則不

得享同等待遇。

協定關稅

英國貨物進

口中國,按

「協定」關

稅,只能抽

5%,中國貨

物進口到英

國,關稅不

受此限定。

(11)

太平天國

課本200~203頁

• 時間

:道光~同治(1850~1864)

• 原因

:清朝吏治敗壞、武備廢弛、人口膨脹、鴉片戰敗

• 過程

: 1. 道光(1850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在廣西起事 2. 咸豐(1851年),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 3. 咸豐(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4. 同治(1864年),被曾國藩、左宗棠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平定

(12)

【對應課本P.201】

太平天國勢力發展圖

廣東客家人 多次科舉落第 讀到基督教《勸世良言》, 創立「拜上帝會」 1851年 金田村起事, 國號太平天國 1853年攻下南京, 改稱天京

(13)

太平天國

課本200~203頁

• 主張

:政教合一、兵民合一、反佛反儒、天朝田畝制度(土地公 有、財物共享)、改革社會陋習(禁鴉片、男女平等)

• 失敗原因

:破壞傳統文化、諸王內鬥、戰略失敗、外交失策

• 影響

: 1. 漢人政治地位提高 2. 地方督撫權力大增(徵收釐金) 3. 湘軍、淮軍等地方團練取代中央的八旗、綠營兵,私人武力促 成民初軍閥的興起 4. 民族革命的觀念影響孫中山

(14)

天朝田畝制度的精神是什麼?為什麼可以 吸引百姓的支持?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 多,人寡則分寡……。凡天下,每家五母雞,二母彘(母 豬),無失其時。凡當收成時,兩司馬督伍長,除足其二 十五家(按:太平天國以二十五家組成一基本社會單位) 每人所食可接新穀外,餘則歸國庫,凡麥、豆、寧麻、布 帛、雞、犬各物及銀錢亦然。蓋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 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則主有所運用, 天下大家處處平均,人人飽暖矣。(天朝田畝制度)

(15)

捻亂

課本204頁

• 淮河以北的幫會稱為「捻」,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時起而響應 • 時間:咸豐~同治(1853~1868年)

• 平定者:曾國藩(湘軍)、李鴻章(淮軍)

(16)

【對應課本P.204】

(17)

回變

課本204~205頁

• 1. 雲南回變

:咸豐~同治(1855~1873年),回民杜文秀響應太平天 國,被岑毓英平定

• 2. 陝甘回變

:同治(1862~1873年),陝甘回民響應太平天國,被 左宗棠平定

• 3. 新疆回變

:同治~光緒(1864~1877年),新疆回民起事,中亞浩 罕王派阿古柏進入新疆建立伊斯蘭政權,獲英、俄承認,被左宗 棠平定,1884年新疆建省

(18)

阿古柏入侵新疆

因為兵力不濟,新疆回

民向中亞的浩罕求援,

浩罕王派阿古柏入侵新

疆,1868年建立回疆帝

國,獲得俄國、英國相

繼承認。

阿古柏

(19)

【對應課本P.203】

左宗棠像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是他的

自我評價。左宗棠與李鴻章曾有

塞防

」與「

海防

」之爭。

李鴻章因為日本侵臺而主張先辦

海防。左宗棠則是上奏力爭云:

「重新疆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

以衛京師」。

(20)

【對應課本P.205】

清中葉後重要內亂示意圖

川楚教亂 (1796~1804) 太平天國 (1850~1864) 捻亂 (1853~1868) 雲南回變 (1856~1873) 陝甘回變 (1862~1873) 新疆回變 (1864~1877)

(21)

英法聯軍

課本209~210頁

• 導火線

:英國以亞羅船事件、法國以廣西西林教案為藉口出兵

• 時間:咸豐(1858~1860年)

• 結果

: 1. 1858年 天津條約—允許公使駐北京、增開通商口岸(長江沿岸、 台灣)、教士可在內地傳教 2. 1860年 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賠款

(22)

