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原住民特性與死亡率的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原住民特性與死亡率的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6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臺灣原住民特性與死亡率的研究. ‧. A Study of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and Their. n. al. y er. io. sit. Nat. Mortality Rates.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余清祥. 博士. 鄭宗記. 博士. 研究生:蔡宜君. 撰. 中華民國 108 年 07 月.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 摘要 臺灣原住民族死亡率高於全國平均,零歲平均餘命大約比臺北市居民短少 十歲(資料來源:內政部),而且各原住民族間有相當大的歧異性,原住民族 間的最大壽命差異也超過十歲(王信忠等人,2017)。國內有不少研究以原住 民族為研究目標,探討他們的健康與壽命不如一般國民的原因,但或許受限於 資料,過去研究較少以時空變化的角度切入,原住民戶籍地的社經水準、族群. 政 治 大 及死亡率,並與全臺灣民眾比較,希冀研究結果可提供政策規劃及資源配置的 立. 組成、死亡率比較等人口特性。本文以空間統計的角度探討原住民族人口特徵. ‧ 國. 學. 建議,提高我國原住民族的生活品質及健康。. 本文研究素材為中央研究院與原住民委員會建立的原住民資料庫(TIPD,. ‧.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Database),包括 2013 年至 2017 年原住民靜態資料(包. sit. y. Nat. 括死亡紀錄),以及各年度間的人口變化動態資料。研究發現居住在都會地區. io. er. (包括直轄市)的原住民族死亡率未必低於非都會地區者,亦即原住民族沒有 明顯受益都會地區較充足的醫療及社會資源,其背後可能還有更重大的因素. al. n. v i n Ch (如歧視及不平等、或是親友交遊圈) e n g,使得遷移至都會地區的原住民族死亡 chi U 率仍較高,無法因此而脫離弱勢狀態。. 關鍵詞:原住民族、原住民族基礎資料庫資料、空間統計、平均餘命、人口結構.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 Abstract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 usually have higher mortality rates and their life expectancy is about 10 years shorter than that of Taipei city’s residents. (Sourc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R.O.C.) The inhomogeneity also exists between different indigenous tribes and the maximal difference of lifespan is more than ten years. Many past studies about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 investigated the causes behind the lower lifespan.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data availability, not many studies focus on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demographic composition, and. 政 治 大. mortality rate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Thus, we aim to explore the demographic. 立. attributes and mortality rates of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 ‧ 國. 學. The analysis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open research Data (TIPD), established by Academia Sinica and. ‧. Aboriginal Committee. The data in TIPD consist of static and dynamic records of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 between 2013 and 2017.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y. Nat. sit. that the mortality rates of indigenous people living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s are. al. er. io. about the same as those living in the non-metropolitan areas. This indicates that. n. v i n C h that indigenousUpeople are still vulnerable after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s, meaning engchi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 do not benefit from rich medical and social resources. migrating to metropolitan areas.. Keywords: Indigenous People, TIPD, Spatial Statistics, Life Expectancy, Demographic Structure.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背景與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貳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及目的 ...................................................4. 第一節、. 世界各國與臺灣的原住民 ............................................................................. 4. 第二節、. 資料與研究方法 ............................................................................................. 9. 第參章. 政 治 大 TIPD 原住民與全臺地區人口基本特徵 .............................. 11 立 內政部資料與 TIPD 資料比對 ..................................................................... 11. 第二節、. TIPD 原住民與全臺地區人口特徵及分佈比較 ......................................... 14. 第三節、. 以不同地理單位內部比較 TIPD 原住民人口特徵 .................................... 21. ‧ 國. ‧. TIPD 原住民與全臺地區死亡率比較 ..................................32. sit. y. Nat. 第肆章. 學. 第一節、. 第二節、. TIPD 原住民與全臺地區整體人口平均死亡率比較 ................................. 36. 第三節、. TIPD 原住民內部死亡率比較 ..................................................................... 46. n. 第伍章. al. er. 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死亡率比較 ............................................................. 33. io. 第一節、. Ch. engchi. i n U. v. 結論與建議 .............................................................................56. 第一節、. 結論 ............................................................................................................... 56. 第二節、. 建議與未來展望 ........................................................................................... 58. 參考文獻 .................................................................................................60. DOI:10.6814/NCCU202000360.

(5) 圖目錄 圖 2-1、原住民原鄉(深色為山地鄉淺色為平地鄉) ................................................ 8 圖 3-1、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男性 2013-2017 各年底五齡組人口比例比較 ... 13 圖 3-2、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女性 2013-2017 各年底五齡組人口比例比較 ... 13 圖 3-3、原住民與全臺人口密度 ............................................................................. 13 圖 3-4、TIPD 各人口特徵的 LISA 聚集圖 ............................................................ 31. 治 政 圖 4-1、TIPD 與內政部的原住民族死亡人數(男性) 大 ....................................... 33 立 ‧ 國. 學. 圖 4-2、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族死亡人數(女性) ........................................... 34 圖 4-3、2016 與 2017 男性 TIPD、內政部原住民及全臺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 35. ‧. 圖 4-4、2016 與 2017 女性 TIPD、內政部原住民及全臺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 35. y. Nat. io. sit. 圖 4-5、TIPD 男女性原住民 2013 與 2017 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 36. al. er. 圖 4-6、TIPD 原住民與全臺 15 歲以上男性婚姻狀態死亡率比值比較 ............. 37. n. v i n 圖 4-7、TIPD 原住民與全臺C 15 歲以上女性婚姻死亡率比值比較 ..................... 38 hengchi U 圖 4-8、TIPD 原住民與全臺 25 歲以上男性不同教育程度死亡率比值比較 ..... 39 圖 4-9、TIPD 原住民與全臺 25 歲以上女性不同教育程度死亡率比值比較 ..... 39 圖 4-10、2013-2017 五縣市男性原住民及全臺男性平均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 40 圖 4-11、2013-2017 五縣市男性原住民平均死亡率比值比較 ............................ 41 圖 4-12、2013-2017 五縣市女性原住民及全臺女性平均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 41 圖 4-13、2013-2017 五縣市女性原住民平均死亡率比值比較 ............................ 42 圖 4-14、2013-2017 五縣市臺灣地區男性平均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 43. DOI:10.6814/NCCU202000360.

(6) 圖 4-15、2013-2017 五縣市全臺男性平均死亡率比值比較 ................................ 43 圖 4-16、2013-2017 五縣市臺灣地區女性平均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 44 圖 4-17、2013-2017 五縣市全臺女性平均死亡率比值比較 ................................ 44 圖 4-18、2013-2017 四族 TIPD 男性原住民死亡率比值比較 ............................. 46 圖 4-19、2013-2017 四族 TIPD 女性原住民死亡率比值比較 ............................. 47 圖 4-20、2013-2017 山地與非山地鄉原住民及臺灣地區男性對數死亡率 ........ 48 圖 4-21、2013-2017 山地與非山地鄉原住民及臺灣地區女性對數死亡率 ........ 48. 政 治 大 圖 4-23、2013-2017 各都會區原住民與臺灣地區女性對數死亡率比較 ............ 50 立 圖 4-22、2013-2017 各都會區原住民與臺灣地區男性對數死亡率比較 ............ 50. ‧ 國. 學. 圖 4-24、2013-2017 不同都會區原住民男性平均死亡率比值 ............................ 51 圖 4-25、2013-2017 不同都會區原住民女性平均死亡率比值 ............................ 51. ‧. 圖 4-26、鄉鎮市區原住民 SMR 面量圖 ................................................................ 54.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NCCU202000360.

(7) 表目錄 表 1-1、2016 年底臺灣原住民與全國平均餘命及人口結構差異(內政部) ......... 2 表 1-2、原住民與全國居民 2006 年至 2016 年的平均餘命差異(內政部) ..... 2 表 1-3、2005 年及 2017 年底原住民人口(原住民委員會) ................................... 2 表 2-1、全臺與原住民平均餘命差距(原鄉不平等改善策略行動計畫) ......... 5 表 3-1、全體原住民人口數及性別比例 ............................................................... 12. 政 治 大 表 3-2、TIPD 原住民與全臺人民人口與性別比例比較 ..................................... 15 立. ‧ 國. 學. 表 3-3、TIPD 原住民與全台人民幼年與老年人口比例比較 ............................. 15 表 3-4、15 歲以上 TIPD 原住民與全台人民離婚與有偶人口比例比較 ........... 16. ‧. 表 3-5、15 歲以上 TIPD 原住民與全台人民教育程度人口比例比較 ............... 16. sit. y. Nat. io. al. er. 表 3-6、2013 及 2017 年 TIPD 原住民及五縣市的人口及比例 ......................... 19. v. n. 表 3-7、2013 及 2017 年 TIPD 原住民及全臺在五縣市幼年及老年人口比例..... 20. Ch. engchi. i n U. 表 3-8、2013 及 2017 年 TIPD 原住民及全臺在五縣市的婚姻狀況 ................. 20 表 3-9、2013 及 2017 年 TIPD 原住民及全臺在五縣市的教育程度 ................. 21 表 3-10、2013 及 2017 年 TIPD 原住民族人數及比例 ....................................... 22 表 3-11、2013 及 2017 年 TIPD 山地鄉與非山地鄉原住民人數及比例 ........... 23 表 3-12、山地鄉與非山地鄉 TIPD 原住民與幼年與老年人口比例比較 .......... 23 表 3-13、山地鄉與非山地鄉 TIPD 原住民婚姻狀態 .......................................... 23 表 3-14、山地鄉與非山地鄉 15 歲以上 TIPD 原住民教育程度 ........................ 24. DOI:10.6814/NCCU202000360.

