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優質世界公民通識教育評鑑指標之建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優質世界公民通識教育評鑑指標之建立"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優質世界公民通識教育評鑑指標之建立

摘 要

本研究計畫為國立政治大學獲教育部補助,為期四年的「優質世界公 民通識教育計畫」中的第三項分計畫,計畫的主要目的為通識教育的評量指 標建立與實施,主要內容在於發展本校的通識教育指標與評量問卷,並針對 新開通識課程進行施測,期望能夠透過此一通識教育評量指標的建立,提升 政治大學通識教育的實施成效。

本計畫在第一年度(2001)透過文獻與相關資料的收集,作為將來發 展評量指標以及進行課程評鑑的依據;第二年度(2002),本研究初步建立 了十一項通識評量指標,並發展了評量問卷,以此作為績效評鑑機制的一部 份,以提升本校通識教育的教學品質與拓展教學內容的廣度,;第三年度(

2003)的工作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份為通識教育評量問卷的後續修正,

透過更大規模的問卷施測,將原先十一項指標修訂為九項通識教育評量指標,

分別為: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自我了解、人際關係、主動與終身學習、多 林美珍 Mei-Jen Lin

經國管理暨健康㈻院幼兒保育系教授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Nurse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Health

林邦傑 Pang-Chieh Lin

玄奘大㈻應用心理㈻系教授/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pplied Psychology, Hsuan Chuang University

黃國彥 Kwo-Yann Huang

朝陽科技大㈻㆟文暨㈳會科㈻㈻院院長

De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蔡志明 Chi-Ming Tsai

政治大㈻心理㈻研究所碩士生/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he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General Education of premium global citizen

(2)

元思維、資訊整合、認識與探索環境、倫理與民主法治、以及國際視野。第 二部分為新開通識課程、新開遠距通識課程、以及大學英文課程的施測;第 四年度(2004)對本校新開通識課程與新開遠距通識課程進行後續的課程評 量,共有十九門課程接受施測。

本分項計畫發展與建立了本校的通識教育評量指標與評量問卷,可評 量教師開授通識教育課程,其自填課程目標與通識教育指標符合的情形。

關鍵字:通識教育、優質世界公民通識教育、評量指標

Abstract

The third subproject of the project of General Education for Premium Global Citizen is to develop and establish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the questionnaire for evalu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literature review was priority in the first year. With the other five subprojects findings and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first year, eleven assessment criteria were established during the second year, meanwhile,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the questionnaire for evaluation was also developed. Empirical data shows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Cronbach’s α and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reasonable high.

In the third year,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data, the eleven assessment criteria were combined to nine’s. They are: the ability and the meaning of living, AM;

self-understanding, SU;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R; proactive and lifelong learning, PL; infinite thoughts, IT;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I; familiar and exploring environment, FE; democracy and ethics, DE; and globalization, G.

During the fourth year, the research team gave the questionnaire to the students who were take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rses’ objects matching the nine assessment criteria to some degree.

This subproject of the project of General Education for the Premium Global Citizen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developed the questionnaire to evaluate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General Education goals, the courses might cover more board and prospective contents for the premium global citizens.

Keywords:General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for Premium Global

Citizen, assessment criteria.

(3)

壹、評量指標建立

大學教育以培養全人教育為目標,而通識教育之實施與大學生全人發 展有密切關係。為突破傳統教學之本位主義,改善過去對通識教育之缺失,

以系統性架構為出發點,涵蓋師生、課程、教學及環境機制,開創與時並進 之全方位教育,實現卓越學術特色、濃厚人文色彩、開放與理性校風及關懷、

服務社會與國家之近程、中程及長程發展教學願景,國立政治大學推動優質 世界公民通識教育計畫,以培養二十一世紀優質之世界公民為主要目的,達 成全人教育之終極目標。

「優質世界公民通識教育計畫」共有六個分項計畫,各有其分項計畫 工作。計畫一是現況調查與理念分析,蒐集國內外文獻,調查國內各大學校 院及本校實施通識教育的現況;計畫二為需求調查與議題分析,進行國內外 具代表性新聞雜誌時事議題分析,並從多種層面分析優質世界公民應具備的 知識涵養、價值觀及生活知能,建構科技與人文互為主體之通識教育發展方 向;計畫三之主要工作為訂定評鑑通識教育之評量指標,透過績效評鑑之機 制,期以提升本校通識教育之實施成效;計畫四的工作為校內整合,重點在 於規劃通識課程學群架構與內容,籌設通識教育中心,落實通識教育規劃委 員會機制,以及開發設計校內網路教學,並整合校內英語文教師資源,規劃 大學英語新課程;計畫五為校際合作,目的在於瞭解國內各大學院校通識教 育課程之特色與限制,以作為發展校際合作之基礎,並開發設計校際遠距教 學新課程;計畫六的工作在於師資培育,透過舉辦通識教育課程教師之職前 與在職訓練,促成教學改進,以提升教學品質,並建立校內跨系所及校際的 各學群或領域教學團隊,進行教師彼此間的溝通與交流,進一步發展優質的 教學模式。

本研究即為計畫三之部分成果,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在於透過文獻與相 關資料的收集,作為將來發展評量指標以及進行課程評鑑的依據。

依據分項計畫一在第一年度的研究結論,通識教育是為了使學生獲得 三方面的知識,包括基本能力、內在知識以及外在知識(2001)。其整體架 構如圖1。

(4)

圖1:通識教育觀念的整體架構,引自優質世界公民通識教育計畫(2001)。

根據以上架構,通識教育的目的與意涵在於滿足學生內在以及外在環 境的需求,通識教育是以人為對象,尋求人內在與外在和諧的教育,發展學 生的基本能力,內在知識,以及外在知識。

為了將此一目標作更具體的描述及定義,本計畫透過蒐集多方面的資 料進行整合及分析。收集的資料包括分項計畫一(現況調查與理念分析,

2001),已如前述;計畫二(需求調查與議題分析,2001)在第一年度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的成果,主要是經由社會人文環境、自然環境、歷史層面、以及趨勢層面等 各種不同領域層面,進行議題走向分析以及需求分析,認為通識教育需囊括 多種領域以及層面的知識,以建構科技與人文互為主體性之博雅教育方向;

分項計畫五(校際合作,2001)的參訪結果(訪談對象包含十一所公私立大 學,分別是台灣大學、陽明大學、藝術大學、中央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 學、成功大學、中正大學、東華大學、淡江大學、中原大學)。

本研究並收集其他方面來源的資料,內容包含國立政治大學課程改革 委員會的會議記錄(2002)、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技白皮書(2002)、國立 台灣大學通識教育目標(2000)、與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諮議報告書

(1995),茲分別略述如下:

國立政治大學課程改革委員會(2002)認為本校在發展通識教育的過 程中,需要先建立起通識教育的架構,因此提出將校內通識課程規劃成八種 類別,後縮編為五種類別,分別為中文、外語、社會、人文與自然,以進行 通識教育的規劃。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技白皮書(2002)係對於本校的資訊科技軟硬體 資源的調查,以及探討本校目前的資訊科技教育與素養,其發現學生在使用 資訊科技的能力、頻率、和意願方面均偏低,而校內提供非專業系所學生修 習的資訊科技課程相當有限,全校整合開課與通識課程通常針對非資科和資 管科系學生開設,但是數量偏低,且所供給的資訊相關課程明顯不足,因此 政治大學電子計算機推展委員會所組成的小組,在其資訊科技白皮書中提出 的建議,與本研究計畫相關的主要議題如下:

1. 本校擁有的優勢在於人文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資源,因此本 校在未來資訊社會裡扮演的角色,應與數位內容的規劃,產製與管理 密切結合。

2. 本校應強調的是資訊科技的「應用」與「整合」。

3. 需鼓勵本校教師發展網路學習教材。

4. 學生資訊素養待加強,除了使學生會使用電腦及網路外,也需熟悉資 訊提供與搜尋方法與方式。

(6)

國立台灣大學的通識教育目標(2000)著重在協助發展學生多元能力 與思維。其主要目標有三:

1. 開展學生之全球視野 2. 拓深學生之本土文化資源 3. 奠定學生終身學習之基礎能力

由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諮議報告書(1995)中歸納出教育改革 的方向為以下五點:

1. 人本化:全人發展,實現自我 2. 民主化:民主參與,守法樂群 3. 多元化:多姿多樣,活潑創新 4. 科技化:知識普及,能力導向 5. 國際化:立足本土,胸懷世界 教育改革的目標則有下列數點:

1. 達成現代教育目標

(1) 基本能力與知識方面

(2) 自我瞭解與自律方面

(3) 個人品味習慣方面

(4) 與他人相處方面

(5) 公民職責方面

(6) 地球村民意識方面 2. 滿足個人與社會的需求

教育改革將思想方向回歸到替每個人創造機會,讓每個人得以發揮自 己的潛能。個人可以自主的因應社會的變遷與需要,作適性的選擇。

如此一來,人人覺得自己有前途、有出路,而社會也不會缺乏所需的 人才。

3. 邁向終身學習的社會

使個人在急速變遷的社會中,不僅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且能充分發 展潛能和促成自我實現。

(7)

4. 促成教育體系的改造

學制的設計需保留彈性,以避免過早把學生分流定向。課程內容應該 由近及遠,脈絡相承,建立統整的認知,培養適應變遷社會的必要 能力。

經過整理以上多種不同方面的資料,本研究初步列出通識教育的幾個 主要方向,包括「生活能力」、「生活意義」、「自我了解」、「人際關 係」、「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科學思維」、「多元思維」、「資 訊整合」、「E化知能」、「認識環境」、「探索環境」、「民主法治」、

「本土文化」、「國際視野」等十五個主要參考方向。

貳、評量工具發展

整理出的通識教育的參考方向後,便將這十五項方向分別編寫成幾項 敘述句,請通識教育各分項計畫主持人評量,以收集對敘述句的適切性的資 料,該問卷的第一部分為發展出的敘述項目,以李克特氏五點量尺(Likert's Scale)來評定該題項的重要程度(見表1),第二部分為開放性問題,用以 收集更多修改及需要增加的資料(見表2)。

表1 通識教育方向資料收集問卷第一部份範例

號 題目內容

非常不符合 符合 非常符合

自我了解

1. 幫助學生發展良好的自我概念。 1 2 3 4 5

2. 幫助學生增進對自我的認識。 1 2 3 4 5

(8)

表2 通識教育方向資料收集問卷第二部份範例

第二部分

除了第一部分列出的目標外,您認為21世紀的優質世界公民通識教育,還需要哪些目標,請 提供您的寶貴意見,填寫方式有二:一為在原有目標下,增添敘述句,二為增添目標並具體寫出 敘述句。

根據收集到的初步問卷資料,將通識教育評量方向重新做了調整,對 訂定的方向加以修改:(1)加入原先未涵蓋的內在知識,如語言能力;(2)

原本目標中意涵相關的被合併,如: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合併為「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科學思維與多元思維合併、資訊整合與E化知能合併,經討 論後決議分別稱之為「多元思維」、「資訊整合」,主要因為多元思維有包 含科學思維之意,具E化知能較能資訊整合;主動學習與終身學習合併為「

主動與終身學習」;認識環境與探索環境合併為「認識與探索環境」。(3)需 要擴充內容的則加以補足,如:民主法治擴充為民主法治與倫理。

因此,透過資料的收集、整理、討論和評比,本計畫將通識教育的評 量目標初步訂為下列十一種:「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the ability and the meaning of living, AM)」、「自我了解(self-understanding, SU)」、「人 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R)」、「主動與終身學習(proactive and lifelong learning, PL)」、「多元思維(infinite thoughts, IT)」、「資訊整 合(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I)」、「語言能力(linguistic ability, LA)」、「認識 與探索環境(familiar and exploring environment, FE)」、「民主法治與倫理

(democracy and ethics, DE)」、「本土文化(indigenous culture, IC)」、「國 際視野(globalization, G)」。

(9)

評量工具內容編製是依據十一個評量目標向度,在每一個目標向度下,發 展五到七個敘述句,內容包括之前問卷內的部分敘述句,以及新發展的敘述 句,用來作為評量通識課程的敘述句。發展出的評量工具共計六十個敘述句。

此六十個敘述句構成評量工具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則為開放式問題。此份 問卷分別有學生版(附錄一),學生網路版,以及教師版,學生版與教師版 僅有在指導語處不同(見表3),學生版與學生網路版則無不同。

表3 通識教育評量問卷指導語

學生版 教師版

各位同學您好:

本問卷之目的在於了解目前本校的通識教育 目標是什麼,以作為未來設計與發展本校通識教 育課程的參考,我們根據本校通識教育的課程 中,抽取適當的科目,請同學們提供意見,謝謝 您的支持與配合!

首先請您填上您修習的科目名稱

,並在下列課程結構中,勾選出是屬於:

□中國語文 □外國語文 □歷史與藝術

□傳播與資訊 □自然科學 □生命科學

□社會科學 □經典研讀 □其他

各位老師您好:

本問卷之目的在於了解目前本校的通識教 育目標是什麼,以作為未來設計與發展本校通 識教育課程的參考,我們根據本校通識教育的 課程中,抽取適當的科目,請任課教師提供高 見,謝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首先請您填上您任教的科目名稱

,並在下列課程結構中,勾選出是屬於:□

中國語文 □外國語文 □歷史與藝術

□傳播與資訊 □自然科學 □生命科學

□社會科學 □經典研讀 □其他

施測的對象為國立政治大學開授通識教育課的老師以及選課學生,老 師部分以及學生部分資料是分開收集。老師部分共發出70份問卷,回收有效 問卷共有20份,學生部分共發出五個班,251份問卷,有效問卷235份。由於 部分遠距教學課程的學生不需在特定教室上課,因此以網路版問卷施測,以 附加檔的方式透過E-Mail寄送給學生填答。網路問卷有紀錄的資料共有1212 筆,透過附加檔的方式寄出問卷,並要求填答後回覆,回覆數量為15份。

網路施測的回收率過低的原因可能由於本研究收集評量問卷資料的時 間適逢期末,導致無法全面性的收集資料,使得問卷的整體回收率不高,特 別是在非同步遠距課程學生的資料。問卷是透過E-Mail寄發給學生,但是絕 大部分的信件都被郵件伺服器(mail server)退回,因此學生無法收到我們

(10)

寄出的信件以及附加檔的問卷,寄出的問卷數共有1212份,卻有將近一千兩 百份信件被退回,因此這是導致此次資料收集不完整的主因。

由於透過網路填答的資料相對很少,因此直接將此來源與課堂填答的 學生來源資料一同進行之後的信度分析。

在資料的統計分析方面,進行了評量工具的內部一致性分析。由整份 評量工具的分析結果來看,發現學生部分資料以及教師部分資料均獲得相當 高的內部一致性,分別是0.96與0.95。而由各分量尺分數來看,在學生部分 資料發現各分量尺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均不錯,在0.77〜0.90之間,但在教師 部分的資料卻發現,分量尺的內部一致性差異很大,有高至0.97,有些則低 至0.33。