兩次英法聯軍路線圖

1857年12月 聯軍攻陷廣州 1858年6月 簽訂天津條約 1860年8月 聯軍增援 1859年6月 聯軍北上換約 1859年6月 聯軍於大沽遭擊退 1860年10月 簽訂北京條約

補充資料

(23)

俄國侵略

課本209~210頁

• 背景

:兩次英法聯軍、太平天國之亂

• 1858年 中俄

璦琿條約:割讓黑龍江以北

(24)

道同年間清朝開港與失地形勢圖

(25)

自強運動(洋務運動)

課本221~224頁

• 背景

:英法聯軍戰敗,北京失陷

• 時間:咸豐~光緒(1861~1894)

• 主張:西式武器、船艦、實業、交通、外交

1. 外交:1861年,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南北洋通商大臣、

京師同文館、派遣留學生、1876年(光緒)開始派遣駐外大使

2. 軍事

:新式武器、新式軍隊、成立北洋艦隊

(26)

領導人物

中央

恭親王 奕訢 軍機大臣 文祥

地方

曾國藩 安慶軍 械所 李鴻章 江南、金陵 機器製造局 左宗棠 福州船 政局

自強運動的展開

(27)

自強運動(洋務運動)

課本221~224頁

• 結果

: 1. 甲午戰爭證明改革失敗 2. 欠缺全盤計畫(地方督撫各自推動)、保守力量反對、推動者缺乏 識見(只重器物改革) 3. 為中國工業現代化、新式教育奠定基礎

(28)

歷史視窗:李鴻章的自我評價

李鴻章對自己作為嘗作出以下的總結: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

都是

紙糊的老虎

,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

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

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

貼,居然成一間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

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

(29)

中法戰爭

課本212頁

• 導火線

:法國入侵越南,禁止越南向清朝朝貢

• 時間:光緒(1884~1885年)

• 過程

:法國將領孤拔突襲福州、雞籠、淡水、澎湖

(30)

甲午戰爭

課本213~214頁 • 背景:日本侵略朝鮮,1885年 中日天津條約(若朝鮮有事,中日 共同出兵平亂) • 導火線: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 • 時間:光緒(1894~1895年) • 過程:清朝的淮軍與北洋艦隊在陸戰和海戰皆戰敗 • 結果: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 1. 朝鮮自主(成為日本勢力範圍) 2. 割讓台灣、澎湖、遼東半島(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 3.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設廠製造

(31)

1884年

(光緒十年)

1894年

(光緒二十年)

1895年

(光緒二十一年)

朝鮮親日派政

變,事後中、

日約定將來可

共同出兵

朝鮮東學黨起事,

中、日派兵平亂。

平亂後日本拒絕

撤兵,中、日開

清陸軍慘敗,

北洋艦隊遭殲

滅。中日簽訂

《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

(32)

【對應課本P.213】

甲午戰爭日軍進攻路線圖

(33)
(34)

甲午戰爭

課本213~214頁 • 影響: 1. 中國喪失亞洲強國地位,並喪失最後一個藩屬朝鮮 2. 日本走向帝國主義 3. 列強瓜分中國及租借港灣  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 策」,維持中國領土的完整 4. 康有為、梁啟超主張維新變法運動,孫中山推動革命運動

(35)

1896年

俄國以干涉還遼有功,

逼迫清廷簽訂密約,

占有東北利益

1898年起

德、俄、法、英

相繼占領中國各

地港口

國家 租借地 勢力範圍 德國 膠州灣(99年) 山東、黃河流域 俄國 旅順、大連(25年) 東北、華北、長城以北 法國 廣州灣(99年) 雲南、廣西、廣東 英國 威海衛(25年)、九 龍新界(99年) 長江流域 日本 福建 清末列強強租港灣及劃分勢力範圍表 【對應課本P.214】

(36)

【對應課本P.215】

(37)

