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原住民廣電節目與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原住民廣電節目與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廣拾典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7 月頁 1-28. 原住民廣電節目與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劉幼部j. 《本文節要》 「多元化的電台所有權能導致多元化的節目內容 」 是美國聯邦委. 員會 (FCC) 實施優患少數族群政策所持的理由。材較美國,我國至 今尚未有針對少數族群的廣電政策,以致廣電頻道開放時,少數族群. 必須和非少數族群競爭 o 由於原住民族群僅佔臺灣人口的百分之一點 七,所以一向不為商業媒體所看重。在全省新開放的 118 個電台中, 只有蘭嶼之聲與太魯閣電台是以原住氏為目標聽眾。原住氏在臺灣雖. 屬少數民族,但其在憲法上享有的權利並不因其為少數而稍減,甚至. 因其為少數,更應將其文化視為全球資產。 本文主要探討的主題包括: 一、原住氏擁有或經營廣電媒體的現況。 二、廣電媒體播出原住氏節目的現況。 三、廣電媒體播出原住民類型典語言比例分析。. 四、廣電媒體對原住民報導所呈現的刻板印象 D 五、改善媒體對原住氏的刻板印象與節目不足的對策 O. 本研究採用四種研究方法:1.文獻分析法:涵蓋國內外對少數族 群的廣電政策: 2. 問卷調查法:包括全省電台與有線電視的問卷調查. :3. 深度訪談法:訪問新聞局、文建會、內政部的相關官員及原住氏. 的廣電從業人員及意見領袖: 4. 焦點團體座談法:邀請不同族群人士 ,對廣電媒體呈現的原住氏形象加以討論後再與相關的政府官員、族. .本文要感謝文建會及所有回答問卷的朋友,並要感謝魏複馨同學代為整理問卷 O. “本文作者劉幼訓為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 •1•.

(2) ﹒廣播典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86 年7 月. 群代表與製作原住氏節目的廣電工作者舉行座談 o. 本研究發現要解決原住氏廣電節目不足及媒體以刻板印象報導原. 住氏的情形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原住民自辦媒體或要其親身投入廣 電媒體的工作 o 本文建議政府應制訂優惠少數族群的廣電政策及輔導 其經營媒體 o 如果原住民因資金不足或其他因素無法自辦媒體,則可 要求公營電台在原住民居住密集的地方,播出適當比例的原住民節目 o 如此才能直接與間接地改善原住民對廣電媒體的接近權。. 奎、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多元化的電台所有權是否能導致多元化的節目?這個問題在美國可以得到肯定的. 印證,因為美國將之視為實施優惠少數族群廣電政策的理由。我國因為尚未有優待少 數族群的廣電政策,而且開放廣電頻道是近幾年的事,所以還有待觀察。. 原住民因為只佔全台灣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七(黃宣範,民 81 年). ,其收視廣電媒. 體的權益常被商業媒體漠視。在政府開放廣電頻道之前,從未有任何一個屬於原住民. 的電台。民國六十四年,政府撥出一筆經費,讓復興電台在山區成立八個分台,最初. 以遮蓋匪波為主要任務,每天播出十二小時的節目,到民國六十五年、六十六年時才 全天候播出 o 民國七十三年,原住民立法委員建議政府增設原住民語廣播節目,行政院新聞局 認為,復興電台有部份分台分佈於山地地區,頗具製播原住民語節目的有利條件,且. 山區沒有其他媒體,復興山區台除了遮蓋匪波外,亦可服務原住民,便委請復興電台. 製作原住民母語節目「青山翠嶺」。由於配合政府宣導是復興電台的任務之一 ,復興. 電台便自民國七十三年起,接受新聞局委託,製播系列「青山翠嶺」原住民母語廣播 節目。 初期原住民節目播出時數約每天一至二小時。兩小時的節目中,通常一小時是原 住民節目,另一小時是新聞或政令宣導,以當地居住人數最多的原住民語播出不同分. .2 ..

(3) 原住民廣電節目典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台的節目帶,需要時亦彼此交流。最初每個山區分台人員編制只有九人,其中四名是. 播音員。播音員中身份為原住民的有一至二人(陳翔影,民 85年)。 節目播出以配合政府宣導政令、促進農業發展、繁榮山地經濟、改善生活品質及 加強服務原住民為宗旨。節目製作採訪問與報導等方式,強調服務、資訊和娛樂,內. 容包含政令、政府經建措施報導、農畜牧業指導、法律常識、衛生醫藥保健、國民生 活須知、就業轉業資訊、社會教育及家庭親子教育、山地音樂介紹興原住民事務活動. 報導。 在語言使用方面,分別以圈語暨曹族語、泰雅族語、排灣族語、布農族語、阿美. 族語及卑南族語六族語言播出。播出地區依復興電台各分台就當地原住民分布情況,. 選擇住民較多之一 至二個原住民族群作為製播原住民語之對象,共有十一個分台參與 製播。 不過到了民國八十年,行政院要求各部會實施減肥計畫。復興電台當時擁有三十. 個分台,在國防部精簡組織的政策及國內要求政府開放頻道的聲浪下,新聞局與國防. 部協調,決定讓出鉤 -96 兆赫頻道,從八十三年六月起,每年裁撤一些電台。當時因. 復興電台遮蓋匪波的任務隨著兩岸開放已不再需要,而提供山區原住民節目並非復興 電台設置山區台的主要目的,故決定先裁撤山區的電台。截至八十五年六月底,復興 電台共裁撒了十個山區台(陳翔影,民 85 年)。政府開放頻道的政策原是美意,但由. 於復興電台首先裁撒的是山區電台,原住民的收聽權益卻第一個被犧牲。 自從民國八十一年政府開放廣電頻道後,廣播電台在短短的幾年增加了一家全國. 性的電台、三十五家中功率電台、與四十六家小功率電台,但是其中是否也有增加原. 住民的股東、管理人員、或節目人員?政府開放頻道的美意,在新媒體追求廣告利潤 時,是否也能關懷到原住民對廣電媒體與節目的需求?基於上述問題,本研究的目的 在探討:. (一)原住民擁有或經營電子媒介的現況。 (二)廣電媒體播出原住民節目的現況。 (三)廣電媒體播出原住民節目類型與語言比例分析。. (四)廣電媒體對原住民報導所呈現的刻板印象。 (五)改善媒體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與節目不足的對策。. 二、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涵蓋國內外對少數族群的廣電政策、電台所有權與節目多元關連. .3 ..

(4) ﹒廣裕典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7 月. 性之分析、媒介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2. 問卷調查法:分別針對全省電台及有線電視台做問卷調查,以瞭解原住民擁有. 或經營廣電媒體的情形。同時亦針對原住民節目的製作人及主持人,詢問他們 節目播出的類型、語言及播出時段等。 3. 深度訪談法:訪問新聞局、文建會、內政部的相關官員及原住民的廣播從業員. 及意見領袖。 4. 焦點團體座談法:邀請不同族群的原住民社會人士觀賞一些原住民的電視節 目,並請他們提出如何避免刻板印象內容的建議,隨後再訪問相關的政府官. 員、族群代表、與廣電媒體負責人,針對如何改善原住民廣電媒介接近權提出 建議。. 貳、文獻探討 ?一、電台所有權與節目多元化 多元化或多樣化 (diversity) 一 向是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 C)要求廣電業者在服務 公眾時要達到的一項重要指標,即做到所有權、節目內容與觀點的多元。至於廣電媒 介所有權的多元化能否導致節目的多元長久以來一直是各界爭論的話題。過去有批評 指出,少數族群擁有非常少的廣電媒體;廣電媒體在節目量方面對少數族群報導不足. :在節目內容方面,不僅不能正確表達少數族群的觀點,甚至還會塑造出對少數族群. 的刻板印象 (Kerner. 1968) 。這些批評人士認為,少數族群擁有的廣電媒體,在節目 、新聞、評論、與廣告上較能注入多元化的觀點,而且在處理和不同族群相關的議題. 時也會比較敏感。. 美國國會在一九八八年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少數族群擁有電子媒介所有權和節 目多樣性之間存有關連性。在九千家受訪的電台電視台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非少. 數族群會提供黑人觀眾有興趣的節目;而在黑人的電台中,則有百分之六十五者表示 會提供黑人觀眾有興趣的節目。至於西班牙裔觀眾有興趣的節目,有百分之五十九的. 西班牙裔電台會提供,而非西班牙裔電台中,只有百分之十會提供(Congressional. Re-. search Servíce Report , 1988) 。此外,美國 Temple 大學教授 Marilyn Fife 在 1984-85 年 就凹個城市所做的研究調查也與上述研究結果相呼應。不僅如此, Fife 的報告更指出. , 少數族群擁有廣電媒介的所有權,的確會增加多元化的節目內容(Minority. .4.. Owner-.

