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二十年大陸教育史研究的量化分析(1978∼200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近二十年大陸教育史研究的量化分析(1978∼2003)"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師大學報:教育類 民國 93 年,49(1),91-102. 近二十年大陸教育史研究的量化分析 (1978-2003) 周愚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史是四大教育基礎理論學門之一,本文旨在探究近二十年大陸的教育史 研究狀況。本文採取量化分析方式,分別從相關論著的領域、研究主題、出版形 式、出版時間及研究時間等方面進行分析。重要發現如下: 一、在數量上,近二十年來(1978-2003)大陸所發表的教育史論著,至少有 1577 種;在領域上,以中國教育史類最多,西方教育史類居次,教育 史學類再次,東亞教育史類又次。 二、在研究主題上,以「制度與政策」類最多,「思想與人物」類居次,「通 論」再次,與「運動與活動」類最少。子題古代以課程教學教材類最多, 近代以高等教育類最多。 三、在論文出版形式上,以期刊論文最多,專書居次。 四、在論文出版時間上,三個時期中,以 1993--2003 年數量最多,1986-1992 年次之,1978-1985 年再次之。變化是自第一期起逐漸增加。 五、在研究時間上,中國教育史類較側重近代,古代次之。時間是以春秋戰 國數量最多,宋代居次。 至於外國教育史類(含西方與東亞),以近代最多,現代居次,通史再次; 至於主題則均以「思想與人物」類最多。國家以美國最多。 大陸研究在研究主題、集體合作及史料編纂上呈獻特色,研究成果與台灣近 五十年發展相較,有許多地方有相近。最後本文對大陸未來發展提出四點建議, 對臺灣提出三點啟示。. 前言 教育史此一學門地位,就教育學而言,是所. 此,本研究採量化方式,對大陸過去研究成果作. 謂的四大基礎理論學門之一(周愚文,1999,頁. 系統性分析。所獲研究成果,希望對本地或大陸. 167);就歷史學而言,則是文化史之一,瞭解其. 相關學者,都有所助益。. 研究發展成果,有助於教育史學門的進步,也有. 研究範圍為何要選擇近二十年,是因為大陸. 助歷史學門的發展。筆者近十年先後研究英國(周. 學術發展遭遇文革時期的嚴重破壞,要到四人幫. 愚文,1994)、美國(周愚文,2000)、臺灣(周愚文,. 垮台,1978 年中共召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思. 1999,2003)等國教育史學門的研究發展狀況,本. 想路線上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 研究則是在前述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大陸近二十. 線,大陸稱此為「撥亂反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 年教育史學門的研究情況。. 室,1994,頁 1-12;胡繩,1991,頁 487-9)。之. 關於大陸的情形,先後有大陸學者杜成憲、. 後,經濟上走改革開放路線,學術生機也才再. 崔運武、王成倫(1998)、熊賢君(1998)及金祥林. 現。基於學術客觀性,本文題目仍以客觀時間為. (2002)等的探討,但是其研究方式多是敘述性,. 準,不加入價值判斷用語。. 欠缺較精確的數字統計,無法一窺全豹。有鑑於. 本研究所用資料,限於能力係以大陸學者所.

(2) 周愚文. 92. 撰或翻譯並在大陸出版的教育史書籍,以及大陸. 思想與人物、運動與活動等四類。 (三)在論著出版形式上,分為專著、教科書、. 教育史學會 1989 年起發行的《教育史研究》所 刊論文為準。後者是大陸全國核心期刊之一,亦. 論文集、期刊論文、翻譯及史料六類。 (四)在論著出版時間上,分為 1978-1987 年、. 是唯一的教育史專業期刊,故有其相當地水準與 代表性。由於學位論文難搜全,故僅分析近四年. 2. 1988-1997 年、1998-2003 年 。. 的作品(詳見第四部分)。主要資料蒐集範圍,自. (五)在實質內容上,因中外有所不同,故在. 1978 年起至 2003 年 8 月底為止。共計蒐集到專. 研究時間上,中國史領域分為通史、古代(1840. 1. 書 655 種 、期刊論文 922 篇,總計 1,577 種。. 年以前)、近代(1840-1949 年)、現代(1949 年迄今). 本研究將依以下架構對資料進行分析:. 四個大時期,而古代之下又細分為三代、春秋戰. (一)在研究領域上,分為中國教育史、台灣. 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 教育史、西方教育史與東亞教育史(包括日韓). 清等九個時期。至於外國史領域,則分為通史、. 及教育史學五類。. 古代(希羅時期)、中世紀、近代(文藝復興至十九. (二)在研究主題上,分為通論、制度與政策、. 世紀)、現代(二十世紀以後)等五個大時期。. 內容分析與討論 居次,佔 20.74%。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史學類有. 一、研究領域 在研究領域上,中國教育史、台灣教育史、. 64 種,表示大陸學界開始進行教育史研究理論的. 西方教育史、東亞教育史及教育史學五類中,以. 探索與反省。至於東亞史及臺灣史兩類都很少,. 中國教育史類數量最多,佔 73.55%,西方教育史. 見表 1。. 表1 領域 數量 期刊 書籍 合計. 1. 2. 研究領域分析 中國史 N % 631 40.01 529 33.54 1160 73.55. 臺灣史 N % 5 0.32 3 0.19 8 0.51. 西方史 N % 221 14.02 106 6.72 327 20.74. 東亞史 N % 7 0.44 11 0.70 18 1.14. 教育史學 N % 58 3.68 6 0.38 64 4.06. 合計 N % 922 58.47 655 41.53 1577 100.0. 資料來源除個人逾 400 種大陸書籍外,另曾至臺灣師範大學、大陸北京師大、華東師大、華南師大、華中師大、北大、 浙大等校圖書館網頁線上檢索館藏目錄。 杜成憲、崔運武、王倫信(1998)將中國近九十年教育史學發展分為初創(1904-1910) 、發展(1911-1921) 、興盛(1922-1937) 、 停滯(1937-1949)、起步(1949-1957)、開展(1957-1966)、岐路(1966-1976)、恢復(1976-1980)及高潮(1981-1993) 等九個時期。金祥林(2000,頁 273)說,文革十年,中外教育史受到嚴重摧殘與批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外教育 史與其他教育學科一樣,得到恢復、重建並取得較全面、突破性的進展。熊賢君(1998,頁 314-5)亦說,直到 1978 年中 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科學大會後許多中斷十餘年的教育學才開始恢復。因此筆者未採取杜氏等後兩期的劃限方式,本 文第一期自 1978 年起算,至於止於 1985 年,是因為當年中共中央公布《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將教育重要性提 昇,對教育文化影響深遠,故第二期自 1986 年起。至於第三期自 1993 年起,是因為 1989 年六四事件之後,學風趨緊, 直至 1992 年鄧小平南巡,重申改革開放路線。年底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1993 年國家教育委 員會公佈《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學界活力才獲得更大釋放。政策變化參見周愚文、黃烈修、高建民(2000,頁 17-9,27-8)。因此有必要將 1993 年以後的發展,單獨列為一個時期。.

