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專家系統之智慧型電梯控制與故障檢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應用專家系統之智慧型電梯控制與故障檢測"

Copied!
8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曾煥雯. 博士. 應用專家系統之智慧型電梯控制與故障檢測 Using Expert System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Elevator Control and Fault Detection. 研究生:張玉典. 撰.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2) 謝誌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曾煥雯博士細心教導,不時地討論並指點我正確方 向,讓我受益良多,老師處事的嚴謹更是我學習的典範。本論文完成亦感 謝口試委員陳俊良博士、王順源博士及洪欽銘博士對於本論文提供寶貴的 意見,使得本論文能夠更加完整而嚴謹。. 感謝榮裔學長及洪凱學長不厭其煩的指導,總能在硬體及軟體提供解 惑,也在假日時帶著我去吃美食,使緊張的生活獲得放鬆。感謝永翔、文 弘以及學弟皓淳、崇嘉在 meeting 中提供寶貴的意見,讓我在撰寫論文上 從容許多,最後感謝這兩年來幫助我的朋友們。. 隨著論文完成,碩士生涯也即將結束,往後我會帶著老師們的教誨及 各位的祝福,勇敢面對未來之挑戰,將自己所學及擁有之能力,回饋給家 庭、社會以及國家。. 張玉典 謹誌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i.

(3) 應用專家系統之智慧型電梯控制與故障檢測 學生:張玉典. 指導教授:曾煥雯. 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摘要 由於都市發展快速,人口激增,致使寸土寸金的都市建築不得不向上 發展,電梯因而日趨普遍,人們對電梯的需求也相對增加,除了系統安穩、 安全之外,最好也能達到友善以及人性化之功能,因此許多智慧型控制理 論應用於電梯系統中。 本論文結合專家系統所提出的規則,規劃雙電梯的運輸方式,在電梯 控制設計方面,以最短樓層搜尋法與先來先服務法達到綠能建設與服務之 目的,並透過人機介面做即時監看。在故障檢測部分,根據電梯控制系統 流程圖,規劃出故障樹,說明故障原因,當電梯系統在運作過程中發生故 障時,可以藉由專家系統所定義出的規則做推論,並提供解決之方法。 藉由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及設計流程,可以有效率的控制雙電梯且管 理者可透過監看介面了解電梯運行之狀態。此系統能有效推論出升降馬達、 步進馬達、近接開關、極限開關是否發生故障,增加維修人員判斷依據, 進而減少檢查與維修時間。另外,利用本研究所提出的故障檢測系統能夠 有效地偵測雙電梯系統中元件故障的情形。在檢測故障時,具有極佳的檢 出準確度。. 關鍵詞:電梯控制、故障樹、專家系統、PLC 控制. ii.

(4) Using Expert System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Elevator Control and Fault Detection Student: Yu-Dian Jhang. Advisor: Dr. Huan-Wen Tzeng.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As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buildings in urban areas have to be established higher than before, which causes wider use of elevators. In addition to system stability and safety, demands for elevators are also increasing, lik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ime-saving and energy-saving. Therefore,. many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ies are applied to elevator systems..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rules proposed by expert system to plan dual-elevators transport mode. In the part of elevator control design, we implement the shortest floor search method and first-in-first-service method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green energy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Moreover, through th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we could perform real-time monitoring. In the part of malfunction de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flow chart of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we establish fault tree to explain the malfunction reason. When elevator system malfunction occurs during the operation, we could follow the rules defined by expert system to make a conclusion and propose a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design flow proposed by this study, we can control dual-elevator efficiently, and system manager can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operating elevators through monitoring interface. This system can effectively infer whether elevator motors, step motors, proximity switches, and limit switches fail or not, and enhance the correctness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s decisions. Additionally, this system can help us reduce th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ime. In addition, we can detect faults of components in the dual elevator system efficiently by our fault detection system. When detecting faults, our system performs well accuracy. Keywords: Elevator Control, Fault Tree, Expert System, PLC Control. iii.

(5) 目錄 謝誌 ..................................................................................................................... i 摘要 ....................................................................................................................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2. 1.3. 研究方法 .............................................................................................. 3. 1.4. 研究限制 .............................................................................................. 4. 1.5. 研究步驟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回顧 ................................................................................ 7 2.1. 機電整合技術 ...................................................................................... 7. 2.1.1. 可程式控制器的發展 ................................................................... 8. 2.1.2. 電梯控制基本結構 ....................................................................... 8. 2.1.3. 電梯故障的原因 ........................................................................... 9. 2.3. 國內外之電梯控制相關研究 ............................................................ 10. 2.4. 國內外之故障檢測相關研究 ............................................................ 12. 2.5. 專家系統 ............................................................................................ 15. 2.5.1. 專家系統架構 ............................................................................. 16. 2.5.2. 專家系統知識擷取 ..................................................................... 18. 2.5.3. 且或樹(AND-OR Tree) ............................................................... 20. 2.5.4. 知識推論與知識表現 ................................................................. 21 iv.

(6) 2.5.5. 專家系統的特色與比較 ............................................................. 22. 第三章 系統架構與分析 .............................................................................. 25 3.1. 整體架構設計 .................................................................................... 25. 3.2. 電梯控制流程 .................................................................................... 26. 3.2.1. 硬體結構 ..................................................................................... 29. 3.2.2. 程式設計 ..................................................................................... 33. 3.3. 監看系統介面設計 ............................................................................ 40. 3.4. 專家系統故障分析運作 .................................................................... 40. 3.4.1. 定義故障原因 ............................................................................. 41. 3.4.2. 專家系統故障檢測流程 ............................................................. 45. 第四章 系統實作 .......................................................................................... 49 4.1. 軟體與硬體環境 ................................................................................ 49. 4.2. 硬體電路設計 .................................................................................... 50. 4.2.1. 電梯樓層顯示電路 ..................................................................... 50. 4.2.2. 開關門驅動電路 ......................................................................... 50. 4.2.3. 升降馬達控制電路 ..................................................................... 52. 4.3. 雙電梯控制系統設計 ........................................................................ 53. 4.3.1 4.4. 雙電梯控制流程 ......................................................................... 53. 故障檢測系統設計 ............................................................................ 56. 4.4.1. 模擬場景設置 ............................................................................. 57. 4.4.2. 檢測故障元件 ............................................................................. 59. 4.5. 實驗結果與探討 ................................................................................ 63. 第五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 69 5.1. 結論 .................................................................................................... 69. 5.2. 後續研究 ............................................................................................ 69. v.

(7) 參考文獻 .......................................................................................................... 71 作者簡介 .......................................................................................................... 76. vi.

(8) 表目錄 表 2-1. 專家系統與傳統程式內容比較 ...................................................... 23. 表 2-2. 專家系統與傳統程式撰寫比較 ...................................................... 23. 表 3-1. 硬體結構說明 .................................................................................. 30. 表 3-2. 各功能之輸入點 .............................................................................. 31. 表 3-3. 各功能之輸出點 .............................................................................. 32. 表 4-1. 系統使用軟硬體規格 ...................................................................... 49. 表 4-2. 雙電梯故障元件處理程序 .............................................................. 61. 表 4-3. 檢測系統與維修人員比較 .............................................................. 64. 表 4-4. 驅動器檢測方法 .............................................................................. 64. 表 4-5. 顯示燈號檢測方法 .......................................................................... 65. 表 4-6. 感測器檢測方法 .............................................................................. 66. 表 4-7. 故障元件檢測結果 .......................................................................... 67. vii.

(9)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步驟流程 .................................................................................. 5. 圖 2-1. 電梯構造圖 ...................................................................................... 9. 圖 2-2. 神經網路示意圖 ............................................................................ 12. 圖 2-3. 決策樹示意圖 ................................................................................ 13. 圖 2-4. 案例是推理法示意圖 .................................................................... 14. 圖 2-5. 專家系統建構過程示意圖 ............................................................ 15. 圖 2-6. 專家系統基本架構圖 .................................................................... 16. 圖 2-7. 知識擷取的三種方式 .................................................................... 16. 圖 2-8. 知識擷取的四個步驟 .................................................................... 19. 圖 2-9. AND-Tree ....................................................................................... 20. 圖 2-10. OR-Tree .......................................................................................... 20. 圖 2-11. 向前式推力系統運作原理............................................................. 21. 圖 3-1. 整理架構圖 .................................................................................... 25. 圖 3-2. PLC 雙電梯控制信號圖 ................................................................ 26. 圖 3-3. 單電梯控制基本流程 .................................................................... 27. 圖 3-4. 選擇最近呼叫樓層拓樸圖 ............................................................ 28. 圖 3-5. A 梯向上順風模式拓樸圖 ............................................................ 28. 圖 3-6. 滿載模式控制拓樸圖 .................................................................... 29. 圖 3-7. 雙電梯實體圖 ................................................................................ 30. 圖 3-8. 雙電梯控制整體流程圖 ................................................................ 34. 圖 3-9. 雙電梯控制初始定位流程圖 ........................................................ 35. 圖 3-10. 雙電梯控制比較模式流程圖 ........................................................ 37. 圖 3-11. 雙電梯控制升降模式流程圖......................................................... 38. 圖 3-12. 雙電梯控制開關門模式流程圖 .................................................... 39 viii.