(5) 原住民廣電節目典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ship Hearing , 1989 , pp.136-137) 除了上述的討論,. 。. Hoffmann-Riem (1987)對「多元化 」 亦有不同的解釋。他將 「. 多元化」的概念分為四個面向: 1.類型與議題:媒介功能的差異,例如娛樂、資訊、教育。 2. 內容:和新聞、資訊的主題與意見相關。. 3. 個人與團體:指接近權與代表性。 4. 地理涵蓋範圍與關連性。 根據Hoffmann-Riem 的分析. r 媒介多元化 」 是指節目類型與議題要多樣化:節. 目內容與呈現的意見要多元化:媒體要讓任何個人、團體與族群享有媒介接近權,並 讓其代表性在媒體內容中顯現:媒體也要兼顧各地方民眾的需求。. McQuail 也指出,每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不同,其對多元化. 的優先順序也不一樣,所以媒介多元化亦可用政治、地理(地區)、與社會文化三個 面向來分析 (McQuail ,. 1992 ,. p.150) 。在政治方面,讓不同政黨都有表達其理念的機會. ,讓不同的政治議題有充分討論的空間。在地理(地區)方面,地理位置的差異亦可. 反映族群、宗教、與語言的差異。所以媒體內容亦應反映地方的差異與特色。在社會 文化方面,媒體不只要反映不同族群、階級的聲音,亦應照顧不同性別、年齡、與利. 益團體的需求 (McQuail , 1992 , pp.150-152) 。 事實上,有關多元化或多樣化 (diversity) 的定義與內涵,國內外有不少的學者討. 論。國內學者有人將diversity 一詞譯為「多樣化」以有別於pluralism r 多元化 J 瑞城,民曰:蘇贅,民86). ,亦有人將之譯為「多元化 J. (鄭. (張錦華,民 86 ;劉幼珊,. 民86 )。蘇葡指出, pluralism是源於十八世紀的政治概念,可將之譯為「多元主義」 ;而diversity 是指「多樣化 J. 除了指政治與文化的多元,還包括媒體表現的多元,. 因此可以涵蓋pluralism (蘇贅,民筋,頁 5 )。鄭瑞城認為,多元化概念漸被視為一. 個政治概念,是指「不同利益團體競逐權力及近用 (access)資源的過程 J. 不過,已. 有很多文獻將 「 多樣化」及「多元化 」 兩個概念混合使用(民82 '頁 16) 0 張錦華則. 批評「多元化」理念的不足,她認為應從「多文化主義 J (multiculturalism)觀念切入 ,才能真正解決少數族群傳播權益被漠視的問題;而「多文化主義 」 所強調的是少數. 族群與主流族群的差異,即為了保障其社會參與的平等地位,而給予其差異的(優惠 的)權益保障(民駒,頁 18 )。筆者在本文分析電台所有權與節目內容所持的概念是 diversity 而非pluralism '在探討diversity 的概念時,則視中文的習慣而以「多元化」. 或 r:多樣化」混合使用。. •5 •.

(6) ﹒廣播典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7 月. 二、廣電節目中的語言問題 西方學者 O'Barr (l 976) 曾指出,語言是一種政治資源,亦是一種政治控制的工具. ,誰能控制它,誰就能通往政治的舞臺 (p.3 ;施正鋒,民的,頁 57). 0. Weinstein (l 983. )認為,當某種語言被指配為 「 官方語言」或「國語」時,是中央政府的政策結果,. 並非自然形成( p.8 I)當某個語言被貶為方言時,亦是 一場政治鬥爭(施正鋒,民 的,頁 5 7)。 早期國民黨來到台灣時,大力推行國語(普通話,北京話)運動,主要是為了團. 結國家民族意識及鞏固其在台統治的正當性(蘇臂,民 81 '頁 33). ,但是由於其作法. 是壓抑早已存在台灣的閩南語、客語、與原住民語(當時前述語言皆被稱之為「方言. J. ). ,曾引起不同語族的憎恨。社會語言學者黃宣範批評我國的語言政策時指出. r. 任何語言政策必須透過議會的辯論加以制訂。......台灣的語言政策迄未經過國會的辯. 論,更荒謬地以為語言 是個 〈 問題}. ,是個妨害溝通因而必須掃除的障礙 J. (民 82. '. 頁 17) 台灣廣播電視發展以語言政策為標準,可分為五個時期。民國五十二年以前,媒. 體並未受到明顯的語言播出限制;但自民國五十 二年行政院公佈的 「 廣播及電視無線 電台節目輔導準則」第 三條規定「電台對圍內廣播,其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 時間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五十 J. 就進入「方言」的限制期;到了民國六十五年「廣. 播電視法 」 公佈後,其第二十條規定「電台對國內廣播播出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 應逐漸減少 J. 而施行細則第十九條 「 電台對國內廣播應用國語的比率,調幅廣播電. 台不得少於百分之五十五,調頻廣播電台及電視台不得少於百分之七十 J. 不但國語. 比例增加許多,更明文規定逐年減少「方 言 」比例,屬於國語為主的 「 方言」緊縮期 ;民國七十年起,少數族群自覺意識升高,面對母語流失的危機,紛紛要求製播母語 的廣電節目,原住民的廣播節目也由民國七十 三 年的「青山翠嶺」節目開始,逐年增. 加(張錦華,民 85年). ,而在七十六年政府解嚴後. r 電視節目製作規範」廢除以國. 語為主的規定,方言節目正式進入解凍期(蘇萄,民 81 年,頁 28 )民國八十年,立 委周奎等人提案刪除廣電法第二十條有關廣播、電視語言使用限制之規定,所謂的「 方言」節目才完全解禁。. 「台灣語言危機」一書的作者洪椎仁(民 8]) 針對政府對「方言 」 的認知大肆批 評說,台灣官方對 「 方言 」 的定義與解釋是謬誤的。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都是 一. 種「語言 J. .6.. 而不是「方言 」. 。所謂 「 方言 J. 必須像四川話或大陸有些省的語言,.

(7) 原住民廣電節目典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雖有腔調,但可以和 「官話 J. 而是另 一種語言(頁 16-17. (普通話、國語)相通,如果不能相通,就不是方言,. ; 60-61. )。. 三、媒介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尤稀﹒達衰認為近年來台灣媒體對原住民的報導,在質和量方面都有提高和增加. ,但是針對全國觀眾製作的節日 ,不論在戲劇、新聞或特別報導中,原住民多以傳統. 服飾與歌舞、祭典的形式出現,若針對現況的報導又多為雛妓、自由酒、失業的問題, 較肯定的只有體育、歌唱方面的傑出表現,因此在漢族心中造成刻板印象,認為原住 民仍過著傳統落後的生活、或是制酒、或原住民女子皆為妓女、或原住民只會唱歌、. 運動細胞發達( 李道明 ,民 81 年;尤稀﹒達衰,民 81 年). ,往往流於一種「刻板式的. 無知」。刻板印象不但會對閱聽人的認知、情感、行為有影響,也會妨礙族群之間的. 同化與互動,帶來社會問題(楊大和,民81 年)。 楊大和在以內容分析法對台產十八部院線錄影帶所塑造的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形. 象做比較分析。結果發現在角色重要性上,原住民出現在較不重要、或反派的頻率高 於非原住民;體型上則以粗壯、勳黑、濃眉大眼為主要原住民形象;職業等級與聲望. 均較低、收 入與教育程度也比非原住民要低,當然,其社經地位也不高 。證明影片製 作者對原住民存在刻板印象,而這刻板印象是落後 、無知、孔武有力、貧窮的負面觀. 感。這些負面印象透過影片的傳播,更形成一般大眾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楊大和,. 民 81 年)。 林煥清指出,要消調這種刻板印象,除傳播媒介應主動做雙向溝通外,政府獎勵. 提供原住民研究經費,立法保障原住民傳播權益,並督促傳播媒體對原住民給予充份. 、客觀、完整的報導,積極培訓原住民新聞傳播人員等(林煥清,民 85 年,頁 983-. 990) ,才能期待在許多年後改變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 ~四、原住民與社區傳播 徐震(民 59 年)認為社區是地域的人口集合體,也是精神社區,不只具有地域發. 展基礎,還有社會互動作用,並有組織行動,能推動社區發展(轉哥|自江冠明,民. 85年,頁50 )。 社區傳播與大眾傳播不同。江冠明定義社區傳播為「透過社區參與的觀念建立社. 區的傳播方式 J. 其目的在「滿足社區內部的傳播需求 ,並透過、參與'的傳播模式. ,進行社區內與社區外的傳播。 J. (江冠明,民 85年)。為了宣傳社區傳播的意義,. .7..

