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

盛望徽

台大醫院 1內科部感染科 2整合醫學科 3教學部

4台大醫學院醫學系

摘 要

冠狀病毒是重要的人類和動物共通感染病原體。2019 年 12 月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現 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導致在中國武漢及鄰近地區引起 迅速蔓延的肺炎病例流行。隨後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越來越多的病例。2020 年 2 月,世界 衛生組織定名為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簡稱 COVID-19)。

為了與 2003 年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區隔,此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致病原又稱為 SARS-CoV-2,並與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 等為二十一世紀人類最重要之冠狀病毒感染症。本文針對 COVID-19 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防作介紹。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2019

新型冠狀病毒

(2019 Novel coronavirus)

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第二型

(SARS-CoV-2)

肺炎

(Pneumonia)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流行病學與傳播途徑

最 早 的 疫 情 報 告 是 中 國 衛 生 機 關 當 局 於 2019 年 12 月 31 日發佈,第一位感染的個案在 2019 年 12 月初開始,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確定起 源地為某武漢市海鮮市場,可能是因為該海鮮 市場同時也有出售活體野生動物相關,早期調 查顯示絕大多數感染者在該市場工作或經常採 購接觸,雖然該市場於 2020 年 1 月 1 日隨即被 關閉。但是隨著疫情的發展,由初期的侷限性 人與人及動物接觸傳染,發展至有效的人傳人 成為主要的傳播方式1。中國的流行在 2020 年

2 月達到頂峰,到 3 月中,中國新發生確診病例 報告已經下降。但是從 3 月初開始,歐美大陸 報告確診病例急遽上升。到 2020 年 4 月 9 日,

全球確定病例數已經接近 140 萬人,死亡病例 數逾 8 萬人,致死率接近 6% (5.87%),全球包 括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等確診 人數均已超越中國,甚至在英國、義大利及西 班牙等國家的確診病人死亡率已經超過中國,

確診病人死亡率達 10% 2

根據中國研究者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發現,引起 2019 新型冠狀 病毒感染症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聯絡人:盛望徽 通訊處:臺北市中山南路7 號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

(2)

的致病原為全新的冠狀病毒,屬於β 冠狀病毒 屬,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 (SARS) 以及某些 感染蝙蝠冠狀病毒為同一亞型,相似度分別為 Bat-like -CoV (88%)、SARS-CoV (79%)、MERS- CoV (50%),且其進入呼吸道上皮細胞受體結合 器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 亦 與 SARS-CoV 冠狀病毒肺炎致病機轉相同3 SARS-CoV-2 的傳播與流感病毒相同,主要是通 過呼吸道飛沫傳染。當感染者打噴嚏、咳嗽或說 話時,透過飛沫的傳播吸入人體,病毒與呼吸道 粘膜接觸感染進入肺部組織而導致發炎,呼吸道 飛沫傳播風險距離為一至兩公尺以內。另外接觸 傳染,透過觸摸有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然後觸 摸黏膜如眼睛、鼻子或口腔也能進入人體組織發 生感染。除了呼吸道分泌物以外,糞便亦有報告 可檢測到此病毒,因此糞口傳染似乎也可能是 SARS-CoV-2 傳染途徑4

研 究 亦 已 經 證 實 在 無 症 狀 的 潛 伏 期 或 感 染早期就可能發生病毒散播傳染他人5, 6,且 利用核酸檢測發現感染者持續病毒釋放 (viral shedding) 的時間可長達數週,然而個體間病毒 釋放持續時間差異很大,可能與體內病毒量高 低、疾病嚴重程度或自身免疫力有關。在一項 COVID-19 患者的序列核酸檢測研究報告指出,

口咽檢體中病毒核酸持續存在的時間為 8 至 37 天 ( 中位數 20 天 ) 5,而且無症狀感染者或仍在 潛伏期內的感染者都可以造成 SARS-CoV-2 病 毒傳播,此與 2003 年 SARS-CoV 感染僅會在病 患開始有明顯症狀時才具感染力的狀況完全不 同,因此造成 COVID-19 防疫上十分困難7