(8) 表 3-15、山地鄉與非山地鄉 15 歲以上 TIPD 原住民族別組成 ........................ 24 表 3-16、2013 及 2017 年 TIPD 各都會區原住民族人數及比例 ....................... 26 表 3-17、2013 及 2017 年 TIPD 各都會區原住民老年及幼年人口比例 ........... 27 表 3-18、2013 及 2017 年 TIPD 各都會區 15 歲以上原住民婚姻狀態 ............. 27 表 3-19、2013 及 2017 年 TIPD 各都會區 15 歲以上原住民教育程度 ............. 28 表 3-20、2013 及 2017 年 TIPD 各都會區不同原住民族別組成 ....................... 28 表 3-21、原住民各鄉鎮市區人口特徵的 Moran's I 檢定結果 ........................... 29. 政 治 大. 表 4-1、原住民與全臺居民居住在五縣市的 SMR ............................................. 45. 立. 表 4-2、TIPD 原住民居住在山地鄉或非山地鄉的 SMR ................................... 49. ‧ 國. 學. 表 4-3、原住民居住在不同都會區的 SMR ......................................................... 52. ‧. 表 4-4、人口結構、社會經濟因子及死亡率的 Moran’s I 檢定 ........................ 53.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NCCU202000360.

(9) 第壹章 第一節、. 緒論. 背景與研究動機. 隨著醫療進步以及對衛生觀念的重視,人類整體的零歲平均餘命(或稱平均 壽命)屢創新高。然而,相較而言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群在近代仍長期處於社會 地位較低、政治參與受限以及經濟弱勢的狀態,在健康問題方面也容易被邊緣化。 內政部 2016 資料如表 1-1 顯示原住民嬰兒死亡率明顯高於全臺,且人口年齡結 構也不同,老化指數遠高於全臺。然而原住民的零歲平均餘命已從 2006 年的 68.5 歲增加至 2016 年底的 71.9 歲,且與全國的差異逐漸縮小,但仍然相差了近十歲。. 政 治 大. 據內政部統計處 2018 資料如表 1-2,原住民健康與壽命問題一直存在,但礙於. 立. 原住民資料的不足,這項全球性議題仍然沒有辦法實質的被解決。. ‧ 國. 學. 事實上,臺灣全體人民的平均壽命與各地區的人口密度成反比,而原住民多. ‧. 半居住在人口密度低的偏鄉或原住民鄉為主。過去的研究十幾二十年來多半認為. sit. y. Nat. 原住民雖然偏鄉居住空間寬廣、空氣污染少、居住品質較優良,但伴隨而來的是. io. er. 較大都市不足的工作機會、教育以及醫療資源造成其較低的平均壽命。不過根據. al. 內政部 2016 年底統計,臺灣原住民人口約為 56 萬人,佔全國 2.4%,主要分佈. n. v i n C h25 個平地原鄉,並且山地鄉原住民死亡率遠高 於 12 個縣市,30 個山地原鄉及 engchi U. 於平地鄉及都會區原住民。2017 年底其中有 29%的原住民人口居住在山地鄉, 24%居住於平地鄉及 47%居住在都會區,2005 年僅有約 38%的原住民居住在都 會區(表 1-3),代表臺灣原住民持續在遷移至都市地區或是原住民身份認同增加。 過去已有不少研究顯示,界定地理位置可以有效的改善健康狀況與醫療資源分配, 先前的研究多半關於原住民社會經濟背景、歷史背景、生活習慣、文化特性對健 康或是死亡率影響並探討造成其平均餘命較全國低的背後原因,卻少有比較原住 民內部不同族群或居住地的死亡率差異,因此本文以此為動機並結合 TIPD 原住 民資料庫的特性繼續以下的分析與研究。. 1. DOI:10.6814/NCCU202000360.

(10) 表 1-1、2016 年底臺灣原住民與全國平均餘命及人口結構差異(內政部) 項目. 全國. 原住民. 零歲平均餘命. 80.2. 71.9. 嬰兒死亡率(千分比). 3.9. 7.6. 65 歲以上人口比(%). 13.2. 7.1. 老化指數 (老年人口與幼年人口比). 102.1. 35.3. 表 1-2、原住民與全國居民 2006 年至 2016 年的平均餘命差異(內政部) 全國居民. 71.92. 80.20. 3.42 (5%). 2.30 (3%). 政68.50治 大77.90. 2006. 立. 2016 差異. 學 ‧. ‧ 國. 原住民. 表 1-3、2005 年及 2017 年底原住民人口(原住民委員會) 平地鄉. 464,961 (100.00%). 159,769 (34.37%). 129,222 (29.79%). 175,943 (37.84%). 132,573 (23.70%). 262,673 (46.95%). 2017. Ch. 559,426 (100.00%). engchi 164,180 (29.35%). 2. sit. er. n. al. y. 山地鄉. io. 2005. 總人數. Nat. 年份. i n U. v. 都會區. DOI:10.6814/NCCU202000360.

(11) 第二節、研究目的 本文使用原住民委員會委託中央研究院建立的原住民族基礎資料庫(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open research Data;簡稱 TIPD)主要目的為觀察 2013 至 2017 年原住民的人口現象,以基本人口結構及社經條件出發,比較不同人口條件的原 住民特性及死亡率,包含性別、年齡、婚姻、教育程度及族別的內部差異,同時 也與內政部的全臺人口資料進行比較,後面再延伸觀察分佈於不同地理單元,如 山地鄉、都會區、縣市及鄉鎮市區的原住民特徵及死亡率,使用過去較少被使用 在原住民相關研究的空間統計方法探討除基本社會經濟結構以外原住民族的死. 政 治 大 蒐集,期盼未來能藉此更深入觀察原住民的特性以及與全臺地區的差異,並能有 立 亡率是否有具有空間差異,以彌補過去研究的不足,並輔以建議臺灣原住民資料. ‧. ‧ 國. 學. 助於政府對原住民健康相關政策的推動與成效。.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DOI:10.6814/NCCU202000360.

(12) 第貳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及目的. 本章第一節回顧過去相關研究,包含與臺灣或世界原住民、不同原住民居住 地的壽命差異、臺灣原住民醫療資源利用情形以及婚姻狀態與教育程度對健康及 死亡率的影響,第二節介紹本文使用的原住民基礎開放資料庫(TIPD)以及變 數,最後一節則為研究方法,主要為探索式分析以及空間分析方法。. 第一節、 世界各國與臺灣的原住民 以世界各國來看,在國外如加拿大與美國有研究顯示出無論在死亡率或及疾. 政 治 大. 病發病率,原住民皆有比一般民眾高的情形存在(Freedman et al.,2000)。各國. 立. 原住民在各健康指標如嬰兒死亡率、平均餘命皆不如一般國民(MacRae et al.,. ‧ 國. 學. 2013;Reading and Wien, 2009)。世界各國的原住民都有平均壽命低於全體居民 的情形,如紐西蘭、澳洲的原住民族,平均壽命大約比一般國民少了七至十歲,. ‧. 美國原住民族與全國差距則較小,平均壽命僅少了約三歲(陳美霞,2014)。台. y. Nat. sit. 灣原住民健康狀況雖有改善,但平均餘命仍約少於台灣地區 10 歲,且無論死亡. n. al. er. io. 率、疾病盛行率及疾病發生率等均比台灣地區嚴重,各族別間也有差異存在(葛. i n U. v. 應欽、劉碧華、謝淑芬,1994)。以臺灣原住民來看,許多公共衛生指標的表現. Ch. engchi. 均低於全臺國民,尤以飲酒相關問題如肝硬化、事故傷害、痛風與消化道疾病最 為明顯,此研究發現受到臺灣政治經濟變遷影響,原住民在嘗試適應的過程中容 易受到挫折,再加上酒的商品化與市場化使的酒逐漸滲入原住民生活,進而導致 健康狀況(陳慈立,2007)。2016 年原住民粗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752.1 人,標 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773.7 人,較全國每十萬人口 439.4 人高出 342.2 人。 (原住民委員會,2016)。直至 2016 年為止原住民與全臺的平均餘命仍然有不 小的差異,但此差異有逐年縮小的趨勢。各原住民族間也有不小的差異。(原鄉 不平等改善策略行動計畫 2018-2020 年)。阿美族與泰雅族的平均壽命相差約六 歲(王信忠等人,2017)。. 4. DOI:10.6814/NCCU202000360.

(13) 表 2-1、全臺與原住民平均餘命差距(原鄉不平等改善策略行動計畫) 男性. 女性. 全體. 2005. 10.65. 7.74. 9.23. 2010. 10.14. 7.77. 8.89. 2016. 9.31. 6.98. 8.06. 原住民的健康狀況普遍皆要比臺灣地區還來得差,且隨都市化程度的不同, 其健康狀況的情形也會有所不同(邱煜智,2005)。由 1986~2005 年資料研究發. 政 治 大 (蔡淑芬與張慈桂,2008)。以居住地的角度來看,臺灣確實存在不同地區平均 立 現花蓮縣山地鄉及非山地鄉的死亡率均呈現下降趨勢,但其死亡率差距卻拉開. ‧ 國. 學. 壽命不一致的情形,臺北市居民的平均壽命高出花東居民約五年(資料來源:內 政部 107 年統計通報)。根據 2001 年的國改研究報告,有四分之一的原住民居. ‧. 住在都會區,而原住民委員會 2018 年 4 月份統計資料則顯示目前居住於都會區. sit. y. Nat. (如新北市與桃園市)的原住民約佔總原住民人口的五成。近二十年來原住民持. io. er. 續的往都會區移動,人數最多的阿美族更是有七成住在都市化地區,且可能有六 成以上的原住民住在非原鄉(台灣原住民族基礎開放資料庫)。以多元線性迴歸. al. n. v i n Ch 模型原住民檢視遷徙、地區醫療資源與原住民健康狀況間的關聯,發現遷徙雖改 engchi U. 變原住民所近用的醫療資源多寡,但區域醫療資源對於個人健康狀況的影響不大, 移徙前後環境異質性越高,遷徙者心理壓力越大,對健康越是不利(劉千嘉, 2016)。 過去有研究顯示原住民與全台居民雖在人口結構、健康情形、社會經濟地位 與社會連結度上有顯著差異,但在醫療資源,如醫療費用、住院天數及門診次數 則相差不大(楊栢勳,2008)。全臺每萬人口平均的西醫師數量前三高的縣市分 別為臺北市、嘉義市與花蓮市,醫學中心及大型醫院雖然多分佈於西部及北部地 區,但花蓮縣也有三家大型醫院,然而醫事人員及大型醫院幾乎都集中在花蓮市,. 5. DOI:10.6814/NCCU202000360.

