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預測與驗證平面凸多邊形面積公式(I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預測與驗證平面凸多邊形面積公式(II)"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預測與驗證平面凸多邊形面積公式

(II)

李輝濱

嘉 義 縣 私 立 同 濟 高 級 中 學 【(續)科學教育月刊第 398 期第 24 頁之後】

貳、本文(續)

三、預測平面凸多邊形面積平方式公式與驗證(續)

(三 ) 平 面 凸 六 邊 形 a. 預 測 原 型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圖 7 在 平 面 上 給 定 一 個 凸 六 邊 形 A A A A A A1 2 3 4 5 6,如 圖 7.令 線 段A A1 2=V1,A A2 3=V2,A A3 4=V3, 4 5 A A =V4A A =5 6 V5A A =6 1 V6, 令 此 凸 六 邊 形 面 積 為S(6),n = 6, 則 m = 4, 故 連接 兩 個 頂 角 A4A1使 形 成 一 對 角 線A A4 1,將 此 凸 六 邊 形 分 割 成 四 邊 形 A A A A1 2 3 4和 另 一 個 四 邊 形 A A A A1 4 5 6,再 參 照 5 個 綜 合 規則,先 預 測出 這 平 面 凸六 邊 形 面 積平 方 式 公 式如 下 ;

2 (6) S =1 4[ 2 1 2 (VV ) + 2 1 3 (VV ) + 2 2 3 (V V) 2 4 5 (V V)  2 4 6 (V V)  + 2 5 6 (V V) ] - 1 ( 16 2 1 V + 2 2 V + 2 3 V - 2 4 V - 2 5 V - 2 6 V ) +2 1 2[-VV V V1 2 3 4cos(A2A4)

V V V V2 3 4 5cos(A3A5)-V V V V3 4 5 6cos

A4A6

V V V4 5 6 V1cos(A5A1)

V V V V5 6 1 2cos(A6A2)-V V V V6 1 2 3cos(A1A3)]+1

2[VV V V1 2 3 5cos(A2A4A5)

+V V V V2 3 4 6cos(A3A5A6)+V V V V3 4 5 1cos(A4A6A1)+V V V V4 5 6 2cos(A5A1A2)

+V V V V5 6 1 3cos(A6A2A3)+V V V V6 1 2 4cos(A1A3A4)] +1

2[-VV V V1 2 4 5cos(A2A5)-V V V V2 3 5 6cos(A3A6)-V V V V3 4 6 1cos(A4A1)] (6-1)

(2)

若 令V1= 0, 使 頂 點A1角 度 亦 等 於 零 , 則 平 面 凸 六 邊 形 即 退 化 成 平 面 凸 五 邊 形 , 此 為 凸 五 邊 形 A A A A A2 3 4 5 6,而 方 程 式(6−1)式再 經 過 簡 單的 幾 個 轉 換後 即 退 化 成(5−1)式 的 相 同 類 型 態 ! 若 此 凸 六 邊 形 內 接 於 一 圓,則A1A3A5=A2A4A6=2,將這角度關係代入(6−1)式, 經 化 簡 運 算 並 令S(6)circle為 圓 內 接 六 邊 形 面 積 ,(6−1)式 即 變換 成 下 式 ;

2 (6)circle S =1 4[ 2 1 2 (VV ) + 2 1 3 (VV) +(V V2 3)2 2 4 5 (V V)  2 4 6 (V V )  + 2 5 6 (V V ) ] - 1 ( 16 2 1 V + 2 2 V + 2 3 V - 2 4 V - 2 5 V - 2 6 V

)

2+1 2[-V V V V1 2 3 4cosA6-V V V V2 3 4 5cosA1

V V V V3 4 5 6cosA2V V V4 5 6V1cosA3V V V V5 6 1 2cosA4V V V V6 1 2 3cosA5] +1

2[VV V V1 2 3 5cos(A5A6)+V V V V2 3 4 6cos(A6A1)+V V V V3 4 5 1cos(A1A2)

+V V V V4 5 6 2cos(A2A3)+V V V V5 6 1 3cos(A3A4)+V VV V6 1 2 4cos(A4A5)]

+1

2[-VV V V1 2 4 5cos(A2A5)-V V V V2 3 5 6cos(A3A6)-V V V V3 4 6 1cos(A4A1)] (6-2)

此 方 程 式 (6−2)式 即 為原 型 的 圓 內 接 六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 b. 驗 證 (略); 此 驗證 過 程 與 五邊 形 , 七 邊形 者 完 全 類似 , 請 參 考這 兩 者 。 c. 將 原 型 的 公 式 化 成 半 角 的 公 式 ; 仿 效 五 邊 形 【(二)−c.】 的 計算 過 程 , 得到 下 列 公 式:

2 (6) S = 1 16 2 2 2 2 2 2 2 1 2 3 4 5 5 6 6 4 4 5 6 [(V V V) (VV ) (V V ) (VV ) VVV ] × 2 2 2 2 2 2 2 4 5 6 1 2 2 3 3 1 1 2 3 [(VVV ) (VV ) (VV) (VV) VVV ] 4 5 6 1 2 3 1 ( ) 2 V V V VV V   (V V12   V3 V4 V5 V6)-[ 2 2 4 1 2 3 4cos ( 2 ) A A VV V V  + 2 3 5 2 3 4 5cos ( 2 ) A A V V V V  + 2 4 6 3 4 5 6cos ( 2 ) A A V V V V  + 2 5 1 4 5 6 1cos ( 2 ) A A V V V V  + 2 6 2 5 6 1 2cos ( 2 ) A A V V V V  + 2 1 3 6 1 2 3cos ( 2 ) A A V V V V  ]-[ 2 2 4 5 1 2 3 5sin ( 2 ) A A A V V V V   + 2 3 5 6 2 3 4 6sin ( 2 ) A A A V V V V   + 2 4 6 1 3 4 5 1sin ( 2 ) A A A V V V V   + 2 5 1 2 4 5 6 2sin ( 2 ) A A A V V V V   + 2 6 2 3 5 6 1 3sin ( 2 ) A A A V V V V   + 2 1 3 4 6 1 2 4sin ( 2 ) A A A V V V V   ]-[ 2 2 5 1 2 4 5cos ( 2 ) A A V V V V  + 2 3 6 2 3 5 6cos ( 2 ) A A V V V V  + 2 4 1 3 4 6 1cos ( ) 2 A A V V V V] (6−3)

(3)

方 程 式(6−3)式 即為半 角 型 的 平 面 凸 六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 同 樣 地 , 若 令V1= 0, 使 頂 點A1角 度 等 於 零 , 則 平 面 凸 六 邊 形 即 退 化 成 凸 五 邊 形 , 此 為 五 邊 形 A A A A A2 3 4 5 6,而 方 程 式(6−3)式再 經 過 簡 單的 幾 個 轉 換後 即 退 化 成(5−8)式 的 相 同 類 型 態 ! 另 外 , 又 得 到 下 列 公 式 ,

2 (6)circle S = 1 16 2 2 2 2 2 2 2 1 2 3 4 5 5 6 6 4 4 5 6 [(VVV ) (VV) (VV) (VV ) VVV ]  2 2 2 2 2 2 2 4 5 6 1 2 2 3 3 1 1 2 3 [(VVV ) (VV ) (VV) (VV) VVV ] 4 5 6 1 2 3 1 ( ) 2 V V V VV V   (V V12   V3 V4 V5 V6)-[ 2 6 1 2 3 4cos ( 2) A V V V V + 2 1 2 3 4 5cos ( ) 2 A V V V V + 2 2 3 4 5 6cos ( ) 2 A V V V V + 2 3 4 5 6 1cos ( 2) A V V V V + 2 4 5 6 1 2cos (2) A V V VV + 2 5 6 1 2 3cos ( 2) A V V V V ]-[ 2 5 6 1 2 3 5sin ( 2 ) A A VV V V  + 2 6 1 2 3 4 6sin ( ) 2 A A V V V V  + 2 1 2 3 4 5 1sin ( 2 ) A A V V V V  + 2 2 3 4 5 6 2sin ( ) 2 A A V V V V  + 2 3 4 5 6 1 3sin ( 2 ) A A V V V V  + 2 4 5 6 1 2 4sin ( 2 ) A A V V V V  ]-[ 2 2 5 1 2 4 5cos ( 2 ) A A V V V V  + 2 3 6 2 3 5 6cos ( 2 ) A A V V V V  + 2 4 1 3 4 6 1cos ( 2 ) A A V V V V  ] (6-4) 方 程 式 (6−4)式 即為 半 角 型 的圓 內 接 六 邊形 面 積 平 方式 公 式 ! (四 ) 平 面 凸 七 邊 形 a. 預 測 原 型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現 在 再 參 照 前 述 的 5 個 綜 合規 則 來 預 測平 面 凸 七 邊形 面 積 平 方式 公 式 圖 8 如 圖 8. 在 平 面上 給 定 一 個凸 七 邊 形 A A A A A A A1 2 3 4 5 6 7,令 線 段 A A1 2=V1,A A2 3=V2,A A3 4 =V3A A =4 5 V4,A A =5 6 V5, A A =6 7 V6, A A =7 1 V7, 令 此 凸 七 邊 形 面 積 為 S(7), n = 7, 則 m = 4,故 連接 兩 個 頂 角A4與 A1使 形 成 一 對 角 線 A A4 1,將 此 凸 七 邊 形 分 割 成 四 邊 形

(4)

1 2 3 4 A A A A 和 五 邊 形A A A A A1 4 5 6 7, 則 先 預 測 出 的 平 面 凸 七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如 下 ;

2 (7) S =1 4[ 2 1 2 (V V ) + 2 1 3 (V V) + 2 2 3 (V V ) 2 4 5 (V V )  2 4 6 (V V )  2 4 7 (V V )  + 2 5 6 (V V ) + 2 5 7 (V V ) + 2 6 7 (V V ) ] - 1( 16 2 1 V + 2 2 V + 2 3 V - 2 4 V - 2 5 V - 2 6 V - 2 7 V )2+1 2[−VV V V1 2 3 4cos(A2A4)

V V V V2 3 4 5cos(A3A5)-V V V V3 4 5 6cos

A4A6

V V V4 5 6V7cos(A5A7)

V V V V5 6 7 1cos(A6A1)-V V V V6 7 1 2cos(A7A2)-V V V V7 1 2 3cos(A1A3)] +1

2[VV V V1 2 3 5cos(A2A4A5)+V V V V2 3 4 6cos(A3A5A6)+V V V V3 4 5 7cos(A4A6A7)

