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於拋物線方程式的標準式與準標準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關於拋物線方程式的標準式與準標準式 "

Copied!
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許教授 講故事

◎許志農/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從前…從前…有三隻小豬,叫做大豬、

二豬和小豬;大豬隨便築了草屋,二豬想木屋 應該就夠了,只有小豬用心築了磚屋。大野狼 一口氣把草屋吹壞,兩口氣也吹壞了木屋,最 後三隻小豬都躲在堅固的磚屋裡,大野狼才無 可奈何…。」這是每個小孩子都熟知的童話故 事:三隻小豬。前一陣子教育部長說「三隻小 豬」是成語,被小孩子吐嘈說:「三隻小豬是寓 言故事,不算成語。」在這裡我們介紹一則三 隻小豬的數學謎題:

1 在山谷的平地上,有三隻固執的小豬沿 著牠們自己的直線移動,每隻小豬都以自己固 定的速度前進。

大野狼在三個不同的時間點從山頂窺視,

發現三隻小豬當時所在的點分別共線。聰明的 大野狼猜想:「如果三隻小豬整個移動過程中都 沒有發生互相碰撞的情形,那麼任何時刻,三 隻小豬所處的點也都會共線。」你同意大野狼 的猜想嗎?

將平地看成平面,就可以把平地視為平面 坐標系,而小豬運動的直線就有兩點式、點斜 式、截距式及參數式等多種的表示方式。想想 看!利用哪一種比較容易解這道問題?

所謂的直線參數式就是說,每條直線L都 可以表示成

{

: x at b L y ct d

= +

= + t為實數)

的形式。

設時間t時,三隻小豬的坐標為

1 1 2 2 3 3

(x ,y), (x ,y ), (x ,y ),

其中xiyii=1, 2, 3)都是t的一次或常數 函數。

根據兩點式,通過(x1,y1)與(x2,y2)兩點 的直線方程式為

1 2 1 1 2 1

(yy )(xx)=(xx)(yy). 所以三隻小豬會共線的時間t就是方程式

3 1 2 1 3 1 2 1

(yy )(xx)=(xx)(yy) 的解。因為xi, yi的次數(t的次數)至多為一 次,所以此方程式的次數至多為兩次。又題意 告訴我們該方程式有三個不同的根。因此,該 方程式必須為零方程式,即任何時間t,三隻小 豬都共線。

(2)

關於拋物線方程式的標準式與準標準式

◎葉善雲/台北市東山高中

95 年大學指考數學甲選擇第 5 題:

在坐標平面上以Γ表示拋物線y=x2的圖形。

試問以下哪些方程式的圖形可以由Γ經適當的 平移或旋轉得到? (1)y=2x2 (2)y= −x2 (3)x=y2 (4)y=x2+4x+3 (5)x+ =y (xy)2。 此考題前 4 個選項很容易判別((1)不能,

(2)(3)(4)可以),至於第 5 個選項,一般(標準)

解題都將x+ =y (xy)2旋轉45°或− °45 ,將它 化成拋物線的標準式: 2 2

x = 2 ⋅y

2 2

y = 2 ⋅x,然後判定它不能由Γ: y=x2經適當 的平移或旋轉得到。我們的想法:從拋物線的正 焦弦長切入,拋物線的圖形經平移或旋轉後,正 焦弦長不會改變,也就是說,只要兩拋物線的正 焦弦長相等,它們就可經適當的平移或旋轉得 到。

說明:

拋物線Γ: y=x2的正焦弦長為 1。

(1) 2 1

x = 2y的正焦弦長為1

2,它不能由Γ經平 移或旋轉得到。

(2) x2= −y的正焦弦長為 1(實際上,它可由Γ 繞原點旋轉180°得到)。

(3) y2=x的正焦弦長為 1(實際上,它可由Γ繞 原點旋轉− °90 得到)。

(4) y=x2+4x+3的準標準式為

2 1

( 2) 4 ( 1)

x+ = ⋅ ⋅ +4 y

其正焦弦長為 1(實際上,它可由Γ經向量 ( 2 , 1)− − 平移得到)。

(5) (x+y)=(xy)2的準標準式為

2 1

2 4 4 2 2

x y x y

 −   + 

= ⋅ ⋅

   

   (後文說明)

其正焦弦長為 1

2 ,它不能由Γ經平移或旋 轉得到。

所以正確選項為(2)(3)(4)。

首先,我們引進「直線的單位法向量式」的 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式

0

ax by+ + =ck⋅(ax by+ +c)= (其中0 k≠ )0 的圖形是同一條直線L,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取 方程式 2 2

1 (ax by c) 0 a b

⋅ + + =

+ 或

2 2

1 (ax by c) 0 a b

− ⋅ + + = +

來表示直線L,並稱它為直線L的單位法向量 式。例如: : 3L x−4y+ = 的單位法向量式為5 0

3 4

1 0

5x−5 y+ = 或 3 4

1 0 5x 5y

− + − = ;然後,我們

導出拋物線方程式的另一種形式—「準標準式」。

(3)

定理

(拋物線的準標準式):

設Γ為以F h k( , )為焦點,L g x y: ( , )=0

(單位法向量式)為準線,M : ( , )f x y =0(單 位法向量式)為對稱軸(過焦點且垂直準線的直 線)的拋物線,則

(1) Γ的方程式為

[

( , )

]

2 4 ( , ) ( , ) ( , )

2 2

g h k g h k

f x y = ⋅ ⋅g x y −  呈現此形式的拋物線方程式稱為拋物線的 準標準式。

(2) Γ的頂點V x y( , )滿足 : ( , ) 0

( , ) ' : ( , )

2 M f x y

g h k M g x y

 =



 =

此時直線M'為通過頂點V 而垂直M的直 線(簡稱為頂線)。

(3) 令 ( , ) 2 g h k

c= ,則4c的絕對值為拋物線Γ的 正焦弦長。

在證明上述定理之前,我們先舉例說明此定 理的涵義,它可以涵蓋拋物線的標準式:y2=4cxx2=4cy,同時從準標準式可以直接讀出拋物 線的訊息:對稱軸、準線、正焦弦長以及頂線。

例如:

(1) 以F c( , 0)為焦點,L x: + =c 0為準線的拋物 線(此時對稱軸為y= )之準標準式為 0 y2= ⋅ ⋅4 c

[

(x+ −c) c

]