(3) 93. 近二十年大陸教育史研究的量化分析(1978-2003). 二、研究主題. 量 最 多 , 佔 48.38% ; 思 想 與 人 物 類 居 次 , 佔. 在研究主題上,通論、制度與政策、思想與. 39.13%;通論再次,運動與活動類甚少。唯西方史. 人物、運動與活動等四類中,以制度與政策類數. 與東亞史中,則是以思想與人物類為主。見表 2。. 表2 主題 數量 期刊 書籍 合計. 研究主題分析 通論 N 12 151 163. % 0.79 9.98 10.77. 制度與政策 N % 367 24.26 365 24.12 732 48.38. 思想與人物 N % 465 30.74 127 8.39 592 39.13. 運動與活動 N % 20 1.32 6 0.40 26 1.72. 合計 N 864 649 1513. % 57.11 42.89 100.0. 說明:政策與制度類包括古代的各類官學、書院、科舉、私學…等,及近現代的公私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 各科課程、教學與教材、女子教育等。. 如進一步分析,中國古代史類中,制度與政. 近代時期則主要以探討晏陽初、陶行知、魯. 策類項下,研究最多前五項子題,依序是課程教. 迅、雷沛鴻、蔡元培、陳鶴琴、黃炎培等人的思. 學與教材、書院、區域(地方)教育、啟蒙教育及. 想為主;現代時期則以探討徐特立、楊賢江、李. 科舉等五類。. 大釗、毛澤東及鄧小平等人的思想為主。. 其中對於書院的探討,除整理史料外,主要. 至於西方史類,古代部分是以蘇格拉底、柏. 是對於書院通史性研究,如李國鈞(1994)、陳. 拉圖與亞理斯多德為主,近代則有洛克、盧梭、. 谷嘉、鄧洪波(1997)。至於科舉部分,近年較. 夸美紐斯、赫爾巴特,現代則有馬卡連柯、杜威、. 多是對歷代各地的狀元進行探討,如周臘生的系. 蒙台梭利皮亞傑。. 列探討(1993,1994,2000)、陳必龍(1999)等。. 三、論著出版形式. 至於中國近代史類中,研究最多前五項子. 在論著出版形式上,專著、教科書、論文集、. 題,依序是則是以高等教育、蘇區教育、區域(地. 期刊論文、翻譯及史料六類 出版品中,以期刊. 方)教育、留學教育及師範教育。. 論文數量最多,佔 58.47%;專著居次,佔 29.42%;. 3. 而在思想與人物類項下,古代時期是以探討. 史料再次。見表 3。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教學需. 孔孟荀、老莊、墨子、程朱、陽明等人的教育思. 要,在各類書籍中,教科書、翻譯作品及史料也. 想為主,另外也有開始探討佛教與道教思想。. 有相當數量,特別是在 1992 年以前兩個階段。. 表3. 出版形式分析. 出版形式 專書 數量 N % 合計 464 29.42. 教科書 N % 64 4.06. 論文集 N % 12 0.76. 四、論著出版時間 在論著出版時間上,分為 1978-1985 年、 3. 期刊論文 N % 922 58.47. 翻譯 N % 29 1.84. 史料 合計 N % N % 86 5.45 1577 100.0. 1986-1992 年、1993-2003 年等三個時期。在三個 時期中,以 1993-2003 年數量最多,佔 70.83%;. 資料計算基準如下:1.書籍以大陸學者在大陸出版才算。2.論文集以一冊算。3.叢書分單卷者,以單卷計;未分卷以一套 計。4.合撰通史以一套計。5.原史料重印不算,改編或點校過才算。6.期刊以全國核心期刊、唯一教育史專業刊物 1989 年創刊號至 2003 年第 2 期止,只缺 1999 年第 3 期。期刊中報導與介紹性文章與書評則不列計。.

