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登山健行者的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

-以陽明山國家公園七星山為例

A Study on Mountain Hikers’ Leisure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 Taking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Mt. Qixing as an Example

系 所 別:景觀建築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10007014 楊景堯 指導教授:陳沛悌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8 月

(2)

i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登山健行者的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及社經背景,研究地點為台 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七星山步道,研究對象為七星山登山健行活動之參與者。本 研究於2013年5月11日至26日前往七星山主峰山頂進行正式施測,並使用SPSS 12.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前往七星山登山健行之民眾,整體年 齡層以41~60歲為主。教育程度大多為大學(專)。職業以工商貿易(服務)業為主。

居住地則大多在大台北地區。

第一次前往七星山者,大多為21~30歲之在校學生,整體滿意度大多為「普通」;

前往3~4次以上者,大多為41歲以上之軍警公教、工商貿易(服務)業人員或已經退 休,為經常從事登山健行活動之山友,整體滿意度大多為「滿意」或「非常滿意」。

本研究經分析後得到以下結論:

一、在休閒體驗與滿意度的部分,受試者在身心健康及親近大自然方面之正面回應最 明確。

二、不同社經背景(性別、年齡)之登山健行者在休閒體驗上有顯著差異。

三、休閒滿意度方面僅年齡變項有顯著差異,其他變項並無顯著差異。

四、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呈正相關。

關鍵字:七星山、登山健行、休閒體驗、休閒滿意度

(3)

i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ountain hikers’

leisure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and their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The location of the study is at Mt. Qixing hiking trail with its hikers as the samples of the research. The sampling was conducted from May 11th to 26th in 2013 at Mt. Qixing main peak an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12.0 version software. It reveals in the finding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hikers are in the 41 to 60 age bracket, college graduates, work in the industry, commerce or trade (service) sector, and live in the greater Taipei region.

The first-timers to Mt. Qixing are mostl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r twenties. Their overall rating of satisfaction is “Average”. Those who have been there for more than three or four times are above the age of forty one in majority, and work for the government or in private sector or are already in retirement. These frequent hikers rate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as “satisfying” or “very satisfy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the study lead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In leisure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the aspect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being around Nature receive the most positive response from survey participants.

2. The leisure experiences of hikers with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vary significantly.

3. Noticeable difference in leisure satisfaction is demonstrated only in the variable of age but not in other variables.

4. The leisure experience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Keywords: Mt. Qixing, hiking,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satisfaction

(4)

iii

誌謝辭

論文能夠完成,並通過口試,除了要感謝指導教授陳沛悌老師這幾年的指導外,

也要感謝口試委員巫哲緯老師、李明恭老師以及孔仁華老師,在百忙之中抽空審閱論 文,並於口試時提出建議,對於論文的修正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另外也要感謝景 觀碩士班的同學們,在寫論文的期間和口試時都幫了我不少忙。

在念碩士的這段期間,雖然總是非常辛苦,卻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和碩士班的同 學之間也曾經有過快樂的時光,同學的關懷與互相切磋,是個人向前邁進的動力。而 在製作問卷、問卷調查及資料分析的過程中,我的家人更是幫了我非常多的忙,多虧 有同學及家人的幫助,我的論文才得以順利完成。

在此,我想將通過論文口試、順利畢業的這份喜悅分享給我的家人,以及關心我 的師長與親朋好友。

景堯 謹於 2014 年 8 月

(5)

iv

目 錄

摘 要 ... i

誌謝辭 ... iii

目 錄 ... iv

表目錄 ... v

圖目錄 ... v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限制 ...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3

第貳章 文獻回顧 ... 4

第一節 登山健行 ... 4

第二節 步道 ... 6

第三節 休閒體驗 ... 8

第四節 休閒滿意度 ... 10

第五節 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 12

第參章 研究設計 ... 13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 1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 14

第三節 研究假設與抽樣方法 ... 1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1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18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19

第一節 樣本資料分析 ... 19

第二節 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概況分析 ... 22

(6)

v

第三節 不同社經背景之差異性分析 ... 26

第四節 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 4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41

第一節 結論 ... 41

第二節 建議 ... 43

參考文獻 ... 44

一、中文部分 ... 44

二、外文部分 ... 47

三、網頁部分 ... 48

附錄一 ... 49

表目錄 表 2-1 步道之海拔高度分類表 ... 6

表 2-2 步道之難易度分級表 ... 7

表 4-1 登山健行者之社經背景統計表 ... 21

表 4-2 休閒體驗之平均數分析表 ... 23

表 4-3 休閒滿意度之平均數分析表 ... 25

表 4-4 休閒體驗之性別變項分析表 ... 26

表 4-5 休閒體驗之年齡變項分析表 ... 27

表 4-6 休閒體驗之教育程度變項分析表 ... 28

表 4-7 休閒體驗之職業變項分析表 ... 29

表 4-8 休閒體驗之婚姻狀況變項分析表 ... 30

表 4-9 休閒體驗之每月平均收入變項分析表 ... 31

(7)

vi

表 4-10 第一次與第二次以上登山者之體驗差異性分析表 ... 32

表 4-11 休閒滿意度之性別變項分析表 ... 33

表 4-12 休閒滿意度之年齡變項分析表 ... 34

表 4-13 休閒滿意度之教育程度變項分析表 ... 35

表 4-14 休閒滿意度之職業變項分析表 ... 36

表 4-15 休閒滿意度之婚姻狀況變項分析表 ... 37

表 4-16 休閒滿意度之每月平均收入變項分析表 ... 38

表 4-17 第一次與第二次以上登山者之滿意度差異性分析表 ... 39

表 4-18 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積差相關分析表 ... 40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 ... 3

圖 3-1 七星山步道路程及路線圖 ... 13

圖 3-2 研究架構 ... 14

(8)

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休閒活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於工作以外的時間享受休閒活動已成 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休閒活動不但可紓解壓力、增進親人相聚時 間、也能藉此機會拓展人際關係,使得國人對休閒活動的選擇由刺激、新潮轉為自然、

生態及體驗的戶外休閒活動,又因方便的交通運輸,遊客可在短時間內到達觀光旅遊 景點,提高觀光旅遊興致,進而帶動觀光旅遊風氣。

現代國民的休假形式以週休二日為主,因此國人的休閒遊憩地點多傾向於國內鄰 近的地區,以短程、定點式的風景區為主。隨著國人休閒時間的增加、旅遊人數增加 及旅遊支出提高的趨勢下,觀光遊憩成為台灣重要的產業之一。為了因應此發展趨勢,

滿足民眾日益增加的遊憩需求,政府與民間積極的規劃和開發遊憩景點,以促進觀光 事業的發展。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2005年至2009年的旅遊狀況調查中顯示,到各地區旅遊並從事 登山、露營,或至森林步道健行的人數,已從15.2%上升至18.6%。從以上數據顯示,

遊憩人口已逐年增加,到戶外從事登山、健行等遊憩活動已逐漸成為全民運動的主流 之一(交通部觀光局,2010)。

遊客從事登山遊憩活動,除了考量距離、時間及體力負荷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夠 獲得美好的遊憩體驗,要達成此目的與登山步道的環境及設施滿意度是否能滿足遊客 的需求有關。在規劃步道之前,若能經由詳細的調查,了解遊客的需求並加以改善,

