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私立大學與社區互動關係之探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私立大學與社區互動關係之探究"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私立大學與社區互動關係之探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和地方社區之間的互動關係。本文藉實證調查和 訪談瞭解中原、東海、輔仁、和逢甲四所大學師生及其地方居民對於大學社 區生活品質的認知、評價和期待。本實證研究發現:(1)大學的服務功能 雖排在教學和研究之後,但師生都贊成社區服務應成為大學教育的一部份。

(2)大學的存在,對附近社區生活品質的提昇具有正面貢獻,亦為促進地 方繁榮的關鍵。(3)學校和社區互動下所產生的交通、垃圾、和學生吵雜 等問題是四所受訪大學的共通特性。(4)居民和師生表示遇有問題時,對 學校有和社區是否有共同商量解決問題對策的管道並不清楚。(5)各校社 區居民在資源的需求同中有異。多數民眾希望學校開放體育館和圖書館。逢 甲大學居民希望能到學校聽專題演講、欣賞藝文表演。東海大學居民對訓練 班的興趣較濃。(6)師生認為不同服務項目應依照居民住家離大學的遠近 區分服務對象。逢甲和東海師生認為可開放圖書給縣市居民,而中原、輔仁 師生認為宜以社區居民為主。輔仁大學希望在宗教活動上以台北縣民眾為服 務對象。本研究結果除能增進大學與社區互動狀況之瞭解外,並可提供大學 採取加強與社區互動關係措施之參考。

關鍵詞:大學、社區、生活品質、服務功能

本研究資料取自伊慶春教授主持,章英華教授和作者參與之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私立大 學與社會互動關係之研究(II)」,特向經費補助機關教育部與伊、章兩位教授致謝。

田芳華

國立台灣大㈻師㈾培育㆗心助理教授

(2)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d how member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residents nearby campuses perce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ch other. Survey and intensive interview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faculty, students and local residents about their life quality and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four private universities.

Results showed that: (1) University faculty and students tended to believe that local community servic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college education. (2) These universities di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residents living near around campus. They helped local economy as well. (3) All four communities had similar problems, including traffic jams, garbage disposal difficulty, and nois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se universities.

(4) Residents around campuses did not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university authorities when problems between them occurred. (5) Demands of university service by local residents varied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Most local residents demanded access to university sports facilities and libraries. Residents near Feng Chia University hoped to attend seminars and art performances. Residents of Tunghai University campus wished to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workshops. (6) The majority of faculty and students believed that the service provided by universities should vary with different customers. Faculty and students at Feng Chia University and Tunghai University welcome the idea of providing acces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county residents. Faculty and students of both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and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wanted such facilities open to local residents only. With regard to the religious services,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chose to reserve service to citizens in the Taipei Count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not only enh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vate university and their local residents, but also supply reference information to universities for promoting their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local communities.

Keywords : university, local community, life quality, service

Flora F. Tien

Assistant Professor,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 Inquiry of Partnership between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Their Local Communities

(3)

壹、導論

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三:教學、研究、與服務。相較於對大學教學和研 究的重視,針對大學服務功能的探討向來是高等教育領域中比較冷門的研 究主題。由於教學和研究活動向來以師生為主體,因此文獻中有關互動關 係的探討,多數著眼於師生之間的教學或研究帶領關係(Bianco-Mathis 和 Chalofsky, 1999)。至於服務方面的討論,除了強調大學須發揮推廣教育功 能之外,一般對於大學和所在地社區之間互動關係的實證研究著墨有限。

在一般社會大眾心目中,大學是知識份子齊聚的殿堂,文化傳承與創 造的寶庫,因此不僅地方政府對大學的公共服務貢獻有較高的期許,地方 居民也認為大學之存在能為生活品質提供基本保證(Ebner, 1993;Pilisuk, Parks, 和 Hawkes, 1985;Whorton, Gibson, 和 Dunn,1986)。然而,在現實 生活中雙方對彼此的期望落差,卻容易引起地方社區與大學之間的摩擦衝 突,甚至影響大學的聲望與發展。以我國近年發生的暨南大學事件為例,

1999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地震,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暨南大學基於師生安全的 考量,宣布暫時遷校台北(吳南山,1999;楊慧菁,1999)。該決定引起埔 里鎮居民與民意代表之反彈,認為當初暨南大學建校之初,地方社會提供各 種方便條件支持設校,然而設校之後,該校不但對社區少有回饋,更在臨危 之際,棄居民不顧而出走。此事件最後不僅導致校長下台,也引發公眾對於 大學和社區關係的關切(〈大學社區〉,1999;李丁讚,1999;〈埔里大學 生〉,1999;陳瓊如,1999;顧忠華,1999)。

回顧高等教育史,大學如何和地方社區之間保持友善良好的關係,自 古就不是件容易學習的課題。這方面最著名的英國案例是劍橋大學的設置 緣起。西元1209年,原來在牛津鎮生活的牛津大學部份學者,因為與地方居 民發生嚴重衝突,憤而決定出走,搬到劍橋鎮另行自立門戶。到了西元 1226年,由於聚集到劍橋鎮的學者越來越多,他們成立正式的組織,不僅 有對外的首長代表(Chancellor),也設置例行的研讀課程,由學員擔任教 師。原來商業活動就很昌盛的劍橋鎮,更因為劍橋大學的創建而在濃郁的學

(4)

術文化氣息下更行蓬勃發展。後來劍橋學人在西元1231年受到英王亨利三式 的庇護,英王正式頒佈命令使得學人免於地主的剝削,劍橋大學的發展乃逐 漸步入正軌(Cambridge University, 1998)。從劍橋大學的發展歷史可以觀 察:固然劍橋大學的創建是源於學者和牛津鎮居民之間的緊張衝突,因為不 得已才選擇出走的發展結果,但是劍橋學人後來和劍橋鎮地方仕紳勢力之間 的微妙關係,也要仰賴英王居間維護方能獲得保障。無論自牛津出走或在劍 橋生根落地,大學和地方社區之間的互動一直與學校的發展狀況息息相關。

在美國,私立大學和所在地的地方社區所衍生的共生關係亦引人矚 目。根據現行美國法律的規定,私立大學為非營利的事業機構,並不需要 負擔房地產稅。可是房地產稅對於大多數的美國城鎮來講,卻是地方政府最 主要的收入來源。在地方政府財政負擔日趨沈重的情形下,地方政府和居民 逐漸對於無須擔負房地產稅的大學起了疑慮,而有「市鎮和大學袍」(town and gown)兩全不得其美的說法。在地方政府和大學的協調下,雙方商談出 不同的方式來解決錢的問題。例如,有的大學採用少額自願付費的方式來代 替稅款;有的負擔地方政府因為大學的設置而多支出的公共設施費用,像地 下道污水處理、消防設備等;也有的為大學新購置的土地建築負擔一定年限 的房地產稅。其實,這筆錢的帳是非常難算清楚的。私立大學固然以非營利 機構的身份而取得免繳房地產稅的權利,的確影響到地方政府的稅收。不過,

因為設置大學而為地方帶來大量師生,不僅為地方開拓商機促進繁榮,也為 地方居民創造工作機會,政府也間接因為經濟活動的頻繁而增加稅收。

美國在196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逐漸重視對於大學和社區之間的關 係。由於當時都市高失業率和種族問題,公眾與學界的注意力不約而同的 放在如何幫助城市居民解決問題上。有的城市大學裡的校長還高呼:「要和 市政府一起合作來重建城市」。在大學投入本身人力物力資源的情況下,各 式推廣教育、為弱勢族群尋求醫療服務、甚至幫助貧戶和老人找到房屋安身 等各項計劃紛紛出籠。但是,很不幸的,實行的結果是失敗案例遠多於成功 的案例。大多數的計劃若不是無疾而終,就是讓大學和社區之間的關係陷入 衝突緊張狀態。

(5)

