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立大安高及工業職業學校 109學年度選課輔導手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北市立大安高及工業職業學校 109學年度選課輔導手冊"

Copied!
1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

臺北市立大安高及工業職業學校 109學年度選課輔導手冊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109年8月1日

(2)

II

目錄

壹、學校願景 ... 3

貳、學生圖像 ... 4

參、課程發展與規劃 ... 5

ㄧ、一般科目教學重點 ... 5

二、群科教育目標與專業能力 ... 21

三、課程地圖 ... 25

肆、課程表 ... 29

一、課程架構表 ... 29

三、高一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 79

伍、彈性學習 ... 81

一、彈性學習時間實施相關規定暨學生自主學習實施規範 ... 81

(一)、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規定 ... 81

(二)、自主學習規範 ... 84

二、彈性學習時間規劃表 ... 86

陸、學生選課規劃與輔導 ... 89

一、學術社會學程原班級選修方式課程規劃表 ... 89

二、選課輔導流程規劃 ... 117

(一)、課程諮詢階段 ... 117

(二)、選課作業 ... 119

(三)、登錄學習歷程檔案階段 ... 123

柒、生涯輔導與未來進路 ... 130

一、生涯輔導工作與資源 ... 130

(一)、生涯輔導工作 ... 130

(二)、生涯輔導資源 ... 131

二、升學進路 ... 165

(一)、學術群 ... 165

(二)、技術學程 ... 175

(3)

3

壹、學校願景

A(Assistance):攜手協同合力護持

學生的成長,需要大家協力護持。優質的學校組織文化、暢達溝通管道,發揮群策 群力,促使校務順暢運行;並適時引進外部資源,提升執行力,提供完善的學習資源支 援體系,共創親、師、生三贏的榮景。

C(Campus):關注無形形塑有形

在學校環境中包含著有形的校園營造與無形的校園文化,完善的校園營造,能發揮

「人-境」互動,潛移默化的境教功能;無形的校園文化雖隱而不見,卻影響學生深遠,

因此,希望用愛、關懷、尊重、傾聽、接納、同理、鼓勵共同營造溫馨和諧校園環境。

T(Teacher):教學專業專業教學

建立協助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讓原本靜態的知識經由相互間的同儕學習,轉化為 教學能力,並藉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及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協助教師瞭解自己的 專業表現,檢視教學品質,以促進有效的教與學。

S(Student):全人學習多元展能

以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為核心,強化學生專業知能與技術,並鼓勵學生多元學習,

同時開設相關數理素養、語文寰宇與跨領域學習課程以提升學生科技素養及問題解決能 力。

(4)

4

貳、學生圖像

呼應本校中長程教育發展計畫學生圖像「全人學習,多元展能」,於課程總體計畫 書中規劃發展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之課程,強化學生專業知能與技術。無論是專業科目或 一般科目,課程設計皆以培養具跨域力、研創力、專業力、移動力四項核心能力作為設 計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茲說明如下:

跨域力

把所學知識連結和統整應用跨領域學習,加強動手實作的能力,解決實用性的問題。

研創力

在這個科技引領生活,競爭態勢嚴峻的時代,唯有研發能力,創新突破,方能跟進科技 腳步,創造自身的價值。

專業力

能擁有高超的專業知識、技能和道德觀念;保有好奇心與向上心永不匱乏,未來生涯藍 圖轉化成具體可行。

移動力

擁有國際視野,成為具有國際觀的世界公民,理解尊重不同文化差異,與世界接軌,知 識邊界更形廣闊。

(5)

5

參、課程發展與規劃

ㄧ、一般科目教學重點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語文領域 國語文

一、增進聽、

說、讀、寫的基 本能力,發展思 辨與自學能 力,奠定終身學 習的基礎。

二、結合語文與 科技資訊,發展 跨領域學習的 能力。

三、透過閱讀,

增進國語文應 用能力,以切合 實際生活與職 業發展的需要。

四、主動關心生 活環境與國際 事務,拓展視野 及理解與尊重 多元文化。

引導學生掌握 國語文基礎知 識:形、音、義 以及句法結 構、文字修辭 等,及其實際於 各領域之應用。

○ ● ● ○

引導學生理解 各類文本之文 意與內涵,並學 習擷取訊息、統 整、分析、詮 釋、推論等方 法,培養學生閱 讀理解能力。

● ● ● ○

培養學生能以 正確的文句與 邏輯寫作,透過 文字表達其情 感與觀點,並適 當與生活、科技 專業及職場應 用結合。

● ● ● ○

引導學生能以 流暢的口語能 力,清晰、條理 地表述自我,增 進其簡報能力 及溝通技巧。

● ● ● ○

透過文本延伸 議題訓練學生 理性思維,養成 自主解決問題 的能力;並引導 其省思、關懷情

● ● ● ○

(6)