對於步道的路線或設施的規劃,以及提升遊客的滿意度皆有相當助益。

七星山為台北境內最高峰,其主峰為一等三角點,故為最佳觀望地點,七星山步 道更是台灣熱門的登山步道之一,而當地因周圍交通系統完善,方便民眾前往,因此 吸引許多不同年齡層之遊客。除此之外,七星山並沒有其他多餘的開發或建築,而且 一般車輛無法直接抵達,不會有過多的遊客前往而造成環境破壞,因此當地保有非常 完善的自然生態。

(9)

2

本研究對七星山步道之登山健行者進行問卷調查,並從登山健行者的社經背景、

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來加以分析比較,探討社經背景的不同,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 度是否有差異,以及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並在結論的部分提出相關建議與檢討,也期 望本研究根據問卷調查與分析所得到的結論與建議,可為陽明山國家公園對於步道規 劃方面提供參考依據。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限制

一、研究目的

基於研究背景、動機與文獻回顧,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可歸納成以下三點:

(一)了解登山健行者的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情形

(二)了解登山健行者的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相關性

(三)了解不同社經背景之登山健行者在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上的差異

二、研究限制

七星山步道的範圍包含紗帽山、夢幻湖與七星山等區域。本研究基於研究主題,

並根據文獻回顧中台北市政府(2007)所訂出的親山步道(近郊步道)之分類,僅以 七星山步道之精華路段,即東峰與主峰路段為範圍,針對主題進行探討。

(10)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相關文獻為基礎,確定研究目的與架構,並根據主題、目的、文獻、架 構等方面設計問卷,進行問卷調查之實證性研究,再將所得的資料進行統計與分析,

依所得到之結果進行討論,再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關於研究流程如圖1-1 所示:

圖1-1 研究流程 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範圍

研究目的與架構

文獻蒐集(論文、期刊、網路資源)

問卷調查

數據統計與資料彙整

結果、討論與分析

結論與建議

(11)

4

第貳章 文獻回顧

在文獻回顧的部分,本研究蒐集並彙整了一些相關名詞的定義以及文獻資料,將 諸多學者的研究做一系統的整理,作為本研究的基本參考資料。

第一節 登山健行

一、登山健行的定義

(一)登山

張惠芳(2000)指出登山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因地形或環境的不同,過程中包含 攀岩、溯溪與露營等,屬於一種長途步行的活動。楊南郡(1991)的研究指出,登山 是以山做為旅行及休閒的目的地,藉由和大自然的接觸,讓身心愉悅的一種行為。

對於登山一詞,有學者將之定義為「攀登山峰的運動」,是一種包含了許多的複 雜要素且特殊的運動(譚靜梅,1996;林玫君,2006);而健行則屬於登山活動的項 目之ㄧ。「登山」是以登山本身為目的之行為,並享受與大自然接觸的美好感覺(陳 維霖,2000)。

(二)健行與登山之相關性

「健行」一詞的定義,根據國語日報辭典中的說明,係指以徒步方式到郊外旅遊 的活動,這一類的活動起源於西元1901年德國的費施爾中學,而後流行於世界各地。

曹正、李瑞瓊(1989)認為登山健行(Hiking)通常是指當天來回的登山方式,

其路徑多分布在都市近郊山區,且路況較佳、道路明顯、坡度較緩、海拔較低、遊客 的裝備需求較簡便,體力消耗量亦較從事攀登高山運動來得低。過去的研究指出,步 行運動可以在室內或室外任何地方進行,而登山健行則是在森林、山野中進行步行運 動。登山健行不只是一種運動,而是在大自然中具有特殊型態的一種活動(陳永龍,

2001)。

基於上述,本研究根據研究基地的性質,將七星山步道之登山活動定義為「登山 健行」,並將登山健行定義為:在大自然中,以步行的方式達到運動以及身心放鬆效

(12)

5

果的活動。而本研究所要探討之對象為:七星山登山健行活動之參與者。

二、登山健行的效益

Seiger 與 Hesson(1994)認為登山健行的效益有三種層面:

(一)心理層面

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健走有助於建立自律能力,繼而產生自我實現和個人價值 感,最後建立起自信心,由健走的經驗鼓舞自己其他方面的表現,建立較高的自尊

(Seiger & Hesson, 1990)。健走亦可改善心理狀態與情緒,透過走路刺激腳底的 穴道,可以恢復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改善心理疾病(曾煥華,1989)。

(二)生理層面

溫富雄(1997)認為登山健行的活動本質是一種能促進心肺功能、達到攝取、消 耗多量氧氣的有氧運動。經由持續而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心血管健康,增加肌 力和肌耐力,並且可以達到體重控制的效果。宮下充正(1991)的研究證實,健行運 動可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與中性脂肪的含量,使高比重脂蛋白的含量增加(能從血 管組織中除去膽固醇,可抑制動脈硬化)。

(三)社會層面

根據楊明賢(1999)的研究,休閒運動對教育功能亦有幫助,登山健行之路線若 為自導式步道(又稱解說性自然步道),藉著沿途的解說媒體,使遊客可以更清楚地 了解當地特殊的生態景觀,同時達到健身運動與學習的功效。

另外張岱、楊宏志(1995)引自陳昭明(1981)的研究指出,登山活動中同伴同 甘共苦、互相扶持,可發揮團隊精神,因而容易凝結成濃厚之友誼。

綜合上述文獻,透過登山健行能夠接近大自然、紓解壓力與陶冶身心,並兼具教 育的功能。由此可見,登山健行確實對人的身體與心靈皆有相當大的助益。

(13)

6

第二節 步道

一、步道的分類

步道的分類與分級標準依各區域條件、使用型態、目的及對象等不同而有所差異,

其中常見的分類依據有「地理區位」、「使用目的與機能」、「步道長度」、「困難 度」,以及「經營管理與設施設置程度」等(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01;

林建安,2002;郭育任,2003)。

(一)以地理區位(海拔高度)做為分類依據

主要是以步道座落之地理區位(海拔高度)為分類依據,為台灣過去登山健行界 經常採用的分類方式,可區分為以下三種級別(林務局,2003):

表2-1 步道之海拔高度分類表

類型 海拔高度 步道狀況 所需天數

郊山步道 1500公尺以下 道路明顯,路況良好,活動所需之 裝備較簡單,體力消耗小

可當日往返

中級山步道 1500-3000公尺 林相較複雜,路況較不明確,為雪 季高山及長程高山縱走外較難攀登 之山路

約2-3天

高山步道 3000公尺以上 高山氣候變化大,攀登較為困難 3天以上

(二)以路程距離及所需時間做為分類依據

主要以步道的路程距離及所花費的時間為分類依據,此項分類也是台灣過去登山 健行界經常採用的分類方式,主要可區分為以下三種級別(郭育任、郭瓊瑩,1999):

(1)短程型:路程為18公里以下,步行時間在3-6小時內,可當天往返。

(2)中程型:路程為18-60公里之間,所需時間在6小時以上,有時需在山上過夜。

(3)長程型:

路程為60公里以上,行程在2天以上,需在途中住宿或雇用專車出入。通常會深

(14)

7

入荒野、叢林之中,裝備、糧食需求量較大,此外活動者本身需具備登山技巧及野外 求生的知識。

(三)以困難度及坡度、步道路況與使用對象作為分類依據

此分類為台北市政府針對台北市親山步道(近郊步道)所做的分類,主要分成下 列三級:

