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利用光伏特系統及製備多重能隙電極來分解水製氫氣(2/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利用光伏特系統及製備多重能隙電極來分解水製氫氣(2/3)"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期中進度報告

利用光伏特系統及製備多重能隙電極來分解水製氫氣(2/3)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2-2214-E-002-009- 執行期間: 92 年 08 月 01 日至 93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萬本儒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報告附件: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5 月 28 日

(2)

利用光伏特系統及製備多重能隙薄膜來分解水製氫氣

Photodecomposition of water to H

2

by multiple bandgap thin films in

a photovoltaic system

計畫編號:NSC 92-2214-E-002-009 執行期間:92 年 8 月 1 日至 93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萬本儒a 洪傳獻b a國立台灣大學化工系教授 b工研院材料所國際合作室主任 一、中文摘要(關鍵字:光電水分解, 多重能隙,氫氣,氧化鐵,薄膜) 本研究期望從設計、製作新型的 多重能隙半導體薄膜及應用兩極的 光伏特系統,來進行太陽光水分解製 氫程序。本研究選擇氧化鐵(Fe2O3) 和矽(Si)為雙重能隙薄膜的材料,銦 錫氧化物(ITO)為透光導電層。由於矽 和 ITO 的薄膜製備技術成熟,再加上 Fe2O3 為 n 型半導體材料,故製備 p-Fe2O3 薄膜則成為本研究的關鍵。 在 p-Fe2O3薄膜的製備上,本研究選 擇用物理濺鍍法來獲得。本研究為三 年期的計畫,由前期研究已發展出, 利用 Mg 原子的摻雜,可得到製備 p-Fe2O3 濺鍍靶材的最佳處理條件。 今年為計畫的第二年,為了獲得光電 效率高的 p-Fe2O3薄膜,本研究以該 p-Fe2O3 當濺鍍靶材,探討不同濺鍍 條件對薄膜的影響。並且,建立一套 光電量測系統,由 XRD、UV-Vis、 α-step、EDS 和光/暗導電度比來鑑 定薄膜性質。由研究結果可發現,電 漿氣體組成是影響 p-Fe2O3薄膜性質 的主因。當電漿氣體中 Ar 濃度越大, p-Fe2O3薄膜越易生成 Fe3O4,使薄膜 能隙值降低。因此,p-Fe2O3 薄膜的 最佳製備條件為在 O2 電漿下濺鍍約 300nm 的膜厚,能隙值約 1.8eV,光/ 暗導電度比最高。未來本研究將以 Si 為摻雜物,製備 n-Fe2O3薄膜,再依 序將 p 型、n 型 Fe2O3和 ITO 薄膜鍍 在 pn 接合的單晶矽薄膜上,期望得 到應用在光分解水的 Fe2O3/Si 雙重能 隙薄膜。 英 文 摘 要 (Keywords : multiple bandgap,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hydrogen, Fe2O3, thin film)

For the purpose of fabricating the multiple bandgap fil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from photo-decomposition of water in this research, Fe2O3 and Si were chosen as

the materials, and ITO was chosen as the transparent middle layer for ohmic contact. Due to the n-type intrinsic behavior of Fe2O3 and the maturity of

the Si and ITO technology, the p-Fe2O3

film preparation was the key point of this research. The p-Fe2O3 film was

fabricated by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process. From our previous result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Fe2O3

sputtering target can be made by Mg doping. During the research in this year, in order to fabricate a p-Fe2O3

film with a good photo-efficiency, the sputter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V-Vis, X-ray diffraction, α -step , EDS and photo/dark ratio. The results were shown that the

(3)

composition of the plasma gas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p-Fe2O3 film

sputtering. The more Ar in the plasma gas, the smaller bandgap of the p-Fe2O3 film was obtained.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the p-Fe2O3 film

with the highest photo/dark ratio and an optical bandgap (1.8eV) was made by sputtering under O2 plasma gas for

the film thickness of about 300nm.

