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期足球運動相關研究發展狀況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黃子榮*、趙榮瑞
#摘 要
目的:本研究主旨為探討台灣地區足球運動相關研究工作的現況,從1983 年至 2009 年四月已經發行或刊登的期刊以及1982 年至 2007 年於各大專院校發表之碩博士論文, 進行文獻蒐集、彙整,用以分析近年來的足球運動相關研究狀況。研究對象:從國家圖 書館之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與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思博網兩網站所登錄的足球運動相 關研究文獻,分別蒐集116 篇期刊論文、63 篇碩士論文與 1 篇博士論文進行分析統計, 結果:國內現有足球運動研究領域無論是期刊論文或學位論文均以運動生理學佔較高比 例,以研究方法而論,期刊論文及學位論文皆以論述性研究數量為最多。 關鍵詞:期刊論文、學位論文、足球相關研究 *第一作者 #通訊作者A Study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cer Sport and Related Subject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Abstract
Purpose: In this study, we aimed at the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tatus of soccer sport and related research works in Taiwan. Through literature searches of the published and circulated papers or reports in periodicals, and master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the soccer sport and related subjec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Taiwan Information Network of Master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System, and the “Chinese [Taiwan] Electronic Periodicals Services”,we have selected and studied sixty-three (63) master dissertations, one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one hundred twenty-one (116) periodical papers of soccer sport and the related to research subjects. We have found that most popular research subject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domains of training and coaching of the soccer sports. As far a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was concerned, the majority of the periodical paper could be categorized as descriptive in nature, whereas the dissertations devoted substantial effort to the experiment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es.
壹、緒論
足球運動為世界運動人口最為廣泛的運動,足球運動帶給世界各國間的互動與影 響力,更是其它單一運動所較難比擬的。反觀台灣足球運動的競技水準或世界排名,與 台灣在世界上經濟競爭能力或國民所得、人口總數、學術水準,相較於其他國家,卻顯 得不成比例。足球運動如何推廣普及於台灣,或提高台灣足球之競技水準,其中所牽涉 的層面非常廣泛,但從足球運動的相關研究,可間接反應足球運動的水準與風氣,因此 本研究即針對以台灣地區的足球運動研究發展現況,將歷年足球運動相關研究發表於期 刊、學位論文之研究性質、類別、發表年份、數量、出處以及引用文獻類別與趨勢進行 探討。貳、方法
一、研究對象與工具
本研究將國內的足球相關研究狀況,分別以國內學位與期刊論文為標的,期刊論 文的探討對象為國內最大的中文期刊論文服務網站,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思博網(台北縣 華藝數位公司)其中所刊載的足球相關研究論文為討論標的,考慮本研究資料來源有一 定標準,對於國內許多未收錄於該網站的專業期刊與研討會論文,則未在本研究中討 論,探討收錄時間為1983 年至 2009 年四月。 國內學位論文探討範圍以國家圖書館之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上所登錄的國內足 球相關碩博士論文為主,並不考慮此段期間在海外進行相關研究的台灣人民或華人學 者,其探討收錄時間為1982 年至 2007 年。 期刊、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一般可簡易將之歸納為實證性與一般論述性兩種,在 此類別中,其中研究亦可應用量表或問卷調查來進行研究佐證,故在此將研究方法分成 實證、一般論述與問卷調查等三種,其中期刊、學位論文在本研究中所討論數量與方法, 可整理如表一所示。二、類別統計
足球相關研究的分類研究中,參考林國榮、鄭宗慧、羅智聰(2006)曾採用文獻 分析法,針對2004 至 2006 年間,台灣與中國大陸所發表的期刊、研討會論文,進行分 析歸納並將其中的足球運動研究領域以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力學、教練與訓 練、技術分析、賽事分析、社會文化、其他等領域,區分成為八個統計類別,而在文中 亦採用此種歸納方法外,並因國內足球運動研究狀況,將研究主題分成:五人制足球、 教練與訓練、運動生理學、推廣與職業化、比賽狀況研究、運動文史、世界盃相關、運 動力學、運動心理學、裁判與規則、競賽策略與其他項目等十二個類別進行統計。其中 台灣足球運動相關類別與本文探討、收集文獻,經整理歸納,可如下所示: (一)運動文史 有關「運動文史」之研究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探討足球之發展情形、未 來展望、與過程做分析其特性等,以年代由少至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張生平、陳應仁(1997)引用元朝散曲、詩詞中對當時婦女在足球 運動參與的性質進行研究。許龍池(1997)探討中共自 1949 年迄今其足球運 動發展歷程。謝志君(1997)分析探討足球運動有關體能訓練、技術訓練、及 各個位置之攻擊與防守戰術、心智訓練、計劃之擬定及健康管理訓練技巧與理 論基礎等相關研究。洪惠珍(2002)探討中國大陸體育彩票發行狀況。王惠玲 (2003)以民國 34〜89 年為研究範圍,探討台灣足球運動發展之情形。周台 英(2005)以報告形式呈現足球隊組織建立、女子足球員訓練、女子足球的技 術與戰術、女子足球員的心理分析以及女子足球運動未來之展望等觀點。林賢 杰(2006)針對台南縣在學校體育及社會體育在足球運動的發展情形作探討分 析。 2. 學位論文:許龍池(1996)探討中共自 1949 年迄今其足球運動發展歷程。呂 崇銘(1999)主要針對張生平等(1997)文中內容提出六點酌議並加以引述。 黃文祥(2000)分析台灣地區足球運動現況。何永彬、邱旺璋(2001)、洪金 水、陳寶億(2004)文中對中西足球運動的發展進行闡述外,並特別討論近代足球,從英國發展的源由與背景,亦針對台灣國內現有足協名稱沿革、球隊人 數、分佈進行探討。顧業名(2004)文中引用古籍文獻,簡述中國古代足球發 展。。陳政雄、張生平(2006)該文對於近代足球規則的訂定、職業足球與俱 樂部的開端與狀況以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英國足球發展的社會背景、 足球與橄欖球的分支與足球運動,如何傳遞至全世界等議題進行介紹。陳欣宏 (2008)述及 1910 年至 1948 年所舉辦的全國運動會,足球運動項目在當時舉 辦的盛況 (二)、推廣與職業化 有關「推廣與職業化」之研究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推廣足球之職業化、 商業化、媒體傳播等相關內容,以年代由少至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周靈山(2002)以歷屆世足賽觀眾人口、FIFA 會員國家數、跨國 贊助廠商、電視轉播權利金、參賽隊伍等明確數值統計資料,說明足球運動在 世界運動領域的全球化與重要性。