表2-2 步道之難易度分級表

級別 路線特性 步道坡度 路面狀況 適合對象

休閒 級

沿途路線指標清楚,行 徑路線容易掌握。登山 口辨識容易,可及性高

部分階梯坡度可 能稍陡

多數路段平緩,

步道鋪面設施完 整

老少咸宜

健腳 級

路線與叉路清楚易行,

路面雖大致平整易行,

但部分路段階梯坡度較 陡,有時需考驗肺活 量,部分路段需考驗腳 力

部分路段的階梯 坡度較陡

路面大致平整易 行

經常登山健 行、體力較佳者

山友 級

路徑簡易狹窄、登山口 不易辨識,沿途路標不 明顯,沿途路面多屬自 然原始狀態

部分路段階梯坡 度較陡或者路徑 較長

部分路線位置隱 密,不易辨識,

需依賴熟悉者引 導

經常從事登山 健行,且需有相 當體力及具備 求生技能者 資料來源:整理自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07

從上述文獻可知,七星山步道屬於短程型之郊山步道,另外從台北市政府(2007)

根據步道攀登難易度所做的分類來看,七星山東峰與主峰步道屬於健腳級,較符合登 山健行步道之標準。本研究根據研究主題,僅以七星山東峰與主峰路段為研究範圍。

(15)

8

第三節 休閒體驗

一、休閒體驗的定義

Mannell(1980)認為休閒參與者對所從事休閒活動的即時感受就是休閒體驗,

它包含了情緒、印象及某些看法,是一種瞬間的、短暫的休閒心理狀態,也是一種主 觀的、隨時間而改變的感受。而休閒體驗作為自變項時,可以研究休閒體驗的高低對 於心理健康、未來參與及選擇休閒的影響;作為應變項研究時,可探討外在因素(如:

環境、個人屬性等)及內在心理(如:信念、動機、態度、情緒等)對休閒體驗的影 響。

在過去也有研究將從事休閒活動所得到的經驗稱為休閒體驗,並以自由感將休閒 體驗區分為一般休閒體驗與深度休閒體驗。而在休閒活動裡體驗到的自由感,其中包 括:休閒活動的勝任感、休閒活動的控制感、休閒活動的投入程度及休閒活動中的遊 戲性程度(王震宇,1996)。

高俊雄(1993)主張在從事休閒活動的過程中,一個人的感官、知覺、心理和行 為會不斷地和周遭的環境因素產生互動關係,休閒活動參與者從互動關係中得到的感 受與經驗,稱為休閒體驗。其中所提到的環境因素包括:其他參與者的言行舉止、自 然環境、景觀、人為設施、產品、服務、預先設計的節目及活動等。

鍾振華(2003)指出休閒體驗是一種主觀認定的概念,受三個關鍵因素影響,包 括個人(Person)、社會與環境因素(Situation)、時間點(Time)。從事休閒活 動時,感受會因這些因素的改變而有所不同(Iso-Ahola & Mannell, 1985)。

Donald,Roberson 與 Vesna(2009)等學者指出,登山休閒體驗主要在於和大自 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有益身心健康,並可在與他人互動中發展自我認知。

綜合以上文獻,本研究參考高俊雄(1993)對於休閒體驗的看法,將休閒體驗定 義為:登山健行者經由該活動,與周遭環境互動後所得到的感受與經驗。

(16)

9

二、休閒體驗的構面

鄭三權(2010)針對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遊客與旅遊意象量表之驗證研究,量表 包括感官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關聯體驗四個因素。欒國昌(2009)也指出休 閒體驗具有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想體驗、行動體驗與關聯體驗等五個構面。

林家楨(2008)將休閒體驗分為五個構面:情感、活力、認知有效性、動機、滿 足感;郭肇元(2003)將休閒體驗分為情感、活力、認知有效性、動機、滿足感、放 鬆性、創造力等七個構面;而Csikszentmihalyi 與 LeFevre(1989)及劉莉芬(2011)

則將休閒體驗分為情感、活力、動機等三個構面。

綜合以上相關研究,對於休閒體驗的構面並無一致性的看法,其中有些研究共同 主張的構面是:感官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關聯體驗(欒國昌,2009;鄭三權,

2010);也有些共同主張的構面是:情感、活力、動機(Csikszentmihalyi & LeFevre,

1989;郭肇元,2003;林家楨,2008;劉莉芬,2011)。

本研究採用Csikszentmihalyi 與 LeFevre(1989)所提出的體驗量表之構面,即 情感、活力、動機等三個構面,再根據本研究的主題加以修編,製定成本研究的休閒 體驗量表。

三、不同社經背景對休閒體驗的影響之相關研究

王俊超(2007)的研究指出,不同人口統計變項與旅遊特性之遊客在休閒體驗上 有顯著差異。而邱瑞源(2008)探討利嘉林道鄉村社區遊客之休閒體驗,結果顯示:

個人背景變項不同、遊客對旅遊意象有顯著差異,個人背景變項不同、遊客的休閒體 驗有顯著差異,旅遊意象與休閒體驗有顯著正相關;賴怡菁(2010)研究台中市的手 工藝創作者之認真休閒特質、休閒體驗與其生活滿意度之相關性,結果顯示:年齡、

教育程度、婚姻狀況之手工藝創作者,在休閒體驗上有顯著差異。

黃于庭(2008)探討登山健行者早期戶外遊憩經驗與戶外環境行為,研究結果顯

(17)

10

示:登山健行者的早期戶外遊憩經驗與戶外環境行為會因不同的人口統計變項而有所 差異;孫光興(2007)針對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探討民眾參與藝文活動之動機與休閒 體驗,結果顯示:個人背景不同、民眾特性與休閒體驗有顯著差異。

透過以上相關研究可知:不同社經背景之休閒參與者在休閒體驗上有顯著差異。

社經背景的不同會影響參與者的休閒體驗。

第四節 休閒滿意度

一、休閒滿意度的定義

Beard 與 Ragheb(1980)將休閒滿意度定義為:個人因從事休閒活動所形成、

引出或獲得的正面看法或感受,亦為個人對自己目前休閒經驗及情境的滿足程度,這 種正向的滿足感來自個人自身所察覺到的,或未察覺到的需求滿足感。而Bobby(1995)

認為休閒滿意度是一種經由參與休閒活動中所得到的正向感。

陳水源(1989)認為遊憩體驗可區分為事前的期望和遊憩後獲得的感受,而將遊 客在遊憩後的整體感受稱為「滿意度」。而荊元武(2006)將遊客滿意度定義為:遊 客在經歷事前的期望與實際的體驗後,預期所應有的水準與實際的水準之間的比較結 果。

邱明宗(2007)將休閒滿意度定義為:個體參與休閒活動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的 需求獲得滿足之程度。施秀宛(2011)則認為滿意度是顧客的預期和實際體驗之差距所 產生的心理感受。而劉字棋(2010)探討登山健行遊客之滿意度,將滿意度定義為:

遊客體驗遊憩設施後的感受或觀感。

綜合以上眾多學者的看法,本研究將休閒滿意度定義為:登山健行者經由該活動 後,根據是否有達到預期效果或滿足需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或評價。

(18)