瓜分危機與門戶開放政策

源由

構想

作法

英國占有中國

最大利益,倍

感威脅

英國構想「門戶開

放政策」,阻止列

強瓜分中國

英國敦促美

國出面

1899年美國

國務卿海約

翰提出

提出

結果

影響

各國接受,避免衝突

英國有條件接受

中國免除

瓜分之禍

(38)

諷刺列強瓜分中國的漫畫

明治天皇

(日本)

維多利亞

女王(英國)

威廉二

世(德國)

尼古拉二世

(俄國)

瑪麗(法國的

擬人化象徵)

(39)

戊戌變法(維新運動)

課本225~227頁

• 背景

:西學輸入的影響、甲午戰敗的刺激、明治維新的啟示、知 識份子的覺醒(公車上書)

• 時間:光緒(1898年)

• 過程

: 1. 光緒皇帝接受康有為、梁啟超建議,下詔變法 2. 慈禧太后等保守派,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康、梁流亡日 本,成立保皇派主張君主立憲

(40)

戊戌變法(維新運動)

課本225~227頁

• 內容:制度層面的改革

1. 政治:裁撤官署冗官、鼓勵臣民上書、滿漢平等 2. 經濟:設立「鐵路礦物總局」、「農工商總局」 3. 教育:廢八股文、改試策論、設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北京大 學前身) 4. 軍事:編練新軍

(41)

戊戌變法(維新運動)

課本225~227頁

• 影響

1. 慈禧再度親政,保守排外,引發義和團事件 2. 加速西化革新思想

(42)

義和團事變與八國聯軍

• 時間:光緒(1900年)

• 過程

: 1. 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進入北京攻擊外國使民、教堂 2. 八國聯軍(俄德法美日奧義英)攻陷北京。東南各省督撫與外人約 定中立「東南互保」地方勢力上升、中央勢力式微 3. 1901年簽訂

北京條約(辛丑合約)

:賠款最多的條約、外國可 在北京使館區駐兵

(43)

義和團事

件區域圖

聯軍從天 津登陸 1.中國東南部免 於戰火蹂躪 2.反映地方督撫 勢力高漲

(44)

歷史視窗:東南互保

1900年6月21日,清廷向十一國同時宣戰。

郵政大臣

盛宣懷

下令各地電信局將清廷

召集義和團民及宣戰詔書扣押,只給各

地督撫觀看,並且電告各地督撫,不要

服從此命令。隨後,

劉坤一

張之洞

李鴻章

等東南各省督撫,隨即和各參戰

國達成協議,稱「東南互保」。

(45)

南京條約 虎門條約 五口通商章程 鴉片戰爭 中英法天津條約 中俄璦琿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 英法聯軍Ⅰ 中英法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 英法聯軍Ⅱ 中法天津條約 中法戰爭 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 辛丑和約 八國聯軍

清末列強侵略中國所簽訂的條約

重點整理

(46)

庚子後新政

課本227頁

• 背景

:八國聯軍戰敗,慈禧太后主動實施改革

• 時間:光緒(1901~1905年)

• 內容

: 1. 教育改革:建立新式學校、廢除科舉、大量派遣留學生 新知 識份子 2. 振興實業:成立商部、制定商律、命各省籌辦各項實業 3. 編練新軍: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成為清軍主力 4. 改革官制:設外務部、商部、學部、巡警部,新式司法

(47)

立憲運動

課本228~229頁

• 背景:日俄戰爭(1904~1905),日本戰勝俄國,被認為是立憲優

於專制

• 時間:光緒~宣統(1906~1911年)

• 過程

: 1. 1906年,清廷下詔預備立憲 2. 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預備立憲期九年。光緒與慈 禧去世 3. 1909年(宣統元年),成立各省諮議局 4. 1911年,裁撤軍機處,成立責任內閣皇族內閣

(48)

立憲運動

課本228~229頁

• 影響

• 立憲派對清廷失望,轉而支持革命 • 1911年武昌起義,推翻清朝

(49)