此一情形的可能原因有二,第一可能是由於學生在填寫此份問卷時,

是以目前校內的整體通識教育的目標及方向,來評量目前的通識教育是否符 合這些敘述句的內容,而非以不同科目來判斷其符合程度,因此在各量尺的 一致性均高。第二是此次教師部分所回收的資料並不多,因而可能導致較大 的差異性,故在幾個分量尺上的差異較大,因而內部一致性降低。而教師在 填寫問卷時,可能以其開課科目的特性與目標來進行填答,因此在幾個目標 上有比較大的差異,而在其他目標上則相似,然而仍須進行更進一步的資料 收集,方能更確認此一假設。

另一方面,由各目標分量尺的平均數中,發現在語言能力方面有待加 強(參閱「參、指標檢驗」)。此一結果與目前的趨勢有關,由於國際化,

語言能力,特別是英語,在大環境普遍要求下,如實施英檢,學生與教師深 感這方面有待加強。

參、指標檢驗

本計畫在第三年度(2003)所進行的工作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 分為通識教育評量問卷的後續修正,第二部分為新開通識課程、新開遠距通 識課程、大學英文課程的施測。

(11)

本研究於第二年度發展的通識教育評量問卷所得到的分析結果顯示評 量問卷的信度尚可,但由於當時問卷資料收集率不高,僅有250份(235+15)

有效樣本,為了獲得更具支持性的結果,而在92學年度上學期再次進行評量 問卷的資料收集。此次施測課程有38門,共有1442筆有效資料,此外,本研 究設計兩種版本(版本A與版本B)的問卷,以釐清學生是針對其修習通識 科目或是對整體通識教育進行評量,資料結果將進行比較以了解學生在填答 時是否會因指導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評量結果。

根據回收後得到的問卷結果,A卷(評量整體通識教育課程)有720份,B 卷(評量特定課程)有722份。由問卷的信度來看,A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係數α為0.97,B卷的內部一致性係數α為0.97,兩份問卷的信度均相當高,

因此指導語的操弄並沒有對問卷的信度產生太大的影響,問卷各向度的信度 請見表4。

表4 A、B卷在各指標的信度係數(α)

評量指標 卷別 樣本數 題數 信度係數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A 720 5 0.82

B 722 5 0.79

自我了解 A 720 5 0.84

B 722 5 0.83

人際關係 A 720 6 0.85

B 722 6 0.82

主動與終身學習 A 720 7 0.85

B 722 7 0.87

多元思維 A 720 5 0.83

B 722 5 0.84

資訊整合 A 720 5 0.89

B 722 5 0.89

語言能力 A 720 5 0.89

B 722 5 0.87

(12)

認識與探索環境 A 720 5 0.88

B 722 5 0.90

民主法治與倫理 A 720 7 0.89

B 722 7 0.92

本土文化 A 720 5 0.87

B 722 5 0.91

國際視野 A 720 5 0.91

B 722 5 0.91

接著分析A、B卷在不同評量指標的平均數有無差異,A、B卷的平均數 與標準差見表5,平均數折線圖見圖2。

表5 A、B卷在各指標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評量指標 卷別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A 720 3.34 0.74

B 722 3.29 0.73 1.33

自我了解 A 720 3.34 0.71

-1.08

B 722 3.35 0.70

人際關係 A 720 3.40 0.72

3.65**

B 722 3.26 0.71

主動與終身學習 A 720 3.45 0.65

-3.51**

B 722 3.58 0.69

多元思維 A 720 3.47 0.69 -5.46**

B 722 3.68 0.74

資訊整合 A 720 3.39 0.76 -4.66**

B 722 3.58 0.82

語言能力 A 720 2.64 0.82 -1.34

B 722 2.70 0.88

(13)

認識與探索環境 A 720 3.27 0.78 0.27

B 722 3.25 0.86

民主法治與倫理 A 720 2.99 0.78 3.31**

B 722 2.84 0.91

本土文化 A 720 2.91 0.76 -0.82

B 722 2.95 0.92

國際視野 A 720 3.20 0.85 -6.57**

B 722 3.52 0.95

df=1440 *:p<.05 **:p<.001

圖2 十一個評量向度平均數折線圖

從平均數考驗結果,A、B卷在「人際關係」、「主動與終身學習」、

「多元思維」、「資訊整合」、「民主法治與倫理」、以及「國際視野」等 六項評量指標上有差異。在「人際關係」與「民主法治與倫理」方面,A卷 的平均數較B卷高;在「主動與終身學習」、「多元思維」、「資訊整合」、以 及「國際視野」等向度,則是B卷的平均數較A卷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再從平均數折線圖則可看出,雖然兩份問卷在這幾個指標上略有差異,但 在各平均數上仍呈現相似的趨勢。

為了進一步瞭解此兩份問卷的各指標相關係數之組型是否相同,研究 者透過兩份問卷的相關矩陣的比較,觀察這十一個評量指標彼此的關係,是 否在兩份問卷上有相似的結果。

表6 A卷之相關矩陣

SU IR AM PL IT II LA DE FE IC G

SU 1 IR .66 1 AM .64 .66 1 PL .61 .54 .60 1 IT .54 .55 .59 .69 1

SU IR AM PL IT II LA DE FE IC G

II .35 .33 .31 .60 .51 1 LA .25 .16 .22 .29 .26 .31 1 DE .45 .52 .57 .49 .52 .27 .41 1 FE .54 .54 .63 .61 .56 .40 .32 .66 1 IC .45 .41 .48 .49 .48 .41 .55 .65 .65 1

G .37 .27 .36 .51 .48 .40 .49 .52 .57 .60 1

(15)

表7 B卷之相關矩陣

SU IR AM PL IT II LA DE FE IC G

SU 1 IR .65 1 AM .67 .66 1 PL .66 .62 .71 1 IT .56 .55 .61 .71 1 II .45 .36 .51 .65 .57 1 LA .28 .36 .44 .34 .22 .27 1 DE .43 .51 .61 .46 .51 .39 .47 1 FE .51 .52 .66 .58 .55 .44 .42 .67 1 IC .39 .44 .54 .44 .50 .36 .46 .77 .66 1

G .31 .31 .40 .42 .54 .35 .42 .50 .53 .56 1

由表6、7之相關矩陣觀之,「自我了解」與「人際關係」、「生活能 力與生活意義」、「主動與終身學習」的相關係數均較高(A卷:0.61〜

0.66,B卷:0.65〜0.67),而「自我了解」與「語言能力」的相關較低(A 卷:0.25,B卷:0.28);「人際關係」與「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的相關 係數較高(A卷:0.66,B卷:0.66),「人際關係」與「語言能力」、「國 際視野」在A卷的相關係數為0.16、0.27,在B卷則是0.36、0.31;「生活能 力與生活意義」與「主動與終身學習」、「多元思維」、「民主法治與倫 理」、「認識與探索環境」的相關係數均較高(A卷:0.57〜0.63,B卷:

0.61〜0.71),「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與「語言能力」在A卷為0.22,在B 卷則為0.44;「主動與終身學習」與「多元思維」、「資訊整合」的相關較 高(A卷:0.69、0.60,B卷:0.71、0.65),「主動與終身學習」與「語言 能力」的相關較低,A卷為0.29,B卷為0.34;「多元思維」與「語言能力」