高庸(2002)對於如何提倡台灣足球運動, 在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院校等階段,提出資源分配、訓練培訓模式等建議。 李建勳(2003)對於國內足球發展,提出需參考大陸、日本的振興模式等建議。 洪沛綺(2006)對於台灣足球發展經營方向,提出健全足球運動組織、與足球 商業化等提出研究建議。吳崇旗、黃碧月(2007)以歐洲發展足球之歷史、環 境、現況、組織、訓練,對比亞洲發展足球所遭遇問題進行論述,並提出共同 制定青少年足球培養計畫之構想。 2. 學位論文:陳世昌(2004)以整合行銷傳播觀點探討在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的 效果。陳怡婷(2005)以中國足球選手發展之政策、法令、經濟背景與民眾投 入等四個層面,探討其中國足球選手培育現況。張振東(2006)探討台灣足球 運動的運動行銷策略之中運用整合行銷傳播的程度。謝宗順(2006)探討台灣 足球運動體系邁入職業化的相關問題,分析未來職業化成立所需之條件。 (三)、運動力學 有關「運動力學」之研究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將力學應用於足球運動有
關之人體結構、動作及相關器材、環境之科學等相關內容,以年代由少至多其歸納 如下: 1. 期刊論文:林和成(1983)實際測量其定點踢遠、踢準能力。林偉達(1989) 論述足球曲線飛行時其流體空氣動力學之阻力、升力、球轉速、天候影響與飛 行軌跡之關係。邱靖華(2000)將足球飛行視為單一光滑球體的等加速運動, 文中歸納出當球速從 10m/s 增加 50m/s 時,踢遠的最佳角度從 43.9o逐漸降至 34.1o。林偉達、蔡鴻義(2001)蒐集現有擲界外球動中的翻觔斗式與站立式進 行探討。邱永興、涂瑞洪(2005,2006)實際測量足球曲線自由球射門初始狀 態與飛行軌跡之運動學參數。林孟蓉、涂瑞洪(2006)利用二度空間攝影法探 討大專甲組男子守門員在定位球、拋踢球時的足球飛行距離與下肢各關節角度 關係。莊泰源(2006)以大專乙組男子足球員為研究對象,研究支撐腳的平衡 能力與踢球準確性的相關性。蔡尚明(2007)比較足球選手踢地板球與正凌空 射門動作的差異性。蔡尚明、沈進益(2007)將腳背射門的動作劃分騰空期、 著地、小腿加速、動作跟隨等四個步驟,敘述每個階段動作的要點。鄭炎坤、 張耀川、陳彥君、林芳伶(2007)論述足球、橄欖球定位踢球方式差異以及其 踢球動作技術要點及其技術原理。陳家祥、涂瑞洪(2008)論述足球弧線球的 技術要求、使用時機、足球飛行時之力學模型與弧線飛行軌跡與邊界層轉移等 關係。張家豪、許晏彰、俆阿田、張冠諒(2009)以一般大學男子學生、大學 乙組男子球員,透過六台紅外線光學攝影機(Vicon 460)捕捉下肢段空間座 標,藉以計算分析各肢段在足球踢遠動作時之各關節角度、速度及角加速度變 化。 2. 學位論文:林偉達(1 982)針對十二碼內側踢球時球員肢體的運動角度、速 度與球速關係進行研究。薛慧玲(2001)以探討爆發力(垂直跳高、立定跳遠、 三十公尺衝刺跑)與踢遠、踢準之關係。沈進益(2002)以大專甲組男子足球 員的助跑角度0o、45o、90o與定點踢遠差異性為研究議題。邱鈺烘(2004)以 高中男子足球員在地面、1/2 膝關節與膝關節三種不同踢球點高度的下肢運動
力學參數與角動量、角速度之關係進行研究。許晏彰(2005)以一般大學男子 學生、大學乙組男子球員,透過六台紅外線光學攝影機(Vicon 460)捕捉下 肢段空間座標,藉以計算分析各肢段在足球踢遠動作時之各關節角度、速度及 角加速度變化。孔俊傑(2005)利用二度空間攝影法探討足球守門員拋踢動作, 瞭解在不同拋踢距離下球速、足速、踢球高度、拋射角度、各關節角度等運動 學參數的變化情形。邱永興(2005)實際測量足球曲線自由球射門初始狀態與 飛行軌跡之運動學參數。 (四)、比賽狀況研究 有關「比賽狀況研究」之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比賽狀況研究、比賽技術 之分析、技術表現相關之分析、戰術戰略之分析與運用等相關內容,以年代由少至 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黃勇杉、蔡尚明(2001)探討十二碼罰球射門狀況,文中引用國外 相關研究文獻與實際訪談。林南明(2005)探討文化大學男子足球隊於民國九 十二年大專盃甲組足球聯賽狀況。趙榮瑞、楊書銘(2007)以 2007 年亞洲大 學男子足球錦盃賽中華台北大學代表隊臨場比賽時之狀況紀實進行分析論 述。趙榮瑞、楊書銘(2008)分析 94 年全國運動會內賽八強賽程統計研究比 賽過程中,各隊射門得分、被搶、攔截成功、傳球失誤及射門得分的狀況。 2. 學位論文:蔡尚明(2001)以 2001 年亞洲盃女子足球賽為對象,研究比賽中 不同時段、區域、位置、得失分的差異狀況。林南明(2003)探討文化大學男 子足球隊於民國九十二年大專盃甲組足球聯賽狀況。 (五)、裁判與規則 有關「裁判與規則」之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足球規則詮釋、修訂及裁判 執法等相關內容,以年代由少至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張介元(1992)針對比賽進球數降低與進攻模式區於防守的狀況, 提出可能提高足球進球率的方法。黃文祥(1997)論述 1994 年至 1996 年足球 規則修訂狀況。林英亮(1998)以民國八十七年台北縣樹林高中足球隊隊員集
體圍毆執法裁判事件,論述運動精神與道德之重要性。陳政雄(2000)記述 2000 年二月於國際足總理事會新修訂八條規格。陳政雄(2001)論述五人制 足球與十一人制差異較大的規則與要點。詹翠萍(2001)引述日本文獻中對足 球裁判員判定的評價,與犯規判定的適當距離。潘建州(2002)論述足球比賽 規則中越位(Offside)規格的修訂目的。潘建州、王文正(2006)對足球比賽 場地、球門與規則,用彙整表列方式整理歸納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末期其 演進過程與背景。潘建州(2007)論述自 1871 年足球規則初期演變至 1994 年 現代足球重要規則的修訂。顏士凱(2007)討論運動比賽時攻擊行為的特徵、 原因與足球比賽中攻擊行為的可能範圍,進而界定比賽中紅、黃牌使用與影響。 (六)、世界盃相關 有關「世界盃相關」之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有關世界杯相關議題等之內 容,以年代由少至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黃文祥(1994)論述 1994 年世足賽在美國成功舉辦的各種條件。 黃文祥(1995)以 1990、1994 年世界盃會內賽,研究其進球時間之分佈狀況。 蔡蜜西(1996)以 1994 第十五屆世界盃舉辦日期針對台灣發行晚報屆賽事照 片,進行出現人物次數統計以及重大新聞記述。鄭景陽(1997)以 1990、1994 年世界盃進球方式進行研究。劉鎮國(2000)以 1998 年世界盃足球預賽,統 計比賽中進球率、威脅性射門與犯規。吳秋慧(2002)記述南韓男足在 2002 世界盃足球賽表現狀況及其運動發展。許伯陽、周靈山(2002)以 2002 年世 界盃進球數、射門數、有效射門數、犯規、角球、任意球、點球、越位、烏龍 球、紅黃牌、控球百分比以及實際比賽時間,由多元邏輯廻歸來建立足球比賽 結果的預測模式。鄭景陽、朱建榮(2002)本文以 1994 年世界盃足球賽八強 隊伍的防守技術為研究對象。周靈山(2004)論述國內在國際知名賽事:奧運 會、世界盃足球賽、世界盃棒球賽時的電視轉播工作狀況,以及參與觀賞人口。 陳政雄、蕭永福(2004)以 2002 年世界盃 64 場會內賽分別就入球部位、入球 區域、入球時間進行統計。陳政雄、蕭永福(2005)以 2002 年世界盃 64 場會