+V V V V4 5 6 1cos(A5A7A1)+V V V V5 6 7 2cos(A6A1A2)+V V V V6 7 1 3cos(A7A2A3)

+V V V V7 1 2 4cos(A1A3A4)] + 1 2[-VV V V1 2 3 6cos(A2A4A5A6) -V V V V2 3 4 7cos(A3A5A6A7)-V V V V3 4 5 1cos

A4A6A7A1

V V V4 5 6V2cos(A5A7A1A2)-V V V V5 6 7 3cos(A6A1A2A3) -V V V V6 7 1 4cos(A7A2A3A4)-V V V V7 1 2 5cos(A1A3A4A5)] +1

2[-V V V V1 2 4 5cos(A2A5)-V V V V2 3 5 6cos(A3A6)-V V V V3 4 6 7cos

A4A7

V V V4 5 7V1cos(A5A1)-V V V V5 6 1 2cos(A6A2)-V V V V6 7 2 3cos(A7A3)

V V V V7 1 3 4cos(A1A4)] +1

2[V V V V1 2 4 6cos(A2A5A6)+V V V V2 3 5 7cos(A3A6A7)

+V V V V3 4 6 1cos

A4A7A1

+V V V4 5 7V2cos(A5A1A2)+V V V V5 6 1 3cos(A6A2A3)

+V V V V6 7 2 4cos(A7A3A4)+V V V V7 1 3 5cos(A1A4A5)] (7−1) 此 方 程 式 (7−1)式 就 是 原 型 的 平 面 凸 七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 (7−1)式 第 三 部 份總 共 有 C(7,4)=35 個 cosine 項,分 成 5 循 環 組,每 一 循 環組 有 7 項。 依 照 所 歸 納 出 的 循 環 順 序 很 容 易 將 它 們 排 列 出 來,勿 擔 心 其 有 多 複 雜 且 都 完 全 正 確 沒 有 一 項 重 複 ! 若 令V7= 0, 使 頂 點A7角 度 亦 等 於 零 , 則 平 面 凸 七 邊 形 即 退 化 成 平 面 凸 六 邊 形 , 而 方 程 式 (7−1)式 經過 簡 單 的 轉換 後 即 退 化成 (6−1)式 ! 令 圓 內 接 七 邊 形 的 面 積 為S(7)circle, 由 圓 內 接 奇 數 邊 形 的 性 質 知 圓 內 接 七 邊 形 7 個 內 角 之 間 任 幾 個 內 角 和 無 任 何 其 它 特 殊 關 係,故 此 方 程 式 (7−1)式 也 是 原 型 的 圓 內 接 七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 則

S(7)circle

2=

2 (7) S (7−1)

(5)

b. 驗 證 如 下 圖9. 此 凸七 邊 形 被 分割 成 四 邊 形 A A A A1 2 3 4和 五 邊 形 A A A A A1 4 5 6 7, 圖 9. 由 引 理2.和 引 理 5.的 餘 弦 公式 性 質 , 可得 下 列 關 係式 ; 1 2( 2 1 V + 2 2 V + 2 3 V 2 4 V 2 5 V 2 6 V 2 7 V )

=VV1 2cosA2+V V2 3cosA3V V1 3cos

A2A3

V V4 5cosA5V V5 6cosA6V V6 7cosA7

+V V4 6cos

A5A6

+V V5 7cos

A6A7

V V4 7cos

A5A6A7

(7−2)

另 由 引 理 3.和 引 理 6.的 面 積公 式 性 質 ,可 得 下 列 關係 式 ; 2 S(7) =V V1 2sinA2+V V2 3sinA3V V1 3sin

A2A3

+V V4 5sinA5+V V5 6sinA6

+V V6 7sinA7V V4 6sin

A5A6

V V5 7sin

A6A7

+V V4 7sin

A5A6A7

(7−3)

則 由 (7−2)式 的平 方 加 上 (7−3)式 的 平方 , 再 經 詳細 化 簡 , 得

2 (7) S =1 4[ 2 1 2 (V V ) + 2 1 3 (V V) + 2 2 3 (V V ) 2 4 5 (V V )  2 4 6 (V V )  2 4 7 (V V )  + 2 5 6 (V V ) + 2 5 7 (V V ) + 2 6 7 (V V ) ]- 1( 16 2 1 V + 2 2 V + 2 3 V - 2 4 V - 2 5 V - 2 6 V - 2 7 V )2+1 2 2 1 2 3 2 3 [V V V cos(AA) - 2 1 2 3cos 3

V V V AV V V V1 2 4 5cos(A2A5)-V V V V1 2 5 6cos(A2A6)-V V V V6 7 1 2cos(A7A2)

+VV V V1 2 4 6cos(A2A5A6)+V V V V7 1 2 5cos(A2A6A7)- 2

1 2 3 cos 2

V V V A

V V V V1 2 4 7cos(A2A5A6A7)-V V V V2 3 4 5cos(A3A5)-V V V V2 3 5 6cos(A3A6)

V V V V6 7 2 3cos(A7A3)+V V V V2 3 4 6cos(A3A5A6)+V V V V2 3 5 7cos(A3A6A7)