(10) 圖 3-13. 監看系統介面設計 ........................................................................ 40. 圖 3-14. 初始定位故障樹 ............................................................................ 41. 圖 3-15. 比較模式故障樹 ............................................................................ 42. 圖 3-16. 升降模式故障樹 ............................................................................ 43. 圖 3-17. 開關門模式故障樹 ........................................................................ 44. 圖 3-18. 專家系統運作流程 ........................................................................ 45. 圖 3-19. 專家系統故障檢測規則庫 ............................................................ 48. 圖 4-1. 樓層顯示電路圖 ............................................................................ 50. 圖 4-2. 樓層顯示實體圖 ............................................................................ 50. 圖 4-3. 開關門控制電路圖 ........................................................................ 51. 圖 4-4. 開關門控制實體圖 ........................................................................ 51. 圖 4-5. 電梯升降馬達控制電路圖 ............................................................ 52. 圖 4-6. 電梯升降馬達實體圖 .................................................................... 52. 圖 4-7. 模擬重量感測 ................................................................................ 53. 圖 4-8. 模擬重量感測實體圖 .................................................................... 53. 圖 4-9. AB 梯皆處於等待的階梯圖 .......................................................... 54. 圖 4-10. 設定向上模式與向下模式階梯圖 ................................................ 55. 圖 4-11. 車內按鈕優先權............................................................................. 56. 圖 4-12. 監看介面與故障檢測流程圖 ........................................................ 57. 圖 4-13. 電梯運作時的監看介面 ................................................................ 58. 圖 4-14. A 梯上升至 2F 時的監看介面 .................................................... 59. 圖 4-15. 檢測電梯裝置圖 ............................................................................ 60. 圖 4-16. 故障訊息 ........................................................................................ 60. ix.

(11) 第一章 緒論 今日科技快速發展,機械代替人力已漸漸成為主流,相對人們也希望 機械具備一定的人工智慧,而不只是單純的機械運作,藉由科技發展達到 更高的工作效率。由於台灣地狹人稠,土地的有效利用愈顯重要,致使工 廠廠房或是商業、住宅等建築,不得不向上發展,電梯因而日趨普遍,直 接影響到許多人每天的生活。另外以人口密度較高的大廈來說,就需要更 多電梯進行運作。由於電梯控制的複雜性與運輸流量的不確定性,再發生 故障時,修復時間過長進而影響整座電梯的運作[1],有鑑於此,本研究 著重於雙電梯在運作中的故障檢測,並以機電整合的四大範疇為研究重心, 為電梯運作把關,完成電梯故障檢測系統之設計。. 本章第一節介紹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 究限制;第四節則介紹研究方法;最後在第五節針對研究步驟進行說明。.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自動化產業的升級,機電整合技術已成為工業發展的重大關鍵之. 一,機電整合是將機器與控制器、感測器整合在一起,搭配通訊與監看介 面等等,主要應用在自動化的各種場合,而「電梯」可以說是最貼近生活 化的機電整合實例。. 近年來,電梯業者使用的控制模組與構造不盡相同,且控制發展也相 當完備,且目前國內外主流的控制器核心,大多採用可程式邏輯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2],廠牌以日製三菱擁有高佔有率, 而採用 PLC 的原因為:程式撰寫容易、對於工作環境有良好的抵抗性、 1.

(12) 易於維護及維修且容易與電腦和周邊介面做通訊等,不足的是,PLC 程式 語言對於故障檢測與診斷的能力有限。. 隨著時代演進,機械設備更加精細,PLC 也隨之可設計出更複雜的機 電整合系統,複雜程度不是過去能夠相比擬的,所以一旦發生故障,如何 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故障原因並立刻完成維修,迅速恢復設備正常運作, 已是目前維修人員在面對複雜的機電整合系統中最大的挑戰。可惜的是, 基層維修技術人員在質與量方面欠缺,造成維修效率降低,並直接影響整 座電梯設備的服務品質,況且面對各種不同電梯業者故障診斷,檢修員除 了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外,還須充分了解整座電梯的系統運作,這些人員 需要在專業與工作經驗上的累積,才能有效率的發現故障位置進而維修, 因此發生故障時往往需要該業者的原始設計工程師進行排除。. 本研究主要希望將機電整合的控制、感測、驅動、機構四大範疇融入 雙電梯的設備,結合專家系統的知識決策、分析、診斷、學習、設計的能 力,歸納出故障類別、故障步進點及實際現象的關聯性,提供維修人員一 種完整的除錯依據,減少維修時間。. 1.2. 研究目的 在前一節的研究背景與動機中,強調電梯系統故障檢測的重要性,一. 個理想的故障檢測管理系統,必須具備良好的決策能力,縮短應變的決策 時間,且系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異常位置及原因,並建議適當的處理 措施給維修人員。. 近年來,由於「知識工程」技術突破以及電腦設備的進步,專家系統 2.

(13) 已有不錯成果,為了克服電梯現存的維修困境以及提升整體的維修效益, 根據上節本研究提出應用專家系統之電梯故障檢測架構,藉由此架構以提 供電梯業者在故障時的維修效率,創造業者的服務品質。我們將電梯故障 檢測提供有別於一般人工除錯的方式,而是透過人工智慧技術擷取專家經 驗去協助問題的解決,專家系統整合多位專家知識、意見、即時反應以及 解析問題的功能,對於支援決策、問題診斷有適當的處理方式。. 基於研究動機和提升電梯維修工程師故障檢測之能力,本研究欲達成 之目的: 1.. 以專家系統分析為主,將雙電梯架構、故障原因作詳細說明。. 2.. 電梯控制規劃策略。. 3.. 透過專家系統建構出一個雙電梯故障檢測之依據。. 4.. 根據實驗,將結果呈現,並探討本系統在故障檢測不足的狀況,以便 未來後續研究。. 1.3. 研究方法 我們在研究背景與動機中提到,PLC 的程式語言雖然在撰寫上頗為容. 易,但對於故障檢測與診斷的能力較為有限,且欲將 PLC 資料轉換成一 個有效資訊在程式處理上也較困難。因此本文在 PLC 內部先行撰寫故障 代碼,並將此代碼放置固定的內部暫存器位址,供給電腦端做讀取,並將 讀取資料儲存在專家系統資料庫做為故障推論之依據。為了達成本研究設 定的目標,將依照以下方法進行實現:. 1.. 專家系統與故障檢測之相關文獻探討與分析 藉由參考各類文獻方法,了解故障檢測可使用的方法,並以此為基礎, 3.

(14) 發展出本研究使用的專家系統故障檢測技術。 2.. 雙電梯設備資料收集 進行設備的架設,進行收集雙電梯的 PLC 程序控制、感測、驅動、 機構的故障代碼作為專家系統資料庫的依據。. 3.. 規則庫的建立 由於本研究雙電梯周圍設備很多,將相關聯的設備元件做整理並使 IF-THEN 的方式,作為故障發生時的規則庫,使系統做相關的推論。. 4.. 建立資料庫 將萃取 PLC 內部之輸入點 X、輸出點 Y 作為專家系統的資料庫。. 5.. 1.4. 完整雙電梯故障檢測之專家系統. 研究限制 本研究考量於時間、人力及物力等因素,加上電梯業者資訊取得不易,. 本研究以實驗室的 PLC 控制器與相關感測器製成一個仿真的雙電梯硬體 實驗模組來實現故障分析系統,未來計畫將故障分析推廣到實際的雙電梯 系統下使用。. 1.5. 研究步驟 在研究方法訂定後,本研究定出明確執行的時間與流程,如圖 1-1 所. 示,其步驟說明如下: 1.. 整理國內外專家系統與故障檢測研究的相關文獻,了解雙電梯故障分 析的特點,以此為基礎發展故障檢測系統。. 2.. 確立研究目標。. 3.. 規劃整體系統架構。. 4.. 了解雙電梯業者的 PLC 程序控制、使用的感測元件、驅動馬達以及 4.

(15) 電梯機構。 5.. 規劃整體系統架構。. 6.. 分析本論文所需使用得專家經驗、規則庫。. 7.. 建構故障檢測的專家系統。. 8.. 歸納檢測結果,客觀探討本研究的目的、方法與結果。. 9.. 撰寫研究報告。. 時程. 研究階段. 研究步驟與流程 文獻探討與理論分析. 民國 101年 研究規劃階段 10月 ~ 12月. 訂出明確研究目標 規劃整體系統架構 設計實驗環境. 民國 101年 12月 ~ 102年 5月. 分析法則. 系統建構階段. 程式撰寫、除錯與精簡化 建置資料庫規則庫 系統測試. 實驗結果. 民國 系統完成階段 102 年5月 ~ 6月. 圖 1-1. 整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步驟流程. 5.

