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獨立路口之號誌 獨立路口之號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獨立路口之號誌 獨立路口之號誌"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獨立路口之號誌 獨立路口之號誌

時制計畫設計 時制計畫設計

何 志 宏 教 授 何 志 宏 教 授

崑山科技大學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系

崑山科技大學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系

(2)

獨立路口之號誌時制計畫設計

1. 各時相之綠燈界間 (Intergreen Time)

獨立路口之號誌時制計畫設計

各時相之綠燈界間 ( g ) 或清道時段(A

i

)設計

各時相之最短清道時段(可避免產生猶豫 (1) 各時相之最短清道時段(可避免產生猶豫

區間(Dilemma Zone)):A

i

Ai = t + 1/2 v/a + (W + D)/v

t : 駕駛人感識反應時間(通常設為1秒)

v : 路口車輛臨近速率

a : 車輛煞車減速率(通常設為5公尺/秒*秒)

W : 車輛穿越路口之寬度

D : 車輛長度(通常設為5.5公尺)

( )

(3)

獨立路口之號誌時制計畫設計

1. 各時相之綠燈界間(Intergreen Time)

獨立路口之號誌時制計畫設計

( g )

或清道時段(A

i

)設計

(2) 黃燈時段Y:一般係訂為3秒 (2) 黃燈時段Y:一般係訂為3秒

依照「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之規定,

黃色燈號時間得依下表3 之規定。

黃色燈號時間得依下表3 之規定 表3 黃燈時間與行車速限

行車速限(公里/小時) 50以下 51-60 61以上 黃燈時間(秒) 3 4 5

(4)

1. 各時相之綠燈界間或清道時段(A

i

)設計

(3) 全紅時段ARi = Ai – Y = Ai - 3.0

( ) i i i

依照「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之規定:行車 管制號誌在黃色燈號結束後,應有一秒以上之全紅時間。

直行交通之全紅時間宜依下表4 之公式計算之 直行交通之全紅時間宜依下表4 之公式計算之。

表4 全紅時間設計公式

交通 全紅時間

D W

交通 狀況

全紅時間

僅有車 全紅時間單位:秒

2Speed D W

road

veh

輛狀況 Wroad:交岔路口近端停止線至遠端 路段起點之距離長度

Proad:交岔路口近端停止線至遠端 行人穿越道之距離長度

Speed 2

D

Proadveh 行人穿越道之距離長度Dveh:平均車長,得採用六公尺。

Speed:平均車速,得採用行車速限 有行人

與車輛

狀況 2Speed

狀況

(5)

1. 各時相之綠燈界間或清道時段(Ai)設計

– 另外,根據「國際運輸工程師協會」的最新建議,

可依下述兩組公式來計算路口黃燈與全紅時段所 可依下述兩組公式來計算路口黃燈與全紅時段所 需之時間。

(1)各時相之黃燈時段(或稱為綠燈轉換時段 (1)各時相之黃燈時段(或稱為綠燈轉換時段

(Change Interval)): y

y = t + S / (2a + 2gG) y = t + S85 / (2a + 2gG)

t : 駕駛人的感識反應時間(可設為1秒)

S85 : 臨近路口之車輛行駛速率(指第85百分位 S85 : 臨近路口之車輛行駛速率(指第85百分位

速率)

a : 車輛煞車減速率(通常設為5公尺/秒*秒)

( )

g : 路口臨近路段之坡度(%)

G : 重力加速度(9.8公尺/秒*秒)

(6)

1 各時相之綠燈界間或清道時段(A )設計 1. 各時相之綠燈界間或清道時段(A

i

)設計

(2)各時相之全紅時段(或稱清道時段(Clearance Interval/All red Interval)): r

Interval/All-red Interval)): r

可視路口實際行人通行需求選用以下三組公式:

I 路口無行人穿越需求時 I. 路口無行人穿越需求時

r = (w + l) / S15

II 路口有少量行人穿越需求時 II. 路口有少量行人穿越需求時

r = Max.[(w + l) / S15 ,(p + l) / S15

III. 路口有大量行人穿越需求時 III. 路口有大量行人穿越需求時

r = (p + l) / S15

w : 路口近端停止線至遠端橫向最遠車道邊緣之距離 S15 : 臨近路口之車輛行駛速率(係指15百分位速率) p : 路口近端停止線至遠端橫向行人穿越道邊緣之距離 l 平均車長〈得採用六公尺〉

l : 平均車長〈得採用六公尺〉

(7)

2.行人通行時段/最短綠燈時間(G

i,min

)設計

一般各時相之最短綠燈時間決定 主要需考慮行 一般各時相之最短綠燈時間決定,主要需考慮行 人能夠安全地通過路口為其訴求,而計算行人時 制時常採用之公式如下:

制時常採用之公式如下

• 行人可通行之綠燈時間(GP):4-7秒,可視行 人流量之多寡予以調整

• 行人綠閃時間(FGP):即行人穿越道長度/ 行 人步行速率

• 行人步行速率:一般可訂為1.2公尺/秒

是故最短綠燈時間為

Gmin = GP + FGP

(8)

2.行人通行時段/最短綠燈時間(G

i,min

)設計

上述「最短綠燈時間」係考慮行人通過路口的最低要求;

若該路口於一般情況下之行人流量較少時 為增加車輛 若該路口於一般情況下之行人流量較少時,為增加車輛 運作效率起見,亦得採用低於最短綠燈時間的設計;此 時若仍有保護行人通行安全之必要,即須設置觸動式的 行人號誌裝置 一般說來 行人通行號誌與行車號誌之 行人號誌裝置。一般說來,行人通行號誌與行車號誌之 間大致上可以存在有以下三種關係:

(1) GP + FGP = GY (1) GP + FGP GY

即當行人綠燈 + 行人綠閃 = 行車綠燈時,此時行人號誌 的可通行綠燈時間(GP)為4-7秒,而綠閃時間(FGP)則為 W/1.2(公尺)。公尺

行車號誌

G Y R

行人號誌 GP FGP RP

4-7秒 路寬(W)/1.2(公尺)

圖3(a) 行車號誌與行人號誌關係圖〈之一〉

(9)

2.行人通行時段/最短綠燈時間(G

i,min

)設計

(2) GP + FGP < G (2) GP + FGP < G

當行人綠燈

+ 行人綠閃 < 行車綠燈時,此時行人號

誌的可通行綠燈將可延長至G - W/1 2秒,而綠閃時 誌的可通行綠燈將可延長至G - W/1.2秒,而綠閃時 間仍為W/1.2(公尺)。如此在路口中的車輛號誌將得 與行人號誌採一致性運作。

行車號誌

G Y R

行人號誌 GP FGP RP

G+Y-W/1 2 路寬(W)/1 2(公尺)

圖3(b) 行車號誌與行人號誌關係圖〈之二〉

G+Y W/1.2 路寬(W)/1.2(公尺)

(10)

2.行人通行時段/最短綠燈時間(G

i,min

)設計

(3) GP + FGP > G (3) GP + FGP > G

當行人綠燈

+ 行人綠閃 > 行車綠燈時,因行人無

法獲得足夠的安全通過時間,亦即行車綠燈時間小 法獲得足夠的安全通過時間 亦即行車綠燈時間小 於最短行人綠燈時間,此時行人無法安全通行,故 有必要裝置行人觸動號誌。

行車號誌

G Y R

行車號誌

行人號誌 RP

路寬(W)/1 2(公尺)

圖3(c) 行車號誌與行人號誌關係圖〈之三〉

路寬(W)/1.2(公尺)

( ) 行車號誌與行人號誌關係圖〈之三〉

(11)

3 各時相最長綠燈時間(G )之決定 3. 各時相最長綠燈時間(G

i,max

)之決定

各時相中最長綠燈通常係由其競爭時相之停等車輛所能 忍受的最長等待時間來決定(如無其他考量時,一般可( 設定為60秒)

