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高職學校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高職學校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探討"

Copied!
1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克立 教授. 臺北市高職學校 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探討 The present discussion of information entering in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Taipei vocational school. 研究生:曾上達.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

(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臺北市高職學校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探討. 曾上達. 撰. 年. 98. 月. 7.

(3)

(4) 謝誌 匆匆三年過去了,研究所的生涯也即將劃下句點。回想研究 所的求學過程,深深感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對我的栽培,感謝良 師同儕的相伴指導,更感謝一路上陪伴在身邊的家人以及朋友。 因為有你們的幫助鼓勵,才會有今日的成果。 本碩士論文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恩師劉克立教授,感謝老 師一步步的指導,讓論文從無到有的完整完成。感謝老師三年來 的悉心教誨,讓我不管在學術知識方面以及待人接物、做人處事 方面都有長足的成長,使學生獲益良多。口試期間,承蒙林靜老 師、胡茹萍老師以及顏晴榮老師於百忙之中撥冗詳閱並於口試時 提出許多的寶貴建議,使本論文得以更臻成熟以及完整,在此致 上無限的感謝。 最後,僅以此論文獻給我最親愛的家人,感謝你們長久以來 對我無怨無悔的養育、支持以及栽培,並在求學的路途中不斷對 我鼓勵以及打氣。也感謝身邊的同學們、學長姐、學弟妹以及系 上助教的幫助、鼓勵以及關心。因為有你們,我才能順利完成研 究所的學業;因為有你們,研究所生活才能如此多采多姿。. 曾上達. I. 謹誌.

(5) II.

(6)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實施資訊融 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首先以文獻分析方式,探討資訊融入 教學、國語文教學以及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次以經專家問 卷 審 查 之 研 究 問 卷 , 對 臺 北 市 高 職 學 校 國 文 科 教 師 抽 樣 200 位 來 進 行 問 卷 調 查 , 一 共 回 收 了 168 份 有 效 問 卷 。 最 後 將 調 查 數 據 用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SPSS 來 進 行 資 料 分 析 以 及 處 理 。 研 究獲得初步成果如下: (一 ) 國 文 科 教 師 使 用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法 比 例 不 高 , 有 43.45% 的國文科教師目前沒有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法。 (二 ) 國 文 科 教 師 在 常 用 硬 體 設 備 以 及 對 硬 體 設 備 的 需 求 兩 方面,都以「電腦」以及「單槍投影機」為最多。 (三 ) 國 文 科 教 師 使 用 資 訊 融 入 國 語 文 教 學 的 動 機 以 「 對 教 學有幫助」以及「創新教學方法」為最多。 (四 ) 影 響 國 文 科 教 師 實 施 資 訊 融 入 國 語 文 教 學 的 最 大 原 因 層 面 為 「 教 材 資 源 因 素 」。 (五 ) 目 前 國 文 科 教 師 對 學 校 整 體 資 訊 環 境 滿 意 度 以 「 滿 意 」 以及「沒有意見」為最多。. 關鍵詞:資訊融入、國語文、國語文教學. III.

(7) IV.

(8)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at the Taipei. Quality. School.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er implements the information to integrate the national langua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study present situation. First by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ode,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the national langua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study as well as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es the national langua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study. The time by passes. through. research. of. questionnaire. the. expert. questionnaire examination, samples 200 to the Taipei Quality School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er to carry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ltogether has recycled 168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Finally the cruising data will carry on the material analysis as well as processing with statistical coverall software SPSS. The research obtains the first fruits to be as follows: 1. Th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er uses the information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method proportion not to be high, some 43.45%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er has not used the information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method at present. 2. Th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er in the commonly used hardware equipment as well as to the hardware. V.

(9) equipment's demand two aspects, take “the computer” as well as “the single gun projecting camera” as most. 3. Th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er uses the information to integrate the national langua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study motive take “to have the help for the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 teaching method” as most. 4. The influenc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er implements the information to integrate the national langua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study biggest reason stratification plane is “the teaching material resources factor”. 5. At present th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eacher as well as “does not have the opinion” many to the school overal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ake “satisfaction” as.. Keywords: :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es, the country language, the national langua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study. VI.

(10) 目次 謝誌……………………………………………………………. Ⅰ.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Ⅴ. 目次……………………………………………………………. Ⅶ. 表次……………………………………………………………. Ⅸ.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 9. 第二節. 國語文教學………………………………………. 21. 第三節. 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 36.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3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9. VII.

(11)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教師基本資料分析………………………………. 41. 第二節. 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現況分析…………………. 46. 第三節. 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 的因素……………………………………………. 第五章. 58.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4. 參考文獻………………………………………………………. 89. 附錄一. 「臺北市高職學校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 之專家問卷」………………………………………. 附錄二. 93. 「臺北市高職學校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 之 調 查 問 卷 」 … … … … … … … … … … … … … … … 101. 附錄三. 教 師 基 本 資 料 SPSS 原 始 表 格 檔 案 … … … … … …. 附錄四. 國文教師每週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 總 節 數 及 整 體 滿 意 度 SPSS 原 始 表 格 檔 案 … … …. 附錄五. 107. 109. 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 因 素 各 題 項 平 均 數 及 標 準 差 SPSS 原始表格檔案………………………………………. VIII. 111.

(12) 表次 表 4-1. 教師基本資料分析表…………………………………. 41. 表 4-2. 每週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頻率摘要表…………. 47. 表 4-3. 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最常使用的硬體設備摘要表…. 49. 表 4-4. 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的原因摘要表………. 50. 表 4-5. 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方式摘要表…………. 51. 表 4-6. 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前的做法摘要表……. 52. 表 4-7. 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時的做法摘要表……. 53. 表 4-8. 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後的做法摘要表……. 54. 表 4-9. 教師希望學校增加的資訊設備摘要表………………. 55. 表 4-10. 教 師 滿 意 度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56. 表 4-11. 「學校因素」中,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融入 國 語 文 教 學 的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 … … … … 59. 表 4-12. 「軟硬體設備因素」中,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 訊 融 入 國 語 文 教 學 的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 … 60. 表 4-13. 「教師個人因素」中,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 融 入 國 語 文 教 學 的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 … … 61. 表 4-14. 「教材資源因素」中,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 融 入 國 語 文 教 學 的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 … … 62. 表 4-15. 「學生因素」中,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融入 國 語 文 教 學 的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 … … … … 63. 表 4-16. 「其他因素」中,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融入 國 語 文 教 學 的 平 均 數 與 標 準 差 摘 要 表 … … … … … … 64. 表 4-17. 各 影 響 因 素 的 整 體 面 摘 要 表 … … … … … … … … … … 64. IX.

(13) 表 4-18. 不同「性別」的國文教師在影響實施資 訊 融 入 國 語 文 教 學 各 因 素 之 t 考 驗 摘 要 表 … … … … 66. 表 4-19. 不同「年齡」的國文教師在影響實施資 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各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67. 表 4-20. 不同「最高學歷」的國文教師在影響實 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各因素之單因子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68. 表 4-21. 不同「教學年資」的國文教師在影響實 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各因素之單因子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71. 表 4-22. 「每週授課時數」不同的國文教師在影 響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各因素之單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73. 表 4-23. 「近兩年參加資訊類研習總時數」不同的 國文教師在影響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 學 各 因 素 之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 … … … … … 75. X.