11

二、休閒滿意度的構面

在滿意度的相關研究中,有學者將休閒滿意度構面分為:健康生活、成長效能、

社交價值等三個構面(蘇玟樺,2010);也有學者將其分為:遊憩環境、遊憩設施、

心理體驗等三個構面(Beard & Ragheb,1980;施秀宛,2011);有些學者則將休閒 滿意度分為:心理、教育、社交、放鬆、生理、美感等六個構面(邱明宗,2007;蔡 旻熹,2009;古志銘,2010);而傅秀英(2010)則將休閒滿意度分為:社會、心理、

教育、放鬆等四個構面。

綜合以上相關研究,對於休閒滿意度構面的看法並不一致,其中有些共同主張的 構面是:心理、教育、社交(社會)及放鬆(邱明宗,2007;蔡旻熹,2009;古志銘,

2010;傅秀英,2010);也有些共同主張的構面是:環境、設施、體驗(Beard & Ragheb,

1980;施秀宛,2011)。

本研究採用Beard 與 Ragheb(1980)所提出的休閒滿意度量表之構面,即環境、

設施、體驗等三個構面,再根據本研究的主題加以修編,製定成本研究的休閒滿意度 量表。

三、不同社經背景對休閒滿意度的影響之相關研究

邱明宗(2007)研究台中市大坑地區登山健行者之人格特質、休閒滿意對登山行 為及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每月平均收入的登 山健行者在休閒滿意度、生活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蘇玟樺(2010)研究板橋、中和地區羽球運動愛好者之休閒效益與休閒滿意度情 形,結果顯示:(1)板橋、中和地區羽球運動愛好者的休閒滿意度各構面以健康生 活最高、其次為成長效能、而社交價值最低;(2)不同人口背景變項之板橋、中和 地區羽球運動愛好者對休閒滿意度的感受,未因年齡、婚姻狀況而有差異,其餘包括 性別、教育程度、職業、個人月收入所得、參與休閒羽球運動年資、每週參與次數、

(19)

12

每次平均運動時間等均有顯著差異。

周文樹(2003)於「台南縣尖山埤水庫風景區登山客滿意度之研究」結果顯示:

不同社經背景之遊客在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從以上文獻中可知:滿意度會受個人因素影響而有所差異。社經背景的不同會影 響參與者的休閒滿意度。

第五節 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莊秀婉(2006)的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北海的衝浪參與者的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 度之相關係數達顯著水準,顯示兩者之間確有關聯。而李文貴(2007)針對國立海洋 生物博物館做研究,結果顯示: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呈現顯著正相關。

欒國昌(2009)的研究結果顯示:休閒體驗中的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考體驗、

行動體驗等皆會影響滿意度;林建佑(2009)的研究也指出:休閒體驗對滿意度具有 正向影響效果。

張良漢(2008)的研究證實:登山健行者所感受到的休閒利益越多,會反映出較 強烈的休閒內在動機與休閒體驗,進而產生越多的休閒滿意度。而傅秀英(2010)的 研究結果顯示: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的相關情形屬於正相關,且達到顯著水準,顯 示遊客的休閒體驗對休閒滿意度具有影響力。

由以上文獻及相關研究可知:休閒體驗對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或者休閒體驗會 直接影響滿意度。

(20)

13

第參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本研究的地點為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七星山步道,七星山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 中央地帶,屬於大屯火山群,主峰海拔1120公尺,山體為錐狀火山熔岩組成,由於山 頂有大小不一的七座山頭群立,外觀猶如北斗七星,七星山之名由此而來。

七星山最佳的攀登季節,以9月至10月最適宜,其次是4月至5月。七星山的植物 分布因東北季風影響而有所不同,迎風面以芒草、箭竹林為主,背風面則以闊葉林為 主。

七星山步道的主要路線為東峰與主峰路段,登山入口包括冷水坑、小油坑、苗圃 等地區,路線均為石階陡坡步道,是相當具有挑戰性之步道,步道全長依登山口各有 差異。七星山步道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根據生態工法,以不破壞自然環境為前提、就地 取材規劃整建而成,同時列入國家級步道。

基於研究主題與目的,本研究以七星山步道之東峰與主峰路段為範圍,向民眾進 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影響登山健行者的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因素為何,而本研究所要 探討之對象為:七星山登山健行活動之參與者。

圖3-1 七星山步道路程及路線圖

(21)

14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探討法

根據過去學者的研究和相關理論,探討登山健行者的社經背景是否會影響休閒體 驗與滿意度,以及體驗與滿意度之間的關係。

(二)問卷調查法

基於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採取量化研究針對主題進行探討,並以封閉式結構 問卷對民眾進行調查。

二、研究架構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回顧,參考眾多學者對於社經背景影響休閒體驗(邱 瑞源,2008;黃于庭,2008)、社經背景影響休閒滿意度(林倩琪,2006;邱明宗,

2007),以及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性(張良漢,2008;傅秀英,2010)等研 究,因此提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圖3-2):

圖3-2 研究架構

休閒體驗 休閒滿意度

登山健行者之社經背景

H1 H2

H3

(22)

15

第三節 研究假設與抽樣方法

一、研究假設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以及相關文獻探討,提出本研究之假設:

假設一:不同社經背景之登山健行者在休閒體驗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不同社經背景之登山健行者在休閒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登山健行者的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為正相關。

二、抽樣方法

本研究以七星山步道之登山健行者為研究對象,母群體與抽樣方法分別說明如 下:

(一)母群體

本研究以七星山東峰、主峰路段為範圍,問卷調查則以當地參與登山健行活動者 為抽樣母群體。

(二)抽樣方法

為了配合研究目的之需要,避免抽樣上的誤差,因此本研究採隨機抽樣研究,以 在七星山步道之東峰與主峰路段登山健行之民眾為研究對象。

(23)

1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量化之封閉式結構問卷,問卷內容透過相關文獻探討整理而成。問卷編 製分成三大部分,分別為:登山健行者之休閒體驗、登山健行者之休閒滿意度,以及 登山健行者之社經背景。

問卷內容以結構式問題供受試者勾選,並採用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來計分,

選項由左至右分別為「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 意」,範圍從1:非常不同意至5:非常同意。分數越高,代表認同程度越高。

一、休閒體驗量表

本部分根據Csikszentmihalyi 與 LeFevre(1989)對體驗品質之歸類方式予以中 文化編製,採用其量表中的「情感」、「活力」、「動機」等三個構面,再根據本研 究的主題改編而成。其中1到5之題項為「情感」;6到11之題項為「活力」;12到15 之題項為「動機」。

本部分之目的為了解登山健行者參與登山健行活動,其主觀之心理感受為何,藉 此提供進行休閒體驗之分析。

二、休閒滿意度量表

本部分以Beard 與 Ragheb(1980)所發展出的「休閒滿意度量表」(Leisure Satisfaction Scale)為基礎,配合本研究的主題加以修編,並根據七星山步道的特 性,將滿意度分為「環境」、「設施」、「體驗」等三個構面。其中1到4之題項為「環 境」,包含步道的景觀、清潔、空氣品質等;5到10之題項為「設施」,包含步道周 邊的交通、停車場、沿途的路標與遊憩設施等;11到14之題項為「體驗」,包含是否 能紓解壓力、讓生活更有趣、認識大自然及充分運動等。

本部分之目的為了解登山健行者對七星山步道的整體環境與相關設施之評價,以 及是否有滿足身心上之需求,藉此提供進行休閒滿意度之分析。

(24)