(4) 周愚文. 94. 不易,如此一來,自然出現前少後多的現象。另 1986-1992 年居次,佔%25.30。雖然三時段間距非. 一種解釋,則是事實確實如此,研究出版數量有. 等距,但 1993 年以後出版品的總數,遠超過前. 漸增趨勢,顯示教育史研究日亦蓬勃。1985 年以. 兩期總和的兩倍以上。見表 4。出現此種結果,. 前數量較少,是因為文革的傷害還未完全恢復,. 可能的解釋有二:一是本文分析資料取樣不周. 所以研究能量尚不足。經過十年地調養,加上. 全,因為期刊部分只有 1989 年以後的資料,且. 1992 年中共確定繼續實施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 限於單一期刊;而書籍部分 1990 年以前蒐集較. 政策後,能量才開始釋放。. 表4. 出版時間分析. 主題 數量 期刊 書籍 合計. 1978-1985 N % 0 0 61 3.87 61 3.87. 1986-1992 N % 228 14.46 171 10.84 399 25.30. 五、研究時間. 1993-2003 N % 694 44.01 423 26.82 1117 70.83. 合計 N 922 655 1577. % 58.47 41.53 100.0. 時期中,以近代史期數量最多,佔 45.69%;古代 史其次,佔 36.98%。見表 5。. 在研究時間上,中國史領域下通史、古代 史、近代史(1840-1949)及現代史(1949 迄今)四個. 表5. 中國史研究時間分析. 主題 數量 期刊 書籍 合計. 通史 N 8 42 53. 古代 % 0.69 3.88 4.57. N 196 233 429. % 16.69 20.08 36.98. 近代 N 326 204 530. 現代. % 28.10 17.59 45.69. N 101 47 148. % 8.71 4.05 12.76. 合計 N 631 529 1160. % 54.40 45.60 100.0. 說明:依大陸學界的分法,1840-1949 年為近代,1949 年以後為現代。. 而古代史中,又以春秋戰國時期數量多,佔. %;隋唐五代與明代,百分比大致相若。見表 6。. 24.2%;宋代居次,佔%15.3;清代再次,佔 12.6. 表6. 中國古代史分析. 時間. 三代. 數量 期刊 書籍 合計. N 3 1 4. 春秋 戰國 % N % 1.4 45 20.2 0.4 9 4.0 1.8 54 24.2. 魏晉 隋唐 宋 南北朝 五代 N % N % N % N % 9 4.0 15 6.8 15 6.8 20 9.0 9 4.1 6 2.7 7 3.2 14 6.3 18 8.1 21 9.5 22 10 34 15.3 秦漢. 元. 明. N % N % 9 4.0 11 5.0 9 4.1 12 5.4 18 8.1 23 10.4. 清. 合計. N % N % 14 6.30 141 63.5 14 6.3 81 36.5 28 12.6 220 100.0. 西方及東亞史領域下,通史、古代史、中世. 期,以近代史最多,佔 39.54%;現代居次,佔. 紀史、 近代 史及現 代史 (二十世 紀 迄今)五 個 時. 32.56%;通史再次,佔 20.64%。見表 7。至於研.

(5) 95. 近二十年大陸教育史研究的量化分析(1978-2003). 究的國家,近現代史中以美國最多,日本居次。. 表7 時間 數量 期刊 書籍 合計. 外國史時間分析 通史 N 8 63 71. % 2.33 18.31 20.64. 古代 N 17 5 22. % 4.94 1.45 6.39. 中世紀 N % 2 0.58 1 0.29 3 0.87. 近代 N 105 31 136. % 30.53 9.01 39.54. 現代 N 89 23 112. 合計. % 25.87 6.69 32.56. N 221 123 344. % 64.25 35.75 100.0. 說明:含西方史與東亞史。. 綜合分析 一、大陸特色與討論. 外國教育史研究方面,則有通史、斷代史、國別. 首先,在研究主題方面,杜成憲、崔運武、. 史、專題史及外國教育家思想等。金祥林(2002,. 王倫信(1998,頁 151-243)指出,研究熱點問題. 頁 273-5)指出,1978 年以後教育史學科的重要發. 可分為教育思想與教育制度兩方面,在教育思想. 展有三大項:一是發掘並整理了一批資料,二是. (家)方面,主要先秦有孔子、孟荀、老莊、韓. 編寫並出版了一批教育史教材和著作,以上均包. 非、墨子等,漢唐有董仲舒、王充、韓愈與柳宗. 括中外教育史,三是探討教育史學科建設問題。. 元,宋明有朱熹、張載、王守仁,清代有顏元、. 以上三位的分析雖多是以專書為主,但與本研究. 黃宗羲、康梁、嚴復、張之洞;近代有蔡元培、. 發現大體相近。. 陶行知、梁漱溟、晏陽初等,另外尚有無產階級. 其次,在出版形式上,史料編纂在大陸是一. 革命教育家,如楊賢江、李大釗、惲代英、魯迅. 項頗為特別的工作,歷年編印了許多史料集,有. 及徐特立等。而教育制度古代部分包括文教政. 利研究者研究與教學,例如史料方面人民教育出. 策、官學制度、私學制度、書院制度,以及察舉. 版社 1980 年代末起陸續編輯的歷代《教育論著. 制,九品中正制及科舉制度等。近代部分,則有. 選》,包括了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北. 洋務運教育(京師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留學. 宋、南宋、遼金元、明、清前期、清後期等九部. 教育與對洋務教育總體評價)、現代學制、中共. 分;又 1990 年代編輯近代教育家論著選,包括. 領導下的教育。至於新的領域則有教育比較史、. 了蔡元培、傅葆琛、張伯苓、俞慶棠、李建勛、. 教育文化史、教育管理史、科技教育史、民族教. 陶行知等人,以及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史. 育史、地方教育史、學前教育史、家庭教育史、. 教學參考資料》三冊。華東師大朱有瓛 1980 年. 高等教育史、師範教育史、德育思想史、教學思. 中起陸續主編了《中國近代學制史料》四輯。另. 想史等。又熊賢君(1998,頁 315-8)指出,在中國.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年起陸續編輯的《中國近. 教育史研究方面,主題有中國教育通史、中國教. 代教育史資料匯編》10 冊 。以上均屬大部頭史. 育思想通史、中國教育制度、管理史、中國教育. 料集,另亦有單冊者。. 4. 專題史、中國教育斷代史、中國教育家研究等; 4. 共包括鴉片戰爭時期教育、戊戌時期教育、洋務運動時期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留學教育、教育思想、教育行政 機關與學術團體、實業教育與師範教育、學制演變等 10 種.