制度層面 總理衙門 外交方面 軍事方面 交通民生 政治方面 經濟方面 文教方面 軍事方面 教育改革 振興實業 編練新軍 改革官制 預備立憲 憲法大綱 縮短年限 皇族內閣 政體層面

清末的改革活動

器物層面器物層面 制度層面 政體層面 英法聯軍 自強運動 咸豐 甲午戰爭 維新變法 光緒 義和團運動 庚子後新政 光緒 日俄戰爭 立憲運動 光緒

重點整理

(50)

時間 戰爭 條約 重大影響 1840 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 及其續約 1.不平等條約開端 2.協定關稅 1858 第一次 英法聯軍 天津條約 璦琿條約 外人深入內地 俄國掠奪領土 1860 第二次 英法聯軍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 外人深入內地 追認璦琿條約 →東北領土喪失 1895 甲午戰爭 馬關條約 外人可在通商口岸 設廠 →危害民族經濟

不平等條約的影響

1/2頁

(51)

1842年 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 香港島 英國 1858年 英法聯軍 璦琿條約 黑龍江以北 俄國 1860年 英法聯軍 中英北京條約 九龍司 英國 1860年 英法聯軍 中俄北京條約 烏蘇里江以東 俄國 1864年 塔城界約 巴爾喀什湖以 東、以南 俄國 1881年 伊犁條約 霍爾果斯河以 西 俄國 1895年 甲午戰爭 馬關條約 臺灣、澎湖 日本

清末領土喪失的情形

2/2頁

(52)

日併琉球

1879年 1872年日 本冊封琉 球國王, 後兼併

法取安南

1885年 中法戰爭 後,越南 成為法國 保護國

英併緬甸

1886年 清廷承認 英對緬甸 的主權

日併朝鮮

1910年 馬關條約 承認清廷 朝鮮自主, 後日本併 吞朝鮮

藩屬的喪失

(53)

1816 年, 英王喬治三世派遣阿美士德(Amherst)出 使中國, 卻與清朝發生「禮節之爭」。清朝要求 英使依「天朝定制」, 覲見皇帝時行「三跪九叩 頭禮」,英使以跪叩禮「有傷英國尊嚴」, 堅持 僅行「免冠俯首」。雙方爭持不下, 最後英使遭 逐出, 不顧而去。此一「禮節之爭」的歷史意涵 為何? (A)新帝國主義與反殖民主義的對抗 (B)海權思想與傳統陸權觀念的對立 (C)工業資本主義與農業文化的矛盾 (D)天下秩序觀與主權國家觀的衝突

98指考

(54)

一位清代官員討論當時稅收制度,表示:「各省州 縣地方收稅多以銅錢為主,但換成白銀交到中央。 各省鹽商賣鹽也是收銅錢,交稅時卻須交白銀。原 本銀價便宜,兌換時還有些利益,但現在銀價不斷 上漲,每兩白銀值一千六百個銅錢。所以地方官必 須墊賠,鹽商也視交稅為畏途。」為了因應這種情 況,他提出解決的方法是 (A)官員收取的「火耗」歸公,禁止官員中飽私囊 (B)規定收稅或買賣禁用銅錢,改用白銀以免兌換 (C)禁止鴉片進口,避免白銀外流,解決銀價問題 (D)改變貨幣制度,廢除銀兩,改用新式銀元紙幣

96學測

(55)

一篇文告指出:賊人焚燒學宮,破壞孔子神

主牌,所到之處,佛寺、道觀、城隍廟、社

稷壇,均遭焚毀。所以號召有識之士起來討

伐。這篇文告提到的「賊」,最可能是指

(A)元末的白蓮教徒

(B)明朝末年的流寇

(C)清末的太平天國

(D)二十世紀初的中共

93指考

(56)

一位記者報導某次軍事衝突:在衝突爆發後,北京郊區 一座車站被毀,電報線遭切斷,各國在北京人員無法對 外聯絡。使節團立刻派人向外求援,緊急調集數百名官 兵,進駐使館。二十多艘外國軍艦也迅速集結在天津附 近,準備登陸。這個事件應當是 (A)1858年的英法聯軍 (B)1884年的中法戰爭 (C)1894年的甲午戰爭 (D)1900年的八國聯軍