V V V V2 3 4 7cos(A3A5A6A7)+VV V V1 3 4 5cos(A2A3A5)- 2 4 5 6cos 6 V V V A +VV V V1 3 5 6cos(A2A3A6)+V V V V6 7 1 3cos(A7A2A3)+ 2 4 5 6cos( 5 6) V V V AAV V V V1 3 4 6cos(A2A3A5A6)-V V V V7 1 3 5cos(A2A3A6A7)- 2 4 5 6 cos 5 V V V A +V V V V7 1 3 4cos(A2A3A5A6A7)+V V V4 5 6V7cos(A5A7)+ 2 4 5 7cos( 6 7) V V V AA - 2 4 5 7cos( 5 6 7) V V V AAA + 2 5 6 7cos( 6 7) V V V AA - 2 5 6 7cos 7 V V V A - 2 4 5 7 cos 5 V V V A +V V V4 5 6V7cos(A5A7)- 2 4 6 7cos( 5 6 7) V V V AAA - 2 5 6 7 cos 6 V V V A - 2 4 6 7cos 7 V V V A + 2 4 6 7 cos( 5 6) V V V AA +V V V4 5 6V7cos(A5A7) (7−4) 注 意 (7−4)式 第三 部 份 內 容裡 共 出 現 36 個 cosine 項,其 中 也 出現 了 17 個 不符 和 綜 合 規 則 的 項 數 , 而 這 17 項 恰分 配 成 5 組; 每 一 組 都須 經 由 角 度修 正 參 數 法來 修 正 成 符 和 綜 合 規 則 的 項 , 修 正 完 成 最 後 的 項 數 也 回 歸 到 35 項 。

(6)

(1) 第 一 組 是 F = 2 4 5 7cos( 6 7) V V V AA − 2 4 5 7cos( 5 6 7) V V V AAA − 2 4 5 7 cos 5 V V V A +V V V4 5 6V7cos(A5A7)

= V V V4 5 7[V4cos(A6A7)−V5cos(A5A6A7)+V6 cos(A5A7)−V7cosA5]

應 用 角 度 修 正 參 數 法 將F 的 [ ]內 4 個 項作 轉 換 , 運算 過 程 如 下;

應 用 引 理 1. 取 n=7 代 入 一組 方 程 式(1)與(2), 並 化簡 可 得 到 以V1為 底 的 方 程 式 ;

1

V = V2cosA2V3cos

A2A3

+V4cos(A2A3A4)−V5cos(A2A3A4A5)

V6cos(A7A1)+V7cosA1 (1−7.1) 0 = V2sinA2−V3sin

A2A3

+V4sin

A2A3A4

V5sin

A2A3A4A5

+V6sin(A7A1)−V7sinA1 (2−7.1) 比 對 (1−7.1)式 與 F 的[ ]內 4 個項,得 知 須將 7 個 內 角分 成A2A3A4A6A7與 A1A5 的 2 組,並 令 A1A5(2.5)  且A2A3A4A6A7=(2.5)  , 為角度修正參數, 將 此 2 組 角 度 分別 代 入(1−7.1)式 與(2−7.1)式 內 , 化簡 並 加 以 移項 , 提 出 公因 式 , 組 合 , 整 理 , 得 1

V = sin[−V2cos(A3A4A6A7)+V3cos(A4A6A7)−V4cos(A6A7)

+V5cos(A5A6A7)−V6cos(A5A7)+V7cosA5]

+cos[V2sin(A3A4A6A7)−V3sin(A4A6A7)+V4sin(A6A7)

+V5sin(A5A6A7)−V6sin(A5A7)+V7sinA5]

將 上 式 改 寫 成 V1= sin(F1)+ cosF2 (7−4a) 0 = cos[V2cos(A3A4A6A7)−V3cos(A4A6A7)+V4cos(A6A7)

V5cos(A5A6A7)+V6cos(A5A7)−V7cosA5]

+sin[V2sin(A3A4A6A7)−V3sin(A4A6A7)+V4sin(A6A7)

+V5sin(A5A6A7)−V6sin(A5A7)+V7sinA5]

將 上 式 改 寫 成 0 = cosF1+ sinF2 (7−4b) 將 (7−4a)式 與 (7−4b)式 聯 立解 出 , 得 V1sin =−F1

而 cos(A1A5) = cos((2.5)  )= sin ,則 V1cos(A1A5)=−F1, 故 得

1

V cos( A1A5)+V2cos(A3A4A6A7)−V3cos(A4A6A7)+V4cos(A6A7)

V5cos(A5A6A7)+V6cos(A5A7)−V7cosA5= 0 因 cos(A3A4A6A7)= −cos(A5A1A2), 則上 式 轉 換 成

4cos( 6 7)

V AAV5cos(A5A6A7)+V6cos(A5A7)−V7cosA5

= −V1cos( A1A5)+V2cos(A5A1A2) +V3cos(A4A6A7) (7−4c)

將 (7−4c)式 代 回第 一 組 F 式 中 , 因 此 ,第 一 組 F 式 轉 換 完 成 ,得

(7)

(2) 第 二 組 是 G. = − 2 4 6 7cos 7 V V V A +V V V4 5 6V7cos(A5A7)+ 2 4 6 7 cos( 5 6) V V V AA 2 4 6 7cos( 5 6 7) V V V AAA

= V V V4 6 7[−V4cosA7+V5cos(A5A7)V6cos(A5A6A7)+V7cos(A5A6)]

