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析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析研究"

Copied!
1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玉枝

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析研究

研 究 生: 楊献文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

(2)
(3)
(4)

我的人生更加成長、茁壯,有了眾人的支持與鼓勵,可以完成這本論文。這一路 走來,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對於這本論文能從無到有,自論文題目的選擇、研究法的決定、整體論文架 構的確定與實施,乃至最後論文的完成,我最想要感謝的人是我的指導教授陳玉 枝老師。玉枝老師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紮實地完成論文,對於 我論文內容中錯誤之處加以斧正,這份深深情懷,銘記於心,終生難忘;感謝論 文口試主席台灣師範大學闕月清教授與新竹教育大學張春秀教授,在百忙之中撥 空指導,您親切中肯的言談及精闢指導,於口試過程中提供精闢的見解,使本論 文架構與內容能更上一層樓。此外,也感謝陳昱甫老師、吳子宏老師與台灣師範 大學掌慶維教授三位老師對於分析類目指正缺漏與須改進之處,讓我進行分析時 避免了原本可能發生之許多錯誤與不便,在此獻上由衷的敬意與感謝。

除了老師們的諄諄教誨之外,還要感謝班上同學桂屏、佳玲、慧萱、在成、

兆華、健敏與明吉,因為各位一路的鼓勵與扶持,在我心煩意亂、不知所措時,

給我加油與鼓勵,我才能邁步前進,如期完成論文;感謝明宏老師、秀瑗老師、

吉勝老師與雪菁老師提供我論文研究期間的許多幫助,並且時時給我鼓勵;也感 謝博超好友容忍我英文摘要的拙劣,並加以修正;也感謝服務學校的同事們,在 我就讀碩士班期間的給予我無限的支援與包容。

最後感謝家人的支持,感謝我的父親、母親與內人雪婷,感謝他們的全力支 持,使我在研究所期間得以專心求學,無後顧之憂。千言萬語無法道盡心中的感 謝,由衷感謝曾經幫助我的每一個人,特此致上最誠摯謝意。謹將此論文獻給我 的家人與所有關心我、幫助過我的朋友。

楊献文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八月於台東

(5)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析

研 究 生:楊献文 指導教授:陳玉枝

日期:2007.8

摘 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國小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在不 同版本及不同冊別其性別平等教育分布情形。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對象 是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及仁林版第一冊至第十二冊等共四十八本的健康與體 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文字部分與圖(相)片部分。研究工具為研究者建構之性別角 色分析類目表,分析類目為性別角色出現的情形、性別角色人格特質、性別角色 關係、性別角色之服裝儀容、性別角色從事之職業或活動等五種類目,並將分析 所得之資料透過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與卡方考驗等方法處理。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四版本在文字中男性出現比例較高,人格特質上以無「傳統印象」呈現,性 別關係、服裝儀容與職業活動均為「未呈現」。

二、文字部分,南一版為女性出現比例較高的情形,人格特質上翰林版較有「傳 統印象」、南一版較無「傳統印象」。

三、文字部分,多數冊別男性出現比例較高,同時其性別關係呈現亦以「兩性和 諧」為主,而人格特質、服裝儀容與職業活動均為「未呈現」。

四、第八冊男女文字出現較為平均。第五冊與第十冊在性別關係上較為和諧。人 格特質有四冊、服裝儀容(第五冊)與職業活動有四冊均較無「傳統印象」。

五、圖片部分,「性別角色出現情形」與「性別關係」四版本均呈現「男女均等」,

而人格特質、服裝儀容與職業活動均是無「傳統印象」。

六、圖片部分,南一版與康軒版在性別出現較為平均。性別關係,康軒版與翰林 版較為和諧。人格特質、服裝儀容與職業活動,康軒版均較無「傳統印象」。

七、圖片部分,「性別角色出現情形」與「性別關係」十二冊別均呈現「男女均 等」,人格特質、服裝儀容與職業或活動均以「無傳統印象」為主。

八、圖片部分,第九冊比其他冊在性別角色要來得平均些。人格特質,第一冊、

第五冊與第九冊較無「傳統印象」。第一冊至第五冊在性別關係上、在服裝 儀容上,較為和諧、無「傳統印象」。職業活動,有五冊較無「傳統印象」。

關鍵詞: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性別平等教育、教科書、內容分析

(6)

Elementary Schools

Graduate: Hsien-Wen Yang Advisor: Yuh-Chih Chen, Ph.D.

M. Ed. Thesis, 200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of the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Area textbooks between different editions and different volum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method used for this study was content analysis. The targets of this analysis were both texts as well as

pictures in the Nan-I version, Kang-Hsuan version, Han-Lin version and Jen-Lin version. A total of forty-eight textbooks from volume1-12 were analyzed. The method of the study was gender role analyzing chart, which analyzed the five types of gender roles. They were the proportion of appearance, the character of roles, the relationship of roles, the feature of clothes in males and females, the occupations. The related dat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using frequency analysis, percentage calculation, Chi square independence test of statistic method.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For the texts among four versions, the proportion of male appearance was higher and non-traditional impression on the character of roles. Besides, there was no

inform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of roles and the feature of clothes in gender roles as well as the occupations.

2. For the texts,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female appearance was presented in Nan-I version. And there were traditional-impression on the character of roles in Han-Lin version as well as non-tradition impression in Nan-I version.

3. For the texts,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male appearance was displayed in most of the volumes as well as the balanced relationship of roles. There was no information presented on the character of roles and the feature of clothes in as well as the occupations.

4. For the texts, the volume-8 was balanced on the proportion of gender appearance.

The relationship of roles in the volume-5 and volume-10 were balanced. There was non-traditional impression on the character of roles in four volumes as well as on the occupations in four volumes. So was the feature of clothes in roles in volume-5.

5. For the illustration in four versions, the proportion of gender appearance was

(7)

occupations.

6. For the illustration, both of the Nan-I version and the Kang-Hsuan version were more balanced on the proportion of gender appearance. Both the Kang-Hsuan version and the Han-Lin version were more balanc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roles. Among the character of roles, the feature of clothes in gender roles, and the occupations, the Kang-Hsuan version presented non- traditional impression.

7. For the illustration, the proportion of gender appeara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roles were balanced in the 12 volumes. Among the character of roles, the feature of clothes in roles, and the occupations, non-traditional impression was presented.