,即標準式y2=4cx

(2) 以F(0 , )c 為焦點, :L y+ = 為準線的拋物c 0 線(此時對稱軸為x=0)之準標準式為 x2= ⋅ ⋅4 c

[

(y+ −c) c

]

,即標準式x2=4cy

(3) 以F(1 , 1)為焦點, :L x+ + = 為準線的y 2 0 拋物線(此時對稱軸為x− = ,頂點為y 0

(0 , 0)

V )之準標準式為

2 4 2 4

2 4 2 2 2 2 2

x y x y

 −   + + 

= ⋅ ⋅ −

   

   

即(xy)2=8(x+y)(已不是準標準式)或

2 2

2 8 8 0

xxy+yxy= 。

定理證明:

(1) 設g x y( , )=ax by+ +d,其中a2+b2 =1,且 ( , )

P x y 為拋物線上任意點,則根據拋物線的 定義PF=d P L

(

,

)

,得

2 2 2

(xh) +(yk) =(ax by+ +d) 展開並合併相同項得

2 2 2 2

2 2 2

(1 ) 2 (1 )

2 2 2 2

a x abxy b y

adx bdy hx ky d h k

− − + −

= + + + + − −

利用a2+b2=1得

2

2 2 2 2

( )

2 ( ) 2( ) 2

bx ay

d ax by hx ky d d h k

= + + + + − − −

……○1 由於

2( )( )

2( ) 2( )( )

bx ay bh ak

hx ky ax by ah bk

− − −

= − + + + +

2 2 2 2

(bhak) =h +k −(ah bk+ ) 在 ○1式左右兩側分別加上

2(bx ay bh)( ak) (bh ak)2

− − − + − 與

[ ]

2 2 2

2( ) 2( )( )

( ) 2 ( ) 2 ( )

hx ky ax by ah bk

h k ah bk d ah bk d ah bk

− + + + +

+ + − + + + − +

[ ]

[ ] [ ]

2

2

( ) ( )

2 ( )( ) ( )

bx ay bh ak

ax by d ah bk d ah bk d

− − −

= + + + + − + +

所以

[

( ) ( )

]

2

4 ( )

2 2

bx ay bh ak

ah bk d ah bk d

ax by d

− − −

+ +  + + 

= ⋅ ⋅ + + − 

亦即Γ的方程式為

[

( , )

]

2 4 ( , ) ( , ) ( , )

2 2

g h k g h k

f x y = ⋅ ⋅g x y − 

(此為準標準式)

(2) 另一方面,對稱軸M 與準線L的交點為

2 2

( , )

H b habkadbdabh+a k 故頂點坐標為

2 2

2 , 2

b h h abk ad a k k bd abh

V + − − + − − 

 

 

關於此定理,我們 引入下面的口訣來 幫助記憶:

2=4c頂線

(4)

由於

( )

2 2

2

2

2 2

2 2

2 , 2

2

2

( ) 2

2

2 1

( , ) 2

b h h abk ad a k k bd abh g

b h h abk ad a

a k k bd abh

b d

ah bk a b d d

ah bk d

a b g h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為

所以頂點

2 2

2 , 2

b h h abk ad a k k bd abh

V + − − + − − 

 

 

在直線 ( , )

( , ) 2 g h k

g x y = 上。

(3) 由於拋物線的正焦弦長為焦點到準線距離的 2 倍,故Γ的正焦弦長為

2⋅d F L( , )= ⋅2 ah bk+ + = ⋅d 2 2c = 4c

*例題 1*

(取材自 龍騰版數學甲(上), P85 習題 8)

求通過點 (1 , 0),A B(1 , 1),且以 :L y= 為對稱軸x 的拋物線方程式。

【說明】

以 :L y= 為對稱軸的拋物線方程式可設為 x : (x y)2 m x( y k)

Γ − = ⋅ + +

A(1 , 0), B(1 , 1)代入 : (x y)2 m x( y k)

Γ − = ⋅ + + 可解得k= − , 2 1

m= − ,故Γ的方程式為(xy)2= − + −(x y 2)或

2 2

2 2 0

xxy+y + + − =x y

*例題 2*

(取材自 南一版數學甲(上), P165 例題 3)

討論二元二次方程式

2 2

: 4x 4xy y 2x 4y 8 0

Γ − + − − + = 的圖形。

【說明】

將Γ化成準標準式

2 2 2

: 4

5 5

x y x y

α c β

 − +   + +  Γ   = ⋅ 

   

顯然可得 1

0, , 4

c 2 5

α = = β = − ,即Γ可化成

2 7 1

2 1 2 2 2

: 4

5 2 5 5 5

x y x y

 + − 

 

 − 

Γ   = ⋅ ⋅ − 

   

(準標準式),可知Γ的圖形為一拋物線。

其進一步的訊息如下:

1EA 正焦弦長 1 2 4⋅2 5 = 5

A2EA 對稱軸方程式為 : 2 0M x y− =

A3EA 頂線方程式為 ' : 2 4 0M x y+ − =

A4EA 頂點坐標為M 與 'M 的交點 4 8 5 5, V 

 

 

5EA 準線方程式為 : 2L x+4y− = 7 0

A6EA LM 的交點 7 7

10 5, H 

 

 

7EA 焦點坐標F

8 16 7 7 9 9

2 , , ,

5 5 10 5 10 5 F = VH =    −    = 

(5)

*例題 3*

若已知二元二次方程式

2 2 2

:x 6xy 9y (k 2)x (k 2)y 1 0

Γ − + − + + + + = 的圖

形為兩平行線,求 k 之值。

【說明】

Γ的圖形為兩平行線意謂Γ可化成 : (x 3y α)2 β

Γ − + = ,其中β > 0 比較 x 、y項係數及常數項可得方程式組

2 2

2 ( 2)

6 2

1 k k αα

α β

= − +

− = +

 − =

並解得k2+ −2 3(k+2)= ⇔ = −0 k 1或k= 。 4 當k= −1時, 1 2

, 1 0

α= −2 β α= − < (不合);

k= 時,4 α= −3, β α= 2− =1 8。 此時

: (x 3y 3)2 8

Γ − − =

圖形為兩平行線,所以k= 。 4

*例題 4*

(取材自 92 年指考數學甲選填題第 D 題)