比 對 (1−7.1)式與 G 的[ ]內 4 個 項,得 知 須將 7 個 內 角分 成A2A3A4A7A1A5A6

的 2 組,並 令 為角度修正參數,A2A3A4A7=(2.5)  且 A1A5A6 (2.5)  , 將 此 2 組 角 度 分別 代 入 (1−7.1)式 與 (2−7.1)式 內,化 簡 並 加 以移 項,提 出公 因 式,組 合 , 整 理 , 得

1

V = sin[−V2cos(A3A4A7)+V3cos(A4A7)−V4cosA7+V5cos(A5A7)

V6cos(A5A6A7)+V7cos(A5A6)]+cos[V2sin(A3A4A7)

V3sin(A4A7)+V4sinA7+V5sin(A5A7)−V6sin(A5A6A7)+V7sin(A5A6)]

將 上 式 改 寫 成 V1= sin(G1)+ cosG2 (7−5a)

0 = cos[V2cos(A3A4A7)−V3cos(A4A7)+V4cosA7−V5cos(A5A7)

+V6cos(A5A6A7)−V7cos(A5A6)]+sin[V2sin(A3A4A7)

V3sin(A4A7)+V4sinA7+V5sin(A5A7)−V6sin(A5A6A7)+V7sin(A5A6)]

將 上 式 改 寫 成 0= cosG1+ sinG2 (7−5b) 將 (7−5a)式 與 (7−5b)式 聯 立解 出 , 得 V1sin = −G1

而cos( A1A5A6) = cos((2.5)  )= sin ,則V1cos(A1A5A6)=−G1, 得

1

V cos( A1A5A6)=.V2cos(A3A4A7)+V3cos(A4A7)−V4cosA7

+V5cos(A5A7)−V6cos(A5A6A7)+V7cos(A5A6)

將 上 式 移 項 , 整 理 , 得

V4cosA7+V5cos(A5A7)−V6cos(A5A6A7)+V7cos(A5A6)

= V1cos( A1A5A6)+V2cos(A3A4A7)−V3cos(A4A7) (7−5c)

將 (7−5c)式 代 回第 二 組 G 式 中 ,因 此 ,第 二 組 G 式 轉 換完 成 ,得

G = V V V4 6 7[V1cos(A1A5A6)+V2cos(A3A4A7)−V3cos(A4A7)] (7−G) (3) 第 三 組 是 H = 2 1 2 3cos( 2 3) V V V AA - 2 1 2 3cos 3 V V V A 2 1 2 3 cos 2 V V V A

= VV V1 2 3[−V1cosA3+V2cos(A2A3)V3cosA2]

仿 效 (1−7.1)式 與(2−7.1)式 ,但 換 成 以V7為 底 的 方 程 式 , 得 下 列 兩 式 ;

7

V = V1cosA1V2cos

A1A2

+V3cos(A1A2A3)V4cos(A1A2A3A4)

V5cos(A6A7)+V6cosA7 (1−7.7)

0 = V1sinA1V2sin

A1A2

+V3sin

A1A2A3

V4sin

A1A2A3A4

(8)

比 對(1−7.7) 式 與 H 的 [] 內 3 個 項 , 得 知 須 將 7 個 內 角 分 拆 成 2 組 為 A1A3 與 2 4 5 6 7 AAAAA , 並 令 角 度 修 正 參 數 ,A1A3(2.5)  且 A2A4A5A6A7= (2.5)  , 將 此 2 組 角 度代 入(1−7.7)式 與(2−7.7)式 內, 化 簡並 加 以 移 項, 提 出 公 因 式,組 合,整 理,再 參 照 模 仿 F 組 及 G 組 的 演 算 過程(省 略 這 些過 程),最 後得 (7−6) 式 , 如 下 ;

V1cosA3+V2cos(A2A3)V3cosA2

= −V4cos(A2A4)+V5cos(A2A4A5)V6cos(A2A4A5A6)V7cos(A1A3) (7−6) 將(7−6)式 代 回 第三 組 H 式 中, 最 後 得 轉換 完 成 的 第三 組 H 式 ,如 下

H = VV V1 2 3[−V4cos(A2A4)+V5cos(A2A4A5)V6cos(A2A4A5A6)V7cos(A1A3)]

(7−H) (4) 第 四 組 是 T = 2 4 5 6cos( 5 6) V V V AA 2 4 5 6 cos 5 V V V A 2 4 5 6cos 6 V V V A

= V V V4 5 6[−V4cosA6+V5cos(A5A6)V6cosA5]

比 對(1−7.1)式 與 T 的 [ ]內 3 個 項 , 得 知 須 將 7 個 內 角 拆 分 成 為 A2A3A4A6與 1 5 7 AAA 的2 組,並 令 為角度修正參數,A1A5A7 (2.5)  且A2A3A4A6= (2.5)  ,將 此2 組 角 度分 別 代 入(1−7.1)式 與(2−7.1)式 內,化 簡並 加 以移 項,提 出 公 因 式,組 合,整 理,再 參 照 模 仿 F 組 及 G 組 的 演 算 過程(省 略 這 些過 程),最 後得 (7−7) 式 , 如 下 ;

V4cosA6+V5cos(A5A6)V6cosA5

= −V7cos(A5A7)+V1cos(A5A7A1)−V2cos(A5A7A1A2)−V3cos(A4A6) (7−7)