8. For the illustration, the volume-9 was more balanced on the proportion of gender appearance. The character of roles presented non-traditional impression in the

volume-1,volume-5 and volume-9.The relationship of roles and the feature of clothes in roles presented more balanced in the volume1-5.Besides, there were five volumes non-traditional impression presented on the occupations.

Key words: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area,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textbook, content analysis

(8)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析

目 次

謝 誌………Ⅰ 中文摘要 ……… Ⅱ 英文摘要 ……… Ⅲ 目 次 ……… Ⅴ 表 次………Ⅶ 圖 次………Ⅷ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 5 7 9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別角色理論分析………

第二節 教科書意義與相關研究………

第三節 教科書與意識型態的相關研究………

第四節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之實徵研究………

11 19 24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第五節 實施過程………

第六節 資料處理………

39 40 42 44 57 58

(9)

第二節 圖(相)片部分………

第三節 綜合討論………

74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93 9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99 108

附 錄

附錄一 性別角色分析類目表………

附錄二 性別角色類目分析表內容分析者 A 內在信度檢核表………

附錄三 性別角色類目分析表內容分析者 B 內在信度檢核表………

附錄四 性別角色類目分析表內容分析者 AB 間信度檢核表………

附錄五 專家學者函及專家意見表 ………

109 117 119 121 123

(10)

表 2-3-2 教科書性別議題相關研究 ………

表 2-4-1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之實徵研究 ………

表 3-2-1 研究對象一覽表 ………

表 3-4-1 教科書性別角色相關研究之分析類目 ………

表 3-4-2 性別角色分析類目定義與舉例說明 ………

表 4-1-1 性別角色出現情形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1-2 性別角色人格特質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1-3 性別角色關係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1-4 性別角色之服裝儀容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1-5 性別角色從事之職業或活動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表 4-1-6 性別角色出現情形在不同冊別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1-7 性別角色人格特質在不同冊別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1-8 性別角色關係在不同冊別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1-9 性別角色之服裝儀容在不同冊別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1-10 性別角色從事之職業或活動在不同冊別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表 4-2-1 性別角色出現情形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2-2 性別角色人格特質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2-3 性別角色關係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2-4 性別角色之服裝儀容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2-5 性別角色從事之職業或活動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表 4-2-6 性別角色出現情形在不同冊別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2-7 性別角色人格特質在不同冊別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2-8 性別角色關係在不同冊別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2-9 性別角色之服裝儀容在不同冊別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2-10 性別角色從事之職業或活動在不同冊別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29 36 41 45 52 60 61 62 63 64 65 67 69 70 72 74 75 76 78 79 80 82 83 85 86

(11)

圖 3-4-1 男童女童出現與其人格特質 ………

圖 3-4-2 女性出現與其服裝穿著 ………

圖 3-4-3 男性從事職業與其服裝穿著 ………

圖 3-4-4 男童人格特質 ………

圖 3-4-5 男性女性互助合作 ………

圖 3-4-6 男童與女童一同運動 ………

圖 3-5-1 研究流程圖 ………

54 54 54 54 54 54 57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成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名 詞釋義、第四節研究重要性與第五節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茲依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家庭觀念,對男女生的定義是:「男主外、女主內」,

久而久之也流於「重男輕女」的僵化性別印象。李美枝、鍾秋玉(1996)也同樣認 為在工業化、科技化以前的社會,大體上都是「男主外、女主內」,以致產生「男 尊女卑」的性別結構。也因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結構,子女習慣於父親 出外工作,母親在家操持家務,但是在工業社會的小家庭裡,父親通常更加忙著 在外工作,而多數的母親也外出工作(謝小芩,1994)。

社會結構的轉變,導致就業人口的男女比例也隨之改變,以往單薪家庭只靠 一份收入已不敷使用。根據1998年與2002年「臺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提要報告」

資料顯示,在1998年,年滿十五歲至六十四歲之本國籍婦女,沒有從事有收入工作 的婦女比從事有收入工作的婦女多,為 53%與 47%;到了2002年,年滿十五歲至 六十四歲之本國籍婦女目前有從事工作者達半數以上,占51.3%,無工作的婦女,

占48.7%(內政部統計處,2006)。另外由2004年與2005年婦女勞動統計表與1971 年婦女勞動統計表比較之下,發現在女性就業人口占總就業者比重顯示分別為:

1971年的 30.54%、2004年的 41.96%以及2005年的 42.14%,顯示出女性就業人口有 上升的趨勢;同時因近年來服務業蓬勃發展,提供婦女更多的就業機會,在服務 業部門女性就業人口比重由1971年30.74%提升至2004年49.25%與2005年49.85%,顯 示國內經濟發展女性的貢獻不容忽視(行政院勞委會,2006)。陳建州與劉正(2004)

也指出女性加入勞動市場的比率增加,使得男性勞動力被排擠,這種排擠,包括

(13)

男性能進入勞動市場的量及女性勞動力的增加所導致的男性薪資競爭程度提高

(薪資降低)。

從以上資料得知,女性投入就業市場,意謂女性可以在職場上追求事業的成 就,以獲得個人的成就感;但是,同樣地女性所花費在家庭中的時間也相對減少

(行政院主計處,2006)。而在家庭中,父親與母親因為性別的不同,所以二者的 角色意義也有所不同,父職常是一種社會地位,但母職則只是一種角色活動,父 職功能在於養家餬口,母職則是概括承受一切家務事(蔡明璋,2004)。男性掌握 社會中許多的權力與資源,也掌握社會中的主流價值,以男性價值觀,將人的特 質分為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並起賦予價值判斷,然後好的歸給男人,壞的歸給 女人(畢恆達,1998)。

在2002年,立法院就已經正式通過「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院,2006),使 得兩性平等終於有了法源依據。兩性工作平等法用意在保障求職者或受雇者在職 場不會因性別而受到差別待遇;另外,本法也要求僱主應該提供受雇者一個免於 性騷擾的工作環境。立法院三讀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並於2005年1月21修 正全文25條,同年 2月5日公佈實施(立法院,2006)。2004年的6月23日總統公布 了「性別平等教育法」,2005年教育部也隨之成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發 展與落實各級學校的兩性平等教育(陳惠馨,2005)。