(14) 居住於花蓮中南部的居民則需要翻山越嶺的就醫,花蓮縣同時也是臺灣原住民主 要的分佈區域,使得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常常被認為是臺灣原住民平均壽命較短死 亡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衛福部 2017 年統計)。衛生福利部同年於指出原鄉 醫療照護資源的投入已經比平地還要高,但仍無法有效的將原住民餘命延長至與 全台居民接近,顯示原住民壽命較低的主除偏鄉醫療資源貧乏外,生活方式、社 會連結、經濟水平或融入問題影響其醫療資源可近性(accessibility)可能影響更 大(原鄉健康不平等改善策略行動計畫,2017)。 分析大部分已開發國家的婚姻別死亡率形態,研究中發現離婚人口,特別是. 政 治 大 的現象,在過去二十年來呈現逐漸增 加的趨勢;且離婚與喪偶人口在 20-30 歲之 立. 離婚男性,在所有失婚人口中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失婚人口死亡率高於已婚人口. 間有較高的死亡風險,上述這些 現象他們歸諸於婚姻保護的原因(Goldman,. ‧ 國. 學. 1990)。 婚姻狀況本身對健康具相當程度之影響,例如:結婚男女相對於單身、. ‧. 離婚及孤寡人士較少患上憂鬱、焦慮及其他心理病症(Mirowsky & Ross, 1988)。. y. Nat. 婚姻或者人際關係不愉快的人,心臟病發的機率會較高;夫妻之間的敵意導致壓. er. io. sit. 力荷爾蒙增加,使得免疫系統作用降低、容易生病(Holt-Lunstad, 2008; De Vogli, 2007)。臺灣 1994-2006 的婚姻數據發現已婚人士的死亡率明顯低於單身人士,. al. n. v i n 離婚及喪偶者的預期壽命則在這段期間增幅最大,任何年齡組的已婚人口死亡率 Ch engchi U. 均顯著下降,單身人士的死亡率則改善最少,單身老人甚至出現死亡率上升的情 形,已婚或未婚似乎可以視為死亡風險的因素之一(余清祥與王信忠,2015)。 認知能力及健康素養可以透過教育改善,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能夠理解複雜的療 程以及執行更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如拒絕吸菸與過度飲酒(Maitra, 2010)。教 育水準越高的人通常較不會有經濟壓力,他們可以選擇生活及工作在資源豐富的 環境以較擁有較健康生活型態(Estabrooks et al., 2003; Brownell et al., 2010)。. 6. DOI:10.6814/NCCU202000360.

(15) 第二節、 資料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原住民基礎開放資料庫(TIPD)。內政部於民國 90 年開始新增原住 民戶籍資料,以及編算生命表以了解其人口情形,原住民委員會亦定期針對原住 民的人口議題公開統計報告,由此可見國內政府對於原住民日益重視。然而,政 府公開資料仍較缺乏細部的資料,如個體人口資料或是各年齡層的死亡數等等, 原住民委員會因而委託中央研究院興建原住民基礎開放資料庫(TIPD),是根據戶 籍個體資料,定期匯整及備份各類原住民公務登記原始資料,以構成原住民公務 登記原始資料的時間數列資料庫,定期備份的原住民時間數列公務資料庫,可視. 政 治 大 的原住民公務登記個體資料,與各類公務資料進行紀錄連結,形成之資料庫將是 立 為原住民公務登記的縱向資料(Longitudinal Data)。接著利用這類定期匯整及備份. ‧ 國. 學. 原住民政策規劃最完整及最寶貴的資料。. 此研究主要使用 TIPD 內的兩個資料,時間區間為 2013-2017 年,共五年:. ‧. 1.. 人口動態資料(Population Dynamics Data). sit. y. Nat. 變數包含:人口動態狀態(跨縣市或跨國遷移、出生死亡)、性別、婚. al. n. 鄉鎮市區代碼、兩組資料產生日期. Ch. engchi. er. io. 姻、族群、五齡組、教育、山地鄉狀態、出生縣市、都會區、縣市代碼、. i n U. v. 人口動態資料為每 2-3 個月份紀錄一次,紀錄的時間區間為第一組資料產 生日期及第二組資料產生日期。舉例,某筆資料第一組資料產生時間為 2013 年 3 月,第二組資料產生時間為 2013 年 5 月,則該筆資料紀錄 2013 年 3 月至 2013 年 5 月間的人口異動,因資料是以月份而非日期紀錄,所以下一期的紀錄時間可 能為 2013 年 5 月至 2013 年 7 月或是 6 月至 8 月。兩時間點間的“增加人口”可 區別為出生及跨國移入因素;兩時間點間的“減少人口”可區別為死亡獲釋跨國 移出因素;兩時間點間的“持續存活人口”可區別為有做內部遷徙及未作內部遷 徙因素。. 7. DOI:10.6814/NCCU202000360.

(16) 2.. 人口靜態資料(Multi-Dimensional Table) 變數包含:性別、婚姻、族群、五齡組、教育、山地鄉狀態、出生縣市、 都會區、縣市代碼、鄉鎮市區代碼. TIPD 資料庫原先將都會區分為 22 個類別,在此根據原住民整體分佈情形將 都會合併為五個部分,新北桃園核心都會區、新北桃園周邊都會區、其他都會區、 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及北部與中部非都會區。關於原鄉的定義,以鄉鎮市區的尺 度來看,全台共有三十個山地鄉與二十五個平地鄉,統稱為「原住民地區」,由 94 年公佈的原住民基本法定義為:「原住民傳統居住,具有原住民歷史淵源及. 治 政 大 由平地鄉及居住於都會地區的原住民組成。 立. 文化特色地區」。TIPD 資料庫將原住民區分為山地鄉及非山地鄉,非山地鄉又.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1、原住民原鄉(深色為山地鄉淺色為平地鄉). 8. DOI:10.6814/NCCU202000360.

(17) 1.. 探索式分析(EDA). 分析 TIPD 資料庫原住民基本人口結構,包含性別、婚姻、族群、五齡組、 教育,並與全臺居民比較,同時也以山地鄉狀態、出生縣市及都會區觀察不同地 理單元的原住民社會經濟狀況,並與內政部資料比對檢驗資料品質。 2.. 空間分析. 應用空間統計中的空間自相關性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檢測原住民死亡 率及其他人口特性在空間上是否有聚集情形。 空間統計分析為用來探討空間因素發生地理位置對感興趣現象的影響,而空. 政 治 大 一,用以比較某地的現象與該地鄰居現象間的相關性,以鑑別現象在空間上的聚 立 間自相關為最普遍被使用來探討空間相依性(spatial dependency)的分析方法之. 集情形。空間自相關分為兩種,一種為全域型空間自相關(Global Moran’s I),. ‧ 國. 學. 用以分析所有空間單元與其鄰居的相關性,判斷整體是否具有空間聚集的情形,. ‧. 但不能得知內部差異此時就要用區域型空間自相關(Local Moran’s I, 簡稱 LISA),. y. Nat. 確切指出聚集在哪些地區。Moran’s I 為評斷是否具有空間相關的統計量,其概. er. io. sit. 念類似於考量到空間上是否為鄰居的兩個區域現象的相關係數,數值介於-1 與 1 之間,-1 代表空間完全負相關,1 則代表空間完全正相關。而鄰居的定義有兩種,. al. n. v i n 一種為依照距離判斷,另外一種則是本文使用的依照行政區域的邊界相連與否判 Ch engchi U. 斷是否為鄰居,並以此標準建立空間權重矩陣。根據本文後續對鄉鎮市區進行空 間自相關檢定,將統計量設定如下: Moran’s I 的統計量:. I=. N ∑𝑖 ∑𝑗 𝑊𝑖,𝑗 (𝑋𝑖 − 𝑋̅)(𝑋𝑗 − 𝑋̅) (∑𝑖 ∑𝑗 𝑊𝑖,𝑗 ) ∑𝑖(𝑋𝑖 − 𝑋̅)2. 9. DOI:10.6814/NCCU202000360.

(18) LISA 的統計量:. I𝑖 =. (𝑋𝑖 − 𝑋̅) ∑𝑗 𝑊𝑖,𝑗 (𝑋𝑖 − 𝑋̅)(𝑋𝑗 − 𝑋̅) ∑𝑖(𝑋𝑖 − 𝑋̅)2. 𝑊𝑖,𝑗 為空間權重矩陣。𝑊𝑖,𝑗 若為 1 則代表 i 與 j 區相鄰,0 則為不相鄰;N 為觀測值個數, 這裡為在台灣本島上的 350 個鄉鎮市區; 𝑋𝑖 為第 i 區的觀察值,j 同理; 𝑋̅代表觀測值的平 均。.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0. i n U. v. DOI:10.6814/NCCU202000360.