(14) 圖次 圖 2-1.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七 層 級 圖( Moersch1995)… … … … … … 13. 圖 3-1. 研 究 架 構 圖 … … … … … … … … … … … … … … … … … … 35. 圖 3-2. 研 究 流 程 圖 … … … … … … … … … … … … … … … … … … 38. 圖 4-1. 教 師 性 別 比 例 分 配 圖 … … … … … … … … … … … … … … 42. 圖 4-2. 教 師 年 齡 比 例 分 配 圖 … … … … … … … … … … … … … … 43. 圖 4-3. 教 師 最 高 學 歷 比 例 分 配 圖 … … … … … … … … … … … … 44. 圖 4-4. 教 師 教 學 年 資 比 例 分 配 圖 … … … … … … … … … … … … 44. 圖 4-5. 教 師 每 週 授 課 時 數 比 例 分 配 圖 … … … … … … … … … … 45. 圖 4-6. 教 師 近 兩 年 參 加 資 訊 類 研 習 總 時 數 比 例 分 配 圖 … … … 46. 圖 4-7. 每 週 實 施 資 訊 融 入 國 語 文 教 學 的 頻 率 比 例 分 配 圖 … … 48. 圖 4-8. 教 師 滿 意 度 比 例 分 配 圖 … … … … … … … … … … … … … 56. 圖 4-9. 各 影 響 因 素 的 整 體 面 橫 條 圖 … … … … … … … … … … … 65. 圖 4-10. SPSS 顯 著 差 異 結 果 圖 … … … … … … … … … … … … … 77. 圖 4-11. SPSS 事 後 考 驗 分 析 結 果 圖 … … … … … … … … … … … 77. XI.

(15)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時代快速變遷,科技進步迅速。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科技的時 代,瞬息萬變的資訊以及快速發展的科技已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 了衝擊,不管是社會、經濟、文化,甚至是教育也深受資訊科技 發展的影響。在九年一貫課程中,資訊教育被列為議題,應整合 於七大學習領域之中;而「十項基本能力」中更有一項「應用科 技與資訊」的能力。可見得資訊融入教學在教育中已佔了相當重 要的一環了。 而 根 據 Roblyer 及 Edwards( 2000) 的 看 法 。 結 合 教 育 科 技 營造的優勢包括下列項目: 一、學習者控制。 二、具備獨特的教學能力。 三、支援創新的教學方法。 四、提昇教師的創造力。 五、具備資訊時代所需的技巧。 在上述五項優勢可以看到,資訊融入教學既可以提升學習者 的自主性,掌控自己的學習速度,進而提升學習者內在動機。又 可提升教學者的各項教學能力,不僅提升,亦達到學習與教學資 源的互助以及互享。最後更能幫助學習者成為二十一世紀資訊時 代的一份子,故資訊融入教學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語文,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的工具,也是學習與建構知識 的基礎。而基於溝通以及生活的原因,熟練的使用本國語文來互. 1.

(16) 動、來傳達信息、來學習就是最基本也最重要不過的事了,是以 國語文教育理應為每一位教育者以及學習者所重視。根據高珠容 ( 2004) 的 看 法 , 語 文 教 育 的 目 的 在 於 使 學 生 能 使 用 語 文 , 充 分 表情達意、陶冶性情、啓發心智、解決問題,並從事思考、理解 、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及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 野。在二十一世紀的資訊化時代,平板無奇的老舊教學法已經難 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國文的文言文或是一些課程常常 帶給人陳舊以及八股的印象,更使學生提不起興趣。若能以資訊 融入國語文教學,相信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達成上述 之語文教育目標。 高職向下銜接九年一貫課程,而根據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精神 ,各學習領域應使用資訊科技為輔助學習之工具。九年一貫課程 對於語文領域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以及 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 的能力。另外,在國語文的課程目標中有關運用科技與資訊的基 本能力則為結合語文與科技資訊,提升學習效果,擴充學習領 域,因此如何將資訊科技融入語文領域教學是教師在從事教學時 所必須關切的問題與課題之一。 本研究者於大學期間主修中文以及教育學程,在新聞的報 導、資料的蒐集以及實地的接觸過程中,深感現今學生國語文程 度之低落。而學生程度不佳之大部分原因則來自於不願意學習, 若以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國語文教學,或許能一改國語文 學科給人的陳腐印象,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而提升學習效果 以達到國語文程度提升之目的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資訊融入教學推行多年,成效已彰。而在臺灣的首善之都臺 2.

(17) 北市,硬體設備的提供以及無線網路的高覆蓋率更是為臺北市教 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提供了最優渥的環境。事實上,多份研究報 告也指出,許多科目在資訊融入教學上已獲得相當大的成效。但 是,在有關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方面的調查或是報告卻十分少。 於是想要調查臺北市高職國文科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現況,為 本研究動機之二。此外,在本研究者的瞭解中,國文科教師使用 資訊融入教學的情況很少。或許是因為本質上的實行困難,就算 有使用,頂多停留在播放投影片或是輔助影片的低階層次而已, 是甚麼樣的原因造成如此現象,又該如何改善這些情況,都是支 持本研究者的重要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節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目前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 學之人數比例現況。 二、瞭解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目前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 學之具體實施方式。 三、暸解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對於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 觀點。 四、瞭解影響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 學之因素. 3.

(18) 第三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壹、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條列出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 一、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目前有多少比例在實施資訊融 入國語文教學? 二、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目前在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 學時最常使用的方式為何? 三、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對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的看法 以及意見為何? 四、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在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時 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貳、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以及待答問題,條列出本研究假設如下: 一、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人數 比例高,至少達到半數以上。 二、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使用多種、多元化的方式來實 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 三、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喜愛使用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 且認為資訊融入教學法對國語文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四、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時 ,受到較大的影響來自於學校以及硬體設備。 以上研究假設為本研究者自行假定,實際研究結果則有待回 收 問 卷 之 後 以 SPSS 統 計 軟 體 來 進 行 統 計 分 析 以 及 各 項 考 驗 。 期 望統計分析以及考驗結果與研究假設一致,即臺北市高職學校國. 4.

(19) 文科教師經常、熟練以及樂於使用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在平常的 課堂之中,並且獲得學校不管是在行政方面、軟硬體器材或是各 項相關措施等等的支持。.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包括研究地區、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列述如下: 一、研究地區 本 研 究 以 臺 北 市 12 個 行 政 區 內 的 高 職 學 校 為 研 究 範 圍 。 不包含補校、進修學校、社區學校、綜合高中職業類科以 及高級中學附設職業類科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臺北市高職學校之國文科教師為研究母群體,研 究對象為高職學校現任國文科專任教師,不包含代課、兼 任以及實習教師。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所依據的現行高職國語文課程,是以教育部發布之 「高職階段語文領域國語文課程綱要」為準;本研究所依 據的高職資訊融入國語文基本能力,是根據教育部發布之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能力指標。. 貳、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僅以高職語文領域中的國語文來做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活動之探討,至於同屬於語文領域之英語及其他外國語 部分則未做探討。. 5.

(20) 二、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僅就高級職業學校中之國文科教師來進 行調查研究,其他科別及學生意見不列入範圍,故研究結 果及評析有其侷限性。 三、本研究地區及學制僅就臺北市地區的高職學校來進行調查 研究,其他地區以及其他學制不列入調查範圍,故研究結 果及評析有其侷限性。. 第五節. 名詞釋義. 壹、國語文 教 育 部 於 民 國 87 年 公 布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暫 行 綱 要 , 以 「 學 習 領 域 」取 代「 科 目 」名 稱,其 中 規 定 課 程 包 括 語 文、健 康 與 體 育 、 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 習領域,而語文領域包含了本國語文﹝國語文、閩南語文、客家 語文、原住民語文﹞、英語等,本研究所指之國語文僅包含本國 語文之國語文。. 貳、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一詞範圍極廣,本研究中「資訊科技」意義界 定如下: 一、硬體方面: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液晶投影機、數位 相機、數位攝影機等等。 二、軟體方面:文書處理軟體、簡報軟體、影像編輯軟體、相 片影片處理軟體等等。. 6.

(21) 參、資訊融入教學 是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六大議題之一,學者先進各有表述。本 研究者綜合各學者所述,對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定義如下: 「教師於既有的資訊環境下,實施各個領域教學時,運用資 訊科技相關設備,協助教學準備、配合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主 動學習的態度以及資訊素養。並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習成效,進而 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 7.