6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感層面,具備感 性探索能力。

透過各類文本 連結教師或學 生的生命經 驗,並豐富學生 的人文素養、開 拓文化視野、啟 發美感經驗,建 立學生健全人 格。

● ● ● ●

語文領域 英語文

一、增進英語文 聽、說、讀、寫 能力,以應用於 實際生活之溝 通。

二、增進有效之 英語文學習方 法,以強化自學 能力,奠定終身 學習之基礎。

三、提升學習自 信與學習英語 文之興趣並培 養積極學習之 態度。

四、培養多元觀 與國際觀,促進 對不同文化之 了解與尊重。

五、培養以英語 文進行邏輯思 考與創新之能 力。

教授內容符合 學生生活情境 及未來職場應 用。

○ ● ● ○

運用雜誌及學 習平台讓學生 自主學習。

● ● ○ ○

課程融入多元 議題及各國特 殊節慶以學習 不同文化。

● ○ ○ ●

給予學生使用 英語發表意見 機會以強化英 語使用能力。

● ● ○ ○

數學領域 數學

一、提供學習數 學的公平機會 與學會之可能。

1.引導學生學 習與思考數學 概念與原理,且

○ ● ● ○

(7)

7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二、培養認識數 學、理解數學的 知識與概念。

三、培養專業學 習、生活應用的 數學知能。

四、培養多元學 習、適性分流的 學習能力。

五、培養運用數 學分析、解決問 題的能力。

六、培養使用數 學軟體、科技工 具的能力。

能兼顧知識結 構與邏輯推理。

2.指導學生能 運用適當的數 學概念、程序與 方法來解決數 學或跨領域的 問題。

● ● ○ ○

3.善用提問、討 論、發表等方 式,強化學生溝 通、表達與解題 能力。

● ○ ○ ●

4.運用計算 器、數學軟體、

多媒體等科技 教學輔具,來提 升學生學習成 效與運用資訊 工具的能力。

● ○ ● ●

5.數學內容能 連結日常生活 與專業科目的 應用,融合理論 與實務。

● ○ ● ○

社會領域 歷史

一、發展個人的 主體意識,以及 自律自治、自發 精進與自我實 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 考、價值判斷、

理性決定與創 新應變的素養。

三、發展民主社 會所需之溝通 互動、團隊合

1.協助學生具 備歷史知識的 廣度與深度,培 養本土歷史意 識與地方關 懷,進而關心國 際事務。

● ● ● ●

2.對於社會公 共議安排小組 座談進行歷史 性的分析與討 論,並培養學生

● ● ○ ●

(8)

8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作、問題解決及 社會參與等公 民實踐的素養。

四、增進對歷 史、地理、公民 與社會學科及 領域知識的探 究與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 的分析、思辨、

統整、評估與批 判的能力。

六、培養對於族 群、社會、地 方、國家和世界 等多重公民身 分的敏察覺 知,並涵育具有 肯認多元、重視 人權和關懷全 球永續的責任 意識。

溝通、陳述、表 達、團隊合作等 能力。

社會領域 地理

一、發展個人的 主體意識,以及 自律自治、自發 精進與自我實 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 考、價值判斷、

理性決定與創 新應變的素養。

三、發展民主社 會所需之溝通 互動、團隊合 作、問題解決及 社會參與等公 民實踐的素養。

四、增進對歷

1.引導學生關 心地理議題資 訊,善用社會科 學統整角度進 行討論與提出 解決方案等探 討。

● ● ● ●

2.課程結合地 理時事、環境災 害等議題,使學 生具備國際視 野與本土文化 認同的公民意 識。

● ● ○ ●

(9)

9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史、地理、公民 與社會學科及 領域知識的探 究與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 的分析、思辨、

統整、評估與批 判的能力。

六、培養對於族 群、社會、地 方、國家和世界 等多重公民身 分的敏察覺 知,並涵育具有 肯認多元、重視 人權和關懷全 球永續的責任 意識。

社會領域 公民與社會

一、發展個人的 主體意識,以及 自律自治、自發 精進與自我實 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 考、價值判斷、

理性決定與創 新應變的素養。

三、發展民主社 會所需之溝通 互動、團隊合 作、問題解決及 社會參與等公 民實踐的素養。

四、增進對歷 史、地理、公民 與社會學科及 領域知識的探 究與理解能力。

1.培養學生具 備良好人際互 動與團隊合作 的能力,並積極 於公民參與。

● ● ● ●

2.培養學生尊 重差異,實踐人 權,關懷全球永 續發展,具備世 界公民的意識。

● ● ○ ●

(10)

10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五、發展跨學科 的分析、思辨、

統整、評估與批 判的能力。

六、培養對於族 群、社會、地 方、國家和世界 等多重公民身 分的敏察覺 知,並涵育具有 肯認多元、重視 人權和關懷全 球永續的責任 意識。

自然科學領域 物理

一、激發對自然 科學的好奇 心,藉由對日常 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 發揮想像力,提 高對科學探究 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 學的基本知 識,藉由探究與 實作,將知識與 生活連結,加深 對事物和現象 本質的理解,建 構自然科學基 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 學的觀點和思 維方式,能具備 系統思考與解 決問題的能 力,進而應用於 日常生活中,能