(19) 第參章. TIPD 原住民與全臺地區人口基本特徵. 此章第一章節首先會比對內政部原住民資料與 TIPD 資料以檢驗一致性,第 二節包含大範圍不分地區比較原住民與全臺人口結構,接著以縣市為單位比較人 口分布以及人口特徵差異。而族別、山地鄉非山地鄉這類僅原住民資料有的變項、 與內政部資料定義不同的都會區尺度資料及目前內政部開放的人口資料較不完 全的鄉鎮市區尺度資料,僅集中在第三節對原住民內部自行比較,而不與全臺地 區比較。. 第一節、. 立. 政 治 大. 內政部資料與 TIPD 資料比對. ‧ 國. 學. 人口結構可能是影響臺灣原住民死亡率較全臺民眾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我們先大方向比較原住民與臺灣民眾的年齡結構、婚姻狀況、教育程度以及居住. ‧. 地差異,至下一節再對死亡率進行比較。首先,為驗證 TIPD 原住民資料庫與內. sit. y. Nat. 政部原住民資料是否一致,我們簡易的比較人口總數及五齡組人口數。人口總數. io. er. 資料如表 3-1。人口總數來看臺灣原住民從 2013 至 2017 的大約以每年 1%的速. al. 度在增加,TIPD 的增加幅度略高於內政部,各年人口差異大約介於 200-500 人,. n. v i n Ch 小於 0.1%,直至 2017 年原住民總人數份別為 i U 及 559605 人。兩個人口資 e n g c h559426 料在性別比例上則一致,原住民人口以皆為女性稍多於男性且女性比例有隨時間 上升的趨勢。內政部與 TIPD 的統計數字不相同的原因為其資料紀錄時間不同, 此外,如上一章提到 TIPD 各年的人口動態資料(如死亡遷出、出生移入等)的資 料紀錄時間區間與內政部稍微不同, 可能導致人口數量有些微差異。. 11.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0) 表 3-1、全體原住民人口數及性別比例. 單位: 人 年度.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532,617. 539,585. 546,387. 553,441. 559,605. TIPD1 男比例. 48.9%. 48.8%. 48.7%. 48.6%. 48.6%. 女比例. 51.1%. 51.2%. 51.3%. 51.4%. 51.4%. 總數. 533,139. 540,023. 546,698. 553,228. 559,426. 內政部 男比例. 48.8%. 48.7%. 48.7%. 48.6%. 48.6%. 女比例. 51.2%. 51.3%. 51.3%. 51.4%. 51.4%. 總數.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除了總人數與性別比例外,我們也比較內政部原住民與 TIPD 原住民的年齡 差異。發現雖然整體人數與性別比相差不大,然而無論男性女性的年齡結構卻都. ‧. 有不小的差異(圖 3-1 及圖 3-2)。不論男性或女性,內政部原住民族與 TIPD. sit. y. Nat. 原住民在 0-4 歲的比例皆越來越高,然而 TIPD 的幼兒(0-4 歲)卻為內政部的 1-2. io. er. 倍,其背後可能的因素為異動檔並未加入與內政部資料的時間差異。橫向來看, 5 歲以後的內政部的年齡人口折線圖則幾乎為 TIPD 向右平移一個五齡組,原因. al. n. v i n Ch 可能為資料紀錄的時間不一致或是在年齡的紀錄或分類定義上有差異。縱向來看, engchi U 24 歲以下內政部原住民的比例越來越低,25 歲至 54 歲人口比例變化稍微震盪但 差異不大,55 歲以上比例則隨時間增加,到了 70 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比例變化則 趨於平緩,趨勢與全國人民接近;然而 TIPD 卻不同,24 歲以下在此五年內人口 比例並沒有太明顯的變化,然而 25 歲後的人口比例隨時間逐漸下降,與內政部 的人口比例變化趨勢相異,目前還未找到合理的原因。. 1. TIPD資料的標準日期是各年度的12月,而我國戶籍資料為覆蓋性資料,在不同時間點統計會有 不一樣的人口數(包含有關族群認同及遷入遷出等戶籍變動結果)。. 12.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1) 政 治 大 圖 3-1、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男性 2013-2017 各年底五齡組人口比例比較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3-2、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女性 2013-2017 各年底五齡組人口比例比較. 13.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2) 第二節、. TIPD 原住民與全臺地區人口特徵及分佈比較. 以上將 TIPD 與內政部資料做比較的目的為檢測此資料庫的資料品質。TIPD 原住民資料庫為內政部蒐集後提供使用,TIPD 原住民資料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臺灣原住民資料的紀錄方式且相較於先前與內政部資料已經更為一致,因此我們 認為此資料庫仍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能幫助臺灣政府以不同的角度與分析方法 探討臺灣原住民的特性,後面繼續以 TIPD 現有的資料庫進行接下來的分析。根 據先前的研究,幼年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婚姻狀況與教育程度及居住地區 皆有可能反映某一族群的整體死亡率,因此首先將在此章節比較 TIPD 原住民與. 治 政 全臺居民以上的人口特徵以及比較原住民內部的不同族群的差異,後面的章節則 大 立 會延續細分至不同居住地區討論。 ‧ 國. 學. 如表 3-2 原住民人口由 2013 年佔全臺 2.2%左右提升至 2017 年的 2.3%,背. ‧. 後原因為原住民人口成長速度較快,五年內人口增加了 5%左右,全臺則不到 1%。. sit. y. Nat. 性別比例的部分,原住民與全臺地區性別比皆小於 100,且皆越來越低,代表女. n. al. er. io. 性人口比例逐年增加。由. Ch. i n U. v. 表 3-3 可知,2013 年 TIPD 原住民的幼年人口(21.42%)比例明顯大於全. engchi. 臺地區(14.32%),老年人口比例則低於全臺,到 2017 年原住民幼年人口比例 增加至 27%,老年人口則由 4.62%稍微下降至 4.22%。婚姻狀況如表 3-3,整體 而言 15 歲以上原住民男性單身比例(58.97%)高於全臺地區男性約一成,女性 單身比例在 2013 年(43.44%)也較全臺(40.85%)高,但至 2017 年已低於全 臺,但不論原住民或全臺地區單身比例皆逐年下降。原住民男性離婚與喪偶比例 約為 4%明顯低於全臺的 9%,女性離婚與喪偶比例則僅稍微低於全臺地區,不 論是否為原住民女性喪偶比例皆較高,可能因男性平均餘命較短,而不論男女性 離婚與喪偶比例沒有隨時間有明顯變化。除了婚姻外,教育水準也是經常被用來 衡量社會經濟水準的參考標的之一,根據表 3-4,TIPD 原住民整體教育水準較 14.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3) 全臺地區低,將近五成的高中職肄畢業為大宗,近九成學歷只有高中職以下,全 臺則約為六成五的人口沒有念大學。比例相差最多的為國初中以下,全台居民為 兩成五左右,原住民則約為四成五,為近兩倍。 表 3-2、TIPD 原住民與全臺人民人口與性別比例比較 單位:人 年度. 2013. 2017. 人數. 性別比. 人數. 性別比. TIPD2原住民. 532,617. 95.7. 559,605. 94.6. 全臺. 23,373,517. 立. 23,571,227 治 政 大 99.6. 98.8. 單位:比例. 老年人口比例. TIPD 原住民. 全臺. TIPD 原住民. 全臺. 21.42%. 14.32%. 6.22%. 11.53%. 27.02%. 13.12%. 4.62%. y. sit. 13.86%. n. er. io. al. ‧. 2017. 幼年人口比例. Nat. 2013. 學. 年度. ‧ 國. 表 3-3、TIPD 原住民與全台人民幼年與老年人口比例比較. Ch. engchi. i n U. v. 2. TIPD資料的標準日期是各年度的12月,而我國戶籍資料為覆蓋性資料,在不同時間點統計會有 不一樣的人口數(包含有關族群認同及遷入遷出等戶籍變動結果)。. 15.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4) 表 3-4、15 歲以上 TIPD 原住民與全台人民離婚與有偶人口比例比較 單位:比例 2013. 2017. 婚姻狀態 TIPD 原住民. 全臺. TIPD 原住民. 全臺. 單身. 58.97%. 47.32%. 52.73%. 46.40%. 有偶. 37.41%. 44.34%. 42.58%. 44.54%. 離婚或喪偶. 3.61%. 8.34%. 4.69%. 9.06%. 單身. 43.44%. 40.85%. 36.66%. 39.75%. 有偶. 42.52%. 43.55%. 49.94%. 43.41%. 離婚或喪偶. 14.04%. 男 性. 女 性. 立. 治 政 15.60% 大 13.39%. 16.83%. 表 3-5、15 歲以上 TIPD 原住民與全台人民教育程度人口比例比較. ‧ 國. 學. 2013. 2017. ‧. 教育程度 全臺. TIPD 原住民. 40.67%. 24.08%. 38.54%. 49.75%. 45.76%. n. 大學以上. 女性. al. C 9.58% h e n g c30.70% hi U. sit. er. io. 高中職及專科. 全臺. y. Nat. TIPD 原住民. 國中以下 男性. 單位:比例. 21.17%. 50.98%. 43.99%. 10.48%. 34.84%. v ni. 國中以下. 46.87%. 28.87%. 44.64%. 26.39%. 高中職及專科. 43.26%. 42.20%. 44.20%. 40.81%. 大學以上. 9.87%. 28.75%. 11.16%. 32.79%. 註:由於紀錄方式不同,這裡的分母僅包含 15 歲以上學歷為小學以上的人口,其餘則不參考。. 由上述結果,不分地區的 TIPD 原住民與全台居民的人口結構確實不同,幼 年人口比例較高而老年人口比例較低,婚姻結構相異且教育程度上明顯的不如全 臺以上都有可能是造成原住民的死亡率較高的因素,下面將大方向的比較原住民 及全臺的人口分佈。. 16.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5) 圖 3-3 以地圖方式呈現人口密度,可以看出原住民的分佈還是以東部平地鄉、 中部山地鄉為主,其次為桃園市與新北市部分鄉鎮市區,西部人口則明顯較少; 全臺地區人口則集中在新北桃園、臺中及臺南高雄,兩者的分佈還是明顯的不同。 而後續因本文主軸為原住民,因此僅對原住民人口數最多的五個縣市與全臺地區 做人口比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at. io. n. al. er. 圖 3-3 、原住民與全臺人口密度. y. 總人口密度. sit. 原住民人口/總人口. Ch. engchi. 17. i n U. v.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6) 接下來比較原住民與全臺在縣市的人口結構,考量到原住民人口數較少,為 求死亡率的穩定觀察值,在此僅以原住民人口數有超過五萬的縣市做比較,由多 到少依序為花蓮縣、臺東縣、桃園市、屏東縣與新北市。首先同樣的看到五縣市 的原住民人口數及性別比,共有約六成五的原住民居住在此五個縣市內,臺東縣 的原住民比例最高(約 35%),接下來為花蓮縣的 27%左右,桃園市、屏東縣 及新北市的原住民比例則都不到 6%,然而花蓮縣及台東縣總人口比例卻最低, 皆不到 2%,桃園市人口佔近 9%新北市則約為 17%,顯示原住民與全臺居民的 居住地確實存在差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桃園市與新北市皆為原住民與全臺. 政 治 大 降但在桃園市的人口比例皆逐年上升。不論是否為原住民,直轄市的女性都多過 立 居民人口較多的城市,以時間趨勢來看,兩者在花東及新北的人口比例皆逐年下. 於男性人口,花蓮、臺東及屏東縣男性人口則較多。幼年及老年人口比例如表 3-7,. ‧ 國. 學. 原住民與全臺年齡結構在這五個縣市差異不大,新北及桃園市幼年人口比例較高. ‧. 老年人口較少,其他縣市則相反。五縣市婚姻狀況如表 3-8,原住民部分新北市. y. Nat. 的單身比例最高(41.72%)而有偶比例偏低,屏東縣單身比例最低(34.69%). er. io. sit. 但有偶比例最高(46.74%)。全臺地區除新北市單身比例高於其他縣市 1~2%, 其餘差異不大,有偶比例則以桃園市及新北市最高(51.59%與 49.74%),花蓮. al. n. v i n 縣與臺東縣則不論是否為原住民有偶比例都比較低,離婚與喪偶率都比其他縣市 Ch engchi U 高。整體而言以縣市尺度來看五縣市的婚姻狀況不論是原住民或全臺地區都稍有 差異但不是很明顯。五縣市教育程度比較如表 3-9,不論原住民或全臺地區,教 育程度由高到低依序皆為新北市、桃園市、屏東縣、花蓮縣與臺東縣,除新北市 原住民有超過一成為大學以上肄畢業,其他縣市都不到一成,原住民高中以上肄 畢業的比例在新北市最高,有六成五左右,臺東縣則只有五成,全臺地區在五個 縣市則皆有超過四成的人有大學以上肄畢業學歷,如同前面結果,原住民教育程 度顯然不及全臺地區。. 18.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7) 表 3-6、2013 及 2017 年 TIPD 原住民及五縣市的人口及比例 單位: 比例 年度. 2013 人數 (佔該地區總人口) 90,793. 花蓮縣. (27.19%) 78,902. 臺東縣. 人數 (佔該地區總人口) 92,776 (28.18%) 78,858 (35.91%) 72,206 (3.30%) 59,215. 政 治 大 (7.14%) 53,417 55,407 立 86.8 (1.40%) (1.39%) 99.2. (5.73%). Nat. 2,044,023. io. (8.75%) 852,286. n. al. Ch. (3.65%). 3,954,929. 219,540 (0.93%). 性別比 101.8 105.9 91.8 98.5 87.0 103.2 106.8. y. (0.96%). 108.3. (1.40%). 100.9 105.3. engchi 97.3. (16.92%). 19. 2,188,017. sit. 224,821. 329,237. ‧. ‧ 國. (1.43%). 105.0. 學. 333,897. 臺東縣. 新北市. 92.7. 57,338. 花蓮縣. 屏東縣. 107.7. (3.12%). 新北市. 桃園市. 102.7. 63,733. 桃園市 屏東縣. 全臺. 性別比. (9.28%). er. TIPD. (35.10%). 2017. 829,539. v i(3.52%) n U. 3,986,689 (16.91%). 99.2 104.7 96.1.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8) 表 3-7、2013 及 2017 年 TIPD 原住民及全臺在五縣市的幼年及老年人口比例 單位: 比例 2013 - 2017 平均 全臺. TIPD 幼年人口. 老年人口. 幼年人口. 老年人口. 花蓮縣. 20.41%. 8.59%. 12.80%. 11.13%. 臺東縣. 18.97%. 9.85%. 12.81%. 11.46%. 桃園市. 28.47%. 2.26%. 15.52%. 7.75%. 屏東縣. 20.14%. 7.36%. 11.67%. 11.47%. 新北市. 26.56%. 2.13%. 13.11%. 8.41%.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表 3-8、2013 及 2017 年 TIPD 原住民及全臺在五縣市的婚姻狀況 單位: 比例 2013 - 2017 平均. 屏東縣. 全臺. 41.88%. 離婚或喪偶. er. sit. y 37.62%. 42.81% a l 37.08% v i n Ch 38.74% i U e n g c h45.01%. n. 桃園市. io. TIPD. 有偶. ‧. Nat. 花蓮縣 臺東縣. 單身. 20.50% 20.10% 16.25%. 34.69%. 46.74%. 18.57%. 新北市. 41.72%. 43.05%. 15.23%. 花蓮縣. 35.45%. 45.52%. 19.03%. 臺東縣. 35.28%. 45.17%. 19.55%. 桃園市. 34.46%. 51.59%. 13.96%. 屏東縣. 34.16%. 49.08%. 16.76%. 新北市. 36.29%. 49.74%. 13.97%. 20. DOI:10.6814/NCCU202000360.