(22) 8.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發展及評析,本 章文獻探討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其一為資訊融入教學,其二為國 語文教學。於資訊融入教學部份,探討其意義、目的、內容、優 缺點以及實施策略及方式;而於國語文教學部份探討其意義、目 標、內容、趨勢走向以及策略應用。在探討兩大主軸部份之後, 將於後簡列當前學術研究狀況,來做為參考以及比較。期望能提 供教師以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 欲深入了解研究內容,必須先對「資訊融入教學」來做文獻 探討。以下將分為資訊融入教學之意義、資訊融入教學之目的、 資訊融入教學之內容、資訊融入教學之策略及方式以及資訊融入 教學之優缺點等五部份來做探討。. 壹、資訊融入教學之意義 欲了解某事物,必須先了解其最基本的定義。以下便整理研 究先進以及期刊雜誌等等對於「資訊融入教學」的定義,最後再 做出本研究者個人的定義以及結論,期望對「資訊融入教學」能 有最基本的認識以及瞭解。 張 婉 玲 ( 2004) 提 出 ,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是 教 師 運 用 科 技 在 課 堂 上或是課後學習活動上,來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與探 索、研究的精神,藉由課堂中的訓練培養學生有獨立思考及解決 問題的能力。. 9.

(24) 邱 瓊 慧 ( 2002) 對 於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定 義 , 教 師 教 學 時 配 合 授課內容與教學模式,應用電腦多媒體網路的特性,將資訊科技 視為教學工具,並將其與學習領域整合,以期提升學童在該領域 上的學習成效,同時學童的資訊能力也能獲得提升,更有效的達 到教學目標。 何 榮 桂 ( 2002) 則 認 為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是 各 學 習 領 域 的 教學活動,宜在適當的時機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以提升學習 效果。 王 全 世 ( 2000) 認 為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 就 是 將 資 訊 科 技 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讓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 的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使得資訊科技的使用成為在教室中日常 教學活動的一部分,並且能視資訊科技為一個方法或一種程序, 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尋找問題的解答。 張 國 恩 ( 1999) 亦 提 到 電 腦 融 入 教 學 的 意 義 , 其 係 指 教 師 運 用電腦科技於課堂與課後活動上,以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 能力和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讓學生能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並完成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Dias( 1999) 認 為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是 指 以 資 訊 科 技 為 教 育活動的輔助工具,在教學活動中應用資訊科技,以融入、整合 的方式使用科技來支援與延伸課程目標,使學生能從事有意義的 學習活動。 Sprague 及 Dede( 1999) 提 出 , 科 技 軟 硬 體 的 整 合 是 將 科 技 視為課程中的一項工具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對知識領域 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培養更高層次的學習效果。 Jonassen( 1996)強 調 應 該 將 電 腦 視 為 心 智 工 具 或 認 知 工 具 , 使學習者在有意義的學習下,進行思考以及增進批判性思考,協. 10.

(25) 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以達更高層次的學習。 綜合以上學者專家所提出有關資訊融入教學的定義可知,身 為一位教師,除了著重資訊科技的使用能力外,教學上的應用能 力更加重要,各領域教學使用資訊科技時,雖然可以提升教學的 品質,使得教學達到最佳化,然而並非在每一項課程內容都必須 運用到資訊設備,亦非使用資訊設備或在電腦教室教學就是所謂 「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 因 教 學 領 域 的 不 同 , 而 使 得 教 師 在 使 用 資 訊 科技時亦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因此教師如何運用資訊科技於教 學中的定義也就有所不同。 本研究綜合各學者所述,對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定義如下: 「教師於既有的資訊環境下,實施各個領域教學時,運用資訊科 技相關設備,協助教學準備、配合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主動學 習的態度以及資訊素養。並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習成效,進而達成 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 貳、資訊融入教學之目的 在瞭解了「資訊融入教學」的定義之後,我們就可以再深入 的探討它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使用「資訊融入教學」這種教 學法,以及使用這一種教學法,可以對教師以及學生帶來什麼樣 的助益?都將在以下闡述。 教 育 部 ( 1997) 在 「 資 訊 教 育 基 礎 建 設 計 畫 內 容 概 要 」 中 , 明確指出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科的目的為:使教材、教法與教學媒 體多元化,建立啟發式與互動式學習環境。 根 據 何 榮 桂 ( 2001) 的 看 法 「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 即 是 要 達 成 十 項基本能力之「應用科技與資訊」基本能力。故其目的,即是要 營造具互動、多元與創造性的良好教學環境,藉以提昇教師之教. 11.

(26) 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 王 全 世 ( 2001) 的 看 法 為 ,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主 要 目 的 是 提 升 教 育 功 能 , 其 重 心 應 在 「 教 學 」 而 非 「 資 訊 科 技 」, 也 就 是 說 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並非在其他領域的課程中上與此課程無關或無 助於教學與學習的電腦課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所強調的是整體 的、整合性的,與課程教學密不可分。 看到兩位學者先進對於資訊融入教學目的的闡述,我們可以 很清楚的暸解到,資訊融入教學就如同其它教學法ㄧ般,都是在 追求如何讓教學變的更加有效率。如何讓老師教的更輕鬆、教的 更切中核心;學生學的更愜意,得到更多他們所該獲得的知識, 這便是「資訊融入教學」的核心目的所在。只是因應社會的進步 以及科技化、資訊化的發展,以更有效率、更完善的方式輔助, 來 達 成 「 教 學 」 的 目 的 。 如 同 蔡 俊 男 ( 2000) 所 論 述 , 運 用 資 訊 科技融入教學並非要以資訊科技教學取代傳統教學,而是將資訊 科技設備轉化為教學科技,利用資訊科技的優勢與便利,讓學生 與教師有更多元化的教學與學習環境,同時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的 能力。 清楚的認識「資訊融入教學」的目的,才能得心應手的使用 資訊融入教學。知道它的目的是為了提昇教師的教學效能以及學 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變的更加多采多姿,最終提昇教師以及學 生雙方面的資訊能力以及資訊素養,這樣在使用的過程中就不會 偏離正軌。例如在每節課堂上播放幻燈片投影片就認為是資訊融 入教學;或是認為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相當麻煩,還需要準備額外 的教材等等。能清楚的認識「資訊融入教學」便能去除掉這些因 認知不足而產生的偏見以及錯誤觀念。. 12.

(27) 參、資訊融入教學之內容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內容包羅萬象,在實質上包含了軟體的 應 用, 如 Power Point、e-mail、 msn、 即 時 通 訊 、 繪 圖 美 工 軟 體 、 Photo Impact 等 等 , 以 及 硬 體 的 筆 記 型 電 腦 、 單 槍 投 影 機 、 數 位 相機、數位攝影機、幻燈片等等。而在精神上,在前部分資訊融 入教學的目的已有敘述,主要強調以正確的方式提昇教師的教學 效能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效。瞭解「資訊融入教學」的內容 為 何 , 使 用 起 來 便 能 更 加 的 得 心 應 手 。 以 下 以 Moersch 的 看 法 來 解釋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層級以及內涵,期望能對資訊融入教學 有更深度的暸解。 根 據 Moersch(1995)的 看 法,他 將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於 教 學 中 的 程 度 分 為 七 個 層 級 , 分 別 是 未 使 用 ( nouse )、 覺 察 ( awareness )、 探 索( exploration)、 注 入( infusion)、 整 合( intergration)、 擴 展 ( expansion) 以 及 精 進 ( refinement)。 如 圖 2-1 所 示 。. 圖 2-1.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七 層 級 圖 ( Moersch 1995) 13.