1.能主動察覺 問題,進而設計 科學探索與實 驗,且能提出問 題或批判

○ ● ● ○

2.能合理運用 思考智能,了解 科學能力是多 元的,在探究過 程進行評核、形 成評價

● ● ● ●

(11)

11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理解與判斷媒 體報導中與科 學相關之內容。

四、養成關懷社 會之價值觀,懂 得欣賞自然環 境之美,珍惜有 限資源,愛護大 自然並致力於 環境保護及節 能減碳,使自然 生態永續經營 及生生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 論的運用能 力,藉由基礎科 學實驗操作與 技能運用,增進 自然科學知 能,對於學程選 擇與生涯規劃 做好準備。

自然科學領域 化學

一、激發對自然 科學的好奇 心,藉由對日常 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 發揮想像力,提 高對科學探究 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 學的基本知 識,藉由探究與 實作,將知識與 生活連結,加深 對事物和現象 本質的理解,建 構自然科學基

1.能運用單一 的科學證據或 理論,理解因果 關係,察覺問 題,並以科學方 法解決

○ ● ● ○

2.能合理運用 思考智能,規畫 最佳化的問題 解決活動,並正 確安全操作之。

● ● ● ●

(12)

12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 學的觀點和思 維方式,能具備 系統思考與解 決問題的能 力,進而應用於 日常生活中,能 理解與判斷媒 體報導中與科 學相關之內容。

四、養成關懷社 會之價值觀,懂 得欣賞自然環 境之美,珍惜有 限資源,愛護大 自然並致力於 環境保護及節 能減碳,使自然 生態永續經營 及生生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 論的運用能 力,藉由基礎科 學實驗操作與 技能運用,增進 自然科學知 能,對於學程選 擇與生涯規劃 做好準備。

自然科學領域 生物

一、激發對自然 科學的好奇 心,藉由對日常 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 發揮想像力,提 高對科學探究 的興趣。

能主動察覺問 題,進而設計科 學探索與實 驗,且能提出問 題或批判

○ ● ● ○

能合理運用思 考智能,了解科 學能力是多元

● ● ● ●

(13)

13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二、學習自然科 學的基本知 識,藉由探究與 實作,將知識與 生活連結,加深 對事物和現象 本質的理解,建 構自然科學基 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 學的觀點和思 維方式,能具備 系統思考與解 決問題的能 力,進而應用於 日常生活中,能 理解與判斷媒 體報導中與科 學相關之內容。

四、養成關懷社 會之價值觀,懂 得欣賞自然環 境之美,珍惜有 限資源,愛護大 自然並致力於 環境保護及節 能減碳,使自然 生態永續經營 及生生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 論的運用能 力,藉由基礎科 學實驗操作與 技能運用,增進 自然科學知 能,對於學程選 擇與生涯規劃 做好準備。

的,在探究過程 進行評核、形成 評價

(14)

14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自然科學領域 地科

一、激發對自然 科學的好奇 心,藉由對日常 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 發揮想像力,提 高對科學探究 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 學的基本知 識,藉由探究與 實作,將知識與 生活連結,加深 對事物和現象 本質的理解,建 構自然科學基 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 學的觀點和思 維方式,能具備 系統思考與解 決問題的能 力,進而應用於 日常生活中,能 理解與判斷媒 體報導中與科 學相關之內容。

四、養成關懷社 會之價值觀,懂 得欣賞自然環 境之美,珍惜有 限資源,愛護大 自然並致力於 環境保護及節 能減碳,使自然 生態永續經營 及生生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

能運用單一的 科學證據或理 論,理解因果關 係,察覺問題,

並以科學方法 解決

○ ● ● ○

能合理運用思 考智能,規畫最 佳化的問題解 決活動,並正確 安全操作之。

● ● ● ●

(15)

15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論的運用能 力,藉由基礎科 學實驗操作與 技能運用,增進 自然科學知 能,對於學程選 擇與生涯規劃 做好準備。

綜合活動領域 生涯規劃

一、促進自我與 生涯發展 探索自我觀、人 性觀與生命意 義,建立適當的 人生觀與人生 信念,從而發展 自我潛

能與自我價 值,增進自主學 習與強化自我 管理,規劃個人 生涯與促進適 性發展,進而尊 重自己與他人 生命,並珍惜生 命的價值。

二、實踐生活經 營與創新 發展友善的互 動知能與態 度,建立良好的 人際關係與健 康的情感表達 和互動。培養 團體合作與服 務領導的素 養,並能運用、

開發與管理各 項資源,省思生

1.覺察個人成 長歷程與生涯 發展之關係,主 動探索個人生 涯目標及意義。

● ● ● ●

2.具備情緒管 理、關懷利他的 情操,增進人際 互動的效能。

○ ● ● ●

(16)

