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学生创业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学生创业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 - 万水书苑-出版资源网"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时代呼唤大学生创业

第一节 大学生创业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发展与创业政策演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下,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增长方式向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 展的驱动力量也从投资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务院办 公厅于 2015 年 5 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与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做出了具体部署。创新创业教育已 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多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02  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等  9  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其中清华大学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逐步发展为“挑战杯”这一全国创新创业领域的权威竞赛。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创业计划竞赛为辅助的模式也成为众多理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的主要模式。从最初提出鼓励“自主创业”到如今“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的背景、名称、内涵和意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高校仅十几年的创新创业教 育几乎走了西方半个多世纪以来创新创业教育所走过的历程。 (1)创业阶段(1999-2006) 中国高等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经历了四次扩招,其中以 1999 年启动的扩招影响最为 深远。1999  年的高校扩招政策,是在劳动力市场失业问题日趋严峻和适龄人口规模日益增长 的背景之下,通过高校的扩招实现部分适龄人口的分流,以此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2003  年,在扩招后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和“非典”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国务院 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  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  号),明确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带 有明显的缓解就业压力的功能;随后,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越来越多的高校毕 业生逐年走向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因此,2004 至 2006 年,国家在鼓励、支持毕业生创 业方面的工作不断加强,各部门纷纷出台了诸多具体保障措施。 总的来看,在创业阶段,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提供支持,主要原因是扩招背景 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 “创业” 活动的开展可以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基于这样的背景, 早期的创业教育偏重于从“创业知识教育”或“创业技能教育”角度理解创业教育,侧重创业 技能的训练和创业知识的传授,而创新精神培养在早期创业教育中并未得到充分关注。 (2)创业教育阶段(2007-2009) 随着毕业生创业工作不断推进,认识不断深化。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高校层面,都逐步

(2)

认识到:创业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新增了许多就业机会,带来的乘数效应巨大;同时, 单纯的创业技能培训作为支持毕业生创业的教育是不够的,关键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2007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实施更加积极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求各高校“以多种 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与此同时,这一阶段创业教育的范围也 由就业层面拓展到了创业层面,超出了单纯解决就业困难的局限,创业教育开展的对象由毕 业生扩展至全体在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自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业教育应超出具体创 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综合培养。 (3)创新创业教育阶段(2010-)  2010  年开始,在我国社会经济新的发展常态下,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经济增长 方式的驱动力逐渐由投资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国家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也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已大大超越 了前期以创业实现就业和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标,成为国家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 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伟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 年以来,国务院连发《关 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 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 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五个重要文件,旨在引导、 支持全社会创新创业工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要为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更要提供人才引领。至此,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家层 面的战略决策,同时超出了解决就业问题、具体实施创业行为的层面,上升到创新驱动发展 的发展创新层面。在内涵与本质方面,在创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创新的内容,并明确了创新、 创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其内涵更加符合高校人才培 养和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社会背景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背景。从国际上来看,20  世纪末期以来,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在各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学术界对此展开了诸多研究, 并提出了“创业型经济”这一概念。近 30 年来,西欧发达国家均将创业促进就业作为本国经 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创业与就业、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也逐步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思路。1994 年颁布 的《劳动法》第二章第十条明确规定, “促进就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 就业” 。2003 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 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则进一步强调了创业在就业促进中的重要作用。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正式 确立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思路。 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在以前的教育中并未得到充分关注,随着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创新精神培养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尤其是与我国的创新驱动战 略相适应,创业教育的创新精神培养价值取向日益凸显。

(3)