(28) 每位老師依其運用資訊科技的情形,可以歸屬到不同的等級 中。當老師的教學從一個等級進展到下一個等級時,教學活動也 將從以教師為重心逐漸改變成以學生為中心,最後學生將能隨時 隨地且主動去學習。七個層級摘要如下: 一、未使用:教師的教學以傳統教具為主,未使用到任何資訊 科技。 二、覺察:僅在電腦教室中使用及操作電腦軟、硬體。 三、探索:以資訊科技為工具來補充傳統的教學活動。 四、注入:讓學生利用資料庫、文書處理等軟體處理資料。 五、整合:讓學生針對一課程主題或問題綜合運用資訊科技。 六、擴展:學生能主動利用資訊科技去解決課程外的問題。 七、精進:學生能於日常生活中充分運用各種資訊科技。 選擇適當的輔助工具、正確的輔助方式,方能真正達到資訊 融 入 教 學 之 目 的。從 上 列 Moersch(1995)資 訊 融 入 教 學 七 層 級 的 敘 述中可得知,如果只是一般的使用電腦、單槍投影機、幻燈片等 等硬體資源來輔助教學活動,頂多只到了第三層級的「探索」階 段而已。而至少要讓學生開始自己動手操作電腦方能進入第四層 級的「注入」階段。可以知道清楚的瞭解資訊融入教學的內容是 相當重要的,否則拼命實施錯誤方向的「資訊融入教學」不過是 在做白工罷了。 要能清楚的認知並且實施正確方向的「資訊融入教學」無疑 的是身為教學執行者的教師肩負起相當大的責任。至於要如何走 在 正 確 的 道 路 上 呢 ? 這 就 要 教 師 必 須 具 備 所 謂 的 「 資 訊 素 養 」。 根 據 「 教 育 部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基 本 素 養 短 期 指 標 」, 教 師 須 具備五項專業資訊素養如下: 一、應用電腦及周邊設備的使用能力。. 14.

(29) 二、中文輸入能力。 三 、 CAI 軟 體 評 估 與 使 用 能 力 。 四、處理資料能力。 五、網路應用能力。 上述所列的大家可以看到,都屬於比較表象的軟硬體操作能 力 。 而 本 研 究 者 認 為 , 對 於 「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 更 重 要 的 是 在 於 心態以及精神上面的調適,軟硬體的操作技能反倒是其次。傳統 式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負責被動的吸收教師所傳授 的知識。而資訊融入教學則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處於一個 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主動去利用各種資訊以及管道來主動學 習,得到新知識。本研究者認為這便是資訊融入教學以及傳統教 學在精神上的最大差異之處。 如 同 張 婉 玲 ( 2004) 所 述 ,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重 心 應 該 是 在 教 學,教學涵蓋了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學習活動、提供學生所需的 知識、協助學生練習、解釋並處理資訊、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並 做出回應等,而不是過度強調資訊或資訊科技;如果只為了資訊 而資訊,將失去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 肆、資訊融入教學之策略及方式 資訊融入教學已經行之多年,也受到政府政策上面的支持。 張 世 明 ( 2004) 的 文 章 中 有 列 出 , 教 育 機 關 於 民 國 76 年 開 始 , 即依據各項資訊教育政策,推動「資訊融入教學」計畫,促使老 師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的活動。推動過程中比較重要的政策如下: 一 、 民 國 76~80 年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 CAI)。 開 發 國 高 中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 CAI) 應 用軟體:英語、數學、理化等數百套。. 15.

(30) 二 、 民 國 86~88 年 充實電腦教室且可上網路、班班有電腦。所有國民中小學皆 有電腦教室且可上網路,使資訊教育確實向下紮根。 三 、 民 國 90~91 年 中小學教師資訊培育。提升教師具備基本資訊素養之能力。 四 、 民 國 90~92 年 初級資訊種子學校。拓展資訊融入教學之各種教學。 五 、 民 國 92~93 年 中級資訊種子學校。模式導入六大學習網。 六 、 民 國 93 年 資訊典範學校。建立資訊融入教學特色學校。 不管是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或是模式,有政策上面的輔助以及 支援,對於發動或是推展都有相當大的助益。不論實施的成效為 何,在擁有完善的環境以及擁有政策支持的推動之下,在經過了 這些年,資訊融入教學也發展出了多采多姿的實行策略以及實施 模式。以下便列出一些學者先進所提出「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 方式以及實施策略,以做為參考之依據。將使我們對於資訊融入 教學如何應用在實際課堂之上有更加深入的瞭解以及體認。 林 淑 媛 ( 2004) 指 出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方 式 有 下 列 : 一、電腦教學。 二、教師自製多媒體教材教具。 三、教師設計課程、教案、活動。 四、教師協同教學、統整教學。 五、教師利用資訊媒介、科技產品與教材教具。 六、指導學生搜尋、整理資料。 七、學生利用科技媒體製作作業。. 16.

(31) 八、學生應用媒體發接與存檔。 張 鴻 龍 ( 2004) 則 把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方 式 分 為 : 一、演講式。 二、自學式。 三 、 網 路 式 ( 學 習 、 討 論 、 蒐 集 )。 (一)網路虛擬學校。 (二)資料查詢與整理。 (三)網頁的製作與展示。 顏 永 進 ( 2002) 依 照 實 施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時 候 , 使 用 之 軟 硬 體的不同,將資訊融入教學分為四種策略。 一、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融入教學。 二、應用軟體的融入策略。 三、資訊科技產品的融入策略。 四、網路資源的融入策略。 尹 玫 君 ( 2001) 提 出 的 網 路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策 略 : 一、直接進行教學,在教學中結合電腦科技。 二、相關活動設計,如製作教學單、教學設計、評量等。 三、教材以及教學成果的展示。 四、直接將電腦教室擴展為其他學科的重要學習場所。 彭 富 源 ( 2001) 認 為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型 態 有 : 一、促進合作。 二、提供、過濾資訊。 三、引導思考。 四、提供專家意見。 五、宣佈。 六、增強。. 17.

(32) 七、解答問題。 張 國 恩 ( 2000) 在 教 育 部 國 中 小 網 路 學 習 推 動 委 員 會 訪 視 報 告中提出,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有: 一、使用一般軟體及網路資源自製網頁或簡報。 二、使用學界或廠商開發的網路學習平台。 三、兼採一般軟體以及網路平台。 劉 世 雄 ( 2000) 指 出 , 教 師 使 用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過 程 中 , 不 可能有一定的程序以及標準。會依據教材的不同、環境設備的不 同、教師資訊素養的不同,有六種不同的模式: 一、單向式的資訊提供傳遞。 二、結合教學引導的訊息傳遞。 三、具教學活動設計理論的應用。 四、學生與教師互動的學習。 五、善用媒體特性建立教學網頁。 六、善用學習理論建立學習網站。 何 榮 桂 ( 1998) 則 提 出 六 種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策 略 供 參 考 : 一、資訊的探索以及整理。 二、科技產品的運用。 三、心智工具的運用。 四、透過網際網路的合作學習。 五、問題導向的融入策略。 六、資訊科技融入學習評量。 由上列各個學者先進,所提出來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以及策 略,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資訊融入教學不侷限時間、對象以及 地點。它涵蓋了教學的每一個部分,從教學前的教學準備、教材 ,教學當中的學習活動、師生互動,以至於教學後的學習評量等. 18.