16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活與美學議題,

豐富生活美感 體驗,進而實踐 生活經營與創 新。

三、落實社會與 環境關懷 辨識社會與自 然環境中的各 種情境、挑戰與 危機,發展解決 問題的思辨、創 新與實

踐能力,以尊重 多元文化並促 進人類社會福 祉,促進環境的 永續發展,落實 社會與環境 的關懷。

綜合活動領域 資訊科技

一、促進自我與 生涯發展 探索自我觀、人 性觀與生命意 義,建立適當的 人生觀與人生 信念,從而發展 自我潛

能與自我價 值,增進自主學 習與強化自我 管理,規劃個人 生涯與促進適 性發展,進而尊 重自己與他人 生命,並珍惜生 命的價值。

二、實踐生活經

1.能具備運用 運算工具輔助 思維之能力,藉 以分析問題、發 展解題方法,並 進行有效的決 策。

● ● ● ●

2.能建立康 健、合理與合法 的資訊科技使 用態度與習 慣,並樂於探索 資訊科技。

● ● ● ●

(17)

17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營與創新 發展友善的互 動知能與態 度,建立良好的 人際關係與健 康的情感表達 和互動。培養 團體合作與服 務領導的素 養,並能運用、

開發與管理各 項資源,省思生 活與美學議題,

豐富生活美感 體驗,進而實踐 生活經營與創 新。

三、落實社會與 環境關懷 辨識社會與自 然環境中的各 種情境、挑戰與 危機,發展解決 問題的思辨、創 新與實

踐能力,以尊重 多元文化並促 進人類社會福 祉,促進環境的 永續發展,落實 社會與環境 的關懷。

健康與體育領域 健康與護理

一、培養具備健 康生活與體育 運動的知識、態 度與技能,增進 健康與體育的 素養。

1.使學生了解 生命發展的歷 程,建立良好健 康生活型態及 尊重的生命態 度。

● ● ● ○

(18)

18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二、養成規律運 動與健康生活 的習慣。

三、培養健康與 體育問題解決 及規劃執行的 能力。

四、培養獨立生 活的自我照護 能力。

五、培養思辨與 善用健康生活 與體育運動的 相關資訊、產品 和服務的素養。

六、建構運動與 健康的美學欣 賞能力及職涯 準備所需之素 養,豐富休閒生 活品質與全人 健

康。

七、培養關懷生 活、社會與環境 的道德意識和 公民責任感,營 造健康與運動 社區。

2.使學生能運 用多元策略,將 健康與自我照 護技能融入生 活情境,建構健 康自主管理能 力,展現個人及 群體的健康生 活模式。

● ● ● ○

健康與體育領域 體育

一、培養具備健 康生活與體育 運動的知識、態 度與技能,增進 健康與體育的 素養。

二、養成規律運 動與健康生活 的習慣。

1.促進學生急 救之能並運用 救護資源,達到 健康安全的生 活。

● ● ● ○

2.協助學生強 化個人衛生與 保健技能,具備 健康自我管理

● ● ● ○

(19)

19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三、培養健康與 體育問題解決 及規劃執行的 能力。

四、培養獨立生 活的自我照護 能力。

五、培養思辨與 善用健康生活 與體育運動的 相關資訊、產品 和服務的素養。

六、建構運動與 健康的美學欣 賞能力及職涯 準備所需之素 養,豐富休閒生 活品質與全人 健

康。

七、培養關懷生 活、社會與環境 的道德意識和 公民責任感,營 造健康與運動 社區。

能力。

3.使學生認識 全人的性,培養 愛、尊重、負責 任的態度。

● ● ● ○

4.引導學生學 習正向人際關 係與溝通技 巧,展現良好人 際互動。

● ● ● ○

5.引導學生思 辨能力,善用健 康生活相關資 訊。

● ● ● ○

全民國防教育 全民國防教 育

一、建構全民國 防意識與知 能,主動關懷社 會與國家安全。

二、認識國際情 勢與國家處 境,增進對國家 安全議題之認 知。

三、了解全民防 衛之意義,養成 防衛動員與災

1.能理解全民 國防對於國家 安全之重要 性,並評價各國 體現全民國防 理念之相關作 為。

● ● ● ●

.能從臺灣重要 戰役探討其對 臺灣發展的影 響,並評述全民 國防的重要性。

● ● ● ●

(20)

20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 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害防救之意識 與行動力。

四、建立國家認 同與自信心,培 養參與國防事 務與促進國家 永續發展的心 志。

(21)

21

二、群科教育目標與專業能力

群別 學程 產業人力或職場

進路 學程教育目標 學程專精能力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學術群

學術社會 學程 (代碼 197)