(8) ﹒廣播典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7 月. 江冠明特以卑南族社區居民使用錄影機製作社區節目的例子,說明原住民可以自己製 作節目彌補現有廣電節目的不足,由自己的觀點報導社區的事務,不僅可避免刻板印. 象的產生,亦可建立社區自主性的另類傳播空間(江冠明,民 85 年,頁 63 )。 雖然社區民眾拍的作品可能因為拍攝者的能力或器材不足的限制,而稱不上「美. 感J. 但卻也因為其不夠美,反而成為民族誌最重要的記錄。民族學家胡台麗指出,. 民族誌影片的製作最忌諱為了純粹畫面美感需求而強求被攝者做某些表演,或拍攝剪. 輯時刻意地除去不美的鏡頭,結果將該文化弄成虛假的樣板,失去了真實性(胡台麗 ,民 80 年,頁 156 )而由於影像確有文字無法企及的優越性,原住民的電視節目所 擔負的功能不僅是娛樂而已。. \j八五、原住民媒體的困境 王昱元針對原住民媒體的困境指出,經費窘困與人才不足是最大問題,尤其原住 民居住空間多為山地,交通不便,以致資訊傳遞不如西部的大都市。他建議在合情合. 理合法的範圍裡,政府與民間對原住民整體傳播環境做最大的爭取與努力;並希望現. 有原住民傳播媒體擴大定位層面,增加資訊接受者的數量,以及增加與其他媒體的交 流,以期改善一般社會大眾對原住民的負面刻板印象(王昱元,民 85 年,頁 976-982. 朱立以澳洲為例,探討少數民族廣播的問題與未來的展望。認為少數民族的廣播. 面對五大問題,分別是(一)強勢叮吏流文化的困擾,內容究竟應以主流文化為依歸. 或是以少數民族的文化為參考架構?二)錢少、人少、流動性大,影響其廣播素質 (三)因人、財皆不足,播出頻率受到影響四)對象雖為少數民族,但其同中. 有大異,不易兼顧不同的收聽訴求五)母語的流失,聽眾與製播人才均越來越少. ,後繼無人(朱 立 ,民 84 年,頁291-293 )。. 參、原住民廣電媒體經營與節目內容分析 本節旨在分析台灣原住民擁有或經營電子媒體的現況,並討論原住民廣電節目播 出語言使用比例、播出時段、節目類型與製播經費。. 一、廣播 本研究為了全面暸解原住民在廣電媒體擔任股東、行政主管、製作人或主持人的. •8 •.

(9) 原住民廣電節目與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情形,於民國八十五年三月至四月間,對全省 175 家電台(至第五梯次開放申請的新 電台)發出郵寄問卷,回收的份。五月至六月間再以電話及傳真方式聯絡,使回收份. 數增加至 159份(其中未開播無法回答及不願回答的有 19 份). ,回收率 90% '有 16 家. 電台因聯絡不上而無法回收。 問卷問題包含:擁有或經營權方面,各廣播電台目前是否有股東、節目製作人、. 主持人或行政主管身份為原住民。在第一次回收的問卷當中,回答電台有原住民製作. 人、主持人或有原住民節目的電台共有 32 家,其中有兩家並未播出原住民節目。 六月中旬開始,針對有播出原住民節目的 30 家電台郵寄第三次問卷,配合電話及. 傳真,進行原住民節目製作主持人深度訪問,調查資深廣播人對保留頻道、成立節目 供應中心及節目製作方面的困難與意見,八月底截止回收。回收25 家電台的問卷,回. 收率約 80% '再與新聞局及文建會所提供的補助節目核對,儘量避免疏漏。 在進行調查訪問期間,許多電台節目因經費、人事或電台本身試播或撒台等問題. 略有變動,不少節目己停播或開播新節目,聯絡及統計工作進行困難,調查結果時有. 變動,故本研究所列的原住民節目播出現況,以八月底至九月初正在播出的節目為原 則。 問卷結果顯示在股權方面,全省廣播電台原住民持股的股東數,除苗栗客家文化. 電台回答預定供股外,實際持股原住民人數為0 位。在製作主持人方面,節目製作人. 身份是原住民的有21 位,主持人身份是原住民的有 38位,其中部份製作人亦身兼節目 主持人。電台行政主管身份為原住民的有2 位,分別是正聲台東台節目新聞科科長及 花蓮調頻台節目部副主任。播出原住民節目的電台數及節目數分別是目前共有22 家電. 台播出的個原住民節目(表1)。 在語言使用方面,在節目中使用原住民語的比例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節目有 23個. ,佔所有播出節目數的一半左右。完全使用國語的節目有4個,佔所有播出節目數的. 一成左右。其餘節目為國語與原住民語並用。. 節目類型以民俗文化類最多,計有 15個,次為綜合性節目 11個,次為社區服務類. 節目 9個。多數節目播出內容多為綜合民俗文化甚至語言教學等,類別不易清楚劃分 ,主要原因是節目播出時間不多,所以多數製作主持人儘量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發揮節. 目的多樣性,以配合聽眾的生活需求之故 o 在播出時數方面,每周全省的個原住民節目共計播出 59.5小時,平均每個節目每 周播出1.4小時。若以電台來區分,每周播出時數以台北電台六個節目每周播出 10小時. 最多。次為復興花蓮台, 4個節目每周共播出6小時。其次為教育台北台、復與高雄台 .9..

(10) ﹒廣播典電視 ﹒.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7 月. 、花蓮希望之聲,每周各播出 4小時。. 在節目製作經費方面,目前完全沒有經費的節目有4個 , 每集製作經費最高為新 台幣 一萬五千元。目前所有節目每小時製作經費平均約三千元,個別差異頗大 。. 表1. 電台名稱. 教育台北台. 教育彰化台. 股. 製. 主. 主. 東. 作. 持. 管. O. 。. 。. O. 教育 台 東台. O. O. 台北電台. O. 7. 漢聲花蓮台. 。. O. 無漢聲高雄台. 。. O. 復興台 中台. O. 復興高雄台. 。. 中廣台東台. 。. O. 3. O. 節. 目名. O. 7. 。. 3. 2. 原住民語. 每周播. 百分比. 出時數. 20. 節目類型. 每集製. 社教. 的 00元. 作經費. 原住民歷史文化. 。. 1. 5. 社教. 6000. 原住民現代社會適應. O. 1. 5. 社教. 6000. 原鄉之愛. 5. 社區服務. 8000. 山林甦醒. 60. 民俗文化. 7000. 100. 民俗文化. 8000. O. 那魯灣之聲. 。 。. 普悠瑪. 95. 綜合性. 8000. 都市塔路安. 70. 綜合性. 600. 娜魯灣時間. 50. 1. 5. 綜合性. 600. 排灣之聲. 60. 1. 5. 綜合性. 600. 魯凱文化廣場. 90. 3. 綜合性. 600. 巴 卡順呱啦. 70. 1. 5. 綜合性. 600. 山棕 月 語. 98. 1. 5. 綜合性. 600. 山地風情. 100. 0.5. 社區服務. 山地農村. 50. 3. 社區服務. 原鄉物語. 100. 3. 社區服務. 山地農村. 50. 3. 社區服務. 青山翠續. 95. 布農瞭望台. 95. 屋尼娜恩廣場. 95. 山林音符. 95. 青山翠堤. 95. 後山風情. 。 。 。 。 O. 。. 山海戀 台東情. • 10 •. 稱. O 原住民午安. O. 教育高雄台. 復興花蓮台. 原住民廣播節目播出現況一覽表. 128 1378 I 128. 綜合性. 1000 I. 社區服務. 5000. 社區服務. 7885. 1. 5. 民俗文化. 300. 3. 民俗文化. 300. 60. 民俗文化. 8000. 100. 民俗文化. 8000. 0.5.