(33) 等,都可包涵在資訊融入教學的範圍當中。 如 同 高 毓 鎂 ( 2006) 所 述 ,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應 用 很 多 元 , 並 沒有特定的應用方式或實施策略,其主要依教材的特色與屬性, 配合不同的資訊設備與資訊環境,其融入教學的程度不同,成效 也不同,當教師選好教材與教學內容後,教師需視情境靈活彈性 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來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就 像 本 研 究 在 前 面 一 直 強 調 的 ,「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 主 要 著 重 在精神以及方法,而不是器材與設備。最終的目標是學生能夠擁 有資訊素養,自動自發以各種方式進行學習、以及尋求問題的答 案。教師在學習過程當中只不過擔任引導者的角色而已。重點在 「 學 生 」 而 並 非 「 教 師 」; 重 點 在 「 學 習 」 而 並 非 「 資 訊 」。 掌 握 重 點 方 能 完 美 、 完 善 的 實 施 「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 伍、資訊融入教學之優缺點 不管是甚麼樣的教學方式,一定會有其優缺點的存在。瞭解 一個教學法的優點以及缺失麻煩之處,就能更加得心應手的利用 其優點並避免麻煩。使用起來會更加的有效率,也更能達到使用 它的目的。以下便敘述資訊融入教學法的優缺點,供教師以及後 續研究者參考比較。 一、資訊融入教學法的優點 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資訊融入教學法可以提升學生的 學習動機,進而提升學習成效。教學便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新知, 是以提高學習效率是再重要不過的事了。再者,資訊融入教學對 於個別化學習相當的有效果。教育往往強調因材施教,但是因為 人力、物力或是時間的關係,因材施教通常是相當難以實現的。 但是,透過資訊融入教學以及一些軟、硬體的輔助,學生依據程. 19.

(34) 度的不同以及學習速度的不同,可以對自己較不熟悉的地方做反 覆練習,達到個別化學習的目的。資訊融入教學還不受到時空的 限制,藉著輔助設備,不論上下課不論身在何處。教師與學生、 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都可以進行即時或非即時的互動。 超越時空的限制,使教學增加更多可能性。以下再就教師以及學 生兩方面來列述資訊融入教學之優點。 (一)教師方面 教學方式以及內容多樣化,在資訊科技的幫助之下,不受時 間、空間的限制,不管在資源、教材等等都可以在網路上面互相 的分享。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更促使教師不斷的吸取新知,達到 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雙贏成長。 (二)學生方面 學生在接受教師的引導以及刺激之後,以創造思考、擴散性 思考的方式思考問題,將培養學生獨立、變通、獨創、精進等能 力特質。以合作學習以及廣泛蒐尋的方式來尋求答案,將大大提 昇學生的學習能力。多元的學習方式將帶給學生更多學習樂趣, 並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知識。 二、資訊融入教學法的缺點 資訊融入教學法的缺點主要在兩方面表現出來,其一為使用 方面以及準備工作的困難麻煩,其二主要為設備上的問題,以下 僅就這兩部分來進行探討。 (一)使用困難 雖然並不會佔用掉非常多的時間,但是不可諱言的,資訊融 入教學法在事前的準備工作方面,的確比一般傳統式教學法更花 時間心力。不管是教材的準備、製作或是資料的蒐集都有賴教師 的 努 力 。 有 些 教 師 為 了 怕 麻 煩 , 便 只 製 作 PPT 投 影 片 或 是 乾 脆 直. 20.

(35) 接 在 課 堂 上 播 放 影 片 。 張 博 勝 ( 2006) 對 其 反 思 : 想 想 看 , 你 做 的 Power Point 教 學 檔 案 , 自 己 用 了 幾 次 ? 你 做 的 Power Point 教 學 檔 案 , 別 人 用 了 幾 次 ? 別 人 做 的 Power Point 教 學 檔 案 , 你 用 過 幾 個 ? 別 人 做 的 Power Point 教 學 檔 案 , 完 全 符 合 你 的 教 學 需 求 嗎 ? 從 這 些 點 來 思 考 看 看,Power Point 在 教 學 上 的 必 要 性 就 有 需要重新思考了。須知,失卻精神以及意義的資訊融入教學只是 徒然在浪費時間而已。 (二)設備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實施資訊融入教學自然需要設 備,不管是硬體設備、軟體設備或是網路,但並不是每一所學校 都有能力提供完善的設備。以硬體設備為例,硬體設備包羅萬 象,包含電腦、單槍投影機、攝影機、照相機…等等都算。在此 還是以學校最常裝設,使用率也最頻繁的電腦以及單槍投影機來 說。如果學校並沒有辦法裝設這些固定的硬體設備的時候,教師 就必須去借器材。帶著大包小包的筆記型電腦、單槍投影機、延 長線等等到教室,還要趕在上課開始之前架設好這些裝備,下課 之後還要再一一收拾。如果每次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時候都要經 過這樣不人性又麻煩的過程,那麼是不是會大幅降低教師使用資 訊融入教學的意願呢?. 第二節. 國語文教學. 探討完資訊融入教學之後,在此部分將探討本研究論文的另 一項重點,也就是國語文教學。以下將就國語文教學之意義,國 語文教學之目標、國語文教學之內容、國語文教學之趨勢走向以 及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策略五部分來進行探討。. 21.

(36) 壹、國語文教學之意義 同樣的,要想瞭解國語文教學,必須由它最基本的意義來瞭 解起。以下同樣列述學者先進,對於有關國語文教學之意義的闡 述,期望對教師以及後續研究者有所助益。 陳 力 仁 ( 2003) 的 觀 點 , 國 語 文 教 育 不 但 具 備 讀 、 寫 之 能 力 鍛鍊,更將語文教育做為學術基礎,進而培養學生健全人生觀、 具有倫理道德的觀念、愛國濟世的情操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恢 弘堅忍的意志。 何 三 本 ( 2002) 認 為 , 語 文 學 科 之 涵 義 為 : 語 文 指 語 言 的 意 思,兼包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文章、文學。且包含以下特性。 一、工具性:語文科基本屬性。人類在運用聽、說、讀、寫, 以進行表達思想感情,有利於學習、工作、生活時,在在 都必須仰賴語言文字為利器。 二、基 礎 性:語 言 教 育 是 基 礎 教 育 的 基 礎,數 學、歷 史、自 然 、 地理等無一不是先以認識語言文字為基礎。 三、知識性:語言學科的範圍,小到字母、字、詞、句、章、 篇,所構成的文學作品,上至詩經、楚辭、漢賦、古詩、 律詩、絕句、宋詞、元曲、傳奇、小說、古今中外文學名 著 等 的 閱 讀 及 賞 析,都 蘊 含 了 人 生、以 及 社 會 無 盡 的 知 識。 四、交 際 性:交 際 的 過 程,離 不 開 語 言 的 理 解 與 表 達,聽、說 、 讀、寫是語文教育的核心。而聽、說、讀、寫的直接目的 就是教學生掌握語文交際的工具和手段。 五、思想性:語文教材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典範文章,讀這些作 品,可以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社會萬象、國家、歷史與 生活常識,明確人生方向,判斷是非的能力,幫助建立道. 22.

(37) 德信念。 六、文學性:語文教材以文學作品為核心,文學作品以語言為 第一要素,舉凡兒歌、童詩、戲劇、議論文、抒情文、說 明文、無一非文學作品。 七、藝術性:所有文學作品,都是運用語言文字的藝術。名家 名篇,除具有真、善、美的本質外,所反映出來的錯綜複 雜人生,更充滿豐富藝術感染力和吸引力。 陳 光 憲 ( 1999) 認 為 , 就 語 文 訓 練 而 言 , 其 為 學 習 一 切 的 工 具,國語文教育尤其是國家教育的主軸。國語文教學,不但對學 生日後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也關係著本國歷史、文化的發展。 彭 惠 宣 ( 1997) 的 看 法 , 國 文 教 育 除 了 一 般 語 文 教 育 領 域 所 強調的聽、說、讀、寫之基礎訓練和生難字詞、注釋、修辭的進 階訓練之外,最重要者乃在文章的深究與鑑賞,為語言、文學、 文化的多層次結合。而附加值的國文教學來自思想情意陶冶和文 字藝術欣賞兩方面,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有得自教材的啟引,有得 自教師個人的知識與涵養,以及教學的環境。 綜合以上幾位學者先進對於有關國語文教學意義的重要看 法,我們可以看到幾項重要訊息。其一,國語文教學是所有教學 的基礎,不管你想要學習哪一種學科,都必須先學習國語文方能 瞭解其它學科書中意涵,方能吸收到廣泛的知識。其二,國語文 教學範圍博大,包括了知識、情意以及技能三項的結合。不單單 只是其中一項的訓練,尤其是情意方面的培養,更是其他學科所 難以做到的。. 貳、國語文教學之目標 瞭解一個學科的目標,知道它是要讓學生得到甚麼東西,進. 23.