坐標平面上,當點P x y( , )在曲線

2 2

:x 2xy y 2x 6y 1 0

Γ + + − + + = 上變動時,求點 P到直線l x: − + =y 4 0的距離的最小值。

【分析】若直線 l 與Γ不相交且與準線平行,則 所求最小值即為頂點(在對稱軸上)到直線 l 的 距離,亦即頂線到直線 l 的距離。

【說明】

2 1

: ( ) 2 3 x yx y 2 Γ + =  − − 化成

1 2 1 1 1

: 4

2 2 2 2

x y x y

 + +   − + 

Γ   = ⋅ ⋅ − 

   

可知Γ的圖形為一拋物線,其頂點為對稱軸 : 1 0

M x+ + = 與頂線y M' :x− = 的交點y 0 1 1

2, 2

V− − 。由於直線l x: − + =y 4 0與準線 1 0

x− + = 平行,且準線在直線 l 與頂線之間,y

推得直線 l 與Γ不相交,於是當點P變動到頂點 1 1

2, 2

V− − 時,點P到直線 l 的距離之最小值

為 4

( , ) 2 2

d V l = 2 = 。

底下,我們運用「拋物線的準標準式定理」,

探討決定唯一一條拋物線的條件。當拋物線之對 稱軸為鉛直線時,設拋物線之對稱軸為x− = , h 0 準標準式為Γ: (xh)2=4 (c yk),其中c≠0, 此時仍需三個獨立條件才可決定唯一一條拋物 線;當拋物線之對稱軸不是鉛直線時,設拋物線 之對稱軸為y=mx+d(其中 m 為其斜率),拋物 線方程式為Γ: (mx− +y d)2=4 (c x+my+e),其 中c≠0,此時仍需四個獨立條件才可決定唯一一 條拋物線。

*例題 5*

(取材自 94 年指考數學甲選擇題第 9 題)

有一條拋物線位於坐標平面之上半面(即其y坐 標≥0),並與 x 軸、直線y= − 、直線x 1 y= − −x 1 相切,則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1) 此拋物線的對稱軸必為y軸。

(2) 若此拋物線的對稱軸為y軸,則其焦距為 1。

(3) 此拋物線的頂點必在 x 軸上。

(4) 有不只一條拋物線滿足此條件。

【說明】

就對稱軸是否有斜率分別討論,將條件代入標準 式或準標準式求解。

1. 當拋物線之對稱軸為鉛直線時:

設拋物線之對稱軸為x− = ,準標準式為 h 0 : (x h)2 4 (c y k)

Γ − = − ,其中c≠ 。 0

若Γ與 x 軸相切,則頂點在 x 軸上,於是 k= ,此時0 Γ: (xh)2=4cy

若Γ與直線y= − 相切,則方程式 x 1 (xh)2 =4 (c x−1)有重根,即

x2−2(h+2 )c x+(h2+4 )c =0有重根,於是 1

h+ = ……○c 1E

(6)

由Γ與直線y= − − 相切,可得 x 1 1

h c− = − ……○2E

由 ○12解得h=0, c=1,此時拋物線為 :x2 4y

Γ = ,其焦距為 1。

2. 當拋物線之對稱軸不是鉛直線時:

設拋物線之對稱軸為y=mx+d(其中 m 為其 斜率),拋物線方程式為

Γ: (mx− +y d)2=4 (c x+my+e),其中c≠0。 若Γ與 x 軸(y= )相切(此時0 m≠0),則 方程式(mx+d)2=4 (c x+e)有重根,即

m x2 2+2(md−2 )c x+(d2−4 )ce =0有重根,由 判別式得(md−2 )c2m d2( 2−4 )ce =0,於是

2 0

cmd+m e= ……○3E

由Γ與直線y= − 相切(此時x 1 m≠1),得

2 2 2

(m+1) c−(m −1)(d+ −1) (m−1) (m e− =) 0 ……○4E 由Γ與直線y= − − 相切(此時x 1 m≠ −1), 得

2 2 2

(m−1) c+(m −1)(d+ −1) (m+1) (m e− =) 0

……○5 由 ○3EAA4EAA5EA解得

2

2 2 2

( 1)( 1) 2 3 1

, ,

1 1 1

m m m m m

c e d

m m m

− + −

= = =

+ + +

此時拋物線方程式為

2 2

2

2 2

3 1

: 1

4 ( 1)( 1) 2

1 1

mx y m m

m m m m

x my

m m

 − 

Γ  − + + 

− +  

= +  + + + 

(若拋物線Γ在上半平面,則對稱軸的斜率 m>1或m< − 。) 1

此拋物線的相關訊息如下:

(1) 正焦弦長為

2 2

4 ( 1)( 1) ( 1) 1

m m m

m m

− + + +

(2) 對稱軸方程式為

2

2

3 1

: 0

1 M mx y m

m

− + − =

+

(3) 頂線方程式為 22

' : 0

1 M x my m

+ +m = + (4) 頂點坐標為MM'的交點為

2 2

2 2 2 2

(3 1) 1

( 1) ,( 1)

m m m

V m m

− + − 

 

+ +

 

(5) 準線方程式為 :L x+my+ = m 0 (6) LM 的交點為

3 2 2

2 2 2 2

4 ( 1)

( 1) , ( 1)

m m

H m m

 − − − 

 

+ +

 

(7) 焦點坐標為

2

2 2

2 1

2 ,

1 1

m m

F V H

m m

 − − 

= − =  

+ +

 

*例題 6*

(取材自 92 年指考數學乙選填題第 C 題)

已知坐標平面上的四個點,

( 1 , 2), (0 , 0), (1 , 2), ( , )

AB C D x y

其中D為 AB 中點與BC中點的連線段的中點。

設有一拋物線通過 ,A D C, 三點,求此拋物線的 焦點坐標。

【說明】

AB中點為 1 2, 1

− 

 

 ,BC中點為 1 2, 1

 

 

 ,D

坐標為(0 , 1)。就對稱軸是否有斜率分別討論,

將條件代入標準式或準標準式求解。

1. 當拋物線之對稱軸為鉛直線時:

設拋物線之對稱軸為x− = ,方程式為 h 0 : (x h)2 4 (c y k)

Γ − = − ,其中c≠0

A( 1 , 2)− , C(1 , 2), D(0 , 1)三點分別代入

方程式得

2 2 2

( 1 ) 4 (2 ) (1 ) 4 (2 )

4 (1 )

h c k

h c k

h c k

 − − = −

 − = −

 = −

解得 1

0, 1,

h= k= c= 4,此時拋物線為 :x2 y 1

Γ = − ,其正焦弦長為 1,頂點坐標為

(0 , 1)

V ,焦點坐標為 5 0 ,4 F 

 