4.週期內各時相i損失時間之計算:L

第i時相之損失時間為:Li = l1 + l2 + ARi = l + ARi l1:啟動(延滯)損失時間

l2:停止(延滯)損失時間

l:單一綠燈時相的總損失時間(一般可訂為3秒)

l = l1 + l2

ARi:i時相全紅時間 因此 全週期的損失時間為 因此,全週期的損失時間為:

L = ΣLi = Σ( l + ARi) = n*l + Σ(ARi)

:一週期內之總時相數 n:一週期內之總時相數

(12)

獨立路口之號誌時制計畫設計

5.各時相 i 之臨界流量比 (Critical Flow Ratio)

計算

獨立路口之號誌時制計畫設計

計算: y

i

第i時相之臨界流量比:y

i = Max.(Vij / Sij) Vij : i時相中j車道群之尖峰車道流量 Sij : i時相中j車道群之車道飽和流量

(13)

5.各時相 i 之臨界流量比計算: y

i

5.各時相 i 之臨界流量比計算: y

i

而第j車道群之車道飽和流量Sij

Sijij = So ijo,ij*N*fww*fhvhv*fgg*fpp*fbbbb*faa*frtrt*fltlt

So,ij :第 i時相的第j車道群中,每車道之理想 飽和車流率(1,900pcphgpl)

N : j車道群中之車道數

fw : j車道群之車道寬度調整係數 fhv : j車道群之車種調整係數

fg : j車道群之坡度調整係數

車道群之路邊停車調整係數 fp : j車道群之路邊停車調整係數 fbb : j車道群之公車停站調整係數 f j車道群之路口區位調整係數 fa : j車道群之路口區位調整係數 frt : j車道群之右轉調整係數

f : j車道群之左轉調整係數 f : j車道群之左轉調整係數

(14)

上述飽和流量計算式中之車種調整因素說明 上述飽和流量計算式中之車種調整因素說明

車道群j 之飽和流量Sij計算公式中的車種調整係數乃是國外 公式與國內公式差異最大之處

國外應用公式 國外應用公式 1

其中: fHV = 重型車輛調整因素

) 1 (

1

1

HV HV

HV P E

f

fHV

PHV = 車道群中重型車輛之比例 EHV = 重型車輛的小客車當量

國內應用公式

) 1 (

) 1 (

) 1 (

1

1

/

/     

 

T T B

B C

M C

M

HV P E P E P E

f

其中: fHV = 車種調整因素〈或稱單位轉換因子〉

PM/C = 車道群中機車之比例 EM/C = 機車的小客車當量 P 車道群中大客車之比例 PB = 車道群中大客車之比例 EB = 大客車的小客車當量 PT = 車道群中大貨車之比例 E 大貨車的小客車當量 ET = 大貨車的小客車當量

(15)

6 時相計畫之檢核(可選擇性執行)

6. 時相計畫之檢核(可選擇性執行)

(1) 找出某個服務水準下的車道服務流量:

LOS ”C” 之車道服務流量→→應為期望情況 LOS C 之車道服務流量→→應為期望情況 LOS “D” 之車道服務流量→→應為最低情況 (2) 計算兩種服務水準下之臨界流量比總和

(2) 計算兩種服務水準下之臨界流量比總和

LOS”C”下之臨界流量比總和:將各時相之臨界車 道流量除以LOS”C”之'車道服務流量'後予以加總

LOS”D”下之臨界流量比總和:將各時相之臨界車 道流量除以LOS”D”之'車道服務流量'後予以加總 (3) 決定其中較適宜之服務水準

視何種服務水準可滿足下式,即為所求之時相方案:

臨界流量比總和

0.8 ≦ 臨界流量比總和 ≦ 0.9

(4) 若皆無法滿足時,則再重新設計新的時相計畫

(16)

7 最佳週期之計算:C 7.最佳週期之計算:C

o

一般常用之週期計算公式係應用Webster提出 的最佳週期(C )公式:

的最佳週期(C

o)公式:

Co = (1.5L + 5) / (1-Y)

L : 週期損失時間 L : 週期損失時間

Y = =

n yi

n Vij S

critical

Y:一週期內各時相之總臨界流量比

i i Sij

yi:i時相中之臨界流量比

(Critical Flow Ratio)