(6) 周愚文. 96. 8. 第三,在研究人力方面,經由分析發現集體. 課題,共有 13 種。 吳梓明主編《基督教教育與. 合作是大陸教育史研究的特色之一,無論是專書. 中國社會叢書》,共 7 種。 田正平主編《近代教. 撰寫或是史料的編譯,都是動員大批人力,共同. 育與社會變遷叢書》 ,共 5 種。 李國鈞主持的區. 完成。例如制度史方面有毛禮銳、沈灌群主編. 域教育的歷史研究,成果共 7 種。 上述研究不. (1985):《中國教育通史》(六卷);李國鈞、王炳. 僅是集眾人之力,也開拓了許多新方向與課題。. 照主編(2000):《中國教育制度通史》(八卷)。思. 第四,開始進行教育史學方面的研究,總篇. 想史方面有孫培青、李國鈞(1994): 《中國教育思. 數雖只有 64 種,但為使教育史研究有更穩固的. 想史》(四冊),及李國鈞、王炳照(2000):《中國. 理論基礎,進而成為獨立學門,此類研究有其必. 教育制度通史》(八卷)。近十年更有以大項研究. 要性與價值。在《教育史研究》中共有 58 篇論. 計劃成果以叢書方式出現者,如田正平主編《中. 文,針對教育史研究的理念或方法進行討論,另. 國教育近代化研究叢書》,列入國家哲學社會科. 有 6 本專書進行研究。總數雖有限,但是值得注. 5. 9. 10. 11. 學八五規劃重點項目,共包括 7 種。 周洪宇主. 意與鼓勵。台灣在這部分更是有限,僅 10 種(周. 編《中國教育的傳統與變革叢書 》 ,屬於全國教. 愚文,2003,頁 9)。不過筆者近些年正試圖彌補. 育科學八五規劃青年專項重點課題,共 5 種。. 6. 此一缺憾。. 丁鋼主編的《中國文化與教育》研究叢書,亦屬. 雖然大陸過去的發展有以上特色,但亦有兩. 國家教委八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重點項目,共 8. 點值得討論:一是論文引註的格式。一般大陸學. 7. 種。 何東昌總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專. 術著作雖會註明出處,但並非所有引文均詳註出. 題史》叢書,屬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大. 5. 該叢書包括田正平:《留學生與中國教育近代化》、周谷平:《近代西方教育理論在中國的傳播》、錢曼倩、金祥林: 《中國近代學制比較研究》、王建軍:《中國近代教科書發展研究》、何曉夏、史靜寰《教會學校與中國教育近代化》、 董寶良、熊賢君:《從湖北看中國教育近代化》、張彬:《從浙江看中國教育近代化》,叢書 1996 年由廣東教育出版社 出版。 6 該叢書包括劉海峰(1994):《科舉考試的教育視角》,胡青(1996):《書院的社會功能及其文化特色》,李軍(1997):《變 異與整合—玄儒佛道教育教育思想比較研究》,王日根(2000):《民營教育的歷史寫照》。 7 該叢書包括丁鋼(1990):《文化的傳遞與嬗變》,丁鋼、劉琪(1992):《書院與中國文化》,張詩亞(1992):《西南民教 育文化溯源》,金忠明(1992):《樂教與中國文化》,黃書光(1993):《理學教育思想與中國文化》,崔宜明等(1995): 《中國傳統哲學與教育》,丁鋼(1996):《中國教育的國際研究》,丁鋼(1996):《近世中國經濟與宗族教育》。 8 《教育史研究》2002 年 1 期(51)。書由海南出版社 2000 年起出版。郝維謙、龍正中:《高等教育史》,卓晴 君、李仲漢:《中小學教育史》,聞友信、楊金梅:《職業教育史》,董明傳等:《成人教育史》,金長澤 等:《師範教育史》,朴勝一等:《民族教育史》,李晉裕等:《學校體育史》,楊力等:《學校藝術教育 史,夏秀蓉等:《工讀教育史》,于富增等:《教育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史》,許德馨等:《少年宮教育史》, 方曉東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綱》,王炳照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歷史傳統與基礎》。 9 該叢書包括陶亞非、吳梓明(1998):《基督教大學與國學研究》、史靜寰、王立新(1998):《基督教教育與中國知識分子》、 黃新憲(1996):《基督教教育與中國社會變遷》、周洪宇:《基督教教育與中國教育的發展》、吳梓明(2001):《基督教 大學與華人校長研究》、李志剛:《基督教教育與中國出版事業》、徐從驊:《教會大學與神學教育》,朱峰(2001):《基 督教與近代中國女子高等教育—金陵女大與華南女大比較研究》,叢書 1996 年起陸續由福州教育出版社出版。 10 該叢書包括(2001):《經商與辦學—近代商人教育研究》,別必亮(2001):《傳承與創新—近代華僑教育研究》,(2001): 《政府與社會—近代公共教育經費配置研究》,謝長法(2001):《借鑑與融合—留美學生抗戰前教育活動研究》,劉正偉 (2001):《督撫與士紳—浙江教育現代化研究》、書均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於 2001 年出版。 11 內容包括吳宣德:《中國區域教育發展概論》,馬鏞:《外力衝擊與上海教育》,曹運耕:《維新運動與兩湖教育》, 顧宏義:《教育政策與宋代兩浙教育》,張良才、修建軍:《原始儒學與齊魯教育》,李琳琦:《徽商與明清徽州教育》, 王東:《社會結構與客家人的教育》。書均由湖北教育出版社於 2001 年起出版。.