 。 2. 當拋物線之對稱軸不是鉛直線時:

設拋物線之對稱軸為 y mx d= + (其中 m 為其 斜率),拋物線方程式為

: (mx y d)2 4 (c x my e)

Γ − + = + + ,其中c≠ 0

A( 1 , 2),− C(1 , 2), D(0 , 1)三點分別代入方

(7)

程式得

2 2 2

( 2 ) 4 ( 1 2 ) ( 2 ) 4 (1 2 ) ( 1) 4 ( )

m d c m e

m d c m e

d c m e

 − − + = − + +

 − + = + +

 − = +

 可解得

2 2

2

2 2

2

( 1)( 1) 4( 1) ,

5 3

2( 1), (3 1) 4 ( 1)( 1)( 1) , m m m

c m

d m m

e m m

m m m m

− +

= +

= +

+ +

= −

− + +

此時拋物線方程式為

2 2

2

2

2 2

2

5 3 : 2( 1)

( 1)( 1) 1

(3 1) 4 ( 1)( 1)( 1) mx y m

m m m m

m

x my m m

m m m m

 + 

Γ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稱軸的斜率不可能為m=0, 1, − ,即對 1 稱軸不平行DC DC DCAC CD AD, ,

)。

m=2為例,

拋物線

23 2 6 71

: 2 2

10 5 120

x y x y

   

Γ  − +  =  + − 

   ,將它

化成準標準式

23 2 35 3

2 2

10 3 120 10

: 4

5 10 5 5 5

x y x y

 − +   + − 

   

Γ   = ⋅ ⋅ − 

   

   

   

可得下列訊息:

(1) 對稱軸為M: 20x−10y+23= 0 (2) 頂線為120x+240y−71= 0 (3) 頂點坐標為 481 209

600 300, V− 

(4) 準線方程式為 :120L x+240y−35= 0 (5) LM的交點為 517 173

600 300, H− 

(6) 焦點坐標為 89 49 120 60, F− 

後記:

本文利用「拋物線的準標準式」提出關於拋物線的看法與解析,不論「94 年指考數學甲選擇題第 9 題」或「92 年指考數學乙選填題第 C 題」,解題的關鍵觀念均為:「若拋物線之對稱軸平行坐標軸,則由 三個獨立條件可決定唯一一條拋物線;否則需要四個獨立條件才能決定唯一一條拋物線。」因此,在解 題策略上,我們針對對稱軸的斜率,寫出符合給定條件的拋物線通解,並舉一特例作說明。一些出版社 或雜誌也有相關的討論,羅列如下:

1. 南一「高中數學新視界第 3 期」(代數解法)。

2. 南一「教學快訊之 94 年指考解析」(至少可找到三條拋物線)。

3. 翰林「數學天地第 19 期:拋物線的爭議」(給準線斜率 m ,其中 1− < < ,就有一條拋物線)。 m 1

4. 龍騰「數學新天地第 12 期:用 Lambert 定理作拋物線」(在上半單位圓取一點為焦點,由幾何作圖得 出拋物線)。

5. 龍騰「數學新天地第 10 期:誰怕坐標平移旋轉」。

6. 中研院「數學傳播第 117 期:94 年指定科目考試數學的一疑題(以明)及 94 數學(甲)指考中的拋物 線(劉紹正)」。

(8)

二次曲線 上哪個點離焦點最近?

◎莊勤忠、南婷婷/台北市立中山女高 自古以來,太陽一直與人類作息密切相關,

更是維持我們人類生活的重要關鍵,也因此引發 許多宗教及科學的熱烈討論。眾所皆知,伽利略 便為了堅持自己的理念,蒙上不白之冤;克卜勒 的行星三大運動定理為行星運動奠定了基礎,更 加說明地球運行的軌道為橢圓,而太陽位於其中 一個焦點上。

在某次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到一個練習題,

題意如下:

某一行星運轉軌道為一橢圓,且以太陽為焦點。

設此行星與太陽最近距離為 100 萬公里,最遠距 離為 900 萬公里,當行星與太陽連線和橢圓長軸 成60°夾角時,如下圖所示。

試問此時行星與太陽的距離為多少萬公里? (此 為翰林版高級中學數學第四冊課本 P.42 的隨堂 練習)

圖中所繪最近點及最遠點即為長軸的兩頂 點,課本對此事實卻著墨不多,但仍免不了讓人 去懷疑這樣的事實是否為真。對自然組的學生而 言,或許就默認這樣的理論方便在物理上去解 題;但是對社會組的學生來說,就不是一件很自 然的事情了。在教學過程中,徒手繪製的橢圓並 不精確,焦點的位置也略有偏差,以目測的方式 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橢圓上與焦點最近的點不是

長軸的頂點,但是這樣的結論與天文上的認知有 所不同。因此接下來的主題,便是討論橢圓上的 哪個動點,與焦點的距離是最近的?同樣地,其 他的圓錐曲線:拋物線與雙曲線,是否也會有類 似的特質呢?

以下,我們的證明方法相當簡單,不論是橢 圓、拋物線、雙曲線,都只用了基本的兩個觀念,

一個是圓錐曲線的幾何定義,另一個是三角不等 式,是很適合給學生做為思考、練習及統整的題 材。

《主題 1》

橢圓上與焦點最近的點為長軸頂點,即:

證明橢圓上任意點P,皆滿足PF1>AF1,其中 PA

﹝證﹞

如圖,

取點A為橢圓右半部的頂點,點P為橢圓上任意 點。所以點A和點P滿足

1 2 2 , 1 2 2

PF +PF = a AF +AF = a. 因此,

2 1

2 1

2 ...(1) 2 ...(2) PF a PF AF a AF

= −

= − .

在△PF F1 2中,因為三角形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所以得到

2 1 1 2

PFPF <F F . 又因為F F1 2 =AF2AF1,所以得到

2 1 2 1

PFPF <AFAF .