(16)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回顧 本章節主要目的是能夠更完整的了解論文中所用到的理論及相關背 景建構,並針對所使用的方法做介紹,以便於後續整體系統的規劃、分析 與改善。首先第一節先對機電整合技術做探討,第二節介紹國內外故障檢 測的分析方法,第三節說明專家系統原理。. 2.1. 機電整合技術 機電整合是機電一體的技術,其英文為 mechatronics,結合機械工程. (mechanics)與電子工程(electronics)兩個字而成,主要是將「機械機構」與 「控制器」 、 「感測器」 、 「驅動器」結合在一起,搭配通訊界面,而成的一 種新興的自動化技術,其最終目的在於節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3-5]。. 電梯設備結合了控制、感測、驅動及機構,在「控制器」方面,主要 有可程式控制(PLC)、個人電腦為主之控制器、微控制器等,但大多業界 多選用可程式控制器,在「感測」部分主要有各層的近接開關、出入口極 限開關、微動開關、光電開關、緊急停止鈕及其他安全保護裝置等,「驅 動」部分包含出入的開關門馬達、升降搬運馬達等,「機構」部分為電梯 外觀、燈號裝置、警示裝置(警鈴)、操作控制盤。由上述說明可以得知, 電梯為機電整合技術的一部份。電梯的重點在於快速而舒適地在乘客座垂 直運動,所以對馬達的速度控制、電動機控制技術、微電腦技術,以及其 他相關科技,並將其成功的整合。. 本研究所開發出來的雙電梯,是基於可程式控制器來完成的控制系統, 並使用相關感測器與驅動器做為故障檢測的元件,而下一小節將針對 PLC. 7.

(18) 的發展與電梯作進一步的說明。 2.1.1. 可程式控制器的發展 可程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廣泛應用. 於現今的控制領域,後來隨著不斷的發展,計算機模塊已經有了包括邏輯 控制、時序控制、類比控制、多機通訊等許多的功能。. 1970 年代開始,PLC 加入微處理機之技術,使得 PLC 具有算術運算 功能與多位元之數位信號輸出/輸入功能,並且能直接以階梯圖符號進行 程式之編寫。另外在 1971 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相同的技術,並很快研 發成功了自己的 DCS-8 可程式邏輯控制器,德國與法國也在 1973 年至 1974 年間,相繼有了該項技術。1970 年代中期,PLC 成功加入遠距通訊 功能、類比輸出輸入、NC 伺服控制等相關技術。1980 年代以後,更引 進 PLC 高速通訊網路功能,同時設計一些特殊輸出/輸入界面、人機界面、 高功能函數指令、資料收集與分析能力等功能。 2.1.2. 電梯控制基本結構. 目前電梯牽引方式,大部份都是採用捲揚機和鋼索之間的磨擦來做驅 動。牽引式的電梯係依靠鋼索把車廂和配重做吊掛式結合,而分別由專用 的 T 字型導軌作引導,達到垂直升降之目的[6]。另外需要設置捲揚機和 控制機械室,通常設置在升降路的直上面,但是因建築結構的關係而設置 在升降路下方側面的也有,機械室控制器類似以活動電纜和車廂相連接。 圖 2-1 為簡易的電梯構造圖。. 8.

(19) 控制盤 升降馬達. 鋼索. 車廂. 配重. 門. 樓層按鈕. 圖 2-1. 2.1.3. 電梯構造圖. 電梯故障的原因. 發生電梯故障的原因,不外乎是電梯品質問題,不好的品質,連帶會 影響到電梯裝置的故障率,再來是平日維修保養做得不確實,電梯的維護 品質取決於維修人員的經驗。一個經驗良好的維修人,應能了解基本的電 梯機械構造、電氣工作原理、修理技能以及電梯的安裝程序;熟悉並嚴格 執行電梯維護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範,由於電梯維護工作的專業性較高,應 選派專職電梯維護人員負責,且須有電工機械的基礎知識,應經過專門培 訓,經過考核取得操作證,才能上崗工作。另外,當一般民眾不當使用或 9.

(20) 者不可抗力之因素下,造成電梯停止,這樣的情況看起來雖是故障,但嚴 格說起來,是因電梯所設置的保護裝置所引起的停止情形,綜合上述說明 各,整理電梯故障原因為: 1. 電梯使用不當 . 操作錯誤─亂按緊急停止或其他按鈕。. . 惡作劇─亂跳嬉鬧行走中做開門動作。. . 疏失─梯門夾住物品。. 2. 電梯管理不善 . 未有專業廠商定期保養。. . 清潔不良,異物堵塞門溝。. . 處理不當,主開關切斷。. . 建築物相關設備不良,如電壓不足、保險絲熔斷。. 3. 電梯裝置故障 . 如按鈕故障、感測故障、馬達故障. . 接點不良. 4. 不可抗力因素 . 停電、水災、地震、火災. 5. 其他原因致使安全開關動作 . 如超過額定載重。. . 強行打開救生門。. . 強行打開外門。. 2.3. 國內外之電梯控制相關研究. 隨著多重電梯控制系統應用與人工智慧技術之發展,智能控制迅速崛 起[7],其方法說明如下: 10.

(21) 1. 先來先服務算法 先來先服務(First Come First Serve, FCFS)算法,是一種隨即運作算法, 也是最簡單的電梯控制算法,它沒有對尋找樓層進行最佳化,而是根 據乘客按鈕指令的優先順序進行控制電梯的先後次序。此算法的優點 是公平、簡單,且每位使用者的呼叫都能依序的得到處理,不會出現 某一乘客的呼叫長時間等不到車廂的情況。此方法不足的是,當在載 荷較大的情況下,這種算法的性能就會不佳,甚至會更加惡化,所以 在載荷較大的情況下幾乎不可用此算法。 2. 最短尋找樓層時間優先算法 最短尋找樓層時間優先算法(Shortest Seek Time First, SSTF),它注重的 是尋找最短樓層。當樓層按鈕呼叫時,根據當前能夠最先到達的樓層 呼叫信號進行電梯調度,此算法可避免移動到最遠的車廂,達到節能 之目的且符合現今都市建築之目標。 3. 掃描算法 掃描算法(SCAN)是一種按照樓層呼叫信號進行順序排列,目標是讓電 梯在最高層與最底層之間連續往返運行,在運行過程中,也能夠更進 一步的安排各樓層的先後順序,但它是一個非實時性算法。掃描算法 有效解決了電梯移動的問題,在此算法中,乘客獲得服務的順序是由 按下的樓層按鈕與當前電梯位置之間的距離來決定,所有的按鈕呼叫 與電梯運行方向相同,例如向上按鈕呼叫會在電梯向上運行過程中完 成,反之,向下按鈕呼叫會在電梯向下運行中完成,免去了電梯頻繁 的來回移動。 4. 最早截止優先控制算法 最早截止期優先控制算法(Earliest Deadline First, EDF)屬於簡單的電梯 控制算法,它的缺點就是會任意尋找樓層造成電梯的載客率相當的低,. 11.

(22) 它與先來先服務算法(FCFS)控制方法類似。 5. 遺傳神經網路電梯群控方法 遺傳算法可根據電梯系統的各個樓層的使用情形來改變參數設定,搜 索求解電梯控制參數的最佳化,加上神經網路本身具有學習之能力, 既保證了系統問定性,又可提高系統在使用情況發生變化時的跟隨能 力,實現了各種相應服務的要求,進行電梯控制目標[8-12]。 6. 模糊電梯控制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建立在人類思維模糊性的基礎上,電梯運輸系統存在大量的 不確定性,當系統複雜程度很高而系統的狀態又不易精確預測時,制 定控制系統的精確模型就很困難,因此許多系統都應用了基於模糊理 論的近似方法。而電梯群控原則大多是一些模糊概念,例如:乘客等 待電梯的時間長短、載客量的大小、車廂內人數的多少以及電梯響應 時間的快慢,此時可以採用數學中隸屬函數將模糊問題轉化為簡單清 晰的形式求解[13-15]。. 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故在電梯控制控制部分我們選用「最短尋找樓 層時間優先算法」,它主要是針對最靠近樓層的電梯車廂開始安排,這樣 的控制方式能夠避免移動到最遠距離的車廂,達到綠能運作的方式。除此 之外還結合「先來先服務算法」 ,此方法根據每位乘客的優先順序來進行 安排,此算法較為簡單,性能也可接受,也符合服務之目的。. 2.4. 國內外之故障檢測相關研究. 1. 人工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人工類神經網路,簡稱神經網路,它具有強大的推算處理能力且使用 多個微處理器用來當做人腦之中的神經元,將它們組合成神經網路結 12.

(23) 構型態,並選定一個數學演算法,將此演算法置入這個類神經網路中, 最後選定你所要讓類神經網路學習的東西,將它轉成類神經網路所能 接受的型態。處理方式是經由輸入層、隱藏層與輸出層來做推算,並 根據樣本資訊反覆運算調整類神經網路結構,直到符合你所要學習的 目標,圖 2-2 為神經網路示意圖[16-18]。. 影藏層. 輸出. 輸入. 圖 2-2. 神經網路示意圖. 2. 決策樹(Decision Tree) 決策樹式功能強大且是相當受到歡迎的分類及預測工具,這項類似樹 狀為基礎之方法,其特別之處在於決策樹具有規則,規則可用文字表 達,容易讓人理解,或是轉換為 SQL 資料庫語言,決策樹是一個類似 樹狀結構的流程圖,如圖 2-3 所示。當一筆資料進入後,應用不同演 算法選擇進入下一個子節點,找出最有可能達到的目標策略[19-21]。. 13.

(24) 結果1 狀態點 結果2. 決策點 狀態點. 結果3. 結果4 圖 2-3. 決策樹示意圖. 決策樹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 決策樹可以產生易於瞭解的規則. . 決策樹不需要太多計算就可進行分類. . 決策樹能夠處理連續與類別型的資料. . 決策樹提供清楚的指引,告訴我們在進行預測和分類時哪一個變 是最重要。. 缺點 . 遇上太多類別時容易犯錯。. . 對非方型區域無能為力。. 3. 案例式推理(Case Based Reasoning) 案例式推理符合人類自然推理模式,適合解決複雜的問題並提供解決 方法,其原理是將舊問題的解決方法透過改編來嘗試解決新問題,也. 14.