的相關在A、B卷均較低,分別是0.26、0.22;「資訊整合」與「語言能力」、「

民主法治與倫理」的相關都較低,A卷是0.31、0.27,B卷是0.27、0.39;「

(16)

民主法治與倫理」與「認識與探索環境」、「本土文化」的相關係數均較高,A 卷是0.66、0.65,B卷是0.67、0.77;「認識與探索環境」與「本土文化」的 相關係數均較高,A卷是0.65,B卷是0.66;「本土文化」與「國際視野」在 A卷與B卷的相關係數分別為0.60、0.56。

因此本研究認為兩份問卷的評量指標間相關係數組型相似,故本研究 將A、B卷的結果資料合併,以進行後續的結果分析。

將A、B兩份問卷的結果合併後進行信度考驗,其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 為0.97,各指標的信度係數分布在0.81〜0.91之間。

在評量工具的效度方面,本份問卷經過多次的專家會議討論,在指標 項目的決定、指標的定義修正、並對問卷內容進行討論後,編製成此一份 通識教育評量問卷。內容的取樣方面則是取自其他分項計畫的研究成果,以 及校內外的相關資料(參閱p.85-89),經過討論與篩選後,歸納總結成此 十一項評量指標。故此評量工具具有相當的專家效度與內容效度。

表8 全部樣本在通識教育評量各指標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評量指標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1442 3.32 0.98

自我了解 1442 3.36 0.92

人際關係 1442 3.36 1.00

主動與終身學習 1442 3.53 0.95

多元思維 1442 3.59 0.94

資訊整合 1442 3.50 0.97

語言能力 1442 2.64 1.05

認識與探索環境 1442 3.25 0.99

民主法治與倫理 1442 2.91 1.08

本土文化 1442 2.92 1.04

國際視野 1442 3.34 1.07

(17)

兩份問卷合併處理後的平均數、標準差見表8。由表8可知平均數較低 者為語言能力、民主法治與倫理、本土文化,可能是科目不同所致。本校通 識教育分五大類:中文、外語、社會、人文、自然,外語有其本身的目標,

不是通識教育所能完全涵蓋的。於九十二學年度第三次工作進度會議中,再 次針對通識教育評量的指標以及各項指標內部的敘述句進行修正,經討論後 決議,刪除了「語言能力」一項指標;將「民主法治與倫理」更名為「倫理 與民主法治」,內容並無更動;「認識與探索環境」與「本土文化」兩項合 併為「認識與探索環境」一項,包含的敘述句也進行刪減。修正後的評量指 標如表9所示。

表9 通識教育評量指標

指標 定義

生活能力與生活 意義(AM)

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至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並從各種角度發展自身的興趣,訂 定未來的目標,探索生活的意義。

自我了解(SU) 幫助學生發展自我概念,增進對自我的認識,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人際關係(IR) 學習與他人進行互動的方式,拓展人際關係。

主動與終身學習

(PL)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程內容,能自發性的在各種環境中學習,不斷充實各項 知能,以發揮個人潛能,達到自我實現。

多元思維(IT) 鼓勵學生從各種角度思考,發揮個人的創意與特色,尋求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資訊整合(II) 促使學生主動運用多種資源尋找資料,對資料進行篩選處理,並將多種的資 訊加以整合成為有意義的知識。

認識與探索環境

(FE)

促使學生能夠了解其所在的環境,主動發現與了解所處環境的特點,並探索 個人不熟悉的領域,有勇氣面對未知的世界。

倫理與民主法治

(DE)

培養學生對社會的公德心、關懷心與責任感,並加強對民主與法治的理解,

和對公民權力與義務的認識。

國際視野(G) 培養學生以包容的觀點欣賞不同的文化,且以寬廣、宏觀的國際視野思考並 處理問題。

(18)

敘述句刪後的問卷也同樣再次進行信度分析,整份問卷的信度係數為 0.96,而除了「認識與探索環境」以外的其他指標均未修改敘述句,因此僅 重新計算「認識與探索環境」的信度,修改後的「認識與探索環境」指標的 信度係數為0.87。結果顯示修改後的評量問卷的信度仍相當高,敘述句的刪 減並未影響整體問卷的結果。

通識課程施測所使用的評量工具為修訂過的「通識教育評量問卷」,

問卷共包含九個重要評量指標,指標內各有5〜7題的敘述句,問卷敘述句共 計50題(見附錄二),以瞭解此次施測的通識課程在各項重要指標的符合程 度。大學英文評量時所使用的工具是由英語系的老師們自九項指標中挑選出 六項比較適合用來評量大學英文的指標,分別是「自我了解」、「人際關 係」、「主動與終身學習」、「多元思維」、「認識與探索環境」、與「

國際視野」。這是分項計畫四的主要工作之一,主要是將大學英文轉型為具 有通識教育的性質,因它屬於五類通識教育中的外語類,根據這六項指標,

問卷敘述句也相對的進行了刪減,刪減後的問卷敘述句有33題(見附錄三),

以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

此年度計畫第二部分為新開通識課程、新開遠距通識課程、大學英文 課程的施測。因此下半年度接著使用此一通識教育評量問卷進行各類通識課 程的評量,此次評量的課程為兩門新開通識課程,分別是「經典研讀」與「

全人生涯開展」;兩門新開遠距通識課程,分別是「E世代情色議題」與「

媒體與社會化」;以及大學英文課程,共八班(由於大學英文課程有進行分 組,且各班實際出席人數不同,每班收集得到的問卷數在16份到32份之間)。

施測問卷結果見表10、11、12、13、14,各問卷結果的平均數折線圖見圖3。

(19)

表10 經典研讀問卷結果

指標 題數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5 89 3.62 0.70

自我了解 5 89 3.71 0.57

人際關係 6 89 3.79 0.57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89 3.92 0.64

多元思維 5 89 3.98 0.72

資訊整合 5 89 3.50 0.74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89 3.52 0.73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89 3.47 0.75

國際視野 5 89 3.54 0.74

表11 全人生涯開展問卷結果

指標 題數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5 42 3.93 0.53

自我了解 5 42 4.10 0.50

人際關係 6 42 3.98 0.54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42 3.87 0.56

多元思維 5 42 3.69 0.66

資訊整合 5 42 3.33 0.78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42 4.06 0.60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42 3.05 0.73

國際視野 5 42 3.27 0.79

(20)

表12 E世代情色議題問卷結果

指標 題數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5 36 3.73 0.53

自我了解 5 36 3.52 0.57

人際關係 6 36 3.97 0.57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36 3.49 0.62

多元思維 5 36 3.69 0.69

資訊整合 5 36 3.78 0.56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36 3.37 0.63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36 3.21 0.46

國際視野 5 36 2.98 0.81

表13 媒體與社會化問卷結果

指標 題數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5 110 3.53 0.87

自我了解 5 110 3.50 0.87

人際關係 6 110 3.73 0.92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110 3.62 0.91

多元思維 5 110 3.76 0.91

資訊整合 5 110 3.76 0.99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110 3.68 0.83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110 3.43 0.89

國際視野 5 110 3.65 0.92

(21)

表14 大學英文問卷結果

指標 題數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自我了解 5 162 3.08 0.78

人際關係 6 162 3.12 0.67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162 3.38 0.80

多元思維 5 162 3.18 0.83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162 3.02 0.83