臨床表現

在 早 期 COVID-19 確 診 的 住 院 患 者 報 告 中, 中 位 年 齡 為 49 至 56 歲8-10。 後 續 在 中 國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超過 7 萬例確診感染的病例 登錄資料顯示,有 87% 的患者年齡在 30 至 79 歲 之 間11。 年 齡 增 加 亦 與 死 亡 率 有 關, 在 70 至 79 歲 和 80 歲 以 上 的 人 群 中, 疾 病 死 亡 率 分別為 8% 和 15% 11。任何年齡的人都可成為 COVID-19 感染者,然而兒童感染比較不常見

且通常是輕症12, 13。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的大規模確診感染病例登錄資料研究也顯示輕 症 ( 無或輕度肺炎 ) 個案佔 81%,中度至重度個 案(如呼吸困難、缺氧需使用氧氣或在 24 至 48 小時內肺部浸潤增加超過 50%) 佔 14%,約有 5% 患者會進展到嚴重疾病如呼吸衰竭,休克或 多重器官功能衰竭11。研究指出高齡或有潛在 系統性慢性疾病的人,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 病、高血壓、慢性肺病、癌症、慢性腎臟病、

免疫功能低下的病患、重度肥胖 ( 體重指數≥ 40 Kg/m2) 和慢性肝臟疾病等,為發生嚴重併發症 的潛在危險因素8-11, 14, 15

COVID-19 的潛伏期目前認為是在接觸暴 露 後 14 天 內, 潛 伏 期 中 位 數 約 為 4 至 5 天,

有報告可長達 28 天14, 15。呼吸道感染之臨床 症 狀 以 肺 炎 為 主 要 表 現, 其 特 徵 是 發 燒、 咳 嗽、喘及呼吸困難8-11, 14, 15。在一個 138 位確 診 COVID-19 肺炎個案的觀察性研究中,發病 時最常見的臨床特徵是發燒 (99%)、全身倦怠 (70%)、乾咳 (59%)、食慾不振 (40%)、肌肉痠 痛 (35%)、 呼 吸 困 難 (31%) 10。 然 而 另 外 有 報 告 顯 示 20% 的 患 者 為 輕 度 發 燒 (<38°C) 8。 另 一個中國 1099 例患者的研究也發現入院時腋 溫超過 37.5°C 僅佔 44% 15,並有少數人出現上 呼吸道感染症狀包括頭痛、喉嚨痛、鼻塞和流 鼻水。除了呼吸道症狀以外,也有報告胃腸道 症狀例如噁心、嘔吐和腹瀉15,最近也有報告 神經症狀表現以及部分個案出現嗅覺和味覺障 16, 17

COVID-19 住院的肺炎患者,發生呼吸困 難的中位時間在起始症狀發作後 5 天至 8 天發 9-11。 因 此 在 COVID-19 肺 炎 案 例 需 要 在 病 程進入第一週末至第二週初時間要特別留意。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是 發 生 COVID-19 重 症 的 主 要 併 發 症。 發 生 ARDS 相 關 的 危 險 因 子 包 括: 年 齡 大於 65 歲、糖尿病和高血壓,其他重症併發 症包括心律不整、急性心臟損傷和敗血性休克 10, 18

(3)

診斷與治療

COVID-19 感染病患之實驗室檢查的特徵,

血球計數顯示白血球數通常是正常或減少,常 見淋巴細胞減少 (lymphocytopenia),其他包括 血小板減少 (thrombocytopenia)、肝轉胺脢指數 升高、乳酸脫氫酶 (LDH)升高8-10。發炎指數 如 D-dimer、C 反 應 蛋 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鐵 蛋 白 (ferritin) 等 升 高、 凝 血 酶 原 時 間 延 長 (Prothrombin time、PT)、 肌 酸 磷 酸 激 酶 (Creatinine phosphokinase、CPK) 升 高、 急 性腎損傷等,患者的血清降鈣素 (procalcitonin) 多 為 正 常8-10。 典 型 COVID-19 影 像 學 檢 查 結 果,胸部 X 光為單側或兩側浸潤,常見為下肺 葉,電腦斷層掃描 (CT) 為毛玻璃混濁 (ground glass opacities)、斑片狀陰影 (patch shadow) 或 肺 泡 浸 潤 (crazy paving、alveolar infiltrates),

此與病毒性肺炎特徵一致,其他較少見的為胸 膜增厚,胸腔積液和淋巴結腫大19。病毒學診 斷部分可以進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檢測或者病毒培養,且此為確診之標準,其他 免疫學檢測如抗原或抗體試劑快速檢測也持續 有廠商開發使用,但準確度不一。