Vij:i時相中j車道群之尖峰車道流量 Sij:i時相中j車道群之車道飽和流量

(17)

7.最佳週期之計算:C

o

7.最佳週期之計算 C

o

若欲於某一特定之飽和度(v/c)範圍之內求取適當之週期時,

則其公式為:

v s v ( )i

X :車道群i的飽和度

C g

s c

X v

i i

i i i

)

(

Xi:車道群i的飽和度

令Xc為路口整體飽和度,則

C g vs C

s g Xc v

ci ci

ci ci

ci ( )

) (

vci:第i車道群之臨界流量

sci:第i車道群之臨界飽和流率 第 車道群之臨界有效綠燈

C C

gci:第i車道群之臨界有效綠燈 (v/s)ci:第i車道群之臨界流率比 Cl:週期 Xc

(v/s) C

Cl:週期

∴由上式可解得其週期Cl

v s C L Xc ( / )ci

Xc v C LXc

)

(

v

Xc ( )

(18)

8 各時相之有效綠燈分配

8. 各時相之有效綠燈分配:g

i

總有效綠燈

g = Co - L

各時相i 之有效綠燈 g

i = g * yi / Y

9. 計算各時相i之顯示綠燈:G

i

Gii = gii + Lii – Aii

其中:

gi = i 時相的有效綠燈時間(秒) Gi = i 時相的顯示綠燈時間(秒) Ai = i 時相的黃燈時段(秒)

Li = i 時相的起動加清道損失時間總和(秒)

P.S.上式中,當Ai包含全紅時段時, Li亦應將全紅時 段計算在內

段計算在內

(19)

9. 計算各時相i之顯示綠燈:G

i

Gi = gi + Li – Ai Gi gi + Li Ai

顯示綠燈時間、有效綠燈時間和損失時間關係圖

(20)

10. 各時相之顯示綠燈長度檢核

For all Gi > Gi,min ? For all Gi < Gi,max ? 若任一時相i之Gi無法滿足Gi > Gi,min時,則令

Gi = Gi,min;並依原先之`時比',據以推算其他

時相 i 之Gi,然後重新加總,藉以產生新的週期時間 若任一時相i之G 無法滿足G G 時 則令

若任一時相i之Gi無法滿足Gi < Gi,max時,則令

Gi = Gi,max;並依原先之`時比',據以推算其他

時相 i 之G ,然後重新加總,藉以產生新的週期時間 時相 i 之Gi,然後重新加總,藉以產生新的週期時間

11 計算i時相內各車道群j之容量(Ca

ij

11. 計算i時相內各車道群j之容量(Ca

ij

Caij = Sij i = Sij * gi / Cl

12 計算i時相內各車道群j之飽和度(X ) 12. 計算i時相內各車道群j之飽和度(X

ij

Xij = Vij / Caij

(21)

13.計算路口的整體飽和度 X

c

13.計算路口的整體飽和度 X

c

Xcc =

n

  V S  Cl Cl L 

就定時式號誌而言,正常情況下,各時相i 內的臨界車道 群之飽和度 應等於或十分接近整個路口的 否則各

 

 

i

S

Ci

Cl L

群之飽和度Xci應等於或十分接近整個路口的Xc,否則各 時相i 之顯示綠燈時間Gi(或有效綠燈時間gi)須依下式 重新加以調整:

即令該 Xci = Xc,因Xci = (Vij / Sij)ci / (gi / Cl) 而調整後之gi = (Vij / Sij)ci / (Cl / Xi)

另就定時式號誌而言 X 最好是能夠滿足

另就定時式號誌而言,Xc最好是能夠滿足

0.8 < Xc < 0.9,否則其時相計畫可能有必要重新設計

就全觸動式號誌而言,一般Xcc之期望值可訂為 0.9 < Xc < 0.95

就半觸動式號誌而言,一般Xc之期望值可訂為 0 8 X 0 85

0.8 < X < 0.85

(22)