(9)

將(1)(2)式代入得到

(

1

)

1

(

1

)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

a PF PF a AF AF a PF a AF

PF AF PF AF

− − < − −

⇒ − < −

⇒ − < −

⇒ >

故得證。

《主題 2》

拋物線上與焦點最近的點為頂點,即:

證明拋物線上任意點P,皆滿足PF1>AF1,其 中PA

﹝證﹞

如圖,

A為拋物線上的頂點及點P為拋物線上任一 點,所以點A和點P滿足

( ) ( )

1 , 1, 1 , 1

PF =d P L =PP AF =d A L = AA . 在△PP F1 1中,因為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所以

P F1 1<PF1+PP1=2PF1. 又因為△A P F1 1 1為直角三角形,所以 斜邊 P F1 1>股 A F1 1=2AF1. 因此,

1 1 1 1 1 1 1 1

2PF =PF +PP >P F >A F =2AF , 即

2PF1>2AF1PF1>AF1, 故得證。

《主題 3》

雙曲線上與焦點最近的點為貫軸頂點,即:

證明雙曲線上任意點P,皆滿足PF1>AF1,其 中PA

﹝證﹞

如圖,

取點A為雙曲線右半部上的頂點及點P為雙曲 線右半部上的任意點, 所以點A和點P滿足

2 1 2 , 2 1 2

PFPF = a AFAF = a. 因此,

2 1

2 1

2 ...(1) 2 ...(2) PF a PF AF a AF

= +

= + .

在△PF F1 2中,因為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所以得到

1 2 1 2

PF +PF >F F . 又因為F F1 2 =AF1+AF2,所以得到

1 2 1 2

PF +PF >AF +AF . 將(1)(2)式代入得到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

PF a PF AF a AF a PF a AF

PF AF PF AF

+ + > + +

⇒ + > +

⇒ >

⇒ >

故得證。

以上的證明僅供參考。

我們提供的方式是使用最基本的定理及計 算來解決問題,其實證明的方法並不唯一,還可 以利用曲線上的參數式,透過三角函數一連串繁 複的計算後得到。或者分別計算曲線的焦半徑;

或者以焦點為圓心作圓等概念,也可以得到相同 的結果。或者你也有不同的想法呢?

(10)

12

圓錐曲線作圖法舉例

◎趙文敏/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幾何教學的困難點之一,就是教師不容易繪製 準確的幾何圖形以提供教師作解說或學生觀察之 用。隨著電腦科技的突飛猛進及幾何作圖軟體的開 發,繪製準確幾何圖形的工作可以由電腦來代勞,

而電腦使用者所要做的工作則是規劃各種指揮電 腦繪製幾何圖形的方法。例如:根據拋物線的定 義,至定點F及定直線 l 等距離的所有點構成一拋 物線;那麼,要繪製拋物線就需要知道:一、如何 作出至 F 及l等距離的單一的點?二、如何利用作 圖軟體的「軌跡」功能將前述單一的點轉化成拋物 線?此外,根據拋物線的其它性質,也可以使用其 他方法來繪製拋物線。因此,對曲線的性質所知愈 多,繪製曲線的方法也愈多。

在以往的幾何教材中,由於受到作圖工具的限 制及考試方式的影響,幾何作圖的教學並沒有受到 應有的重視,教材中屬於作圖教學的部分非常少。

即使在幾何作圖軟體方便好用的今天,幾何教材中 也沒有使用作圖軟體繪製幾何圖形的教材出現,這 種現象難免可惜。在本文中,筆者舉出二十種繪製 圓錐曲線的方法,提供給有興趣的讀者參考。根據 這些方法,利用作圖軟體都可以在電腦上繪製圓錐 曲線。對初學圓錐曲線的學生來説,能在電腦螢幕 上作出這些圖形,應該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吧!

本文中的圓錐曲線作圖法分成四部分:一、錐 線作圖法;二、拋物線作圖法;三、橢圓作圖法;

四、雙曲線作圖法。在每一種作圖法中,先介紹各 種作圖法供讀者練習,接著給出各作圖法的理論根 據或證明。

一、錐線作圖法舉例

1. 錐線作圖法一(已知焦點、準線與離心率):

給定一點F、一直線 l 及一正數 e ,且點F不 在直線l上。

設點F至直線 l 的垂足為D,在 FD 上作點A

使得 AF e

AD= ,設過點A而與 FD 垂直的直線為 l0。對於直線 l 上異於D的任意點X,過X作 l 的 垂直線lX,設線段 FX 與直線l0交於點NX,以點

NX 為圓心作一圓cX與直線lX相切,過點F作圓 cX的切線。當點X在直線 l 上變動時,點F至圓cX 的切線與直線lX的交點PXQX(可能只有一點)

所成的圖形,就是以點F為焦點,直線 l 為對應準 線, e 為離心率的錐線。

《圖一(1)》

(11)

《圖一(2)》

《圖一(3)》

【原理】

連接P NX X (參看圖一(3))

因為∠XP NX X = ∠FP NX X,所以依三角形內角平分 線的性質,可知

X X

X X

P F N F P X = N X .

另一方面,因為ANX 與 DX 平行,所以可得

X X

N F AF e N X = AD = .

由此可知:

X X

X X

P F P F

P l P X e

= =

至焦點 的距離

至準線 的距離 .

請注意!因為上述作圖法中只考慮直線 l 上 異於D的任意點X,所以所得的點PXQX不會 在直線FD上。換言之,交點PXQX 所成的圖形 Γ,其實是上述錐線去掉直線FD上的(一個或兩 個)頂點。(參看圖一)

2. 錐線作圖法二(已知焦點、準線與離心率):

給定一點F、一直線l及一正數e,且點F在直線 l 上。

設點F至直線 l 的垂足為D,以點F為圓 心、e FD為半徑作一圓 c 。對於圓 c 上(但不在 直線 l 上,也不在直線FD上)的任意點X,過F 作 DX 的平行線lX 與直線 l 交於點QX,設過點QX 而與 l 垂直的直線交直線FX 於點PX。當點X在圓

c上變動時,點PX 所成的圖形就是以點 F 為焦 點、直線 l 為對應準線、 e 為離心率的錐線。

《圖二(1)》

《圖二(2)》

《圖二(3)》

(12)

14

【原理】

因為△FQ PX X〜△XDF(參看圖二)

所以,可得

X X

X X X

P F P F FX

P至焦點 的距離l =P Q = FD =e

至準線 的距離 .