1.培育學生基本 學科能力,使其 成為進修研究高 深學術與專門知 能之人才。

2.培育學生處理 問題以及人際能 力成為社會領導 之人才。

3.培育學生人文 素養,啟發學習 社會科學興趣之 人才。

4.培育輯思考能 力,增進創造思 考、批判應用能 力,使學生能成 為適應社會變遷 與終身學習之人 才。

具備語文與科 學之基礎之能 力。

● ● ● ○

具備社會科學 研究之基本能 力。

○ ● ● ○

具備正確獲得 知識之方式,學 會如何學習之 能力。

○ ● ○ ●

具備關懷社 會、注重道德與 倫理之能力。

● ○ ○ ●

具備發現問 題、組織架構、

團隊合作、解決 問題之能力。

● ● ○ ●

學術群

學術自然 學程 (代碼 198)

1.培育學生基本 學科能力,使其 成為進修研究高 深學術與專門知 能之人才。

2.培育學生處理 問題以及人際能 力成為社會領導 之人才。

3.培育學生科學 素養,啟發學習 自然科學興趣之 人才。

4.培育輯思考能 力,增進創造思 考、批判應用能 力,使學生能成

具備語文與科 學之基礎之能 力。

● ● ● ○

具備自然科學 研究之基本能 力。

○ ● ● ○

具備正確獲得 知識之方式,學 會如何學習之 能力。

○ ● ○ ●

具備關懷社 會、注重道德與 倫理之能力。

● ○ ○ ●

具備發現問 題、組織架構、

團隊合作、解決

● ● ○ ●

(22)

22

群別 學程 產業人力或職場

進路 學程教育目標 學程專精能力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為適應社會變遷 與終身學習之人 才。

問題之能力。

土木與 建築群

建築技術 學程 (代碼 E01)

1.建築製圖/繪圖 人員

2.營建工程人員 3.監工人員 4.工務人員 5.工程測量人員

1.培養建築規劃 設計產業之基層 人才。

2.培養土木營建 產業之基層人 才。

3.培養能適應時 代環境變遷之工 程技術人員。

4.培養土木建築 營建專業領域終 身學習人才。

5.具備工作安全 衛生知識,並注 重職場倫理及重 視職業安全、互 助合作、持續學 習的熱忱與態 度。

具備土木與建 築相關專業領 域之基礎知識。

○ ● ● ○

具備土木建築 製圖與識圖之 專業能力。

● ● ● ○

具備土木建築 實務操作之基 礎能力。

○ ● ● ○

具備測量與電 腦輔助應用之 專業能力。

● ● ● ○

具備系統思考 與意見表達能 力。

● ● ○ ●

具備積極謹慎 認真耐勞的工 作態度並關懷 人文生態環境。

● ○ ○ ●

具備職業道 德、樂觀進取及 熱忱的服務態 度。

● ○ ○ ●

機械群

機械技術 學程 (代碼 A01)

1.工具機或產業 自動化設備設計 人員。

2.各產業(含高科 技資電產品)生 產設備維護及設 計變更、製程管 理人員。

3.各產業用戶端 所需機具、零組

1.培育機具加工 操作、機具基本 維護及製造製程 參數管控與機具 量測校正定位、

機具設計製圖與 開發之人才。

2.培育機電整合 及專題跨域整合 實踐之人才。

具備機具精度 量測調校、夾持 鎖固組裝施作 能力

● ● ● ○

具備傳統及數 控工具機等機 台操作能力

● ● ● ○

具備機械製造 之加工法、製程 參數及生產管

● ● ● ○

(23)

23

群別 學程 產業人力或職場

進路 學程教育目標 學程專精能力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件加工製造人 員。

4.一般消費者終 端產品生產製造 人員。

5.一般消費者終 端產品維修人 員。

6.工業機具產品 行銷內外銷業務 人員。

3.培養相關大型 企業或領先產業 之工業高端、高 階工程精研深度 之專業人才。

4.培養工安知 識、職業道德、

敬業樂群,並鼓 勵多元發展與自 主學習再進修之 人才。

控、職業道德與 再進修之能力 具備機具製 圖、設計及分析 評估能力

● ● ● ●

具備材料科技 應用能力

● ● ● ●

具備電腦 3D 輔 助工程模擬應 用能力

● ● ● ●

具備機電資人 工智慧整合及 機具控制能力

● ● ● ●

具備職業道德 及專業精進之 能力

● ○ ○ ●

電機與 電子群

資訊技術 學程 (代碼 C02)

1.培育資訊電子 相關產業之專業 人才。

2.培育程式設計 與晶片控制專業 人才。

3.培育行動裝置 與電子產品設計 人才。

4.培育網路與系 統設計及維護人 才。

5.培育電路量測 及電路分析之人 才。

6.培養工安知 識、職業道德、

跨域合作、敬業 樂群,並具備多 元發展與自主學

具備元件認 識、電路裝配及 操作各種基礎 量測儀器之能 力。

○ ○ ● ○

具備可程式邏 輯設計及單晶 片控制之能力。

○ ● ● ○

3.具備微電腦 應用及介面電 路控制之能力。

● ● ● ○

具備程式語 言、網路控制及 行動裝置應用 之能力。

● ● ● ○

具備工作安全 衛生知識,並注 重職場倫理及 重視職業安

● ○ ○ ●

(24)