(11) 原住民廣電節目典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電台名稱. 中廣花蓮台. 正聲台東台. 股. 製. 主. 主. 東. 作. 持. 管. 。. 。. O. 4. 。. i. 節目名稱. 山海歡唱. 原住民語. 每周播. 百分比. 出時數. O. 節目類型. 每集製 作經費. 音樂. 8000 I. 我愛花蓮 一我們都是一 家人. 100. 社區服務. 8846. 阿美生活廣角. 100. 社區服務. 8846. 山中行. 50 20. 民俗文化. 6000. 0.5. 兒童無華聲. O. O. O. 0. 娜魯灣. 天聲. 。. O. 2. O. 大霸雄風. 100. 民俗文化. 7500. 賽夏風情. 100. 民俗文化. 7500. 健康世界賽夏風情. 100. 1. 5. 民俗文化. 2900. 。. 0.5. 綜合性. 風鳴. O. 燕聲. 。 。. 花蓮調頻. 3. 。. 高雄電台. O. 花蓮希望之聲. O. O. 。. O. 3. 2. 3. 2. 民俗文化. 太魯閣之戀. 100. 山地好家庭. 100. 3. 原聲帶. 95. 1. 5. 台灣九族之旅 。. 500 8846. 呵!呵 由三iEEIh. 500. 新聞性. 600. 99. 民俗文化. 600. 鄒語教室. 50. 空中教學. 無. O. 午安原住民. 50. 綜合性. O. 太魯閣之聲. 97. 民俗文化. 10000. 音樂探尋. 70. 音樂. 10000. 阿美國地. 99. 2. 民俗文化. 5000. 娜魯灣文化. 50. 2. 民俗文化. 無. l. O. 嘉義之音. 全景. O 綺麗人生. 。. 。. 8000. 」. 目前原住民廣播節目的播出情況,以星期日的 1 6 :30 - 17 :00 最為密集,有五個節目. 在進行。其次為星期日 13 :00- 14:00 、星期日 17 :30-18 :00 、星期五20:30 -21 :30 、星期一 17 :00-17 : 30皆同時有三個節目在進行。. 以每周播出情況來看 , 節目分布以 17 :00 - 17:30 最為集中 , 次為 12:00-12 :30 ' 再其. 次為 16:30- 17 :00 。以每周的星期日播出時數最長 , 次為星期五 , 再次為星期六(表2. • 11 •.

(12) l. -. 1. -. 到 一一. -. 叫“一一. 』 |. 1. -. 到 一. 目. 數. 節 表. 內. 字 數. 格. 表. 格 線 直. 信u. 自. 企寸. 的. 半. 過 超. N自訝. 信U. 自. 寄. 的. 吋. 明. 叫A1 4泊。. 線. 表 格. 制 卅一的 一內一切m 竺叫一訂一位 一. 到 一. m. A. IlJ. haHM. 說. .12.. 全省原住民節目播出時段分佈表 表2. 民 86 年7 月 第三卷第二期 ﹒廣捨典電視﹒.

(13) 原住民廣電節目與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二、有線電視 在有線電視方面,本研究於民國八十五年三至五月間,對新聞局提供的 128 家系 統業者發出郵寄問卷,回收四十八份 o 八至九月份再以電話方式訪問,使回收份數增. 到九十五份,回收率達 76.5% 。問卷問題包含在有線電視系統中是否有原住民股東、 主管、節目製作人、主持人、記者以及是否有專屬原住民的頻道或節目 D 在回收的樣本中,再針對有原住民主管或人員的四家系統業者(苗栗吉元、苗栗 信和、台中豐盟、台東東台)進行電話深度訪談,問題包含兩部份 D 節目部份的問題. 包括:節目來源、製作成本、類型、語言、廣告、播出時段、播出頻道和其製作人是 否為原住民 o 在節目製作人(主管)方面的問題則有:是否受過專業訓練,製作群中. 原住民比例及是否聘有原住民顧問 D 問卷結果顯示,沒有任何系統有原住民股東 D 苗栗吉元有原住民記者 1 人與節目. 主持人 1 名,台中縣豐盟系統有主管(工程部主任) 1 人,台東東台系統有主管(工程 部副理) 1 人,節目製作人 1 名 o 在節目方面僅有苗栗縣吉元與信和兩系統曾自製與原. 住民相關的節目,但均無固定時段或頻道播出原住民節目,其中又只有吉元有原住民. 的的顧問,其餘系統均沒有原住民的參與口 吉元有線電視系統所製作的「大苗栗采風 J. 是將苗栗縣各鄉逐 一 作介紹,因此. 在報導原住民較多昀地區時才會出現所謂的「原住民節目 J. 其播出方式是每星期日. 晚上七點至九點播出新的節目,再於該星期中以交錯時段的方式重複在該系統的地方 頻道播出,其間沒有任何廣告。其製作類型是屬教育文化節目,主要以國語播出,但. 受訪者的訪問則視情形以原住民語播出,每集的製作成本約八至十萬元,且完全是系. 統業者自費製作 o 而該節目並聘有原住民顧問一至二名。 信和有線電視系統曾製作六支原住民系列報導的節目,播出時段是每天的地方新. 聞後播出十五分鐘,之後即以交錯時段方式輪播,因為是以併入地方新聞的方式製 作,因此沒有節目名稱和廣告,而其製作成本約每集三 萬元,全部由系統業者自行負 擔。. 在其他的問卷中亦有少數表示曾製作過原住民的節目,但都非常態性或系列性的. 節目,其中大多是在原住民有慶典時才在地方新聞中播出片段,或將此活動製成單一 的節目於地方台中播出 D 系統業者在製作類似單獨的節目時亦會遇上阻力,如花蓮玉里鎮的東亞系統,於. 今年九月間欲到光復鄉太巴朗製作阿美族豐年祭的節目時就被主辦單位制止,原因是 • 13 •.

(14) ﹒廣播典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7 月. 主辦單位已將該次祭典的版權出 售 ,因此系統業者不能全程攝影,只可攝取片段,再 以新聞稿的方式播出 D 有線電視雖然是地方性媒體,但本研究在全省的調查訪談中發現,即使在原住民. 居住較多的地區,如台東、花蓮、屏東等地,有線電視系統因經費與人力的限制,以 致沒有特別開闊時段或製作原住民的節目,然而造成此種現象的主因有二:. 一 、有線電視的普及率低:雖然有線電視在台灣的普及率已超過 70% '可是 這個 數據只可反應出都市情況,對較偏遠的地區而言,有線電視的普及率仍然相當低,且. 這些地區的幅員又非常遼闊,居民居住分散,所以有線電視大多只存在地方都會中心 附近,而原住民居住地並非集中於地方都會中心,因此對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來說,原. 住民並不是其主要目標觀眾,所以不會斥資去製作固定性的原住民節目來服務這群非 主要的目標觀眾 o. 二 、有線電視系統規模太小:由於這些地區的人口數太少且分散,因此訂戶數通 常不多,以台東東台為例,其訂戶數僅有九千餘戶,在這種小規模的有線電視系統中 自然無法考慮特別製作原住民的節目或提供固定頻道 D. 三、無線電視 原住民在三家商業無線電視台並無任何所有權與經營權 D 在節 目 內容方面,電視. 節目出現較多描繪原住民文化與生活的節目內容,約在民國七十幾年。當時有幾部以. 抒情懷舊手法拍攝的節日,如鄭慶泉所導演的〈芬芳寶島 》 影集之第 二 季節目 《神奇 的蘭嶼〉. 、另一部〈映象之旅》 則由雷壞、阮義忠、張照堂、杜可風等人共同合作製. 作,拍攝了台灣山地及蘭嶼島上的生活狀況,很抒情,但並未探討現實面的生活問題. (李道明,民 83年,頁 89). 0 在三 台一系列播出的原住民節目,則有由蘇秋所製播,. 廣電基金出資的少數電視節目如《青山春曉》. 、《高山之旅》. 、與 《 山地快樂兒童〉. o 此外、民國八十四年文建會也出資贊助 《 山海的子民〉 系列節目的拍攝,由中視文 化製播 o. 由 三 台開播至今的總時數與其所播出原住民節目的總時數來看,原住民很不受商 業電視台重視。有鑑於此,公視著車委會於八十三年九月,招訓三十四位原住民記者, 當時報名的有一百多人,正式錄取了十一位原住民記者 o 錄用資格是以族別為最優先 考慮,學歷限制為高中畢業、必須會母語、 文筆佳並擅長 新聞寫作,通過口 試 才錄取 o 目前的記者當中專科畢業的有三位,專科肆業的有四位,高中畢業的有五位,皆母. 語流利。公視法草案於民國八十六年在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公視原住民記者是 否 有機. • 14 •.

