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香港推行通識教育及其對策The implementation of Liberal Studies in Hong Kong and its strategies,以新視窗打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在香港推行通識教育及其對策The implementation of Liberal Studies in Hong Kong and its strategies,以新視窗打開"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在香港推行通識教育及其對策

在香港推行通識教育及其對策

在香港推行通識教育及其對策

在香港推行通識教育及其對策

在香港推行通識教育及其對策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beral Studies in Hong

Kong and its strategies

郭 康 健

郭 康 健

郭 康 健

郭 康 健

郭 康 健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

摘 要

摘 要

摘 要

摘 要

摘 要

香港特區政府進行教育體制改革,並將於 2009 年開始,在中學逐步推行「3+3+4」學制,其中高中考試還加 入了通識教育科作為必修科要求學生應考。本文欲對通識教育在今天的香港推行的意義進行分析,亦試圖剖 析為何遭受到種種的批評,並對如何面對種種問題提出筆者的意見。筆者欲指出,在香港推行通識教育有其 時代的逼切性,它既是全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亦用以補足因知識專業化所帶來的不足。論者雖然對應否 在今天的香港推行通識教育持正面的意見,但礙於通識教育的性質、要求及考核與傳統的學科有異,他們對 如何推行及是否具備條件推行則頗有保留。筆者欲指出,此種種問題確實存在,但並非不能克服。教授此科 的教師不應本能地產生恐懼及排斥,而應該理性思考,以開放的態度思考問題及迎接教學方法的轉變。我們 不應把政府決定推行通識教育的美意扭曲,以致好事變成壞事,而應欣然接受新教學方法的挑戰,調整自己 的意識及強化自己的能力以迎接新環境的到臨。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關 鍵 詞

通識教育,社會變遷,教育改革

Abstract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will process the “3+3+4” new academic structure. Starting from 2009,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will begin to have a new syllabus to set Liberal Studies as a core and compulsory subject in the new examination system.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study the meaning of Liberal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Hong Kong society, and we will also try to analyze why it has encountered various comments, and how we can cope with the related issues.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point out th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have the subject of Liberal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Hong Kong society, because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hole-person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alances the impact of specialized education.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liberal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香港教師中心學報》 , Vol. 6

(2)

引 言

引 言

引 言

引 言

引 言

香港行政長官已於 2004 年的施政報告中,為發展 新高中及大學的「3+3+4」學制定下方向,目的是 要好好裝備香港的下一代,以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 及配合知識型社會的需要。「3+3+4」學制是把現 行學制轉制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及大學改為四年 制。新高中學制將於 2009 年 9 月推行,並於 2012 年在大學實行四年制。 政府期望透過新學制達到的目的眾多。其目的 計有:(一)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及數學的能力; (二)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三)改善學生的批判 性思考、獨立學習和人際溝通的能力;(四)使學 生有更多機會體驗德育、公民教育及體藝範疇有關 的其他學習經歷;及(五)幫助學生為日後升學及 就業作好充分的準備(註 1)。這五個目的,是透 過均衡而多元化的學習來促進學生達致全人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新高中學生課程中,把中國語 文、英國語文、數學及新增的通識教育列為四個升 讀大學必須應考的核心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 及數學作為必考科目沒有受到很多的批評,但輿論 對通識教育應當如何處理則有頗多的意見。

that the issues cannot be solved. The teachers need not have such great opposition; they are advised to have an open mind to think rationally, and to adapt a new way to teach this subject. It is not suitable to distort the good in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make the good thing become worse. Teachers are advised to learn a new way to teach this subject, adjust their attitudes, and strengthen their ability to accept the new teach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Liberal studies, social change, education reform

本文借此機會,對通識教育在今天的香港推行 的意義進行分析,亦試圖剖析為何它遭受到種種的 批評,並對如何面對種種問題提出筆者的意見。

通識教育科的課程設計

通識教育科的課程設計

通識教育科的課程設計

通識教育科的課程設計

通識教育科的課程設計

新高中通識教育的課程有六個單元,分別是 (註 2):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三、現代中國; 單元四、全球化; 單元五、公共宪生與生物科技;及 單元六、能源與環境。 六個單元各有主題(註 3)。 單元一是 i)自我了解;ii)自我管理及 iii)人 際關係。 單元二是 i)生活素質;ii)經濟轉型;iii)法 治與社會政治參予及 iv)身分認同。 單元三是 i)中國的改革開放及 ii)中華文化與 現代生活。 單元四是 i)全球化的意義及 ii)影響與回應。

(3)