是故,曾任哈佛大學校長的Derek Bok在回顧美國這段高等教育史的時 候,直陳社區服務是項高度風險的事業(Bok,1982)。他明白表示,只有 在兩項條件兼顧的情形下,大學才能考慮從事社區服務。第一項是對大學來 講,為了服務而支出的花費或代價必須很小。第二項是不能為了幫助某些地 方團體而激怒其它人。否則,實施的結果只會事倍功半,徒增事端。

相對於Bok的謹慎態度,Maurrasse(2001)強調:大學不應只考慮到自 身的利益,而忘卻身為機構公民的責任。他認為建構大學和社區之間的伙 伴關係是大學社會良心的延伸。在探討美國大學和社區關係的實例中,有可 蓋特學院幫助紐約低收入社區建立願景,大學因而成為低收入社區的資源

(Weinberg, 1999),有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和社區發展合作伙伴關係(

Mayfield, Hellwig 和 Banks, 1999)等。其中,Maurrasse的研究成果令人矚目

(Maurrasse, 2001)。他以賓州大學(研究型)、舊金山州立大學(公立都 市型)、賽維爾大學(私立傳統黑人大學)、賀司特司社區學院(社區學 院)為研究對象,採用個案訪談方式探討四種不同類型大學和其所在地社區 之間的關係。根據其研究結果:大學與社區之間糾葛的歷史與權力關係、外 來經費的奧援、公眾部門的支持、大學本身的文化、以及大學的型態等因 素,在在影響到大學和社區間的互動。

儘管Bok和Maurrasse對於如何維繫學校與社區關係的建議積極程度有 別,不過,兩者都認為社區服務工作必須符合學校所肩負的教育使命。

Hackney指出: 大學和社區之間的良性互動必須奠基在學校的教育使命上,

強調以學術基礎之公共服務為合作導向(Hackney, 1986)。 Stein, Ward 和 Cislo(1992)表示:學校在運用本身資源來協助社區需要之時,也須兼顧 教學和研究的任務。Forrant 和Silka(1999)認為大學除了影響地方社區經 濟活動外,應同時考慮提供大學生有意義的學習經驗。Zeldin(1995)也主 張透過社區和大學的合作,來促進青年發展。Judkins 和 Lahurd(1999)強 調大學和社區之間的互助合作應注意到人口結構的改變和多元文化。他山之 石可以攻錯,美國大學和社區互動的經驗與相關研究,應該仍然值得國內教 育決策當局和大學加以對照深省。

(6)

就與前述美國私立大學和地方社區的互動經驗對照來講,相較於美國 對於私立大學該不該免交財產稅,或者以什麼樣的方式交錢才比較合理仍有 爭議,目前在台灣的私立大學和地方之間在稅收方面並沒有明顯的利益衝 突。因此當探討我國私立大學和地方社區關係的時候,稅收問題並非焦點。

作者關心的是,大學如何能夠加強服務功能,幫助社區,使得兩者得以共同 發展和諧互助的合作關係。近年來台灣社區整體營造意識逐漸抬頭,社區居 民相當重視提高生活品質(王秋絨,1997;林振春,1998)。大學的資源和 專業人力正可以提供地方社區適當的協助。如果大學能夠配合地方需要,瞭 解社區提昇生活品質之期望,與地方社會互動良好,那麼不僅有助於提高學 校聲望,也較可能獲得地方的實質支援。

在我國,私立大學對人才的培育佔有重要地位。以學校數目而言,在 目前145所四年制大學和獨立學院中(不含專科學校),私立學校有94所,

佔全部的三分之二。以教師人數來講,私立大學有將近三萬名專任教師,約 為我國大學校院教師人數的五分之三。從學生人數來看,七十萬的大學部和 碩博士班私校學生,約佔該教育階段學生總人數的七成 (教育部,2005)。以 數量來看,私立大學校院的確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構成主力。

本文以歷史較為悠久的私立大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原因有二:首先,

大學的校園發展與社區互動關係和期望的形成不是一蹴可躋的。從人文區位 學(human ecology)的觀點來檢視台灣私立大學附近社區的發展歷史,多 數私立學校在籌建學校的過程中,最初校址多位於地價低廉的地區或者市 郊,並不是建校之始就有所謂校園社區或民宅林立的地理環境。隨著校務日 益發展,學校逐漸向外開拓。學校附近的土地有的被收購為校地,有的因應 學生和教職員的需求而開發成住商混合區,進而逐漸在生活機能上與地方社 區發展成相互依賴的共生關係(伊慶春,章英華,田芳華,1998)。因此,

選擇發展歷史較為悠久的私立大學,在其形成客觀社區環境之事實條件下,

檢核其與周遭社區居民之互動關係更具實質意義。

其次,近年來為擴充民眾的高等教育就學機會,政府對私人興學採取 開放政策。私立大學在先天的條件下本來就不像公立大學般容易爭取到豐厚

(7)

的政府經費奧援,而新興私立大學及學院林立的結果,也使得歷史較為悠久 的私立大學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在面臨公立學校同儕機構和私立大學新秀 群起競爭的狀況下,老牌的私立大學如何爭取所在地社區之社會資源和支 持,以提高學校聲望和形象,將成為這些學校爭取生存的重要議題之一。

國內探討大學和社區關係的文獻,有些從「學校社區化」或「社區學 校 化 」 的 觀 點 闡 述 社 區 和 學 校 結 合 重 要 性 ( 李 麗 日 ,1999;林明地,

2002);有些以中小學和社區的互動為主,在學校本位課程概念下,嘗試 從社區找尋教學資源 (余安邦,2005;陳麗華,王鳳敏,陳烘玉,2003);

有的重點放在終身教育和公民教育面向,探討社區大學的功能與發展(黃 富順,2002;蕭佳純,2004);在大學教育階段,有的鼓勵大學肩負回流教 育重任(楊國賜,2002),有的以具體個案說明大學對社區互動的基本作法

(呂迺玲,2001;李振賢,2000),也有的以大學教師為對象,探討影響大 學教師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之因素(汪夢怡,2003)。這些研究在探討學校和 社區關係上有其重要貢獻。不過上述文獻整體來講,在研究方法上,較少有 學者以實證方式進行調查。在研究對象上,也較少研究分別針對社區居民和 大學師生的認知進行探究。在研究議題方面,以往文獻較少有研究觸及大學 師生對於大學服務功能與社區服務之性質定位的看法。然而,除非師生認同 社區服務的重要性,否則較難期望大學在行動上採取積極的作法。因此,瞭 解大學師生對於服務功能的認知應是探究大學該如何發揮社區服務功能的基 本工作,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此外,要達成大學和社區發展健全關 係的目標,就得從瞭解社區和大學雙方的互動現況出發。因此本文第二個目 的即在於探索居民和師生怎樣看待社區和大學互動生活經驗。又,大學若想 與社區發展良好的互動關係,最好能清楚對彼此的期望和需求。 Thompson, Story, and Butler(2003)甚至指出大學不宜依照自己事先設定的規劃步驟來 幫助社區,而應該支持社區自己選定優先順序。惟有以符合社區利益的事物 來進行合作,才能有效改善大學和社區之間的關係。有鑑於此,本文第三個 目的即為瞭解社區的需要為何。這樣的瞭解,最好從針對大學和其鄰近社 區,就雙方對提升生活品質的期望進行實際調查。透過不同大學之間的比

(8)

較,將更容易讓各大學從研究結果中瞭解自身特色與問題,進而找到加強與 社區之間互動關係的著力點。

整體來講,本文以實證研究方式進行,藉調查社區居民與大學師生意 見,探討目前私立大學與社區之互動關係,比較不同大學社區居民的需求和 師生期望,進而提出建議,以供教育當局作為制定提昇私立大學與社區關係 之政策參考。具體而言,本文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1.對於大學服務功能的師生認知:

(1)與教學和研究功能相比,大學服務功能的重要性究竟如何?對服 務功能重要性的看法是否會因不同學校而有差異?

(2)社區服務是否應成為大學教育的一部份?從事社區服務的益處為 何?不同大學之間是否有差異?

2.社區與大學的互動經驗

(1)社區居民對居住在大學附近常見的生活問題有哪些?