(25) 就是說利用尋找相似案例的推理法,找到解決舊問題的方法用於新的 問題,如圖 2-4 所示[22]。Yamodt 等人於 1994 年提出案例是推理的運 作模式[23],依照下列四個步驟並循環。 (1) 檢索(Retrieve):從案例中找出相似的問題。 (2) 再利用(Reuse):利用案例的經驗和方法,去解決新的問題。 (3) 修正(Revise/Adaptation):尋找並檢索最相似的個案,修改所提供的 解決方法。 (4) 回存(Retain/Storage):將新的解決方案儲存至案例庫,以供將來所 使用。. 新案例進入. 相似舊案例檢索. 案例資料庫. 相似度計算. 案例調整. 案例儲存. Y. 案例證實 N 失效分析. 修正. 圖 2-4 案例式推理法示意圖. 2.5. 專家系統 早期人們為了使電腦程式具備有關於人類一些簡單的思考模式而發. 展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近幾十年來,人工智慧已經拓展為 數個領域,包括專家系統、類神經網路與模糊系統等理論[24,25]。. 15.

(26) 專家系統就是應用人工智慧所發展出來的一套電腦程式。其發展的目 的主要是用來處理現實世界中提出的需求由專家來分析和判斷的複雜問 題,它應用人類專家在特定領域內廣泛的經驗,與大量的專門知識,以專 家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26,27]。專家經由訓練和經驗,在特定領域擁有專 業知識,由於具有專業知識,在專家系統種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推理,由於 這一點,使專家系統不同於一般的資料庫系統和知識庫系統。在一般系統 中,系統只儲存答案,我們可以在機器中直接搜索,而專家系統所儲存的 並不只有答案,包含進行推理的能力與知識。將該領域專家們的知識與經 驗,經過知識加工處理的過程,建立一套以推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系統 [28,29],如圖 2-5 所示。. 詢問、難題. 領域專家. 知識工程師. 建構. 專家系統. 回答、解答. 圖 2-5. 2.5.1. 專家系統建構過程示意圖. 專家系統架構 專家系統的架構主要由知識庫與推理機兩大區塊組成,其中知識庫儲. 存從專家那裡得到的關於該領域專門知識,推理機顧名思義它具有進行推 理的能力,即能夠根據知識推導出結論[30]。專家系統架構包含六大部分 [31-33],如圖 2-6 所示,分別說明為:. 16.

(27) 領 域 專 家. 知 識 庫 知 識 擷 取 介 面. 知 識 工 程 師. 推 理 引 擎. 記 憶 體 暫 存 區. 使 用 者 介 面. 使 用 者. 說明解釋系統. 圖 2-6. 專家系統基本架構圖. 1. 知識擷取介面(Knowledge Acquisition Interface) 知識擷取目標是將專業領域的知識轉換成知識庫或是其它電腦化的形 式,可分為三種獲得知識的方法,分別為人際溝通模式、人機交談模 式和機器學習模式,如圖 2-7。. 專家知識. 知識工程師. 知識庫. 人際溝通模式. 專家知識. 交談式知識擷取. 知識庫. 人機交談模式. 範例庫. 機器學習軟體 機器學習模式. 圖 2-7. 知識擷取的三種方式. 17. 知識庫.

(28) 2. 知識庫(Knowledge Base) 為專家系統的核心,知識庫用於儲存解決處理問題的知識,包含了領 域專家的經驗及知識還有事實資料。 3. 工作記憶區(Working Memory) 用以暫時儲存推理過程中所產生之資料、知識等資料暫存區域。 4. 推理引擎(Inference Engine) 於知識庫中尋找問題解答的機制,模仿專家使用邏輯思考的方式與技 巧來解決問題。 5. 解釋能力(Explanation Facility) 將系統的邏輯與規則庫呈現給使用者的過程,幫助使用者對系統結果 有更深入的了解。 6. 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 提供使用者友善的溝通介面,讓使用者能得以和電腦組成的專家系統 進行順暢的溝通。. 在上述六個架構中,又以知識庫、推理引擎和使用者引擎最又重要。 從專家系統運作方式中,建立專家系統的過程,有三個主要程序,分別為 知識擷取、知識表現與知識推論,將分別在接下來的小節進行說明。 2.5.2. 專家系統知識擷取 在專家系統的發展過程中,知識取得、知識表示與知識推理為最關鍵. 的部分[34-36],從知識存在的具體性來看,可分為以下兩類:. 1. 內隱知識(Implicit Knowledge): 專指存在於專家腦中,須經由專家解釋,才能北一般人理解或應. 18.

(29) 用的知識。這類的知識因為在擷取過程中相當複雜,因此很難直 接應用在專家系統中,而這也是專家系統建立過程中所會遇到的 困難問題之一。. 2. 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 專指條理分明且清楚明確的知識,這類知識通常容易被歸納,因 此容易用在專家系統中。. 至於知識擷取過程又可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指認、結構化、關聯化 和測試,如圖 2-8 所示。 「指認」是確認問題與答案之間的關聯; 「結構化」 是指架構問題的模式,包含解決問題相關變數間的階層關係、因果關係以 及程序關係等,以便把問題分成許多獨立且較小的次問題;「關聯化」指 的是建立知識法則的過程;「測試」為擷取知識的檢查動作,實際上在知 識工程流程的每一階段,皆有階段性的測試,指又在測試結果和於目標之 後,才能再次進入下一步驟。. 指認. 概念. 結構化. 結構. 關聯化. 知識. 測試. 圖 2-8 知識擷取的四個步驟. 人際溝通模式可分為「直接人際溝通模式」與「間接人際溝通模式」 , 前者是以語言或文字等方式,直接與人類專家進行溝通,以便把知識擷取 19.

(30) 出來。這類方式包含陳述法、交談法、觀察法、閱讀法、問卷法與草案法 六種。. 間接人際溝通模式則是用特殊的表格、徒刑及數學分析方式為工具, 間接從這些工具的分析來擷取資料。這類方含有決策表、決策樹、且或樹、 故障樹、展開樹、流程圖、模式圖、階層集群分析樹和多為尺度分析樹九 種方法,本研究採用故障樹、且或樹來實作。 2.5.3. 且或樹(AND-OR Tree). 在知識庫的架構中,問題解決的過程可以看成是一種答案的搜尋,其 中運用圖形表達搜尋空間是最合適的,本研究使用 AND-Tree、OR-Tree, 來呈現知識庫架構的分析工具,由不同條件的子節點(Child-Node)所組成。 這些樹涵蓋許多類型的節點所組成的知識庫,每種類型的節點對應相符的 程序,如果當下的環境皆滿足節點所代表之狀況時,程序便會執行[38-41]。 以下分別介紹 AND-Tree 與 OR-Tree。. 1. AND-node 當 AND-node 底下所有子節點皆被滿足,AND-node 才會被滿足。只要 其中任一子節點未滿足,AND-node 就不會滿足,如果 AND-node 本身 就沒有任何子節點,就認為被滿足。如圖 2-9 所示。由左到右檢查「條 件一」 、 「條件二」 ,直到「條件 N」的子節點,當所有子節點皆被滿足, AND-node 才會執行某項程序。. 20.

(31) AND. 條件一. 條件二. 圖 2-9. ….... 條件N. 程序. AND-Tree. 2. OR-node 當 OR-node 底下某一個子節點被滿足,OR-node 也會被滿足,只有全 部子節點未滿足,OR-node 才不會滿足,而如果 OR-node 本身就沒有 任何子節點,則永遠不被滿足。如圖 2-10 所示。子節點由左到右檢查 「條件一」、「條件二」,直到「條件 N」 ,在所有子節點中,有一項被 滿足,OR-node 就會執行某項程序。. OR. 條件一. 條件二. ….... 條件N. 程序. 圖 2-10 OR-Tree. 2.5.4. 知識推論與知識表現. 專家系統的知識推理與知識表現有五種方式,分別為法則式系統、框 架式系統、邏輯式系統、物件式系統、語意式系統。在本篇研究中,僅介 紹所使用到的「法則式系統」。. 法則式系統,為最早發展出來並普及的知識表現與知識推理模式,其 基本格式為 IF…, THEN…。IF 的區塊稱之為前提(premise)或是條件 (condition);THEN 的區塊則稱之為行為(action)或結論。當 IF 的區塊與當. 21.

(32) 前的事實吻合,則 THEN 區塊內的行為就會執行,表示此法則被觸發。 然而,法則式系統又可依知識推論的方式不同,分成前向式推理系統與後 向式推理系統,以下將針對本研究所用的前向式推理系統做介紹。. 前向式推理系統,為最早被使用的推理系統,適用於設計與規劃等問 題的應用,如 1978 年~1982 年間由 DEC 公司所開發的 XCON 專家系統, 便是使用前向式推理系統。其系統的運作原理為,當使用者選擇一資料後, 程式將會利用此資料,來判斷其是否符合系統內定的條件,以選擇所成立 的事實,最後程式再根據使用者對於事實成立與否的回答,而得到不同的 結論。其運作方式如圖 2-11 所示。. 選擇資料. 條件一 成立. 是. 事實一. 條件二 成立. 是. 否. 否. 事實二. 條件三 成立. 是. 否. 結論一. 結論二. 結論三. 結論四. 圖 2-11 向前式推理系統運作原理. 2.5.5. 專家系統的特色與比較. 專家系統本身的程式設計方式與傳統的程式設計方式有很大差異,其 中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專家系統的解題知識與推理機制是分開的,因此,若 要強化專家系統的解題模式,只需修正知識庫的內容即可,不像傳統程式. 22.