(29) 表 3-9、2013 及 2017 年 TIPD 原住民及全臺在五縣市的教育程度 單位: 比例 2013 - 2017 平均 高中職. 大專以上. 花蓮縣. 44.87%. 45.96%. 9.17%. 臺東縣. 51.84%. 40.51%. 7.65%. 桃園市. 41.96%. 48.26%. 9.77%. 屏東縣. 45.80%. 44.95%. 9.25%. 政 治52.30% 大 21.07% 33.00% 立. 新北市. 35.95%. 桃園市. 16.18%. 32.91%. 屏東縣. 21.68%. 33.09%. 17.31%. 31.33%. ‧ 國. 31.27%. Nat. io. al. 45.23% 51.37%. v i n Ch 以不同地理單位內部比較 e n g c h i UTIPD 原住民人口特徵 n. 第三節、. 50.91%. sit. 新北市. 42.95%. ‧. 25.78%. 學. 全臺. 臺東縣. 45.93%. y. 花蓮縣. 11.75%. er. TIPD. 國中以下. 已於上一節與全臺比較時提到過其他原住民整體人口特徵,因此此一節就不 在重複贅述,首先以全臺為單位比較全體原住民族別比例。從表 3-6 看 TIPD 內 人口數前四高原住民的人口佔比,比例由高到低依序為阿美族(約 40%)、排 灣族(約 18%)、泰雅族(約 16%)及布農族(約 10%),共佔了八成的原住 民總人口數,男女人口比例上四族女性人口皆高於男性,阿美及泰雅性別比越來 越低,排灣及布農族則沒有明顯變化,後續分析將以此四族為主。. 21.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0) 表 3-10、2013 及 2017 年 TIPD 原住民族人數及比例 單位: 比例 2013 人數. 性別比. 197,023. 阿美族. 94,666 84,508 55,136. 94.9. 99,933 (17.9%) 89,459 (16.0%) 57,966. 政 治 大. (10.4%). 立. (37.2%). 97.5. (15.9%). 布農族. 208,159. 94.6. (17.8%). 泰雅族. 人數. 97.2. (37.0%). 排灣族. 2017. (10.4%). 性別比 92.2 95.3 91.2 94.9. ‧ 國. 學. 以下將接續分別以山地鄉、都會區及鄉鎮市區這三個不同的地理尺度內部比 較原住民人口的結構差異。根據表 3-7,TIPD 約有三成為山地鄉原住民,比例. ‧. 逐年減少,顯示原住民有遷移至都會地區的趨勢。山地鄉的男性比例較高(性別. sit. y. Nat. 比為 110 左右),非山地鄉女性則較多(性別比為 90 左右)。幼年人口比例皆. io. er. 高於老年人口比例,但兩者在非山地鄉的差距更大,表 3-12 顯示平地鄉或都會. al. 地區相較於山地鄉幼年人口比例更高,老年人口比例則較低。接下來為婚姻狀態. n. v i n Ch 與教育程度,由於男性與女性間的差異與整體不分區域相似,因此以下不分性別 engchi U. 做討論。表 3-9 為婚姻狀態部分,整體而言非山地鄉的單身比例較高,山地鄉的 有偶比例較高,離婚及喪偶的比例則與是否居住在山地鄉沒有太明顯的關係。居 住於山地鄉的原住民整體教育程度較非山地鄉低一些,國中以下的比例較高 (46.48%與 41.34%),高中職與大學以上的人口比例皆比非山地鄉低了 2~3%。 族別組成的部分如 表 3-15,可以看到非山地鄉的部分有五成為阿美族,泰雅族(12.58%)、 排灣族(14.06%)、布農族(8.32%)及其他族群(13.56%),山地鄉阿美族僅 佔 2%,除了由人數本來就較多的泰雅(26.38%) 、排灣(29.59%)及布農族(16.81%) 22.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1) 為主,四分之一的人口由其他 14 族組成,顯示阿美族幾乎都分佈在平地鄉或是 都會區。個別看各族群的分佈可以看到阿美族幾乎都分佈在非山地鄉(98.59%), 其他族群則是居住在非山地鄉的比例高於居住在山地鄉比例約一成。 表 3-11、2013 及 2017 年 TIPD 山地鄉與非山地鄉原住民人數及比例 單位: 比例 2013. 2017. 人數. 性別比. 152,096. 山地鄉. 380,521. 非山地鄉. 108.3. (26.36%) 412,116. 政 治 大(73.64%) 90.1. (71.44%). 立. 性別比. 147,489. 110.5. (28.56%). 人數. 89.8. ‧ 國. 學. 表 3-12、山地鄉與非山地鄉 TIPD 原住民與幼年與老年人口比例比較 單位: 比例. ‧. 2013 - 2017 平均. al. n. 非山地鄉. y. 20.79%. 6.73%. er. io. 山地鄉. 老年人口. sit. Nat. 幼年人口. 25.68%. Ch. engchi. i n U. v. 4.88%. 表 3-13、山地鄉與非山地鄉 TIPD 原住民婚姻狀態 單位: 比例 2013 - 2017 平均. 不分性別. 山地鄉. 非山地鄉. 單身. 33.77%. 39.52%. 有偶. 47.77%. 42.96%. 離婚或喪偶. 18.47%. 17.52%. 23.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2) 表 3-14、山地鄉與非山地鄉 15 歲以上 TIPD 原住民教育程度 單位: 比例 2013 - 2017 平均. 不分性別. 山地鄉. 非山地鄉. 國中以下. 46.48%. 41.34%. 高中職. 45.32%. 47.58%. 大學以上. 8.20%. 11.08%. 政 治 大. 表 3-15、山地鄉與非山地鄉 15 歲以上 TIPD 原住民族別組成 單位: 比例. 立. 佔該區比例. 佔該族比例. 佔該區比例. 1.95%. 1.41%. 52.01%. 26.38%. 44.38%. 12.58%. 其他族群. y. 44.46% 14.06% a l29.59% v i n C 16.81% 8.32% h e n g43.48% chi U. n. 布農族. sit. io. er. Nat. 泰雅族 排灣族. 非山地鄉. ‧. ‧ 國. 山地鄉. 阿美族. 不分性別. 學. 2013 - 2017 平均. 25.26%. 42.44%. 13.03%. 佔該族比例 98.59% 55.62% 55.54% 56.52% 57.56%. 進一步以都會區尺度觀察, 表 參-16 為這五個都會區或非都會區的原住民 人數及比例,TIPD 資料庫中,大約四成五的原住民仍居住在東部及南部的非都 會區,二成居住在中部與北部非都會區,雖然內政部資料顯示目前已有近五成的 原住民居住在都會區,然而 TIPD 原住民資料庫內比例較低,總共約四成的原住 民居住在都會區。都會區部份原住民以分佈在新北桃園周邊都會區比例最高 (15.56%) ,接著為其他都會地區(12.34%)最後為新北桃園核心都會區(9%),並且 24.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3) 都會區人口比例在 2013~2017 年間增加反映出原住民有遷往都市地區的趨勢,然 而還是與全臺居民人口集中在都會區核心帶有差異,即便居住在都會區內也有被 邊緣至週邊的傾象。前面章節有提到原住民整體性別比約為 95 左右,都會區的 性別比皆低於 95,尤其新北桃園核心都會區的性別比僅為 78,女性人數大幅多 於男性,其他都會區高一些大約為 81,新北桃園周邊為 91,雖然比核心地區高 但仍低於整體,非都會區則是男性比例較高,顯示可能因為工作或是婚姻關係遷 居都會區的原住民女性多於原住民男性,原住民男性則更傾向待在原鄉,以後若 有辦法得到工作資料則可以更細部做分析原住民的健康狀況。. 政 治 大. 表 3-17 為各都會區的幼年與老年人口比例,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幼年人口. 立. 比例(20.00%)明顯低於其他地區(26.35%~30.80%),老年人口比例(8.40%)又高於. ‧ 國. 學. 其他地區(2.08%~4.46%),顯示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有人口老化的現象,北部與 中部都會區為人口老化現象第二明顯的地區,並相較於原住民整體平均,都會區. ‧. 的老年人口比例較低,幼年人口比例較高,可能因原住民遷往都會區並結婚生子,. Nat. sit. y. 而老年人口移居的機會較小所以主要還是居住在原鄉或非都會區。表 3-18 為原. n. al. er. io. 住民在各都會區的婚姻狀態,整體而言各都會區的婚姻狀態差異不大,非都會區. i n U. v. 的單身比例較都會區低,中部與南部非都會區有偶比例(48.55%)比其他地區都. Ch. engchi. 高,單身比例較低的東部與南部都會區的有偶比例沒有明顯高於其他地區,離婚 及喪偶的比例卻明顯較高,顯示東部與南部都會區原住民的婚姻狀態可能較差, 即便結婚了但離婚或喪偶的機會比較高。教育程度部分各都會區的差異比較明顯, 教育程度由高到低依序為新北桃園核心都會區、其他都會區、新北桃園周邊都會 區、中部與北部非都會區及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新北桃園核心都會區、其他都 會區約將近七成的原住民有高中以上(包含大學、碩士及博士)學歷,新北桃園周 邊都會區則較低,約為六成,根據前述新北桃園周邊都會區的原住民人數為都會 區中最高的,推測可能是原本居住在原鄉或非都會區並受教育,之後才移入都會 區工作,所以與非都會區原住民的教育程度比較接近。