二、計畫緣由與目的: 現今在太陽能的利用主要是使 用光電池,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可是 由於儲電能力有限,光電池未來應用 的範圍受到限制。由於氫氣的燃燒僅 產生乾淨的水及能量,再加上燃料電 池的推廣,氫氣未來需求量將大為增 加。所以倘若氫氣可從太陽光催化水 分解而來,將可永續解決未來能源及 環境污染的問題。 S. Licht 等人自 1998 年運用多重 能隙的觀念以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 積(MOCVD)去製備雙重能隙半導體 薄膜電極,使其照光所得到的光電轉 換 效 率 高 於 一 般 單 一 能 隙 半 導 體 [1]。其原理是將每種半導體材料製備 成一組 p 型和 n 型的薄膜,然後依 pn 交替和能隙高低的次序疊置。當光照 射在此多重能隙薄膜時,無法被上層 高能隙半導體薄膜吸收的光就會穿 過,並被下層低能隙半導體薄膜吸 收。在各組薄膜層中因吸光所產生的 電子電洞對,藉由中間透光歐姆導電 層的連接,形成兩個光子產生一個較 高能量的電子電洞對之機制。多重能 隙的原理雖可集結小能量及高能量 光子得到高電動勢之輸出,但各組薄 膜層的光電流需相同,否則多餘的光 電子會進行再結合反應,使能量散 失。利用多重能隙原理製造半導體薄 膜應用於光分解水反應,現今只有少 數學者在研究,其最好的雙重能隙薄 膜電極是 S. Licht 等人在 2001 年製備 的 AlGaAs/Si , 光 分 解 水 效 率 在 AM1.5 下已可達到 18.3%[2]。而 O. Khaselev 等 人 在 1998 年 製 備 的 GaInP2/GaAs 雙重能隙薄膜電極,其 光 分 解 水 效 率 在 AM1.5 下 則 為 12.4% [3]。 由文獻可知,光分解水的反應理 論上所需的能量為 1.23eV[4]。依照 pn 接合半導體的理想 I-V 特性,整體 光電壓約為各組半導體材料能隙的 一半,且各組半導體材料須符合晶格 常數相近的限制[5]。因此,本研究設 計一個專為光分解水反應的 Fe2O3/Si 雙重能隙薄膜,並以銦錫氧化物薄膜 (ITO)當中間透光歐姆導電層,其各組 半 導 體 材 料 能 隙 和 (EgFe2O3+EgSi=

2.0+1.1=3.1eV)大於且接近光分解水 所需理論能量的兩倍,且各組半導體 材 料 晶 格 常 數 相 近 (aFe2O3=5.03Å , aIn2O3= 5.49Å,aSi=5.43Å)。由於 Si 和 ITO 的薄膜製備技術已趨成熟,再 加上 Fe2O3本身為 n 型半導體材料, 故 製 備 p-Fe2O3 薄 膜 則 成 為 製 備 Fe2O3/Si 雙重能隙薄膜的關鍵。在 p-Fe2O3 薄膜的製備上,本研究選擇 利用射頻磁控物理濺鍍法和 p-Fe2O3 靶材來獲得。由前期研究結果發現, 利用 Mg 原子的摻雜,可得到 p-Fe2O3 靶材的最佳處理步驟為在 3 大氣壓氧 氣下,以 900℃持溫 20 小時。為了獲 得光電效率高的 p-Fe2O3薄膜,本研 究以 p-Fe2O3當靶材,探討不同濺鍍

(4)

條 件 對 薄 膜 的 影 響 , 並 由 XRD、 UV-Vis、α-step、EDS 和光/暗導電 度比來鑑定薄膜性質。 三、研究方法 (1)薄膜與濺鍍靶材的製備 p-Fe2O3 薄膜的製備是使用工研 院材料所複材與光能研究組之射頻 磁控物理濺鍍機,靶材形式為 2 吋燒 結靶,靶材能量密度為 6.5W/cm2,電 漿氣體使用不同比例的 Ar-O2 混合 氣,基板溫度為 25℃,濺鍍時間為 0.2 到 2 小時。 濺 鍍 基 板 選 擇 玻 璃 (Corning glass #1737)、石英、p 型低電阻矽晶 圓(以下簡稱 p-Si)和 Floating zone 高 電阻矽晶圓(以下簡稱 FZ-Si)四種。石 英 的 選 擇 是 為 了 量 測 薄 膜 光 學 性 質,玻璃的選擇是為了使用比石英便 宜且可應用在光電元件上的基板, p-Si 晶圓的選擇是為了獲得濺鍍在單 晶矽晶圓上的薄膜性質,FZ-Si 晶圓 的選擇是為了量測在單晶矽晶圓上 的薄膜電性。 純 Fe2O3濺鍍靶材選擇向廠商購