(33) 一樣需連程式本身都進行修改。專家系統與傳統程式的差別如表 2-1 與表 2-2 所示。. 表 2-1. 專家系統與傳統程式內容比較 專家系統. 傳統程式. 表示知識. 表示資料. 知識庫與推理機制分開. 資料與演算法交織在一起. 高度交談式處理. 批次是順序處理. 知識密集型. 知識不密集. 特定領域的應用. 屬於一般性的應用. 表 2-2. 專家系統與傳統程式撰寫比較 專家系統程式寫作. 傳統程式寫作. 使用推理引擎. 使用演算法. 偏重符號處理. 偏重數值計算. 採用以符號為主的知識庫. 採用數址定址的資料庫. 可以提供推論、解釋的功能. 無法提供推論、解釋的功能. 由上述特性可知,專家系統不只是建構一個程式來執行某項工作,其 最主要的價值在於專家系統能完成一件像真正的人類專家所做的成果,因 此大量的知識都可以被廣泛的傳播開來,而不是緊握在少數專家的手中。. 23.

(34) 24.

(35) 第三章 系統架構與分析 本研究以雙電梯為主要的故障分析平台,針對電梯控制的程序及設備 故障作分析,採用專家系統建立雙電梯故障檢測系統設計;同時建立完整 知識庫做有效率的診斷、分析,規劃出完善的故障排除方式,首先在第一 節將介紹整體架構設計;第二節為電梯控制流程;第三節為人機介面的監 看系統;最後第四節介紹專家系統判斷電梯故障流程。. 3.1. 整體架構設計 本論文可程式控制器型號為 FX2,我們經由 USB 轉 RS422 作為電腦. 端與 PLC 溝通橋樑,將控制指令寫入 PLC,PLC 控制各個感測與驅動裝 置,另外再藉由電梯回傳的訊元件號設計人機介面,達到即時監控之目的, 系統架構如圖 3-1 所示 。. 控制訊號. USB轉RS422 (故障代碼等). 管理員. PLC. 電腦暨人機介面. 機電元件訊號. 圖 3-1 整體架構圖. 電梯控制方式多變,因此在撰寫 PLC 程式時,需依照各電梯狀態, 規劃出符合的系統運作,首先以「先來先服務算法」與「最短尋找樓層時 25.

(36) 間優先算法」作為主要的程序控制,而專家系統主要是用來解決故障發生 的問題。. 3.2. 電梯控制流程 本研究電梯的信號控制由 PLC 來實現,控制信號有:升降控制、開. 關門控制、樓層按鈕呼叫指令、車內按鈕呼叫指令、樓層顯示、安全保護 等,如圖 3-2 所示。. 樓層按鈕呼叫信號. 車內按鈕呼叫信號. A電梯. 樓層顯示信號. PLC. 開關門控制信號. 升降控制信號. B電梯. 電源. 變頻器. 圖 3-2. PLC 雙電梯控制信號圖. 為配合客戶端的需求,控制方式也有所不同,但主要不偏離上升、下 降、開門、關門,這些基本流程,其單電梯狀態流程如圖 3-3。. 26.

(37) 開關門控制. 4F 3F上升至4F. 4F下降至3F. 3F上升至4F 開關門控制. 3F. 3F. 開關門控制.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開關門控制. 2F. 2F. 開關門控制. 2F下降至1F 2F下降至1F 1F上升至2F. 1F. 開關門控制. 圖 3-3 單電梯控制基本流程. 本研究以單電梯控制基本流程為基礎,規劃出雙電梯的控制模式,當 A 電梯與 B 電梯皆在等待的情況下,當樓層按鈕呼叫時,則會選擇最近 且最佳運行之方向進行電梯上升、下降或開門之控制。當 A 梯與 B 梯等 待於相同樓層時,則會選擇 A 梯,拓樸圖如圖 3-4 所示,綠色為 A 梯與 B 梯所在樓層,藍色為樓層按鈕呼叫,紅色虛線為選擇 B 電梯後,B 電梯運 行之方向。. 在順風模式下,當 A 電梯或 B 電梯在向上或向下的運作過程中,會 判斷該樓層呼叫是否為順風模式,如果順風模式成立,則會另一台電梯不 會動作,A 梯向上順風模式拓樸圖如圖 3-5 所示。以圖 3-5 為例,綠色表 示 A 梯與 B 梯所在樓層皆為 1F,當樓層按鈕 2F 與 3F 皆有呼叫時,會. 27.

(38) 選擇 A 梯進行向上動作,且判定向上順風模式,A 電梯將在 2F 開關門結 束後,上升至 3F,進行開關門。. 開關門控制. 開關門控制. 4F. 4F. 4F下降至3F. 3F上升至4F. 4F. 3F上升至4F 3F. 3F.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2F. 2F. 開關門控制. 2F下降至1F 2F下降至1F 1F上升至2F. 3F上升至4F 開關門控制. 開關門控制.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4F下降至3F. 3F上升至4F. 3F 3F 2F 2F. 3F. 開關門控制.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開關門控制. 2F. 2F. 開關門控制. 2F下降至1F 2F下降至1F. 1F. 1F. 3F. 1F上升至2F. 1F. 樓層按鈕 開關門控制. 開關門控制. A梯. B梯. 圖 3-4. 選擇最近呼叫樓層拓樸圖. 開關門控制. 開關門控制. 4F. 4F. 4F下降至3F. 3F上升至4F. 3F上升至4F. 4F. 3F上升至4F 3F. 3F.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2F. 2F. 開關門控制. 2F下降至1F 2F下降至1F 1F上升至2F. 1F. 3F上升至4F 開關門控制. 開關門控制. 3F 3F 2F 2F 1F. 3F. 3F.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開關門控制. 2F. 2F 2F下降至1F 2F下降至1F. 1F上升至2F. 1F. 開關門控制. 開關門控制. A梯. B梯. A 梯向上順風模式拓樸圖. 28. 開關門控制.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樓層按鈕. 圖 3-5. 4F下降至3F. 開關門控制.

(39) 本研究在中模擬車廂滿載的控制方式,當車廂重量達到滿載時,則優 先處理車內的呼叫按鈕,如圖 3-6 所示。以圖 3-6 為例做說明,A 梯在 1F 等待與 B 梯在 4F 等待,當樓層按鈕 4F 按下時,經比較模式選擇 B 梯做 開關門控制,在開關門結束前,B 梯車內按鈕 1F 呼叫且電梯車廂內處於 滿載狀態,B 電梯將直接下降至 1F 做開關門控制,不走下降順風原則, 因此當按下 2F 按下時,會調度 A 電梯。. 開關門控制. 4F 3F上升至4F. 開關門控制. 4F. 4F下降至3F. 3F上升至4F. 4F. 3F上升至4F 3F. 3F. 3F 3F.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2F. 2F. 開關門控制. 2F下降至1F 2F下降至1F 1F上升至2F. 1F. 3F上升至4F 開關門控制. 開關門控制. 2F 2F. 4F下降至3F. 3F. 3F. 開關門控制.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3F下降至2F 2F上升至3F. 開關門控制. 2F. 2F. 開關門控制. 2F下降至1F 2F下降至1F. 1F. 1F上升至2F. 1F. 樓層按鈕 開關門控制. 開關門控制. A梯. B梯. 圖 3-6. 滿載模式控制拓樸圖. 根據以上之敘述,統整雙電梯主要控制規則有先來先服務、最短樓層 調度、滿載調度、順風模式這四大規則。在下一小節將介紹本研究自製的 硬體結構,且定義 PLC 輸入及輸出點支元件。. 3.2.1. 硬體結構 本研究之模型主要結構材料為高強度鋁擠型(鋁材),電梯車廂結構使. 用透明壓克力組成,在硬體部分有 PLC 控制器、馬達驅動器以及電梯所 使用的相關感測器,其實體如圖 3-7,表 3-1 為各結構說明。. 29.

(40) A. B. H. D. E. F J. C. G. 圖 3-7. 表 3-1. I. 雙電梯實體圖. 硬體結構說明 名稱. 功能. A. 電梯升降直流馬達. 電梯車廂升降. B. 樓層顯示器. 電梯到達樓層顯示. C. 電梯門步進馬達. 電梯門之開關. D. 電梯樓層按鈕. 各樓層上下按鈕. E. A 電梯內按鈕. 到達樓層之按鈕. F. B 電梯內按鈕. 到達樓層之按鈕. G. Relay. 馬達控制電路. H. 近接開關. 樓層感測. I. 電源供應器 DC 25V. 供電梯馬達使用. J. 電源供應器 DC 5V. 供樓層馬達使用 30.