(2)居民和師生怎樣看待社區和大學互動生活經驗?

(3)大學的存在對於附近社區生活品質有怎樣的影響?居民和師生的 滿意度如何?

(4)社區居民和大學溝通的狀況如何?當有問題發生時,社區是否和 校方討論解決方法?

3.社區的需求為何?

(1)社區最需要學校配合哪些服務項目?

(2)對大學開放資源項目的認知上,社區居民和師生的看法如何?

(3)在師生眼中有關學校資源開放的社區服務對象為何?

貳、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輔仁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和東海大學之師生與附近 社區居民為對象。在考慮地理位置和學校性質下,所選之四所私立大學分別

(9)

位居台灣北部與中部,學校歷史發展較為久遠,周圍開發程度較高。其中,

輔仁大學和東海大學的性質較近於綜合大學且未經過學院升格為大學之階 段,中原大學和逢甲大學則屬於由學院轉型為大學之範例。

二、資料蒐集: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

(一)深度訪談

本研究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採取不同的資料蒐集方式。基本上,個別 之學校行政主管、教職員、學生、村里長或社區領袖、以及附近商家採取深 度訪談方式進行。學校行政主管和教職員為熟捻大學與社區交流經驗,並參 與政策擬定或執行者;村里長或社區領袖則多為代表社區利益,對地方所知 甚詳,並和大學行政當局有過接觸經驗者;商家是在學校附近做生意營生多 年,熟悉環境變遷者;學生則為常在學校附近出入甚而居住之人。深度訪問 內容主要著眼於對於學校生活圈之範圍界定、經濟活動類型與消費型態、學 校與社區對彼此提供之服務項目和功能、過去合作或衝突之經驗、生活品質

、與對雙方關係之未來展望等部份。訪問之實施按照前述範圍由研究人員向 受訪者提出問題,並視當場訪問情形酌增若干題目,以求深入瞭解該校或該 社區之特殊案例。現場有專人協助記錄並錄音,以便在訪問結束後整理訪問 稿。本研究總共進行十九場訪問。訪談結果除有利於對大學和社區互動概況 之初步瞭解外,也作為問卷設計的參考。

(二)問卷調查

居住在大學附近之社區居民則採取問卷調查之面訪方式。面訪母體為 戶籍設於四所大學附近村里,年滿六十五歲至六十四歲未被褫奪公權之 國民。第一階段立意選取大學附近村里,第二階段從選取之村里中,按照 村里人口數之大小比例,採簡單隨機取樣抽出被訪問者。由於本研究目的是 在瞭解大學與社區居民之互動關係,因此在選擇母體所在之村里時,即參考 四所大學所在縣市最新行政區域圖,選取靠近大學附近且以住宅商業為 主之村里。本研究之重點為學校附近社區,在各大學村里各抽出五百名樣 本,合計共2000個樣本。

(10)

大學老師與學生分別以郵寄問卷和自填問卷方式進行。教師部分以專 任教師為對象採簡單隨機抽樣方式,每校50份,共200份為目標。學生部分 將各校學系依照大學聯考之分類標準區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組為一類,

第二、三、四組為一類,針對學系採簡單隨機抽樣,每校抽200名學生,每 校以成功樣本100名,共400份為目標。

上述各式問卷設計於擬定草稿後,再實施田野預試,根據訪員回饋修 改題目再作定稿。調查問卷除受訪者基本資料外,分成五部分:(一)社區 意識旨在瞭解居民居住狀況,居民對學校之認同程度,師生對學校附近環境 之熟悉程度、居民與師生之間的互動關係。(二)經濟效益著眼於調查學校 附近生活圈之經濟活動。(三)生活品質旨在瞭解居民對於居住在大學附近 的生活品質評價。(四)服務功能部分幫助吾人瞭解學校為社區居民所提供 之服務項目、社區居民使用狀況,以及師生主觀認定學校應提供社區服務之 項目和範圍。(五)師生與居民對雙方未來關係之評估與展望。

四、調查問卷信效度與資料分析

本文以四所大學之比較為主,探討重點放在服務功能的部分。資料分 析以問卷調查的量化資料為主,深入訪談的質化資料為輔。問卷調查的問卷 設計與發展以質化訪談結果與相關文獻為基礎訂定初稿,經三位專家開會討 論修改問卷,提出題目編擬建議與題意清晰度等字句修酌意見,爾後修正稿 經過預試程序,再由專家開會討論修訂確認最後問卷版本而成,因此本問卷 應具備專家效度與表面效度。至於問卷信度,本研究所採用之生活品質和服 務功能部分,其師生問卷在生活品質經驗題目之內部一致性係數為.67,開 放服務題目之內部一致性係數為.57。居民問卷在對社區附近問題評估題目 之內部一致性係數達.72,生活品質經驗題目之內部一致性係數為.63,服務 相關題目之內部一致性係數為.89。整體而言,問卷已達可信程度。本研究 對量化調查資料所採用之統計分析方法為描述統計和卡方檢定,至於訪談記 錄則以摘錄擇要方式呈現。

(11)

參、資料分析與討論

一、對於大學服務功能的師生認知

(一)教學、研究和服務功能之比較

從事教學、研究和服務是大學最主要的三項功能。表1列出四所學校師 生對此三功能的看法。基本上,四校師生的態度並沒有顯著差異。大多數的 師生認為大學應該先把教學和研究做好,再行從事社區或社會服務的工作。

在三種項目所佔的比重上,四所私立大學師生的想法都很接近:大約四成五 的精力致力於教學,三成三的努力放在研究上,而放在服務上的比重最低,

佔兩成左右。

(二)對社區服務的看法

雖然放在服務項目上的比重敬陪末座,但是絕大部份師生也都贊成社 區服務應該成為大學教育的一部份。進一步來講,多數師生認為大學藉由和 社區的交流互動,依次有下列的好處:幫助學生接觸社會的現象;幫助學生 學以致用,直接服務社會;幫助學校敦親睦鄰,做好公共關係;幫助老師從 事與社區相關主題的研究。在前兩項益處上,本研究發現不同學校師生的看 法有顯著差異的現象。輔仁大學勾選前兩項的比例都高於中原大學。中原大 學師生顯得較為實際,有將近八成的師生認為從事社區服務主要是為增進學 校和社區之間的關係,高出輔仁大學將近十二個百分點。

表1 四校師生對於大學服務功能的認知

學 校 別 ( % )

變項描述 N 輔仁 中原 東海 逢甲 Chi-square df

教學、研究、社會服務功能優先次序 教學 為主、 研究第

二、 社區服務第三 172 26.0 26.2 25.4 32.5 3.955 6

把教學和研究做好,

再從事社會服務 258 44.9 40.0 41.3 39.9 三者同時並行 194 29.1 33.8 33.3 27.6

(12)

各校百分比

教學 45.3 44.9 45.7 45.2

研究 33.7 34.7 32.1 34.2

社會服務 21.0 20.4 22.2 20.6

您是否贊成社區服務,也是大學教育的一部份

贊成 569 89.1 89.7 92.7 88.4 2.226 3

不贊成 62 10.9 10.3 7.3 11.6

大學和社區交流的好處 幫助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

有 556 93.7 82.4 88.2 85.6 8.411* 3

無 81 6.3 17.6 11.8 14.4

幫助學生學以致用,貢獻社會

有 439 77.2 64.2 72.8 62.3 10.404* 3

無 198 22.8 35.8 27.2 37.7

幫助學校從事與社區相關主題的研究

有 292 48.0 39.2 49.7 45.5 4.087 3

無 345 52.0 60.8 50.3 54.5

幫助學校敦親睦鄰,做好公共關係

有 461 66.9 78.4 70.8 73.1 4.841 3

無 176 33.1 21.6 29.2 26.9

* P<.05

二、社區與大學的互動經驗

(一)社區居民對於學校附近社區問題嚴重性的評估

大學附近社區生活的品質可以從居民對學校附近社區的主觀感受來評 估。由於大學的存在可能多少都會影響到附近社區的生活品質,而社區居民 和大學的互動經驗又會影響到彼此之間的合作衝突關係,因此底下將透過調