買 (Summit-Tech resource) 。 p-Fe2O3

濺鍍靶材的製備是把適量所需粉末 研磨且物理混合,利用 2 吋模具高壓 (671kg/cm2)壓 製 後,經高溫燒結而 成。高溫燒結的方法是利用工研院材 料所電子金屬材料研究組的高壓氧 爐,在 3 大氣壓 O2下,以 900℃持溫 20 小時。p-Fe2O3靶材所使用的材料 為 Fe2O3 (99.945% , Alfa Aesar) 和

MgO (99.99%,Acros Organics)的粉 末,Mg 摻雜濃度的選擇為 0.2-1at%。 (2)薄膜性質鑑定

薄 膜 的 光 學 性 質 鑑 定 是 由

UV-Vis 分光儀 (Hitachi U-3410)量測 薄膜樣品和基板之光穿透率(Tf+s 和 Ts) , 再 由 式 (1) 獲 得 薄 膜 光 吸 收 率 Af。由光吸收圖譜中,UV 光吸收邊 緣的最大斜率直線延伸至吸收值為 零的水平線之交點,即為薄膜之能隙 估計值。

(

f s s

)

f 1 T T A = − + --- (1) 薄膜的結構是由 XRD 繞射圖譜 來 鑑 定 , 所 使 用 機 型 為 Philips X’Pert。X 射線光源為 CuKα,波長 為 1.54056 Å。α-Fe2O3、Fe3O4、FeO、

γ-Fe2O3、MgO 和 MgFe2O4的標準 X

光繞射圖譜編號為 330664、190629、 461312、391346、431022 和 360398。 薄膜的半導體形式是由台大電 機 系 林 浩 雄 教 授 的 霍 爾 效 應 (Hall effect)量測儀來鑑定[5]。在薄膜表面 上 下 左 右 四 點 塗 上 碳 膠 做 電 性 連 接,在垂直薄膜表面的方向提供 5000 高斯(Gauss)的磁場,並提供左右兩點 1mA 的電流,量測上下兩點電壓。依 照在磁場下產生的霍爾電壓方向,來 決定薄膜的半導體形式。 薄膜的厚度由台大物理系楊鴻 昌老師的α-step 測厚儀(Dektak 3030) 鑑定。量測時是利用探針由薄膜層劃 過濺鍍交界處,一直劃至不含薄膜的 基板,獲得薄膜層與基板的高度差, 並以五個不同位置之平均高度差為 膜厚值。 薄膜的光電性質是以碳膠做電 性連接,利用膜厚和兩點電阻量測法 獲得薄膜導電度(Conductivity),再由 照光(100mW/cm2 )及不照光的薄膜導 電度相除,以獲得薄膜的光/暗導電度 比(photo/dark ratio,簡稱 p/d ratio)。 光源使用 ELH lamp 300W,光照度值

(5)

以光照度計(Pyroelectric 70263)來校 正。電流源與電壓計使用交流阻抗儀 (Autolab PGSTAT30),其量測電壓範 圍為±10 伏特,可給予最低的電流值 為 10-12安培。 薄膜的元素分析是利用場發射 掃 描 式 電 子 顯 微 鏡 (SEM, 型 號 Hitachi S-2400)附設之能量分散式光 譜(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簡 稱 EDS,型號 Kevex Delta class 80000) 來量測。在量測時會先鍍上一層金 膜,以做為電性連接。 四、結果與討論 (1)基板與 Mg 摻雜濃度的影響 固定 O2 為電漿氣體,濺鍍時間 兩小時,利用摻雜不同 Mg 濃度的 p-Fe2O3 靶材和不同基板濺鍍薄膜, 以獲得 Mg 摻雜濃度或基板對薄膜性 質的影響。表一為在不同基板和 O2 電漿濺鍍下,不同 Mg 摻雜濃度的 p-Fe2O3 薄膜之膜厚結果。由表一可 發現,若固定石英為基板,摻雜不同 Mg 濃度的 p-Fe2O3靶材在 O2電漿下 的濺鍍速率差不多,顯示 Mg 摻雜濃 度對濺鍍速率的影響不大。若固定濺 鍍靶材為 0.2at% Mg-Fe2O3,選擇不 同基板在 O2 電漿下濺鍍,由表一可 知,濺鍍速率受基板的影響較 Mg 摻 雜濃度大,其高低順序為石英>玻璃 >FZ-Si >p-Si,顯示 p-Fe2O3薄膜不易