將 (7−7)式 代 回第 四 組 T 式中 , 最 後 得轉 換 完 成 的第 四 組 T 式, 如 下 ; T.=.V V V4 5 6[−V7cos(A5A7)+V1cos(A5A7A1) −V2cos(A5A7A1A2)−V3cos(A4A6)] (7−T) (5) 第 五 組 是 W = 2 5 6 7cos( 6 7) V V V AA 2 5 6 7 cos 6 V V V A 2 5 6 7cos 7 V V V A

=V V V5 6 7[−V5cosA7+V6cos(A6A7)V7cosA6]

仿 效 (1−7.1)式 與(2−7.1)式 ,但 換 成 以V4為 底 的 方 程 式 , 得 下 列 兩 式 ;

4

V =V5cosA5V6cos

A5A6

+V7cos(A5A6A7)V1cos(A5A6A7A1)

V2cos(A3A4)+V3cosA4 (1−7.4)

0 =V5sinA5V6sin

A5A6

+V7sin

A5A6A7

V1sin

A5A6A7A1

+V2sin(A3A4)V3sinA4 (2−7.4)

(9)

1 2 3 4 6

AAAAA ,並 令 為角度修正參數,A5A7(2.5)  且A1A2A3A4A6

=(2.5)  ,將此 2 組角度代入(1−7.4)式與 (2−7.4)式內,化簡並加以移項,提出公因

式 , 組 合 , 整 理 , 再 參 照 模 仿 F 組 及 G 組 的 演 算 過程(省 略 這 些過 程), 最 後得(7−8) 式 , 如 下 ;

V5cosA7+V6cos(A6A7)−V7cosA6

= −V1cos(A6A1)+V2cos(A6A1A2)−V3cos(A6A1A2A3)−V4cos(A5A7) (7−8)

將 (7−8)式 代 回第 五 組 W 式中 ,最 後 得轉 換 完 成 的第 五 組 W 式, 如下 ;

W.=V V V5 6 7[ −V1cos(A6A1)+V2cos(A6A1A2)−V3cos(A6A1A2A3)−V4cos(A5A7)] (7−W) (6) 以 上這 五 組 全 部轉 換 完 成 的項 數 共 計 18 項 , 其 中包 含 在(7−W)式與(7−T)式 內 的 2 個 完 全 相 同 項:−V V V V4 5 6 7cos(A5A7)及16 個 完 全相 異 的 項。而 原 來(7−4)式 中 還 有 19 項, 包 含+V V V V4 5 6 7cos(A5A7)這 一 項 。 將(7−F)式 、(7−G)式 、(7−H)式 、 (7−T)式 及(7−W)式 這 五 組 全 部 轉 換 完 成 的 新 18 個項 取 代原 來(7−4)式中 那 不 符 規則 的 17 個 項, 形 成 37 個 項 ; 這 37 項內 容 裡 包 括有 2 個 −V V V V4 5 6 7cos(A5A7)及 1 個 +V V V V4 5 6 7cos(A5A7), 加 減 之 後 少 了 2 項, 剛 好 構 成了 完 全 符 合綜 合 規 則 條件 下 相 異的 35 項 ! 再依 據 每 一 項 邊 長 右 下 標 數 字 按 順 序 作 循 環 組 排 列 , 並 要 特 別 檢 查 及 調 整 每 一 cosine 項( )內 的 角 度 組 合 使 符 合 內 角 排 列 法 則, 如 此 操 作 即 完 美 無 缺 地 將 這 全 新 轉 換 完 成 的 第 三 部 份 35 個 cosine 項 排列 成(7−1)式正 確 的 原 型平 面 凸 七 邊形 面 積 平 方式 公 式 標 準型 式 ! 驗 證 完 成 。 (五 ) 平 面 凸 八 邊 形 由 前 述 四 種 原 型 平 面 凸 多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的 內 容 知,每 一 cos 項( )內 的角 度 組 合 都 是 呈 現 加 法 性 分 佈 , 因 此 為 了 縮 減 敘 述 長 度 , 直 接 定 義 出(1)邊 長 乘 積 與 (2)角 度 組 合 兩 者 符 號 如 下 ; 定 義(1) 邊 長 乘積 :Vpq rt=V Vp qV Vr t 定 義(2) 角 度 組合 : Abcdxyz= AbAcAdAxAyAz 如 此 , 所 有 的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長 度 即 可 大 大 地 縮 減 ! a. 預 測 原 型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現 在 再 參 照 前 述 的 5 個 綜 合規 則 來 預 測平 面 凸 八 邊形 面 積 平 方式 公 式 ;

(10)

圖 10. 如 圖 10. 在 平 面 上 給 定 一 個 凸 八 邊 形 A A A A A A A A1 2 3 4 5 6 7 8, 令 線 段 A A1 2=V1, A A2 3=V2, 3 4 A A =V3A A4 5=V4A A5 6=V5A A6 7=V6A A7 8=

V

7A A8 1=V8,令 此 凸 八 邊 形 面 積 為 S(8),n = 8,則 m = 5,故 連 接兩 個 頂角 A5A1使 形 成 一 對 角 線 A A5 1,將 此 凸 八 邊 形 分 割 成 五 邊 形

A

1

A

2

A

3

A

4

A

5 和 五 邊 形

A

1

A

5

A

6

A

7

A

8,則 預 測 出 的 平 面 凸 八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如 下 ;