孩子來自於家庭,受教育於學校,成長於社會。家庭結構的改變,孩子必須 學習;社會結構與兩性平權的觀念不斷改變,學校必須能跟得上腳步。教育是一 切的根本,教導正確的兩性平權知識,必須從學校教育著手(張清濱,1997)。所 以,如何使兩性平權的觀念透過學校教育的傳達,並且落實在下一代孩童的信念 中,是身為教育工作者所應重視的。

學生在學校生活之中,接觸最多的就屬教師以及每天課堂上所必須接觸的教 科書。教材長久以來一直是教師教學中的主要憑據,也是升學評量的依據(趙鏡 中,2002)。鐘敏華(2005)認為目前教學現場的許多教師常將教科書當成教學的

(14)

依據而非教學的參考,教科書如何寫,教師就依循內容地教,尤其是在教師本身 不熟悉的學習領域或教學單元時更為普遍。葉彭鈞(2002)也談到教師在教學時把 教科書當成學習的「聖經」、「寶典」,將一切教學活動都依照教科書照本宣科。

陳書瑩(1999)認為教科書一直扮演著老師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同時也是 學校傳遞知識的重要傳播物。由此可知,教科書的優劣對學生的人格養成與對國 家社會的影響可謂相當深遠。

自八十五學年度起,國小教科書的改革全面開放審定制。黃馨儀(2005)認為 教科書統一編定本是過去威權體制下的產物,容易造成學生僵化的思維與偏見的 觀念。羅志平(2006)也認為在民主國家中,教科書自由化是時代潮流,任何歷史 書的編寫都不能抽離它的時空背景,否則便不具意義與使用。

從兩性平等教育的觀點,謝臥龍(1996)認為要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目標於學校 教育,要先從檢視科書開始。檢視中小學教科用書時,張清濱(1997)也發現教科 用書仍有性別偏見、性別刻板印象及男性專屬語言,要落實兩性平等教育,中小 學課程應注入兩性平等教育的成分,教科用書應去除兩性刻板印象。教科書的內 容或插圖,都仍普遍複製男女刻板印象,不僅強化性別區隔,更不利女學生的學 習(蘇芊玲,1996)。同時,李瑞娥(2001)也認為父權意識型態的角色觀念,依 然存在於小學教育中,課堂中的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依然在強調男性威 猛、主動、支配的地位,女性溫馴、被動、受支配的角色。所以,教科書的編輯 過程中,僅能依賴教科書審查單位的把關或兩性平等議題的民間團體,出版業者 若對建立無偏見教材或對性別意識教材缺乏認知,教科書中的性別或族群偏見恐 怕無法獲得長足進展(莊明貞與林碧雲,1997)。

九年一貫七大學習領域之中,只有「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跟人類生命的延 續與發展相關。「健康與體育」的目標在培養學生擁有良好身體適能,在健康的 環境下自我發展,期待學生在學校教育中,養成健康的行為、培養運動的習慣以 及改善自己的健康,同時在與別人互動中影響他人,以達到全人健康的目的。而

(15)

教科書作為教學工具的其中一項,影響的層面亦不容忽視。因此,在健康與體育 學習領域教科書中所呈現的性別平等教育的內容,對於下一代的人格發展與性別 角色的認同有深遠的影響,綜觀許多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研究,在不同的層面 已有許多相關研究,但針對教科書進行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相關研究並不豐富,因 此這一方面是值得加以深入探究檢視。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旨在針對現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以性別平等教育分析類目 進行內容分析。依據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如下: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擬分析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文字部分與圖(相)片部分有關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之分布情形,以及該部分所呈現之性別平等教育內容(性別角 色出現的情形、性別角色人格特質、性別角色關係、性別角色之服裝儀容、性別 角色從事之職業或活動)差異情形。

(一)瞭解現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文字部分,在南一版、康軒版、

翰林版與仁林版有關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布情形和版本間之差異。

(二)瞭解現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文字部分,在第一冊至第十二冊 有關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布情形及冊別間之差異。

(三)瞭解現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圖(相)片部分,在南一版、康 軒版、翰林版與仁林版有關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布情形及版本間差異。

(四)瞭解現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圖(相)片部分,在第一冊至第 十二冊有關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布情形及冊別間之差異。

二、待答問題

(一)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文字部分,在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與 仁林版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布情形為何?

(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文字部分,在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與 仁林版版本間性別平等教育內容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文字部分,在第一冊至第十二冊性別平等 教育內容分布情形為何?

(四)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文字部分,在第一冊至第十二冊冊別間性

(17)

別平等教育內容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圖(相)片部分,在南一版、康軒版、翰 林版與仁林版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布情形為何?

(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圖(相)片部分,在南一版、康軒版、翰 林版與仁林版版本間性別平等教育內容之差異情形為何?

(七)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圖(相)片部分,在第一冊至第十二冊性 別平等教育內容分布情形為何?

(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圖(相)片部分,在第一冊至第十二冊冊 別間性別平等教育內容之差異情形為何?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將針對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性別平等教育與內容分析法等四 個關鍵詞做一定義解釋。

一、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共分為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 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本研究所指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為 其中之一。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分為三個學習階段:第一學習階段、

第二學習階段以及第三學習階段。第一學習階段與第二學習階段是本研究重點。

二、教科書

教師進行教學所需的素材稱為「教科書」,主要有三種:第一是與學生最直 接接觸的課本;第二是提供學生練習與發揮思考能力的習作;第三則是教師進行 教學時可供參考之教師手冊(李勝雄,2002)。本研究所稱「教科書」係指南一、

康軒、翰林與仁林四家出版公司所出版的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本,版本為國立 編譯館審查通過提供各國小教師選擇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課本使用之第一冊至 第十二冊。第一學習階段使用冊別為第一冊至第六冊,其中第一冊與第二冊為一 年級使用、第三冊與第四冊為二年級使用、第五冊與第六冊為三年級使用;第二 學習階段使用冊別為第七冊至第十二冊,其中第七冊與第八冊為四年級使用、第 九冊與第十冊為五年級使用、第十一冊與第十二冊為六年級使用。

三、性別平等教育

兩性平等教育的定義為可說是經由教育歷程,依據男女生理上先天的不同,

基於公正平等的原則,提供一個不具性別歧視及偏見的教育環境,給予兩性合情 合理的對待,進而能夠達到積極發揮個人潛能,建構兩性適性發展的社會(曾台 云,2000)。本研究指的是由研究者修編之性別角色類目分析表中五項分析類目:

(19)

性別角色出現的情形、性別角色人格特質、性別角色關係、性別角色之服裝儀容 與性別角色從事之職業或活動等內容,以進行教科書分析。

四、內容分析法

謝美年(2000)認為內容分析法是一種「質」與「量」並重的研究方法,以內 容「量」的變化來推論「質」的變化。本研究所指內容分析法是以健康與體育學 習領域教科書文字部分與圖(相)片部分為分析對象,並以分析所得數據之來描 述性別平等教育之分布情形。

(20)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本節將針對教科書與性別議題兩者做一說明,並建立研究上的重要性。

一、在多元社會中建立性別間互信互重的觀念:

在多元社會中,每一成員應該是平等的,而且以個人的才能去贏得他人的讚 賞與尊重,不應該也不可以因其性別或其他因素而有不平等之待遇。瞭解人的基 本權益,互相尊重,社會中的各項資源,乃是社會中所有成員均可共享,進而建 立一個性別間沒有歧視,平等共存共榮的社會。

二、提供教科書編寫與修訂的參考:

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是透過教育,使男女學生在學校之中皆能獲得均等的受 教機會,期望由教育上的兩性平等,促進男女在社會上的機會均等。性別平等教 育議題作為九年一貫課程社會新興議題之一,實則希望表現多元文化教育內涵,

以實踐社會公平的實現(莊明貞,2002)。透過具有性別平等內涵教科書的編撰、

教師實施無性別偏見的教學,將性別平等的想法教育在國家社會的新希望上,建 立性別平等的社會,實踐民主社會所強調的社會公平與正義,這是所有教育工作 者所應該努力的目標。

(2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本節將分別就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做一說明: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針對四家出版公司(南一、康軒、翰林與仁林)出 版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第一冊至第十二冊的文字部分與圖(相)片部 分進行內容分析,該十二冊課本為第一學習階段與第二學習階段學生上課使用。

至於研究者僅選擇課本為分析內容之理由為研究者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是以課本 與習作為主,這二項是學生可以擁有的資源;而教師手冊,研究者認為其功能是 提供教師於教學時補充與課本相關知識的內容,該項資源學生無法取得;健康與 體育學習領域並未出版習作,因此教師手冊與習作均不在本研究分析的範圍內。

二、研究限制

研究結論僅限於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析,無法推 論至其他學習領域,研究結論也無法推論至教師手冊與習作。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性別角色理論分析、第二節為教科書意義與相關研 究、第三節教科書與性別議題的相關研究以及第四節性別平等教育之相關研究,

茲依各節加以說明。

第一節 性別角色理論分析

本節將分為:一、性別角色的概念,二、性別角色的理論,三、本節小結,

茲依各節說明如下。

一、性別角色的概念

「性別」是指男性與女性在社會化過程中,進入社會生活與社會文化之際所 呈現出來之人格特質,而在定義上有三個架構:(一)是一個狀態穩定的過程;

(二)性別不單只是一種個體的人格特質而且還發生於社會結構之各階層中;(三)

性別定義之重要性比較趨向於與性別不均等的關係上(Wharton, 2005)。

「角色」是指個體於不同情境、不同地位之下(position of status)的一套行為 期望(王美惠,1987)。Lindsey(1997)認為外界所賦予的地位(given status)與 外界所期待的行為(expected behavior)之間的關係,稱之為角色。也就是說個體為 了適合於社會組織或社會結構中的某個位置(position)或某個地位(status)所表 現出來應該的行為(蔡如珮,2002)。

身為男生,就會有一些可以做與不可以做的事情及想法;同樣地,女生也是 一樣,逐漸地,衍生出「男外女內」、「男尊女卑、「男剛女柔」等行為準則,

以約束男女兩性(潘婉茹,2000)。在西方社會,sex 與 gender 之二個單字意思是 不同的,sex(性別)指的是生為男人或女人的生物性狀態,gender(性別角色)則 是社會用來區別男女有所不同的所有非生物特徵,如穿著、體態、言行、興趣、

(23)

嗜好、工作、人格特質及家庭中的角色等(李美枝、鍾秋玉,1996)。Lindsey (1997)

也認為性(sex)被認為是每個人在生物性上的觀點,其中包含了男性與女性在染 色體、解剖學、複製學、賀爾蒙或其他生理特徵上之差異。男性與女性各該具有 哪些行為?各有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陳皎眉,1996)。整體而言,傳統社會 強調男女各具不同特質,各扮演不同角色(蔡如珮,2002)。

社會上也給予男性與女性一些不同的人格特質要求,男性應具有工具性與統 馭性的特質,例如:勇敢、嚴正、強壯、獨立、不情緒化、有進取心、富邏輯性…

等,因而須承擔養家活口的責任,外出工作以賺取一家生活之所需;女性則應具 備撫育幼兒及情感表達的特質,例如:溫柔、順從、細心、有強烈的安全需求及 依賴、敏感及情感豐富的…等(劉秀娟,1998)。而在家扮演妻子與母親,料理家 中一切事務,讓男人外出努力工作無後顧之憂,一切以男人的成就為榮,則是女 性一直被期待的角色(陳皎眉,1996)。

對於性別角色(gender role),Lindsey(1997)認為定義上是社會對於每個性 別與該性別所被期待之態度、行為二者間之關係。但是至今尚無一定義是被大家 所認同的(李然堯,1983)。李靜(2004)就認為性別角色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來 看,它總是帶有明顯的社會、文化、民族的印記,總是反映著特定社會的文明程 度及發展水平。Kimmel(2004)認為性別社會化自一人出生即開始,且持續至人 的一生;父母親會建構一組孩子們所需特定的性別意念,也就是說他們將自己社 會化成符合在不同年紀某些男孩與女孩該有的樣子。

茲將國內學者對性別角色的看法整理如下:

性別角色是某種社會文化下,大眾所認定男性或女性被允許的角色行為,同 時也是文化差異之因素所造成(劉惠琴,1981)。而眾所公認的男性與女性應有的 行為,是經過行為組型來界定,而行為組型中包括內在的態度、觀念,以及外在 的言行、服裝等(張春興,1995)。在每個人所生存的社會將依據自己的文化需求 與認可的兩性行為、態度與價值,為人生各階段男女訂出一套關於性別角色之期