表1 四校師生對於大學服務功能的認知(續)

(13)

查資料和深入訪談來進一步瞭解受訪者的看法。

表2呈現四校居民對社區問題的主觀感受。對居民來講,在各項目中最 感到困擾的首推停車問題,其次是住家附近交通擁擠,再來是治安問題。逢 甲居民於此問卷大體上反映為交通擁擠問題和學生吵雜所苦。有四分之三的 輔仁大學居民則勾選停車問題嚴重,中原大學則有一半以上的附近居民認為 停車和交通擁擠亟待解決。而四校中,東海大學附近居民在停車方面的困擾 比例最低,但也有四成左右。無論對哪一所大學來說,停車和交通擁擠問題 都是各大學的夢魘。像東海大學附近的居民就表示:「我覺得學校應該跟我 們討論一下,看有什麼辦法解決一下交通的問題。」深入訪談資料也顯示,

交通擁擠問題常伴隨土地問題一起出現。以困擾逢甲大學師生的土地問題來 講,校方表示:道路規畫因為軍中反對的關係,由原來的25米縮減為15米,

以至於和附近軍眷區大鵬三村經常為停車和交通擁擠問題產生摩擦。而逢甲 附近的商家甚至在深入訪談中呼籲政府要徵收逢甲大學的一部份土地來拓寬 文華路:「大部分人潮都擁擠在這裡,因為學校那個牆圍太出來了,那個路 變很小啊!那很小的話,人家要過路的人很多嘛,都很擁擠啊,每次都塞在 那邊,希望他們可以打通。」在租屋問題上,深入訪談的資料顯示,東海大 學學校當局已經積極著手解決學生租屋問題,希望藉由和房東之間的座談協 商,一方面能使學生以較低廉的租金解決住宿問題,另方面也能幫助房東提 高房屋出租率。或許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東海師生在租屋問題方面的困 擾有望減輕。深入訪談的質化資料顯示治安問題是居民關心的重點。東海大 學附近社區不僅機車失竊率高,女學生的人身安全的問題更需要正視。社區 居民表達了守望相助的心聲:「我想店家跟學生應該一起為這裡的生活品質 和環境衛生負責。大家應該彼此守望相助,因為這裡的治安不太好。」改善 治安,提升生活品質是社區居民深切的願望。

(14)

表2 四校居民對住家問題的卡方考驗

學 校 別 ( % )

變項描述 N 輔仁 中原 東海 逢甲 Chi-square df

交通擁擠

嚴重 437 48.5 52.0 51.8 67.8 18.337*** 3

不嚴重 356 51.5 48.0 48.2 32.2

環境衛生

嚴重 231 28.1 28.9 27.4 33.3 2.022 3

不嚴重 553 71.9 71.1 72.6 66.7

治安問題

嚴重 247 33.7 30.7 32.5 30.7 .556 3

不嚴重 527 66.3 69.3 67.5 69.3

租屋糾紛

嚴重 54 7.9 5.8 6.2 18.1 16.418*** 3

不嚴重 497 92.1 94.2 93.8 81.9

停車問題

嚴重 475 76.8 53.3 43.8 68.7 54.327*** 3

不嚴重 307 23.2 46.7 56.2 31.3

與大學土地爭執

嚴重 29 6.1 3.5 5.6 8.9 - -

不嚴重 449 93.9 96.5 94.4 91.1

學生吵雜

嚴重 156 17.2 23.0 16.5 31.1 14.414** 3

不嚴重 551 82.8 77.0 83.5 68.9

*** P<.001 ** P<.01 有的細格內的個案數小於5,故不列卡方考驗

(二)居民和師生對互動生活經驗的看法

社區居民對其住在大學旁生活經驗的表達呈現在表3。就項目之間的比

(15)

較來講,各校居民約有九成以上皆同意「大學能促進地方的繁榮」、「大學 是附近住家良好的運動場所」的正面說法。另外,認為「大學就像住家旁的 公園」、「大學的發展與地方的建設有密切關係」、「大學附近交通特別擁 擠」的民眾,各校也都超過八成。有六成到七成的居民,則相信「大學有助 於附近中小學品質的提高」和「大學對地方的公共事務並不熱心」。在不同 的項目上,四所學校居民的看法呈現顯著差異的情形。以逢甲大學為例,有 高達九成七以上之居民反映,逢甲大學的存在固然增進了地方的繁榮發展,

但是也讓他們飽受附近交通擁擠之苦。居民表示:「學生是路霸啊!車子都 亂亂停啊!還有圍牆旁邊的路邊攤都是學生擺的。現在不只是公車不能走,

連軍車都走不進來,給我們里民造成很大的困擾。」相對於輔仁大學只有三 成的民眾同意「大學生是附近吵雜髒亂的主要原因」,逢甲大學有近三分之 二的民眾支持該看法。輔仁大學在某些項目上的百分比在四校中也名列前茅。

像輔仁有九成的民眾認為「大學的教職員和地方居民沒有什麼往來」,超過 四成三的人同意「大學有提供附近居民良好的進修機會」,而不同意「大學 附近居民程度比較高」的比例則超過六成。

表3 四校居民與師生住在大學附近生活經驗的卡方考驗

學 校 別 ( % )

變項描述 N 輔仁 中原 東海 逢甲 Chi-square df

一、居民部分 大學就像住家旁的公園

同意 651 87.0 84.7 86.2 82.6 1.748 3

不同意 114 13.0 15.3 13.8 17.4

大學是附近住家良好的運動場所

同意 708 92.3 95.3 89.1 89.7 5.852 3

不同意 65 7.7 4.7 10.9 10.3

大學附近居民程度比較高

同意 342 37.2 48.1 54.3 55.7 14.971** 3

不同意 361 62.8 51.9 45.7 44.3

(16)

大學有提供附近居民良好的進修機會

同意 459 75.1 64.1 60.9 64.6 9.042* 3

不同意 234 24.9 35.9 39.1 35.4

大學能促進附近地方的繁榮

同意 717 90.5 95.2 91.1 97.5 10.951* 3

不同意願 49 9.5 4.8 8.9 2.5

大學附近交通特別擁擠

同意 677 85.4 80.8 81.9 98.0 31.574*** 3

不同意 105 14.6 19.2 18.1 2.0

大學附近是良好的居住環境

同意 495 69.5 62.9 72.2 61.3 6.732@ 3

不同意 249 30.5 37.1 27.8 38.7

大學有助於附近中、小學校品質的提高

同意 497 71.8 75.8 67.6 66.7 4.547 3

不同意 208 28.2 24.2 32.4 33.3

大學生是附近吵雜髒亂的主要原因

同意 365 31.2 57.7 50.3 63.8 44.139*** 3

不同意 357 68.8 42.3 49.7 36.2

大學對地方的公共事務並不熱心

同意 414 75.8 69.3 67.1 69.1 3.108 3

不同意 174 24.2 30.7 32.9 30.9

大學的發展與地方的建設有密切關聯

同意 631 84.4 88.8 84.0 88.9 3.401 3

不同意 98 15.6 11.2 16.0 11.1

大學的教職員和地方居民沒有什麼往來

同意 507 90.7 82.4 71.2 77.6 20.430*** 3

不同意 122 9.3 17.6 28.8 22.4

表3 四校居民與師生住在大學附近生活經驗的卡方考驗(續)

(17)