(15) 原 {tK 廣電 節目與電台所有權之 研 究. 會運用無線電視媒體 , 報導原住民關心的議題,也還有待觀察。. 肆、原住民在電視媒體的刻板形象. 由文獻可以得知,當前電視節目對原住民的報導與呈現,常有一些刻板印象。本. 研究於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二十三 日於廣電基金會會議室舉辦一場原住民電視節目觀賞 座談會 ,. 邀請台北市不同族群的原住民發表其對現場播放的原住民節目的觀感。現. 場播放的電視節目帶有 :. 1. 高山之旅一最後的獵人(民國七十六年十月播出) 2 . 高 山 之旅一祖靈歸來(民國七十六年十 月播出) 3. 山海的子民一魯凱族(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播出) 選擇以上三個節目帶的原則是(一)過去播放的節目與最近播放節目的對照; 二)選擇以不同族為主題的節目帶三)選擇至少兩位以上不同製作人的作品。座 談會進行方式是先放三個電視節目給來賓觀賞 , 然後再整體討論電視節目所呈現的原. 住民形象。出席的各族人士對原住民節目非常期待 , 但是也對過去至現在電視節目所. 呈現的刻板印象提出要改進的呼籲 o 以下綜合參與影片觀賞座談會的原住民、受訪的. 公視原住民記者、多面向工作室、與蘇秋等人的意見 , 歸納如下 o. (一)節目只強調體育與歌舞,易使人認為原住民只擅祭耙歌舞、四肢發達 一般拍攝原住民的影片 , 時常強調原住民的體育成就及節慶時舞蹈、歌曲的表演 ,. 而忽略了原住民文化中還有許多值得認識之處 , 歌舞與運動只是其中一部份 , 老套的 以這小部份的才華為介紹重點 , 卻不深入去了解原住民的文化精華 , 這種介紹方式易 造成一 般人的刻板印象 , 讓人以為原住民只會體育、歌舞等 D. (二) 畫 面處理不當,易讓人誤解原住民為野蠻民族 影片中如果呈現如頭骷髏、人骨的畫面時,應對原住民「出草」的意義加以說明 , 以免造成一般人誤以為原住民一年 到頭都在獵人頭的錯誤印象 , 會讓人以為原住民. 就是個沒有文化、以殺人為樂的野蠻恐怖民族。. (三)拍揖時勿讓人認為原住民是不愛乾淨的民族 在拍攝影片時 , 無意識的的拍出蒼蠅環繞的煮食畫面 , 容易 讓人產生原住民就是. 骯髒、不愛乾淨的印象。況且在山地野外有蒼蠅接近食物是很平常的事 , 同樣會發生. • 15 •.

(16) ﹒ 廣橋典電視 ﹒.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 7 月. 在平地人身上 o 雖無須在影片中刻意隱藏,但也無須刻意拍攝出來。. (四)旁自避免用易引起原住民反感的斂述 影片中的旁白中用 「 野性的呼聲 」 來形容原住民在山谷中呼喊的聲音 , 是不恰當. 的形容。原住民並不是野人,而原住民的這種呼喊只是一種溝通傳達訊息的方式,用 野性來形容並不恰當,會使人因旁白的用語而產生錯誤的認知 o. (五)原住民粉過並非是沒有保育觀念的行為 1守獵文化是原住民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方法,最初原住民5守獵是為了保護農作物 , 且在漢人文化還沒來之前 , 原住民的祖先就以這種和大自然共存的方式活在這片土 地之上,但政府在制定有關自然保育的法令時,只有片面考量,常常忽略 了原住民本. 有的文化傳統 , 所以常造成原住民因打獵而觸法判刑的事發生 D 真正使符獵違反保育 法令的原凶 , 應是山產店收購野生動物商業行為,這才是政府應嚴加管制的部份。. (六)拍適時勿加深「原住民都愛喝酒」的印象 拍攝原住民飲酒的畫面時,不應只是拍他們自由酒 , 而完全沒有探討造成他們喝酒. 的原因 , 完全忽略原住民自由酒行為的背後所隱藏的社會問題。在原住民的文化中 ,凡 舉祭典、節慶等場合 , 酒其特有的文化意涵,但是一般電視節目在處理這些有關喝酒 的畫面時總會讓人覺得是 「 目的酒 J. 並不重視或不說明酒在這個特定場合中所代表的. 特殊意義 , 常會誤導觀眾認為原住民都愛喝酒。. (七)原住民並非沒有歷史的民族 一般在介紹原住民文化時,很少強調其歷史傳統的久遠:例如東部排灣與卑南族. 生活習慣相似的歷史原因為何?但是一般人都以為漢人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傳統 , 可 是有多少人知道原住民的歷史。傳播媒體甚少介紹關於原住民 的歷史並不代表原住民. 沒有歷史,只是大家不了解而已。. (八)好山美水的背後危機 一般介紹原住民的影片常價例的拍攝部落所在地優美的生活環境 ,事實上原住民. 的部落社會已面臨瓦解,而這些瓦解的原因幾乎都是現代文明的入侵所造成的,如新. 舊好茶村及蘭嶼核廢料廠抗爭的事件 , 影片中並沒有深入去探討遷村的原因。蘭嶼人 是否同意將台灣人懼怕、排斥核廢料的棄置於他們的島上?這種表面上好山好水的描. 述,實際上潛藏太多危機,可能在無形中為想開發山地觀光據點的財團透露商機 , 進. • 16 •.

(17) 原住氏廣電節目與電台所有權之研充. 而招引他們進入山地牟利,最後卻把原住民的家園破壞了。相反地,也希望社會對原 住民節目製作者應有較寬容的心,不應給予太多的批評和苛責,否則任(扣仰已叮 J 一一 寸音部 闊景影三分伊糾 R 片t1付 y 戶 1. 拍攝,都承受了太多的包袱,如此反而不能把節目做好 O. (九)影片的時空脫節易造成對原住民生活的錯誤印象 影片中所拍攝的原住民,往往是穿著華麗鮮豔的本族服飾或吃傳統食物住石板屋 等,事實上這並不是原住民日常的生活情況,因為現在的原住民生活和漢人並沒有什 麼不同,這種影片內容和實際生活時空脫節,容易造成-般人對原住民生活的刻板印. 象,認為原住民的生活還停留在那種階段。. 旭、保障原住民廣電媒體接近權之對策 根據作者於民國八十五年針對全省原住民所作的抽樣面訪調查結果顯示,原住民 對廣電媒體報導的質與量不滿意者居多。全省原住民廣播節目主持人也對復興電台山. 區台被裁撤及節目製作經費短缺方面表達了無奈的看法。為暸解改善原住民廣電媒體 的困境,作者邀請了廣電媒體相關政府單位,以及原住民廣電節目的從業人 員舉行焦 點座談會(請參見附錄). ,並訪問兩位廣電學者,試圖從政府、業者,以及學者不同. 的角度,對原住民廣電媒體在收訊、節目內容、經費、人才等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O 茲 將這次焦點座談會與兩次深度訪談的各方意見整理如下:. 一、收訊不良的問題 由於原住民大部份分佈於台灣山區,受地形影響,廣播或電視的收訊品質相當不. 理想(蘇秋、蘇積). ,不但大功率的全省性節目收訊不良,連小功率的地方性節目都. 受到地形的限制(蘇宿、洪瓊娟). ,使得原住民在收聽或收視上的選擇也因此較平地. 居民減少許多;針對此問題,各方建議解決的對策有:. (一)增加有線電視的銷設 雖然根據有線電視法的規定,任何住戶都有權要求該地有線電視業者鋪 設線 路,. 而業者不得拒絕(蘇葡). ,然而實際上,由於山區居民分佈零散,線路鋪設成本相當. 高,業者往往以諸多藉口逃避對山區居民提供服務(蘇臂、洪瓊蚱1 )因此,即使行 線電視可以改善山區電視收訊不佳的情形,但高成本的現實問題,使得有線電視在原. 住民部落中並不普及,未來可以從有線電視業者提撥給地方政府的百分之 二 營業額, . 17 ..