(41) 外部硬體控制電路可分為 PLC 輸入點 X、PLC 輸出點 Y 兩個部分, 輸入點有近接開關、極限開關、按鈕,輸出點有顯示燈號、直流馬達、步 進馬達,表 3-2 與表 3-3 將逐一定義各點的元件。. 表 3-2. 各功能之輸入點 A 梯樓層近接開關. A 電梯 1F. A 電梯 2F. A 電梯 3F. A 電梯 4F. X00. X01. X02. X03. B 梯樓層近接開關 B 電梯 1F. B 電梯 2F. B 電梯 3F. B 電梯 4F. X04. X05. X06. X07. 開關門極限開關 A 車廂開門極限. A 車廂關門極限. B 車廂開門極限. B 車廂關門極限. X16. X17. X26. X27. 樓層外按鈕開關 1F 上. 2F 上. 2F 下. 3F 上. 3F 下. 4F 下. X30. X31. X32. X33. X34. X35. A 梯車內按鈕開關 A 車 1F. A 車 2F. A 車 3F. A 車 4F. A 車開門. A 車關門.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B 梯車內按鈕開關. 31.

(42) B 車 1F. B 車 2F. B 車 3F. B 車 4F. B 車開門. B 車關門. X20. X21. X22. X23. X24. X15. 表 3-3. 各功能之輸出點 樓層外按鈕顯示. 1F 上. 2F 上. 2F 下. 3F 上. 3F 下. 4F 下. Y00. Y01. Y02. Y03. Y04. Y05. A 梯車內按鈕顯示 A 車 1F. A 車 2F. A 車 3F. A 車 4F. A 車開門. A 車關門. Y30. Y31. Y32. Y33. Y34. Y35. B 梯車內按鈕顯示 B 車 1F. B 車 2F. B 車 3F. B 車 4F. B 車開門. B 車關門. Y20. Y21. Y22. Y23. Y24. Y25. A 梯馬達 上升. 下降. 開門. 關門. Y14. Y16. Y36. Y37. A 梯樓層顯示 Y10. Y07. Y06. B 梯馬達 上升. 下降. 開門. 32. 關門.

(43) Y15. Y17. Y26. Y27. B 梯樓層顯示 Y13. 3.2.2. Y12. Y211. 程式設計. 電梯控制的運作方式,在此節將逐一細分為初始定位、等待、選擇電 梯、電梯升降、開關門流程圖,並說明。 1. 電梯控制系統整體流程,如圖 3-8 所示,其說明如下: (1) 初始定位: 因為呼叫停止位置不一,或者在發生停電時,所造成的不正確停止, 故在送電開始後需讓 A、B 兩電梯車廂定位。 (2) 等待呼叫: 當乘客所按下的按鈕與電梯樓層相同時,程式自動選擇開關門流程, 讓使用者可進出電梯。另外,若乘客所按下的按鈕與電梯樓層不同 時,程式會進入比較模式,判斷該由哪座電梯動作,可達最快效益。 (3) 上升與下降: 當乘客已進入電梯時,按下車廂內的樓層按鈕指令,程式會依該電 梯所在位置選擇上升或下降。當乘客在電梯外按下樓層按鈕指令, A、B 電梯經過比較模式後,判別該使用哪台電梯執行上升或下降 至使用者所在位置。 (4) 停止樓層: 當電梯到達使用者呼叫之樓層,電梯立即停止上升或下降,執行開 關門之動作。 (5) 開關門: 當電梯準確停在使用者所呼叫之樓層時,則進入開關門動作流程,. 33.

(44) 讓乘座者進出電梯,同時並消除該樓所呼叫的指令,回到等待按鈕 呼叫模式。. 程式開始. 初始定位. 等待呼叫. 比較模式. 電梯上升. 電梯下降. 停止樓層. 開關門. 圖 3-8. 雙電梯控制整體流程. 34.

(45) 2. 電梯控制初始定位流程如圖 3-9,程式說明如下: (1) 在要作電梯重新定位時,必須先將車門關閉。 (2) 當確定門關上後,讓 A、B 電梯車廂下降至最底層,直到觸碰到極 限開關時,執行下一動作。 (3) 當電梯車廂觸碰到該梯的極限開關時,車廂開始上升。 (4) 到達 1F 時,近接開關動作,代表初始定位完成, (5) 等待按鈕呼叫指令。. 初始 定位開始. 否. A電梯 車廂關門. B電梯 車廂關門. A電梯 關門極限動作?. B電梯 關門極限動作? 是. 是. 否. A電梯 下降. B電梯 下降. A電梯 是否到達1F?. B電梯 是否到達1F?. 是. 是. A電梯 馬達停止. B電梯 馬達停止. 等待. 圖 3-9. 否. 雙電梯控制初始定位流程圖 35. 否.

(46) 3. 電梯控制比較模式流程如圖 3-10,程式說明如下: (1) 程式一開始分為兩個路徑,一為儲存呼叫按鈕的訊號,二為 A 電梯 車廂內部指定及 B 電梯車廂內部指定,並利用 SET 配合 PLC 內部 輔助電譯來保存被下達的指示。 (2) 比較 A 電梯與 B 電梯護轎所在位置前,先判斷 A、B 為上升優先狀 態或是下降優先狀態,再利用該樓層近接開關得知 A 電梯與 B 電 梯目前所在樓層。 (3) 若此時無外部呼叫或者 A 電梯及 B 電梯車內皆無按鈕指令下達, 則電梯停留原地。 (4) A 電梯、B 電梯各依內部指定上升下降至其他層樓。 (5) 有外部指令時,先與 A、B 兩電梯上升下降狀態比較,在判別 A、 B 電梯的遠近,A、B 電梯以所走的路徑最短者優先動作,若兩者 路徑相同,以 A 電梯優先動作。. 36.

(47) 比較模式 程式開始. 讀取A、B 電梯升降模式. 儲存外部呼叫與車 內樓層呼叫之指令. 讀取A、B 電梯的樓層所在. 清除讀取A、B 電梯升降模式. 否. 檢查是否有外部呼叫 與車內樓層呼叫指令? 是 比較外部呼叫與 A、B電梯遠近. A或B電梯 上升或下降. 否. 是否到達該呼叫樓層? 是. 開關門程式. 圖 3-10 雙電梯控制比較模式流程圖. 4. 電梯控制上升下降模式流程如圖 3-11,程式說明如下: (1) 電梯經過比較程序後,決定上升或下降同時,將電梯設定回上升或 下降優先動作,讓電梯在往後的動作優先處理上升或下降的指令。. 37.

(48) (2) 馬達運轉帶動電梯上升或下降,到近接開關動作。 (3) 當近接開關動作,代表到達新樓層,且判別樓層有外部呼叫或車廂 內樓層指定。 (4) 若有外部呼叫或車內指令,則電梯停止於該樓層。若無任何命令, 則進入比較程序判別升降。 升降模式 程序開始. 電梯設定為 上升或下降模式. 電梯上升或下降 馬達運轉. 樓層近接開關動作. 電梯停止. 是. 判斷該樓層有無外部呼叫 與車內樓層呼叫指令? 否 比較模式. 圖 3-11 雙電梯控制升降模式流程圖. 5. 電梯控制開關門流程如圖 3-12,程式說明如下: (1) 當到達定位時,清除該樓層的呼叫。 (2) 當電梯到達定位時,電梯門馬達運轉,電梯車門打開。 (3) 當觸動到開門極限時,啟動計時器。 38.

(49) (4) 若在計時終了前,按下開門指令,則重新啟動計時器。 (5) 若在計時終了前,就已下達關門指令,則馬達便立刻關門,同時計 時器也停止。 (6) 當關門馬達運作時,按下開門指令按鈕,則停止關門馬達,啟動開 門馬達。 (7) 當關門極限動作時,電梯開關門結束。. 開關門模式 程序開始. 清除同樓層呼叫. 開門馬達運轉. 否 開門極限動作? 是. 啟動計時器. 是. 開門按鈕是否按下? 否 否 計時器是否終止?. 關門按鈕是否按下?. 否. 是. 是. 關門馬達運轉. 開門按鈕是否按下?. 關門極限動作?. 開關門模式 程序結束. 圖 3-12 雙電梯控制開關門模式流程圖 39.

(50) 3.3. 監看系統介面設計 監看系統介面能以文字、數字或圖形等方式來顯示系統的機械狀態、. 警報訊息及其他相關資訊。本研究使用三菱 PLC 控制器 X 輸入點元件有: 按鈕開關、極限開關、近接開關,Y 輸出點元件有:按鈕顯示燈號、樓層 顯示燈號、升降直流馬達、開關門步進馬達,因此本研究將監看介面分成 兩大區塊,如圖 3-32 所示。. 輸入點狀態. 輸出點狀態. 圖 3-13 監看系統介面設計. 3.4. 專家系統故障分析運作 專家系統屬於人工智慧之範圍,其特色在於模擬人類專家之思考推理. 方式,處理問題找到最適宜的解決方法。因此本研究藉由參考文獻所得到 的資訊以及電梯控制程序,達到擷取知識之目的。. 40.