(24)

望的標準(黃德祥,2000)。因此,性別角色可說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即個人的行 為表現符合社會上普遍認為適合男性或女性的行為、興趣和態度或特性(周淑儀,

2000),且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內化到個人人格特質中的一種性別型態(林玉惠,

2004)。

性別角色是個體透過自我外顯的行為,以求認定於社會可接受的兩性行為模 式(李美枝,1987),亦即性別來自於外界所反映出來的行為期待,也就是指社會 文化根據生理性別,為其所屬個體所規範的行為腳本(陳皎眉,1996),在某種特 定的社會文化之下,適合特定性別的行為或是功能(林惠雅,1991)。性別角色特 質代表符合大眾期望的典型男性或女性之行為或性格,是個體經由學習而來,藉 以明示自我所歸屬性別的行為型態(黃可欣,2006)。同時也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

但是真正影響男女性別角色差異的原因,大多都是後天的社會文化因素所造成(陳 淑媛,2006)。

在個體成長的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形成不是單一理論可以說明完全及代表定 義的,生物上的特質、社會學習過程、個人認知能力及訊息處理偏見,每一個向 度的交互作用對一個人性別化的過程及性別角色發展的結果都深具影響力的(蕭 蕙心,2001)。因此,性別角色經由不斷演進的歷程,形成的過程可能受到生理 性(染色體、激素、生殖器官)、心理性(性別認同、性別分化)因素的影響,

而在社會文化情境(環境因素)的當下繼續發展的一種狀態(徐鏡存,2005)。

綜合以上學者論點,性別角色可說是一種社會文化的多元產物,在社會化的 過程中,社會大眾藉以認定社會中的每一女性與男性成員屬於其自我性別該有之 期望標準,並且同時要求成員必須遵循此一標準在社會上活動,包括服裝、語言、

興趣及思考方式等。

二、性別角色的理論

性別角色理論因每位研究學者研究面向的不同,從許多不同領域及概念解釋

(25)

出不同的性別角色發展理論。在心理學方面,心理學家重視個體在發展過程中對 性別的體認,範圍包括態度、動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的差異(周惠莉,2002)。

性別角色的主要理論有心理分析論(Psychoanalytic Theory)、社會學習論

(Social Learning Theory)、認知發展論(Co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與性別基 模論(Gender Scheme Theory),以下就四個理論整理之。

(一)心理分析論

依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派」之理論,佛洛伊德以認同(identification) 的 概念來描述性別角色認同的獲得,而這項性別角色認同的模仿對象是父母親。而 兒童透過知覺與潛意識的認同,逐漸形成個體的性別角色(李然堯,1983;許素愛,

1990;游慧卿,1986;黃文三,1999)。

佛洛伊德認為人與生俱來便有性慾力,因此他將人類的發展階段區分為口腔 期、肛門期、性蕾期、潛伏期和性器期。他認為性別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性蕾期(約 3歲到6歲左右),此一關鍵時期的模仿對象是來自於父母親,透過模仿,兒童經 歷了性別發展中角色扮演的衝突,在男生則產生了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

而女孩則產生了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認同模仿雙親過程中,因為產生愛 戀異性的結果,男孩愛戀母親,學習父親、女孩愛戀父親,學習母親,所以將父 母的價值觀、處事態度、行為邏輯予以內化,最後並以父母親作為自己的行為楷 模,故認同雙親是影響兒童與青少年性別角色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古玉英,2003;

程瓊瑩,1989;黃德祥,1994)。

在發展過程中,男孩因產生了戀母情結,所以將生命中的第一個男性父親視 為敵人,但是又畏懼父親威勢,所以產生了閹割焦慮(fear of castration),深怕一 旦遭到閹割之後,就不能和母親在一起了,為了避免被父親閹割,只好以父親為 學習對象,學習父親的處事態度。而女生則是發現自己器官中並沒有陰莖,認定 一定是被閹割過的,潛意識裡便嫉妒男性的陰莖,便產生「陽具妒羨」(penis envy)

(26)

的心理,並憎恨母親將自己生的不完全,將戀愛對象轉移至具有陰莖的父親,因 此產生了戀父情結(陳威志,2003;劉容伊,2004)。Shaffer(1988)則是認為以 佛洛伊德的觀點來看,女生就自認為已經遭到閹割,所以並不會有男生的閹割焦 慮作為認同模仿的動力,相對地女孩的性別角色形成比起男生更加困難。

由以上可知,心理分析論的學者強調兒童必須對於同性的父母親產生認同,

進而模仿,學習成人的人格特質,行事態度等為將來進入成人社會作準備,顯示 出父母親在兒童幼年時期所扮演的角色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二)社會學習論

社會學習理論強烈反對用心理動力的觀點來解釋性別的不同,而是認為性別 認同是許多不同形式學習的產物,女孩會因此變的大眾取向,男孩變的比較管理 取向(劉秀娟、林明寬,1996)。社會學習論重視人的內在歷程,認為人類可以經 由模仿、增強與類化等內在的作用來建立更複雜的行為規則(張春興,1994a)。

這樣的學習過程是由三種機制產生。第一種機制稱為聯結歷程,人們經由聯結可 以學到態度;第二種機制是強化,進行這項行為時同通常是氣氛愉悅的,所以很 快地便學會了這項行為,第三種機制是模仿,人們經由觀察他人的態度與行為以 便學習到社會行為,而模仿成為最有效的學習機制之一(黃安邦,1990)。男性與 女性在心理上是有所不同的,就如同和生理上的不同是一樣的,對於性別刻板印 象觀感的差異也是有差距的,因此由性別之差異衍生出四種不同的社會行為:1.

女孩比男孩更合群;2.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言語影響;3.女孩比男孩較不自負;4.