內賽之角球落點區域為研究對象。盧浩貴(2006)以 1998、2002 年世界盃足 球賽,討論裁判出示紅牌的過程、時段、位置與犯規種類。張維嶽(2007)以 2002 年世界盃會內賽各代表隊球衣顏色、球隊標誌、國旗顏色應用進行相關 性比較。蕭永福、陳政雄(2007)探討德國世界盃罰球點球之狀況。 2. 學位論文:陳茂全(2003)以 2002 年界杯會內賽參賽球隊為研究對象,研究 其採用隊形與戰略。王存生(2006)以 2006 年世界盃會內賽為研究對象分析 角球在六個落點區域之得分關係。車秀芳(2006)以 2006 年世界盃準決賽十 六場比賽,紀錄、分析射門得分、攔截成功、傳球失誤及被搶斷等狀況。張生 平(2006)以 2006 年世界盃足球罰球點球為研究對象,探討守門員與射門者 表現的關鍵要素。陳振隆(2007)以 2002、2006 年世界盃會內賽射門狀況時 之時段、區域、部位、位置進行觀察分析。張婉娟(2007)以 2006 世界盃舉 辦期間刊載於台灣之全國性報紙,分析歸納因世界盃足球賽所造成的流行文 化、媒體事前準備、健康、消費、名人偶像等議題。 (七)、五人制足球 有關「五人制足球」之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有關五人制足球相關議題等 內容,以年代由少至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陳欣宏、潘建州(2004)闡述五人制足球在大專體育發展的空間與 機會。謝志君、王秀銀(2004)闡述國內外現行發展五人制足球的狀況。高庸 (2005)以 2004 年第五屆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中華台北代表隊在預賽三場的 攻守數據,闡述中華台北代表隊比賽狀況。潘建州、陳志明(2005)介紹足球 運動的多樣化:五人制足球、三人制足球、沙灘足球其場地與規則。趙榮瑞、 李佩欣、盧浩貴(2005)以 2004 年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在台灣舉辦的成效進 行討論。曾瑞成(2006)闡述國內五人制足球推廣狀況與歷史。張耀川、沈進 益(2006)針對青少年運動員五人制足球的訓練方式,闡述訓練要素。曾瑞成 (2007)將五人制、十一人制足球不同處進行比較及闡述國內五人、十一人制 足球運動推廣情況。陳奕伸,蔡博任,鄭桂玫(2007)對 2004 年世界盃五人
制足球賽,檢視該次舉辦單位的服務品質。 2. 學位論文:蔡博任(2006)探討 2004 年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現場觀眾其觀賞 動機、觀賞行為、觀賞滿意度為何。陳琨山(2007)對 2004 年世界盃五人制 足球賽四十場比賽中的不同分段時間、射門區域、射門方式、職司位置得分狀 況進行研究。 (八)、運動心理學 有關「運動心理學」之研究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探討運動員心理技能、 領導能力、運動動機、目標取向、擬聚力、滿意度與運動心理學相關的議題,以年 代由少至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陳鴻(1987)論述足球員的人格特質與常用量表。周文祥(1998) 以大專足球運動員為對象,使用心理競技能力表評量其心理競技能力的重要 性、實際情形的傾向與認同順位。金明央(1999)以選修足球課學生為對象探 討有、無獎賞情境中運動樂趣及內在動機之相關性與差異。陳咨琳(2002)以 訪談女子足球選手方式,研究其訓練歷程、動機、賽前心理調適與競賽價值觀 認知。曾建興、余祥義、謝健良(2007)以 2007 年大學菁英賽比賽球員為研 究對象,探討大學足球員生活形態與生活品質之關聯性。 2. 學位論文:林琮智(1998)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受試者,且以足球挑球表 現為實驗項目,分別討論相關理論對運動技能表現之影響、分析自我調整歷 程。吳素卿(2001)以甲組男、女子足球選手為對象,探討不同性別選手目標 取向、知覺運動動機、運動自信心來源。余祥義(2007)以 2007 年大學菁英 賽比賽球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學足球員生活形態與生活品質之關聯性。 (九)、教練與訓練 有關「教學與訓練」研究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有關足球教學課程、學習 狀況與應用、教練領導行為、探討不同訓練方式與應用對足球選手的影響等相關內 容,以年代由少至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陳鴻(1985)以一九八六年世界盃會外賽男子國家代表隊二十二名
球員,經過訓練後,針對體能訓練效果進行成效探討。程瑞福(1985)論述正 腳背踢球所需知識,其中包含要求原則、方法分析、教學程序等要點。蔡尚明、 黃勇杉(2003)以無足球訓練經驗的專科男生,探討知覺訓練對十二碼點球預 期表現影響。曾媚美、薛慧玲(2004)論述足球教練所應具備的一般素質與專 業修養。梁玉秋、張登聰(2005)探討足球選手對於球體控制的動作之相關因 素。顏士凱(2005)針對足球運動教練進行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的重要程度與 具備程度之調查,主要內容包含受訪者對於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在重要程度的 認知評定與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在具備程度的自我評定。王景南、嚴士凱 (2007)以 95 學年度大專運動會、全國中等學校足球賽參賽隊伍教練為研究 對象,針對其專業素養具備程度進行研究。 何添生(2007)以國中學生為實驗對象,探討利用電腦影像回饋教材來建 立初學者基本的足球動作技巧學習效果。洪沛綺、郭葵寶、廖俊欽(2007)以 95 年度足協杯大學菁英賽男子選手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探討 不同大專院校背景足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現況與差異。楊裕隆(2007) 以問卷調查方式,針對台灣大學男女學生瞭解修習足球課程成效、教學評估及 足球運動參與行為之狀況,並比較不同性別與之差異。李建興、王宏義(2008) 論述專業足球教練的定義、所需具備的條件、角色、所需溝通技巧以及其挑戰。 黃碧月(2008)以大學足球選修課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用多媒體教學策略在 運動比賽表現的學習成效。 2. 學位論文:柯竺村(1995)以高工男子為對象,探討不同目標取向特質與外在 獎賞方式,對足球射十二碼的內在動機影響。林明輝(1997)論述如何從足球 與身體的控制訓練中,增加突破防守的動作技巧、實戰練習等訓練,規劃一連 貫的課程,用以訓練學齡兒童個人攻擊足球技術。林啟賢(1997)以大學男生 為研究對象用來探討行為複演法(VMBR)對學習足球踢球的影響、生理變化 情形與對意象清晰度的影響。郭世德(1999)以國小男、女生實施七節課的足 球教學實驗,用以比較國小男女接受理解式教學後的學習效果差異。簡桂彬
(2000)以國中學生為對象,探討受測者依各組回饋條件施以三天的足球內側 傳球動作練習的影響。邱旺璋(2001)以台灣地區大專院校及高中(職)足球 選手為研究對象,使用問卷調查來研究足球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的關 係。陳秀玲(2001)以國內近年國家足球代表隊教練為對象,分別探討其領導 行為、價值觀、球隊的管理訓練、團隊凝聚力、面臨問題。黃勇杉(2001)以 專業足球訓練的選手,探討知覺訓練對於12 碼罰球預期學習顯示效果。江崇 郁(2003)以國小四學生為研究對象,用來探討資訊網路全文檢索系統在國小 體育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方式的效能差異。吳信昌(2004)以國小學生為受測 對象,用來探討以電腦網路多媒體輔助教學網站於足球射門的教學在認知、情 意、技能的教學效果差異狀況。洪麗敏(2005)以高中女子足球選手為對象, 探討不同的訓練方式對快速協調能力及提升速度能力之影響。鄭宗慧(2005) 以國中男、女學生、教師修習足球體育課採用質性研究,探討問題導向式教學 法(PBL)對於國中學生學習歷程影響。朱文彬(2006)以問卷調查方式,探 討花蓮地區國小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間的關係。李世雄(2006)以國 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藉以探討理解式教學法對高中學生足球技能學習狀況。洪 佳芬(2006)以全中運足球男、女選手為對象,探討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 凝聚力與選手滿意度之間的關係。陳香吟(2006)以國小二年級學童探討分別 接受十週原訂體育課程或取代原體育課之介入課程,來評估參與者的動作協調 能力。黃志勇(2006)以國小低年級學童男女為對象,探討實施八週足球教學 後的平衡能力的影響。許閔毓(2007)以國小足球隊選手進行問卷調查,探討 國小足球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關係。鄭力元(2007)以不同 的意象練習方式,針對足球初學者評估其學習效果。 (十)、運動生理學 有關「運動生理學」之研究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研究足球運動員運動時 的生理反應、長期訓練後的生理反應、評價與分析體能、擬定體能訓練處方、運動 者潛能、特殊環境下運動的生理反應與對策、運動者健康的維護等相關內容,以年