(7) 近二十年大陸教育史研究的量化分析(1978-2003). 97. 處,且每條資料出處格式詳略不一。有的或因印. 屬於傳統蒙學教材的彙編(本社,1996;方飛,. 刷篇幅所限,以致簡略,甚至有刪除參考書目. 1996;宋洪、桑喬,1991;徐梓、王雪梅,1992;. 者,此不利學術研究格式的規範化及與國際學術. 韓錫鐸,1993),台灣則是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周. 接軌。特別是外國教育史研究部分,所引資料有. 愚文,1996;雷僑雲,1988),或從兒童史的角度. 限已影響立論,如未詳細交代出處,更影響其價. 切入(周愚文,1996)。另外,對於女子教育新興. 值。二是教育史研究與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的結. 子題,雖然大陸已有通史著作(雷良波,1993;杜. 合。統觀過去的的專書與期刊論文,在此部分研. 學元,1995;曹大為,1996;閻廣芬,1996)出現,. 究甚為稀少。雖然在中國史部分大陸學界對材料. 但是台灣方面更多與新興的婦女史結合(李美. 的掌握,甚有成效,但是以新方法與新角度來研. 玲,1997;林偉錚,2000)。至於近代部分,大陸. 究與詮釋,則有努力的空間。. 是以高等教育、蘇區教育、區域(地方)教育、留. 二、與台灣研究比較. 學教育及師範教育五項為主。台灣前期則側重女. 若將前述發現與筆者近期研究台灣近五十. 子教育、高等教育、留學教育、師範教育與教育. 年來教育史學門的發展做比較,則有以下發現。. 行政制度等子題(周愚文,1999,頁 176)。其中蘇. 首先,就總數而言,大陸近二十年研究總數. 區教育與區域(地方)教育、以及教會學校與民國. 遠超過台灣過去五十年的 1017 種(周愚文,2003,. 通史,這些則是台灣所罕涉及。例如「中國地方. 頁 9)。此點並不足為奇,畢竟大陸該學門的學術. 教育史研究」列入大陸國家哲學社會學科中教育. 人口遠比台灣多,自然產量應比台灣多。. 科學九五規劃國家重點研究課題(趙寶琪、趙鳳. 其次,就研究領域而言,兩地都以中國史數 量最多,外國史居次(周愚文,2003,頁 9),但大. 民,2002,頁 1;熊賢君,1999),或各省社會科 學九五規劃國家重點研究項目(趙承福,2001)。. 陸對東西洋史的研究顯然較台灣多。不過外國史. 至於思想與人物類,中國古代人物兩地大體. 的論著中以教科書、翻譯及史料居多,主要是配. 相似,均以先秦諸子與宋明理學家為主,不過台. 合教學需要,真正專著有限。. 灣以研究孔子數量最多(周愚文,1999,頁 171);. 又大陸近年開始對台灣教育史進行研究(莊. 至於在近現代部分則有較大差異,大陸較突出有. 明水,1994;黃新憲,2002) ,但數量非常有限,. 共黨背景的教育家如徐特立、楊賢江及李大釗,. 且所用史料還值得討論,故品質還待加強。. 另外政治人物有毛澤東及鄧小平;然而臺灣較集. 第三,就研究主題言,大陸以制度與政策類. 中於張之洞、梁啟超、蔡元培、陶行知及晏陽初,. 數量最多,思想與人物類居次,與台灣的整體情. 政治人物則是蔣中正(周愚文,1999,頁 171)。顯. 形正好相反,不過卻與台灣近四年(1999-2002)的. 然大陸受到政治意識型態因素的影響較深。而外. 趨勢則一致(周愚文,2003,頁 3,9-10)。. 國教育思想家中,兩地人物大體相近,台灣古代. 至於研究子題,制度與政策類中,大陸依序. 較集中於希臘三哲,近代集中於培根、盧梭、洛. 是課程教學教材、書院、區域(地方)教育、啟蒙. 克、康德、康米紐斯(大陸譯夸美紐斯)、培斯塔. 教育及科舉五類,台灣前期(1949-1998)是科舉. 洛齊(大陸譯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赫爾巴特. 與書院,後期(1999-2002)是科舉與啟蒙教育(周. 及斯普朗格等人,現代則是杜威、克伯屈與蒙台. 愚文,2003,頁 9-10)。雖然兩地有科舉、書院、. 梭利(周愚文,1999,頁 171)。惟大陸則特別介紹. 啟蒙教育等相同的子題,但是比重與處理方式有.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而台灣對蘇聯學界則完. 所不同;例如啟蒙教育方面,大陸許多出版品是. 全陌生。.