4. 沒有可應用的通識教育的教科書,教師需因應 學生的需要自設教材,結果令不同學校所教授 的課程參差。但在另一方面看,如有既定的教 科書,便失去了開設通識教育科的原意,且亦 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5. 現在中學教師的行政工作繁多,培訓亦欠完 善,在此情況下配以新興的通識教育,令教師 百上加斤及無所適從。 6. 由於通識教育科只有空泛的課程指引,加上又 缺乏足夠的人力和物力配合,最後又可能走回 朝令夕改的老路。 7. 「3+3+4」學制改革以中文、英文、數學和通 識教育作為四個核心課程單元,鼓勵學校開設 多元化課程讓學生選擇,希望學生能夠「文中 有理、理中有文」。但在最近公布的大學收生 標準裡,能否真正配合或以至促進上述的改革 意圖呢?因為大學真正的收生標準,大大影響 通識教育的教與學,若大學沒有充份配合當局 的改革意圖,便很可能未能達到當局期望的 「文中有理、理中有文」。 8. 有學校埋怨大學過於保守,未能充分把握改制 契機,配合中學把課程和學生學習生活搞活,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沒有確認職業導向課程的地 位和沒有就學生學習檔案的重要性表態。此 外,也有中學懷疑大學只把選修科數目定為兩 個以下,沒有為四個核心課程單元定及格以上 的標準,均是試探「市場」的權宜之計。

分析與評論

分析與評論

分析與評論

分析與評論

分析與評論

從以上對通識教育的種種批評看,輿論並沒有質疑 通識教育在當今香港教育上的重要性,此點是可喜 可賀的。通識教育確實在當下的香港環境有其特定 的教育意義及切合時代的需要。 在香港推行通識桝育及其對策 單元五是 i)公共宪生與責任及 ii)生物科技與 抉擇。 單元六是 i)能源與科技及 ii)環境與可持續 發展。 通識教育科的目標,是想透過學習的過程,加 深學生對自身、社會、國家及世界的理解。並且希 望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多角度思考,及欣賞與尊重 不同文化和觀點,從而成為一個有識見及負責任的 公民(註 4)。學生透過六個單元合共探討十五個 議題的學習,期望他們在認知上有所擴闊,並能從 多角度進行批判性的思考。

輿論的反應

輿論的反應

輿論的反應

輿論的反應

輿論的反應

自從通識教育科被列為必修科後,輿論對此科也 有頗多的批評。他們的批評大致上可歸納為以下 數點: 1. 通識教育的理念及定義至今還不太明晰,而課 程策劃上又欠缺全面,致令學生通通不識,學 科流於「吹水」的科目。 2. 通識教育的原意本是好的,但是要學好通識教 育,學生須先要有良好的基本知識才可。現時 中學「殺校」浪潮已至,不少學校為了討好教 育局,以顯示他們主動配合教育改革,便爭先 恐後地在初中階段設立通識教育課程。初中學 生沒有機會研習一些基礎知識,如國家歷史、 世界地理、世界文化等。若學生不繼續升學, 便可能連一些基本知識也一知半解。結果可能 是通識教育的原意不單未能達到,兼且有害基 本知識的掌握。 3. 對怎樣的教學設計才算是通識教育並不清楚。 很多學校關注在教學時變得無所適從,教與學 也會產生困難。

(4)

對社會及國家的責任感和對多元文化的接受程度往 往遭受社會人士的抨擊。兼且在全球化的衝擊下, 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變得多樣及複雜,傳統的教學及 專門化的教學逐漸浮現出種種缺點。其中只培訓專 才而忽視通才導致學生知識狹窄及適應能力低。只 有智育培訓而忽視德育發展可能教出一個缺乏社會 責任的人來。不懂自學方法及忽略終身學習的需要 使學生未能與時並進,最終可能成為社會日後發展 的阻力。為了回應此種種問題,通識教育科正正是 教育局所給予的靈丹妙藥。它透過把學科作為必修 科使各人也有此方面的學習經歷,而且是在高中而 非在大學本科才學習,這使不進入大學的學生也可 受過此方面的訓練,從而成為適合社會需要及有社 會責任的人。若是升讀大學者,通識教育科的知識 及學習方法也為學生進入大學求學作好準備。故 此,通識教育的目標是遠大並顧及當前社會的需 要。它既配合社會變遷需要加強通才知識的需要, 亦為個人融合祖國創造動力,承接歷史文化及迎接 世界的多元文化,更可提高個人融入社會的能力。 如此照顧多方面需要的學科,哪有理由從根本應否 設立此科上提出反對?但如何落實及在何條件下落 實實在不無問題。