在含單晶矽結構的基板上成長。 圖一為在石英基板和 O2 電漿濺 鍍下,不同 Mg 摻雜濃度的 p-Fe2O3 薄膜之 XRD 圖譜。由各種鐵氧化物 的標準圖譜可發現,Fe3O4、γ-Fe2O3 和 MgFe2O4的特徵峰都相同,為尖晶 石(spinel)的結構,故由 XRD 圖譜無 法鑑定此三種鐵氧化物的分別。由圖 一 可 發 現 , 摻 雜 不 同 Mg 濃 度 的 p-Fe2O3靶材在 O2電漿下所濺鍍的薄 膜,其薄膜結構主要皆為兩個 2θ等 於 35 和 63 度的特徵峰,且特徵峰位 置和相對高度與尖晶石結構相同,並 非 α -Fe2O3 的 金 剛 石 (Corundum)結 構 。 若 固 定 濺 鍍 靶 材 為 0.2at%Mg -Fe2O3,選擇不同基板在 O2電漿下濺 鍍兩小時,其薄膜結構結果與圖一相 同,亦皆為尖晶石的結構。因此,由 XRD 的結果顯示,基板和摻雜濃度 對薄膜結構的影響不大。 圖二為在不同基板和 O2電漿濺 鍍下,不同 Mg 摻雜濃度的 p-Fe2O3 薄膜之光吸收圖譜。由圖二可發現, 若固定石英為基板,0.2at%Mg-Fe2O3 的薄膜能隙值與純 Fe2O3的薄膜能隙 值差不多,顯示在 O2電漿下濺鍍, Mg 的摻雜並不會對 p-Fe2O3薄膜造 成能隙值改變。若固定濺鍍靶材為 0.2at% Mg-Fe2O3,以玻璃為濺鍍基板 在 O2電漿下濺鍍兩小時,則能隙值 與石英基板的薄膜能隙值相同,皆為 1.8eV (700nm),顯示不同基板對薄膜 能隙值影響不大。而由圖二亦可發 現,0.5 和 1at%Mg-Fe2O3的薄膜能隙 值比純 Fe2O3的薄膜能隙值小,其原 因可由薄膜的元素分析結果來解釋。 表二為在 p-Si 基板和 O2電漿濺 鍍下,不同 Mg 摻雜濃度的 p-Fe2O3 薄膜,經 EDS 鑑定之元素分析結果。 在 Mg 原子方面,因 Mg 含量過低且 Mg 與 Si 之 EDS 特徵峰相近,很容 易被 p-Si 基板所含 Si 之 EDS 特徵峰 所覆蓋,因此無法準確量測 Mg 原子 的含量。由表二可發現,摻雜不同 Mg 濃度的 p-Fe2O3薄膜,Mg 原子濃

(6)