第二节 中外大学生创业比较

一、国内大学生创业现状 从创业时机选择看,大学生创业可分为兼职创业、休学创业和毕业后创业三种模式。从 核心能力、资金来源和企业产权关系等动态因素看,可分为积累演进式、连锁复制式、分化 拓展式、技术风险式、模拟孵化式、概念创新式六种模式 ① 。从创业合作方式看,如以理工科 毕业生为主的长沙大学生,可分为“导师+弟子”制、 “个人+公司”制、 “个人+投资商”制、 同学合伙制和家族合伙制五种模式。 ① 从经济社会切入, 如以温州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前提, 可分为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代理加盟、依托客户关系网创业、进驻创业园以技术创业、法人 股份制的小型公司创业、温州大学的“0+1”大学生创业工作室五种模式。 ② 从国内大学生创 业的主要方式看,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 “模拟+资金”市场转化模式 以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相关竞赛为创业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平台,多以政府或各高校与企业 联合举办各类模拟经营、模拟策划大赛为主要形式,在模拟市场环境和良性竞争氛围下引导 大学生逐步走向创新创业。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选择通过市场转化走向创业,这需要大学生 具备独特的创业构想,并能将构想概念化形成发明创造技术产品或转型市场实践,经过系列 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后,制定出具体化、可操作的商业企划书;参赛学生多以团队形式组 织,自由选择成员,相互促进磨合 ③ 。此类模式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能力培养效果显著,是一 套相对成熟完整的大学生创业辅助思路,实践性较强。  2. “技术+孵化”园区培育模式 以大学校园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依托,成熟的创业园区产业往往以市场为导向,以电子、 化工、生物、信息等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为主,由政府搭台、学生唱戏、企 业参与,通过大学生创业行为促使高校和市场实现产学研转化。创业大学生需对科研成果 的潜在市场和前景预测进行分析,认真撰写相关材料以匹配申请入园。创业园区内提供持 续性的年度培训计划,包括专家授课、企业参与、模拟流程实践、头脑风暴讨论与企业实 地考察等,并由园区聘请各类创业基金会导师、创业大赛评委和企业经营者担任讲师。运 营过程中,创业企业的孵化过程可融合多种经营方式 ④ ,以有效规避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创 业风险。  3. “课程+实践”长效发展模式 把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创意课程纳入大学生教学计划大纲,从起步阶段就开始宣传正确 积极的创业价值观,将创业资源投放到最广泛的平台,弥补创业竞赛或创业园区模式可能造 成的稀缺资源配比不均的不足。在课程设计中,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能力培养作为 ① 黄健柏,李杜.  大学生创业合作制模式研究[J].  中国高新区,2010(3):89­94.  ② 彭小媚,陈祖新.  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1­32.  ③ 罗剑宏,谭子君.  云端互动: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J].  高校教育管理,2013(5):105­108.  ④ 俞金波,黄文光.  大学生创业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0(5):38­40.

(4)

核心内容,全面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对在通识课程中体现出极大积极性和有较强创新创业潜 质的学生设置案例教学、头脑风暴等专门培养课程,并由创业导师引导其组队参与相关实践 活动 ①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大学生潜在的创业能力,真正实现“平民化”创新创业模式。 二、国外大学生创业现状 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 世纪初美国就开展了创业教育,目前美国约有 80%的大学和学院开设创业及相关课程,有 超过 1600 所大学提供了 2200 多门创业课程,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斯坦福大学、 百森商学院等 ② ; 创业学已成为美国,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 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 经济几十年来持续增长,即得益于其整个社会兴盛不衰的创业精神和千百万家小型企业生生 不息的创业活动;大学生创业型就业就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英国提出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课程体系。1983  年,英国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动员 企业界和社会力量为 18 至 30 周岁的未就业青年提供创业咨询和资金、技术等支持。2001 年 英国政府成功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支持在大学周围建立各种科技网络群,支持各大学 内部师生的创业活动,如专利申请与保护、资金启动、公司筹建和市场开发等 ③ ,有力促进了 产学研的转化。 法国于 1987 年开始启动“青年挑战计划” ,为 15 至 28 周岁的青年或青年团体开展创新 创业项目提供无偿的资金、培训、咨询、后勤服务 ④ ;重视实践,实现实习与企业的双向对接 选择。 德国的创业教育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职业院校的模拟公司,人为创造经济活动仿真模 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是创业教育中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实践 教学方法之一。从 1983 年建立第一个创业者中心至今,已有很多地方形成了由创业者中心、 风险企业、大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组织,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支持。 ⑤ 三、中外大学生创业比较及启示  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丰富创业文化内涵 加大对自主创业的宣传力度,对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启示进行报道,在社会上 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⑥ ;注重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政 策法规宣传,整合不同领域对青年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信息,使大学生通过媒体了解、接 受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进而激发创业热情;营造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丰富创 业文化内涵,不仅对大学生创业予以资金、政策的大力支持,还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新创 业人才、崇尚创业精神、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① 胡春光,杨宁芳.  大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创业教育[J].  大学教育科学,2005(2):50­52.  ② 高建.  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2007(1):70­74.  ③ 郭丽君,刘强,卢向阳.  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J].  高教探索,2008(1):132­135.  ④ 刘思思.  扶持青年创业,各国怎样做[N].  人民日报,2010­07­09(18).  ⑤ 陈仲华.  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2011:18­19.  ⑥ 张文强.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比较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3(8):72­74.