17

三、登山健行者之社經背景

(一)性別 區分為「男性」、「女性」。

(二)年齡

區分為「20歲以下」、「21~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

與「61歲以上」。

(三)教育程度

區分為「國中(含以下)」、「高中(職)」、「大學(專)」、「研究所」。

(四)職業

區分為:學生、軍警公教、農林漁牧、工商貿易(服務)業、家庭主婦、退休、

其他。

(五)婚姻狀況 區分為「未婚」、「已婚」。

(六)每月平均收入

區分為「無收入」、「20,000元以下」、「20,001~40,000元」、「40,001~60,000 元」、「60,001元以上」。

(七)前往七星山之次數 區分為:1次、2次、3次、4次以上。

(八)居住地

區分為「新北市」、「台北市」、「其他」。

(25)

1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於問卷回收後,先檢視每份問卷的填答情形,刪除無效問卷,將有效問卷 進行登錄,並使用SPSS 12.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顯著水準訂為:α= .05。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如下:

一、次數分配百分比

分析登山健行者的基本資料之分布情形。

二、t 檢定

以 t 檢定測試不同性別在變項中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分析登山健行者的社經背景在變項間之差異性。

四、積差相關分析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法探討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性。

(26)

1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根據問卷調查所得資料,針對研究主題與目的進行分析與討論。本章共分 為四節,分別為第一節:樣本資料分析、第二節: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概況分析、第 三節:不同社經背景之差異性分析、第四節: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第一節 樣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於2013年5月11日、12日、18日、19日、25日及26日前往七星山主峰山頂 進行正式施測,問卷共發出322份,扣除無效問卷26份,有效問卷296份,問卷有效率 為91.93%。

一、性別

由全體樣本的性別分布情形中得知:男性162人,占54.73%;女性134人,占45.27%。

顯示七星山登山健行之參與者中男性較多。

二、年齡

由全體樣本的年齡分布情形中得知:「51~60歲」最多,占29.39%;其次為「21~30 歲」,占21.96%;第三為「41~50歲」,占20.27%。顯示七星山登山健行者的年齡層 以41~60歲最多。

三、教育程度

由全體樣本的教育程度分布情形中得知:登山健行者之教育程度絕大多數為「大 學(專)」,占63.51%;其次為「高中(職)」,占17.57%;第三為「研究所」,占 15.54%。顯示七星山登山健行者的教育程度以「大學(專)」程度為主。

四、職業

由全體樣本的職業分布情形中得知:工商貿易(服務)業最多,占50.68%;其次

(27)

20

為軍警公教,占21.28%;第三為學生,占16.89%。顯示七星山登山健行者的職業以工 商貿易(服務)業最多。

五、婚姻狀況

婚姻狀況中多數為已婚,占59.12%;而未婚占40.88%。顯示七星山登山健行者以 已婚者居多。

六、每月平均收入

由全體樣本的每月平均收入分布情形中得知:「40,001~60,000元」最多,占35.81%;

其次為「無收入」與「20,001~40,000元」,各占20.61%;「20,000元以下」最少,

占4.05%。顯示七星山登山健行者的平均收入以「40,001~60,000元」最多。

七、前往七星山之次數

4次以上最多,占44.26%;其次為1次,占26.69%。顯示七星山登山健行者中大多 數為經常前往,但也有不少民眾為第一次前往。

八、居住地

「新北市」與「台北市」分別占46.62%與47.64%;而其餘5.74%來自其他縣市或 其他國家。顯示前往七星山登山健行之民眾,其居住地以大台北地區為主。

(28)

21

表4-1 登山健行者之社經背景統計表

變項 類別 人數(n) 百分比(%)

性別 男 162 54.73

女 134 45.27

年齡 20歲以下 14 4.73

21~30歲 65 21.96 31~40歲 41 13.85 41~50歲 60 20.27 51~60歲 87 29.39

61歲以上 29 9.8

教育程度 國中以下 10 3.38

高中(職) 52 17.57

大學(專) 188 63.51

研究所 46 15.54

職業 學生 50 16.89

軍警公教 63 21.28

農林漁牧 1 0.34

工商貿易(服務)業 150 50.68

家庭主婦 7 2.36

退休 17 5.74

其他 8 2.7

婚姻狀況 未婚 121 40.88

已婚 175 59.12

每月平均收入 無收入 61 20.61

20,000元以下 12 4.05 20,001~40,000元 61 20.61 40,001~60,000元 106 35.81 60,001元以上 56 18.92

前往七星山之次數 1次 79 26.69

2次 52 17.57

3次 34 11.49

4次以上 131 44.26

居住地 新北市 138 46.62

台北市 141 47.64

其他 17 5.74

n=296

(29)

22

第二節 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概況分析

本節分成兩大部分加以敘述:一、休閒體驗之情形;二、休閒滿意度之情形。針 對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整理受試者對各問項評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進行量化分析。

一、休閒體驗之情形

在受試者於休閒體驗方面的統計中發現:「我覺得登山健行非常有意義」排序第 一,平均數達4.45;其次為「在登山健行時,我總是快樂的完成這項活動」,平均數 為4.37;其他平均數達4以上的依序為:「在登山健行時,我覺得自己更有精神」、

「我很喜歡且會持續登山健行這項活動」、「在登山健行時,我總是很投入這項活動」、

「在登山健行時,我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我覺得藉由登山健行能讓人際關係得 到改善」。

以上結果顯示登山健行對大部分的受試者來說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也證明登山 健行確實會讓人產生正向思考,且更有自信,此結果與眾多學者提出的登山健行之效 益相同。

另外其餘的反向問題平均數均非常低,僅在1~2之間,如「在登山健行時,我覺 得體力無法負荷」、「在登山健行時,我會想為何要辛苦的爬山」等。顯示受試者在 填答時的認真,以及活動中不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30)

23

表4-2 休閒體驗之平均數分析表

體驗內容 排序 平均數 標準差

10、我覺得登山健行非常

有意義 1 4.45 .64

1、在登山健行時,我總

是快樂的完成這項活動 2 4.37 .65 6、在登山健行時,我覺

得自己更有精神 3 4.27 .70

14、我很喜歡且會持續登

山健行這項活動 4 4.17 .83

12、在登山健行時,我總

是很投入這項活動 5 4.08 .73

3、在登山健行時,我覺

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5 4.08 .77

5、我覺得藉由登山健行

能讓人際關係得到改善 7 4.03 .79 8、在登山健行時,我沒

有覺得很累 8 3.32 .90

7、在登山健行時,我一

直覺得很想休息 9 2.44 .85

9、在登山健行時,我覺

得體力無法負荷 10 2.40 .83

4、在登山健行時,我覺

得自己比不上別人 11 2.22 .91

13、在登山健行時,我會

想為何要辛苦的爬山 12 2.00 .96 15、我覺得登山健行對我

來講沒有必要 13 1.56 .75

11、我覺得登山健行非常

無趣 14 1.56 .73

2、在登山健行時,我總

是覺得心情不好 15 1.53 .73

(31)