(8) 周愚文. 98. 第四,就出版形式而言,兩地都以期刊論文. 反(周愚文,2003,頁 10)。而古代史中,大陸與. 類最多,專書次之(周愚文,2003,頁 10)。由於. 台灣前期均以春秋戰國時期最多,宋代居次,而. 未全面統計大陸的學位論文,故無法作比較。在. 這兩個時期,正式中國思想發展的兩大黃金時. 專書部分,發現大陸在教科書編寫及史料編譯花. 期,因此研究者多,且多以思想與人物為主;但. 較多心力,主要是配合高等校院相關課程的教學. 是台灣近四年則以宋代最多,隋唐五代居次(周愚. 需要。但如前所述,大陸近十年許多專著是集體. 文,2003,頁 10)。 在外國史類中,兩地均以近代史是最多,現. 研究後以叢書形式出現,與台灣個人單打獨鬥不. 代史居次(周愚文,2003,頁 11)。大陸研究中之. 同。 第五,就出版時間而言,大陸近二十年呈逐. 所以仍有許多通史著作,當是為高等校院外國教. 漸增加的趨勢,此點與同時期台灣(周愚文,. 育史課程的教學所需。而台灣此類課程極有限,. 2003,頁 10)比較,大體相近。. 故需求甚小。且在研究主題上,兩地仍以思想與. 第六,就研究時間而言,在中國史類,大陸 以近代史是最多,古代史居次;然而台灣正好相. 人物類最多(周愚文,2003,頁 11)。對於制度與 政策或運動與活動兩類研究相對就極為有限。. 未來發展動向─代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大陸過去 20 餘年教育史研. 科體系的科學化,三是教育史學科將出現分化。. 究至少有 1,577 種以上,且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除了上述分析外,還有一點可以觀察出大陸. 研究領域以中國教育史領域最多,西方教育史居. 未來發展動向,即是博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 次;主題則首重制度與政策類,人物與思想類居. 其反映了青年學子的興趣與意向。以近四年. 次;制度與政策類的子題中,古代以課程教學教. (2000-2003)年學位論文為例,筆者共蒐集到 55 篇. 材、書院、區域(地方)教育、啟蒙教育及科舉等. 12. 居多。近代則以高等教育、蘇區教育、區域(地方). 以中國史類最多,計 43 篇;西方史類居次,計. 教育、留學教育及師範教育居多。出版形式以期. 12 篇,其他各類無。二、就研究主題言,以政策. 刊論文最多,專書居次;研究時期中國史以近代. 與制度類最多,計 38 篇;思想與人物類居次,. 居多,古代居次;外國史以近代居多,現代居次。. 計 17 篇,其他各類無。三、就研究時間言,中. 上述結果與台灣五十年來的發展大體相近。研究. 國史類,以近代為主,計 32 篇;古代居次,計 8. 上呈現出新興研究主題、集體合作研究及大量編. 篇;現代最少,計 3 篇。而古代史中,主要分散. 譯史料等三項特色。. 在春秋及唐、宋、元、明諸朝。西方史類中,以. ,經分析發現以下幾點:一、就研究領域言,. 對於未來發展,熊賢君(1998,頁 321-2)認為:. 現代史最多,計 7 篇;近代史次之,計 5 篇,其. 21 世紀的教育史學,絕不會是天外來客,仍是. 他各類無。就國家而言,以美國最多,計 8 篇。. 20 世紀教育史學的延續與發展。其特徵有三:一. 四、就研究子題而言,中國史類中,古代史方面,. 是教育史學功能的認識廣泛提高,二是教育史學. 制度與思想大體各半,次子題無一定趨向,但是. 12. 大陸學位論文來源,經檢索大陸北京師大、華東師大學位論文檢索系統、華南師大、華中師大、北大、浙大等校圖書館 館藏目錄,及臺灣師範大學中國博碩士論文數據庫(CNKI),共發現 103 篇,而 2000-2003 年計有 55 篇,其中碩士論文 50 篇,博士論文 5 篇。較為可惜的是北師大是大陸教育史研究重鎮之一,但因為無法進入其學位論文檢索系統,所以無 法蒐集到該校有關的資訊。.