治 療 部 份 主 要 為 支 持 性 療 法, 如 給 予 氧 氣、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退燒和止痛治療。重 症患者建議在安全準備的狀況下,如使用快速 麻醉引導接受早期插管。不建議使用高流量氧 氣 (high flow oxygenation) 或 非 侵 入 性 呼 吸 器 (non-invasive ventilation),以及會產生氣霧性治 療 (nebulization)。COVID-19 肺炎患者不建議使

用類固醇20, 21及非固醇類抗發炎藥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此類抗發炎作 用可能會對疾病的結果產生負面影響,如加速 病程進展、腎損傷加重或引發胃腸道出血等,

甚至影響體溫判讀,故不建議使用20,可以考 慮使用 acetaminophen 做為退燒及止痛藥物。

有關抗病毒或免疫治療,如 Remdesivir,

是 一 種 新 型 核 苷 酸 衍 生 物, 目 前 正 在 進 行 隨 機 分 派 臨 床 試 驗。 體 外 實 驗、 動 物 研 究 和 個 案 報 告 顯 示 Remdesivir 對 於 冠 狀 病 毒 ( 包 括

SARS-CoV 和 MERS-CoV) 和 SARS-CoV-2 可抑 制病毒的活性22-24。氯喹寧 (chloroquine) 及羥 氯喹寧 (hydroxychloroquine) 合併 azithromycin 亦有體外抑制 SARS-CoV-2 活性與臨床治療個

案報告25-28。然而喹寧類藥物在使用前需考慮

藥 物 可 能 的 毒 性 ( 如 QTc 延 長, 以 及 心 肌 病 變和視網膜毒性 ) 和藥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使 用 過 程 中 應 密 切 監 測 患 者 的 不 良 反 應。 此 外由於 COVID-19 與其他的嚴重病毒性肺炎類 似, 可 能 誘 發 過 度 的 免 疫 反 應 而 導 致 細 胞 激 素發生之免疫風暴 (cytokine storm) 29,有研究 證 實 IL-6 抑 製 劑 ( 如 tocilizumab 等 ) 或 干 擾 素 interferon 調解免疫機轉,亦可以做為減少 細胞激素發生之免疫風暴之可能治療藥物29 病毒蛋白脢抑制劑 lopinavir/ritonavir 雖然在體 外 具 有 抗 MERS-CoV 的 活 性30, 然 而 初 期 研 究在治療 COVID-19 感染患者證實效用有限,

在一個以 199 例嚴重 COVID-19 患者連續每日 使用 lopinavir/ritonavir (400/100 mg) 14 天的隨 機分配試驗,與對照組標準支持性治療相比,

使用 lopinavir/ritonavir 組在 28 天時臨床改善或 死 亡 率 上 均沒 有 差異31。 其 他如 favipiravir、

emetine、aplidin 等是否能治療 COVID-19 尚待

研究證實32-34。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預防,

目前已經在進行人體研究中。

預防

新型冠狀病毒是藉由飛沫與接觸傳染,洗 手及戴口罩是最重要減少感染的主要方式。勤 洗手,尤其是在公共場所碰觸可能汙染的表面 後。如果手沒有明顯的髒污則可以使用至少含 60%酒精乾洗手液,若手部有明顯髒污時,需 以肥皂及清水進行濕洗手。另外保持呼吸道衛 生禮儀,例如咳嗽或打噴嚏應用面紙或手帕遮 住口鼻,以避免環境汙染或傳染給其他人。如 果手部碰觸可能的汙染表面後應洗手,並且避 免觸摸臉部 ( 尤其是眼睛,鼻子和嘴巴 )。出入 公共場所,或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尿液 或糞便等體液時,也要立即徹底洗淨雙手。疫 情流行期間避免到人群擁擠,特別是在通風不 良的地方或與生病的人親密接觸。自身如有呼

(4)

吸道症狀時需戴口罩,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維 持 1 公尺以上距離。居家環境及物品表面可以 使用 500 至 600 ppm 的漂白水 ( 次氯酸鈉 ) 稀 釋液或以四級胺等取得政府相關單位核准的消 毒劑進行環境消毒。如有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 者需配合政府政策,自上次可能暴露後在家中 隔離 14 天,並與家人保持兩公尺的距離。自主 管理者亦應每天兩次進行體溫檢測,監測是否 發燒、咳嗽或呼吸困難。如果出現相關臨床表 徵,需儘早聯繫 1922 防疫專線至指定醫院進行 診斷治療,並需主動向醫療人員提供旅遊史、