(38) 行教學活動的時候就不會產生偏差。只要有目標,那麼只要做好 準備以及工具,全力往目標邁進就好了。本研究論文之研究對象 是台北市高職學校的老師,在此就以教育部頒訂的高職國文科課 程綱要之目標來進行探討。 根 據 「 高 職 階 段 語 文 領 域 國 語 文 課 程 綱 要 」, 國 語 文 教 學 之 目標有下列五項: 一、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我,分享經驗,溝通與對話 之能力。 二、啟發學生由國文學習活動中,了解人生的真義,養成積極 樂觀的態度,以及堅持向善的信念。 三、激 發 學 生 對 本 國 語 文 的 重 視 及 興 趣,奠 定 終 身 學 習 之 基 礎。 四、引導學生閱讀勵志、陶冶性情,以及與職業相關的課外讀 物,提升欣賞文藝作品的興趣與能力。 五、指導學生學習常用應用文的格式作法,因應實際生活及職 業發展需要。 再 看 到 李 威 熊 ( 1993) 的 看 法 , 針 對 語 言 能 力 鍛 鍊 而 言 , 語 言文字是接受、保留、傳達思想情意的主要工具,如何讓學生能 靈活運用語言文字,閱讀語體文、文言文,以及寫作、演說、辯 論與應用的能力,這該是語文能力的主要目標,也為一般所謂的 工具目標。 在看過以上國語文教學之目標後,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 在經過國語文教學的教學、訓練過程之後,我們希望它可以達成 的目標主要有兩項是比較重要的。一項是關於工具的訓練,也就 是所謂技能的培養;而另一項著重於在性情的陶冶。技能的訓練 毫無疑問的,不只是國語文學科,而是每一個學科在進行訓練的 時候所必須達到的。而國語文訓練的重要之處則在於,它所得到. 24.

(39) 的技能是其它所有學科基礎中的基礎。而另一項情意的陶冶則是 更加重要的功能,閱讀以及背誦形形色色的詩、詞、曲、文章其 包含的重要意涵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陶冶性情。重點不在作者、 解 釋、課 文 的 背 誦,而 在 於 閱 讀 完 這 些 東 西 之 後,學 生 得 到 甚 麼 ? 領會甚麼?這才是國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參、國語文教學之內容 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包羅萬象,詩、詞、曲、散文、古文、今 文、聽、說、讀、寫等等…,全部包含在這樣一個範圍當中。因 為內容過於繁雜龐大,以下僅就教育部頒訂的高級中學國文科課 程綱要來進行探討。 根據教育部頒訂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類科國文課程綱要」 所規定,教學內容如下: 國文教材以範文為主,以課外閱讀為輔。學生國文科各項優 良作品,宜由學校每年展覽一次,其教材內容包含。 一、範文 (一)教材之編選須遵照前列之教材編選原則。 ( 二 )語 體 文 與 文 言 文 之 比 例、文 化 經 典、詩 歌、範 文 課 數 , 均須遵照教材配置之規定。 (三)文言文宜選篇幅適度,內容生動,文字精鍊者。 (四)每課範文所附之題解、作者、注釋、問題討論之編選 要領如下: 1.每 課 範 文 宜 附 相 關 的 題 解 、 作 者 、 注 釋 、 問 題 討 論 等 資 料。 2.題 解 宜 包 括 文 體 、 主 旨 、 寫 作 背 景 之 剖 析 。 3.作 者 介 紹 宜 力 求 詳 實 深 刻 , 與 選 文 之 背 景 密 切 配 合 。. 25.

(40) 4.注 釋 使 用 語 體 文 , 以 詞 意 解 釋 為 原 則 , 盡 量 避 免 引 用 他 書文字及深奧典故。 5.問 題 討 論 宜 引 導 學 生 深 入 體 會 範 文 之 旨 趣 , 提 升 其 思 辨 及表達之能力。 二、課外閱讀教材 由各校依照教學進度、學生需要、出版現況,配合教材配置 比例自由擬定。 規定畢竟只是一個範本,在以不悖離規定的前提之下,來進 行國語文教學。以融合知、情、意、行的教學方式以及教材來進 行國語文教學活動,並符合上列國語文教學內容之原則,讓學生 在學習之後確實達成前部分所述之目標。這樣,方是身為一位國 語文教師所應該達成的目標。. 肆、國語文教學之趨勢走向 國語文教學具有數千年的傳統歷史,也因為如此,常常帶給 人比較陳腐的形象。尤其在於文言文的部分,再加上許多國文科 教師喜歡使用單純的講述式教學法。如此,這樣根深蒂固的觀念 就更加的難以破除。至於如何改變國語文教學的教學方式,讓國 文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學科。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效 率,將在此進行探討。 根 據 林 福 美 ( 2002) 的 研 究 指 出 語 文 教 學 的 發 展 趨 勢 如 下 : 一、與生活經驗連結 「 生 活 需 要 語 言、語 言 需 要 生 活 」國 語 文 教 學 因 生 活 而 存 在 。 因此國語文教學內涵必須與生活經驗結合。 二、國語文教學遊戲化 「 寓 教 於 樂 」, 學 生 都 喜 歡 玩 遊 戲 , 在 教 學 中 , 透 過 遊 戲 能. 26.

(41) 提昇學習的趣味性,並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更樂於學 習。然而我國在國語文教學中,藉由遊戲的方式來促進學習方 面,仍不多見,因此未來可以朝動態遊戲進行教學,促使國語文 教學活潑化。 三、科技與資訊結合 面對全球化與資訊化社會的來臨,國語文教學也可以藉科技 之所賜,透過資訊媒體輔助學生的學習。 四、課程統整 課程統整是一種課程設計的方式,是指將類似的知識經驗組 織在一起,使得學生角色更深入的學習,從中獲得更有系統的知 識,並 應 用 於 生 活 中。國 語 文 具 有 聽、說、讀、寫 等 混 合 的 性 質 , 因此更適合進行課程統整。 本研究論文進行的是資訊融入教學的研究,自然希望資訊融 入教學這一種輕鬆活潑、富有啟發性以及創造力的教學方法能夠 成為國語文教學未來的主流趨勢,至於該如何做,將於下部分探 討 。 教 學 方 法 必 須 因 應 時 代 潮 流 ,才 能 提 昇 學 生 的 語 文 能 力 。 教 學亦是一種藝術,教師要能選擇及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法,才是 成功的教學。本研究者希望能在問卷調查之後,了解臺北地區高 級職業學校,教師在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以及實施問 題所在,並提出分析及建議。. 伍、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策略 在一定程度的瞭解國語文教學之後,這部分將探討如何將資 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的策略。至於教學法如此多,為何要使用資訊 融入呢?我們可以看到學者先進對此的解釋。 從 翁 崇 文 ( 2002)「 國 小 教 師 實 施 資 訊 融 入 語 文 領 域 教 學 的. 27.