原住民族別在都會區分布. 25.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4) 的部分如表 3-20,新北桃園核心與周邊都會區都以阿美族比例最高(53.51%與 61.34%),其他西部都會區以阿美族及排灣族為主(32.09%與 27.38%),中部 北部非都會區以泰雅族為主(50.36%),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以阿美(38.85%)、 排灣(26.36%)與其他族(21.39%)為主。以不同族群分佈來看,將近五成的 阿美族戶籍地再在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四分之一在新北與桃園週邊都會區; 五 成左右泰雅族在中部及北部非都會區,17%在新北與桃園週邊都會區,剩下人口 則平均分配於其他都會或非都會區; 六成五的排灣族在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而 分佈在新北桃園及中部北部非都會區的人口較少; 約四成的布農族分佈在東部. 政 治 大. 與南部非都會區,三成分佈在中部與北部非都會區,居住在都會區人口僅三成左 右。. 立. ‧ 國. 學. 表 3-16、2013 及 2017 年 TIPD 各都會區原住民族人數及比例 單位: 比例. ‧. 2013. 都會區. (9.00%). n. al. 47,805. 新北桃園周邊都會區 其他都會區 北部與中部非都會區 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 82,649. C h (15.56%) engchi 65,582. (12.34%) 96,027 (18.07%) 239,227 (45.03%). 26. 78. 52,261. i 92 n U 81 100 104. 性別比. y. 人數. sit. io. 新北桃園核心都會區. 性別比. er. Nat. 人數. 2017. v. (9.57%) 89,333. (16.36%) 71,798 (13.15%) 89,518 (16.40%) 243,078 (44.52%). 78 91 82 96 103.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5) 表 3-17、2013 及 2017 年 TIPD 各都會區原住民老年及幼年人口比例 單位: 比例 2013 - 2017 平均 幼年人口. 老年人口. 新北桃園核心都會區. 26.89%. 2.21%. 新北桃園周邊都會區. 27.66%. 2.09%. 其他都會區. 30.80%. 2.08%. 北部與中部非都會區. 26.35%. 4.46%. 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 20.00%. 8.40%. 政 治 大 表 3-18、2013 及 2017 年 TIPD 各都會區 15 歲以上原住民婚姻狀態 立 單位: 比例. ‧ 國. 學. 2013 - 2017 平均 離婚或喪偶. 新北桃園核心都會區. 41.60%. 43.02%. y. 15.38%. 新北桃園週邊都會區. 40.54%. 43.75%. sit. 15.71%. n. al. er. io. 不分性別. ‧. 有偶. Nat. 單身. 其他都會區. Ch. 41.75%. e n g34.57% chi. 北部與中部非都會區 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 36.56%. 27. i n U. 42.35%. v. 15.90%. 48.55%. 16.88%. 43.81%. 19.63%.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6) 表 3-19、2013 及 2017 年 TIPD 各都會區 15 歲以上原住民教育程度 單位: 比例 2013 - 2017 平均. 不分性別. 國中以下. 高中職. 大專以上. 新北桃園核心都會區. 30.40%. 53.48%. 16.12%. 新北桃園周邊都會區. 40.78%. 49.41%. 9.81%. 其他都會區. 34.54%. 50.68%. 14.78%. 北部與中部非都會區. 43.24%. 47.78%. 8.99%. 治 政 47.43% 大 43.86%. 東部與南部非都會區. 立. 8.70%. ‧ 國. 學. 表 3-20、2013 及 2017 年 TIPD 各都會區不同原住民族別組成 單位: 比例. ‧. 心都會區. 佔該族比例. 新北桃園週. 佔該區比例. 邊都會區. n. al. 排灣族. 53.51%. 16.41%. 10.24%. Ch. 布農族. 其他族. 6.98%. 12.86%. 4.99%. 5.86%. 7.01%. sit. io. 佔該區比例. 泰雅族. er. Nat 新北桃園核. 阿美族. y. 2013 - 2017 平均. i n U. v. 12.53%. 8.96%. 61.34%. 17.30%. 7.30%. 6.17%. 7.89%. 佔該族比例. 25.21%. 16.59%. 6.25%. 9.09%. 7.56%. 佔該區比例. 32.09%. 15.58%. 27.38%. 11.60%. 13.35%. 佔該族比例. 10.63%. 12.05%. 18.90%. 13.78%. 10.31%. 北部與中部. 佔該區比例. 11.61%. 50.36%. 4.50%. 18.51%. 15.01%. 非都會區. 佔該族比例. 5.16%. 52.18%. 4.16%. 29.48%. 15.53%. 東部與南部. 佔該區比例. 38.85%. 3.66%. 26.36%. 9.74%. 21.39%. 非都會區. 佔該族比例. 46.47%. 10.22%. 65.69%. 41.79%. 59.59%. engchi. 其他都會區. 28.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7) 最後以鄉鎮市區的尺度分析使用空間分析的方法,首先以 Moran’s I 檢測各 人口特徵是否有聚集的情形再繪製 LISA 群集圖找出聚集的熱區分佈。表 3-21 為對原住民各人口特徵的全域型空間自相關的檢定結果,結果顯示原住民性別比、 幼年人口、老年人口、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及人口最多的阿美族、泰雅族、排灣 族與布農族皆有空間聚集的情形。圖 3-4 可以看到原住民人口比例的熱區位在東 部地區,全臺地區人口密度的熱區則為臺北市、臺中市及高雄市,東部則為冷區; 各族分布部分,阿美族主要分佈在花蓮東部沿海及桃園市新北市,泰雅族主要分 佈於中北部山地鄉,排灣族分佈在屏東縣,布農族則分佈在中部山地鄉;西部都. 政 治 大 地區、屏東及臺南部分鄉鎮市區為幼年人口比例的熱區,東部則為冷區,老年人 立 會區女性比例較高,中部山區及東部則男性人口比女性多;西北部的桃園、苗栗. 口則是以東部部分原住民原鄉及新竹縣尖石鄉及苗栗縣泰安鄉為熱區,西部為冷. ‧ 國. 學. 區,老年人口較少;15 歲以上離婚及喪偶率熱區出現在原住民人口比例較高的東. ‧. 部沿海原住民原鄉、桃竹苗都會區及原鄉及基隆部分鄉鎮市區附近,有偶比例熱. y. Nat. 區則在泰雅族人口較多的臺中縣和平區及原住民人口較少的西部平原及東北部. al. er. io. sit. 分鄉鎮市區; 高中以下肄畢業原住民的熱區在東部原住民原鄉地區。. iv n Moran’s U I. n. 表 3-21、原住民各鄉鎮市區人口特徵的 MORAN'S I 檢定結果 觀察對象. Ch. 原住民性別比. engchi. p-value. 0.5343. <0.001. 原住民/總人口數. 0.6497. <0.001. 原住民幼年人口比例. 0.3770. <0.001. 原住民老年人口比例. 0.6913. <0.001. 15 歲以上離婚與喪偶原住民人口比例. 0.3025. <0.001. 15 歲以上有偶原住民人口比例. 0.1830. <0.001. 15 歲以上高中以下肄畢業原住民比例. 0.3560. <0.001. 阿美族/原住民人數. 0.6135. <0.001. 泰雅族/原住民人數. 0.7023. <0.001. 排灣族/原住民人數. 0.8219. <0.001. 布農族/原住民人數. 0.4493. <0.001. 29.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8) 原住民人口/總人口. 全臺地區人口密度. 立. 原住民性別比.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Ch. engchi. i n U. 原住民 15 歲以上有偶. 15 歲以上高中以下肄. 比例. 畢業原住民比例. 30. 原住民 15 歲以上離婚. er. io. al. 原住民老年人口比例. sit. y. Nat. 原住民幼年人口比例. v. 或喪偶比例. 阿美族佔原住民比例. DOI:10.6814/NCCU202000360.