代由少至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陳鴻(1983)以七十二年中華女子足球代表隊隊員,分別進行人體 測量特質(包含體脂肪)、基本運動能力、基本技術測驗,並探討其中相關性。 陳鴻(1984)以男子國家隊隊員經一個月訓練後,針對其基本體能與短期訓練 效果作探討。陳鴻(1986)以七十二、七十三年中華青年足球代表隊球員為對 象,探討男子青年足球員的心肺功能、心肺耐力、人體測量、身體組成、血液 變化及運動能力等生理特質,同時探討不同位置球員在生理特質方面之關係。 賴金鑫、連倚南(1986)木蘭女子足球隊、徑賽運動員、體育系學生與非運動 員為對象,比較其進行最大攝氧量測試狀況。陳忠慶(1994)論述肌力、速度、 柔軟度、敏捷性與足球體能有關的要素進行探討。鄭憲成、莊鏡清、王光濤 (1994)以接受足球訓練高中男子足球員為對象,探討長期訓練者於正式比賽 後之肌肉代謝生理的影響。王世樁、曾媚美、徐台閣、許廣明(1997)以大專 女子足球選手為對象,探討其髖、膝、踝關節伸肌與屈肌肌力與足背踢球球速 的關係。王世樁、余瑩瑛、徐台閣、許廣明、陳進龍(1997)以大專女子足球 選手為對象,探討其慣用腳與非慣用腳、曾經受傷與未曾受傷受試者膝關節伸 肌與屈肌肌力的差異。吳惠琴(1997)介紹現有足球比賽心跳狀況、訓練論述 心跳遙測儀在足球訓練的應用。王世樁、張明賢、顏士凱、許志祥(1998)以 中華女子足球亞運培訓選手為對象,探討身高、體重與跑動能力的關係。王世 樁、顏士凱、衛沛文(1998)以大專女子足球選手為對象,研究季賽後停止訓 練對期無氧能力的的影響。王世樁、顏士凱(1998)以大專女子足球選手為對 象,藉以評估不同休息間歇時間增強式運動訓練對該選手無氧運動能力之影 響。陳忠慶、李博洪(1999a)論述足球選手在比賽時,其無氧、有氧能量的 產生及測量理論與方式。陳忠慶、李博洪(1999b)論述足球運動之能量需求 量、足球選手的飲食習慣、足球運動表現與營養的關係。薛慧玲、曾媚美(2001) 論述足球運動之身體能力特性。王世樁(2002)以優秀大專女子足球員為對象, 測量其無氧機能與不同速率的活動關係。黃玉娟、陳秀玲、祁業榮(2002)論
述足球運動生理需求、平日與比賽前、中、後的營養需求與飲食要求。王世樁、 顏士凱(2003)以大專女子足球員為受測對象,探討在八周內分別實施增強、 等張訓練對於踢球球速的影響。陳鞠伎(2004b)以國中女子足球選手為對象, 用以研究比較不同位置專項體能的關係。顏士凱、劉嘉倫(2005)以足球運動 供能特徵、運動負荷基本概述、負荷與心跳率等議題來論述足球運動負荷的身 體變化狀況。金明央、施長和(2006)論述足球運動員在競技比賽時的生理反 應狀況。陳佳慧、鞠欣馨、張嘉澤(2007)以女性足球選手為測試對象,探討 經過四周增強式訓練後,對其敏捷能力之影響。黃玉娟(2007)以優秀女子足 球運動員,探討在熱環境中參與訓練期間接受運動飲料攝取方案對於體重改變 的影響。。黃玉娟、陳秀玲、祁業榮、李博洪(2007)以優秀男子足球運動員 為受測對象,研究足球運動員在熱環境中參與足球訓練時,接受特定液體攝取 方案對其身體水分變化影響。李昭憲、郭政茂、潘建州(2008)以歐洲區、南 美洲四強隊伍男子國家級隊員為研究對象,探討球員在年齡、身高、體重或體 格之因素是否影響競技表現、並比較其不同專長位置之球員間的關係。 2. 學位論文:陳鴻(1982)以國家隊女子、大學女子足球員、及一般項目大學女 運動員,探討其最大心跳數、最大攝氧量、最大運動後之乳酸值、最大攝氧百 分比與最大心跳百分比之關係,同時應用 FPPS(愛德華斯興趣量表)測試受 試者的心理需求。邱榮基(1996)以大學男子足球、大學男生為研究對象,探 討不同速度髖、膝關節之屈曲與伸直肌群肌力所表現出來的複合肌力與足球踢 球的速度與距離的關係。吳惠琴(1996)以大專、高中、國中、國小女子足球 員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組別與不同位置於比賽時的心跳率的高低與移動步數 的關係。黃玉娟(2000)以男性優秀足球運動員,探討在受試者在特定運動飲 料攝取量與體液平衡與能量補給的關係。王金龍(2003)以國小足球練選手, 探討在不同位置、成績表現球隊的身體形態、身體組成及心肺功能的差異。江 鎮村(2003)以男子棒球、足球、游泳選手及一般非選手青少年,探討少年運 動選手骨質與健康體適能的差異狀況。陳鞠伎(2004a)以國中女子足球選手
為研究對象,探討國中女子足球選手的專項體能與職守的關係。鞠欣馨(2005) 以高中男子足球選手為受試對象,探討五週增強式訓練對足球選手下肢爆發力 之影響。高瑞隆(2006)以參加 2004 年五人制世界盃足球賽選手為對象,探 討其身高、體重及年齡與比賽成績之相關性。張敏娣(2007)探討男性足球員 對於以左旋肉鹼運動營養增補劑,在運動表現與訓練後生化值之影響。 (十一)、競賽策略 有關「競賽策略」之研究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足球比賽中勝敗攻守轉換 之研究、陣型演變、戰術運用原則等相關內容,以年代由少至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梁勇能(2001)以簡易之幾何學,探討如何找出最佳射門角度以及 角球入門角度。黃文祥(2003)、黃文祥、黃垂盛、林澤民(2004)為 2002 年世界盃會內賽為標的,探討比賽中勝隊與敗隊在攻守轉換因素。李建興 (2006)論述現代足球比賽戰術的應用原則。李建興、魏春娥(2006)論述足 球比賽中自由球防守、禁區附近直接自由球、禁區附近間接自由球、角球等定 位球防守原則。李建興(2007)論述足球比賽中從 1863 年至今其陣型的種類、 演變與發展。黃文祥(2008)論述足球比賽中得分的關鍵點,並分別以相關研 究佐證其研究。 (十二)、其他項目 有關「其他項目」之研究主題所發表的論文內容為:關於足球研究上其他理論 解釋之議題等相關內容,以年代由少至多其歸納如下: 1. 期刊論文:陳秀惠(1997)以 15 位男女足球隊兒童和 16 位一般同年齡者(平 均 11.5 歲),在 Bassin 預期時宜測驗器上的動作時宜、知覺時宜誤差,以及 動作時間上表現的比較。陳家成(1998)以台中杏林教會兒童足球隊作為傳福 音媒介的經過,論述其活動特色、社區互動、與發展過程。張孝銘(1999)以 足球迷暴動為例,探討集體行為的特徵與發展因素、集體行為的類型、理論解 釋等議題。周靈山、朱素鑾(2004)以全球認同之運動識別標誌的觀點,推展 至國內大專盃甲組聯賽應用之論述。賴建華(2004)探討目前發行運動彩券較
成功的國家的狀況及經驗。 2. 學位論文:許瀞心(2004)以 1993 年至 2001 年當選國家隊之台灣女子足球選 手為對象,探討其在學時的生涯規劃、運動退休狀況。余佳儒(2006)以國小 足球學習為個案研究對象,探討國小校長、教師與家長於發展學校特色方面之 權力運作型態與策略。鄧義安(2007)以足球影片為例,應用本體論(ontology) 來描述與定義影音內容,完整的描述影片資料,使用者可以有效率地搜尋、過 濾和定義想要的影音資料。
三、資料處理
本研究之資料處理及分析是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建檔 與處理,並將統計結果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資料繪成相關表格,並以卡方統計方法考驗 來檢定各項差異情形,再做進一步的分析與解釋,可根據內文、標題、結論,可歸納其 所述類別。但單一論文除主要類別外,通常亦與其他類別有關,故除將一一審視,綜合 統計歸納,則期刊論文與學位論文其所述類別數量與比例,可如表二、三所示。 探討國內足球相關研究出版期刊的分布狀況,從引用期刊論文中的出版期刊名 稱,進行數量統計,其結果可如表四所示。學位論文統計其出處,從本研究引用學位論 文中的出處學校,進行數量統計,其結果可如表五所示。
參、結果與討論
一、期刊論文、學位論文之數量及其性質之統計
表一 期刊與學位論文之性質統計 性質 論述性 實證性 問卷調查 χ2值 期刊論文(篇) 83 25 8 79.983* 比例(%) 71.6 21.6 6.9 學位論文(篇) 26 23 15 3.031* 比例(%) 40.6 35.9 23.4 *p< .05, df=2 在本研究所引用的研究之期刊論文(χ2 值=79.983, df=2, p< .05)、學位論文(χ2 值 =3.031, df=2, p< .05),經由卡方統計結果顯示,達到顯著差異,分別為 116、64 篇,其 中學位論文為博士論文僅有高瑞隆(2006)一篇。從表一結果顯示:可得知在台灣足球 相關研究的期刊、學位論文性質,主要皆為論述性質為最多,分別各有83 篇與 26 篇, 各佔期刊論文與學位論文的 71.6%與 40.6%;其次為實證性質之論文,分別為 25 篇與 23 篇,各佔二者的 21.6%與 35.9%;而問卷調查之性質者最低,分別為 8 篇與 15 篇, 各佔二者的 6.9%與 23.4%。研究結果:台灣足球相關研究的期刊與學位論文在性質統 計過後皆顯示論述性論文所佔比例最高,其次為實證性論文,最後則為問卷調查性之論 文。研究發現:在64 篇學位論文中,亦以相同架構延伸、整理再發表於期刊論文的數 量,在本研究統計中,有余祥義(2007)、林南明(2003)、邱永興(2005)、許晏彰 (2005)、許龍池(1996)、陳鞠伎(2004a)、陳鴻(1982)、黃玉娟(2000)等八 篇,大約僅為學位論文數量的八分之一。二、期刊論文、學位論文論述之主題統計