(42) 行動研究」中的研究動機來看。 九年一貫課程包含七大學習領域,其中語文領域包含本國語 文、英語及鄉土語言。課程中本國國語文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 和靈活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並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升 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體認中華文化的精髓;同時,引導學生善 用工具書,結合網路資訊,以增進語文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培養 學生自學能力。由於本國國語文的學習是國人溝通與學習的最基 本能力;因此,本研究即以本國國語文作為研究範疇。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每個人接受資訊科技的方式,隨 著不同管道的呈現及傳播方式,目前正面臨重大的轉變。尤其網 路技術的運用,更是突破時空的限制。教育部於九十學年度起實 施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著重基本能力的培養,學生要在七大 學習領域中培養各種基本能力,作為終身學習的基礎。未來課程 中的資訊科技必須融入各科教學中,老師必需會運用電腦協助教 學,電腦教室已不再只是上電腦課、學習電腦技能,也不再只是 電腦專業老師上課的地方。每一位老師的角色與能力勢必改變, 不再僅是黑板與粉筆的歲月。教師本身應回歸教育專業本能,培 養教材研究的能力,充實教材教法的知能,以期提高教學能力。 且須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中,方能在教材教法專業領域中,贏得 學生及家長的認同。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多元化的呈現模式,國內外教師運 用資訊融入教學的研究日益增多,國外對於電腦應用在課堂土的 教學早有研究,許多研究証實科技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並改善他們 的學習態度,在教室課堂中使用電腦,會使得學習是以學生為中 心,而且比起傳統會有更多個別化學習的機會。 瞭解了為何要使用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後,下面將列舉兩. 28.

(43) 位學者先進敘述有關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策略。 廖 淑 慧 ( 2004) 的 研 究 , 以 電 子 郵 件 做 為 資 訊 融 入 高 職 國 文 科教學之研究,包含了單向式、個別式與多項式之溝通。其研究 成果發現,電子郵件融入國文科教學在段考成績上較有成效。以 及,電子郵件的個別化學習特性對學生幫助最大。 而 陳 力 仁 ( 2002) 的 研 究 , 則 是 利 用 線 上 以 及 網 路 平 台 來 進 行資訊融入高中國文科散文教學。這樣的實施策略可以達成以下 數項優點: 一、主題學習活動可達到語文知識深度廣度的學習遷移效果。 二、運用資訊科技網路專題學習,方式較平時學習方式活潑有 趣,亦可針對自己較有興趣的方向做研究,並擴大閱讀的 範圍。 三、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可調整與同儕之間的學習腳步,進一步 達到分享與相互學習的目的。 四、跨越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以網路的功能達到傳輸交流、 分享、討論的目標。 五、就所閱讀文章而言,較能有分析比較的能力,所呈現的仿 作文章質量都較平時寫作進步。 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不外乎是使用外在的軟硬體設備來輔 助 教 學 。 既 然 名 為 「 資 訊 」, 相 信 網 路 就 是 其 中 一 個 相 當 重 要 的 環節。上述所舉的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的策略,也和網路脫離不 了關係。我們可以在上面看到,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有諸多 好處。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突破時空的限制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 趣。快速且捉摸不定的資訊科技與傳統的國語文教學之結合,相 信能夠在新時代擦出絢麗的火花。. 29.

(44) 第三節. 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相關研究. 本研究者在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博士論文網」以關鍵字「資 訊 融 入 」、「 國 文 」、「 國 語 文 」 來 做 交 叉 搜 尋 。 搜 尋 到 碩 士 論 文 共 五篇,如下列所示。 壹 、 資 訊 融 入 國 文 科 教 學 行 動 研 究 , 張 婉 玲 ( 2004)。 貳、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林 紀 達 ( 2004)。 參 、 資 訊 融 入 高 職 國 文 科 教 學 之 策 略 與 成 效 -以 電 子 郵 件 為 例 , 廖 淑 慧 ( 2004)。 肆、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國文科學習成效之研究,洪麗珍 ( 2003)。. 伍 、 資 訊 融 入 高 中 國 文 主 題 教 學 活 動 之 設 計 與 應 用 -以 現 代 散 文 教 學 為 例 , 陳 力 仁 ( 2002)。 以下將列述這五位學者先進的研究成果來進行文獻探討,從 這些研究報告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學者先進們對於資訊融入國語 文教學的相關研究中獲得了哪些成果,以及他們對於資訊融入國 語文教學各層面的具體看法為何。 張 婉 玲 ( 2004 )「 資 訊 融 入 國 文 科 教 學 行 動 研 究 」 的 研 究 結 果指出: 以資訊科技作為學習工具,對同學的學習效果與提高學習興 趣有極大的幫助,但需要足夠的學習時間,並且教師要有清楚的 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給予引導。同學們有極大的潛能可以開發, 只要適當的學習刺激,給予足夠的學習機會,同學們會有驚人的 表現。在老師部分則需要有更多元的教學策略與評量方式,要勇 於突破並追求教學效能的提昇,在團隊中尋求支持與彼此支援,. 30.

(45) 面對困難時才能盡力克服。行政與技術方面的配合是師生教、學 順利的後盾,然而這也是教學現場最難掌握的部分。 「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 而 根 據 林 紀 達( 2004) 與成就影響之研究」之結論指出,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較一般 傳統教學在學習國語文上,更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態度,並能增 進學生學習成就上的表現。而其研究結果概述如下: 一、使用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能提升學生國語文的學習態 度。 二、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有助於學生國語文學習成就之提 昇。 三、男生在接受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後,其學習態度與成就 的表現比女生好。 四、低能力水準的學生在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後,其學習成就的 提昇程度較中、高能力水準的學生表現好。 五、學生對於使用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的方式,具有正向、 積極的反應。 廖 淑 慧 ( 2004)「 資 訊 融 入 高 職 國 文 科 教 學 之 策 略 與 成 效 -以 電子郵件為例」的研究以質量並重方式進行,參與學生採課堂觀 察、訪談、問卷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以了解電子郵件融入國文 科教學的互動性、個別化、小組合作、學習態度等是否改變。量 的 分 析 部 分,以 學 生 段 考 成 績、問 卷 為 主,以 統 計 方 法 處 理 成 績 、 問卷資料,提供質性研究結果的佐證。而其研究成果顯示:電子 郵件融入國文科教學在段考成績上較有成效,此外,研究亦發現 電子郵件的個別化學習特性對學生幫助最大,而互動性與合作學 習則次之。 洪 麗 珍 ( 2003 )「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對 國 中 生 國 文 科 學 習 成 效 之. 31.

(46) 研究」的分析結果則指出: 一、資訊融入教學顯著影響國文科學習成效。 二、性別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對國文科學習成效影響不顯著。 三、家中有無電腦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對國文科學習成效影響 不顯著。 四、家中能否上網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對國文科學習成效影響 不顯著。 五、自己有無電子郵件信箱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對國文科學習 成效影響不顯著。 六、每天上網時數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對國文科學習成效影響 不顯著。 陳 力 仁 ( 2002 )「 資 訊 融 入 高 中 國 文 主 題 教 學 活 動 之 設 計 與 應 用 -以 現 代 散 文 教 學 為 例 」 的 研 究 結 果 指 出 : 一、主題學習活動可達到語文知識深度廣度的學習遷移之效果。 二、運用資訊科技網路專題學習方式較平時學習方式活潑有趣, 亦可針對自己較有興趣的方向做深究,並擴大閱讀範圍。 三、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可調整與同儕之間的學習腳步,進一步達 到分享與相互學習的目的。 四、跨越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以網路的功能達到傳輸、交流、 分享、討論的目標。 五、就所閱讀文章而言,較能有分析比較的能力,所呈現的仿作 文章質量都較平時寫作進步。. 在看過以上學者先進們對於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相關的研究 報告,相信對於當前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的實施、成效等等都會 有一定程度以上的瞭解。本研究者希望能夠大量融入資訊科技於. 32.

(47) 國語文教學之中並大幅提升學生之國語文能力。是以先從臺灣首 善之都-臺北市開始進行調查,期望能在了解現況之後能提出評 析以及建議,提供欲從事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教育工作者以及 後續的相關研究者一些幫助和參考方向。 總之從本章第三節的文獻探討「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相關研 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資訊融入教學法對於國語文教學來說, 是有一定成效的。在上節的各項成效研究當中,也都明確指出資 訊融入教學法大體上來說對於學生是有幫助的。是以本研究以高 職學校國文科專任教師做為目標,欲了解臺灣之首善之都-臺北 市的國文科專任教師,在教學中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法的現況、心 得以及看法。故本研究會先調查受試教師基本資料,再調查臺北 市高職學校國文科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的現況以及教 師觀點,最後再調查,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 文教學。詳細研究架構、方法以及流程將於下章詳述。. 33.