(9) 近二十年大陸教育史研究的量化分析(1978-2003). 99. 發現一些新子題,如從地理角度探討書院(王洪. 代史觀、社會學、統計學及口述歷史。三是研究. 陶,2000;劉平,2001),對家訓的探討(李俊,. 者宜擴大研究視野,逐步跨出朝代、學門與國界. 2002)。至於近代史方面,以制度史居多,仍以高. 等三重藩籬,如研究唐史者,要顧及其他朝代;. 等教育居多,課程教學與教材居次,女子教育、. 研究教育史者,要了解史學界的發展;研究中國. 教會學校、留學教育、教育團體、中學教育、區. 史者,也要接觸了解外國教育史,然後再進行國. 域教育,均有人探討。較值得注意的是,女子教. 際比較,亦即要走向國際化。四是持續進行教育. 育(楊傑,2000;鄭素青,2000,雷良波,2002),. 史學理論方面的探究,以期給教育史學門提供更. 幼童留美(王士義,2001;許丹,2001),中學教. 健全的理論基礎。以上後三點建議,筆者(1999,. 育(王倫信,2001;呂敏霞,2003),教育團體(李. 頁 187-8)早已針對台灣教育史的研究提出建言。. 晴霞,2002;盧浩,2003)以及抗戰時期教育(梁. 最後大陸教育史研究,對台灣的啟示有三:. 宏,2002;陳釗,2002;楊純,2000;覃紅霞,. 一、新興主題值得參採:大陸近年針對區域(地. 2002),以上則是過去較少觸及者。至於西方史偏. 方)教育、教會學校、商人教育、宗族教育. 重美國現代教育發展。附帶一提的是,研究生來. 的關注,值得留心。另外對於女子教育、家. 源並不限於一般師範大學的中外教育史專業,一. 規家訓、善書教化、蒙書等課題的研究,雖. 般大學的高等教育研究所、歷史系、法律系、社. 數量不多,卻是兩地有志一同,值得繼續開. 會系等也有研究研究生進行相關探究。此點與台. 拓。. 灣的發展近似(周愚文,1999,頁 173)。. 二、集體合作共同研究方式值得借鑑:大陸教育. 對於大陸教育史研究未來的發展,有兩點是. 史研究人口較台灣多,因此可以進行大規模. 可預見的,一是學術研究人口會逐漸增多且年輕. 的專題研究。台灣去學術人口有限,多是學. 13. 化 ,二是研究成果會逐漸增加。不過筆者對於. 者單獨努力,然而隨著近年台灣研究教育史. 為來的發展,擬提出四項建議:一是在書寫格式. 的研究生增多,未來可以開拓新的研究主題. 上,碩博士論文,已大致符合國際學術論文格式. 與課題,進行整合型研究。. 的規範,但是一般專書與期刊論文,則參差不. 三、大陸所編譯之史料值得本地研究者採用:過. 齊,詳略有別。未來各種形式的著作,應完全依. 去二十餘年,大陸學界投入大量人力與物. 照國際格式,並清楚地註明每條徵引文獻,以利. 力,彙整出許多古代與近代教育的相關史. 後人查考。二是積極嘗試將史學理念及社會科學. 料,提供後人教學與研究上很大的便利,因. 的理論與方法引入教育史的研究中,特別是後現. 此值得本地學界使用。. 13. 目前大陸各校教育史專業的學術帶頭人,文革後執教的學者已陸續退休,碩博士導師漸以五十歲左右學者為主,他們是 文革後開始接受研究生教育,部分有國外深造經驗。他們將在本世紀帶領大陸教育史界往前發展。.

(10) 周愚文. 100. 參考書目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94):三中全會以來的重大決 策。北京:中央文獻。. 周愚文(1996):宋代兒童的生活與教育。臺北市:師大 書苑。. 毛禮銳、沈灌群主編(1985):中國教育通史(六卷)。濟 南:山東教育。. 周愚文(1997):〈敦煌寫本太公家教初探—校勘與分 析〉,教育研究集刊,38,128-181。. 方飛(1996):中國蒙學精選。南寧:廣西民族。. 周愚文(1999):〈台灣近五十年來教育史學發展初探 (1949-1998) 〉 ,載於台灣師大教育系教育部國家教 育講座主編:教育科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頁 167-204)。臺北市:揚智。. 本社編(1996):中國古代蒙書精粹。上海:上海古籍。 王士義(2001):留美幼童與留日歸國就業比較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蘇州大學,蘇州。 王洪陶(2000) :河南書院地理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 陝西師大,西安。 王倫信(2001):清末民國時期中學教育研究。未出版博 士論文,華東師大,上海。 王炳照主編(1994):中國教育思想通史(八卷)。長沙: 湖南教育。 李晴霞(2002):從教育視角探析少年中國學會同人之 聚散。未出版碩士論文,華中師大,武漢。 李國鈞主編(1994):中國書院史。長沙:湖南教育。 李國鈞、王炳照(2000):中國教育制度通史(八卷)。濟 南:山東教育。 金祥林主編(2000):20 世紀中國教育科學的發展與反 思。上海:上海教育。 杜成憲、崔運武、王倫信(1998):中國教育史學九十 年。上海:華東師大。. 周 愚 文 ( 2000 ):〈 美 國 教 育 史 學 發 展 初 探 (1842-1999) 〉 ,國立編譯館館刊,29(2) ,229-268。 周愚文(2003) : 〈近五十年我國教育史學門研究之探討 (1949-2002) 〉 ,師大學報--教育類,48(1) ,1-14。 周愚文、黃烈修、高建民(2000):大陸教育。台北: 商鼎文化。 周臘生(1993):明代狀元奇談˙明狀元譜。北京:紫禁 城。 周臘生(1994):清代狀元奇談˙清狀元譜。北京:紫禁 城。 周臘生(2000):遼金元狀元奇談˙遼金元狀元譜。北京: 紫禁城。 胡繩(1991):中國共產黨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 孫培青、李國鈞(1994):中國教育思想史(4 冊)。上海: 華東師大。 徐梓、王雪梅編(1992):蒙學輯要。太原:山西教育。. 杜學元(1995):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陽:貴州教育。. 陳必龍(1999):狀元論。北京:華文。. 宋洪、喬桑編(1991):蒙學全書。長春:吉林教育。. 陳谷嘉、鄧洪波主編(1997):中國書院研究。杭州:浙 江教育。. 尚聖德編(2002):中華經典蒙書集注。北京:華文。 呂敏霞(2003):民國時期中小學德育制度探析。未出 版碩士論文,華東師大,上海。 周愚文(1994): 〈英國教育史學發展初探(1868-1993) 〉, 臺灣師大學報,39,63-111。. 陳釗(2002):國民政府戰時教育方針。西北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蘭州。 許丹(2001):晚清幼童留美計畫中途夭折原因初探。 未出版碩士論文,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北京。.