女生較容易受生理遺傳所影響、男孩較容易受外在環境所影響(Craig, 2000)。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或性別角色規範都是個體在生活環境中受到楷模人物的影 響而模仿學習,其中楷模人物就包括了同儕、師長與媒體人物(張春興,1994b)。

Slee與Shute(2003)認為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導致兒童改變的諸多備受爭議之觀點 已經為學者所知悉,在眾多理論中的關鍵性概念是已經確認了,而且對於瞭解兒

(27)

童的發展提供了啟發性的見解,這其中的概念包括了:遺傳與環境、發展中過程 連續性與不連續性、相似性與獨特性、行為中的穩定性與不穩定性、行為的主動 與被動以及思考力與感知力。父母親或師長透過不同的方式, 藉著正、負增強甚 至是懲罰的方式,讓兒童學習到社會行為,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性別刻板印象在內。

增強是指父母或師長藉由獎勵兒童適合的性別行為及懲罰不適合的性別行為,以 教導而兒童表現適當的性別角色行為 (Vasta , Haith & Miller, 1992)。

由以上得知,對於兒童的學習模仿以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為對象,父母的 言行舉止、人格特質、服裝穿著等,對孩童均有深遠的影響(陳秀如,2001)。父 母對待兒童的性別角色行為模式,對於兒童日後成人以後的性別角色觀念扮演一 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三)認知發展論

對於兒童來說,李然堯(1983)認為社會學習論學者認為性別角色行為是由外 在的人、事、物學習或模仿而來,但是認知發展論學者則是認為兒童對於性別角 色並不是全然由被動的增強或是模仿而來。

劉秀娟、林明寬(1996)認為,根據Piaget的描述,兒童的認知發展會經歷多 個不連續的階段;最初是以感覺動作的能力(sensor motor ability)來知覺這個世界,

接著學會如何將世界分類,然後他們更能夠在這個世界上表現出具體的運思。

根據認知發展理論對於性別色角色發展的論點,性別的認同基模乃是提供兒 童扮演適當性別角色和組織外來資訊,兒童擁有一個性別認同的內在觀念,經由 此一觀念的作用而擇取和組織外在的訊息(白博仁,1999)。而且兒童的性別發展 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與早期的認知程度的發展而漸趨成熟,當孩童認定自己是男生 或女生後,兒童選擇的活動、態度與價值觀會反應自我的性別取向,希望自我的 行為符合自我的性別,此過程稱為「自我社會化」(self-socialization);等性別認 同建立後,兒童可以從成人、同儕、故事與電視等多重管道獲得適合其性別的行

(28)

為。因此兒童可能會受到社會角色的影響,以刻板的行為及信念來配合其性別認 同感(周淑儀,2000)。兒童性別認同的建立提出兒童會察覺父母親對待自己的方 式,可能與對待其他人有所不同,進而瞭解到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性別不同所造成 的,性別刻板印象卻早在性別認同建立之前,已先建立在兒童的認知裡了。研究 發現,三歲之前的兒童對於玩具的挑選,會挑選適合自己性別的,而且常在一起 玩的,通常是和自己同性別的比較多(Vasta, Haith & Miller, 1992)。

綜合以上學者對於認知發展論的觀點,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兒童本身內在 的性別發展認知模式,必須扮演著處理外在環境所透露的性別訊息之角色。但外 在環境所給予的訊息,通常會伴隨著性別刻板印象,一旦兒童的認知當中已經存 在某種的性別意識時,兒童會漸趨性別一致的活動,性別刻板印象也愈顯牢固。

(四)性別基模論

所謂基模(scheme) 是引導個體知覺或是在現有的認知結構中,重新組織新 訊息,對於相關的訊息,並且做一歸類(Huston , 1982;周淑儀,2000)。性別基 模相當穩定,不易加以改變,且性別角色基模提供一個預期的思考架構(anticipatory thinking structures),促使個體尋找並統整符合其性別類型的訊息,或以忽視、轉 換或重組的方式處理不合於新近基模的訊息(Martin, 1987)。

Shaffer(1988)認為基模是一種有組織的思考及行動模式,兒童以此模式來合 理化一些經驗。Lee(2000)認為基模很明確地是由一連串的反應所組合而成,因 此原本的刺激-反應基模不應該寫成單向而應該是雙向,而且可幫助我們知覺、

組織、處理及利用訊息,當兒童知覺到的訊息,與自己的性別息息相關時,兒童 會將性別角色與性別基模發展加以對照,以作為日後的調整。也就是說,當兒童 遇到事件發生時,會用原本舊有的行為處理模式,去對此一事件或環境做出反應 並且同時從中吸取經驗,即使是失敗的經驗。

在兒童性別基模中,有一些與性別特徵有關的概念,將基模的概念與有關性

(29)

別差異的人事物結合,按照基模的架構處理,加入他的記憶中,同時也採用了訊 息處理的觀點(古玉英,2003)。張春興(1994a)則認為性別基模亦隨著年齡擴 大,會將其周遭的人按性別特徵予以分類處理,性別差異的部分也有不同的處理。

三、本節小結

不論是過去的農業社會,或是現今的工商業社會,對於性別角色都有其一套 特有的解釋與規範,解釋社會成員中的每一份子的行為,規範其行為,並賦予期 望,這樣的歷程是可說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社會認定其每一 個體皆擁有屬於其自我性別該有之期望標準,並且同時要求成員必須遵循此標準 在社會上活動,包括服裝、語言、興趣及思考方式等。

不論是何種性別角色發展理論,在兒童發展階段,似乎都離不開父母親這個 角色。研究者認為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每天生活接觸最頻繁的就是自己的雙親。

在生長與發展的過程中,模仿、增強、學習、獎懲、自我內化以及與同儕交互影 響等不同的方式,都是直接或間接養成兒童性別角色觀念的途徑,而身為教育國 家未來主人翁的教育工作者,身上所背負的責任,亦顯得更趨重要。

(30)

第二節 教科書意義與相關研究

本節針對教科書的意義與相關研究做一探討,包含教科書的角色與功能、教 科書的誤用、教科書的正確使用以及本節結語,茲分述如下。

一、教科書的角色與功能

教科書傳遞文化的精華,塑造社會的價值,對於個人的知識發展與國家文化 水準的提升,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鄭世仁,1992)。教科書的功能是將某一主題 呈現為一專門知識,再加上邏輯化的編排與各種教學上策略之支援,如舉行活動、

提問、實施測驗以及瞭解學生困難與迷思(Venezky, 1992)。對教科書來說,教科 書的內容與選擇與編排是一個重要的因子(Turner , 1992)。Mohnsen(1996)認為 將學生的教科書運用在體育上是近幾年的事情,而且僅侷限於中等學校。教科書 可用於支援教師的教學工作,協助教師為學生選取適當的學習經驗、組織恰當的 課堂活動、完成教學目標,間接完成社會國家對學校教育功能的角色期盼(鐘敏 華,2005b)。同時,因為有它的存在,教師可以省去整理繁雜的知識體系,並且 也能將知識以有系統化的方式呈現。教科書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到 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下就從各位學者的觀點來談起。