二、師生部分 大學就像住家旁的公園

同意 590 91.1 93.9 95.9 93.9 2.970 3

不同意 38 8.9 6.1 4.1 6.1

大學就像附近住家良好的運動場所

同意 615 92.0 98.0 98.5 98.8 - -

不同意 18 8.0 2.0 1.5 1.2

大學附近居民程度較高

同意 111 17.9 21.6 28.2 16.3 7.223@ 3

不同意 403 82.1 78.4 71.8 83.7

大學有提供附近居民良好的進修機會

同意 321 71.8 65.1 52.2 56.5 12.404** 3

不同意 210 28.2 34.9 47.8 43.5

大學能促進地方的繁榮

同意 618 96.0 99.3 95.4 99.4 - -

不同意 16 4.0 .7 4.6 .6

大學附近交通特別擁擠

同意 618 96.1 97.9 96.4 100.0 - -

不同意 15 3.9 2.1 3.6 0.0

大學附近是良好的居住環境

同意 294 53.6 59.3 54.1 37.9 14.592** 3

不同意 281 46.4 40.7 45.9 62.1

大學有助於附近中、小學校品質的提高

同意 338 51.4 67.5 74.5 68.0 15.560*** 3

不同意 170 48.6 32.5 25.5 32.0

大學生是附近吵雜髒亂的原因

同意 281 27.9 51.8 57.6 52.0 25.973*** 3

表3 四校居民與師生住在大學附近生活經驗的卡方考驗(續)

(18)

不同意 292 72.1 48.2 42.4 48.0 大學對地方的公共事務並不熱心

同意 267 55.7 50.0 58.7 54.1 2.057 3

不同意 220 44.3 50.0 41.3 45.8

大學的發展與地方的建設有密切關連

同意 520 85.6 89.1 89.5 92.6 3.488 3

不同意 61 14.4 10.9 10.5 7.4

大學的教職員和地方居民沒有什麼來往

同意 232 66.3 51.1 53.4 55.4 5.089 3

不同意 181 33.7 48.9 46.6 44.6

*** P<.001 ** P<.01 * P<.05 @ P<.10 有的細格內的個案數小於5,-故不列卡方考驗

在瞭解居民的感受之後,各校師生又怎樣來看待大學附近的社區生活 經驗呢?表3列出各校師生的看法。同樣的問卷題目上,「大學附近交通特 別擁擠」、「大學能促進地方的繁榮」、「大學是附近住家良好的運動 場所」、「大學就像住家旁的公園」依序分別得到各校九成以上師生的認 同。「大學的發展與地方的建設有密切關係」也得到各校八成五以上的師生 支持。研究也發現,各校師生在某些項目上的意見和其附近村里居民近似。

舉例來說,有七成的輔仁大學師生同意「大學有提供附近居民良好的進修機 會」,在四校中比例是最高的。輔仁師生也頗為相信學生的自制能力,只有 四分之一的人圈選同意「大學生是附近吵雜髒亂的主要原因」,而其它三所 學校都有一半以上的師生同意此陳述。中原大學的學生說:「像我以前的房 東就覺得房子租給學生後便得很吵,就是學生吵鬧的問題啦!」比起其它學 校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師生認為「大學附近是良好的居住環境」,被居民認為 附近交通擁擠、大學生吵雜的逢甲大學,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師生同意大學 附近是良好居住環境的看法。東海大學師生在同意「大學有助於附近中小學 品質的提高」比例上最高,將近四分之三。這可能和東海大學設置附屬中小

表3 四校居民與師生住在大學附近生活經驗的卡方考驗(續)

(19)

學有關。不過,在對照各校居民的感受後,發現東海居民對此陳述的同意程 度其它學校的情形並無顯著的不同。

(三)大學的存在對於附近社區生活品質的影響

為了瞭解大學的存在,是否影響到受訪者對社區生活品質的評估,本 研究先詢問居民對於其居住社區整體環境的滿意程度,然後根據所給的滿意 或不滿意的答案,進一步追問大學的存在是否為其對環境感到滿意的重要原 因。表4顯示,各校有超過七成以上的居民傾向於滿意住家附近環境。其中 以逢甲大學居民比例最高,傾向於滿意的人超過八成五。對回答滿意的逢甲 居民而言,有六成五的人認為逢甲大學的存在是他們對住家環境感到滿意的 重要因素。比較起來,中原居民勾選中原大學就在住家附近是他們對周遭環 境感到滿意之主因的比例最低,只有四成。一般而言,大學的存在對社區居 民非常重要。東海大學居民認為:「東海大學設在這裡帶動了這個社區的發 展。」中原大學附近的居民亦表示:「(如果)這個學校遷走,你一遷走,

那本市都黯淡了。」師生的看法列於表4。和居民資料對照起來,師生對於 學校附近社區環境感到滿意的百分比較居民來得低,大約低了百分之三十左 右。在各校之中,尤以輔仁大學師生的滿意程度最低。相對於其它各校有將 近一半的師生對周遭社區環境感到滿意,輔仁師生圈選滿意的人數僅有 三成。對於傾向滿意的人來講,各校都有九成以上的人相信大學的存在是 其對附近社區環境感到滿意的主因。東海大學教師就表示:「要是把東海大 學抽離掉的話,我看本社區就要垮掉了。我覺得社區因為有東海大學的存在 而顯得有意義。」

表4 四校居民與師生對社區附近評估與遇有問題的溝通情形

學 校 別 ( % )

變項描述 N 輔仁 中原 東海 逢甲 Chi-square df

一、居民部分

您對住家附近的整體環境感到滿意嗎

滿意 613 73.5 73.5 72.2 86.3 14.829** 3

不滿意 189 26.5 26.5 27.8 13.7

(20)

大學就在住家附近,是您對整體環境 感到滿意的重要原因嗎

同意 324 52.4 41.8 57.6 65.4 18.124*** 3

不同意 270 47.6 58.2 42.4 34.6

社區居民不知道如何要求大學來幫忙地方的建設

同意 650 80.9 89.5 77.9 75.6 16.656* 3

不同意 52 7.5 3.0 8.5 6.8

無意見 101 11.6 7.5 13.6 17.6

當社區發生某些問題時,社區有無和校方討論解決方法

有 62 10.5 5.5 7.0 7.8 16.358* 6

沒有 382 47.5 57.0 46.7 39.0

不清楚 360 42.0 37.5 46.2 53.2

二、師生部分

您對住家附近的整體環境感到滿意嗎

滿意 284 31.3 45.9 49.2 48.8 12.196** 3

不滿意 351 68.8 54.1 50.8 51.2

大學就在住家附近,是您對整體環境感到滿意的重要原因嗎

同意 238 91.9 96.6 92.0 91.8 - -

不同意 18 8.1 3.4 8.0 8.2

社區居民不知道要如何要求學校來幫忙地方的建設

同意 467 74.4 68.7 74.2 75.4 17.198** 6

不同意 84 8.5 22.4 11.3 10.8

無意見 86 17.1 8.8 14.4 13.8

當社區發生某些問題時,校方有沒有和社區討論解決方法

有 167 25.6 25.0 19.0 35.9 33.578*** 6

沒有 59 3.9 10.1 16.9 3.6

不清楚 413 70.5 64.9 64.1 60.5

*** P<.001 ** P<.01 * P<.05 有的細格內的個案數小於5,故不列卡方考驗

表4 四校居民與師生對社區附近評估與遇有問題的溝通情形(續)

(21)

(四)社區與大學之間的問題透過何種管道解決?