(11) 101. 近二十年大陸教育史研究的量化分析(1978-2003). 梁宏(2002):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教育狀況。未出 版碩士論文,四川大學教育,成都。. 雷僑雲(1988):中國兒童文學。台北:台灣學生。. 莊明水(1994):臺灣教育史。福州:福建教育。. 劉平(2001):長江流域書院的學術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湖南大學,長沙。. 曹大為(1996):中國古代女子教育。北京:北京師大。. 閻廣芬(1996):中國女子與女子教育。保定:河北大學。. 黃新憲(2002):台灣的書院與鄉學。北京:九州。. 盧浩(2003):中華教育改進社—中國近代教育模仿美 國的主要推動者。未出版碩士論文,華東師大,上 海。. 楊傑(2000):民國時期上海女子教育研究 1912-1949。 未出版博士論文,華東師大,上海。 楊純(2002):抗戰時期國民教育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華中師大,武漢。. 熊賢君(1998): 〈教育史學〉,載於周洪宇等編:21 世 紀的中國教育科學(頁 301-323) 。武漢:華中師大。 熊賢君(1999):湖北教育史(上)。長沙:湖北教育。. 覃紅霞(2002):抗戰戰爭時期高校內遷探析。未出版 碩士論文,西南師大,重慶。. 韓錫鐸(1993):中華蒙書集成。瀋陽:遼寧教育。. 鄭素青(2000):美國傳教士與中國女子教育。未出版 碩士論文,暨南大學,廣州。. 董時等評注(2000):中國古代蒙學四書。濟南:山東友 誼。. 趙承福主編(2001):山東教育通史。濟南:山東人民。. 作者簡介. 趙寶琪、趙鳳民(2002):天津教育史(上) 。天津:天津 人民。 雷良波(2002):試論五四時期女子教育的模式。未出 版碩士論文,華中師大,武漢。 雷良波等(1993):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武漢。. 周愚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Yu-Wen Chou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e-mail:t04035@cc.ntnu.edu.tw 收件日期:92 年 08 月 29 日 修正日期:92 年 11 月 11 日 接受日期:92 年 11 月 12 日.

(12) Journal of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 2004, 49(1), 91-102.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1978-2003):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Yu-Wen Chou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was to investigate, using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he academic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as this has developed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As to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t least 1577 articles and books were published during this period. 2. As to the area of study, publications dealing with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were most numerous, followed by those dealing with the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 3. As to topic or theme, essays and books dealing with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were most numerous, followed by those dealing with “great thinkers and their thoughts.” Sub-themes in the area of classical (mainly Chinese) history included: curriculum and mode of instruction, academies, local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and civil servant examinations. Sub-themes in the area of modern education included: education in communist-ruled areas, local education, studying abroad, and teacher education. 4. As to the form of publication, articles were more common than books. 5. As to the time of publication, 1993-2003 was the most productive period. And the rate of publication in this field is steadily increasing. 6. As to targeted period of research, Chinese educational studies tended to focus on modern history (from 1840 to 1949), while Western educational studies tended to focus on the period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ree general tendencies shared by these historical studies were noted: the tendency to deal with new themes or ideas, to do cooperative research (teamwork), and to collect and compile first-hand sources. A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that in Taiwan was also made. Finally, we have made four suggestions regarding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argeting China, and noted three implications of further researchtargeting Taiwan. Keywords: History of Educa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Historiography of Education, Fundemental Disciplines.

(1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Color the nodes representing literals by their truth values (color 0 for false and color 1 for true).. – We are dealing with the a-triangles here, not the

a single instruction.. Thus, the operand can be modified before it can be modified before it is used. Useful for fast multipliation and dealing p g with lists, table and other

In the 2010/2011 academic year, there were 10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courses offered; a total of 106 schools a were providing pre-primary, primary and secondary

For example, the ‘Dongwei Daoyu deng yiyi shisan ren zaoxiang ji’ 東魏道遇等邑義十三人造像記 [Record of Image Con- struction by the Yiyi of Thirteen People, Daoyu and Others,

Given a shift κ, if we want to compute the eigenvalue λ of A which is closest to κ, then we need to compute the eigenvalue δ of (11) such that |δ| is the smallest value of all of

Passage: In social institutions, members typically give certain people special powers and duties; they create roles like president or teacher with special powers and duties

I love reading these story books with their exciting stories and funny pictures.. The Berenstain Bears are

These include so-called SOC means, SOC weighted means, and a few SOC trace versions of Young, H¨ older, Minkowski inequalities, and Powers-Størmer’s inequality.. All these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