鄭世仁(1992)歸類出教科書的三個角色:(一)教科書是人類智慧的精粹: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將過去人類文化所累積下來的遺產傳遞給下一代,而教科書 就是其媒介。對於眾多內容該如何加以挑選?教科書必須謹守二個原則:「組織 化」與「順序化」。將過去所發生的事蹟,以邏輯性原則加以鋪陳,結構嚴謹地 依序編排,以便在教育現場時,發揮應有的功能。(二)教科書是教化人心的利 器:教科書提供人民對國家、社會的認同感,使個人瞭解自己在時空上所佔據的 位置,進而熱愛自己國家與社會。更重要的是,教科書協助孩童的社會化,提供 他們必要的行為規範、價值標準,使個人能順利地融入群體之中。(三)教科書 是政治控制的工具:教科書不僅與文化遺產、社會生活有關,其中大部分更具有

(31)

政治的色彩。統治者藉著選用個人權力進而剔除或渲染某種知識,以達到他們控 制思想的目的。透過這種控制,以鞏固個人政治權利的實權。

黃譯瑩(1997)認為從過去到現在,教科用書在教育系統中扮演至少三個重要 的角色:(一)學科知識的資料庫:教科書儲存了該學科從過去到出版前所累積 的知識;(二)教師教學的工具:提供教師在學科教學上以一種有秩序的方式來 呈現教學;(三)學習進程的規劃:對於學習科目的規劃,提供深入淺出的方向,

將學理作一有系統的排序,讓教師能夠掌握學習者在某一學科之學習進度與程度。

鐘敏華(2005a)也認為有系統及連貫性編撰方式的教科書,能協助教師按部 就班地教導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學習,增進學習成效。

而在功能上,就從各學者的看法談起:

林寶山(1988)認為教科書的主要功能有:(一)減輕教師自編教材的負擔與 免於過份主觀;(二)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有系統與步驟;(三)統一的教科書使 教育主管當局能統一教材、齊一教學進度。

高廣孚(1988)認為教科書能發揮的功能:(一)對教師方面:可節省教師自 編教材的時間與繁瑣的細節;(二)對學生方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並啟發學生 的思考;(三)對教學方面:方便統一全校教師之教學進度與學生的進度。

黃振球(1996)認為在功能上,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教師教學的素 材。其重要的功能有:(一)可以省卻教師安排教材的瑣事;(二)可以避免學 習者疏失和遺忘;(三)方便協助學生學習學科內容;(四)提供學生課後複習 功課之用;(五)實現國家的教育目標。

教科書是教學的材料之一,在國民中小學階段,使用最為廣泛,教科書在學 校中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所發揮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葉彭鈞,2002)。教科 書不僅是具體的教育內容之一,與一般出版品性質不同,更是師生賴以教與學的 重要依據,同時也是政府藉以傳達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許育健,2004)。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可分成教師、學生與社會三個方面來談:

(32)

(一)對教師教學方面:

1.省去教師自編教材之繁瑣細節,可將該時間轉移至教學準備上。

2.新手教師的教學經驗尚淺,可作為教學上的輔佐工具。

(二)在學生學習方面:

1.可作為事後複習的工具,以防遺忘。

2.學生學習上有系統。

(三)對社會文化傳承方面:具有保存社會文化價值和宣揚國家意識的功能。

二、教科書的誤用

教科書是靜態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好比是一位廚師,將手中現有的 食材(教科書),經過巧藝烹調(教學),呈現在顧客(學生)面前。所以身為 老師,應該掌握主動,而不是被教科書牽著鼻子走。教科書雖然有許多優點,但 也無法避免地產生許多負面的缺失,以下是學者對於教科書所提出的缺失。

高廣孚(1988)認為教科書能所產生的缺點是:

(一)對教師方面:1.容易依賴成性,過於依賴教科書;2.因為過於依賴教科 書,所以教學變成一種例行公事,減低創新教法的意念。

(二)對學生方面:1.教科書的內容固定,不易滿足學生需要;2.教科書會受 編撰者的意識型態而左右;3.教師會依賴教科書,學生也會依賴教科書,導致學生 死記文字內容與過於強調背誦。

(三)對國家教育方面:1.統一的版本,不能適應各地方的需要;2.教科書的 內容無法及時隨著時代變遷而進行重編和修定工作。

吳正牧(1994)提出幾項使用教科書的錯誤:

(一)對教師而言:1.教師容易過於依賴教科書,以為只要有了教科書,便不 需要去開發一些新的教學資源;2.教師們只要照本宣科,將教科書中的內容講解交 代之後,便交差了事,降低了研究進取,改進教法之動機;3.教科書畢竟是事先寫

(33)

好的,對於時事面總是無法及時反應。

(二)對學生而言:1.學生的學習成就本就有差異,固定之內容,無法顧及個 別需求,易於造成學生之學習困擾;2.容易給予學生錯誤的印象,認為只要背好教 科書,就算是理解了內容,養成依賴的心理,背誦文字、死記內容。

(三) 對家長而言:家長在分數誘因下,更容易要求子女熟讀教科書,忽略 其他方式的學習。

綜合以上的論述,可以知道受錯誤的觀念之影響,教師與學生很容易就把教 科書奉為「聖經」,教的人就照裡面的內容教;學的人也是悶著頭一直讀,教師 在課堂進行教學時所有的教學活動只是照本宣科,教師教死書,學生讀死書,錯 誤的循環下,教師之教學品質與學生之學習成效自然是低迷不振。

三、教科書的正確使用

教科書是教師們在教學時重要的教學參考資源,但並不是唯一的參考資源,

倘若教師只是照著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教學,卻沒有針對學校環境作適時的增加或 修改,是否也就意味著編者編的教科書十分適合教學現場?十分適合學生的需 求?那麼教師本身是否也喪失了教師專業呢?

教科書本身是正確的,錯就錯在教師使用的方式不正確,所以減少使用的錯 誤,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以下就學者改正教科書的使用方式說明如下。

孫邦正(1985)認為有兩個方法:「活用」與「補充」。活用的方法有:1.