(48) 34.

(49) 第三章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壹、研究架構 本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目的,並參考有關文獻,提出本研究架 構 , 如 圖 3-1 所 示 :.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5.

(50)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專任教師使用資訊融 入國語文教學的現況以及問題。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主要想了 解的內容包含了學校的支援、環境設備的提供、資訊融入國文教 學現況、實行的困難度以及實行的意願等等。 在經過問卷調查之後,整理相關資料以及內容,並對之作出 評析以及建議。主要著重在如何做能更為有效且具體的實施資訊 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期望能給予使用者、未使用者、以及後續 研究者參考利用。. 貳、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臺北市高職學校資訊 融 入 國 語 文 教 學 之 調 查 問 卷 」。 問 卷 主 體 分 「 教 師 基 本 資 料 」「 資 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以及「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 語 文 教 學 之 因 素 」 三 大 部 分 。 並 製 作 專 家 問 卷 ( 詳 見 附 錄 一 ), 經七位學者專家填寫指教,以提升研究問卷信效度。研究對象為 臺北市高職學校國文教師,先以「比例分層抽樣」方式,將學校 規模以及公私立分層,再用「簡單隨機抽樣」方式從樣本抽取適 當教師來蒐集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以及結果解釋,進而提出研 究結論及建議。.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 壹、研究對象 本 研 究 之 研 究 對 象 為 臺 北 市 26 所 公 私 立 高 職 學 校 共 328 位 國 文 專 任 教 師 。 其 範 圍 界 定 為 : 台 北 市 12 個 行 政 區 , 不 包 含 台 北縣及其他地區學校;高級職業學校,不包含補校、進修學校、. 36.

(51) 社區學校、綜合高中職業類科以及高級中學附設職業類科;國文 專任教師,不包含其他科目教師、兼任教師、實習老師以及學生 之意見。. 貳、研究樣本 在上述範圍之中為該研究之母群體。使用「比例分層抽樣」 方式,將學校規模以及公私立分層,再用「簡單隨機抽樣」方式 從 母 群 體 中 抽 出 共 200 位 國 文 專 任 教 師 來 進 行 問 卷 調 查 , 回 收 有 效 問 卷 共 計 168 份 。 根 據 此 168 份 研 究 問 卷 之 數 據 資 料 來 進 行 統 計分析以及結果解釋,進而提出研究結論及建議。.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壹、研究步驟 一、決定題目。 二、蒐集相關文獻進行文獻探討。 三、製作問卷。 四、母群為及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國文教師。 五、以比例分層抽樣方式,將學校規模以及公私立分層。 六 、 以 隨 機 抽 樣 法 自 分 層 樣 本 中 抽 出 200 位 教 師 為 樣 本 。 七、進行問卷調查。 八、回收並整理問卷。 九、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十、對統計分析所產生的結果做評析。期望能根據研究結果, 對教育行政機關、高級職業學校、高職國文教師及後續研 究者提供建議。. 37.

(52) 貳、研究流程 在此論文的預備階段為決定論文題目以及針對題目來進行 文獻探討。接下來則進入研究工具發展階段,本論文的研究工具 為調查問卷。本研究者先參考類似問卷自編出「臺北市高職學校 資 訊 融 入 國 語 文 教 學 之 調 查 問 卷 」, 再 編 製 專 家 問 卷 請 七 位 專 家 填答審查以提升調查問卷信效度,最後針對研究樣本來進行問卷 調 查 。 在 回 收 問 卷 之 後 , 本 研 究 者 使 用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SPSS 來 進 行數據資料的統計以及分析,此為資料蒐集分析階段。最後再根 據統計資料來撰寫研究報告,並提出結論以及建議。供學校機 關 、 教 師 及 後 續 研 究 者 參 考 , 研 究 流 程 如 圖 3-2 所 示 : 決 定 研 究 題 目 預 備 階 段. 進 行 文 獻 探 討. 編 製 研 究 問 卷 專 家 問 卷 審 查. 研究工具發展階段. 實 施 問 卷 調 查. 回. 收. 問. 卷 資料蒐集分析階段. 進行問卷統計分析. 撰 寫 研 究 報 告 圖 3-2. 研究流程圖. 38. 論文撰寫階段.

(53)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 研 究 以 SPSS for Windows 15.0 版 本 電 腦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問卷資料的處理,詳細說明統計處理方式如下:. 壹、描述性統計 先透過樣本的次數分配以及所占百分比,來瞭解問卷第一部 分「教師基本資料」的各項資料分布情況以及問卷第二部分「資 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的現況發展以及分布情形。再用平均 數以及標準差來統計問卷第三部分「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融入 國語文教學之因素」的各項分數高低,並排列出每一項因素構面 分數的高低順序。. 貳、t 考驗 使 用 t 考 驗,用 來 考 驗 國 文 教 師 不 同 的「 性 別 」,在 影 響 教 師 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差異情況。  參、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用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考 驗 國 文 教 師 的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中 ,「 年 齡 」、「 最 高 學 歷 」、「 教 學 年 資 」、「 每 週 授 課 時 數 」、「 近 兩 年 參 加 資 訊 類 研 習 總 時 數 」, 在 影 響 國 文 教 師 實 施 資 訊 融 入 國 語 文 教 學 之差異情況。. 肆 、 Scheffe( (雪費)法事後考驗 上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考驗情況,其差異情形若達到顯著 差異,則使用雪費法事後考驗來比較各組間的差異情況。. 39.

(54) 40.

(55)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本章主要在呈現本研究者所使用的調查問卷統計結果,以及 分析討論。本章一共分成四節:第一節在分析受試國文教師的基 本資料;第二節主要探討國文教師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的現況分 析;第三節在分析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的因 素,第一部分為影響國文教師實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因素的 描述性分析,第二部分則在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文教師,在實 施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時的差異情況。. 第一節. 教師基本資料分析. 本 研 究 對 象 為「 臺 北 市 高 職 學 校 國 文 專 任 教 師 」共 有 328 位, 經 過 比 例 分 層 以 及 簡 單 隨 機 抽 樣 後 取 得 200 位 樣 本 教 師 實 施 問 卷 調 查 , 問 卷 回 收 後 去 除 無 效 問 卷 以 及 空 白 問 卷 共 得 168 份 有 效 問 卷 , 以 下 就 168 份 資 料 來 進 行 資 料 分 析 , 如 表 4-1 所 示 :. 表 4-1. 教師基本資料分析表 選項 ( 1) 男 性別 ( 2) 女 ( 1) 30 歲 以 下 ( 2) 31~40 歲 年齡 ( 3) 41~50 歲 ( 4) 51 歲 以 上 ( 1)研 究 所 以 上 畢 業 最高學歷 ( 2) 師 範 院 校 畢 業 ( 3) 一 般 大 學 畢 業 ( 1) 5 年 以 下 教學年資 ( 2) 6~10 年 ( 3) 11~15 年 41. 人數 24 144 36 62 37 33 72 35 61 43 40 30. 百 分 比( ) 比( %) 14.29 85.71 21.43 36.90 22.02 19.64 42.86 20.83 36.31 25.60 23.81 17.86.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STEM Education), Reading/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Generic Skills, Chinese History and Chinese Culture, Basic

From the findings reported above,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re has been huge progress in ITEd in Hong Kong schools, as reflected by th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the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STEM Education), Reading/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Generic Skills, Chinese History and Chinese Cul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To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ITEd forward, it was recommended in the Seco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trategy “Empower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Information

Like the governments of many advanced economies which have formulat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Education Bureau and the Academy for Gifted Education for their professional support and for commissioning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