度皆在背景值左右,誤差相當大,無 法由 EDS 定量獲得薄膜的 Mg 摻雜濃 度。在 Cu 原子方面,摻雜 0.5 和 1at%Mg 的 p-Fe2O3 薄膜中含有大量 的 Cu 原子,推測原因為摻雜 0.5 和 1at%Mg 的 p-Fe2O3靶材含較多的 Mg 原子,故在高溫燒結時收縮較劇烈, 因而靶材無法完全覆蓋做為電性連 接的 Cu 背板,使得部份 Cu 原子被 濺鍍出來存在於薄膜中。因此,由於 0.5 和 1at%Mg-Fe2O3薄膜摻雜了過多 的 Cu 原子,增加了薄膜在可見光範 圍的光吸收率,故薄膜能隙值降低。 (2)靶材製備與薄膜鑑定的困難點 由上述薄膜鑑定結果可發現,摻 雜不同 Mg 濃度的 p-Fe2O3靶材對濺 鍍速率和薄膜結構影響不大,但因在 靶材製備過程中,高溫燒結所造成的 靶 材 尺 寸 收 縮 , 使 得 摻 雜 0.5 和 1at%Mg 的 p-Fe2O3 薄膜中含有大量 的 Cu 原子,故無法準確比較摻雜不 同 Mg 濃度對薄膜性質的影響。今若 濺鍍靶材形式為粉末靶的形式,在靶 材製備過程中不需經高溫燒結的步 驟,則濺鍍靶材的製備可較容易且節 省時間。本研究室已和交大材料所林 鵬教授合作,在交大建立一套粉末靶 的磁控射頻真空物理濺鍍系統,期待 未來可探討更多不同濺鍍靶材組成 對薄膜性質的影響。 而在基板方面,不同的基板除了 對濺鍍速率有些微的影響外,對其餘 薄膜性質則影響不大。並且,由於 Fe2O3 本身在室溫下的導電度不高, 使 Fe2O3薄膜的電阻太大,超越了霍 爾 效 應 量 測 儀 的 操 作 範 圍 (R > 106 ohm),故霍爾效應量測儀無法準確判 斷 Fe2O3薄膜的半導體形式。在考量 矽晶圓基板主要是為了薄膜電性鑑 定的因素下,以下實驗不考慮矽晶圓 基板的薄膜性質。 總結以上薄膜結果,以下實驗則 固定濺鍍基板為石英,靶材為 0.2at% Mg-Fe2O3,探討不同電漿氣體組成對 濺鍍薄膜性質的影響。 (3)電漿氣體為 Ar 表三為在石英基板和不同電漿 氣體濺鍍下,0.2at%Mg-Fe2O3薄膜的 膜厚結果。由表三可發現,以 Ar 為 電漿氣體,濺鍍速率較 O2快但不穩 定,膜厚較不易控制。圖三為在石英 基板和 Ar 電漿濺鍍下,不同膜厚的 0.2at%Mg-Fe2O3薄膜之 XRD 圖譜。 由圖三可發現,當膜厚小於 800nm 以 下時,薄膜為多晶型α-Fe2O3結構, 且膜厚越厚,結晶強度越強。當膜厚 高至 2000 nm 時,濺鍍薄膜轉變為多 晶型尖晶石結構。圖四為在石英基板 和 Ar 電 漿 濺 鍍 下 , 不 同 膜 厚 的 0.2at%Mg-Fe2O3 薄 膜 之 光 吸 收 圖 譜。由圖四可發現,隨著膜厚增厚, p-Fe2O3薄膜能隙值變小,傾向 Fe3O4 的光吸收性質(Eg~0.1eV)。表四為在 石英基板和不同電漿氣體濺鍍下, 0.2at%Mg-Fe2O3薄膜之光電性質。由 表四可發現,以 Ar 為電漿氣體來濺 鍍薄膜,膜厚越厚,薄膜導電度越 好,光/暗導電度比則是漸趨於一個最 小值。 由文獻可得知,當電漿氣體中含 有 Ar 時,Fe2O3 薄膜易生成 Fe3O4 [6],故薄膜導電度除了 Mg 摻雜濃度 影響外,亦受 Fe3O4濃度所影響,且 能隙值會隨著 Fe3O4 濃度增加而降 低。由上述薄膜鑑定結果可顯示,在 Ar 電漿濺鍍下,膜厚越大,p-Fe2O3

(7)