2 (8) S =1 4[ 2 12 V + 2 13 V + 2 14 V + 2 23 V + 2 24 V + 2 34 V + 2 56 V + 2 57 V + 2 58 V + 2 67 V + 2 68 V + 2 78 V ] − 1( 16 2 1 V + 2 2 V + 2 3 V + 2 4 V - 2 5 V - 2 6 V - 2 7 V - 2 8 V

)

2−1 2[V1234cosA24+V2345cosA35

+V3456cosA46+V4567cosA57+V5678cosA68+V6781cosA71+V7812cosA82+V8123cosA13]

+1

2[V1235cosA245+V2346cosA356+V3457cosA467+V4568cosA578+V5671cosA681+V6782cosA712

+V7813cosA823+V8124cosA134]−1

2[V1236cosA2456+V2347cosA3567+V3458cosA4678

+V4561cosA5781+V5672cosA6812+V6783cosA7123+V7814cosA8234+V8125cosA1345]

+1

2[V1237cosA24567+V2348cosA35678+V3451cosA46781+V4562cosA57812+V5673cosA68123

+V6784cosA71234+V7815cosA82345+V8126cosA13456] −

1

2[V1245cosA25+V2356cosA36

+V3467cosA47+V4578cosA58+V5681cosA61+V6712cosA72+V7823cosA83+V8134cosA14]

+1

2[V1246cosA256+V2357cosA367+V3468cosA478+V4571cosA581+V5682cosA612

+V6713cosA723+V7824cosA834+V8135cosA145]−1

(11)

+V3461cosA4781+V4572cosA5812+V5683cosA6123+V6714cosA7234+V7825cosA8345

+V8136cosA1456]−

1

2[V1256cosA26+V2367cosA37+V3478cosA48+V4581cosA51]

+1

2[V1257cosA267+V2368cosA378+V3471cosA481+V4582cosA512+V5613cosA623

+V6724cosA734+V7835cosA845+V8146cosA156]−1

2[V1357cosA2367+V2468cosA3478] (8−1) 方 程 式 (8−1)式 即為 原 型 平 面凸 八 邊 形 面積 平 方 式 公式 ! 公 式 中第 三 部 份 的 cos 項 共 出 現 70 個 完 全相 異 的 項 ,符 合 C(8,4)=70 的 關 係 。在 排 列 這 些項 數 時 , 發覺 第 8 循 環 組 僅 出 現 前 4 項 (後 4 項 重 複了 ), 及 第 10 循 環 組僅 出 現 前 2 項 (後 6 項 都 兩兩 重 複),而 其 餘 8 組 各 組 都 出 現 8 個 cos 項 。 b. 驗 證 (略 )。 驗 證 過 程 與 平 面 凸 七 邊 形 之 [(四 )−b].的 過 程 完 全 相 同 。 (六 ) 平 面 凸 N 邊 形 1. 定 義 各 循 環 組 的 組 成 表 示 式 符 號 若 已 知 任 一 循 環 組 領 頭 項 的 邊 長 乘 積 為Vaxby,則 這 整 個 循 環 組 的 組 成 內 容 表 示 式 被 定 義 成 C(Vaxby) 的 符 號。 例 4. 對 原 型 平面 凸 n 邊 形面 積 平 方 式公 式 言 ;

C(V1234) = V1234cosA24+V2345cosA35+V3456cosA46+V4567cosA57+V5678cosA68+…… +V(n2)(n1) 1n cosA(n1)1+V(n1) 12n cosAn2+Vn123cosA13

2. N = 9, 平 面 凸 九 邊 形 令 此 凸 九 邊 形 面 積 為 S(9),n = 9, 則 m = 5, 因 C(9,4) = 126,由 綜 合 規 則排 出 的 原 型 平 面 凸 九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被 大 大 地 縮 減 為

2 (9) S = 1 4[ 2 12 V + 2 13 V + 2 14 V + 2 23 V + 2 24 V + 2 34 V + 2 56 V + 2 57 V + 2 58 V + 2 59 V + 2 67 V + 2 68 V + 2 69 V + 2 78 V + 2 79 V + 2 89 V ] – 1 ( 16 2 1 V + 2 2 V + 2 3 V + 2 4 V - 2 5 V - 2 6 V - 2 7 V - 2 8 V - 2 9 V

)

2 +1 2[-C(V1234)+C(V1235) – C(V1236)+C(V1237) – C(V1238) – C(V1245)+C(V1246) – C(V1247)+C(V1248) – C(V1256)+C(V1257) – C(V1258)+C(V1268) – C(V1357)] 上 列 公 式 中 , 第 三 部 份cos 項 數 恰 呈 現 14 個 循 環 組, 每 一 循 環組 有 9 個 cos 項 。 證 明: 略 。 3. N = 10, 平 面 凸 十 邊 形 因 C(10,4) = 210, 由 綜 合 規 則 排 出 的 原 型 平 面 凸 十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中 , 第 三 部

(12)

份 cos 項 數 計 有 22 個 循 環組 , 第 16 組 及 第 22 組 各 只 有 5 個 cos 項 , 而其 餘 每 一 循 環 組 都 各 有 10 個 完 整 cos 項。 以 下 簡 要表 明 這 22 個 循 環組 領 頭項 ; –V1234, V1235, –V1236, V1237, –V1238, V1239, –V1245, V1246, –V1247, V1248, –V1249, –V1256, V1257, V1258, V1259, –V1267(5 項), V1268, –V1269, V1279, –V1357, V1358, –V1368(5 項) 4. 自 N = 10 , 11 ,12, … 之 後, 公 式 中 第三 部 份 的 cos 項 數 都 超 過 210 項 ,愈 來 愈 多 , 但 僅 需 應 用 5 個 綜 合規 則 的操 作 細 則 都能 正 確 完 整的 排 列 出 來。而驗 證 公式 時,任 一 多 邊 形 都 要 應 用 到 角 度 修 正 參 數 法 。