請注意!因為上述作圖法中只考慮在圓 c 上 而不在直線FD上的任意點X,故所得的點PX不 會在直線FD上。換言之,交點PX 所成的圖形Γ, 其實是上述錐線去掉直線FD上的(一個或兩個)

頂點。另一方面,若圓 c 與直線 l 不相交,則上述 錐線是橢圓;若圓 c 與直線 l 相切,則上述錐線是 拋物線;若圓 c 與直線 l 有兩相異交點,則上述錐 線是雙曲線。當點X是圓 c 與直線 l 的交點時,沒 有對應的點QX與點PX,或是說,此時的點PX是 上述拋物線或雙曲線上的無窮遠點。(參看圖二)

3. 錐線作圖法三(已知五點):

給定平面上的五個相異點 A、B、C、D 與 E , 且其中任意三點都不共線。

設直線AEBD交於點R。對於通過點R每一條直線 x ,設直線 CD 與直線 x 相交於點

QX、直線CE與直線 x 相交於點PX、直線AQX與 直線BPX相交於點FX 。當直線 x 在過點R的線束 中變動時,點FX 所成的圖形就是過五點AB

CDE的錐線。(參看圖三)

《圖三》

作圖法三中所作的錐線,到底是圓、橢圓、雙 曲線或拋物線,這是依給定的五個點的位置所決定 的,而無法像作圖法一和作圖法二做清楚地分類;

而且僅用肉眼觀察它們的位置,也不容易判斷它們 所決定的錐線是哪一種。例如:給定四點A(0,1)、

(0, 1)

B − 、C(1, 2)與D(1, 2)− 。若將第五個點選為 下述四點之一(請注意:下述四點彼此的距離最大 值是0.3)

1

1, 0 E −5 

 ;E2(2− 5, 0);

3

1, 0

E −3 ; 4 1 2, 0 E − ;

則根據第五點的四種不同選擇,所決定的錐線分別 為橢圓、圓、拋物線、雙曲線。

【原理】

作圖法 三就是一 般所稱的 「五點決 定一錐 線」,此作圖法的理論根據是下面的 Pascal 定理。

下面我們只寫出 Pascal 定理的內容,而將證明略 去。

Pascal 定理

設Γ為圓或橢圓或雙曲線或拋物線,而ABCDEF為Γ上六相異點。

(1) 若直線BF與直線CE交於點P、直線 CD與直線AF交於點 Q 、直線AE與直線BD交 於點R,則點P、 Q 與R共線。

(2) 若直線BF與直線CE交於點P、直線 CD與直線AF交於點 Q 、直線AE與直線BD行,則直線 PQ 與直線AE、直線BD平行。

(3) 若直線BF與直線CE平行、且直線CD 與直線AF平行,則直線AE與直線BD也平行。

《圖四(1)》

(13)

《圖四(2)》

根據 Pascal 定理如何引出錐線作圖法三呢?

它們之間的連結是這樣的;已知錐線上的六個相異 點ABCDEF,依 Pascal 定理(1),

可得出一直線 PQR 。當其中的五個點ABCDE固定而第六個點F在錐線上變動時,點P 與點 Q 也隨著變動,但點R卻固定不動。於是,

直線 PQR 也跟著變動但卻保持通過點R。既然在 ABCDE固定時,由錐線上的每一個 點F可得出過點R的一條直線,我們將由點F得 出過點R一直線的過程逆向操作,亦即:由過點R 的每一條直線 x 來得出錐線上的一個點FX,不同 的直線可得出不同的點,這就是錐線作圖法三的意 義所在了。

將錐線作圖法三的條件推廣,可以得出其它的 錐線作圖法。例如:將「已知五點」換成「已知四 點及一切線」、「已知三點及二切線」、「已知二 點及三切線」、「已知一點及四切線」、「已知五 切線」等,而且有些情形的作圖法不只一種。

二、拋物線作圖法舉例

1. 拋物線作圖法一(已知焦點與準線):

給定一點F、一直線l,且點F不在直線l上。

對於直線 l 上每個點X,作 FX 的垂直平分 線;又過點X作直線l的垂直線。設此垂直平分線 與垂直線相交於點PX,則當點X在直線 l 上變動 時,點PX所描繪的圖形就是以點F為焦點、直線

l為準線的拋物線。

《圖五》

【原理】

因為點PX 在 FX 的垂直平分線上,所以,

X X

P F=P X 。 因 為 直 線P XX 與 直 線 l 垂 直 於點 X,所以,點PX至直線 l 的距離為P XX 。於是,

PX在以點F為焦點、直線 l 為準線的拋物線上。

請注意!前面作圖法中 FX 的垂直平分線,就 是所作拋物線過點PX的切線。所以,又可得下述 拋物線作圖法二。

2. 拋物線作圖法二(已知焦點與準線):

給定一點F、一直線 l ,且點F不在直線 l 上。

對於直線 l 上每個點X,作 FX 的垂直平分線 l ,則當點X X在直線 l 上變動時,垂直平分線l 所X 包絡的圖形就是以點F為焦點、直線 l 為準線的拋 物線。

(14)

16

《圖六》

3. 拋物線作圖法三(已知焦點與頂點):

給定兩相異點 F 與 A 。

過點A作直線AF的垂直線l0。對於直線l0 上每個點X,過點X作一個矩形XFQ PX X使得直 線XQX 與直線l0垂直,則當點 X 在直線l0上變動 時,點PX所描繪的圖形就是以點F為焦點、點A為 頂點的拋物線。

《圖七》

【原理】

作一直線 l 與直線l0平行,使得直線 l 和點F 在直線l0的異側而且平行線 l 與l0的距離等於

AF 。設射線 FXFFF

與直線 l 相交於Y,因為平行線 ll0的距離等於 AF ,所以點X是 FY 的中點且直XP 是 FY 的垂直平分線。另一方面,因為X

X X

XFQ P 是矩形,所以,P QX X 與 FX 平行且等長。

於是,P QX X 與 XY 平行且等長,由此知YXQ PX X是 平行四邊形且YPXXQX 平行。因為直線XQX與 直線l0垂直,所以直線YPX與直線 l 垂直。依前述

拋物線作圖法一,可知點PX在以點F為焦點、直 線 l 為準線的拋物線上,亦即:點PX在以點F為 焦點、點A為頂點的拋物線上。

請注意!前面作圖法中的直線XPX,就是所作 拋物線過點PX的切線。所以,又可得下述拋物線 作圖法四。

4. 拋物線作圖法四(已知焦點與頂點):

給定兩相異點FA

過點A作直線AF的垂直線l0。對於直線l0 上每個點X,過點X作一直線lX與 FX 垂直,則 當點X在直線l0上變動時,直線lX 所包絡的圖形 就是以點F為焦點、點A為頂點的拋物線。

《圖八》

5. 拋物線作圖法五(已知軸、頂點與另一點):