24

二、休閒滿意度之情形

在受試者於休閒滿意度方面的統計中發現:「您對七星山空氣品質的滿意程度如 何」排序第一,平均數達4.55;其次為「到七星山登山健行能讓自己充分運動到」,

平均數為4.53;第三為「到七星山登山健行能讓自己更認識大自然」,平均數為4.40。

以上結果顯示受試者的滿意度分布多偏向於體驗構面,即個人的生理或心理需求 是否得到滿足,也代表七星山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可讓民眾認識並親近大自然;而 七星山東峰與主峰路段屬於健腳級,對大部分前來登山健行的民眾來說算是一大挑 戰。

另外設施構面之問項大部分均未達4,表示有些民眾對七星山步道的周邊設施與 交通不太滿意;至於「登山口的遊客中心停車是否方便」則排序最後,平均數為3.35,

表示許多民眾認為遊客中心的停車位不夠,不方便停車。

(32)

25

表4-3 休閒滿意度之平均數分析表

滿意度內容 排序 平均數 標準差

4、您對七星山空氣品質

的滿意程度如何 1 4.55 .63

14、到七星山登山健行

能讓自己充分運動到 2 4.53 .58

13、到七星山登山健行

能讓自己更認識大自然 3 4.40 .60 1、您對七星山整體景觀

的滿意程度如何 4 4.37 .67

11、到七星山登山健行

能紓解心理壓力 5 4.35 .62

12、到七星山登山健行

能增加生活樂趣 6 4.31 .65

2、您對步道沿途環境的

滿意程度如何 7 4.13 .70

3、您對步道清潔衛生的

滿意程度如何 8 4.01 .73

8、步道沿途的路標指示

是否清楚 9 4.00 .66

5、您對步道周邊交通動

線的滿意程度如何 10 3.93 .79

9、您對沿途解說牌內容

的滿意程度如何 11 3.75 .71

7、您對步道遊憩設施安

全性的滿意程度如何 12 3.74 .82 10、您對沿途休息場所

的滿意程度如何 13 3.70 .81

6、登山口的遊客中心停

車是否方便 14 3.35 1.10

(33)

26

第三節 不同社經背景之差異性分析

一、社經背景變項對休閒體驗之差異性分析

(一)性別

由表4-4可知:不同性別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情感(p<.05)有顯著差異;至於 活力與動機(p>.05)則無顯著差異。

表4-4 休閒體驗之性別變項分析表

構面 性別 平均數 t 顯著性

情感 男 n=162 4.11

-.99 .03 * 女 n=134 4.21

活力 男 n=162 3.70

-.11 .71 女 n=134 3.71

動機 男 n=162 3.39

-.76 .62 女 n=134 3.46

n=296,* p<.05

(34)

27

(二)年齡

由表4-5可知:不同年齡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情感與活力(p<.05)有顯著差異;

而動機(p>.05)則無顯著差異。

表4-5 休閒體驗之年齡變項分析表

構面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顯著性 事後比較

情感

組間 組內 總和

1.71 35.42 37.14

5 290 295

.34

.12 2.80 .02 *

6>1,2,3,4,5

活力

組間 組內 總和

1.01 21.40 22.40

5 290 295

.20

.07 2.74 .02 *

6>1,2,3,4,5

動機

組間 組內 總和

.81 31.00 31.80

5 290 295

.16

.11 1.52 .18

* p<.05

(35)

28

(三)教育程度

由表4-6可知:不同教育程度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情感、活力與動機(p>.05)

均無顯著差異。

表4-6 休閒體驗之教育程度變項分析表

構面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顯著性

情感

組間 組內 總和

.87 36.27 37.14

3 292 295

.29

.12 2.32 .08

活力

組間 組內 總和

.10 22.30 22.40

3 292 295

.03

.08 .43 .73

動機

組間 組內 總和

.17 31.63 31.80

3 292 295

.06

.11 .53 .66

* p<.05

(36)

29

(四)職業

由表4-7可知:不同職業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情感、活力與動機(p>.05)均無 顯著差異。

表4-7 休閒體驗之職業變項分析表

構面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顯著性

情感

組間 組內 總和

.60 36.55 37.14

6 289 295

.10

.13 .78 .59

活力

組間 組內 總和

.78 21.62 22.40

6 289 295

.13

.08 1.74 .11

動機

組間 組內 總和

.66 31.15 31.80

6 289 295

.11

.11 1.02 .41

* p<.05

(37)

30

(五)婚姻狀況

由表4-8可知:不同婚姻狀況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情感、活力與動機(p>.05)

均無顯著差異。

表4-8 休閒體驗之婚姻狀況變項分析表

構面 性別 平均數 t 顯著性

情感 未婚 n=121 4.01

-2.96 .26 已婚 n=175 4.26

活力 未婚 n=121 3.61

-2.11 .45 已婚 n=175 3.77

動機 未婚 n=121 3.38

-1.11 .32 已婚 n=175 3.45

n=296,* p<.05

(38)

31

(六)每月平均收入

由表4-9可知:不同收入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情感、活力、動機(p>.05)均無 顯著差異。

表4-9 休閒體驗之每月平均收入變項分析表

構面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顯著性

情感

組間 組內 總和

.81 36.33 37.14

4 291 295

.20

.13 1.62 .17

活力

組間 組內 總和

.05 22.36 22.40

4 291 295

.01

.08 .16 .96

動機

組間 組內 總和

.07 31.74 31.80

4 291 295

.02

.11 .15 .96

* p<.05

從以上表格中可知:不同社經背景(性別、年齡)之登山健行者在休閒體驗上有 顯著差異,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狀況、每月平均收入則無顯著差異。因此假設一部 分成立。

(39)

32

(七)第一次與第二次以上登山者之體驗差異性分析

由表4-10可知:第一次與第二次以上登山者在情感(p<.05)與活力(p<.01)

有顯著差異;而動機(p>.05)則無顯著差異。

表4-10 第一次與第二次以上登山者之體驗差異性分析表

變異數相等的 Levi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F 檢定 顯著性 t 自由度 顯著性

情感

假設變異數相等 .02 .90 -2.10 294 .04 *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2.08 136.47 .04

活力

假設變異數相等 .25 .62 -2.95 294 .00 **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3.14 157.65 .00

動機

假設變異數相等 .09 .77 .05 294 .96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05 146.32 .96

* p<.05,** p<.01

(40)

33

二、社經背景變項對休閒滿意度之差異性分析

(一)性別

由表4-11可知:不同性別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環境、設施與體驗(p>.05)均 無顯著差異。

表4-11 休閒滿意度之性別變項分析表

構面 性別 平均數 t 顯著性

環境 男 n=162 4.25

-.37 .48 女 n=134 4.28

設施 男 n=162 3.77

.62 .50 女 n=134 3.72

體驗 男 n=162 4.41

.41 .51 女 n=134 4.38

n=296,* p<.05

(41)

34

(二)年齡

由表4-12可知:不同年齡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環境(p<.01)、設施與體驗(p

<.05)均有顯著差異。

表4-12 休閒滿意度之年齡變項分析表

構面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顯著性 事後比較

環境

組間 組內 總和

6.82 81.62 88.43

5 290 295

1.41

.28 4.84 .00 **

6>1,2,3,4,5

設施

組間 組內 總和

5.53 107.74 113.27

5 290 295

1.10

.37 3.00 .01 *

6>1,3,4

體驗

組間 組內 總和

3.66 78.20 81.86

5 290 295

.73

.27 2.71 .02 *

6>1,2,3,4,5

* p<.05,** p<.01

(42)