參、結論

公 元 1842 年 ,德 國 數 學 家 Bretschneider 首 次 獨自 發 現 半 角型 的 平 面 凸四 邊 形 面 積 公 式。此 後,更 見 五 邊 形,六 邊 形 的 面 積 公 式 愈 趨 繁 複,令 人 望 之 卻 步 ! 現 在 只 要 應 用 作 者 研 究 歸 納 出 的 5 個 綜 合 規 則 細 則 即 能 正 確 又 快 速 地 排 列 出 原 型 的 平 面 凸 多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 仔 細 衡 量 , 推 演 比 對 , 顯 然 這 樣 的 原 型 公 式 已 涵 蓋 了 Bretschneider 、 Brahmagupta、Heron 、 Archimedes 的 各家 面 積 公 式。 原 型 與 半角 型 公 式 之最 大 差 異 在於 前 者 內 容 是 具 有 共 同 規 律 秩 序 特 質 的 , 而 後 者 較 凌 亂,由 比 對 五 邊形 的(5−8)式 與 六 邊 形 的 (6−3)式 即 可 得 知 ! 選 擇 原 型 公 式 來 作 為 多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的 表 示 式 較 有 意 義 。 原 型 公 式 的 三 大 部 份 內 容 必 都 是 有 跡 可 尋 的 而 且 此 等 公 式 也 扮 演 著 承 先 啟 後 的 作 用 ! 角 度 修 正 參 數 法 的 意 義 在 於 透 過 選 取 適 當 的 內 角 組 合,將 凸 多 邊 形 各 邊 長 與 各 內 角 之 間 的 組 合 關 係 作 重 新 轉 換,以 獲 得 演 算 中 所 需 要 的 新 關 係 方 程 式。奇 數 邊 多 邊 形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中 第 三 部 份 cos 項 的每 一 循 環 組都 有 相 同 多的 項,而 偶數 邊 者 大 部份 循 環 組 都有 相 同 多 的 項 , 其 餘 會 有 幾 個 循 環 組 出 現 重 複 的 項,這 些 重 複 的 項 數 必 為 邊 數 的 因 數 。 若 對 平 面 凸 多 邊 形 的 分 割 法 採 取 與 本 文 5 個 綜 合 規 則 的 方 法 不 同 , 則 經 計 算 出 的 面 積 平 方 式 公 式 在 第 一 及 第 三 部 份 內 容 裡 將 同 步 增 加 更 多 項 數 , 愈 趨 複 雜 !

參考文獻

李 輝 濱 , 平 面 凸 五 邊 形 面 積 的 研 究 數 學傳 播 季 刊 36 卷 1 期(141 期) 2012 年 3 月 。 李 輝 濱 , 圓 內 接 五 邊 形 面 積 的 研 究 數 學傳 播 季 刊 36 卷 4 期(144 期) 2012 年 12 月 。 蔡 聰 明 , 數 學 拾 貝 --星 空 燦 爛 的 數 學 , 三 民 書 局 。 黃 武 雄 , 中 西 數 學 簡 史 ,1980, 人 間 文化 事 業 公 司。 世 部 貞 市 郎 , 幾 何 學 辭 典 ,1988, 九 章出 版 社 。 林 聰 源 , 數 學 史 --古 典 篇 ,1995, 凡 異出 版 社 。 項 武 義 , 基 礎 幾 何 學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公 司 。 項 武 義 , 基 礎 分 析 學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公 司 。

E.W. Hobson, A treatise on plane and Advanced trigonometry, Dover , 1957. Z.A. Melzek, Invitation to geometry, John Wiley and Sons , 1983.

數據

圖 10.  如 圖 10.  在 平 面 上 給 定 一 個 凸 八 邊 形 A A A A A A A A 1 2 3 4 5 6 7 8 , 令 線 段 A A 1 2 = V 1 , A A2 3 = V 2 , 3 4A A = V 3 , A A 4 5 = V 4 , A A 5 6 = V 5 , A A 6 7 = V 6 , A A 7 8 = V 7 , A A 8 1 = V 8 ,令 此 凸 八 邊 形 面 積 為 S(8),n = 8,則 m = 5,故 連 接兩 個 頂角 A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alas, Hille, Etgen Calculus: One and Several Variables Copyright 2007 © John Wiley & Sons, Inc.. All

這個露頭走向為「北偏東 32 度」 ,傾斜 74 度,向東邊傾斜。這塊層面有許 多的凸出面,有的凸出 10~20 ㎝,有的凸出

In part II (“Invariance of quan- tum rings under ordinary flops II”, Algebraic Geometry, 2016), we develop a quantum Leray–Hirsch theorem and use it to show that the big

定理 10.2-1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座標平面上兩點距離公式 ... 33

[r]

Fauvel, John and Jeremy Gray eds, (1987)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 Reader, London: The Open University. Y.: Dover

在一張長50公分,寬30公分的長方形畫 紙上,畫上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其餘的 就剪掉。請問最大正方形面積為多少?剪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