表二 期刊論文論述主題項目統計 項目 運動生 理學 世界杯 相關 運動 力學 教練與 訓練 裁判與 規則 運動 文史 五人制 足球 競賽 策略 推廣與 職業化 其他 項目 比賽狀 況研究 運動 心理學 χ 2值 次數 25 14 13 11 10 9 9 7 5 5 4 4 39.586* 比例(%) 21.6 12.1 11.2 9.5 8.6 7.8 7.8 6.0 4.3 4.3 3.4 3.4 *p< .05, df=11 表三 學位論文論述主題項目統計 項目 教練與 訓練 運動 生理學 運動 力學 世界杯 相關 運動 文史 推廣與 職業化 運動 心理學 其他 項目 比賽狀 況研究 五人制 足球 χ 2值 次數 20 10 7 6 6 4 4 3 2 2 40.687* 比例(%) 31.3 15.6 10.9 9.4 9.4 6.3 6.3 4.7 3.1 3.1 *p< .05, df=9 表二、表三分別係統計本研究之期刊論文(χ2值=39.586, df=2, p< .05)、學位論文(χ2 值=40.687, df=2, p< .05)論述之主題,經由卡方統計結果顯示,都達到顯著差異。結果顯 示可知:期刊論文在運動生理學、世界杯相關之研究上所佔比例為最高,分別各有 25 篇與 14 篇,各佔期刊論文總數的 20.6%與 12.1%;而學位論文則是在教練與訓練、運 動生理學之研究上所佔比例為最高,分別各有20 篇與 10 篇,佔學位論文總數之 31.3% 與15.6%。研究發現:運動生理學在研究之期刊論文、學位論文論述之主題佔為較多, 其可能原因是應用價值於研究人體運動當中有關變化、反應與長期運動訓練所產生適應 現象的科學,協助了解發揮人類潛能的空間,並提供人類接近潛能的途徑,並且協助維 持選手的健康(林正常,1998),進而控制選手的生理狀況,才能使選手保持最佳的狀 態,使選手發揮潛能。 然而運動心理學之期刊論文、學位論文論述之主題所佔比例較少,可能原因為運 動心理學的研究所花的時間較長,且研究對象通常也必須花較多時間參與研究,因此在對象的選材上不容易,因而造成篇數產量較少,然而學者黃泰盛(2011)指出足球運動 選手心理因素與比賽節奏的掌握,將造成足球運動相關技戰術與球賽的影響甚鉅,絕對 不可忽略,如果心理變化不能產生良好的作用,就將不能得心應手地掌握比賽的節奏, 駕馭比賽的主導權。 在本研究中所蒐集統整之1982 年至 2007 年期間的學位論文中,並無裁判與規則、 競賽策略之相關研究,這將是一個警訊,推論可能研究的題材上無法突破且局限於某一 固定主題,例如:教練與訓練、運動生理學,因此如何創新並尋找新的題材,將是足球 研究未來的一大課題。
三、足球運動相關研究之期刊論文於各發行刊物發表之數量統計
表四 從1982 年至 2009 年國內足球運動發行期刊論文數量統計 期刊名稱 大專 體育 體育 學報 中華體 育季刊 大專體育 學刊*1 運動教練 科學*2 屏東教 育大學 教練科 學*3 文化體育 學刊*4 χ2值 數量 (篇數) 41 19 15 5 4 3 2 1 432.923* 比例(%) 35.3 16.4 12.9 4.3 3.4 2.6 1.7 0.9 *p< .05, df=26 註: *1: 數量為 5 的期刊尚有彰化師大體育學報 *2: 數量為 4 的期刊尚有運動生理暨體能學 *3: 數量為 2 的期刊尚有大漢學報*4: 數量為 1 的期刊尚有中國技術學院學報、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台中學 院體育、長榮運動休閒學刊、科學教育、淡江體育、復健醫學會雜誌、新使者、運動休閒餐 旅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運動管理季刊、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歷史月刊、競技運 動、嘉南學報 本研究所蒐集之期刊論文之發表期刊共有27 個,表四係為期刊論文出處之統計數 量,經由卡方統計結果顯示(χ2值=432.923, df=2, p< .05),達到顯著差異。 結果顯示:可知足球運動相關研究之期刊論文,其主要發表對象分別以大專體育、 體育學報與中華體育季刊為主,分別各有 41 篇、19 篇與 15 篇,其所佔比例分別為
35.3%、16.4%與 12.9%。
四、足球運動相關研究之學位論文於各大專院校發表之數量統計
表五 從1982 年至 2007 年國內足球運動大專院校碩博士論文數量統計 *p< .05, df=16 註: *1: 原校名為國立體育學院 *2: 原校名為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3: 數量為 4 的學校尚有輔仁大學 *4: 數量為 2 的學校尚有國立台東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臺南大學 *5: 數量為 1 的學校尚有國立嘉義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聖約翰科大、世新 大學、佛光大學 表五係為探討 1982 年至 2007 年間足球運動相關研究學位論文於各大專院校所發 表之數量統計,本研究中共有十七所大專院校為統計對象,經由卡方統計結果顯示(χ2 值=88.649, df=2, p< .05),達到顯著差異。 結果顯示:可知主要進行足球相關學位論文研究之大專院校,前四名分別為國立 體育大學(原為國立體育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與國立臺灣體育運 動大學(原為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其分別發表學位論文各18 篇、11 篇、7 篇與 5 篇, 所佔比例分別為28.1%、17.2%、10.9%與 7.8%。 學校 名稱 國立 體育 大學*1 國立 臺灣 師範大學 中國 文化 大學 國立臺灣 體育 運動大學*2 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3 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4 國立臺北 體院*5 χ2值 數量 (篇數) 18 11 7 5 4 2 1 88.649* 比例(%) 28.1 17.2 10.9 7.8 6.3 3.1 1.6肆、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現有台灣的足球相關研究,若能運用運動科學與科技進行研究,對於足球競技中 的表現,應可提出更有效的建議與策略,對於台灣的足球運動推廣應會更有助益。 在本研究足球運動相關研究之期刊論文、學位論文網站所統計的資料,有以下結 論:足球相關研究的期刊論文從1983 年至 2009 年四月份,在 116 篇中論文中,論述性 論文為最高,其分別各有83 篇與 26 篇,各佔期刊論文與學位論文的 71.6%與 40.6%。 足球相關研究的學位論文,於1982 年至 2007 年期間,在 64 篇學位論文中僅有一 篇博士學位論文,且1983 年至 1994 年期間,台灣各地並無足球相關研究的學位論文產 生,而於1983 年至 1996 年期間,足球相關研究的期刊論文每年至多僅有三篇左右,故 可推測這段期間應屬於台灣足球研究的空窗期,這將是未來研究者可探討之部分。在台 灣地區的足球相關研究之期刊論文與學位論文,兩者歷年發表成長趨勢相近,表示兩者 有其相關性,故如增加學位論文的研究進行,則有可能可增加期刊論文的發表數量。二、建議
目前國內未出版足球教練之研究期刊,希望有專門提供各級足球教練更多元、更 寬廣的球隊訓練相關足球技術戰術、競賽心理、體能訓練、運動醫學、運科新知、裁判 與規則、名人演講、名著翻譯、專題採訪及其他有助於足球教練執行訓練工作的參考資 訊,期能提升國內教練之研究指導與訓練的效果。參考文獻
孔俊傑(2005)。足球守門員不同拋踢距離之運動學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王世樁(2002)。比較不同位置女子足球員的無氧能力。體育學報,32,25-34。 王世樁、余瑩瑛、徐台閣、許廣明、陳進龍(1997)。女子足球選手膝關節等速肌力與 膝部伸肌及屈肌傷害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4,157-168。 王世樁、張明賢、顏士凱、許志祥(1998)。不同位置女足球員的年齡、身高、體重以 及不同跑距成績之比較。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6,249-256。 王世樁、曾媚美、徐台閣、許廣明(1997)。女子足球選手下肢等速肌力與足背踢球球 速相關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3,251-260。 王世樁、顏士凱(1998)。兩種不同休息間歇時間增強式運動訓練對改善大專女子足球 選手無氧運動能力之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5,169-178。 王世樁、顏士凱(2003)。增強式或等張式肌力訓練對女子足球員足背踢球球速之影響。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8,399-407。 王世樁、顏士凱、衛沛文(1998)。比賽期後調整期中維持與停止訓練對女子足球選手 無氧能力之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6,265-272。 王存生(2006)。