(5)

使创新创业成为社会习惯,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文化支撑 ① 。  2.加强创业教育体制建设,为学生植入创业基因 当前,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新理念,未来的大学生都应具备创新意识、创 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高校要切实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通过明确设 立创业学科基础通识课、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进创业教学模式,甚至设立 专兼职的创业学院,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培养有创业能力的人才。重视创业实践活动,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园等,聘任校内外兼职创业导师,鼓励创业型、创意型 实践社团和创业团队建设,并依托创业实践赛事帮扶创业团队及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 使之成长成熟。  3.整合资源校企社会联动,形成合力激发效能 大学生创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企业等多方联动共同促进。以大学生创业为 契机,激发高校的产学研转化服务社会,可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加强高校与 企业联系,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创造更大的服务价值。一方面高校可与政府和企业共 同建设由具有创业经验的技术专家、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士和法律专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队 伍,可聘请成功创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 政府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等为创业大学生团队进行引导帮扶;另一方面可结合实验教学、案 例讨论、企业考察等,建立创业实践见习实习基地,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投入生产、建设、 管理和服务第一线。 ②  4.创造多种实践途径,主动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要引导大 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和祖国发展需要相结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不要把 短暂的经济利益作为就业或创业的首选,扬长避短,实现大学生创业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 学习成长实践中努力培养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力,在专业学习之余通过学生工作、社会实践、 实习见习等积极关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创业资源的利用,成 长为具有创业能力的新时期人才。

第三节 大学生创业的理性思考

一、创业潮下的冷思考  1.创业潮下的冷思考:创业者,企业家还是避难者? 国际学术界对创业与失业的关注,主要源于最近二十年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把 扶持创业作为促进增长和推进就业的重要手段。研究者们提出了两种理论假说:难民效应 (refugee effect)假说和企业家效应(entrepreneurial effect)假说。前者认为创业受失业影响, 创业者是劳动力市场排挤出来的难民,这类创业难以增加随后的就业率或降低失业率;后者 ① 孟庆泉,许晓燕,周莉.  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1:23­25.  ② 张文强.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比较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3(8):72­74.

(6)

认为创业由经济机会拉动,创业的目的主要是创造、发现和利用市场机会赚取利润,若经济 中不存在过度创业,则此类“企业家”型创业将促进就业。已有的实证研究中,既有证据支 持难民效应,也有证据支持企业家效应,还有些证据是模棱两可的,需视情况而定。各国经 验研究的差异,可能与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等特殊国情有关。我们在分析我国 大学生创业行为和开展创业教育时,应注意区分这两类创业动机。  2.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提前达到职业发展的目标 追溯中世纪以来的高等教育历史,大学教育起源于中世纪大学的法学、神学和医学的专 门职业教育模式,在这个传统中,作为教育对象的知识具有和专门职业密切对应的体系,那 时,人们接受高等教育即有明确的职业对应关系。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体工作需要掌握的实际技能常有更新, 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状使得青年人对职业发展路径充满迷茫,这迫切需要在大学 阶段开设职业生涯的指导和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处在职业生涯萌芽期的 大学生,提前接触到创新意识和精神,提前对职业发展目标的设定有自己的认知,这也是我 们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理性选择创业  1.职业锚与就业选择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经过 12 年的长期跟踪、总结,提 出了著名的“职业锚”理论,即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 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 根据施恩的划分,一共有八种类型的职业锚,分别是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 全/稳定型、创业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不同职业锚的形成,跟个体的性格、成长环 境等综合因素有关,不同的职业锚决定了个体更适合哪种类型的工作。就创业来说,除了创 业型职业锚以外,自主/独立型和管理型职业锚的人群也适合进行创业活动;但若个体本身趋 向于安全/稳定型和生活型的职业锚选择,则不大适宜进行创业活动。因此,在进行职业选择 之前,不妨根据成熟的职业锚问卷先对个体形成初步判断,进而在就业选择上能够扬长避短、 发挥个人的潜能。  2.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估 除了通过职业锚的类型判断个人的就业选择以外,大学生也应该对个人的创业能力进行 自我评估。尽管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奠定了基础,但 真正开展创业活动则更需要大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条件和优势,用务实和理性的态度做出 自己的选择。 创业者的自我评估,我们认为主要是对个人的身体状况、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 业能力等内在因素进行的综合分析,以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果发现自己具备创业的基 本能力,则需要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思考自己适合在哪些行业创业、以什么项目 为切入点进行创业等。 总的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各高校也在积极推进和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每一个大学生,无论怀抱创业大志与否,都需要认真学习创业的理念、创新 的精神,进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初步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不能单凭一腔热情或是随