(39) 泰雅族佔原住民比例 排灣族佔原住民比例 布農族佔原住民比例 High-High:本身高周圍者亦高 (正的區域空間自相關,熱區 hotspots) Low-Low.:本身低周圍者亦低 (正的區域空間自相關,冷區 coldspots) Low-High:本身低但周圍者高 (負的區域空間自相關,空間例外 spatial outliers) High-Low:本身高但周圍者低 (負的區域空間自相關,空間例外 spatial outliers) 圖 3-4、TIPD 各人口特徵的 LISA 聚集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比較內政部與 TIPD 資料,發現總人口差不多但分五齡組來看則稍有不一致. y. Nat. sit. 的情形,尤其 24 歲以下人口差異較明顯,接著分析原住民整體人口結構並與全. n. al. er. io. 臺人口比較,發現原住民的男性有偶比例較全臺低,女性較高,離婚及喪偶比例. i n U. v. 全臺較高,原住民教育程度明顯比全臺低,分佈地區也差異甚大,這些都有可能. Ch. engchi. 是導致原住民死亡率較高的部分因素。原住民內部比較部分,人口最多的四大族 為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及布農族,阿美族及泰雅族分佈地部份重疊,且都會 區原住民以阿美族為主要族群,其他族群則都分佈在不同區域。山地鄉的男性比 女性多,老年人口較多,非山地鄉則相反,兩者原住民婚姻狀態差異不大,但山 地鄉的教育程度稍微低於非山地鄉。五縣市比較結果整體都會區相似,但由都會 區尺度可以看出核心與周邊都會區的差異,如新北桃園核心都會區的教育程度較 高,但周邊的教育程度卻與非都會區較接近,再加上新北桃園原住民戶籍地多周 邊地區,以都會區來比較原住民差異或許比縣市尺度更為合適。分析完人口結構, 下一章將繼續比較原住民死亡率。. 31.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0) 第肆章. TIPD 原住民與全臺地區死亡率比較. 前一章分析原住民的基本人口結構並與全臺地區做比較,除此之外也分別以 不同的地理單位,如是否為山地鄉、都會區、縣市以及鄉鎮市區去觀察原住民的 人口結構,結果發現原住民與全臺地區確實不同,而原住民也會因其戶籍地不同 而有相異的人口特徵,因此我們這是否會影響原住民內部有不同的死亡率。此外, 臺灣各縣市間的死亡率差異頗大,都會地區的平均壽命通常較高,而根據內政部 資料五成以上的原住民居住在非都會地區,且非都會地區主要醫療資源不均也被 認為是造成原住民平均壽命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想了解原住民死亡率在. 治 政 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若原住民族內部不同地區間死亡率接近的話是否代表移居 大 立 都會區或醫療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仍無法有效改善原住民的死亡率,而這樣的現象 ‧ 國. 學. 背後是否代表仍有不平等待遇的情形或是其他原因。如果原住民族的死亡率差異. ‧. 主要肇因於居住地,就可能代表不同原住民族死亡率差異並非受不平等待遇;反. n. er. io. al. sit. Nat. 癥結,尋求適當方法提升原住民族的健康與平均壽命。. y. 之,如果各原住民族的死亡率與居住地區無關,代表政府有必要更深入了解問題. v. 此章第一節同樣先比較內政部與 TIPD 原住民死亡率以檢驗一致性,第二節. Ch. engchi. i n U. 觀察原住民整體不同性別、年齡、婚姻與教育死亡率並與全臺地區做比較,第三 節則對不同地理單位,包含山地鄉、都會區以及鄉鎮市區內部比較不同居住地的 原住民死亡率差異,除了折線圖外,亦以全臺地區為參考母體計算標準化死亡比 (standardized morality ratio, 簡稱 SMR)。因五年內差異不大,且為了降低樣本 數問題而導致的死亡率震盪,因此以下僅以五年平均死亡率做分析。. 32.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1) 第一節、. 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死亡率比較. 首先如同上一章,我們一樣先比較 TIPD 原住民資料庫與內政部原住民資料 庫的死亡率差異。由於內政部目前僅有開放 2016 年以後的整體原住民的死亡人 數資料,因此以下僅比對 2016 與 2017 的 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資料的死亡人數 與死亡率。圖 4-1 及圖 4-2 顯示 TIPD 與內政部的男性原住民在低年齡層(25 歲以下)及高年齡層(60 歲以上)的死亡人數差異較大,女性則是 50 歲以下人 數差異較大,兩性尤以 TIPD 原住民 15~29 歲的死亡人數明顯大於內政部,且 與相鄰年齡組的死亡人數不連貫,看起來有些異常,可能是因 TIPD 死亡率是用. 治 政 推估的緣故。與前面章節的情形類似,雖整體人口數差不多,但 TIPD 與內政部 大 立 的原住民資料在各年齡組的人口數及死亡人數都有不小的差異,30 歲以下的青 ‧ 國. 學. 年人口資料最不一致,可能的原因仍如前所述,資料紀錄方式或是分類標準不一. ‧. 致導致資料結構不同,應統一標準以避免未來使用公開資料對原住民人口結構、 健康及壽命研究產生不同的結果。.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1、TIPD 與內政部的原住民族死亡人數(男性). 33.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2)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4-2、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族死亡人數(女性). ‧. 由前一章有提到 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的人口年齡結構雖不太一致但差異不. sit. y. Nat. 是太大,但死亡人數卻是明顯得不一致,可推知這兩個資料來源的死亡率也會明. io. er. 顯不同。如同前述,內政部目前僅公開 2016 與 2017 的五齡組死亡人數資料,因. al. 此圖 4-3 與圖 4-4 分別為這兩年的 TIPD 與內政部原住民死亡率計算結果,同時. n. v i n Ch 放入內政部提供的全臺地區死亡率做參考。結果如同預期,整體而言不論性別 engchi U. TIPD 的死亡率在各年齡組幾乎都高於內政部原住民資料計算出來的死亡率,尤 以 29 歲以下的差異最大,30 歲以後雖仍較高但差異較小,而臺灣居民幾乎在各 年齡層的死亡率皆明顯低於原住民,除了 0~4 歲包含嬰兒死率較高外,原住民 與臺灣居民的死亡率趨勢皆是隨著年紀增加越來越高。單就 TIPD 內男女原住民 的死亡率做比較可以發現女性死亡率在各年齡層皆低於男性(圖 4-5),且差異隨 著年齡層的上升加大,直至 65 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差異才逐漸趨緩。. 34.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3) 政 治 大 圖 4-3、2016 與 2017 男性 TIPD、內政部原住民及全臺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4、2016 與 2017 女性 TIPD、內政部原住民及全臺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35.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4) 立. 政 治 大. TIPD 原住民與全臺地區整體人口平均死亡率比較. er. io. sit. y. Nat. 第二節、. ‧. ‧ 國. 學. 圖 4-5、TIPD 男女性原住民 2013 與 2017 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由第二章所述,過去有許多文獻皆證實婚姻狀態與教育程度會影響健康及平. al. n. v i n Ch 均餘命,而上一章也發現原住民男女性之間以及與全臺地區的婚姻與教育背景是 engchi U. 有差異的,因此以下我們接續分析 TIPD 原住民在這兩項社會經濟因素下死亡率 的差異,並與全臺地區比較。圖 4-6 為 TIPD 原住民與全臺地區以單身人口死亡 率作為分母的婚姻狀況死亡率比值,首先已婚部分可以看到不論原住民或全臺, 不論性別幾乎在各年齡層已婚人口死亡率都低於單身人口,推測婚姻對男性健康 狀態的影響稍微大於女性,對全臺地區健康狀態的影響稍微大於原住民。值得注 意的是已婚女性原住民在 70 歲以後死亡率開始大於單身者,原因可能為男性原 住民平均餘命較短的緣故,再者,婚姻對全臺居民的效果在 35-44 歲最好(比值 最低),男性原住民也是,而女性原住民則是在 20-29 歲間的比值最低(可能因. 36.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5) 為原住民女性的結婚年齡較早),處於婚姻狀態前十年的人口死亡率最明顯的低 於同年齡的單身人口,45 歲開始婚姻降低死亡率的效果使逐漸下降。離婚或喪 偶的原住民死亡率與單身者差異不大,對男性死亡率的影響大於女性,對全臺地 區年輕族群的影響明顯大於原住民,全臺地區部分可發現 1-34 歲離婚或喪偶的 人死亡率明顯高於單身者,越年輕喪偶或離婚的死亡率越高,直到 4-49 歲左右 才開始與單身人口死亡率相當,50 歲以後離婚或喪偶男性死亡率皆低於男性人 口,女性差異不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6、TIPD 原住民與全臺 15 歲以上男性婚姻狀態死亡率比值比較. 37.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6) 政 治 大 圖 4-7、TIPD 原住民與全臺 15 歲以上女性婚姻死亡率比值比較 立. ‧ 國. 學. 接下來看到不同教育程度的死亡率比較,由於我們認為 25 歲以上才會涵蓋 到所有教育程度,因此在此不討論 24 歲以下; 60 歲以上的人口有大學以上教育. ‧. 水準的人較少,為降低死亡率震盪,因此合併來看。整體而言不論性別、年齡或. sit. y. Nat. 是否為原住民教育水準越高死亡率越低,且看起來教育對全臺地區死亡率的影響. n. al. er. io. 大於原住民,且似乎教育對全臺地區死亡率的影響隨時間越來越大,但對原住民. v. 則沒有太大的改變。原住民的部分可以看到有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男性在各年齡. Ch. engchi. i n U. 層死亡率都明顯低於高中職,高中職又明顯低於國中以下,40 歲以下學歷為大 專以上的女性死亡率則稍微高於高中職,但各年齡層大專或高中職畢業死亡率差 異都不大。全臺部分則可以看到在過去高中職肄畢業與大專以上肄畢業的死亡率 差距較大,但差異近年來逐漸縮小。. 38.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7) 政 治 大 圖 4-8、TIPD 原住民與全臺 25 歲以上男性不同教育程度死亡率比值比較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9、TIPD 原住民與全臺 25 歲以上女性不同教育程度死亡率比值比較. 39.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8) 接下來繼續比較五縣市原住民與全臺的死亡率,分別為花蓮縣、臺東縣、桃 園市、屏東縣與新北市。除了 80-84 歲住在桃園市的男性原住民死亡率稍微低於 全臺男性死亡率外,不分性別這五個縣市的原住民死亡率還是都高於全臺地區, 但五個縣市的原住民死亡率在各年齡層都呈現震盪的情形不易判斷(圖 4-10 與 圖 4-12),可能是因為人數最多的花蓮縣也僅有 9 萬多人,分配至各年齡層後可 能仍有部分年齡層的人數過少(尤其是 24 歲以下年輕族群)導致死亡率震盪或 不準確的情形。嘗試對圖 4-11 與圖 4-13 的死亡率比值分析可以發現男性在各 縣市的死亡率差異高於女性,男性部分 15~29 歲居住在花蓮、屏東與台東縣的原. 政 治 大 東縣的死亡率大於桃園市再稍微大於新北市,尤其 35~39 歲的差距最大;女性部 立 住民死亡率低於居住於新北市及桃園市者,30 歲以上則依序為花蓮、屏東與台. 分為 20~34 歲居住在花蓮、屏東與台東縣的原住民死亡率低於居住於新北市及桃. ‧ 國. 學. 園市者,35 歲以上則無法明顯判斷差異。.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10、2013-2017 五縣市男性原住民及全臺男性平均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40. DOI:10.6814/NCCU202000360.