學校和社區彼此緊鄰,有時發生日常生活或利益上的摩擦在所難免。

當問題發生的時候,雙方是否有共商大計,解決問題呢?表4顯示當進一步 問到「社區發生某些問題時,社區有沒有和校方討論解決方法」時,大部份 的村里居民如果不是回答沒有,就是表示不清楚。輔仁大學居民甚至表示:

「沒有(主動聯繫),說實在我們也不希望給學校覺得我們在麻煩他們。」

相對於社區居民答「有」的人多只佔個位數的百分比,大學師生回答校方「

有」和社區討論解決方法的比例較高。逢甲大學甚至有三成五的師生表示學 校有和社區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對策。而東海大學師生說有的比例最低,不 到兩成。質化訪談資料顯示,有的大學非常重視與社區居民的互動機會。例 如中原大學教師表示:「我們副校長和總務長都會去參加里民大會。」其舉 水患問題為例,指出當學校碰到與社區互動的問題時,「我們會專門指定一 個老師,來讓他說你可以少教幾個鐘頭。那當然這個老師他本身跟各個機關 的關係也是好一點的,然後就是說特別你一個禮拜可以少教一個鐘頭,所謂 我們叫緊縮鐘點,然後你專門負責去追蹤這個案子的進行,學校是有這樣 做。」逢甲大學則認為在學校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建議大學與社區的互動「

還是應該由政府來出面,然後學校可以提供技術跟知識的協助。政府要有一 個行政組織系統來推動這個工作,然後提供資源經費給你」。

三、社區的需求

(一)社區對大學服務項目的需求

表5呈現社區居民認為需要大學提供服務項目的分析結果。在各種項目 的需求百分比裡,「開放校園運動場」成為四校居民共同之最愛,高居排行 榜第一名。而要求開放「圖書館借書」,則位居榜眼地位,分別受到輔仁、

中原、和逢甲三校居民的青睞。東海大學居民則對參加「訓練班」的興趣較 大。整體而言,各校民眾對於問卷上所提之項目,每個項目皆有八成五以上 的民眾認為需要大學提供服務。

(22)

表5 四校居民與師生對大學服務的需求

學 校 別 ( % )

變項描述 N 輔仁 中原 東海 逢甲 Chi-square df

開放校園和操場

需要 591 79.3 87.4 70.1 73.8 19.198*** 3

不需要 168 20.7 12.6 29.9 26.2

開放體育館等運動設施

需要 168 22.8 22.7 22.6 24.8 .327 3

不需要 558 77.2 77.3 77.4 75.2

圖書館借書

需要 85 11.1 8.3 9.8 18.8 10.582* 3

不需要 641 88.9 91.7 90.2 81.3

特殊節日之表演活動

需要 126 19.8 16.5 19.4 14.4 2.290 3

不需要 588 80.2 83.5 80.6 85.6

才藝班

需要 36 10.6 2.6 3.9 2.7 - -

不需要 670 89.4 97.4 96.1 97.3

訓練班

需要 56 5.9 5.7 13.3 6.6 9.995* 3

不需要 659 94.1 94.3 86.7 93.4

專題演講

需要 77 5.9 10.3 16.3 10.4 10.726* 3

不需要 643 94.1 89.7 83.7 89.6

中小學生的義務課業輔導

需要 11 1.1 2.1 2.2 0.7 - -

不需要 689 98.9 97.9 97.8 99.3

社區最需要學校配合哪一方面的事情

(23)

管理學生出入的交通狀況 177 21.2 13.7 19.1 42.4 71.982*** 12 管理學生的生活習慣 115 12.4 20.5 10.9 18.1

開放學校各項設備的使用 161 21.2 29.5 23.0 12.4 協助社區民眾的推廣教育 202 30.1 28.4 30.1 19.8

協助規畫社區發展方案 88 15.0 7.9 16.9 7.3

*** P<.001 * P<.05 有的細格內的個案數小於5,故不列卡方考驗

雖然各校居民對於大學提供的服務普遍顯示高度的需求,但是四校居 民在有些項目上仍然呈現顯著差異的現象。以開放體育館等運動設施和圖書 館借書為例,中原大學居民勾選需求一欄的百分比,居各校之冠,大約九成 七左右。逢甲居民對於特殊節日之表演活動需求比輔仁大學民眾高了八個百 分點。相對於有八成五的輔仁居民想要聆聽大學內的專題演講,逢甲居民想 參與演講活動的比例最高,將近九成五。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在社區最需要 學校配合的事項上,各校呈現顯著差異的情形。以逢甲大學來講,超過四成 的居民最希望學校能幫忙管理學生出入的交通狀況。輔仁大學和東海大學居 民則希望學校能協助社區民眾進行推廣教育。中原大學居民則除了推廣教育 之外,還希望學校能夠持續開放學校各項設備的使用。

(二)學校師生對開放服務項目和服務對象的看法

在看過社區居民對服務項目所表達的參與意願後,各校師生的態度又 如何呢?表6為各校師生表達是否贊成開放學校資源給社區居民使用的分 析。在各項目中,藝文活動表演、推廣教育、專題演講、幫助社區規畫環境 都得到大約各校師生九成五左右的支持。質化訪談資料也顯示,大學平常舉 辦的演講活動是對外開放的。例如「中原有通識活動,像演講、表演一類的 活動,都會張貼海報在校園,並分送附近之學校、工廠和教會張貼。這些通 識活動是歡迎校外人士,包括社區居民參加。」另外,開放校園和操場給大 學附近村里居民使用也得到八至九成的支持。贊成實施中小學生課業輔導和 打掃街道的比例也超過七成。相形之下,對開放體育館等運動設施、圖書館

表5 四校居民與師生對大學服務的需求(續)

(24)

借書投下贊成票的師生百分比就顯得較少了,大概在五成左右。值得一提的 是輔仁大學在開放學校宗教性活動上師生贊成的比例超過八成,遠較他校為 高。即使和帶有基督教色彩的東海大學和中原大學相比,都多出近兩成。不 過,在對外開放圖書館借書一項上,輔仁大學卻只有不到一半的師生投下贊 成票,是四校中最低的。由此表可以看出,師生對大學對社區居民的開放項 目,偏向可以展現師生才能的藝文演講活動,或有生財機會的推廣教育。但 是,對於容易消耗學校資源或與師生使用資源機會具有競爭性的開放體育館 和圖書館借書措施,則抱持較為保留的態度。

表6 四校師生對大學開放服務項目是否贊成的卡方考驗

學 校 別 ( % )

變項描述 N 輔仁 中原 東海 逢甲 Chi-square df

開放校園和操場

贊成 556 81.3 91.9 86.7 88.5 7.298@ 3

不贊成 81 18.8 8.1 13.3 11.5

開放體育館等運動設施

贊成 340 54.0 56.1 47.7 58.5 4.715 3

不贊成 293 46.0 43.9 52.3 41.5

圖書館借書

贊成 372 48.4 62.6 58.5 65.2 9.216* 3

不贊成 256 51.6 37.4 41.5 34.8

藝文表演

贊成 598 95.3 96.5 95.4 96.9 - -

不贊成 25 4.7 3.5 4.6 3.1

推廣教育

贊成 603 99.2 95.9 93.8 100.0 - -

不贊成 19 0.8 4.1 6.2 0.0

專題演講

(25)

贊成 594 94.5 95.2 95.4 96.2 .431 3

不贊成 29 5.5 4.8 4.6 3.8

中小學生的義務課業輔導

贊成 484 81.9 77.4 72.0 78.5 4.636 3

不贊成 145 18.1 22.6 28.0 21.5

協助社區環境美化或建設規畫

贊成 594 95.3 92.5 94.3 98.1 - -

不贊成 31 4.7 7.5 5.7 1.9

清潔打掃附近街道

贊成 492 78.0 74.1 76.9 82.7 3.498 3

不贊成 139 22.0 25.9 23.1 17.3

宗教性活動

贊成 406 82.8 63.0 66.0 50.3 33.136*** 3

不贊成 221 17.2 37.0 34.0 49.7

*** P<.001 *P<.05 @ P<.10 有的細格內的個案數小於5,故不列出卡方考驗

大學師生對於開放學校資源讓外界使用,通常持有正反兩面的意見。

對於贊成採取開放措施的人,本研究進一步追問其認為應該主要以誰為服務 對象—大學附近村里居民、大學所在地的鄉鎮市居民、還是大學所在地的縣 市居民。表7呈現四校師生的百分比分析。首先,因為開放項目性質不同的 緣故,各校師生圈選的服務對象也有差異。整體來講,在校園和操場、體育 館等運動設施、中小學生義務課業輔導、協助社區規劃環境、和清掃附近街 道等項目上,各校師生認為應以學校附近村里居民為主。而藝文表演活動與 推廣教育的服務對象應以大學所在的縣市為範圍。在圖書館借書方面,有接 近半數的東海大學和逢甲大學師生認為應該以台中市(縣)民眾為對象,但 是有超過二分之一的輔仁大學和中原大學的師生覺得應以學校附近村里居民 為主。至於宗教活動上,中原大學師生建議以學校附近村里居民為主,不過