給定一直線 l 及其上一點 A,另給定不在直線 l 上、也不在點A至直線 l 的垂直線上的一點B。 設點A至直線 l 的垂直線為l0、且點B至直線

l0的垂足為點C。在直線 l 上作出點S使得:點S 與點B在直線l0異側,且AS=4BC。過點C作直 線CS的垂直線,設此垂直線與直線 l 交於點F則以點 A 為頂點、點 F 為焦點(依拋物線作圖法 三所作)的拋物線就是以直線 l 為軸、點A為頂點 且通過點 B 的拋物線。

(15)

《圖九》

【原理】

因為△CSF是直角三角形且∠SCF是直 角,所以依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可知

AC2=AS×AF=4BC×AF. 因為

( )

2 2

2

4 . BF AC AF BC

BC AF AF BC AF BC

= + −

= × + −

= +

另一方面,設以點A為頂點、點F為焦點所作拋 物線的準線為直線l1,則點 A 至準線l1的距離為

AF 。因此,點B至準線l1的距離等於AF+BC。 對於拋物線的作圖法,還有其他可行的條件。

例如:「已知三點及軸的方向」、「已知兩點、一 切線及軸的方向」、「已知二點及二切線」、「已 知一點及三切線」、「已知四切線」等,而且有些 情形的作圖法不只一種。此外,除了以直線來包絡 拋物線外,也可以用圓來包絡拋物線。

三、橢圓作圖法舉例

1. 橢圓作圖法一(已知兩焦點及長軸長):

給定兩相異點FF'、又給定一正數 a ,且 ' 2

FF < a

以點F'為圓心、2a為半徑作一圓Γ。對於圓 Γ上每個點X,作 FX 的垂直平分線;又連接線段

'

F X 。設此垂直平分線與F X 相交於點' PX,則 當點X在圓Γ上變動時,點PX所描繪的圖形是以 點F及點F'為焦點、長軸長等於2a的橢圓。

《圖十》

【原理】

因為F X' >F F' ,所以 FX 的垂直平分線必與 '

F X 相交。因為點PX在 FX 的垂直平分線上,所P FX =P XX 。於是,得

' ' ' 2

X X X X

P F+P F =P X+P F =F X = a. 於是,點PX在以點F及點F'為焦點、長軸長等於

2a 的橢圓上。

請注意!前面作圖法中 FX 的垂直平分線,就 是所作橢圓過點PX 的切線。所以,又可得下述橢 圓作圖法二。

(16)

18

2. 橢圓作圖法二(已知兩焦點及長軸長):

給定兩相異點FF'、又給定一正數 a ,且 ' 2

FF < a

以點F'為圓心、2a為半徑作一圓Γ。對於圓 Γ上每個點X,作 FX 的垂直平分線lX,則當點X 在圓Γ上變動時,垂直平分線lX 所包絡的圖形就 是以點F及點F'為焦點、長軸長等於2a的橢圓。

《圖十一》

3. 橢圓作圖法三(已知一焦點、一頂點與中心):

給定共線三相異點FAC,且CF<CA。 以點C為圓心、CA為半徑作一圓Γ。對於 圓Γ上每個點X,過點X作一個矩形XFQ P 使X X 得直線XQ 通過圓X Γ的圓心C,則當點X在圓Γ 上變動時,點PX所描繪的圖形就是以點F為一焦 點、點A為長軸上一頂點、點C為中心的橢圓。

《圖十二》

【原理】

設矩形XFQ PX X的兩對角線XQXFPX 相交 於點RX,則RX也是 FX 的垂直平分線與直線CX 的交點。因為CX >CF,所以 FX 的垂直平分線必CX相交,亦即:點RXCX 上。又設點F對 點C的對稱點為F',則得

' 2 2

2 2 2 2 .

X X X X

X X

P F P F R F R C

R X R C CX CA

+ = +

= + = =

於是,點PX在以點F及點F'為焦點、長軸長等於 2CA的橢圓上。因為點C是兩焦點所連線段的中 點,所以點C是此橢圓的中心。因為點A在中心 與焦點的連線上,且與中心C的距離等於橢圓長軸 長的一半,所以點A是此橢圓長軸上的一頂點。於 是,點PX在以點 F 為一焦點、點 A 為長軸上一頂 點、C為中心的橢圓上。

請注意!前面作圖法中的直線XPX,就是所作 橢圓過點PX的切線。所以,又可得下述橢圓作圖 法四。

4. 橢圓作圖法四(已知一焦點、一頂點與中心):

給定共線三相異點 F 、 A 與 C ,且CF<CA。 以點C為圓心、CA為半徑作一圓Γ。對於圓

Γ上每個點X,過點X作 FX 的垂直線l ,則當XX在圓Γ上變動時,直線l 所包絡的圖形就是X 以點 F 為一焦點、點 A 為長軸上一頂點、點 C 為 中心的橢圓。

《圖十三》

(17)

5. 橢圓作圖法五

(已知長軸上一頂點、短軸上一頂點與中心):

給定三相異點ABC,且CACBCA>CB

以點C為圓心、CA為半徑作一圓Γ,又作 點A對點C的對稱點A'。對於AA 上每個點' X, 過XAA 的垂直線與圓' Γ交於點QXQ'X,以

X為伸縮中心將點QXQ'X縮小CB

CA倍,分別 得出點

P

X

P′

X,則當點XA ′A 上變動時,點

PXP'X 所描繪的圖形是以點A為長軸上一頂 點、點B為短軸上一頂點、點C為中心的橢圓。

《圖十四》

【原理】

因為點QXQ'X在圓Γ上且Q XXAA',所 以,得

2 2 2

CX +Q XX =CA . 因為 X CB X

P X Q X

CA

 

=   X X Q X CA P X

CB

 

=  

所以,得

2

2 2 2

2 X

CX CA P X CA CB

+ = 或

2 2

2 P XX 2 1

CX CA CB

+ = .

選取一坐標系,使得直線CA為 x 軸、直線 CB 為y軸,則上式表示點PX的坐標 ( , )x y 滿足

2 2

2 2 1

x y

CA CB + = .

