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專有名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專有名詞"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專有名詞

基孔制:基本偏差為固定的孔的公差帶,與不同偏差的軸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制度。

基軸制:基本偏差為固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偏差的孔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制度。

孔:工件圓柱形的內表面。

軸:工件圓柱形的外表面。

尺寸:用特定單位表示長度值的數字。

基本尺寸:設計給定的尺寸。

實際尺寸:通過測量所得的尺寸。

極限尺寸:允許尺寸變化的兩個極限值。最大為最大極限尺寸,最小為最小極限尺寸。

偏差:某一尺寸減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

實際偏差:實際尺寸減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

極限偏差:極限尺寸減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

公差:最大極限尺寸減最小極限尺寸之差。

零線:公差帶圖中,確定偏差的一條基準直線。

尺寸公差帶:公差帶圖中,由代表上偏差、下偏差的兩條直線所限定的區域。

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結合的孔與軸公差帶之間的關係。

間隙、過盈:孔的尺寸減去相配合的軸的尺寸之差。正:間隙。負:過盈。

間隙配合: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上。

過盈配合: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

過渡配合: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相互交疊。

配合公差:允許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

公差等級:確定尺寸精確程度的等級。

實際要素:零件上實際存在的要素。

理想要素:設計圖樣上給出的要素。

被測要素:零件設計圖樣上給出了形狀或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

基準要素:用來確定被測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

輪廓要素:構成零件外形的要素。

中心要素:對稱輪廓要素的對稱中心面、中心線或點。

單一要素:僅對其本身給出形狀公差要求的要素。

關聯要素:對其他要素有功能關係的要素。

形位公差:被測實際要素的形狀和位置所允許的變動量。

直線度:用於限制平面內或空間直線的形狀誤差。

平面度:用於限制被測實際平面的形狀誤差。

真圓度:用於限制迴轉表面逕向截面輪廓的形狀誤差。

圓柱度:用於限制被測實際圓柱面的形狀誤差。

線輪廓度:用於限制平面曲線或曲面的截面輪廓的形狀誤差。

(2)

面輪廓度:用於限制一般曲面的形狀誤差。

平行度:用於限制被測要素對基準要素平行方向的誤差。

垂直度:用於限制被測要素對基準要素垂直方向的誤差。

傾斜度:用於限制被測要素對基準要素傾斜方向的誤差。

同軸度:用於限制被測實際軸線對基準軸線的同軸位置誤差。

對稱度:用於限制被測要素對基準要素的共面性或共線性誤差。

位置度:用於限制被測要素的實際位置對其理想位置的變動量。

最小條件:是指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理想要素的最大變動量為最小,此時,對被測實際要素評定的誤差值 為最小。

形位誤差:分形狀誤差與位置誤差

形狀誤差:被測實際要素的形狀對其理想要素形狀的變動量。

位置誤差:被測實際要素的位置對其理想要素位置的變動量。

跳動公差: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回轉時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即指示表在給定方向上的最大與最小示 值差的允許值。

圓跳動:被測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無軸向移動地旋轉一周時,位置固定的只是表在任意測量面內所允 許的最大跳動量。

全跳動:被測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連續旋轉,同時指示表的測頭相對於被測表面再給定向上直線移動 時,在整個測量面上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

局部實際尺寸:實際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上,兩對應點之間測得的距離。

實體狀態(MMC、LMC):實際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處位於尺寸極限內,並具有實體最大(最小)時的狀態。

實體尺寸(MMS、LMS):在最大(最小)實體狀態下的極限尺寸。

作用尺寸:被測要素的給定長度上,與實際內表面(孔)相接的理想外表面(軸)的直徑或寬度,即為內表面(孔) 的作用尺寸。

實體實效狀態(MMVC、LMVC):在給定長度上,實際要素處於最大(最小)實體狀態,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狀或 位置誤差等於給出公差值時的綜合極限狀態。

實體實效尺寸(MMVS、LMVS):實際要素在最大(最小)實體實效狀態下的體外作用尺寸。

邊界:設計給定的具有理想形狀的極限包容面。

獨立原則:圖樣上給定的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各自獨立,相互無關,分別滿足要求的公差原則。

相關要求:圖樣上給定的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相互有關的公差要求。

包容要求:實際要素遵守其最大實體邊界,且其局部實際尺寸不得超出其最小實體尺寸的公差要求。

最大實體要求: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應遵守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且當其實際尺寸偏離其最大實體尺寸時,

允許其形位誤差值超出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值的要求。

最小實體要求: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應遵守其最小實體實效邊界,且當其實際尺寸偏離其最小實體尺寸時,

允許其形位誤差值超出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值的要求。

(3)

極限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和定義

1. 孔與軸

(1) 孔:主要只工件圓柱型的內表面,也包括其他由單一尺寸確定的非圓柱型的內表面部分。

(2) 軸:主要只工件圓柱型的外表面,也包括其他由單一尺寸確定的非圓柱型的外表面部分。

※孔是包容面,軸是被包容面。

2. 尺寸、基本尺寸、實際尺寸、極限尺寸 (1) 尺寸:用特定單位表示長度值的數字。

(2) 基本尺寸:設計給定的尺寸。

(3) 實際尺寸:通過量測所得的尺寸,因為量測時存在誤差,所以實際尺寸並非真值。

(4) 極限尺寸:允許尺寸變化的兩個極限值。

3. 尺寸偏差和公差

(1) 尺寸偏差(簡稱偏差):為某依尺寸減去其基本尺寸的代數差。

實際偏差:實際尺寸減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

集線偏差:極限尺寸減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

(2) 尺寸公差:最大極限尺寸減去最小極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減下篇差之差。

4. 零線和公差帶圖解

(1) 零線:公差帶圖中,確定偏差的一條基準直線。

(2) 尺寸公差帶:公差帶圖中,由代表上偏差、下偏差的兩條直線所限定的區域。

5. 配合和配合公差 (1) 配合:

間隙與過盈:孔的尺寸減去相配合的軸的尺寸之差。正:間隙。負:過盈。

間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軸的公差帶之上,具有間隙的配合。

過盈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軸的公差帶之下,具有過盈的配合。

過渡配合:指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相互交疊,可能具有間隙或者過盈的配合。

(2) 配合公差:

允許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稱為配合公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最大實體要求: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應遵守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且當其實際尺 寸偏離其最大實體尺寸時,允許其形位誤差值超出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值的要

最小條件:是指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理想要素的最大變動量為最小,此時,對被測實際要素評定

最小條件:是指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理想要素的最大變動量為最小,此時,對被測實際要素評定

最大實體要求: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應遵守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且當其實際尺 寸偏離其最大實體尺寸時,允許其形位誤差值超出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值的要

最小實體要求: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應遵守其最小實體實效邊界,且當其實際尺 寸偏離其最小實體尺寸時,允許其形位誤差值超出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值的要

最大實體要求: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應遵守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且當其實際尺 寸偏離其最大實體尺寸時,允許其形位誤差值超出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值的要

我們 2 組還互相對照了答案,才順利完成這次的實習,這次實習我們這排負責當值日生,要 留到 5:20 才能離開,沒想到值日生動作都非常快速,最快完成了實習,但必須要留到最後才 離開。. 量測值 理論值

到美國之後前兩年忙於修課,對 HPM 雖開始略有所知,卻無暇顧及它的發展。直到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