表6 四校師生對大學開放服務項目是否贊成的卡方考驗(續)

(26)

輔仁大學師生則傾向於以縣市居民為對象。這些期望和深入訪談資料相 呼應:中原大學與學校附近幾個地方教會保持密切關係,而輔仁大學則開 放外界民眾參與該校耶誕節等宗教活動。

表7 四校師生認為學校資源開放之服務對象分析

學 校 別 ( % )

變項描述 N 輔仁 中原 東海 逢甲 Chi-square df

開放校園和操場

學校附近村里 299 48.5 69.2 48.4 58.0 32.588*** 6

鄉區市 127 34.7 18.0 19.4 26.6

縣市 17 16.8 12.8 32.3 15.4

開放體育館等運動設施

學校附近村里 194 53.0 66.3 56.2 57.4 6.234 6

鄉區市 80 30.3 22.9 21.3 23.4

縣市 58 16.7 10.8 22.5 19.1

圖書館借書

學校附近村里 147 53.4 51.1 39.8 28.4 25.420*** 6

鄉區市 76 20.7 27.8 15.5 22.5

縣市 130 25.9 21.1 44.7 49.0

藝文表演

學校附近村里 120 21.6 29.8 17.1 18.8 30.286*** 6

鄉區市 140 32.8 32.1 16.5 22.2

縣市 301 45.7 38.2 66.5 59.0

推廣教育

學校附近村里 75 15.0 14.7 14.1 13.6 8.378 6

鄉區市 84 19.5 22.4 12.3 12.1

縣市 365 65.5 62.9 73.6 74.2

專題演講

學校附近村里 101 21.6 21.7 14.9 19.5 28.202*** 6

(27)

鄉區市 94 18.9 30.8 11.3 12.8

縣市 337 59.5 47.5 73.8 67.7

中小學生的義務課業輔導

學校附近村里 235 41.3 59.5 55.5 40.7 13.664* 6

鄉區市 157 37.5 27.0 27.7 40.7

縣市 83 21.2 13.5 16.8 18.7

協助社區環境美化或建設規畫

學校附近村里 353 50.4 70.1 58.0 62.0 14.034* 6

鄉區市 158 37.2 20.1 26.0 26.0

縣市 75 12.4 9.7 16.0 12.0

清潔打掃附近街道

學校附近村里 402 71.7 88.0 80.7 87.1 - -

鄉區市 67 21.2 9.3 14.0 11.4

縣市 20 7.1 2.8 5.3 1.5

宗教性活動

學校附近村里 103 25.6 40.2 23.7 26.3 13.910* 6

鄉區市 91 17.8 26.8 26.3 30.3

縣市 168 56.7 32.9 50.0 43.4

*** P<.001 *P<.05 有的細格內的個案數小於5,故不列出卡方考驗

肆、結論與建議

一、對大學服務功能的師生認知

本研究以實證調查方式探索大學師生對於社區服務的看法、社區和大 學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社區居民的需求。本研究發現,大學的服務功能雖 排在教學和研究之後,但各校師生都贊成社區服務應該成為大學教育的一部

表7 四校師生認為學校資源開放之服務對象分析(續)

(28)

份。無論是幫助學生瞭解社會現象、服務社會,或是幫助學校敦親睦鄰、做 好公共關係,從事社區服務都具備其正面和積極的教育作用。對大學教育工 作者來講,在學校任務與資源競爭的現實條件下,如何在考慮學校師生立場 以及增進學校與社區居民互動關係之間作平衡,是大學善盡機構公民責任時 的必要考量。同時,怎樣將社區服務透過適當的設計成為大學潛在課程,讓 學生從公共服務中培養公民責任感和對學校地方的認同情感,讓教師從帶領 學生進行社區服務能獲得適當的獎勵,這些都是現代大學為破除學校與地方 社會藩籬必須面對的課題。

二、社區與大學的互動經驗

在生活品質方面,社區居民和師生認為大學的存在,對附近社區生活 品質的提昇具有正面貢獻。依照分項評比的結果,大家都認為居住在大學旁 邊所受惠的項目,遠比所帶來的困擾多。在居民眼中看來,大學校園不但是 附近民眾運動休憩的主要場所,也是促進地方繁榮的重要功臣。

再者,學校和社區互動下所產生的交通和學生吵雜等問題幾乎是四所 受訪大學的共通特性。中原大學的社區居民期待大學在未來幫助社區處理垃 圾問題,輔仁大學社區民眾期盼師生支援社區活動,逢甲大學附近住戶希望 大學會同地方政府解決交通擁塞之苦,東海大學社區企盼學校共同執行維護 社區治安工作。在各校當中,雖然逢甲大學居民對於交通擁擠和停車問題多 有抱怨,但是他們對於周遭社區環境的整體滿意程度顯著比其它三所大學的 民眾來得高。東海大學附近的社區治安和租屋問題是令學校當局較為頭痛的 項目,而中原大學在治安和租屋問題上的困擾最少。輔仁大學師生對學校附 近社區環境的整體滿意度最低。對於同時嚴重困擾四所大學師生和社區居民 的停車問題與交通擁擠問題,建議教育部能夠鄭重考慮撥款補助私立大學興 建地下或立體停車場,集中停放汽機車。這樣的作法應當有助於減少大學和 附近居民因交通進出不便而引起的摩擦衝突。一旦交通擁擠和停車的問題能 夠解決,應當有助於改善這些大學和附近社區的緊張關係。為了解決逢甲大 學因土地糾紛而起的停車和交通擁擠問題,建議政府能出面協調相關單位,

包括軍方、教育部、台中市政府地方民意代表、眷區民眾和逢甲大學高層主

(29)

管組成協調會,一起商討斧底抽薪的良策,共同解決居民和師生的困擾。在 未來的治安維護和改進上,建議學校當局應該採取具體措施來降低因治安問 題而在心理上所產生的憂慮。東海大學除了應該與台中縣市當地的警察派出 所保持密切聯繫之外,學校本身也要考慮增加校警人力,加強巡邏常有師生 出沒的附近社區,多在校園和社區設置緊急求救電話、甚至學生自身可以組 織守望相助義工團體,社團教導學生防身術,這些都應該有助於降低治安事 故發生的可能性或傷害程度。

就社區和大學的關係來講,除了經濟活動上的相互依存外,大學仍扮 演資源供給者的角色。社區依賴大學的程度高於大學依賴社區。就雙方之間 的溝通管道和頻率而言,仍然有待加強。至少,應讓社區居民和師生瞭 解到,在大學和社區之間,一旦發生問題,可以遵循哪些正式的管道來解 決雙方之間的問題。像中原大學由學校行政高層主管參加附近社區里民大會 的作法,對居民而言是一種善意的表現,也開啟積極正向溝通的協商管道,

值得其他大學作參考。

三、社區的需求

本研究也發現各校居民在資源的需求呈現同中有異的情形。基本上相 同的需求是,大多數民眾傾向於希望學校能夠開放體育館等運動設施和圖書 館借書服務。有些學校居民的需求特色較為明顯。例如,逢甲大學居民表達 希望能夠到學校多聽專題演講、欣賞藝文表演的需求。東海大學居民則對參 加訓練班的興趣較濃。從民眾需求的角度來看,大學開放圖書館、博物館、

體育館給鄰近社區人士使用,開設各式推廣教育課程等措施,是廣受社區居 民歡迎的選擇。如果能針對各校居民需求,投其所好,相信更能促進大學的 公眾形象,收到敦親睦鄰功效。易言之,如果這些大學有心要加強和附近社 區之間的聯繫,那麼各大學就得加強對居民的宣導工作,讓民眾和師生瞭解 哪些是社區民眾可以使用的資源以及使用這些資源的條件。不過值得注意的 是,大學師生對於開放項目的想法和社區居民有些差距。以開放體育館運動 設施和圖書館借書為例,各校師生傾向於抱持較為保留的態度。

