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39)點與線的距離
請看下圖上圖中,有一點P 與一直線 L。在 L 上取一點 Q,使得PQ⊥L。PQ的長度d 就 是P 點到直線 L 的距離。
在一般教科書中,L 的方程式是 ax+by+c=0
假設 P 點的坐標(x0,y0),則 P 點到直線 L 的距離 d 是:
0 0
2 2 ...(39.1) ax by c
d
a b
+ +
= +
而我們所使用的直線方程式是 y =ax+b
如果使用這個方程式,則 P 點到直線 L 的距離 d 是:
0 0
2 ...(39.2) 1
y ax b d
a
− −
= +
以下我們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導出(39.2)
39-2
方法(1):幾何法 請看下圖
我們先作一條通過P=(x0,y0)且與 y =ax+b 平行的直線 L’
因為L’與 y =ax+b 平行,我們可以設 L’的直線方程式為 y =ax+b’
因為 P=(x0,y0)在 L’上,所以 y0=ax0+b’
→ b’= y0−ax0
L’的直線方程式是 y =ax+(y0−ax0)……(39.3) L’與 y 軸交於 Q 點,Q=(0, y0−ax0)
L 與 y 軸交於 S 點,S=(0, b)
0 0
QS = y −ax −b
39-3
過Q 作一直線與 L 垂直,此直線與 L 交於 R 點,則QR就是 P 與 L 的距離,因為 L’//L,而且QR//PU 。
△QSR 和△TSO 相似,因此∠SQR=∠STO=θ
△QSR 中,QR=QS cosθ=( y0−ax0−b) cosθ……(39.4) tanθ=a
∴1 tan2 1 2 sec2 12 a cos
+ = + = =
∴ 2
cos 1 ...(39.5) 1 a
= +
代(39.5)到(39.4),得
QR=( y0−ax0−b) cosθ= 0 0 1 2
y ax b a
− −
+
因為y0−ax0−b 之值可能為負,求距離 d 時我們應該取絕對值
0 0
1 2
y ax b d QR
a
− −
= =
+
因此我們導出了(39.2)
39-4
方法(2):三角形面積法 請看下圖
y =ax+b 與 y 軸和 x 軸分別交於 Q、R 兩點,其中 Q=(0,b),R=( b
−a,0)
△PQR 的三頂點分別是:
P(x0,y0)、Q(0,b)、R( b
−a,0)
如果三角形三點為(x1,y1)、(x2,y2)、(x3,y3),則面積為
1 2 3 2 3 1 3 1 2
1 ( ) ( ) ( )
2 x y −y +x y − y +x y −y 代入 P、Q、R 三點
0 0 0
2
0 0
0 0
0 0
1 ( 0) 0( ) ( )( )
2 1 2
1 ( )( )
2
1 ( )
2
b b
x b y y b
a a
b b
bx y
a a
b y ax b a
b y ax b a
− + − − + − −
= − +
= − − −
= − −
39-5
根據畢式定理,
2
2 2
2 1
b b
QR b a
a a
= + = +
又△PQR 的面積是1
2PS QR , 所以可以列出:
2
0 0
0 0
2
1 1
( ) 1
2 2
1
b b
y ax b PS a
a a
y ax b PS
a
− − = +
− −
= +
PS就是P 點到直線 L 的距離
39-6
方法(3):向量法 請看下圖
如上圖,L2是通過P 且與 L1垂直的直線,L1與 L2相交於 Q,因此PQ=d 是 P 點 到L1的距離。
L1的方程式是y =ax+b
其中a 是 L1的斜率。因為 L2與 L1垂直,所以 L2的斜率是 1
−a。 L2的方程式可以寫成是y = 1
−ax+c 因為 P(x0,y0)在 L2上,所以
y0 = 1
−ax0+c c = y0+1
ax0
所以L2的方程式可以寫成 y = 1
−ax+ y0+1 ax0
39-7
我們現在有聯立方程式:
0 0
...(39.6)
1 1
...(39.7) y ax b
y x y x
a a
= +
= − + +
將(39.6)代入(39.7),得 ax+b = 1
−ax+ y0+1 ax0
ax+1
ax = y0+1 ax0−b (a +1
a)x = y0+1 ax0−b (a2 +1)x = ay0+x0−ab
0 0
2 1
ay x ab
x a
+ −
= + ……(39.8)
0
0 0
2 0
2
0 0 0
2 2
2
0 0 0 0
2 2
2
0 0
2
0 0
2
1
( 1)
1 1
1 1
1
( )
...(39.9) 1
x x
ay x ab a x
ay x ab a x
a a
ay x ab a x x
a a
ay a x ab a