(18) ﹒廣構與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7 月. 專款專用,補助山區鋪設有線電視線路(洪瓊娟)。. (二)衛星傳送 衛星收發電波不易受地形平擾,或許可充份解決原住民廣播或電視收訊不良的情. 形(蘇葡、洪瓊娟、游淑靜). ,而目前政府委製的原住民節目也可透過衛星傳送方式. ,讓原住民可以觀賞到自己的節目(游淑靜、洪瓊娟)。. (三)成立社區電台或地方視聽中心 在山區適當地點成立小功率電台,可克服部份地形的限制,亦可成立地方視聽中. 心,或發給每位村幹事一台錄放影機,以錄影帶方式解決收訊不良的問題(蘇秋、李 道明)。. 二、原住民廣電節目時數不足的問題 目前全省只有蘭嶼之聲與太魯閣電台是以原住民為目標聽眾的電台,而且都還是 新的電台。一般而言,有關原住民的節目多半是由電台或地方有線電視台的公益頻道. 提供部份時段播出。其播出時間未受一定比例的保障,時段也不固定。此外,社會多 以原住民族為一單位視之,即使提高原住民節目時數,但分配給九族時,往往仍顯不. 足,許多部落根本分配不到(蘇菁、蘇秋、李道明、江冠明、錢高秀和)。因此,在 面對原住民問題的態度上,應將原住民當成世界文化資產,越少越珍貴,而不是以人. 數多寡來衡量迫切性,如此,就不應、也不會有分配上的問題(高正尚)。 至於其他政策性的解決方案有:. (一)制定優惠少數族群之廣電政策. 目前原住民在許多地方享有優先權,是因為主事者個人的認知,而非法律上的明 文保障,故當務之急,政府應對原住民族權益,如優先權,給予法律上的保障(高正 尚)。例如美國、澳洲對少數族群的保障多半透過正式立法以兼顧政策執行的正當性. o 不過,美國對少數族群的優惠政策,例如比較聽證會( 對少數族群申請案或節目給予優惠,以及延遲付稅(. comparative hearing) ,即. tax certificate. )與折價銷售(. distress sale )方式,因台灣人頭主義盛行,實施上恐怕會有困難(洪瓊娟、高正尚 、李道明). 0 至於EEO平等雇用機會 (EEO 的規定是:在一個電台、電視台或有線電. 視台中,有五至十位專任人員時,在所有的勞工階級中,婦女加少數族群的人數不得. 低於50% '在所有的高階職員中,婦女加少數族群的人數不得低於 25% 。有十一位以. • 18 •.

(19) 原住民廣電節目典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上專任人員時,在所有的勞工階級及高階職員中,婦女加少數族群的人數都不得低於. 50% 。在某地區的勞工人力就業市場中,若少數族群的人數不到 5% '則不須履行 EEO 的規定). ,硬是規定某種百分比保障原住民在電台製作節目,理念上未嘗不可,. 實施上可能有困難。或許規定電台(由廣電法修法)應有多少比例的原住民節目,可 能較快(蔡中酒)。而原住民自辦媒體在資本額或廣告時段上,因有明文規定,無法 給予優惠,業者只能從投資偏遠地區優惠貸款辦法中,得到一些優惠(洪瓊娟)。 目前有線電視申請案中只有部份地區在企畫書中提及對原住民的服務,而有線電 視的股東及重要主管包括總經理、節目部經理、工程部經理、財務部經理當中都未見 有原住民籍(蘇宿、皇甫河旺、洪瓊2月). ,而政府的態度則傾向對原住民提報的申請. 案優先通過,而不給予特別保留,以免頻道閒置,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洪瓊娟)。. (二)輔導原住民自辦廣電媒體 成立原住民專屬廣電媒體專門為原住民服務,能有效解決時數不足的問題,故若. 能克服地形的限制,及經費不足的可能,業者與學者多支持此方案(皇甫河旺、蘇積 、蘇秋、李道明、江冠明、錢高秀和). ,不過,廣電媒體從設備、人事及日後的經營. 上費用都非常可觀,而地方媒體中心或社區電台,即使政府提供補助硬體設備,日後. 營運管理的人事是否真能以義工方式解決,還有待觀察評估(游淑靜有人建議不. 如先在某個社區試辦,先實驗一年,再看結果如何決定(蘇衝)。. (三)要求公營電台製播一定比例的原住民節目 由於有線電視資金昂貴,成立廣播電台也要幾百萬的資金,即使有了電台之後,. 該如何維持,有沒有足夠的廣告也是問題。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公營電台在原住. 民多的地方播一定比例的原住民節目(蔡中涵)。由於公營電台設立的目的並非營利 ,而是以服務為宗旨,故可由原住民所屬機構或民意代表向公營電台或地方電台提出. 製播一定比例的原住民廣播節目(洪瓊娟)。. (四)鼓勵原住民完份利用有線電視的公益頻道 有線電視法規定,有線電視系統必須保留十分之一 的頻道,作公益、藝文、社教. 節目播出。所以,原住民自製或委製的節目可以主動提供給地方有線電視的公益頻道. 播出(洪瓊娟)。. (五)成立地方原住民視聽中 ID 在各地區設立原住民視聽中心,提供原住民廣電節目錄音帶或錄影帶,供原住民. • 19 •.

(20) ﹒廣播典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7 月. 使用,滿足其對原住民廣電媒體的需求(江冠明)。. 三 、原住民廣電節目內容 原 {主 民 廣播節目內 容多以娛樂性質較多,過去復興電台曾有原住民新聞的規劃, 但因原住民本 身 興趣不高而作罷 ,其原 因可能與原住民將廣播視為娛樂媒體有關;而 有線電視公 益頻道播放的幾乎是現成的錄影帶 , 內容多偏向歌舞的介紹(蘇積此 外, 在 報導方 式和內容取材上,常造成社會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對原住民族相當不. 公平 (注冠 明、錢高秀和、高正尚、洪瓊娟、蘇積)。而針對節目內容品質問題,有. 下列建議 : (一)針對原住民的需要製作節目 對原住民而 言 ,廣電媒體的娛樂功能非常明顯,因此在製作方式上,應顧及到原. 住民的娛樂需 求 與接受程度(蘇積)。. (二)提供教育節目 原 住民 的節 目多 為語 言 、 文化類,但除此之外,應多提供教育節目,提高原住民 生活與識 字 的能 力, 否則僅提供. -種語言文化,容易讓弱勢民族更弱勢(蘇葡). (三)減少刻板印象 傳捕媒介 常 報導原住民的雛妓、目的酒問題,或是多擔任船員、營建工人的就業困. 堵 , 造 成社會對原住氏的 負 面刻板印象,即使是在運動 、 歌唱成績的報導,或山地風. 光、 ; 后 動 的 介 紹 上,也常不經意造成刻板印象。所以除了多增加 一 些正面的報導,如 原住氏 在運動 或歌唱之外的傑出表現 , 在運動、歌唱傑出表現的報導上,也要深究其. 背 後的努力( 高 正尚此外,新聞事件的報導角度應避免落入大漢心態,宜從原住 民觀點切 入 ( 江冠明). 0. (四)參與式傳擋 現有原住 民 廣 電節目並無法針對各部落、各地區 的 需要來製作,因此鼓勵地區居. 民經由 參與 式 的傳播方式,自己拍攝、記錄當地的事物, 再 由地方有線電視或電台播. 放, 一 來 11T 滿 足地方的需求,二來可挽救部落的文化危機(江冠明)。. ( 主 ) 結合現有資源,建立資料庫 收集現有的原住民有聲與無聲圖書 , 以及各種才藝人士的名單 , 建立資料庫 , 供. .20..