(51) 3.4.1. 定義故障原因. 依據電梯的運作程序定義出各個故障原因且畫出經整理後的故障診 斷樹。 (1) 初始定位故障原因,如圖 3-14: . 車廂未關門. . 關門極限開關未動作. . 馬達未下降. . 下極限開關未動作. . 馬達未上升. . 1F 近接開關未動作. . 1F 近接開關動作,但馬達未停止。. . 在等待時,樓層外部按鈕與車內按鈕,按下後 A 電梯未做上 升或開關門之動作。. 初始定位故障. 馬達未下降. 1F近接開關未動作. 1F 近 接 開 關 故 障. 1F 近 接 開 關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升 降 馬 達 故 障. 外 部 繼 電 器 故 障. 外 部 繼 電 器 接 觸 不 良. 升 降 馬 達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關門極限未動作. 升 降 馬 達 驅 動 器 故 障. 關 門 極 限 開 關 故 障. 極 限 開 關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圖 3-14 初始定位故障樹 41. 車廂未關門. 關 門 馬 達 故 障. 關 門 馬 達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關 門 馬 達 驅 動 器 故 障.

(52) (2) 比較模式故障原因,如圖 3-15: . A 電梯或 B 電梯升降控制錯誤. . 最短樓層控制錯誤. . 電梯未上升或未下降. . 到達呼叫樓層時,電梯未停止。. 比較模式故障. 馬達未上升或下降. 升 降 馬 達 故 障. 外 部 繼 電 器 故 障. 外 部 繼 電 器 接 觸 不 良. 升 降 馬 達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最短樓層調度錯誤. 升 降 馬 達 驅 動 器 故 障. PLC 程 序 故 障. 電 梯 升 降 調 度 錯 誤. 圖 3-15 比較模式故障樹. (3) 升降模式故障原因,如圖 3-16: . 馬達未上升或下降. 42. 呼叫樓層故障. 外 部 與 車 內 按 鈕 故 障. 該 樓 層 近 接 開 關 故 障. PLC 內 部 輔 助 繼 電 器 程 式 錯 誤.

(53) . 到達呼叫樓層時,近接開關未動作造成電梯未停止。. . 到達呼叫樓層時,近接開關動作但電梯未停止。. 升降模式故障. 馬達未下降或上升. 升 降 馬 達 故 障. 外 部 繼 電 器 故 障. 外 部 繼 電 器 接 觸 不 良. 升 降 馬 達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近接開關故障. 升 降 馬 達 驅 動 器 故 障. 近 接 開 關 故 障. 近 接 開 關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圖 3-16 升降模式故障樹. (4) 開關門模式故障原因,如圖 3-17: . 開門馬達未動作. . 關門按鈕按下時未動作. . 計時器時間到,車門未關。. . 關門馬達未動作. . 開門按鈕按下,開門馬達未動作。. 43. 按鈕呼叫故障. 按 鈕 開 關 故 障. 按 鈕 開 關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54) . 同樓層外部按鈕按下,開門馬達未動作。. 開關門模式故障. 馬達未開門. 開 關 門 馬 達 故 障. 外 部 繼 電 器 故 障. 外 部 繼 電 器 接 觸 不 良. 開 關 門 馬 達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關門按鈕故障. 開 關 門 馬 達 驅 動 器 故 障. 關 門 按 鈕 故 障. 開 門 按 鈕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馬達未關門. 開 關 門 馬 達 故 障. 外 部 繼 電 器 故 障. 外 部 繼 電 器 接 觸 不 良. 開 關 門 馬 達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開門按鈕故障. 開 關 PLC 門 計 馬 時 達 器 驅 程 動 式 器 錯 故 誤 障. 開 門 按 鈕 故 障. 開 門 按 鈕 接 點 接 觸 不 良. 圖 3-17 開關門模式故障樹. 本研究將故障樹的資料作整理,也考慮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發生電梯故 障的情形如電梯使用不當、安全開關以及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電梯停止 的可能也加入判斷,綜合所有推論規則,由系統運作開始至推論結束,專 家系統運作流程架構如圖 3-18。. 44.

(55) 專家系統. 電梯裝置故障. 顯示燈號故障推論. 驅動器故障推論. 感測器故障推論. 系統綜合推論. 系統中斷並結束運作. 圖 3-18 專家系統運作流程架構圖. 3.4.2. 專家系統故障檢測流程. 在本研究中提出的故障診斷主要針對感測及驅動部分作分析,由於綜 合電梯故障因素,大多為使用不當及元件故障所造成,使用不當如: . 操作錯誤:無意中按下緊急停止按鈕或其他操作盤上的按鈕和開關錯 誤操作。. . 惡作劇:在車廂內亂蹦亂跳、亂鬧、故意按緊急停止按鈕等。. 以上這些事情,將會使安全裝置作用、電梯會立刻停止。這樣的停止由乘 客面看起來雖是故障,但是機械本身是因為要做正常保護而停止的情形, 嚴格來說並非「故障」。. 要啟動專家系統,首先管理者透過緊急按鈕與人機監看介面判斷是否 發生故障事件,當系統判斷為故障事件發生時,便讓電梯停止運作,取得 45.

(56) 故障的步進點,之後利用專家系統,來協助解決故障之問題。而專家系統 內的故障判斷規則庫如圖 3-18 所示。. (a) 樓層感測故障規則庫. (b) 車內按鈕故障規則庫 46.

(57) (c) 電梯車門故障規則庫. 47.

(58) (d)樓層按鈕故障規則庫. (e)升降馬達故障規則庫 圖 3-19 專家系統故障檢測規則庫 48.

(59) 第四章 系統實作 根據第三章所提出的系統架構,本章節主要介紹實驗軟硬體,分別介 紹軟硬體環境、硬體電路設計、韌體與軟體系統建置。其系統開發環境、 實驗設備與實驗結果將在本章節描述。. 4.1 軟體與硬體環境 雙電梯控制系統,架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智慧型控制實驗室(二), 機構為四層樓雙電梯,電梯車廂結構則使用壓克力組成,電梯車門則是使 用直流馬達來做帶動,感測裝置部分,近接開關表示樓層、按鈕開關表示 指令呼叫。按鈕指示燈用 LED、樓層顯示則用於七節顯示器,整體系統 軟硬體規格如表 4-1。. 表 4-1. 系統使用軟硬體規格. 硬體設備. 軟體環境. CPU:Intel i7-2600. 3.4GHz. 開發軟體:. RAM:DDRⅡ 4GB. FXGPWIN. 感應器:近接開關. Visual C#2010. 按鈕開關. 作業系統. 極限開關. MS Windows Win7 Service Pack 3. 驅動:D.C. GEARED MOTOR 控制器:FX2 IC:MAX232、74LS47N、ULN2803. 49.

(60) 4.2 硬體電路設計 在雙電梯硬體設計部分包含樓層顯示電路、開關門驅動電路、升降馬 達控制電路。 4.2.1. 電梯樓層顯示電路 電梯樓層顯示主要經由 PLC 控制器接收到樓層近接開關的位置資訊,. 並將內部輸出訊號 Y 給 74LS47N 解碼,再經由共陽極七段顯示器呈現電 梯所在樓層數值,樓層顯示電路圖為圖 4-1,圖 4-2 為樓層顯示實體圖。. 圖 4-1. 4.2.2. 樓層顯示電路圖. 圖 4-2. 樓層顯示實體圖. 開關門驅動電路. 本研究使用 89C51 單晶片作為步進馬達的驅動電路,其目的是為減少 PLC 控制器的輸出點,另外由於步進馬達需要較大的驅動電流,因此我們 加上 ULN2813 IC 解決此問題。圖 4-3 為開關門控制電路圖,圖 4-4 為開 關門實體圖。. 50.

(61) 圖 4-3. 開關門控制電路圖. 圖 4-4. 開關門控制實體圖. 51.

(62) 4.2.3. 升降馬達控制電路. 本研究使用直流馬達做為電梯車廂的升降移動,另外以 PLC 控制器 的能力,沒辦法直接控制馬達正反轉,故須使用兩個繼電器,一個接正轉 輸出,另一個接反轉輸出,再搭配兩個繼電器的互鎖迴路避免同時動作, 圖 4-5 為電梯升降馬達控制電路,圖 4-6 為電梯升降馬達控制實體圖。. 圖 4-5. 電梯升降馬達控制電路圖. 圖 4-6. 電梯升降馬達控制實體圖. 52.

(63) 4.3 雙電梯控制系統設計 研究者利用單電梯的運作流程、先來先服務算法以及最短樓層搜尋做 為雙電梯控制的基礎,另外也加裝壓力感測裝置模擬車廂狀況,其詳細流 程將在以下小節介紹。. 4.3.1. 雙電梯控制流程. 本文自製的雙電梯為四層樓,車廂載重以可變電阻還模擬電梯超重的 場景,當電梯車廂達到設定的門檻值時,屬於滿載模式,因此在電梯控制 上只執行車內按鈕呼叫,模擬重量的電路圖如圖 4-7 所示,所使用的可變 電阻與 A/D 轉換器如圖 4-8 所示。 5V. V+. AX4AD com. 圖 4-7. 圖 4-8. A/D 轉換電路圖. 模擬重量感測實體圖 53.

(64) 當樓層按鈕、A 電梯與 B 電梯車內按鈕皆沒有呼叫且 A 車廂與 B 車 廂車門皆關上時,表示兩台電梯皆處於等待按鈕呼叫之狀態,階梯圖如圖 4-9 所示。. 圖 4-9. AB 梯皆處於等待的階梯圖. 當兩台電梯皆在等待的情況下,有樓層按鈕呼叫時,則進入比較模式, 在比較模式中,會選擇離樓層呼叫按鈕最近的 A 或 B 進行電梯調度,另 外,當兩台電梯皆在同一樓層,則會選擇 A 梯做上升、下降或開關門之 動作,且如果是 1F 、2F 、3F 的按鈕呼叫,則該電梯為優先向上模式, 另一部電梯則設定為優先向下,其階梯圖如 4-10 所示。. 54.