教與學及評核的標準

教與學及評核的標準

教與學及評核的標準

教與學及評核的標準

教與學及評核的標準

現時輿論對通識教育科的批評是可以理解的。通識 教育科作為必修科,所期望學生掌握的正是最基 本、最核心的概念。不過,這核心的概念並非如傳 統學科般有其單一性及片面性,它是透過貫通中外 古今及平衡文理,並結合學與用的學科。透過通識 教育科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學會學習,從而訓練出靈 活應變的能力。故此通識教育的重點是培養正確的 學習方法,及面對陌生問題時懂得如何尋找資料、 加以判斷,從而化為自己的觀點。由於眾多資料的 才不會人云亦云而沒有主見。 有人擔心通識教育科流於「吹水」的科目,教 者無把握教得適當,學習者無把握學得其所。不 過筆者認為此問題是可以克服的。正如同作文一 樣,在中文科及英文科裡也有以作文作為測試學 生中英文科水平的方法。難道作文沒有好壞之分 嗎?難道作文便不可教不可學嗎?作文沒有標準 答案,既可以是描寫文、抒情文、議論文或其他 的文體,但仍可以教、可以學及可評定高低。個 別內容的豐富性、組織能力的高低、議論的說服 力及個人見解的獨特性正是評分高低的依據。通 識教育科對同一議題亦可以用不同的範疇、不同 的角度及不同的觀點作答來處理。一如在考核作 文的情況一樣,通識教育科根本沒有所謂的標準 答案。但內容說明了什麼、闡述是否清楚、組織 是否完善、如何考慮正反的觀點、自己的論據為 何、有否例子支持自己的論據、論據有何新意及 價值等等正正是客觀評核的準則。在大學的社會 科學學科正正是用此等準則來衡量,我們不發現 有何問題,亦不發覺同學在沒有認識的情況下 「吹水」仍可以拿取到好的成績。通識教育科的評 分正正用此法而矣。

通識教育科與傳統學科的關係

通識教育科與傳統學科的關係

通識教育科與傳統學科的關係

通識教育科與傳統學科的關係

通識教育科與傳統學科的關係

有人擔心學生在通識教育科因難以掌握而學藝未 精,及與傳統學科相關的知識因割裂地接收而弄致 一知半解。結果可能是通識教育的原意不單未能達 到,兼且有害基本知識的掌握。其實通識教育的重 點是其學習過程,及把自己多番思考所得的觀點表 達出來的方法。此種學習過程與觀點的表達方法一 樣適合用於傳統的學科。此外,通識教育科與傳統 學科正產生互補的作用。傳統學科所強調的是該科

(5)

的精專部份,而通識教育科縱使在內容上與傳統學 科有所重疊,但其所強調的是其普遍性及顯示出分 析同一問題可用多角度來思考。而通識教育的知識 有助知識的整合,亦有助打破學科的壁壘。

通識教育科的教材

通識教育科的教材

通識教育科的教材

通識教育科的教材

通識教育科的教材

通識教育科最大的問題看似是有沒有教材及教材是 否合適,以及自訂教材與教材之間存在內容差異及 水平差異的問題。其實教材方面在有需求的情況下 就有供應,這已是社會的普遍現象。兼且通識教育 科屬必修科,在龐大需求下現時在市面上已可以找 到不少教材。正因為通識教育科不宜內容僵化,所 有教材只宜參考、吸收而經學生的思維成為他的見 解。所有的教材在事實的陳述上、資料的組織整理 上,以及觀點上不論優劣也有其參考的價值。即使 是劣等的教材也可作反面教材使之不要再犯。如果 手頭上的教材不合用,無論是過深或過淺,也可以 經教師自訂教材或師生共同找教材來解決。在現今 資訊爆炸及資訊搜尋方法大大方便的情況下,找到 合適的教材並不是難事。不過可以肯定找教材需要 花點時間及耐心,這正是在職老師所恐慌的地方。 根據筆者自己的教學經歷告之,找教材是花時間 的,有時是找不到多少真正有用的內容,有時是找 到的內容太多,沒時間閱讀、吸收與整理。不過, 初時所花的時間可能較多,但習慣了愈見有效率。 此外,圖書館存放很多工具性的資料可供使用,例 如百科全書、個別學科的專門字典、學報與年報 等,很多的內容也極具水準,找到了合用的資料可 縮短對某領域了解所需的時間。至於教材是否合適 的問題,我們應該不受思想的束縛,以對一般資料 的要求來檢定教材便可,因為教材的優劣在乎其解 釋力及佐證能力。如果沒找到更好的解釋,那麼這 個教材有暫時的作用。一旦有更好的資料,便可以 更新教材。