國際視野 5 162 3.27 0.89

圖3 各課程問卷結果平均數折線圖

從表、圖的結果可以看出不同的通識課程在各評量指標上的平均數大 多均達3.0以上,然不同的通識課程仍有其差異方面的不同,因此在評量的 結果有所不同。從「經典研讀」的結果,該科目較注重「多元思維」(平均 數:3.98),以及該課程所強調的從多領域的經典進行主動學習,「主動與 終身學習」(平均數:3.92);「全人生涯開展」則是注重在「自我了解」(平

(22)

均數:4.10)與「認識與探索環境」(平均數:4.06),符合該課程協助學 生瞭解自己並開拓未來人生的目標,且在「人際關係」(平均數:3.98)、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平均數:3.93)、「主動與終身學習」(平均 數:3.87)等向度上也有相當高的分數。

在遠距通識課程上,「E世代情色議題」的結果也能符合預期,在「人 際關係」(平均數:3.97)、「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平均數:3.73)、

「資訊整合」(平均數:3.78)等方面的平均數較高,而在「倫理與民主法 治」(平均數:3.21)、「認識與探索環境」(平均數:3.36)、「國際視 野」(平均數:2.98)等,與該課程內容關係較少的向度上的得分較低;「

媒體與社會化」在各指標的平均分數則較為接近,但在「多元思維」(平均 數:3.76)、「資訊整合」(平均數:3.76)的分數較高,而在「倫理與民 主法治」(平均數:3.43)所得到的分數則較低。

「大學英文」在六個評量指標上的得分相較於其他通識課程,平均數 大都顯得較低,此一結果可能是由於「大學英文」的課程特性導致。由於「

大學英文」的主要目標是在奠定學生的基本英文能力,通識課程的目標則是 讓學生學習較多方面的知識,所以兩者的目標可能不完全相同,然而,從平 均數的結果發現,「大學英文」在六個指標上的平均數仍超過3,顯示分項 計畫四對於「大學英文」的規劃與整合,教師在教材的選擇上,考慮通識教 育的指標,學生以其基本英文能力,閱讀多方面的內容。

肆、指標檢驗與總結

根據先前發展的通識課程評量指標,第四年度(2004)針對本校新開 通識課程與新開遠距通識課程進行課程評量。在上半年度已收集了三門新開 通識課程的問卷評量結果,此三門通識課程分別為: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歐洲安全問題、與經典研讀。結果如表15與圖4所示。

(23)

表15 三門通識課程問卷結果

指標 科目名稱 題數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5

110 3.90 0.89

歐洲安全問題 31 2.92 0.99

經典研讀 62 3.01 0.78

自我了解

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5

110 3.92 0.93

歐洲安全問題 31 3.03 0.90

經典研讀 62 3.23 0.83

人際關係

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6

110 3.94 0.85

歐洲安全問題 31 2.83 1.05

經典研讀 62 3.43 1.00

主動與終身學習

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7

110 3.58 0.92

歐洲安全問題 31 3.46 1.00

經典研讀 62 3.58 0.82

多元思維

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5

110 3.46 0.98

歐洲安全問題 31 3.77 0.94

經典研讀 62 3.70 0.85

資訊整合

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5

110 2.97 0.90

歐洲安全問題 31 3.17 0.94

經典研讀 62 3.26 0.92

認識與探索環境

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5

110 3.75 0.92

歐洲安全問題 31 3.33 1.05

經典研讀 62 2.95 0.93

倫理與民主法治

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7

110 2.69 1.11

歐洲安全問題 31 2.90 1.03

經典研讀 62 2.43 0.86

國際視野

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

5

110 2.89 1.12

歐洲安全問題 31 4.31 0.86

經典研讀 62 3.12 1.07

(24)

圖4 新開通識課程評量結果平均數折線圖

從表、圖的結果可以看出這三門新開通識課程在各評量指標的平均數 有差異。從「心靈洞察與心理健康」的結果,該科目較注重「自我了解」(

平均數:3.92),「人際關係」(平均數:3.94),「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平均數:3.9),「認識與探索環境」(平均數:3.75),而在「資訊整合」

(平均數:2.97),「國際視野」(平均數:2.89),「倫理與民主法治」

(平均數:2.69)的平均數均較低;「歐洲安全問題」則是注重在「國際視 野」(平均數:4.31)與「多元思維」(平均數:3.77),符合該課程主要 是在於從多種角度思考國際上的重要事務,在「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平 均數:2.92),「倫理與民主法治」(平均數:2.90),「人際關係」(平 均數:2.83)的平均數較低;「經典研讀」課程的結果在「多元思維」(平 均數:3.70)、「主動與終身學習」(平均數:3.58)方面的平均數較高,而在

「倫理與民主法治」(平均數:2.43)、「認識、探索環境」(平均數:

2.95),與該課程內容關係較少的向度上的平均數較低。

「經典研讀」課程在第三年度與第四年度均有接受施測,在兩次的評 量上,「多元思維」、「主動與終身學習」的平均數都是最高的,雖然兩次

(25)

的平均數有差異,可能是開課使用的書籍有些不同,選修的人也不同,這是 否意味建立之通識教育評量問卷效度的另一考驗。

在第四年度的下半年度,繼續針對新開通識課程以及新開遠距通識課 程收集評量結果。此次同時收集十九班問卷資料(其中「全球化下西方社會 與民族關係」為同一老師在兩個不同時段開課,合併統計),十九班的施測 結果見以下各表。

表16 歷史過去與當代的對話 表17 全球化下西方社會與民族關係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33 3.81 0.98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60 2.79 0.99 自我了解 5 33 3.92 0.84 自我了解 5 60 3.19 1.00 人際關係 6 33 3.57 1.12 人際關係 6 60 3.18 1.11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33 3.99 1.04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60 3.58 0.94 多元思維 5 33 4.61 0.60 多元思維 5 60 3.54 0.89 資訊整合 5 33 2.98 1.20 資訊整合 5 60 3.55 0.96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33 3.93 0.96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60 2.98 1.02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33 3.40 1.12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60 2.77 1.09 國際視野 5 33 4.15 0.99 國際視野 5 60 4.13 0.85

(26)

表18 經典研讀 表19 民主與公民素養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49 3.52 0.86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24 3.76 0.90 自我了解 5 49 3.66 0.74 自我了解 5 24 3.53 0.83 人際關係 6 49 3.93 1.03 人際關係 6 24 4.00 0.87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49 3.90 0.89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24 3.78 0.82 多元思維 5 49 4.09 0.86 多元思維 5 24 4.22 0.81 資訊整合 5 49 3.56 0.92 資訊整合 5 24 3.94 0.77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49 3.36 0.89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24 3.62 0.81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49 2.84 0.99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24 4.26 0.87 國際視野 5 49 3.38 0.95 國際視野 5 24 3.99 0.82

表20 戰爭中的女性 表21 民族主義與中國政治的發展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35 3.38 1.07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29 2.97 0.99 自我了解 5 35 3.58 1.05 自我了解 5 29 3.08 0.95 人際關係 6 35 3.80 0.92 人際關係 6 29 3.43 1.07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35 3.81 0.99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29 3.63 0.96 多元思維 5 35 4.17 0.90 多元思維 5 29 4.03 0.96 資訊整合 5 35 3.35 1.07 資訊整合 5 29 2.94 1.00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35 3.31 0.94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29 3.38 0.83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35 3.04 1.04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29 3.10 0.93 國際視野 5 35 4.01 0.90 國際視野 5 29 3.74 0.94

(27)