(30)

大學師生對不同服務項目也表達了服務對象應以哪一類民眾為主的看 法。依照民眾住家距離大學的遠近做分類,贊成採取開放措施的師生認為在 開放校園和操場、體育館運動設施、實施中小學生義務課業輔導、協助社區 歸劃環境、和清掃附近街道等項目上應以學校附近社區居民為主要對象。四 所大學裡,逢甲和東海師生認為可以開放圖書給縣市居民,而中原、輔仁師 生認為以社區居民為主。輔仁大學師生在宗教活動上顯得較他更為積極,希 望服務對象能以台北縣民眾為主。這些建議都可作為學校當局採取加強與社 區互動政策時的參考。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在研究方法上,與Maurrasse的研究相比較,本研究的特色在於直接藉 實證調查和訪談瞭解地方居民和師生對於社區生活品質的認知、評價和 期待,而非像Maurrasse般僅以學校和社區菁英領袖的角度,來探討大學如 何和社區形成伙伴關係的過程。儘管兩者在研究對象、方法,甚至研究議題 的重點有差異—Maurrasse以美國大學為對象,就大學和社區之間的歷史和 權力關係、以及結構和機構文化進行深入訪問;本研究以台灣的大學為 對象,針對師生和居民對共同生活圈的生活品質和服務功能意見從事實證 調查與訪談。但是,本研究與Maurrasse所獲得的研究結論近似:大學扮演 資源供給者的角色,而且對地方經濟和生活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

最後,由於本研究的對象僅為私立大學,未來的研究可考慮納入公立 大學,甚至包括不同任務取向的大學和學院進行研究。這樣的研究,可以幫 助吾人瞭解不同型態的大學與社區之間互動關係的特色。此外,對於關心履 行大學公民機構社會責任的學校行政高層人員來講,則不妨考慮以機構研究

(institutional research)的方式針對自己服務的學校和社區進行調查。目前 在台灣,高等教育領域內為各大學量身訂作的的機構研究還很欠缺。機構研 究視各大學為獨一無二的個體,能幫助大學審視自身任務,針對學校需要,

就某特定方面的表現進行評量與建議。台灣近年來高等教育機構數目急速膨 脹,目前四年制的大學和獨立學院已超過一百四十所,較之數十年前,更形 散佈在台灣各角落。在達成學校任務的前提下,如果各學校能夠妥善運用資

(31)

源,與社區建立良性的互動關係,那麼透過學校和地方居民的共同努力,將 會是改善台灣生活環境和品質的有效力量。

參考文獻

大學要有與社區結合的新觀念-暨大校長李家同辭職風波的省思(1999年,11月23

日)。自由時報,3版。

王秋絨(1997)。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伊慶春,章英華,田芳華。(1998)。私立大學與社會互動關係之研究(II):社

區部分的分析。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報告書。

余安邦(2005)。社區有教室的批判性實踐:當學校課程與在地文化相遇。台北:

遠流。

吳南山(1999,9月22日)。 李總統誇北市罵媒體批暨大。中國時報,2版。

呂迺玲(2001)。大學對社區之責任—以元智大學為例。社區發展季刊,39,

374-376。

李丁讚(1999,11月)。權利與共善:從暨大事件探討社區主義。中國時報,15版。

李振賢(2000)。學校、社區與夥伴關係之探討。高中教育,12,52-56。

李麗日(1999)。論學校與社區的結合—以「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之角度觀

之。社會科教育研究,4,183-203。

汪夢怡(2003)。影響大學教師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因素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地(2002)。學校社區化在理念與實踐上的發展趨勢。教育資料集刊,27,

259-280。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埔里大學生,立即回埔里上課(1999年,12月4日)。民眾日報,2版。

教育部(2005)。各級學校校數及相關統計。2005年5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

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seriesdata.htm?open

陳瓊如(1999,11月)。邁向社區生命與共的大學理念。中央日報,14版。

陳麗華,王鳳敏,陳烘玉(2003)。互動俗民誌取向之社區行動課程:「金山國小」

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55,16-27。

黃富順(2002)。台灣地區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7,105-125。

楊國賜(2002)。大學社區服務的理念與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93-103。

楊蕙菁(1999,9月23日)。 暨南大學師生撤走 將暫時停課。聯合報,14版。

蕭佳純(2004)。以公民社會角度論社區大學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研究,6,1-25。

(32)

顧忠華(1999年,11月3日)。大學,築起通往社區的橋樑。聯合報,15版。

Bianco-Mathis, V., & Chalofsky, N. (Eds.) (1999).The full-time faculty handbook.

Thousand Oaks : Sage Publications.

Bok, D. (1982). Beyond the ivory towe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Harvard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1998). A short history: Early records. Retrieved January 14, 2006, from Http://www.cam.ac.uk/CambUniv/pubs/history/hist.html.

Ebner, M. H. (1993). Experiencing megalopolis in Princeton. Journal of Urban History, 19(2), 11-55.

Forrant, R., & Silka, L. (1999). Thinking and doing—doing and thinking: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and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2(5), 814-826.

Hackney, S. (1986). The university and its community: Past and present.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488, 135-147.

Judkins, B. M. & Lahurd, R. A. (1999). Building community from diversity: Addressing the changing demographics of academia and society.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5(5), 786-799.

Maurrasse, D. J. (2001). Beyond the campus: Ho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partnerships with their communities. New York: Routledge.

Mayfield, L., Hellwig, M., & Banks, B. (1999). The Chicago response to urban problems:

Building university-community collaboration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2(5), 863-875.

Pilisuk, M., Parks, S. H., & Hawkes, G. (1985). University scientists and public trust.

Sociology and Social Research, 70(1), 99-101.

Stein, C. H., Ward, M., & Cislo, D. A. (1992). The power of a place: Opening the college classroom to people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0(4), 523-547.

Thompson L. S., Story, M., & Butler, G. (2003). Use of a university-community collaboration model to frame issues and set an agenda for strengthening a community.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 4(4), 385-92.

Weinberg, A. S. (1999). The university and the hamlets: Revitalizing low-income communities through university outreach and community visioning exercis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2(5), 800-813.

Whorton, J. W., Gibson, F. K., & Dunn, D. (1986). The culture of university public service: A national survey of the perspectives of users and provider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6, 38-47.

Zeldin, S. (1995). Communit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s for youth develop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10(4), 449-469.

數據

表 2 四校居民對住家問題的卡方考驗 學   校   別  ( % ) 變項描述 N 輔仁 中原 東海 逢甲 Chi-square df 交通擁擠 嚴重 437 48.5 52.0 51.8 67.8 18.337*** 3 不嚴重 356 51.5 48.0 48.2 32.2 環境衛生 嚴重 231 28.1 28.9 27.4 33.3 2.022 3 不嚴重 553 71.9 71.1 72.6 66.7 治安問題 嚴重 247 33.7 30.7 32.5 30.7 .556 3 不嚴重 527
表 5 四校居民與師生對大學服務的需求 學   校   別  ( % ) 變項描述 N 輔仁 中原 東海 逢甲 Chi-square df 開放校園和操場 需要 591 79.3 87.4 70.1 73.8 19.198*** 3 不需要 168 20.7 12.6 29.9 26.2 開放體育館等運動設施 需要 168 22.8 22.7 22.6 24.8 .327 3 不需要 558 77.2 77.3 77.4 75.2 圖書館借書 需要 85 11.1 8.3 9.8 18.8 10.58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51, Xinyi Rd., Pingtung City, Pingtung County (Room CE21 of Continuing and Extension Education Building,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line

4-7 The photocopy of the letter of agreement between Business Incubation Center of Feng Chia University and the applied company over the operations and cultivations.. 4-8

151, Xinyi Rd., Pingtung City, Pingtung County (Room CE21 of Continuing and Extension Education Building,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lien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The localization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supersymmetric (exact solvable) field theory. A special Wilson loop is also solvable by

Q: Can we at least find the exact string theory background that gives our universe. A: 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enter of Teacher Education at National Central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