24

群別 學程 產業人力或職場

進路 學程教育目標 學程專精能力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習再進修之人 才。

全、互助合作、

持續學習的熱 忱與態度。

電機與 電子群

電機技術 學程 (代碼 C03)

1.電機工廠技術 員

2.電機相關設備 安裝、測試人員 3.電機相關設備 檢驗、操作人員 4.電機相關設備 調整、維修人員 5.自動化控制機 構設計人員 6.自動化控制流 程設計人員 7.電路設計人員

1.培養電機技術 之基礎專業人 才。

2.培養電腦量測 及分析設計電路 之人才。

3.培養電路設計 之人才。

4.培養微處理機 及感測器整合與 設計之專業人 才。

5.培養電機控制 設備操作及維護 之專業人才。

6.培養工安知 識、職業道德、

敬業樂群,並鼓 勵多元發展與自 主學習再進修之 人才。

具備電學相關 知識與電路裝 配、分析、設計 及應用之能力。

● ● ● ○

具備使用工 具、電腦與電子 儀器量測分析 電路之能力。

● ● ● ○

熟悉電機法令 規範及具備電 路設計之相關 專業技術及能 力。

○ ○ ● ●

具備微電腦程 式及數位電路 設計之技術與 能力。

● ● ● ○

具備電機自動 控制相關機械 運轉、操作及維 護知識。

● ● ● ○

具備工作安全 衛生知識,並注 重職場倫理及 重視職業安 全、互助合作、

持續學習的熱 忱與態度。

● ○ ○ ●

備註:「●」代表高度對應,「○」代表低度對應。

(25)

25

三、課程地圖

綜合高中課程地圖

(26)

26

學術群社會學程課程地圖

學術群自然學程課程地圖

(27)

27

機械群機械技術學程課程地圖

電機電子群資訊技術學程課程地圖

(28)

28

電機電子群電機技術學程課程地圖

土木建築群建築技術學程課程地圖

(29)

29

肆、課程表

一、課程架構表

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課程架構表 109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 情形 學 說明 分 數

百分 比(%)

一般科目

部定 必

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

修 120-128 學分

34 18.9%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

修 86 47.8%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學分數合

計 26-30 學分 30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學分數合

計 至少 2 學分 4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得在畢業證書上加 註其主修學程。

(30)

30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 情形 學 說明 分 數

百分 比(%)

一般科目

部定 必

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

修 120-128 學分

34 18.9%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

修 86 47.8%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學分數合

計 26-30 學分 30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學分數合

計 至少 2 學分 4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 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得在畢業證書上加 註其主修學程。

(31)

31

機械群機械技術學程課程架構表 109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 情形 學 說明 分 數

百分 比(%)

一般科目

部定 必

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

修 120-128 學分

56 31.1%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

修 64 35.6%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學分數

合計 26-30 學分 30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學分數

合計 至少 2 學分 6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 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 者,得在畢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32)

32

電機與電子群資訊技術學程課程架構表 109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 情形 學 說明 分 數

百分 比(%)

一般科目

部定 必

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

修 120-128 學分

56 31.1%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

修 64 35.6%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學分數合

計 26-30 學分 29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學分數合

計 至少 2 學分 6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 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得在畢 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33)

33

電機與電子群電機技術學程課程架構表 109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 情形 學 說明 分 數

百分 比(%)

一般科目

部定 必

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

修 120-128 學分

56 31.1%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

修 64 35.6%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學分數合

計 26-30 學分 29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學分數合

計 至少 2 學分 4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 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得在畢 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34)

34

土木與建築群建築技術學程課程架構表 109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 情形 學 說明 分 數

百分 比(%)

一般科目

部定 必

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

修 120-128 學分

56 31.1%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

修 64 35.6%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學分數合

計 26-30 學分 30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學分數合

計 至少 2 學分 6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 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得在畢 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35)

35

二、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109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備註 第一學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部 定 必 修 科 目

語文

國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 英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 數學 數學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期

社會

歷史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地理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公民與社會

自然科學

物理 2 2 (2)

化學 2 2 (2)

生物 地球科學

藝術

音樂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美術 2 (2) 2

藝術生活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生涯規劃 2 2 家政

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 論

科技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 2 (2) 2 健康與體

健康與護理 2 1 1 體育 4 2 2 全民國防教育 2 1 1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學分小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開設 48 學分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學分

(36)

36

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續) 109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校 訂 科 目

必 修 學 分

一 般 科 目

12 學分 6.67%

國語文 8 4 4 原班級 普高部定 38557

公民與社會 2 1 1 原班級

普高部定、課 程規劃師資 調配需求

45799

生物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45800

特殊需求領域 0 (1) (3) (4) (4) 原班級 45801

校訂必修學分小計 12 1 3 4 4 0 0 校訂必修一般科目開 設 12 學分

選 修 學 分

一 般 科 目

34 學分 18.89%

英文閱讀與聽講 8 4 4 跨學程 2 選 1 38562

英語文 10 4 4 2 (2) 跨學程

普高部定、第 二學年 2 選 1 38565 數學解題 8 4 4 跨學程 2 選 1 38579 體育 6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38580