職業史、接觸史、及群聚史 (TOCC),並配合醫 療院所進行疫病分流。醫療院所感染管制措施 主要包括動線分流、負壓或單人病室隔離、個 人標準防護如防水隔離衣、手套、護目鏡、護 目板、髮帽和 N95 等級以上口罩。醫療院所相 關 COVID-19 的感染管制措施可以參考台灣疾 病管制署所頒佈的各項指引35

結 論

自從 2019 年底中國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 感染以來,COVID-19 已在全球快速蔓延,已 引起多個國家疾病大流行疫情,確診病例超過 一百萬,WHO 亦已宣布為全球公共衛生重要事 件。COVID-19 主要症狀為發燒和呼吸道症狀,

流行初期以居住或曾經到流行地區旅行或者是 最近有與確診或懷疑的 COVID-19 病例密切接 觸者為主。然而隨著社區感染 COVID-19 的個 案增加,臨床醫師亦應提高警覺,對不明原因 的肺炎或有腸胃症狀、嗅覺及味覺改變的患者 進行 COVID-19 檢測,如收集鼻咽拭子樣本以 進行 SARS-CoV-2 的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 (RT- PCR)。醫院感染管制措施包括加強旅遊史、職 業史、接觸史、群聚史 (TOCC) 病史詢問、就醫 病人分流、單人病室隔離、適當之個人防護用 具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 如防水 隔離衣、手套、護目鏡 / 面板和 N95 口罩等。

對於 COVID-19 患者,主要為支持性療法,抗 病毒藥物、免疫治療及疫苗預防目前尚在研究 中。為減少在社區傳播的風險,個人防疫應建 議勤洗手、遵守咳嗽禮儀,並儘可能避免前往

人群擁擠區域和與可能 COVID-19 感染風險患 者的接觸。

參考文獻

1. Zhu N, Zhang D, Wang W,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 N Engl J Med 2020; 382:727.

2. Coronavirus COVID-19 global cases by the Center for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SE)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JHU). https://coronavirus.jhu.edu/map.html.

3. Lu R, Zhao X, Li J, et al.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 Lancet 2020; 395:565.

4. Tang A, Tong ZD, Wang HL, et al. Detection of novel coro- navirus by RT-PCR in stool specimen from asymptomatic child, China. Emerg Infect Dis 2020; 26.

5. Zhou F, Yu T, Du R, et al. Clinical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of adult in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2020; 395:1054.

6. Rothe C, Schunk M, Sothmann P, et al.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 N Engl J Med 2020; 382:970.

7. Bai Y, Yao L, Wei T, et al. Presumed asymptomatic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JAMA 2020.

8. Huang C, Wang Y, Li X,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 2020; 395:497.

9. Chen N, Zhou M, Dong X,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 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2020; 395:507.

10. Wang D, Hu B, Hu C,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11. Wu Z, McGoogan JM.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t lessons from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summary of a report of 72 314 cases from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AMA 2020.

12. Liu W, Zhang Q, Chen J, et al. Detection of COVID-19 in children in early January 2020 in Wuhan, China. N Engl J Med 2020.

13. Qiu H, Wu J, Hong L, et al.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36 children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Zhejiang, China: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Lancet Infect Dis 2020.

14. Li Q, Guan X, Wu P,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 Engl J Med 2020; 382:1199.

15. Guan WJ, Ni ZY, Hu Y,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20.

16. GiacomelliA, Pezzati L, Conti F, et al. Self-reported olfactory and taste disorders in SARS-CoV-2 patient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Clin Infect Dis 2020. https://doi.org/10.1093/

cid/ciaa330.

(5)

17. Moriguchi T, Harii N, Goto J, et al. A first case of meningitis/

encephalitis associated with SARS-coronavirus-2. Int J Infect Dis 2020. https://doi.org/10.1016/j.ijid.2020.03.062.

18. Wu C, Chen X, Cai Y, 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Intern Med 2020.

19. Shi H, Han X, Jiang N, et al. Radiological findings from 81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Infect Dis 2020; 20:425.