薄膜中有越多的 Fe3O4生成,使能隙 降低,導電度提高,光/暗導電度比降 低。 (4)電漿氣體為 Ar-O2混合氣或 O2 由表三可發現,若以 40%Ar 的 Ar-O2 混合氣當電漿氣體時,濺鍍速 率與在 O2 電漿下的濺鍍速率相近且 沒有與電漿氣體比例成正比,推測濺 鍍過程較偏向在 O2 電漿下濺鍍的機 制。圖五為在石英基板和不同電漿氣 體濺鍍下,0.2at% Mg-Fe2O3 薄膜之 XRD 圖譜。由圖五可發現,在相似 的膜厚下,在 40%Ar 的 Ar-O2混合氣 下濺鍍的 p-Fe2O3 薄膜結構與在 O2 電漿下濺鍍的 p-Fe2O3 薄膜結構相 同,皆為尖晶石的結構,並且 Ar 的 存在使 p-Fe2O3 薄膜的結晶強度變 強。圖六為在石英基板和不同電漿氣 體濺鍍下,0.2at%Mg-Fe2O3薄膜之光 吸收圖譜。由圖六可發現,在相似的 膜厚下,Ar 的存在使 p-Fe2O3薄膜的 能隙值變小,越偏向 Fe3O4的光吸收 性質。由表四可發現,在相似的膜厚 下,Ar 的存在亦使 p-Fe2O3薄膜的導 電度提高,光/暗導電度比降低。由上 述 結 果 顯 示 當 電 漿 氣 體 中含有 Ar 時,p-Fe2O3薄膜易生成 Fe3O4,故薄 膜能隙值降低,薄膜導電度提高,與 電漿氣體為 Ar 時的 p-Fe2O3薄膜結果 相同。 當電漿氣體為 O2時,p-Fe2O3薄 膜不易生成 Fe3O4,薄膜導電度只受 Mg 摻雜濃度多寡所影響,但能隙值 不受 Mg 摻雜濃度所影響。因 Fe2O3 本身是 n 型半導體,Mg 的 p 型摻雜 會使 Fe2O3 薄膜的費米能階(EF)往共 價帶能階(EV)移動,導電度會隨著 Mg 摻雜濃度的增加而先降後升。由 表四可發現,在 O2 電漿下濺鍍, 0.2at%Mg-Fe2O3 薄 膜 的 導 電 度 比 Fe2O3 薄膜的導電度還低,且由圖二 可發現兩者的能隙值相近,不受摻雜 濃度所影響。因此,由以上結果顯 示,在 O2電漿下濺鍍,利用 Mg 原 子的摻雜,的確可製備出 p-Fe2O3的 薄膜,且摻雜更高的 Mg 原子濃度似 乎還可提高 p-Fe2O3薄膜的導電度。 總結以上所有的薄膜結果可得 知,電漿氣體實為影響 p-Fe2O3薄膜 性質的主要因素。當電漿氣體中含有 Ar 的濃度越大時,p-Fe2O3薄膜的能 隙值越低,越傾向 Fe3O4 的光電性 質。因此,最佳 p-Fe2O3薄膜的製備 條件為在 O2電漿下濺鍍約 300nm 的 膜厚,其薄膜能隙值 1.8eV,光/暗導 電度比最高。 五、未來研究 由 以 上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最 佳 p-Fe2O3薄膜製備條件為在 O2電漿下 濺 鍍 約 300nm 的膜厚,能隙值約 1.8eV,光/暗導電度比最高。唯其薄 膜導電度低,未來將利用交大材料所 林鵬教授的粉末靶磁控射頻真空物 理濺鍍系統,以石英為基板,提高靶 材的 Mg 摻雜濃度,探討更高 Mg 雜 質濃度對薄膜性質的影響。並且將在 現有的光電量測系統上建立一套光 電化學裝置,期望由光電流的方向來 判斷薄膜的半導體形式。接下來,以 Si 為 n 型摻雜物,製備 n-Fe2O3薄膜 並量測薄膜性質,再依序將 p 型、n 型 Fe2O3和 ITO 薄膜鍍在 pn 接合的 單晶矽薄膜上,期望得到應用在光分 解水的 Fe2O3/Si 雙重能隙薄膜。

(8)

六、致謝 感謝工研院材料所複材與光能 研究組許國強博士在薄膜光電性質 量測上的協助,感謝工研院材料所電 子金屬材料研究組溫志中博士在靶 材製備上的協助,感謝台大物理系楊 鴻 昌 老 師 提 供 α -step 測 厚 儀 的 鑑 定,感謝台大電機系林浩雄教授提供 霍爾效應量測儀的鑑定,感謝國科會 在經費上的支助。 七、參考文獻

[1] S. Licht, J. Phys. Chem. B, vol. 105, 6281, 2001

[2] S. Licht, B. Wang, S. Mukerji, T. Soga, M. Umeno and H. Tributsch, Int. J. Hydrogen Energy, vol. 26, 653, 2001

[3] O. Khaselev and J. A. Turner, Science, vol. 280, 425, 1998

[4] D. R. Lide,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0th, CRC press

[5] S. M. Sze, Semiconductor Devices: Physics and Technology, John wiley & sons, 2001