2006 年世界盃足球賽角球之落點區域與得分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王金龍(2003)。國小足球選手身體型態、身體組成及心肺功能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王惠玲(2003)。台灣足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0)。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東大學,台東市。 王景南、嚴士凱(2007)。足球運動教練專業素養具備程度之研究。淡江體育,10,94-105。 朱文彬(2006)。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地區國小足球代表隊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江崇郁(2003)。資訊網路全文檢索系統在國民小學體育教學應用之研究-以足球傳球運球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江鎮村(2003)。不同運動項目國小男選手骨質與健康體適能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何永彬、邱旺璋(2001)。足球運動制度化過程初探。大專體育,52,149-153。 何添生(2007)。不同訊息回饋策略在合作學習的情境下對高低不同能力在足球學習成 效與互動行為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3(9),11-21。 余佳儒(2006)。學校特色發展之微觀政治分析-以一所國小之足球運動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余祥義(2007)。大學足球員生活型態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信昌(2004)。電腦網路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研究 —以國小足球為例。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秋慧(2002)。南韓在 2002 世界盃足球賽表現及其運動的發展。大專體育,62,75-79。 吳素卿(2001)。足球選手目標取向、知覺運動動機氣候與運動自信心來源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崇旗、周靈山(2002)。淺析世界盃足球賽的全球化發展-傳播、政治、經濟、文化 的觀點。大專體育,63,152-158。 吳惠琴(1996)。女子足球比賽中心跳率及移動步數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惠琴(1997)。心跳遙測儀在足球訓練上之應用。大專體育,30,94-98。 呂崇銘(1999)。張氏“中國古代女子足球運動的探討”之酌議。大專體育,41,21-24。 李世雄(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對高中生足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建勳(2003)。從蹴踘觀點世界杯足球賽對台灣之省思。屏師體育,7,80-83。 李建興(2006)。現代足球比賽戰術應用策略之探討。大專體育,86,162-167。 李建興(2007)。現代足球比賽陣型發展趨勢之探討。大專體育,88,162-168。
李建興、王宏義(2008)。論足球教練如何成為專業的訓練者,大專體育,96,28-34。 李建興、魏春娥(2006)。現代足球比賽中定位球之防守:以自由球、角球為例。大專 體育,85,32-36。 李昭憲、郭政茂、潘建州(2008)。足球運動員年齡、身高、體重與體格之同質性分析 研究-2006 年世界杯足球賽歐、南美洲四強之不同專長位置球員例。長榮運動休 閒學刊,2,68-79。 沈進益(2002)。不同助跑角度足球定位踢遠之運動學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車秀芳(2006)。足球比賽中攻防技術結構之研究∼以 2006 年世界盃足球賽十六強準 決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臺中),台中市。 周文祥(1998)。大專足球運動員心理競技能力之研究。體育學報,25,73-80。 周台英(2005)。台灣女子足球的組織建立與訓練。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桃園縣。 周靈山(2004)。從世界盃足球賽與雅典奧運會中論析台灣電視轉播觀賞現況。大專體 育,74,78-98。 周靈山、朱素鑾(2004)。大專院校甲組足球運動聯賽識別標誌之意涵解析。大專體育, 71,107-115。 林正常(1998)。運動生理學。臺北市:師大書院。 林和成(1983)。足球踢的距離和準確性之間的關係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 5,21-34。 林孟蓉、涂瑞洪(2006)。足球拋踢與定位踢球之運動學分析。屏東教大體育,10,685-700。 林明輝(1997)。學齡兒童個人攻擊足球技術。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 園縣。 林南明(2003)。大專院校甲級足球聯賽比賽得分之探討-以中國文化大學足球隊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南明(2005)。大專院校甲級足球聯賽比賽得分之探討-以中國文化大學足球隊例。
文化體育學刊,3,127-131。 林英亮(1998)。論運動的規範體系-由足球球員圍毆裁判事件談起。中華體育季刊, 3(12),27-33。 林偉達 (1982)。足球十二碼球內側踢法之運動學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偉達(1989)。足球旋轉球的空氣動力學原理探討。中華體育季刊,5(2),20-24。 林偉達、蔡鴻義(2001)。足球翻斛鬥式(Handspring)擲界外球動作之探討,中華體 育季刊, 4 (5),28-34。 林國榮、鄭宗慧、羅智聰(2006)。海峽兩岸足球研究之初探。海峽兩岸體育運動論壇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9-128 頁)。臺北市: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會。 林啟賢(1997)。視動行為複演法對學習足球踢球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 範大學,台北市。 林琮智(1998)。過去表現、目標取向、自我效能、目標設定對國小學童足球挑球表現 之影響暨自我調整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賢杰(2006)。台南縣足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9-2007)。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邱永興(2005)。足球曲線自由球射門飛行軌跡之量測與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邱永興、涂瑞洪(2005)。足球曲線球之空氣動力學探討。大專體育,80,180-188。 邱永興、涂瑞洪(2006)。足球曲線自由球射門飛行軌跡之模擬分析。大專體育學刊, 4 (8),91-100。 邱旺璋(2001)。足球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 學,台北縣。 邱靖華(2000)。足球踢遠與射門分析。中華體育季刊,3(14),118-128。 邱鈺烘(2004)。足球不同踢球點高度對凌空射門動作之生物力學探討。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邱榮基(1996)。下肢肌力與足球踢球能力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台北市。 金明央(1999)。有無獎賞情境中運動樂趣及內在動機之比較研究。大專體育,40,73-80。 金明央、施長和(2006)。足球運動員的體能分析。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4,29-40。 柯竺村(1995)。目標取向與外在獎賞對高工學生足球射十二碼之內在動機的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洪沛綺(2006)。足球運動發展概況與經營策略之探討。大漢學報,21,193-203。 洪沛綺、郭葵寶、廖俊欽(2007) 。足球教練領導行為之差異研究-以 95 年度足協盃 大學菁英賽為主。大漢學報,22,215-227。 