a y ax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8
將(39.8)代入(39.7),得
0 0
0 0
2
2
0 0 0 0
2 2
2
0 0 0 0 0 0
2 2
0 0
2
1 1
( )
1
1 1
( 1)( )
1 1
1 1
1 1
y
ay x ab
y x
a a a
y x b a y x
a a
a a
y x b a y ax y x
a a
a a y ax 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2
0 0
2 0
2 2
0 0 0
2 2
2 2
0 0 0 0
2
0 0
2
1
( 1)
1 1
1
( )
...(39.10) 1
y y
a y ax b a y
a y ax b a y
a a
a y ax b a y y a
y ax 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9
根據畢式定理 PQ= (x−x0)2 +(y− y0)2 將(39.9)和(39.10)代入
2 2
0 0 0 0
2 2
2 2 2
0 0 0 0
2 2 2 2
2 2 2
0 0 0 0
2 2
2 2
0 0
2 2
2
0 0
2
0 0
2
( ) ( )
( ) ( )
1 1
( ) ( )
( 1) ( 1)
( ) ( )
( 1)
( 1)( )
( 1)
( )
1
1 PQ
a y ax b y ax b
a a
a y ax b y ax b
a a
a y ax b y ax b
a
a y ax b
a y ax b
a y ax 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證明了 P 點到直線 L1的距離
39-10
例1:直角坐標平面上有直線 L:y=x 和一點 P(0,2),試求 P 和 L 的距離。
解答:
利用公式 0 0 1 2
y ax b d
a
− −
= +
根據題意,a=1、b=0、x0=0、y0=2 P 和 L 的距離為:
2
2 1 0 0 1 1 2
2 2
− − +
=
=
我們可以用幾何方式來驗證這公式得到的答案是正確的
我們可以發現α=β=45°
∴PQ=OQ
2 2 2 2
2 PO = PQ +OQ = PQ
∴ 1 2 122 2
2 2
PQ= PO = =
39-11
例2:直角坐標平面上有直線 L:y=−x+1 和一點 P(1,1),試求 P 和 L 的距離。
解答:
利用公式 0 0 1 2
y ax b d
a
− −
= +
根據題意,a=−1、b=1、x0=1、y0=1 P 和 L 的距離為:
2
1 ( 1 1) 1 1 ( 1) 1
2 1
2
− − − + −
=
=
我們可以用幾何方式來驗證這公式得到的答案是正確的
△PRS 是一個等腰三角形,,所以PQ平分RS
∴Q 的坐標為(1 2,1
2)
2 2 2 2
1 1 1 1 2 1
(1 ) (1 ) ( ) ( )
2 2 2 2 4 2
PQ = − + − = + = =
39-12
例3:直角坐標平面上有直線 L:y=−3x+5 和一點 P(2,5),試求 P 和 L 的距離。
解答:
利用公式 0 0 1 2
y ax b d
a
− −
= +
根據題意,a=−3、b=5、x0=2、y0=5 P 和 L 的距離為:
2
5 ( 3) 2 5 1 ( 3) 6
10 6 10
− − − + −
=
=
例4:直角坐標平面上有直線 L:y=3 和一點 P(2,6),試求 P 和 L 的距離。
解答:
利用公式 0 0 1 2
y ax b d
a
− −
= +
根據題意,a=0、b=3、x0=2、y0=6 P 和 L 的距離為:
2
6 0 2 3 1 0 3
1 3
− − +
=
=
同學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39-13
例5:直角坐標平面上有直線 L:x=3 和一點 P(5,2),試求 P 和 L 的距離。
解答:
這次我們換一個公式
當L 的方程式是 ax+by+c=0,P 點的坐標是(x0,y0),則 P 點到直線 L 的距離 d 是:
0 0
2 2
ax by c d
a b
+ +
= +
x=3 可以寫成 x+0y−3=0
所以a=1、b=0、c=−3、x0=5、y0=2 P 和 L 的距離為:
0 0
2 2
2 2
2
1 5 0 2 ( 3) 1 0 5 3
1 2
ax by c a b
+ +
+
+ + −
= +
= −
=
同學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這個答案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