[6] T. Stenberg, P. Vuoristo, J. Keranen, T. Mantyla, M. Buchler, S. Virtanen, P. Schmuki and H. Bohni, Thin Solid Films, 312, 46, 1998

表一 在不同基板和 O2電漿下濺鍍兩

小時,p-Fe2O3薄膜之膜厚結果

Target Substrate Thickness (nm) Rate (nm/min) 1at%Mg-Fe2O3 Quartz 226 1.9 0.5at%Mg-Fe2O3 Quartz 273 2.3 0.2at%Mg-Fe2O3 Quartz 314 2.6 0.2at%Mg-Fe2O3 Glass 212 1.8 0.2at%Mg-Fe2O3 FZ-Si 208 1.7 0.2at%Mg-Fe2O3 p-Si 124 1.0 Fe2O3 Quartz 206 1.7 表二 在 p-Si 和 O2電漿濺鍍下,不同 Mg 濃度的 p-Fe2O3薄膜之 EDS 結果 Composition (at%) Film Mg Fe Cu Si 1at%Mg-Fe2O3 0.05 13.45 3.48 83.02 0.5at%Mg-Fe2O3 0 10.19 0.62 89.17 0.2at%Mg-Fe2O3 0 8.04 0 91.96 Fe2O3 0.04 40.59 0 59.37 表 三 在石英和不同電漿氣體濺鍍 下,0.2at%Mg-Fe2O3靶材的膜厚結果 Plasma gas (vol%) Time (hr) Thickness (nm) Rate (nm/min) Ar 0.2 133 11.1 Ar 1 783 13.0 Ar 2 2166 18.1 Ar/O2 (39/61) 2 353 2.9 O2 2 314 2.6 表 四 在石英和不同電漿氣體濺鍍 下,0.2at%Mg-Fe2O3和純 Fe2O3薄膜 的光電性質 Film Thickness (nm) Conductivity (mho/cm) p/d ratio 0.2at%-Ar 133 1.8×10-5 6.0 0.2at%-Ar 783 1.4×10-3 1.8 0.2at%-Ar 2166 2.2 2.1 0.2at%- Ar/O2 (39/61) 353 2.0×10-5 3.1 0.2at%-O2 314 1.9×10-6 22.8 Fe2O3-O2 206 2.8×10-6 2.3

(9)

圖一 在石英和 O2電漿濺鍍下,不同 Mg 濃度的 p-Fe2O3薄膜之 XRD 圖譜 圖二 在不同基板和 O2電漿濺鍍下, 不同 Mg 濃度的 p-Fe2O3薄膜之光吸 收圖譜 圖三 在石英和 Ar 電漿濺鍍下,不同 膜厚的 0.2at%Mg-Fe2O3薄膜之 XRD 圖譜 圖四 在石英和 Ar 電漿濺鍍下,不同 膜厚的 0.2at%Mg-Fe2O3 薄膜之光吸 收圖譜 圖 五 在 石 英 和 不 同 電 漿 氣 體 濺 鍍 下,相似膜厚的 0.2at%Mg-Fe2O3薄膜 之 XRD 圖譜 圖 六 在石英和不同電漿氣體濺鍍 下,相似膜厚的 0.2at%Mg-Fe2O3薄膜 之光吸收圖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慢速乾燥填補了 ZnO 奈米柱和 Polymer 的間距,因為延長了乾燥 時間,溼膜有很長時間有效滲入 ZnO

能正確使用電瓶試驗 器、比重計檢測電瓶電 壓、蓄電量及電解液比 重。..

能熟悉電腦概念,包括作業 系統、應用軟體和檔案輸出 入硬體設備的安裝、操作和 維護。2.

能正確使用壓力錶、真空 錶、轉速計、比重計、溫度 計、三用電表、電流表、電 壓表、瓦特小時表及胎壓計

現在多半使用改良的 電水壺或快煮壺,能縮

(ii)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controller design of the PV module.. (iii) MPPT controller design of the WTG without sensing the

表 6.3.2 為不同電壓下,驅動整個系統運作所需電流。圖 6.3.2 為 測試情形。其中紅燈代表正常工作。結果證明只要太陽能板能夠提供

在1980年代,非晶矽是唯一商業化的薄膜型太 陽能電池材料。非晶矽的優點在於對於可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