P'X 也有相同的情形。

6. 橢圓作圖法六

(已知長軸上一頂點、短軸上一頂點與中心):

給 定 三 相 異 點 ABC , 且CACBCA>CB

以點C為圓心、CA為半徑作一圓ΓA,又以點 C為圓心、CB為半徑作一圓ΓB。對於小圓ΓB上 每一點X,若射線CXFFF

與大圓ΓA交於點QX,過點 X作一直線與直線CA平行、過點QX作一直線與 直線CA垂直,設平行線與垂直線的交點為PX,則 當點X在小圓ΓB上變動時,點PX所描繪的圖形是 以點A為長軸上一頂點、點B為短軸上一頂點、

C為中心的橢圓。

《圖十五》

【原理】

選取一坐標系,使得直線CA為 x 軸、直線CBy軸。若以CAFFF

為始邊、CXFFF

為終邊的有向角為 θ,則

X的坐標為X CB

(

cos ,θ CBsinθ

)

QX 的坐標為QX

(

CAcos ,θ CAsinθ

)

PX的坐標為PX

(

CAcos ,θ CBsinθ

)

由此可知:點PX的坐標(x,y)滿足

2 2

2 2 1

x y

CA CB + = .

對於橢圓的作圖法,還有其他可行的作法,而 且除了以直線來包絡橢圓外,也可以用圓來包絡橢 圓。

(18)

20

四、雙曲線作圖法舉例

1. 雙曲線作圖法一(已知兩焦點及貫軸長):

給定兩相異點FF'、又給定一正數 a ,且 ' 2

FF > a

以點F'為圓心、2a為半徑作一圓Γ。對於 圓Γ上每個點X,作 FX 的垂直平分線;又作直線

'

F X。設此垂直平分線與直線F X' 相交於點 PX,則當點X在圓Γ上變動時,點PX所描繪的圖 形是以點 F 及點F 為焦點、貫軸長等於' 2a的雙曲 線。

《圖十六》

【原理】

因為F X' <F F' ,所以, FX 的垂直平分線必F X 不相交,亦即: FX 的垂直平分線與直線'

'

F X的交點PX必不在F X 上。因為點' PX在 FX 的垂直平分線上,所以P FX =P XX 。於是,得

' ' ' 2

X X X X

P FP F = P XP F =F X = a. 於是,點PX在以點 F 及點F'為焦點、貫軸長等於

2a 的雙曲線上。(參看圖十六並與圖十比較) 請注意!前面作圖法中 FX 的垂直平分線,就 是所作雙曲線過點PX 的切線。所以,又可得下述 雙曲線作圖法二。

2. 雙曲線作圖法二(已知兩焦點及貫軸長):

給定兩相異點FF'、又給定一正數 a ,且 ' 2

FF > a

以點F'為圓心、2a為半徑作一圓Γ。對於圓 Γ上每個點X,作 FX 的垂直平分線lX,則當點X 在圓Γ上變動時,垂直平分線lX所包絡的圖形就 是以點F及點F'為焦點、貫軸長等於2a的雙曲 線。

《圖十七》

3. 雙曲線作圖法三

(已知一焦點、一頂點與中心):

給定共線三相異點 F 、 A 與 C ,且CF>CA 以點 C 為圓心、CA為半徑作一圓Γ。對於圓

Γ上每個點X,過點X作一個矩形XFQ PX X使得 直線XQ 通過圓X Γ的圓心 C ,則當點X在圓Γ上 變動時,點PX所描繪的圖形就是以點F為一焦 點、點A為貫軸上一頂點、點 C 為中心的雙曲線。

(19)

《圖十八》

【原理】

設矩形XFQ PX X的兩對角線XQXFPX 相交 於點RX,則RX也是 FX 的垂直平分線與直線CX 的交點。因為CX <CF,所以 FX 的垂直平分線與

CX不相交,亦即:點RX不在CX 上。又設點F對 點C的對稱點為F',則得

' 2 2

2 2 2 2 .

X X X X

X X

P F P F R F R C

R X R C CX CA

− = −

= − = =

於是,點PX在以點F及點F'為焦點、貫軸長等於 2CA的雙曲線上。因為點C是兩焦點所連線段的 中點,所以,點C是此雙曲線的中心。因為點A在 中心與焦點的連線上,且與中心C的距離等於雙曲 線貫軸長的一半,所以點A是此雙曲線貫軸上的一 頂點。於是,點PX在以點F為一焦點、點A為貫 軸上一頂點、點C為中心的雙曲線上。

請注意!前面作圖法中的直線XP ,就是所作X 雙曲線過點PX的切線。所以,又可得下述雙曲線 作圖法四。

4. 雙曲線作圖法四

(已知一焦點、一頂點與中心):

給定共線三相異點 F 、 A 與 C ,且CF>CA 以點 C 為圓心、CA為半徑作一圓Γ。對於圓

Γ上每個點X,過點X作 XF 的垂直線l ,則當XX在圓Γ上變動時,直線l 所包絡的圖形就是X

以點F為一焦點、點A為貫軸上一頂點、點C為 中心的雙曲線。

《圖十九》

5. 雙曲線作圖法五

(已知貫軸上一頂點、共軛軸上一頂點與中心):

給定三相異點ABC,且CACB。 作點A對點C的對稱點A'。對於射線FFFFAA' 的相反射線上每個點X,在過X而與直線AA'垂 直的直線上作兩點QXQ'X使得

2 2

X 'X

Q X =Q X = CXCA ,

再以點X為伸縮中心將點QXQ'X伸縮CB CA倍,

分別得出PXP'X ,則當點X在射線FFFFAA' 的相反 射線上變動時,點PXP'X 所描繪的圖形是以點 A為貫軸上一頂點、點B為共軛軸上一頂點、點 C 為中心的雙曲線的一支。

《圖二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工作項目 技能種類 技能標準 相關知識. 一、 電信線 路工程

802.14為主流,參與成員多為電腦及電話 公司,協定的主體已經確立,預計在今年 十一月完成標準草案的制定,1998年六月 正式成為IEEE標準。基本上來說,IEEE 802.14受到四個標準單位影響:

一組曲線 F 的垂直軌跡 (orthogonal trajectory) ,是指一條 曲線在與 F 中的曲線相交時,在交點相交的角度為直角。如

Instead, we could move the point P to the outside of the triangle, the parallelograms and the regular polygons and generalize the original result to be the form of the fixed sum of

由不同的物 料製成同樣重量的 降落傘的降落速度 也會不一樣。. 風力、拋擲的方法 、懸墜物的重量等

在 2004 年和 2005 年期間,喬根森利用手術植入的小無線電發射機跟蹤 28 條

[r]

• 直線化(Straighten)︰在此模式下,如果你畫 出的線條軌跡接近平直,那麼 Flash 會自動把該 線段變成直線; 軌跡若是有弧度的,那就會變成漂 亮的圓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