(49)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4-11、2013-2017 五縣市男性原住民平均死亡率比值比較.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12、2013-2017 五縣市女性原住民及全臺女性平均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41. DOI:10.6814/NCCU202000360.

(50) 立. 政 治 大. 圖 4-13、2013-2017 五縣市女性原住民平均死亡率比值比較. ‧ 國. 學. 另外比較這五縣市的死亡率差異(圖 4-14~圖 4-17),可以發現與原住民相同. ‧. 的,24 歲以下的全臺居民死亡率並沒有明顯與縣市有關,25 歲以上則不分性別. sit. y. Nat. 死亡率由高到低依序為臺東縣、花蓮縣、屏東縣、桃園市及新北市,且桃園市、. io. er. 新北市及全臺平均接近,直到 65 歲開始死亡率差距逐漸縮小,此外男性死亡率 在縣市間的差異也大於女性,尤其 35~39 歲男性死亡率在各縣市差異最大,與原. n. al. 住民相同。. Ch. engchi. 42. i n U. v. DOI:10.6814/NCCU202000360.

(51) 立. 政 治 大. 圖 4-14、2013-2017 五縣市臺灣地區男性平均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15、2013-2017 五縣市全臺男性平均死亡率比值比較. 43. DOI:10.6814/NCCU202000360.

(52)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4-16、2013-2017 五縣市臺灣地區女性平均死亡率取對數比較.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17、2013-2017 五縣市全臺女性平均死亡率比值比較 接續比較 SMR,由於原住民女性在各年齡層死亡率都低於男性且差異明顯, 因此相較於繼續比較原住民男女性的死亡率異,在這裡想比較原住民男女性分別. 44. DOI:10.6814/NCCU202000360.

(53) 與全臺男女性的差別,令男性原住民的參考母體為全臺男性,女性原住民的為全 臺女性,如表 4-1。先看原住民部分,不分年齡男性的 SMR 最高為桃園市(2.37) 最低為新北市(2.12),女性最高為新北市(2.96)最低為臺東縣(2.18)。然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 24 歲上下的死亡率趨勢相異,因此嘗試分年齡來看,24 歲以 下男性 SMR 最高新北市(5.35)與桃園市(5.26),最低則為臺東縣(3.80), 24 歲以下女性 SMR 最高為新北市(5.94)與花蓮縣(5.86)最低則為屏東縣 (3.40);25 歲以上 SMR 差距較 24 歲以下低,男性最高為臺東縣(2.23)最低 為新北市(1.75);女性最高為桃園市(2.67)及新北市(2.25)最低為臺東屏東. 政 治 大 蓮縣、屏東縣、桃園市及新北市,且都較原住民低。以上結果顯示原住民 24 歲 立. 與花蓮縣(2.8~2.10)。全臺地區不分年齡及性別排序由高至低皆為臺東縣、花. 以下與 25 歲以上的縣市死亡率排序是相反的,這部分可能與 TIPD 資料記錄方. ‧ 國. 學. 式有關,另外較值得注意的是 25 歲以上原住民女性在桃園市與新北市死亡率比. ‧. 花蓮縣、臺東縣及屏東縣高,與預期直轄市死亡率會較低相反。. a l TIPD v 全臺地區 i n 24 歲以下 25 歲以上 C h 25 歲以上 平均 24 歲以下 U engchi. n 平均. 男 性. 女 性. 花蓮縣. 2.20. 臺東縣. er. io. SMR. sit. y. Nat. 表 4-1、原住民與全臺居民居住在五縣市的 SMR. 4.59. 2.10. 1.34. 1.35. 1.28. 2.28. 3.80. 2.23. 1.49. 1.39. 1.50. 桃園市. 2.37. 5.26. 2.03. 0.95. 1.07. 0.95. 屏東縣. 2.21. 4.35. 2.11. 1.28. 1.35. 1.28. 新北市. 2.12. 5.35. 1.75. 0.91. 0.97. 0.91. 花蓮縣. 2.22. 5.86. 2.08. 1.23. 1.60. 1.22. 臺東縣. 2.18. 4.82. 2.10. 1.37. 1.40. 1.37. 桃園市. 2.64. 5.32. 2.67. 0.98. 0.99. 0.98. 屏東縣. 2.15. 3.40. 2.10. 1.26. 1.29. 1.26. 新北市. 2.96. 5.94. 2.25. 0.92. 1.02. 0.91. 45. DOI:10.6814/NCCU202000360.

(54) 第三節、. TIPD 原住民內部死亡率比較. 上一節外部比較完內政部、原住民及全臺的平均死亡率,此節開始原住民內 部死亡率的差異,而關於原住民整體的年齡、性別、教育與婚姻死亡率已在上一 節提到,在此不重複贅述。首先比較不同族的死亡率,圖 4-18 及圖 4-19 及為 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這四個原住民族在 TIPD 的 2013 年~2017 年 男女兩性年齡別平均死亡率。根據先前的編算結果,阿美族是臺灣原住民族中平 均壽命最高者(王信忠等人,2017),但檢視過去五年的年齡別死亡率,不論性 別 24 歲以下各族的死亡由低到高大致排序為布農、排灣、泰雅與阿美族,但在. 治 政 各年齡層都有交錯的情形,差異較不明顯。25 歲以上則以阿美族的死亡率最低, 大 立 如果根據死亡率將這四個原住民族分組,阿美族與排灣族的死亡率曲線較為接近, ‧ 國. 學. 泰雅族與布農族的死亡率較為類似。根據上述年齡別死亡率判斷,阿美族的平均. ‧. 壽命最高、排灣族次之,泰雅族與布農族相差不多(但布農族稍低)。.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4-18、2013-2017 四族 TIPD 男性原住民死亡率比值比較. 46. DOI:10.6814/NCCU20200036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sia,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Racism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anon, 1780–1830,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3) 等人 的 研 究。Garfield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Comparison of B2 auto with B2 150 x B1 100 constrains signal frequency dependence, independent of foreground projections If dust, expect little cross-correlation. If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Big data is high-volume, high-velocity and high-variety information assets that demand cost-effective, innovative form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enhanced?. insight and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Good Data Structure Needs Proper Accessing Algorithms: get, insert. rule of thumb for speed: often-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