(21) 原住民廣電節目典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節目製作時的素材參考(蘇秋、高正尚、洪瓊娟)。. 四、原住民廣電人才的培育 有關廣電人才的培訓計畫,過去文建會與廣電基金會分別培訓了文化紀錄片工作. 者與新聞記者,但未來若希望原住民自己製播節目,勢必需要大量人才,故培養原住 民廣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針對此議題, 各方意見如 下: (一)文建會與廣電基金擴大辦理訓練課程,並在相關課程中,優先錄取原住民學員. (江冠明、李道明)。 (二)可由學校或社團辦理訓練課程,並與媒體建立建教合作的關係(洪瓊娟、蘇. 秋)。 (三)培養雙語主持人才,對能操持母語者給予加分錄取( 江冠明)。 (四)由政府提供器材,供原住民借用(江冠明、 李道明). 目前文建會培訓的地方文化紀錄片工作者於結訓之後 ,器材均 須歸還 , 造成受訓 返鄉的學員沒有器材可用的困境,若能在地方成立媒體中心 ,由政府提供器材,當地. 人提出企畫案後申請使用,作品則供地方播出( 李道明)。 至於要求媒體對原住民採保障名額方式錄用,由於涉及廣電的專業性與競爭性,. 多以為不可行(洪瓊娟). 。. 陸、結論與建議 由本研究針對全省電台和電視台的調查顯示 , 原住民在廣電媒體的所有權、經營. 權、與節目比例都相當弱勢。 在廣電媒介所有權方面,沒有一個原住民擁有電台、無 線電視台、或有線電視台的股份(太魯閣電台不在統計之內)。原住民行政主管在廣. 播電台有兩位,有線電視台有一位,無線電視台則全無 。全 省一、 二 百家電台中,只. 有二十一位原住民節目製作人與三十八位原住民節目主持人。一百多家有線電視台中 ,也只有一位節目製作人,一位主持人 , 一位記者。在無線電視台方面則無任何原住. 民主管或專職的節目人 員 (公視未算在內)。原住民節目的播出情況,在廣播方面目 前有二十二家電台播出四十三個原住民節目,在有線電視方面則有兩個原住民節目。 原住民廣電節目所面臨的問題,在廣播方面雖然新聞局每年有提供經費補助,仍. 面臨經費、人才不足、收訊效果不佳等問題。在有線電視方面,原住民居住分散幅員. 遼闊,有線電視在當地的普及率低、規模小,原住民並非其主要目標觀眾,故難以特 .21 ..

(22) ﹒廣播典電視﹒. 第三卷第 ι 期. 民 86 年7 月. 別斥資製作或提供頻道播出原住民節目。在電視節目方面,播出的原住民節目數量及 品質皆有待提昇,且易因畫面處理不當或未加適當解釋而加深一般人認為原住民愛喝. 酒、沒有保育觀念等刻板印象。 台灣向來沒有優惠少數族群的廣電政策,直到民國八十二年廣播審議委員會才提 出和保障少數族群相關的審議原則,但始終沒有針對少數族群而制定的廣電政策。在. 頻道開放的政策下,公營電台的裁撤過程中,常以偏遠地區的山區台為第一裁撤目標 ,致始這些原本服務範圍涵蓋原住民密集區的電台因此消失。而在這一連串的開放申. 請過程中,原住民因資本不足或其他因素,只有蘭嶼電台與花蓮走魯闇電台通過審核. ,成為以服務原住民為主的電台。因此,整體觀之,政府開放頻道的美意,並未使原 住民在廣電媒體的所有權或節目比例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綜合上述討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協助原住民自辦媒體 1.在原住民集中的地區應保留廣播頻道,以待其有能力成立自辦媒體。. 2. 如果原住民所送的企劃案不是太差時,應在對非原住民損害最少的前提下,立 法保障原住民在廣電媒體使用上適當的優先權。. 3. 對於原住民經營廣電媒體所須經費,應 告知低利貸款的管道,並協助其解決抵 押品的問題。. (二)協助改善山區有線電視線路的鋪設問題 1.根據有線電視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系統經營者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該地區民眾 請求付費收視、收聽有線電視。故有關單位應監督業者逐期改善完成山區線路 的鋪設。. 2. 有線電視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系統經營者應每年提撥當年營業額的百分之二給 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地方政府可將此費用專款專用,優先補助山區居民鋪 設有線電視的線路。. (三)成立地方視聽中心,提供原住民抽揖器材 供地方人士自行拍攝屬於部落的廣電節目,同時也提供許多原住民的節目錄影帶 或錄音帶,供居民借閱欣賞 O. (四)要求公營電台視原住民分佈情形,製播一定比例的原住民節目. (五)培訓原住民廣電人才. .22..

(23) 原住民廣電節目與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1.政府相關單位提供經費、結合廣電基金的場地器材,對有志於此的原住民提供 分期訓練 D 2. 保障原住民在廣電媒體的工作機會。. 3. 和學校、媒體結合,建立建教合作的關係。. (六)原住民自拍節目可充份利用有線電視的公益頻道播出. (七)媒體在報導原住民時,應從原住民的觀點出發,以避免刻板印象的產生 總而言之,原住民在台灣雖屬少數民族,但其在憲法上所享有的權利並不因其為. 少數而稍滅,甚至因為其為少數,更應將其文化視為全球資產,而更為珍貴。以文化 資產的角度觀之,政府處理原住民事務就不該有分配上的問題,而對於其目前社經地. 位的弱勢,更應給予協助,使其能克服困境,與社會一起進步和繁榮 D 而大眾傳播媒 體,尤其是廣電媒體無遠弗屆的特性,不但在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發揮快速傳播資. 訊的功能,同時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改變人際關係的建立方式,而其超越地形限 制的特性,對山區交通不便,較為封閉的部落更是重要的資訊來源 D 有人說:誰掌握. 媒體,誰就握有權力。媒體的強大威力己改變了世界,如果將少數族群楞棄在外,將 使少數族群更為弱勢口既然國外文獻已經證實,電台所有權與節目的多元存有某種關 連,主管機關應考慮制訂政策協助原住民自辦媒體,並且保障其應有的廣電媒介接近. 權。. 參考書目. 一、英文部分. Bush , C. A.. & M.S.. Martin (1 996). The FCC's Minority Ownership Po 1i cies from. Broadcasting to PCS , 48 Federal Communications Law Journa1423. Edgar, P. & Syed A. Rahim , ed. (1 983). Communication Po 1i cy in Developed Countrie~.. London: 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 Honolulu: The East-West. Cente r. Hoffman-Riem , W. (1 987). National ldentity and Cultural Values: Broadcasting Safeguards ,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31 (1): 57-72. Howe l1, W.J. J r. (1 986). World Broadcasting in the Age of Satellite. Norwood , New. .23 •.

(24) ﹒廣播典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7 月. Jersey: Ablex. In re Policies and Rules Regarding Minority and Female Ownership of Mass Media Facilities , Notice of Proposed Rulemaking , 10 FCC Rcd 2788 , 2797 (1995). lrving , L. (1 996). Minority Commercial Broadcast Owner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 The Minority Telecommunic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n> erce . Kerner , o. (1 968). Report of the National Advisory Commission on Ci vil Disorders. Meadows , Michael (1 992). Broadcasting in Aboriginal Australia: One Mob , One Voice , One Land , S. H. Riggins , ed. Ethnic Minority Media: An lnternational Perspectiv~ .. London: Sage.. Minority Ownership of Broadcast Stations: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 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Senate. Comm. on Commerce , Science , and. Transportation , 10 1st Congress , 1st Sess. (1 989). Minority Ownership Task Force (1978).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Report on Minority Ownership in Broadcasting. Minority Tax Certificates: Doing the Job (1991). Broadcasting 8 April: 68-70. Ng叭,. Matt , etc. (1 994). Behind the Rhetoric: Employment Practices in Ethnic Minority Media in Australia ,* Charles Husband , ed. A Richer Vision: The Deve1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Media in Western Democracies. London: John Libbey .. Nondiscrimination Employment Practìces of Broadcast Li censees , 13 F. C.C. 2d 766 ( 1969) 。 'Ba 口,. W il1 iam M. (1 976).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 in William M .. O'Barr , and Jean F. O'Ba 口, eds. Language and. Politic~ ,. pp.1-27.. Poindexter , P.M . & C. A. Stroman (1 981) . Bl acks and Television: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25 (2):103-122. Policy Statement , Standards for Assessing Forfeitures for Violations of the Broad旦st. EEO Rules , 9 FCC Rcd 929 (1 994) (EEO Policy Statement).. Riggins , S. H. ed. (1 992). Ethnic Minority Media: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ondon: Sage. .24..