(7)

波逐流,盲目“创业” ,应正确客观地审视个人的综合素质进行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估,理性选 择创业。

思考与讨论 

1.作为一名大学生,你希望在大学期间接受哪些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2.你是否有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何偏好?是否有创业的意愿?

案例分析

聚美优品—我为自己代言

说起聚美优品,相信大家都会不自觉地说上一句“我为自己代言” 。 “陈欧体”在 2011 年 风靡全国, 成为年度网络最红流行语之一。 聚美优品的 CEO 陈欧是一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 他的大学生创业经历要追溯到他的上一个创业项目 GG 游戏平台。陈欧 16 岁的时候考上了新 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一名资深游戏爱好者,在大四的时候,陈欧决定在游戏领域创业。 作为当时没有任何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那时的创业经历是非常艰苦的,据陈欧回忆,他为 了节省成本,不得不每天都吃最便宜的鱼丸面,最后吃得都有些“脑残”了。后来,陈欧出 售游戏平台,获得了收益,也为自己的创业道路做了极好的铺垫。  2009 年,陈欧回国创业,获得了徐小平 18 万美金的天使投资,做了游戏广告平台。网站 在当年的 8 月份上线,到次年 3 月,公司面临困难,账面上仅有 30 万元现金。他们就地转型 做了团美网—一个化妆品团购网站,随后又转型做化妆品 B2C 特卖平台,成立聚美优品。 与此同时,陈欧加入《非你莫属》,开始见诸于各类媒体,走出 CEO 自我营销的第一步。2011  年  8  月,第一版“为自己代言”广告面世,聚美超越乐蜂网,成为化妆品垂直电商第一名。  2013  年新版“为自己代言”广告引起的“陈欧体”社交现象,为聚美迎来发展高峰,坐稳行 业龙头老大的地位。 陈欧的成功值得我们思考,国内电商竞争激烈,为何聚美优品能杀出重围?除了产品质 量和营销模式等因素以外,陈欧自创的“陈欧体”“我为自己代言”引起了  80  后的共鸣。在 陈欧自己担任代言人的广告中,强调了 80 后共同面临的生活现状,准确地抓住了当时的几个 社会热点:80  后、裸婚、房奴、蜗居、奋斗等。广告一经播出,在全社会范围内立即引起爆 发性的讨论,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网友争相模仿传播, “聚美优品”火速红遍全国,迅速占领 了国内市场。此后,红了的陈欧也时常参加电视节目,通过媒体的平台向青年人传递这种具 有  Powerful  的正能量。正如“聚美”广告一样,陈欧就是用他独到的心路历程,向青年人讲 述着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的人生准则。

(8)

思考题 

1.聚美优品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哪些商机?  2.它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协会/组织会议: 由协会/组织主办之会议。.

[r]

[r]

学与教资源 弹力带肌肉训练

卫生署指出,由童年开始至成年阶段,恒常参与体能活动

加强中文能力建設,有利於使中文在更大範圍內和更深程度上融入高質量共 建 “一帶一路” 的進程,承擔應有的國際交流責任;有利於破解共建

教授 电视播音主持 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播音主持业务研究 业务研究.. 教授

实验教学中心3个(含 29个专业实验室)、广 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 范基地1个、广东省高校 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