表22 中國人性芻論 表23 憲政與民主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準

差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生活能力與

與生活意義 5 43 3.55 0.84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36 2.90 0.96 自我了解 5 43 3.44 0.93 自我了解 5 36 2.88 0.89 人際關係 6 43 3.87 0.88 人際關係 6 36 2.88 0.98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43 3.47 0.89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36 3.27 0.89 多元思維 5 43 3.97 0.83 多元思維 5 36 3.51 0.95 資訊整合 5 43 3.46 0.86 資訊整合 5 36 3.32 0.92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43 3.73 0.78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36 3.04 0.96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43 3.54 0.97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36 3.48 1.05 國際視野 5 43 3.78 0.92 國際視野 5 36 3.82 0.94

表24 全球治理 表25 多元文化與歷史思維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準

差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43 3.02 0.99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32 3.01 0.95 自我了解 5 43 2.97 0.84 自我了解 5 32 3.24 0.95 人際關係 6 43 3.04 1.01 人際關係 6 32 3.23 1.04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43 3.35 0.95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32 3.50 0.98 多元思維 5 43 3.71 0.91 多元思維 5 32 4.21 0.77 資訊整合 5 43 3.44 0.81 資訊整合 5 32 2.92 0.94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43 3.62 0.85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32 3.23 0.86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43 3.27 1.00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32 2.48 0.87 國際視野 5 43 4.50 0.76 國際視野 5 32 4.01 0.90

(28)

表26 民主與人權 表27 疾病、醫療與文化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29 3.06 1.00 生活能力生活意義 5 11 3.67 1.00 自我了解 5 29 3.18 0.94 自我了解 5 11 3.51 0.94 人際關係 6 29 3.43 1.13 人際關係 6 11 3.11 0.88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29 3.81 0.91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11 3.65 0.89 多元思維 5 29 4.03 0.87 多元思維 5 11 3.60 0.89 資訊整合 5 29 3.97 0.87 資訊整合 5 11 4.05 0.78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29 3.56 0.98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11 3.47 0.77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29 3.71 1.11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11 2.70 0.81 國際視野 5 29 4.23 0.75 國際視野 5 11 3.11 0.96

表28 當代法國 表29 歐洲聯盟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9 2.89 0.93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44 3.00 0.99 自我了解 5 9 3.02 1.01 自我了解 5 44 3.06 0.91 人際關係 6 9 2.63 0.90 人際關係 6 44 2.82 0.98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9 3.13 0.89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44 3.38 0.96 多元思維 5 9 3.00 0.95 多元思維 5 44 3.45 0.96 資訊整合 5 9 2.78 0.97 資訊整合 5 44 3.60 0.92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9 2.98 0.92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44 3.37 1.06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9 2.75 1.08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44 3.10 1.10 國際視野 5 9 4.02 0.97 國際視野 5 44 4.47 0.76

(29)

表30 馬克思主義 表31 左派政治社會學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32 3.53 0.82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25 3.33 1.19 自我了解 5 32 3.28 0.88 自我了解 5 25 3.35 1.14 人際關係 6 32 3.06 0.97 人際關係 6 25 3.11 1.17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32 3.57 0.91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25 3.26 1.12 多元思維 5 32 4.14 0.97 多元思維 5 25 4.10 1.12 資訊整合 5 32 3.16 0.86 資訊整合 5 25 3.02 1.11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32 3.33 0.98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25 3.55 1.22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32 2.72 1.00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25 2.94 1.26 國際視野 5 32 3.56 0.98 國際視野 5 25 3.38 1.22

表32 女性與政治 表33 媒體素養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指標 題

數 樣 本 數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27 3.50 0.94 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 5 27 3.04 1.02 自我了解 5 27 3.64 0.83 自我了解 5 27 3.26 0.99 人際關係 6 27 4.00 0.98 人際關係 6 27 3.24 0.99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27 3.94 0.93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27 3.40 0.98 多元思維 5 27 4.28 0.77 多元思維 5 27 3.66 0.94 資訊整合 5 27 3.46 0.95 資訊整合 5 27 3.50 0.94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27 3.80 0.95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27 3.31 1.07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27 3.11 1.12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27 2.76 0.94 國際視野 5 27 3.52 1.16 國際視野 5 27 3.23 1.00

(30)

教師開授通識教育課程所填寫的通識課程教學大綱中,有多項資料填 寫,其中一項為本課程與通識教育指標符合說明(附錄四),主要係提供授 課教師此九項通識教育指標,請其選擇與課程目標相符合的通識教育指標,

同時授課教師也因知悉此九項通識教育指標,而儘可能在其所授通識教育課 程中兼顧多項指標,使其課程更能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授課後則可由學生 的評量結果,來衡量教授的課程目標符合通識教育指標的情形。

因此,上述共收集十九班的問卷資料,這些評量結果將與授課教師在 開授通識教育課程所填寫的通識課程教學大綱中,本課程與通識教育指標符 合說明所填資料相對照,並提供授課教師參考。

本研究中建立的通識教育評量指標與通識教育指標評量問卷,提供本 校作為推展通識教育課程的參考,授課教師在開授通識教育課程之前,依據 本研究設定的九項指標,清楚地列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通識教育指標評量 問卷可在學期末由學生填寫,以作為給授課教師的回饋。

本研究發展的通識教育評量指標係參考多方面的資料,根據其他分項 計畫所做的現況調查與理念分析、需求調查與議題分析結果,以及參訪各校 通識教育規劃的情形,並參考本校課程改革委員會的會議記錄、本校的資訊 科技白皮書,以及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諮議報告書,其內容已在本文 評量指標建立中說明,可謂涵蓋面是非常的周延,且符合未來發展的趨勢,

以之作為本校規劃通識教育發展的方向,並提供授課教師參考,使其授課內 容儘量廣泛與前瞻,庶幾優質世界公民的培育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林美珍,林邦傑與黃國彥(2001)。分項計畫三:評鑑指標建立與實施。優質公民

通識教育計畫-九十年度計畫執行報告,p103〜135,國立政治大學。

林美珍,林邦傑與黃國彥(2002)。分項計畫三:評鑑指標建立與實施。優質公民

通識教育計畫-九十年度計畫執行報告,p128〜160,國立政治大學。

林美珍,林邦傑與黃國彥(2003)。分項計畫三:評鑑指標建立與實施。優質公民

通識教育計畫-九十年度計畫執行報告,p243〜279,國立政治大學。

(31)

錢玉芬(2001)。分項計畫一:現況調查與理念分析。優質公民通識教育計畫-

九十年度計畫執行報告,p47〜83,國立政治大學。

黃葳威(2001)。分項計畫二:需求調查與議題分析。優質公民通識教育計畫-

九十年度計畫執行報告,p84〜101,國立政治大學。

陳彰儀(2001)。分項計畫五:校際合作。優質公民通識教育計畫-九十年度計畫

執行報告,p147〜162,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大學課程改革委員會會議記錄(2002)。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大學電子計算機推展委員會(2002)。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技白皮書。國立政

治大學。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網 (2 0 0 1 ) 。 h t t p : / / e d t e c h . n t u . e d u . t w / c o u r s e / common/index.htm。國立台灣大學。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諮議報告書。行

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32)

附錄一 通識教育評量問卷學生版

各位同學您好:

本問卷之目的在於了解目前本校的通識教育目標是什麼,以作為未來設計與發展本校通識教 育課程的參考,我們根據本校通識教育的課程中,抽取適當的科目,請同學們提供意見,謝謝您 的支持與配合!