(25) 原住民廣電節目與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SBS (1990). The Greater Perspective , Australia : Canberra Publishing & Printing Co. Stanfield , J .H. 11 & Rutledge M.. Denn峙,. eds. (1 993). Race and Ethnicity in Research. Methods. London: Sage. Statement of Policy on Minority Ownership of Broadcast Facilities , 68 F .C.C. 2d 979 (1978) (hereinafter 1978 Policy Statement). Weinstein , Brian (1983). The Civic Tongue: Political Consequence of Language 旦旦旦旦~.. New York:Longman.. Wilson , C. c. & Felix Gutierrez (1 985). Minorities and Media: Diversity and the End of Mass CommunicatioIl' London: Sage. Wilson , C.C. & Felix Gutierrez (1 995). Race , Multiculturalism , and the Media , 2nd ed. London: Sage. 二、中文部分 尤稀﹒達衰(民 81). ,. I 重視少數民族的傳播權益 J. 島嶼邊緣雜誌,第 二 卷第一. 期。台北:唐山出版社。. 尤稀﹒達衰(民 83). ,. I 原住民與傳播媒介之批判 J. 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台. 北:行政院文建會。. 中研院民族所(民 76) 王昱元(民 85). ,. ,台灣土著的傳統社會與人權現況。中國人權協會,台北。. I 原住民傳播媒體的現況與展望 J. 原住民現代社會適應。台北:. 教育廣播電台。. 台灣省文獻會(民 84). 朱立(民 84). ,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胃篇。. , I 澳洲少數民族廣播的困境與展望 J. 世界傳播媒介白皮書 1995. 0. 台北:遠流出版社。. 江冠明(民 85). ,原住民社區節目發展之研究。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李亦園(民 7 1). ,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李榮哲(民 84). ,原住民母語廣播節目收聽情況調查分析表。台北:內政部。. 李道明(民 83). ,. I 近一百年來台灣電影電視媒體對台灣原住民的呈現 J. 原住民文. 化會議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吳姿儀(民 83). ,原住民農業資訊傳播問題之探討。台北:台大農業推廣所碩士論. 文。 林煥清(民 85). , r 大眾傳播媒體對重塑台灣少數民族形象之重要性 J. 原住民現代. .25 ..

(26) ﹒廣播典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7 月. 社會適應 O 台北:教育廣播電台 D. 胡台麗(民 83). (下). ,. r 民族誌電影之投影:兼述台灣人類學影像實驗 J. 文化人類學. 0 台北:空大 D. 洪惟仁(民 81). ,台灣語言危機 o 台北:前衛。. 翁秀琪(民 81). ,大眾傳理論播實證 o 台北:三民書局 o. 孫大川(民 81). , r 有關原住民母語問題之若干思考 J. 島嶼邊緣雜誌,第二卷第一. 期 o 台北:唐山出版社 o. 梁世武(民84). ,文建會八十四年度委製廣播節目輔導評鑑與收聽調查案,台北:世. 新民意調查中心 D. 梁世武(民 84). ,文建會八十四年台灣地區廣播節目生態調查案,台北:世新民意調. 查中心 o. 陳昌國(民 64). ,蘭嶼民眾傳播行為與其現代化程度之研究。新聞學研究 '11 期 o 台. 北:政大新聞系。 黃宣範(民 82).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出版社 o. 施正鋒(民 85). ,. 張錦華(民 85). ,多元文化觀點與廣播政策一一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九十. r 語言的政治關連性 J. 語言政治與政策 o 台北:前衛 o. 年代台灣媒介發展與批判研討會論文。台北:世新傳播學院。. 楊孝榮(民 64). ,蘭嶼雅美民眾傳播行為與其對政治態度關聯性之分析,新聞學研. 究 '11 期。台北:政大新聞系 o 楊大和(民 8 1). ,台產院線錄影帶中,高山族與非高山族塑像之研究一一社會心理與. 文化傾向之探討 o 台北:政大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瑞城(民 82). ,解構廣電媒體 o 台北市:澄社 o. 衛惠林(民43). ,. r 台灣土著族的源流與分類 J. 台灣文化論集。台北:中華文化委. 員會 D. 劉幼刑(民 86). , r 美國廣電政策優惠少數族群案例之分析 J. 廣播與電視,第 3卷. 第 1 期,頁 25-44 。 蘇. 葡(民 8 1). ,我國電視節目文化意涵的研究一一以方言節目為例。台北:政大新. 研所博士論文 o. 蘇. 積,楊蕙萍(民 86). ,幸歐氏競爭與新聞多樣化的關係分析一一以高雄市四家日報. 為例 o 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1997 年年會 o. .26..

(27) 原住民廣電節目與電台所有權之研究. 附錄一深度訪談受訪者名單. 蔡中涵委員,立法院,民 85 年 8 月 2 日,台北 o. 蘇秋製作人,民 85年9 月 2 日,台北。 蘇葡教授(政治大學). ,民 85 年9 月 10 日,台北口. 皇甫河旺(世新傳播學院). ,民 85 年9 月 6 日,台北。. 李道明教授(國立藝術學院) 陳翔影經理,. ,民 85 年9 月 12 日,電訪 D. (正聲廣播公司) 85 年 10 月 4 日,台北 o. 童春慶製作人(公視籌委會). ,民 85 年7 月 15 日,台北 O. 李美彌製作人,民 85 年 10 月 8 日,電訪 o. 附錄二. 「如何改善原住民對廣電媒體的接近權」焦點團 體座談會記錄. 時. 間:八十五年九月十九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至十一時三十分.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出席者:新聞局廣電處處長. 洪瓊娟. 台北市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 高正尚. 廣電基金服務處副處長. 方乃侖. 交建會二處科長. 尤淑靜. 世界展望會社工部主任. 全國成. 電視節目製作人. 蘇秋. 電視節目製作人. 李道明. 媒體工作者. 江冠明. 原住民廣播節目主持人. 錢高秀和. 座談會題綱:. 1.廣電媒體應如何服務原住民?原住民需要廣電媒體提供哪些服務? 2. 是否應保留廣播頻道給原住民經營?實施上可能遭遇哪些困難?應如何克服? 3. 廣電媒體如何加強或改善對原住民的服務與報導?. .27..

(28) ﹒廣拾典電視﹒. 第三卷第二期. 民 86 年 7 月. 4. 廣電媒體如何避免造成社會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5. 山地鄉往往交通不便,有線電視線路鋪設成本太高而不普及,該如何解決此問題? 6. 如何協助廣電媒體解決經營費窘困的現象?. Aborigines' Ownership of the Broadcast Media and the Aborigine Programs Yu- Ii Li u (Abstract) 1n the United States , there was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re was a nexus between minority ownership and diverse programming. Therefore , the FCC has long encouraged the diversity of viewpoints in the broadcasting service by diversifying the ownership of the broadcast media. 1n Taiwan , there is no broadcast policy regarding minority or ethnic group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1)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borigines' ownership of the broadcast media; (2) to analyze the genres , languages , and budgets of the aborigine programs; (3) to discuss the images of the aborigines conveyed in the broadcast media; (4) to give suggestions about minority broadcast policy.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literature review , in-depth interview , survey , and focus group.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broadcast media not only fail to convey the minority viewpoints but also portray a stereotypical view of minorities. 1t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adopt minority preference policy or help the aborigines build their own stations. Otherwise ,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quire state-owned media provide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the aborigine programs. .28..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The scene where the heroine of Guardian: The Lonely and Great God places a maple leaf between the pages of a book was shot in Canada.. (B) The maple leaf on the Canadian

• The function that describes the histogram (the shape of the distribution) is called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r pdf, of the random variable.. Is there a difference between

• The  ArrayList class is an example of a  collection class. • Starting with version 5.0, Java has added a  new kind of for loop called a for each

【There was trash/garbage everywhere】 【on/in the playground one/an hour ago.】【However, everything】 【is different now.】.. 【There was trash/garbage all over/around】

Lee [2006] uses a difficulty level based on a weighted sum of the techniques required to solve a puzzle, showing from a sample of 10,000 Sudoku puzzles that there is a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djectives does not describe King Mida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A. “Roses of every shade grew there, and on warm summer nights the air was heavy with

Although there was not mu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relation to their durations of computer usage per day in the secondary

More than 90% of the leaders reported that the Panel Chair was also expected to ensure that all teachers followed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to review evidence of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