(65) 圖 4-10 設定向上模式與向下模式階梯圖. 以舉例的方式來說明順風模式,A 梯與 B 梯皆在 1F 等待,樓層按鈕 3F 先按下,經過比較模式,選擇 A 梯向上運行,A 電梯在 1F 與 2F 運行. 55.

(66) 過程中,按下 2F ,則不調度 B 電梯,因為在當前的場景,判斷為 A 梯 向上順風模式。另外當 A 車為向上順風模式時,2F 、3F 、4F 其中之 一被按下,則會選擇 B 電梯進行動作,並到達該呼叫樓層。. 在車內按鈕部分,其目的是將乘客送達到指定之樓層,但仍有一定之 規則,舉例來說,A 梯與 B 梯皆在 1F 等待,只有樓層按鈕 2F 按下,則 選擇 A 梯向上運行至 2F,在開關門之過程中,如果乘客按下 A 梯車內按 鈕 1F 與 3F,因為樓層按鈕是 2F ,因此電梯優先上升至 3F,再下降至 1F。如果 A 梯車內只按 1F,樓層按鈕又沒有其他呼叫,則電梯仍服務該 乘客下降至 1F。其階梯圖如圖 4-11 所示。. 圖 4-11 車內按鈕優先權階梯圖. 4.4 故障檢測系統設計 本研究提出的故障檢測系統,是針對雙電梯之裝置進行,透過模擬實 際電梯的場景與我們所開發之檢測系統,有效地找出故障元件。. 56.

(67) 4.4.1. 模擬場景設置. 本系統使用 Microsoft Visual C#2010 來完成監看介面,當通訊埠開啟 時,可讀取實體電梯所回傳的機電元件訊號,流程圖如圖 4-12 所示。藉 由讀取到的訊號,以圖形化之方式顯示給管理者,如圖 4-13 所示。在監 看介面中,輸入點 X 可了解當前電梯之所在樓層、車門狀態以及按鈕呼 叫之狀態,輸出點 Y 可以知道顯示燈號以及 AB 車廂是否正在上升、下降、 開關門,圖形為綠色時,表示該點狀態為 1,反之,白色圓圈表示該點狀 態為 0。. 開始. 設定參數. 否. 開啟通訊埠. 電梯停止運作並 啟動專家系統. 與PLC連線成功?. 顯示故障元件. 是 讀取PLC資訊. 否. 結束. 是否發生故障? 是. 圖 4-12 監看介面與故障檢測流程圖. 57.

(68) 2.當樓層按鈕按下. 1.A梯與B梯 皆在1F等待. 1.A梯與B梯 處於關門狀態 3.樓層按鈕顯示燈號亮起. 4.A電梯上升中. 1.A梯與B梯的 七節顯示器為1. 圖 4-13 電梯運作時的監看介面. 在圖 4-13 中,綠色圓圈表示電腦端讀取到的值為 1,因此管理者藉由 此介面可以知道雙電梯初始狀態為,兩車廂皆為閉合,A 梯與 B 梯皆在 1F 等待,且樓層七節顯示器數值為 1。當 2F 與 3F 皆呼叫時,輸入點 btn_2FUp、btn_3FUp 會顯示為綠色,此時 A 電梯正在上升中,A 梯上升 為綠色。. 當 A 電梯到達 2F 時,ACar2F 為綠色,A 梯樓層七節顯示器數值為 2, Y07 為綠色,且 A 梯正在開門,A 梯開門為綠色,A 梯關門極限則變為 白色圓圈,同時也取消 ACar1F 的近接開關、A 梯上升、2F 按鈕呼叫以 及 2F 顯示燈號且將顯示為白色圓圈,此監看介面狀態為圖 4-14 所示。. 58.

(69) 2.取消樓層按鈕呼叫. 1.A梯在2F. 2.取消顯示燈號. 2.取消A電梯上升. 3.A梯開門中. 1.A梯 七節顯示器為2. 圖 4-14 A 梯上升至 2F 時的監看介面. 4.4.2. 檢測故障元件. 電梯裝置可分為顯示燈號、驅動器、感測器,如圖 4-15 所示。本研 究依據電梯裝置進行故障檢測,就顯示燈號故障包含樓層按鈕燈號、車廂 按鈕燈號以及樓層顯示燈號,驅動器故障包含升降馬達、開關門馬達,感 測器故障包含按鈕故障、近接開關故障、極限開關故障。. 59.

(70) 樓層顯示燈號 顯示燈號 按鈕顯示燈號 升降馬達. 電梯裝置. 驅動裝置 開關門馬達 近接開關 感測裝置. 按鈕開關 極限開關. 圖 4-15 檢測電梯裝置圖. 電梯在運行過程中,判斷出狀態異常時,則會進入專家系統進行推論, 最後將推論結果顯示,告知管理者故障之訊息,如圖 4-16 所示,而管理 者科依照表 4-2 的處理程序,依序檢查,直到元件正常動作為止。. 圖 4-16 故障訊息. 60.

(71) 表 4-2 編號. 雙電梯故障元件處理程序. 雙電梯不良狀況. 故障說明. 處理程序 1. 更換 A 梯升降馬達. 01. A 梯升降馬達故障. 2. 檢查 A 梯升降馬達連接之繼電器. 不動作. 3. 檢查電源供應器(24V). 1. 更換 B 梯升降馬達 02. B 梯升降馬達故障. 2. 檢查 B 梯升降馬達連接之繼電器. 不動作. 3. 檢查電源供應器(24V). 03. 1.. 更換 A 梯開關門馬達. 馬達不動作. 2.. 檢查驅動器(8051). 開極限不動作. 更換 A 梯開門極限. 關極限不動作. 更換 A 梯關門極限. A 梯開關門故障. 1. 更換 B 梯開關門馬達. 04. 馬達不動作. 2. 檢查驅動器(8051). 開極限不動作. 更換 B 梯開門極限. 關極限不動作. 更換 B 梯關門極限. B 梯開關門故障. 05. A 梯 1F 近接開關故障. 不動作. 更換 A 梯 1F 近接開關. 06. A 梯 2F 近接開關故障. 不動作. 更換 A 梯 2F 近接開關. 07. A 梯 3F 近接開關故障. 不動作. 更換 A 梯 3F 近接開關. 08. A 梯 4F 近接開關故障. 不動作. 更換 A 梯 4F 近接開關 61.

(72) 09. B 梯 1F 近接開關故障. 不動作. 更換 B 梯 1F 近接開關. 10. B 梯 2F 近接開關故障. 不動作. 更換 B 梯 2F 近接開關. 11. B 梯 3F 近接開關故障. 不動作. 更換 B 梯 3F 近接開關. 12. B 梯 4F 近接開關故障. 不動作. 更換 B 梯 4F 近接開關. 13. 樓層按鈕 1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1F 按鈕. 14. 樓層按鈕 2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2F 按鈕. 15. 樓層按鈕 2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2F 按鈕. 16. 樓層按鈕 3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3F 按鈕. 17. 樓層按鈕 3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3F 按鈕. 18. 樓層按鈕 4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4F 按鈕. 19. A 梯車內按鈕 1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A 梯車內 1F 按鈕. 20. A 梯車內按鈕 2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A 梯車內 2F 按鈕. 21. A 梯車內按鈕 3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A 梯車內 3F 按鈕. 22. A 梯車內按鈕 4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A 梯車內 4F 按鈕. 23. A 梯車內按鈕開門.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A 梯車內開門按鈕. 24. A 梯車內按鈕關門.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A 梯車內關門按鈕. 25. B 梯車內按鈕 1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B 梯車內 1F 按鈕. 26. B 梯車內按鈕 2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B 梯車內 2F 按鈕. 27. B 梯車內按鈕 3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B 梯車內 3F 按鈕. 28. B 梯車內按鈕 4F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B 梯車內 4F 按鈕. 29. B 梯車內按鈕開門.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B 梯車內開門按鈕. 30. B 梯車內按鈕開門. 故障. 不動作. 更換 B 梯車內關門按鈕. 31. 樓層按鈕 1F 顯示燈號故障. 不動作. 更換 1F 顯示燈號. 32. 樓層按鈕 2F 顯示燈號故障. 不動作. 更換 2F 顯示燈號. 33. 樓層按鈕 2F 顯示燈號故障. 不動作. 更換 2F 顯示燈號 6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hen? Where? What? A Real-Time System for Detecting and Tracking People.’’ Pro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ace and Gesture Recognotion, April, pp. Pentland, “Pfinder:

Cheng-Chang Lien, Cheng-Lun Shih, and Chih-Hsun Chou, “Fast Forgery Detection with the Intrinsic Resampling Properties,”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英文)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 (IIHMSP 2010). 發表 論文

通常在研究賽格威這類之平衡系統時在於機構之設計是十分的昂貴,本論文

Harma,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bird species based on sinusoidal modeling of syllables,” in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Dragan , “Provably good global buffering using an available buffer block pla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pp.. Cong, “Interconnect performance

Gu, “Corner Block List: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opological Representation of Nonslicing Floorplan,” IEEE/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pp.8–12,

Sun, “The Application of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in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s”,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Man and Cybemetics, vol.6,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