首先請您填上您修習的科目名稱 ,並在下列課程結構中,勾選出是屬於: □中 國語文 □外國語文 □歷史與藝術 □傳播與資訊 □自然科學 □生命科學 □社會科學 □經典 研讀 □其他

第一部分

我們根據通識教育目標(暫定),發展了一些敘述句,請根據您修習的科目,對每個敘述句 在右方圈選您認為的適合程度,1代表該題非常不符合,5代表該題非常符合。

題號 題 目 內 容

非常不符合 有點不符合 有點符合 非常符合

1. 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具有的能力。 1 2 3 4 5

2. 協助學生探索自己的性向。 1 2 3 4 5

3. 鼓勵學生以各種角度來發展自身的興趣。 1 2 3 4 5

4. 幫助發展良好的自我概念。 1 2 3 4 5

5. 幫助學生建立適當的自信。 1 2 3 4 5

6. 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1 2 3 4 5

7. 幫助學生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與溝通。 1 2 3 4 5

8. 幫助學生拓展人際關係。 1 2 3 4 5

9. 養成學生尊重他人意見的習慣。 1 2 3 4 5

10. 幫助學生認識適當的兩性互動方式。 1 2 3 4 5

11. 幫助學生學習以正向態度看待自己的家庭。 1 2 3 4 5

12. 幫助學生學習將理論知識用以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 1 2 3 4 5

13. 鼓勵學生尋求問題的最適合解決方案。 1 2 3 4 5

14. 培養學生生活的掌控能力。 1 2 3 4 5

(33)

15. 培養學生享受生活的能力。 1 2 3 4 5

16. 鼓勵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 1 2 3 4 5

17. 促使學生自發性的在各種環境、型態中學習。 1 2 3 4 5

18. 促使學生不斷學習充實多元知能。 1 2 3 4 5

19. 鼓勵學生發揮個人潛能,達到自我實現。 1 2 3 4 5

20.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規劃與學習課程。 1 2 3 4 5

21. 培養學生在課內和課外的互動學習能力。 1 2 3 4 5

22. 鼓勵學生發問、討論與收集課程相關資料,

達到從做中學的成效。 1 2 3 4 5

23. 培養學生學習規劃生涯。 1 2 3 4 5

24. 培養學生從各種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1 2 3 4 5

25. 鼓勵學生發揮個人的創意與特色。 1 2 3 4 5

26. 鼓勵學生對各種現象進行批判性思考。 1 2 3 4 5

27. 訓練學生使用科學的方式進行邏輯思考。 1 2 3 4 5

28. 鼓勵學生運用理性思維進行問題探討。 1 2 3 4 5

29. 培養學生搜尋資訊和資源的能力。 1 2 3 4 5

30. 培養學生運用資訊和資源的能力。 1 2 3 4 5

31. 鼓勵學生整合資訊成為有意義的知識。 1 2 3 4 5

32. 應用資訊科技來輔助學習。 1 2 3 4 5

33. 鼓勵學生學習應用資訊科技,呈現個人學習成果。 1 2 3 4 5

34. 培養學生多種語言能力。 1 2 3 4 5

35. 發揮本校語文方面特色。 1 2 3 4 5

36. 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的尊重。 1 2 3 4 5

37. 增加學生對本土語言的認識。 1 2 3 4 5

38. 鼓勵學生參加英文檢定考試。 1 2 3 4 5

39. 培養學生對社會的公德心。 1 2 3 4 5

40. 加強學生對民主法治的認識和理解。 1 2 3 4 5

41. 培養學生對公民權利與義務的認識。 1 2 3 4 5

(34)

42. 加強學生遵守法治的訓練。 1 2 3 4 5

43. 課程活動設計包含與附近社區的互動。 1 2 3 4 5

44. 促使學生負起個人及社會的責任。 1 2 3 4 5

45. 鼓勵學生將所學回饋社會。 1 2 3 4 5

46. 促使學生主動認識生活週遭的環境。 1 2 3 4 5

47. 幫助學生發現並了解所處環境的特點。 1 2 3 4 5

48. 培養學生探索環境的能力。 1 2 3 4 5

49. 鼓勵學生有勇氣面對未知的世界。 1 2 3 4 5

50. 鼓勵學生選擇與創造適合自己的環境。 1 2 3 4 5

51. 幫助學生了解本土文化。 1 2 3 4 5

52. 課程內容使學生能夠更了解其所處的環境。 1 2 3 4 5

53. 培養學生熱愛所處的環境。 1 2 3 4 5

54. 促使學生以實際行動學習本土文化。 1 2 3 4 5

55. 促使學生發揚本土文化。 1 2 3 4 5

56. 培養學生以同理包容的觀點欣賞不同的文化。 1 2 3 4 5

57. 鼓勵學生以宏觀的國際視野思考問題。 1 2 3 4 5

58. 鼓勵學生觀察國際上的重大事件。 1 2 3 4 5

59. 促使學生以實際行動拓展國際視野。 1 2 3 4 5

60. 培養學生以國際視野思考所屬環境。 1 2 3 4 5

第二部分

除了第一部分列出的敘述句外,您認為通識教育課程,還需要哪些目標,並請根據目標,發 展一些敘述句,寫在下面方格內,謝謝!

(35)

附錄二 修訂後通識目標評量問卷

各位同學您好:

本問卷之目的在於瞭解您在學習的過程中,您覺得這門課使你在哪些方面獲得發展或提升,

請您根據此一課程的授課與學習情形,進行問卷的填寫,謝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請判斷以下各題是否符合 課程的目標,請對每個敘述句在右方圈選您認為的適合程度,1代 表該敘述非常不符合,5代表該敘述非常符合,以此類推。

題號 題 目 內 容

非常不符合 有點不符合 有點符合 非常符合

1. 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具有的能力。 1 2 3 4 5

2. 協助學生探索自己的性向。 1 2 3 4 5

3. 鼓勵學生以各種角度來發展自身的興趣。 1 2 3 4 5

4. 幫助發展良好的自我概念。 1 2 3 4 5

5. 幫助學生建立適當的自信。 1 2 3 4 5

6. 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1 2 3 4 5

7. 幫助學生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與溝通。 1 2 3 4 5

8. 幫助學生拓展人際關係。 1 2 3 4 5

9. 養成學生尊重他人意見的習慣。 1 2 3 4 5

10. 幫助學生學習以正向態度看待自己的家庭。 1 2 3 4 5

11. 幫助學生認識適當的兩性互動方式。 1 2 3 4 5

12. 幫助學生學習將理論知識用以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 1 2 3 4 5

13. 鼓勵學生尋求問題的最適合解決方案。 1 2 3 4 5

14. 培養學生生活的掌控能力。 1 2 3 4 5

15. 培養學生享受生活的能力。 1 2 3 4 5

16. 鼓勵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 1 2 3 4 5

17. 促使學生自發性的在各種環境、型態中學習。 1 2 3 4 5

(36)