洪佳芬(2006)。國中足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洪金水、陳寶億(2004)。足球運動體制化過程之探討。大專體育,75,95-100。 洪惠珍(2002)。中國大陸體育彩票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桃園縣。 洪麗敏(2005)。不同訓練方式對高中女子足球選手快速協調之訓練效果。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高庸(2002)。如何振興我國的足球運動。大專體育,60,8-9。 高庸(2005)。2004 年第五屆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成績檢討之我見。運動管理季刊,7, 28-32。 高瑞隆(2006)。足球選手身高、體重及年齡與比賽成績之相關性以--2004年世界盃五 人制足球錦標賽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介元(1992)。提高足球進球率之探討-以修改現行規則爲範圍。中華體育季刊,2(6), 13-18。 張生平(2006)。2006 年世界盃足球賽罰球點球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 育學院,桃園縣。 張生平、陳應仁(1997)。元代散曲、詩詞中的女子足球。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
23,25-36。 張孝銘(1999)。運動集體行為之探討—以足球迷暴動為例。大專體育,141, 139-146。 張家豪、許晏彰、俆阿田、張冠諒(2009)。足球高踢的運動學分析。大專體育學報, 1 (1),71-82。 張振東(2006)。由運動行銷觀點探討台灣足球運動未來整合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張婉娟(2007)。新聞媒體建構的運動流行文化--2006世界盃足球賽為例。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桃園縣。 張敏娣(2007)。左旋肉鹼的補充對男子足球選手運動表現與訓練後生化值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張維嶽(2007)。世界盃足球賽國家協會標誌、球衣設計與國旗元素之相關性研究。運 動教練科學,5,191-202。 張耀川、沈進益(2006)。談青少年五人制足球訓練。大專體育,85,24-31。 梁玉秋、張登聰(2005)。現代足球技術分類解析。大專體育,79,17-21。 梁勇能(2001)。足球員的抉擇。科學教育,238,41-43。 莊泰源(2006)。支撐腳穩定度對足球定位踢球準確性之相關研究。運動生理暨體能學 報,4,117-128。 許伯陽、周靈山(2002)。2002 世界盃足球賽比賽結果預測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 2 (4),79-88。 許晏彰(2005)。足球長傳動作之二維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 學,台南市。 許閔毓(2007)。台北縣國小足球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許龍池(1996)。中共足球運動競賽體制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 院,桃園縣。 許龍池(1997)。中共足球聯賽制度職業化之探討。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2,
129-140。 許瀞心(2004)。我國女子足球選手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 育學院,台中市。 郭世德(1999)。理解式教學在國小五年級學生足球學習效果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 陳世昌(2004)。政府部門體育活動運用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 2004年ING臺北國 際馬拉松與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陳秀玲(2001)。國家級足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台北市。 陳秀惠(1997)。性別和足球經驗對兒童手臂絕佳預期時宜表現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 1 (11),127-134。 陳佳慧、鞠欣馨、張嘉澤(2007)。增強式訓練對女子足球選手敏捷能力之影響。運動 教練科學,8,97-103。 陳忠慶(1994)。足球運動的體能評估。中華體育季刊,4 (12),105-110。 陳忠慶、李博洪(1999a)。足球運動的能量代謝及測量評估。中華體育季刊,5 (12), 55-61。 陳忠慶、李博洪(1999b)。足球運動表現與營養的關係。大專體育,46,101-106。 陳怡婷(2005)。足球選手培育體系之研究--以中國職業足球選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欣宏(2008)。民初三大競賽下的足球發展。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8,1-10。 陳欣宏、潘建州(2004)。大專體育新興運動項目介紹:以五人制足球賽為例。大專體 育,71,160-165。 陳咨琳(2002)。2002年亞運我國女子足球選手訓練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奕伸、蔡博任、鄭桂玫(2007)。透過服務品質之運用探討顧客滿意度-以世界杯五 人制室內足球賽現場觀眾爲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 (2),158-172。
陳政雄(2000)。足球最新規則修(增)訂部分。彰師體育學報,1,6-9。 陳政雄(2001)。五人制足球裁判法新論。彰化師大體育學報,2,17-28。 陳政雄、張生平(2006)。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之足球運動發展(1837~1901)。彰 化師大體育學報,6,66-79。 陳政雄、蕭永福(2004)。2002 年日韓世界盃足球比賽攻擊得分之分析。彰化師大體 育學報,4,1-6。 陳政雄、蕭永福(2005)。足球比賽中角球之戰術分析-以 2002 年世界盃會內賽為例。 彰化師大體育學報,5,27-31。 陳茂全(2003)。足球戰略隊形趨勢之研究〜以 2002年世界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陳香吟(2006)。足球課程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動作協調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 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家成(1998)。以運動作爲傳福音媒介的教會-談台中杏林教會兒童足球隊。新使者, 45,65-67。 陳家祥、涂瑞洪(2008)。足球踢弧線球之技術力學原理,大專體育,95,172-178。 陳振隆(2007)。世界盃足球賽射門技術之研究-以 2002~2006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陳琨山(2007)。2004 年世界杯五人制足球錦標賽比賽得分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鞠伎(2004a)。我國青少女足球選手專項體能分析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鞠伎(2004b)。青少女足球選手不同位置專項體能之比較分析。運動生理暨體能學 報, 1,208-218。 陳鴻(1982)。女子足球員之生理功能與心理特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鴻(1983)。女子足球員人體測量特質、基本運動能力與足球技術之間的關係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5,61-70。 陳鴻(1984)。我國國家男子足球代表隊基本體能探討。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 6,27-33。 陳鴻(1985)。我國國家足球代表隊訓練成效探討—我國參加一九八六年世界盃足球會 外賽代表隊集訓體能分析。體育學報,7,125-134。 陳鴻(1986)。