備 課 時 間

備 課 時 間

備 課 時 間

備 課 時 間

備 課 時 間

自訂教材或尋找教材,由老師找教材抑或師生合 作找教材也好,預備通識教育科的時間或許較 多,對老師的工作量可能百上加斤。如果校方可 減少老師一些不必要的文書工作,或教學助理幫 助前期的資料搜集或一些文書工作,教師的工作 壓力便可能減輕。不過筆者想指出的是,現時工 作量大不是通識教育科教師或中學教師的獨有現 象,很多工作的工作量也很大。教師有較長的寒 假及暑假作為充電或備課之用,整體來說工作量 仍可接受。如果以中學的教師與大學的相比,中 學的工作仍屬輕鬆。我們不必對面前的沉重工作 量或較大難度的工作產生恐懼及排斥。教師應在 心理上作出調整,當你考慮到教書不單是一份可 糊口的工作,教師應有其使命感,及教懂學生後 所有的那份喜悅的話,那麼感受到的壓力可能大 大地減少。筆者認為有問題向上級及當局反映, 彼此多溝通較有利於用抗爭的方式表達不滿。當 局作為人民公僕亦不宜擺官威招來反感,保持和 諧氣氛及平心靜氣處理問題很重要。

大學收生與考試的配合

大學收生與考試的配合

大學收生與考試的配合

大學收生與考試的配合

大學收生與考試的配合

通識教育科的成敗或「3+3+4」學制的成敗,關鍵 因素之一是大學實際的收生標準與入學考試的要 求是否配合。大學實際的收生標準是否做到「文 中有理、理中有文」,以及大學在收生時如何看 待職業導向課程的地位會影響學科的教與學。大 學、教育局及中學三方應加強溝通,從而制訂出 三方也可接受的標準來。否則通識教育科被邊緣 化或教育改革的目的不能達到也不是一件好事。 在香港推行通識桝育及其對策

(6)

試裡屬新生事物,內容的不盡完善及遭人誤解也 不足為奇。通識教育對當前香港教育有其補足與 平衡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欣賞教育當局的美 意,勿把好事變壞事。 通識教育的前路如何要靠教師的體諒與合 作。不單學生要學會學習、願意終身學習及欣賞 不同的觀點,教育同工也需要在心態上作出調 量也會欣然接受,且自己的工作能力亦因此類磨 鍊而得以強化。通識教育的教學法早在大學的社 會科學學科裡實行,對教與學並未發現不能克服 的問題,現在把此法推展到高中的通識教育科, 相信種種的問題最終可一一解決。教育當局需主 動協助及加強與學校及教育同工的溝通,勿把設 立通識教育科此好事變為壞事。

註 釋

註 釋

註 釋

註 釋

註 釋

註 1:見教育統籌局(2005)。《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香港:教育統籌局。 註 2:見教育統籌局(2005)。《通識教育科課程設計:第二期諮詢稿》。香港:教育統籌局。 註 3:同註 2 。 註 4:同註 2 。

參 考 資 料

參 考 資 料

參 考 資 料

參 考 資 料

參 考 資 料

李子建編(2002)。《課程、教學與學校改革:新世紀的教育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曾榮光編(2006)。《廿一世紀教育藍圖?香港特區教育改革議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李國章(21.1.2005)。〈三三四學制 2009 年實施〉。香港:香港教育統籌局新聞發表。 黃康顯(2005)。〈通識教育的知與行〉,載於《信報》2005 年 2 月 8 日。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教育統籌局(2005)。《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香港:教育統籌局。 教育統籌局(2005)。《通識教育科課程設計:第二期諮詢稿》。香港:教育統籌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ore than 90% of the leaders reported that the Panel Chair was also expected to ensure that all teachers followed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to review evidence of teaching

To ensure that Hong Kong students can have experiences in specific essential contents for learning (such as an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d) While essential learning is provided in the core subjects of Chinese Language, English Language, Mathematics and Liberal Studies, a wide spectrum of elective subjects and COS

(a) the respective number of whole-day and half-day kindergarten students receiving subsidy under the Pre-primary Education Voucher Scheme (PEVS) or the Free Quality

•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香港建築信息模擬學會. •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It clarifies that Upāyakauśalya,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has been accepted in Confucian culture, and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of wisdom in Mahāyāna Buddhism which

• Environmental Report 2020 of Transport Department, Hong Kong: to provide a transport system in an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manner to align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