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某些數學教育現象的反思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某些數學教育現象的反思"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某 些數學教育現象的反思

葉東進

「本來學生積極的求取最佳成就, 現在變 成了虛榮心, 只在求得他人的看重和考試的 成績。 本來是漸漸進入富於內涵的整體, 現在 變成了學習東西而已, 雖然這些東西可能是 有用的。 本來是在理想中成長, 現在只是為了 通過考試學一些很快就忘記的知識。」

—雅斯培(Karl Jaspers) 論教育的危 機—

今年大學聯招的數學考試, 分數普遍提 高了, 論者一般都認為將對高中的數學教育 帶來正面的效應, 他們的意思也是在說如果 考試的分數普遍低落, 將影響學生作數學的 意願, 減低數學育的效果。 這似乎是一個現實 真理。 但是其實也反映了我們的整個教育環 境的功利取向與缺乏理想。 教師們普遍未能 引導學生往理性之途, 卻反而丟掉教育理想, 隨波逐流, 看著分數的高低而起舞。

聯考剛過不久, 藉此時機, 讓我們對某些 數學教育現象作一番反省思維吧。

一 . 學生成績考高了, 教師的教學就 成功 ; 反之, 成績差了, 教學就是 失敗 ?

老師關心自己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很自然 的, 但是把成績的高低歸結於自己教學的成 敗, 就未免降低了教師自己的格調。 影響分 數高低的變因實在不少, 教師如果能夠秉持 教學的原則與教育的理想, 就自有定見而不 必計較於學生的成績。 這也是教師的教學自 主與獨立人格的基礎。 不管是學校主政者還 是學生的家長以什麼標準來評斷教師的教學, 教師自身對理想的堅持, 才有助於改善教育 環境中的功利取向。

二 . 學生得到怎樣的數學學習經驗?

說來真叫人驚訝又痛心, 在某些父母成 長課的場合裡, 我聽他們在訴說自己以往學 習數學的經驗時, 大多數人的結論意然都說 是像惡夢一場: 有考不完的試, 有做不完的練 習, 不知道為什麼要做, 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 樣解, 背數學比背歷史還難, 每一次的發考卷, 就是再一次的痛若與羞愧, 試考完了, 課本與 參考書扔了, 所學的知識也忘了丟了。 如今身 為父母, 對於孩子在學習上遭到的問題無力 解決, 也沒有信心加以援助, 乾脆把他們送往 補習班, 忍痛讓孩子又重複經歷了以往父母

1

(2)

2 數學傳播 十七卷三期 民829

自己的學習惡夢, 對於那些教數學的先生則 是又恨又敬又畏。

學生失掉了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最該慚 愧的就是教師。 教師往往懶得找出原因設身 處地為學生的學習作出幫助, 反倒在他們觀 念未清, 思維未熟之前, 便要他們做一大堆超 出他們理解之外的練習又盡考些不合情理的 問題, 使學生倒盡了味口, 失掉了興趣, 打擊 了對自己的信心, 逼得他們不得不去補習, 終 致對數學產生了誤解, 得到了惡夢一般的學 習經驗。

三 . 資優班是掛羊頭賣狗肉?

現在許多高中所設之資優班, 其教學方 式美其名為加深加廣加速, 說穿了就是所謂 之 「國立大學保證班」, 「醫學院保證班」, 有些 學校與教師還以此沾沾自喜, 洋洋得意。 一個 天才在這種教育模式下, 不把他原先的創造 力毀滅掉才怪。 我們的制式教育原來就已經 對我們的孩子的人格成長造成了極大的扭曲, 那麼這種資優教育更是要把極寶貴的人材雕 琢成虛榮的樣板。

試問: 我們可曾提供活潑而具啟發性的 教學環境? 可曾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以激發 學生的創造力? 可曾讓學生清楚而深刻的瞭 解數學的方法與意義? 可曾顯示了使學生感

動的數學經驗而激起他們往後自我探索數學 的動力?

說來可悲, 八月中下旬, 在成大數學系 協辦的全省高中數學研習營裡, 我遇見一位 教授告訴我說他的孩子就讀一所市內的高中 資優班, 有一次孩子問他的數學老師要求介 紹一些數學課外讀物, 老師意然回說只須好 好做參考書的練習, 其他課外書不需要看。 鳴 呼, 這種 「考試至上」, 「分數第一」 的資優教 育, 簡直是誤己誤人嘛!

四 . 堅持理想的必然是孤獨與寂寞?

國內教育的功利取向與欠缺理想, 原因 很多, 教師本身的缺乏反省思維與堅持是其 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們的制式教育所 養成的師資本就缺乏哲學的素養, 加上政治 的影響以及社會環境的誘惑, 滾滾紅塵中能 夠自我肯定並堅持人性理想的便很難得。 我 知道在有些學校裡仍然有極少數能夠堅持教 育理念, 不為社會之功利取向所動的人默默 地在耕耘, 他們對人性仍懷有信心, 對教育也 秉持理想, 他們常是孤獨而寂寞, 在校內可以 發出的聲音極微弱, 但他們不在乎別人的價 值判斷而堅持做該做的, 不做不該做的, 可以 說他們秉持的信念是生命的一種自在。

—本文作者任教於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數學傳播的文 章傳播數學知識也兼具教育功能, 秉持著促進數學教育的宗旨, 我們希望它也是 一個討論數學教育 — 各階段數學教育 — 的平台。 上期有黃武雄

國立交通大學應數系 infomath 的一群 高中數學教師, 從八十七年九月以來, 一直為 虛 擬高中數學館的網路數學課程, 用盡心思, 期望 能編寫出一套視覺化、 互動式, 且能涵蓋

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 對老師的幫助、 影響相當大, 也是數學老師將來必須面對而不可 迴 避的競爭, 由於 Excel 的普遍, 使得函數圖形的呈現很方便, 在課堂上我們使用較多。 但是若 非顏貽隆老師的

從思維的基本成分方面對數學思維進行分類, 有數學形象思維; 數學邏輯思維; 數學直覺 思維三大類。 在認識數學規律、 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

歐拉將信從頭到尾認真看了一遍。 他認 為這絕不是一個普通遊戲, 而是一個頗有價 值的數 學問題。 在以後的思考中, 他首先想到 的是德國大數學家萊布尼茲 (Leibniz, Got- tfried Wilhelm)

高中課綱為了落實 12 年國教核心價值而進行必選修時數的改變時,教育部也研擬新的大學 考招制度,並提出 XYP 考招新制,X 代表「學力測驗(學測)」,Y 代表「分科測驗」,P

數學史研究已具有很長的歷史, 如何在數學教育中運用數學史的知識, 充分發揮數學史的 作用和價值則是當前數學教 育改革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998年4月20日至26日, 由國際數學 教育委員會 (ICMI)

Warnen 和高斯 (Gauss) 等人也相繼獨立發表了 複數的幾 何表示。 其中以高斯的工作對於後代的數學產生普遍的影響。 實際上 Euler 並不是憑 空想像推 導出 Eu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