我國青年足球員生理物質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8,267-284。 陳鴻(1987)。足球員的人格特質及比賽的心理壓力。中華體育季刊,41,21-25。 曾建興、余祥義、謝健良(2007)。大學足球員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相關之研究。台中 學院體育,4,155-164。 曾媚美、薛慧玲(2004)。論足球教練應具備的一般素質與專業修餋。大專體育, 75, 115-118。 曾瑞成(2006)。我國推廣五人制足球運動現況。大專體育,85,132-137。 曾瑞成(2007)。五人制與十一人制足球運動異同之比較及發展現況。大專體育,93, 131-137。 程瑞福(1985)。足球射門技術指導與教學-以正足背射門為例。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 育學報,2 (7),38-42。 黃文祥(1994)。從1994年世界盃足球賽談美國的成功經驗。中華體育季刊,3 (8), 38-47。 黃文祥(1995)。足球比賽入球時間之分析-以 1990、1994 年世界盃足球賽為例。中 華體育季刊,3 (9),22-28。 黃文祥(1997)。從規則的修改談足球運動發展的趨勢。大專體育,30,115-119。 黃文祥(2000)。台灣地區足球運動現況之研究。中華體育季刊,1 (14),43-49。 黃文祥(2003)。足球比賽攻防轉換原因之探討。教練科學,2,248-257。 黃文祥(2008)。足球致勝秘笈。大專體育,95,165-171。 黃文祥、黃垂盛、林澤民(2004)。足球比賽中勝敗攻防轉換原因之探討。教練科學, 4,245-253。
黃玉娟(2000)。運動飲料攝取量對足球運動員運動後身體復水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黃玉娟(2007)。運動飲料攝取方案可改善熱環境中女子足球運動員訓練後體重之失衡。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3 (40),1-14。 黃玉娟、陳秀玲、祁業榮(2002)。足球員的營養需求與飲食計畫。中華體育季刊,4 (16), 22-29。 黃玉娟、陳秀玲、祁業榮、李博洪(2007)。液體攝取方案對熱環境中足球運動員身體 水分平衡之影響。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6,93-102。 黃志勇(2006)。八週足球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之平衡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勇杉(2001)。不同知覺訓練方式對足球員知覺預期能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勇杉、蔡尚明(2001)。足球守門員對十二碼罰球預期策略的應用。大專體育,55, 77-80。 黃泰盛(2011)。足球運動心理與技、戰術及攻防策略對比賽影響之探討。屏東教大體 育,(14),182-189。 黃碧月(2007)。2006 年世界盃足球賽後-看歐洲地區足球發展對亞洲地區之啟示。 大專體育,90,144-148。 黃碧月(2008)。運用多媒體教學策略於運動比賽表現成效之研究-以大學足球興趣選 項課程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 (7),1-12。 楊裕隆(2007)。國立臺灣大學修習足球課程學生學習成效、教學評估與足球運動參與 行為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8,141-150。 詹翠萍(2001)。足球裁判員的判定與移動。中華體育季刊,4 (14),66-70。 趙榮瑞、李佩欣、盧浩貴(2005)。2004 年第五屆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成效之探討。 競技運動,17,32-42。 趙榮瑞、楊書銘(2007)。2007 年亞洲大學男子足球錦標賽參賽報告。大專體育,60,
1-10。 趙榮瑞、楊書銘(2008)。94 年全國運動會男子足球八強會內賽攔截成功次數之分析。 大專體育學刊,1 (10),75-87。 劉鎮國(2000)。1998 世界盃足球實不同比賽結果、不同層次球隊之研究。大專體育, 47,96-100。 潘建州(2002)。足球越位(OFFSIDE)規則修訂對越位判定及戰術影響。大專體育, 60,90-94。 潘建州、陳志明(2005)。多樣化足球運動介紹:以五人制足球、三人制足球、沙灘足 球為例。大專體育,80,26-32。 潘建州(2007)。規則演進對足球運動發展與影響。大專體育,57,74-78。 潘建州、王文正(2006)。談足球比賽規則演變與發展。大專體育,82,154-161。 蔡尚明(2001)。2001年亞洲盃女子足球比賽得失分特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蔡尚明(2007)。足球凌空射門與踢地板球射門之球速比較。運動教練科學,11,23-30。 蔡尚明、沈進益(2007)。從生物力學談足球腳背射門動作。中華體育季刊,2 (21), 106-115。 蔡尚明、黃勇杉(2003)。知覺訓練對足球 12 碼罰球預期表現的影響。體育學報,32, 79-86。 蔡博任(2006)。2004 年世界盃室內五人制足球賽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觀賞行為及觀 賞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蔡蜜西(1996)。第十五屆世界杯足球賽新聞報導運動照片內容之研究。大專體育,l24, 43-47。 鄭力元(2007)。不同意象類型對初學者學習足球技能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台中市。 鄭宗慧(2005)。問題導向教學法在國中足球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 育學院,桃園縣。
鄭炎坤、張耀川、陳彥君、林芳伶(2007)。淺談橄欖球踢遠與足球踢遠之動作。屏東 教大體育,11,338-343。 鄭景陽(1997)。世界盃足球比賽進球特徵分析研究(以第十四屆及第十五屆世界盃足 毬賽爲例)。大專體育,31,191-202。 鄭景陽、朱建榮(2002)。第 15 屆世界盃足球賽優秀球隊防守技戰術之研究。大專體 育學刊,2 (4),89-99。 鄭憲成、莊鏡清、王光濤(1994)。足球選手於高氣溫狀態比賽後之生理變化。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10,640-648。
鄧義安(2007)。本體論影片管理系統-足球運動影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聖約 翰科技大學,台北縣。 盧浩貴(2006)。1998.2002 年世界盃足球賽中紅牌犯規之研究。嘉南學報,32,443-452。 蕭永福、陳政雄(2007)。德國世界杯足球比賽罰球點球之探討。大專體育,93,143-148。 賴金鑫、連倚南(1986)。優秀女足球運動員之最大攝氧量研究。復健醫學會雜誌,14, 103。 賴建華(2004)。民眾對運動彩券認知與購買意願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中國技 術學院學報,26,83-97。 薛慧玲(2001)。足球選手爆發力與踢遠、踢準能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薛慧玲、曾媚美(2001)。足球運動專項體能評定指標之探討。大專體育,56,27-33。 謝志君(1997)。足球運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謝志君、王秀銀(2004)。國際足總室內五人制足球(Futsal)發展現況之探討。大專 體育,70,90-94。 謝宗順(2006)。台灣足球職業化成立的運動體系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台北市。 鞠欣馨(2005)。增強式訓練對足球選手下肢爆發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體育學院,桃園縣。
簡桂彬(2000)。不同技能表現獲知對足球內側傳球技能表現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顏士凱(2005)。足球運動教練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 大學,台北縣。 顏士凱(2007)。淺談足球比賽之攻擊行為與紅黃牌使用。大專體育,93,138-142。 顏士凱、劉嘉倫(2005)。足球運動負荷淺。大專體育,80,50-53。 顧業名(2004)。足球之祖-古代中國蹴鞠淺述。歷史月刊,19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