35

(三)教育程度

由表4-13可知:不同教育程度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環境、設施與體驗(p>.05)

均無顯著差異。

表4-13 休閒滿意度之教育程度變項分析表

構面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顯著性

環境

組間 組內 總和

1.62 86.81 88.43

3 292 295

.54

.30 1.82 .14

設施

組間 組內 總和

.76 112.52 113.27

3 292 295

.25

.39 .65 .58

體驗

組間 組內 總和

.33 81.53 81.86

3 292 295

.11

.28 .40 .76

* p<.05

(43)

36

(四)職業

由表4-14可知:不同職業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環境、設施與體驗(p>.05)均 無顯著差異

表4-14 休閒滿意度之職業變項分析表

構面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顯著性

環境

組間 組內 總和

6.07 82.36 88.43

6 289 295

1.01

.29 3.55 .08

設施

組間 組內 總和

1.07 112.20 113.27

6 289 295

.18

.39 .46 .62

體驗

組間 組內 總和

3.84 78.02 81.86

6 289 295

.64

.27 2.37 .08

* p<.05

(44)

37

(五)婚姻狀況

由表4-15可知:不同婚姻狀況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環境、設施與體驗(p>.05)

均無顯著差異。

表4-15 休閒滿意度之婚姻狀況變項分析表

構面 性別 平均數 t 顯著性

環境 未婚 n=121 4.11

-3.38 .45 已婚 n=175 4.38

設施 未婚 n=121 3.72

-.64 .51 已婚 n=175 3.77

體驗 未婚 n=121 4.28

-2.71 .43 已婚 n=175 4.48

n=296,* p<.05

(45)

38

(六)每月平均收入

由表4-16可知:不同收入變項之登山健行者在環境、設施與體驗(p>.05)均 無顯著差異。

表4-16 休閒滿意度之每月平均收入變項分析表

構面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顯著性

環境

組間 組內 總和

1.73 86.70 88.43

4 291 295

.43

.30 1.45 .22

設施

組間 組內 總和

2.86 110.41 113.27

4 291 295

.72

.38 1.89 .11

體驗

組間 組內 總和

2.97 78.90 81.86

4 291 295

.74

.27 2.74 .08

* p<.05

從以上表格中可知:休閒滿意度僅年齡變項有顯著差異,其他變項並無顯著差異。

因此假設二部分成立。

(46)

39

(七)第一次與第二次以上登山者之滿意度差異性分析

由表4-17可知:第一次與第二次以上登山者在環境、設施與體驗(p<.01)均 有顯著差異。

表4-17 第一次與第二次以上登山者之滿意度差異性分析表

變異數相等的 Levi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F 檢定 顯著性 t 自由度 顯著性

環境

假設變異數相等 1.50 .22 -6.67 294 .00 **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6.83 144.83 .00

設施

假設變異數相等 17.26 .00 -5.22 294 .00 **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6.07 192.52 .00

體驗

假設變異數相等 5.50 .02 -6.04 294 .00 **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6.19 145.43 .00

* p<.05,** p<.01

(47)

40

第四節 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由表4-18可知,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經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後顯示:情感與 環境、設施、體驗等構面皆為顯著相關。活力與設施、體驗等構面皆為顯著相關,唯 與環境構面無顯著相關。動機與環境、體驗等構面皆為顯著相關,唯與設施構面無顯 著相關。

表4-18 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積差相關分析表

情感 活力 動機

環境 Pearson .11 .08 .07 p 值 .00 ** .08 .02 * 設施 Pearson .10 .06 .09

p 值 .01 * .02 * .06 體驗 Pearson .16 .08 .10

p 值 .00 ** .00 ** .00 **

* p<.05,** p<.01

從以上分析與表4-18得知:體驗與滿意度大部分的構面皆為顯著相關,由此可 見,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彼此之間為正相關。因此假設三成立。

(48)

4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主要針對整篇研究提出整體的總結,共分為兩部分,分別為第一節:結論、

第二節: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受試者基本資料

前往七星山登山健行之民眾,其年齡層分布以51~60歲最多;其次為21~30歲;第 三為41~50歲,整體來看年齡層以41~60歲為主。教育程度絕大多數為大學(專)。職 業以學生、軍警公教、工商貿易(服務)業為主。居住地則大多在大台北地區。

前往七星山之次數為1次者,大多為21~30歲之在校學生,其對七星山步道的整體 滿意度大多為「普通」;而次數為3~4次者,大多為41歲以上之軍警公教、工商貿易

(服務)業人員或已經退休,為經常從事登山健行活動之山友,其對七星山步道的整 體滿意度大多為「滿意」或「非常滿意」。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有關於七星山的詳細介紹,包含遊憩資訊、自然生態、

環境教育、天氣概況、交通資訊、遊憩景點、步道介紹、動植物解說等資訊。除了本 地愛好登山健行之民眾外,更有許多外籍人士前往,如歐美、日本、新加坡、香港、

大陸等,經訪談後得知,以上地區之觀光客皆事先透過網站資訊,依照相關說明搭車 前來,並依路標指示順利登上七星山,顯示七星山步道的沿途路標與周邊交通系統很 完善。

二、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情形

在休閒體驗方面的統計中:「我覺得登山健行非常有意義」排序第一;其次為「在 登山健行時,我總是快樂的完成這項活動」;其他依序為:「在登山健行時,我覺得 自己更有精神」、「我很喜歡且會持續登山健行這項活動」、「在登山健行時,我總 是很投入這項活動」、「在登山健行時,我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我覺得藉由登 山健行能讓人際關係得到改善」。顯示登山健行對大部分的受試者來說是重要且不可

(49)

42

或缺的,也證明登山健行確實會讓人產生正向思考,且更有自信。

在休閒滿意度方面的統計中:「您對七星山空氣品質的滿意程度如何」排序第一;

其次為「到七星山登山健行能讓自己充分運動到」;第三為「到七星山登山健行能讓 自己更認識大自然」。顯示受試者的滿意度分布多偏向於體驗構面,也代表七星山擁 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可讓民眾認識並親近大自然;而七星山東峰與主峰路段屬於健腳 級,對大部分前來登山健行的民眾來說算是一大挑戰。整體而言,受試者在身心健康 及親近大自然方面之正面回應最明確。

針對七星山步道的環境,如景觀、整潔、空氣品質等,以及步道周邊設施之評價 大多為滿意,唯有「登山口的遊客中心停車是否方便」之問項有多數民眾不滿意,應 是停車位設計容量不足所致,但從國家公園管理處的交通動線規劃來看,原意即希望 民眾以大眾運輸工具為主,如捷運站接駁車與遊園公車,以減少小客車數量,維護公 園內的環境與空氣品質。

三、不同社經背景變項之差異性

不同社經背景(性別、年齡)之登山健行者在休閒體驗上有顯著差異,教育程度、

職業、婚姻狀況與每月平均收入則無顯著差異。而休閒滿意度的部分僅在年齡變項有 顯著差異,顯示大部分的民眾對七星山步道的滿意度並無太大差異。

四、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性

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度彼此之間屬於正相關,且雙方各構 面彼此之間均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影響作用。

(50)

43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根據結論所提出的相關建議如下:

一、登山健行者的休閒體驗與滿意度呈正相關,在體驗及滿意度調查中,許多民眾對 身心健康都具有深度認同感,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應持續推廣資源整合,宣導登山 健行活動對健康的重要性,降低民眾使用健保卡之比率,以節省醫療資源。