商業模式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44742

生活科技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45775

電子電路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16

領域課程:科技應用

專題 2 (2) 2

跨班 實作及 探索體驗

普高部定 50417

思考:智慧的啟航 2 (2) 2

跨班 實作及 探索體驗

普高部定 50418

APPInventor2 手機應

用程式開發 2 2 (2) 跨校

網路學校課

程 50419

(37)

37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實作及 探索體驗

APPInventor2 手機程

式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0

CQ、EQ、LQ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1

數學繪圖軟體應用

與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2

BOOK 思「議」:閱

讀思辯與邏輯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3

社會議題探討與分

析方法應用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4

文法的跳躍音符與

樂章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5

Python 程式設計入門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6

Java 語言基本概念與

程式設計實作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7

動畫設計與邏輯思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9

(38)

38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解題萬花筒-國際數

學解題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30

超越時空的星鮮人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31

創意插畫與版畫設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32

運動與健康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34

C++程式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1035

數學 A 8 4 4 跨班

普高部定 2 選 1 51041

數學 B 8 4 4 跨班

普高部定 2 選 1 51042

商業經濟環境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臺英學士培

育計畫課程 54172

組織行為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臺英學士培

育計畫課程 54173

商業金融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臺英學士培

育計畫課程 54174

管理學知識概論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臺英學士培

育計畫課程 54175

學術英文 2 2 (2) 跨校 臺英學士培 54182

(39)

39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育計畫課程

行銷學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臺英學士培

育計畫課程 54183

開課學分 100 36 6 24 24 6 4

應選修學分 34 校訂選修一般科目開

設 100 學分

專 精 科 目

86 學分 47.78%

公民與社會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38609

文化史專題 4 2 2 原班級 38611

地理 4 2 2 ∨ 原班級 普高部定 38615

自然地理應用 4 2 2 ∨ 原班級 38616

自然科學進階 4 2 2 原班級 38617

英文寫作練習 6 3 3 原班級 38626

高級英文閱讀與聽

2 (2) 2 原班級 38627

國語文 4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38628

國語文表達與應用 6 3 3 原班級 38629

專題實作 4 2 2 跨學程

師資調配與

課程規劃 38631

數學統整 4 2 2 原班級 38636

歷史 4 2 2 ∨ 原班級 普高部定 38638

選修公民與社會 2 1 1 ∨ 原班級

師資調配與

課程規劃 38639

選修地理 2 2 ∨ 原班級 38640

選修歷史 2 2 原班級 38641

科技、環境與藝術的

歷史 3 3 原班級 49869

族群、性別與國家的 3 3 原班級 49870

(40)

40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歷史

空間資訊科技 3 3 原班級 49871

社會環境議題 3 3 原班級 49872

現代社會與經濟 1 1 原班級 49873

民主政治與法律 1 1 原班級 49874

探究與實作:公共議

題與社會探究 2 2 原班級 49875

探究與實作:地理與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2 2 原班級 49876

探究與實作:歷史學

探究 2 2 原班級 49877

數學乙 6 3 3 跨班

普高部定 2 選 1 50241

數學甲 6 3 3 跨班

普高部定 2 選 1 50242

社會科學進階 6 3 3 原班級 54196

開課學分 92 0 0 16 16 29 31

應選修學分 86 校訂選修專精科目開

設 92 學分 校訂選修學分小計 120 4 4 26 26 30 30 校訂選修合計開設

192 學分 校訂必修及選修學分上限合計 132 5 7 30 30 30 30 30 核心科目合計開設 30

學分 學分上限總計

(每週節數) 180 30 30 30 30 30 30 30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 及選修課程學分上限

總計 每週團體活動時間(節數) 12 2 2 2 2 2 2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 12-18 節 每週彈性學習時間(節數) 18 3 3 3 3 3 3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 12-18 節

每週每週總上課節數 210 35 35 35 35 35 35

(41)

41

學術群學術自然學程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109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備註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部 定 必 修 科 目

語文

國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

英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

數學 數學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二學

社會

歷史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地理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公民與社會

自然科學

物理 2 2 (2) 化學 2 2 (2) 生物

地球科學

藝術

音樂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美術 2 (2) 2

藝術生活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生涯規劃 2 2 家政

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 論

科技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 2 (2) 2 健康與體

健康與護理 2 1 1 體育 4 2 2 全民國防教育 2 1 1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學分小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開設 48 學分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學分

(42)

42

學術群學術自然學程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續) 109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校 訂 科 目