14.判定各車道群j 或各臨近路段a 之服務水準 j

根據HCM 所提出之路口平均停等延滯公式,可計算出車道 群j之平均每車停等延滯dj如下:

d d DF + d dj=d1DF + d2

C g

d 0.38C[1 ( / ]2

1

  2

173

2

[( 1 ) ( 1 )

2

mX ] X

X X

d     

d1:車道群j 之均勻停等延滯 d2:車道群j 之遞增停等延

X C g / ) (

1 1 2

[( ) ( ) ]

c

a

DF:受續進或控制型態影響之延滯調整因子(若非連鎖路 口採定時控制時,則可設為1)

g:車道群j 之有效綠燈時間 C:週期長度

X:車道群j 之飽和度 X:車道群j 之飽和度

m:車道群j 之車隊到達型態調整因子(若非連鎖路口且採 定時控制時,可設為16)

Ca:車道群j 之容量

(23)

14. 判定各車道群j 或各臨近路段a 之服務水準

將 查表 即可判定 車道群之服務水準 又臨近 將d

j

查表,即可判定j 車道群之服務水準;又臨近 路段a 之平均每車停等延滯

j

j j

j V V

d da

,將d

a

查表,即可判定臨近路段a之服務水準。

表5 2011年台灣公路容量手冊中號誌化路口服務

j

表5 2011年台灣公路容量手冊中號誌化路口服務 水準一覽表

服務水準 平均停等延滯(秒/每車) d 服務水準 平均停等延滯(秒/每車) d

A d ≦ 15

B 15 < d ≦ 30

B 15 < d ≦ 30

C 30 < d ≦ 45

D 45 < d ≦ 60

D 45 < d ≦ 60

E 60 < d ≦ 80

(24)

獨立路口之號誌時制計畫設計

15 判定該路口之整體服務水準

獨立路口之號誌時制計畫設計

15. 判定該路口之整體服務水準

該路口之整體性平均每車停等延滯

 

a

a a

a

V V

d di

將d

i

查表5,即可判定該路口之整體服務水 準

a

準。

(25)

獨立路口之號誌時制計畫設計 獨立路口之號誌時制計畫設計

16. 路口飽和度超過1 (即過飽和)時之改善對策

A. 將最佳週期Co

適度延長

此種方法將僅能適用於路口飽和度X

c

略微超過

1.0

的情況

的情況

B. 重新設計號誌時相

將原有之左轉保護時相改為允許 共用 時相

• 將原有之左轉保護時相改為允許(共用)時相

• 若路口之左轉流量甚高,但原先並無左轉時相時,

可考慮增設之 可考慮增設之

C. 針對各時相的「臨界車道群」增加車道數

此種策略對於降低路口飽和度X 將最為有效 但 此種策略對於降低路口飽和度X

c

將最為有效,但 實際上的困難度亦較高;如尚需拓寬道路時,其 作業成本亦為最大

作業成本亦為最大

(26)

簡報結束 簡報結束

敬請指教

敬請指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下列立領平面圖, 穿著時,

Wi-Fi 定位即利用無線網路來傳遞信號,根據各種網路參數和算法可以找出使用

本研究以取自石門水庫地區之低塑性黏土為研究對象,以浸水直

H2-7:不同 Facebook 得知管道的 Facebook 遊戲使用者在 Facebook 遊戲動機有顯著 差異。. H2-8:不同 Facebook 平均每次使用時間的 Facebook

目前加勁擋土結構於暴雨分析時,多以抬升地下水位之方式模 擬。然降雨對於不飽和土壤強度之影響而言,此種假設與實際狀況未

而隨著道路之持續開發,隨之而來的大量環境破壞則成為促進道路生 態學發展的推手。歐美國家自 1920 年開始積極推動有關道路生態之 研究,藉以保護自然環境中之大型哺乳動物。表

It was found from the research that in four simulation situations,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Hsinchu city has five VDs currently in the research scope and when the peak

接下來我們將討論切換的機制,因為在我們假設的網路環境下,所以 sink 是保持在接收資料的狀態。網路中所有的感測點都將資料往 sink 端傳送,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