104學測

(57)

晚清政治改革的兩條路線

英法聯軍 八國聯軍 日俄戰爭 體 制 內 甲午戰爭 孫中山的革命活動 體 制 外

重點整理

自強運動 維新變 法 庚子後 新政 立憲運 動 甲午戰爭 興中會 同盟會 日俄戰爭

(58)

【對應課本P.230】

(59)

西多西多

Q:甲、乙刊物分別為?

甲、乙分別為清末時期發行的刊物,

以下為甲評析與乙的政治立場差異:

(60)

【對應課本P.231】

清末孫中山的革命組織

時間 光緒20年(1894) 光緒31年(1905) 地點 檀香山 東京 事件 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 誓詞 驅,恢, 創建合眾政府 驅,恢,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 起事 廣州起義惠州之役 黃花崗之役武昌起義

興中會

同盟會

(61)

1.背景:

庚子之役後

收回鐵路與礦權運動

2.導火線:宣統3年(1911),清廷採郵傳部

大臣

盛宣懷

之議,宣布「

鐵路國有政策

清末實業家,倡「官督商辦」,所主 持的實業涉及交通、貿易、銀行、紡 織等許多方面,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 物之一。民國以後,曾任漢冶萍公司 董事長,影響深遠

保路風潮的爆發

【對應課本P.234】

盛宣懷像

(62)

1.有利時機:武漢軍入川鎮壓→湖北防務空虛→

革命黨決定

10月6日

起事

2.經過

(1)

消息外洩

→清廷宣布戒嚴

(2)

10 月 9 日

漢 口 俄 租 界 炸 彈 爆 炸

黨 人 名

遭搜

(3)

10月10日

發難,占

武昌

→黎元洪為鄂軍都督

(4)

各省

紛紛

響應

脫離清廷獨立

武昌起義成功

【對應課本P.235】

(63)

武昌起義後中國形勢圖

【對應課本P.234】

清廷控制地區

宣布獨立省分 列強勢力地區

(64)

1.

民族主義

之伸張:排滿

2.

民權主義

之興起

(1)推翻2000多年來的君主專制

(2)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對應課本P.236】

辛亥革命的意義

1912年1月1日上海慶祝民 國改元。街上飄揚著五色 旗是因為滬軍都督陳其美 於1911年12月31日發出通 告:「自明日起各界一律 懸掛國旗,以昭慶賀,而 光大典。」

(65)

(二)武昌起事

星火燎原──辛亥革命

四川騷亂, 湖北新軍入 川鎮壓 武昌防守空 虛,革命黨 人趁機起事 革命消息洩 漏,起事行 動提前 革命黨人控 制武昌 成立湖北軍 政府,為革 命臨時政府 一個半月內, 2/3的省分 宣告獨立 文學社與共 進會策動

(66)

黎元洪於清末時在

張之洞轄下督練新

軍,擔任新軍協統,

駐守湖北武昌。武

昌起事時藏身在朋

友家中,因當時革

命黨領袖皆不在武

昌,所以被迫出任

鄂軍都督,成立湖

北軍政府。民國成

立後,曾歷任總統、

副總統等要職。

黎元洪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55 統計數據在數據庫作出修訂後,並沒同步修訂文字版的數據內容,對使 用者造成混淆錯引數字(例如數據庫中顯示 2015 年會議及展覽數目有 1263 項,惟文字版仍寫著 909

序號 職類名稱及代號 技能範圍 版面編排方面:Adobe InDesign 影像編輯方面:Adobe PhotoShop 向量軟體:Adobe Illustrator. 其他軟體:Adobe

選手須熟悉 Mac 與 PC 二種作業平台。 (國際賽 指定機種為 Apple Macintosh)並須熟悉運用 以下軟體:. 版面編排方面:Adobe InDesign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