必 修 學 分

一 般 科 目

12 學分 6.67%

國語文 8 4 4 原班級 普高部定 38557

公民與社會 2 1 1 原班級

普高部定、課 程規劃師資 調配需求

45799

生物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45800

特殊需求領域 0 (1) (3) (4) (4) 原班級 45801

校訂必修學分小計 12 1 3 4 4 0 0 校訂必修一般科目 開設 12 學分

選 修 學 分

一 般 科 目

34 學分 18.89%

英文閱讀與聽講 8 4 4 跨學程 2 選 1 38562

英語文 10 4 4 2 (2) 跨學程

普高部定、第 二學年 2 選 1 38565 數學解題 8 4 4 跨學程 2 選 1 38579 體育 6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38580

商業模式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44742

生活科技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45775

電子電路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16

領域課程:科技應用

專題 2 (2) 2

跨班 實作及 探索體驗

普高部定 50417

思考:智慧的啟航 2 (2) 2

跨班 實作及 探索體驗

普高部定 50418

APPInventor2 手機應

用程式開發 2 2 (2) 跨校

網路學校課

程 50419

(43)

43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實作及 探索體驗

APPInventor2 手機程

式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0

CQ、EQ、LQ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1

數學繪圖軟體應用與

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2

BOOK 思「議」:閱

讀思辯與邏輯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3

社會議題探討與分析

方法應用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4

文法的跳躍音符與樂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5

Python 程式設計入門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6

Java 語言基本概念與

程式設計實作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7

動畫設計與邏輯思考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29

(44)

44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解題萬花筒-國際數學

解題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30

超越時空的星鮮人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31

創意插畫與版畫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0432

運動與健康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34

C++程式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驗

網路學校課

程 51035

數學 A 8 4 4 跨班

普高部定 2

選 1 51041

數學 B 8 4 4 跨班

普高部定 2

選 1 51042

商業經濟環境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臺英學士培

育計畫 54172

組織行為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臺英學士培

育計畫 54173

商業金融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臺英學士培

育計畫 54174

管理學知識概論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臺英學士培

育計畫 54175

學術英文 2 2 (2) 跨校 臺英學士培 54182

(45)

45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育計畫課程

行銷學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專題

臺英學士培

育計畫課程 54183

開課學分 100 36 6 24 24 6 4

應選修學分 34 校訂選修一般科目

開設 100 學分

專 精 科 目

86 學分 47.78%

英文寫作練習 6 3 3 原班級 38626

高級英文閱讀與聽講 2 (2) 2 原班級 38627

國語文 4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38628

國語文表達與應用 6 3 3 原班級 38629

專題實作 4 2 2 跨學程

師資調配與

課程規劃 38631

進階力學 2 2 原班級 38632

數學統整 4 2 2 原班級 38636

地球科學 2 1 1 跨學程 普高部定 49842

近代物理 3 3 原班級 49846

數學乙 6 3 3 跨班

普高部定 2

選 1 50241

數學甲 6 3 3 跨班

普高部定 2

選 1 50242 選修物理-力學一 2 2 ∨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61 選修物理-力學二與熱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62

選修物理-波動、光及

聲音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63

選修物理-電磁現象一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64 選修化學-化學反應與

平衡一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71

(46)

46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選修化學-化學反應與

平衡二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72

選修化學-有機化學與

應用科技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73

物質科學進階 2 2 原班級 50475

化學的應用 2 2 原班級 50476

選修生物-動物體的構

造與功能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77

選修生物-生命的起源 與植物體的構造與功 能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78

選修生物-生態、演化

及生物多樣性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0479

社會科學進階 6 3 3 原班級 54196

進階光學 3 3 原班級 54198

選修物理-電磁現象二

與量子現象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4199 選修生物-細胞與遺傳 2 2 ∨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4200 選修化學-物質構造與

反應速率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4201

選修化學-物質與能量 2 2 ∨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4202

有機化學基礎 2 2 ∨ 原班級 54703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 4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4704 開課學分 92 0 0 16 16 29 31

應選修學分 86 校訂選修專精科目

開設 92 學分 校訂選修學分小計 120 4 4 26 26 30 30 校訂選修合計開設

192 學分 校訂必修及選修學分上限合計 132 5 7 30 30 30 30 30 核心科目合計開設

30 學分 學分上限總計

(每週節數) 180 30 30 30 30 30 30 30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 及選修課程學分上

限總計 每週團體活動時間(節數) 12 2 2 2 2 2 2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 12-18 節

(47)

47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學

第二學

第三學

名稱 學分 名稱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每週彈性學習時間(節數) 18 3 3 3 3 3 3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 12-18 節 每週每週總上課節數 210 35 35 35 35 35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陳威成 臺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勞動部勞 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吳佳儒

輸入 佳作 林詩涵

私立大成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廖晁偉 1 國立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陳昭儒 1 國立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王為 2 國立淡水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37

05 CAD機械設計製圖 018 陳亦恆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國立永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05 CAD機械設計製圖 028 陳彥豪 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職業訓練局臺南職 業訓練中心、國立 臺中高級工業職業 學校附設高級工業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幼 獅職業訓練場(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職業訓練局青年職業訓練中心)、臺 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39 資訊與網路技術 1 林家諄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