18. 促使學生不斷學習充實多元知能。 1 2 3 4 5

19. 鼓勵學生發揮個人潛能,達到自我實現。 1 2 3 4 5

20.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規劃與學習課程。 1 2 3 4 5

21. 培養學生在課內和課外的互動學習能力。 1 2 3 4 5

22. 鼓勵學生發問、討論與收集課程相關資料,

達到從做中學的成效。 1 2 3 4 5

23. 培養學生學習規劃生涯。 1 2 3 4 5

24. 培養學生從各種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1 2 3 4 5

25. 鼓勵學生發揮個人的創意與特色。 1 2 3 4 5

26. 鼓勵學生對各種現象進行批判性思考。 1 2 3 4 5

27. 訓練學生使用科學的方式進行邏輯思考。 1 2 3 4 5

28. 鼓勵學生運用理性思維進行問題探討。 1 2 3 4 5

29. 培養學生搜尋資訊和資源的能力。 1 2 3 4 5

30. 培養學生運用資訊和資源的能力。 1 2 3 4 5

31. 鼓勵學生整合資訊成為有意義的知識。 1 2 3 4 5

32. 應用資訊科技來輔助學習。 1 2 3 4 5

33. 鼓勵學生學習應用資訊科技,呈現個人學習成果。 1 2 3 4 5

34. 培養學生對社會的公德心。 1 2 3 4 5

35. 加強學生對民主法治的認識和理解。 1 2 3 4 5

36. 培養學生對公民權利與義務的認識。 1 2 3 4 5

37. 加強學生遵守法治的訓練。 1 2 3 4 5

38. 課程活動設計包含與附近社區的互動。 1 2 3 4 5

39. 促使學生負起個人及社會的責任。 1 2 3 4 5

40. 鼓勵學生將所學回饋社會。 1 2 3 4 5

41. 促使學生主動認識生活週遭的環境。 1 2 3 4 5

(37)

42. 鼓勵學生有勇氣面對未知的世界。 1 2 3 4 5

43. 鼓勵學生選擇與創造適合自己的環境。 1 2 3 4 5

44. 課程內容使學生能夠更了解其所在的環境。 1 2 3 4 5

45. 培養學生熱愛所在的環境。 1 2 3 4 5

46. 培養學生以同理包容的觀點欣賞不同的文化。 1 2 3 4 5

47. 鼓勵學生以宏觀的國際視野思考問題。 1 2 3 4 5

48. 鼓勵學生觀察國際上的重大事件。 1 2 3 4 5

49. 促使學生以實際行動拓展國際視野。 1 2 3 4 5

50. 培養學生以國際視野思考所屬環境。 1 2 3 4 5

(38)

附錄三 大學英文目標評量問卷

各位同學您好:

本問卷之目的在於瞭解您在學習的過程中,您覺得此門課程使你在哪些方面獲得發展與提升,請 您根據此一課程的授課情形進行問卷的填寫,請同學們提供意見,謝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請判斷以下各題是否符合___大學英文___課程的目標,請對每個敘述句在右方圈選您認為的 適合程度,1代表該題非常不符合,5代表該題非常符合。

題號 題 目 內 容

非常不符合 非常符合

1. 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具有的能力。 1 2 3 4 5

2. 協助學生探索自己的性向。 1 2 3 4 5

3. 鼓勵學生以各種角度來發展自身的興趣。 1 2 3 4 5

4. 幫助發展良好的自我概念。 1 2 3 4 5

5. 幫助學生建立適當的自信。 1 2 3 4 5

6. 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1 2 3 4 5

7. 幫助學生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與溝通。 1 2 3 4 5

8. 幫助學生拓展人際關係。 1 2 3 4 5

9. 養成學生尊重他人意見的習慣。 1 2 3 4 5

10. 幫助學生學習以正向態度看待自己的家庭。 1 2 3 4 5

11. 幫助學生認識適當的兩性互動方式。 1 2 3 4 5

12. 促使學生自發性的在各種環境、型態中學習。 1 2 3 4 5

13. 促使學生不斷學習充實多元知能。 1 2 3 4 5

14. 鼓勵學生發揮個人潛能,達到自我實現。 1 2 3 4 5

15.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規劃與學習課程。 1 2 3 4 5

16. 培養學生在課內和課外的互動學習能力。 1 2 3 4 5

17. 鼓勵學生發問、討論與收集課程相關資料,

達到從做中學的成效。 1 2 3 4 5

(39)

18. 培養學生學習規劃生涯。 1 2 3 4 5

19. 培養學生從各種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1 2 3 4 5

20. 鼓勵學生發揮個人的創意與特色。 1 2 3 4 5

21. 鼓勵學生對各種現象進行批判性思考。 1 2 3 4 5

22. 訓練學生使用科學的方式進行邏輯思考。 1 2 3 4 5

23. 鼓勵學生運用理性思維進行問題探討。 1 2 3 4 5

24. 促使學生主動認識生活週遭的環境。 1 2 3 4 5

25. 鼓勵學生有勇氣面對未知的世界。 1 2 3 4 5

26. 鼓勵學生選擇與創造適合自己的環境。 1 2 3 4 5

27. 課程內容使學生能夠更了解其所在的環境。 1 2 3 4 5

28. 培養學生熱愛所在的環境。 1 2 3 4 5

29. 培養學生以同理包容的觀點欣賞不同的文化。 1 2 3 4 5

30. 鼓勵學生以宏觀的國際視野思考問題。 1 2 3 4 5

31. 鼓勵學生觀察國際上的重大事件。 1 2 3 4 5

32. 促使學生以實際行動拓展國際視野。 1 2 3 4 5

33. 培養學生以國際視野思考所屬環境。 1 2 3 4 5

(40)

附錄四 通識課程教學大綱填寫表

課程名稱

(中英文)

授課教師 開課單位

學分數 人數限制

課程目標

課程大綱

上課進度

教學方式

課程要求 評分標準

參考書目

本課程與通識 教育指標符合

說明

數據

表 2 通識教育方向資料收集問卷第二部份範例 第二部分 除了第一部分列出的目標外,您認為21世紀的優質世界公民通識教育,還需要哪些目標,請 提供您的寶貴意見,填寫方式有二:一為在原有目標下,增添敘述句,二為增添目標並具體寫出 敘述句。 根據收集到的初步問卷資料,將通識教育評量方向重新做了調整,對 訂定的方向加以修改:( 1)加入原先未涵蓋的內在知識,如語言能力;(2) 原本目標中意涵相關的被合併,如: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合併為「生活能力 與生活意義」;科學思維與多元思維合併、資訊整合與 E化知能合併,經討 論
表 7  B卷之相關矩陣 SU IR AM PL IT II LA DE FE IC G SU 1 IR .65 1 AM .67 .66 1 PL .66 .62 .71 1 IT .56 .55 .61 .71 1 II .45 .36 .51 .65 .57 1 LA .28 .36 .44 .34 .22 .27 1 DE .43 .51 .61 .46 .51 .39 .47 1 FE .51 .52 .66 .58 .55 .44 .42 .67 1 IC .39 .44 .54 .44 .50
表 10  經典研讀問卷結果 指標 題數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5 89 3.62 0.70 自我了解 5 89 3.71 0.57 人際關係 6 89 3.79 0.57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89 3.92 0.64 多元思維 5 89 3.98 0.72 資訊整合 5 89 3.50 0.74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89 3.52 0.73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89 3.47 0.75 國際視野 5 89 3.54 0.74 表 11  全人生涯開展問卷結果 指標 題數 樣本數 平均
表 12  E世代情色議題問卷結果 指標 題數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生活能力與生活意義 5 36 3.73 0.53 自我了解 5 36 3.52 0.57 人際關係 6 36 3.97 0.57 主動與終身學習 7 36 3.49 0.62 多元思維 5 36 3.69 0.69 資訊整合 5 36 3.78 0.56 認識與探索環境 5 36 3.37 0.63 倫理與民主法治 7 36 3.21 0.46 國際視野 5 36 2.98 0.81 表 13  媒體與社會化問卷結果 指標 題數 樣本數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se programmes are operated by 11 degree-awarding self-financing institutions registered under the Post Secondary Colleges Ordinance (Cap. 320) or statutory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