二、登山健行者的休閒體驗對休閒滿意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現代人日常生活壓 力過重,應透過更多的教育宣導,提升參與者的休閒體驗,進而增加其生活中的 休閒滿意程度。

三、針對「步道遊憩設施安全性」之問項中,有多數民眾的滿意程度為「普通」或「不 滿意」,而在小油坑登山口至七星山主峰之路段中有些步道緊鄰斷崖或噴氣孔,

恐有安全上之疑慮,建議應加設圍籬與護欄。

四、針對「步道周邊交通動線」之問項中,有多數民眾的滿意程度為「普通」,建議 相關單位應在假日期間增加捷運站接駁車及遊園公車之班次。

五、由於七星山已成為知名的旅遊景點,經常有許多國外遊客前來登山,建議後續研 究者可將外籍遊客納入研究主題、目的、架構及問卷的探討中。

(51)

4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林建安(2002)。「登山步道分級架構之研究—以山岳型國家公園為例」。朝陽科 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林玫君(2006)。「從探險到休閒---日治時期台灣登山活動之歷史圖像」。台北:國 立編譯館。第 29 頁。

林家楨(2008)。「中部地區自行車活動參與者之深度休閒、休閒體驗對休閒承諾 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建佑(2009)。「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休閒體驗對滿意度影響之研究- 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台中市。

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分析」。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水源(1989)。「遊憩需求與遊憩體驗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56-

79。

陳維霖(2000)。「登山學」。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陳永龍(2001)。「環境倫理、登山安全與入山管制-兼論登山教育與建構本土的登 山學」。太魯閣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17-38。

張岱、楊宏志(1995)。「林務局登山步道回顧與展望」。臺灣林業, 21(11),

35-44。

張惠芳(2000)。「逃離與追尋---登山社會學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良漢(2008)。「建構登山健行者休閒利益與休閒滿意之關係:休閒內在動機、

休閒體驗所扮演的角色」。大專體育學刊,10(3),27-40。

楊南郡(1991)。「雪山、大霸尖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系統調查報告」。台北市:

內政部營建署。

(52)

45

楊明賢(1999)。「解說教育」。台北縣,揚智文化。

王震宇(1996)。「休閒體驗中之自由感對休閒活動參與與情況之影響」。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王俊超(2007)。「遊客生活型態及其休閒體驗之研究-以苗栗三義鄉 130 縣道之 休閒產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邱明宗(2007)。「登山健行者人格特質、休閒滿意對登山行為及生活滿意度的影 響-以台中市大坑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邱瑞源(2008)。「遊客休閒體驗之研究-以台東縣利嘉林道鄉村社區的休閒產業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大學,台東市。

劉字棋(2010)。「健行遊客對瓦拉米步道遊憩設施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科 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劉莉芬(2011)。「登山步道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

以屏東縣笠頂山登山步道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蔡旻熹(2009)。「自行車道遊憩環境屬性及遊客休閒滿意度影響」。未出版碩士 論文,嘉義大學,嘉義縣。

施秀宛(2011)。「大坑風景區遊客滿意度分析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 碩士論文,彰化市。

古志銘(2010)。「運動觀光吸引力、自行車道形象、休閒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 之研究-以嘉義縣朴子溪自行車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縣。

曹正、李瑞瓊(1989)。「觀光地區遊憩活動設施規劃設計準則研究報告」。台北 市:交通部觀光局。

曾煥華(1989)。「疲勞與體能的科學」。銀禾文化事業。

高俊雄(1993)。「休閒參與體驗形成之分析」。戶外遊憩研究,6(4),112。

譚靜梅(1996)。「光復後台灣地區登山運動發展過程之研究---以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為中心」。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53)

46

黃于庭(2008)。「登山健行者早期戶外遊憩經驗與戶外環境行為之研究」。休閒 運動管理學報,5(2),60-72。

宮下充正(1996)。「實用動學-一邊享受運動的樂趣」。台北市:亞龍國際。

溫富雄(1997)。「不同目標取向和自覺能力對中強度踏車運動之知覺身體疲勞程 度、情緒反應及運動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 所,桃園縣。

郭育任、郭瓊瑩(1999)。「雪霸國家公園武陵地區整體意象規劃」。內政部營建 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規劃報告,第 17~18 頁。

郭育任(2003)。「國家步道系統規劃」。2003 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

郭肇元(2003)。「休閒心流經驗、休閒體驗與身心健康之關係探討」。未出版碩 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鍾振華(2003)。「台北 PUB 消費動機與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 學,台北市。

周文樹(2003)。「台南縣尖山埤水庫風景區登山客滿意度之研究」。私立逢甲大 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荊元武(2006)。「台灣東部觀光景點服務品質與遊憩吸引力對遊客滿意度影響之 研究-以國外遊客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

莊秀婉(2006)。「台灣北海岸衝浪參與者休閒體驗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孫光興(2007)。「民眾參與藝文活動之動機與休閒體驗之研究-以台北縣客家文化 園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文貴(2007)。「遊客休閒涉入、休閒體驗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屏東國立海洋 生物博物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欒國昌(2009)。「休閒動機、涉入、休閒體驗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初鹿休閒農 業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54)

47

鄭三權(2010)。「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遊客體驗與旅遊意象量表之驗證研究」。

休閒運動管理學報,7(1),215-228。

傅秀英(2010)。「登山步道參與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 以台中市大坑步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縣。

賴怡菁(2010)。「手工藝創作者之認真休閒特質、休閒體驗與其生活滿意度之相 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蘇玟樺(2010)。「板橋、中和地區羽球運動愛好者休閒效益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2003)。「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第 1-8~1-10 頁;附錄 A2-1~A2-2 頁。

二、外文部分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0-33.

Bobby, G(1995).“The importace of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279-299.

Csikszentmihalyi, M. and LeFevre, J. (1989).“Optimal Experience in Work and Leis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5), 815-822.

Donald, N., Roberson, Jr.,& Vesna, B.(2009).“Remedy for modernity:experiences of walkers and hikers on Medvednica mountain”. Leisure studies, 28(1). January, 105-112.

Iso-Ahola, S.E., & Mannell, R. C. (1985).“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eisure”. In M. Wade (Ed.), Constraints on Leisure, 111-151.

Mannell, R. C. (1980).“Social psychological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ying

(55)

48

leisure experiences”. In S. E. Iso-Ahola(Ed.),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62-88.

Seiger, L. H., & Hesson, J. (1990).“Walking for fitness. Kerper Boulevard”. Dubuque:

Wm. C. Brown Publishers.

Seiger, L.H. & Hesson, J. (1994).“Health benefit of leisure”. Stress management, 32(1), 24-28.

U.S. National Park Service(2001).“Trails Management Handbook”.

三、網頁部分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07)。台北市親山步道(近郊步道)之分類:

http://www.udd.taipei.gov.tw/PlanWeb/Index.aspx

交通部觀光局(2010)。中華民國 98 年國民旅遊狀況調查:

http://www.tgbtour.org.tw/newspic/000116/990714--2009%20Domestic%20Vistors%20I nvestigation.pdf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How does drama help to develop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Forms 2-6,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elf-expression by participating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O.K., let’s study chiral phase transition. Qu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