20.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 感 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 2020 年 4 月1日https://www.cdc.gov.

tw/File/Get/B3FbVfvvDqTYxwoJ9VhvEw.

21. Russell CD, Millar JE, Baillie JK. Clinical evidence does not support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for 2019-nCoV lung injury.

Lancet 2020; 395:473.

22. Sheahan TP, Sims AC, Graham RL, et al.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GS-5734 inhibits both epidemic and zoonotic coronaviruses. Sci Transl Med 2017; 9.

23. Wang M, Cao R, Zhang L, et al. 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vitro. Cell Res 2020; 30:269.

24. Holshue ML, DeBolt C, Lindquist S, et al. 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N Engl J Med 2020;

382:929.

25. Yao X, Ye F, Zhang M, et al. In vitro antiviral activity and projection of optimized dosing design of hydroxychloro- qu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Clin Infect Dis 2020.

26. Cortegiani A, Ingoglia G, Ippolito M,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loroqu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J Crit Care 2020.

27. Colson P, Rolain JM, Lagier JC, et al. Chloroquine and hydroxychloroquine as available weapons to fight COVID- 19.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20. doi: 10.1016/j.ijantimicag.

2020.105932.

28. Gautret P, Lagier JC, Parola P, et al. Hydroxychloroquine and azithromycin as a treatment of COVID-19: results of an open-label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20. doi: 10.1016/j.ijantimicag.2020.105949.

29. Mehta P, McAuley DF, Brown M, et al. COVID-19: consider cytokine storm syndromes and immunosuppression. Lancet 2020; 395:1033.

30. Chan JF, Yao Y, Yeung ML, et al. Treatment with lopinavir/

ritonavir or interferon-β1b improves outcome of MERS- CoV infection in a nonhuman primate model of common marmoset. J Infect Dis 2015; 212:1904.

31. Cao B, Wang Y, Wen D, et al. A trial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0.

32. Dong L, Hu S, Gao J. Discovering drugs to treat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Drug Discov Ther 2020;14:58- 60.

33. Choy KT, Wong YL, Kaewpreedee P, et al. Remdesivir, iopinavir, emetine, and homoharringtonine inhibit SARS- CoV-2 replication in vitro. Antiviral Res. 2020. doi: 10.1016/

j.antiviral.2020.104786.

34. Lu CC, Chen MY, Chang YL.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s against COVID-19: What we know so far. J Chin Med Assoc. 2020. doi: 10.1097/JCMA.0318.

35.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醫療機構因應 COVID-19 (武漢肺 炎)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2020 年 3 月 9 日https://www.cdc.

gov.tw/File/Get/5Wtuv44rORQ6JECBlZwIyw.

(6)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Wang-Huei Sheng

1

Division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2

Hospit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3

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Taipei, Taiwan;

4

School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Taipei, Taiwan

Coronaviruses are important pathogens common to humans and animals. In December 2019, a novel coronavirus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was discovered in Wuhan, Hubei Province, China, which caused a rapid spread of pneumonia cases in Wuhan and adjacent areas in China. Subsequently, there were more and more cases in other countries of the world. In February 2020,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amed 201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2003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this 2019 new coronavirus pathogen is also known as SARS-CoV-2, as well as th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ree human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VID-19. (J Intern Med Taiwan 2020; 31: 61-6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owever, in this case, the lesion was diagnosed as an early stage of PVL rather than linear gingival keratosis,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occurred in a female in the gingiva and also

[1,2] It was designated as Gorlin–Goltz syndrome, and later numerous names were coined such as bifid rib syndrome, 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 multiple basal cell carcinoma

The 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 (CEOT), also known as Pindborg tumor, is a rare and typically benign odontogenic neoplasm [1].. Pin- dborg first described it as a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caused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s a viral infection with multiorgan manifestations that may a ffect the

After the SARS crisis in 2003, there is a huge and on-going reform in the post-graduate medical training program to improve the medical service in Taiwan. Our institute has

拾柒、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請所有參與人員配合本局訂定因應新型冠狀病

Trinity Church (also known as Trinity Wall Street) at 79 Broadway, Lower Manhattan, is a historic, active parish church in the Diocese of New York. Trinity Church is at

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has drawn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s the virus quickly spreads across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