變更順序:配合時事節慶、學生需要或偶發事件等彈性變更各課或各單元順序,

不必依照教科書既定編排順序進行教學。2.增刪單元:教師可與同學年教師群共同 討論,對於教科書中過難或是不合教學情境之單元進行刪減,同時以符合學生興 趣的單元代替。補充的方法則是對過於模糊、艱深或說明不清的部分加以說明清 楚,使學生能徹底明白。

高廣孚(1988)則認為教科書的使用正確方法是:1.活用教材:教師要針對單

(34)

元內容,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活用教科書;2.斟酌補充:教科書因受 篇幅之限,內容有時不夠詳盡,敘述有欠清晰或是有時因為學生程度較為優異,

教科書的內容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教師需要斟酌補充教學內容;3.酌予刪 減:進行教學時,學當生較屬於低成就時,不能瞭解單元內容,教師的對策是改 以簡單的解釋導入課題,如果依舊不理想,則考慮加以刪除,改以較淺顯的單元 來代替;4.斟酌修改:教科書內容,有時因編輯者的人為疏失造成錯誤,或因誤植、

校對疏失等而導致的錯誤,教師需要作修正改進;5.改變順序:教師在使用教科書 時,參酌實際需要,不需完全依照教科書內的排列的進度施教。如重大時事與節 令,將某些教材提前或延後來教,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明顯。

闕月清(2005)認為體育教科書的選用過程可以分成四個階段:(一)準備規 劃階段:在本階段中各校成立選用小組,蒐集各版本教科書與相關資料,甚至可 請各出版社到校說明編輯理念與特色。(二)分析比較階段:學校訂出符合規定 及學校需求的教科書評選標準,讓評選教師依照評選標準進行評選工作,分析各 版本的優缺點及特色。(三)決定版本階段:評選結果交由校內教師群、家長、

課程專家或外校教師充分討論後達成共識,可避免產生「多數原則」之風險,藉 此以決定版本。(四)追蹤檢討階段:待教科書選定後,將選擇的過程整理建檔,

留供下次選用時依據,也可將意見通知廠商,作為修訂之參考。

四、本節小結

教科書的編撰代表許多人的心血結晶,而其中所傳達的知識也是國家社會長 久發展的文化累積,當教師進行教學時,切勿死守著「聖經」不放,對於內容也 應加以思考斟酌何者該增加、該刪除、先教、後教,不可「照單全教」,應當是 以課本中的某一主題、概念與其他相關的領域作結合,讓學生上課時存有一種新 鮮感。九年一貫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點教師應當循循善誘。

(35)

第三節 教科書與性別議題的相關研究

本節將探討教科書對於性別議題之相關研究,將分成一、教科書性別議題分 析類目的訂定,二、教科書性別議題內容分析相關研究,三、本節小結。

一、教科書性別議題分析類目的訂定

進行教科書內容分析時,確定研究目的與主題之後,就必須確立研究分析類 目,而研究類目的操作性定義要極為明確,才能使內容分析法達到科學方法的要 求。本研究將蒐集到的相關研究整理於表2-3-1。

表 2-3-1 教科書性別議題內容分析類目相關研究

作 者 研究對象 分析類目

古玉英

(2003) 國小啟聰班國語科

1.兩性出現比例。

2.兩性從事之活動。

3.兩性角色特質分工。

4.兩性關係。

5.兩性傑出人物。

李瑞娥

(2001) 國小社會教科書

1.男女出現比例與中心人物比例。

2.男女之人格特質與社會期望。

3.女性從事的職業。

4.以女性為章節的次數。

5.女性在家庭的角色。

周水珍

(1994) 海峽兩岸國民小學社會教科書

1.兩性平等觀念。

2.女性角色出現次數。

3.工作刻板印象。

莊明貞、林

碧雲(1997) 國小社會科新課程第一、二冊

1.男女出現的比例。

2.男女角色與其多元性。

3.男女職業的差異性及分化情形。

4.圖片中各角色的行為特質。

5.偏差失衡的情形。

續下頁

(36)

表 2-3-1 教科書性別議題內容分析類目相關研究(續)

作 者 研究對象 分析類目

陳明敏

(2003) 中等教育國文教科書

1.各類男女主角比例。

2.男女傑出人物與社會貢獻。

3.男女職業角色。

4.男女家庭角色。

5.人格特質與外表特徵。

張玨、白慧 娟、王舒芸

(1998)

國小一年級「道德與健康」課 本

1.男女出現的比例。

2.男女服裝穿著。

3.男女職業及家庭角色扮演。

4.兩性角色特質。

黃婉君

(1998) 國小國語教科書

1.男女出現的比例。

2.男女職業。

3.角色行為與衣著特色。

4.兩性關係。

粟慧文

(2002) 國民小學語文領域教科書

1.男女性別比例。

2.男女職業。

3.角色特質。

4.兩性關係。

謝美年

(2000) 國民小學一、二年級國語課本

1.男女人數。

2.角色特質。

3.家務分工。

4.職業或玩具類別。

5.休閒或遊戲活動。

劉容伊

(2004)

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教科書

1.視覺藝術家之性別。

2.兩性視覺藝術品各出現的數量。

3.內文人物人格特質。

4.作品人物人格特質。

盧亭如

(2006) 國小英語教科書

1.兩性休閒活動種類。

2.兩性行業類別。

3.兩性服裝穿著。

4,兩性情感特質。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教科書性別議題相關研究

(37)

學校教師自從教科書開放後,在教科書選用上的自主權與選擇權擁有充分的 決定權,同時教科書內容性別偏見與其中之性別意識型態,的確值得仔細探究。

性別意識型態是屬於意識型態的一種,乃是基於傳統男尊女卑的認知架構,

對兩性之行為模式產生規範與之指導的作用,其所牽涉的層面廣及社會中的文 化、價值、信仰與思想(黃郁婷,2004)。藉由有關性別的共同信念,支配者支配 個體日常生活中與性別有關的思維和行動,被支配者因為實踐性別意識型態,更 不容易質疑、批判性別意識型態的存在(陳梅玲,2005)。此外,看似客觀中立的 學校,也藉由校園空間、正式、非正式及潛在課程、教科書內容、師生互動等方 式來延續傳統的性別角色、性別分工,並複製不平等的社會地位(陳玉珍,2002)。

所以在校園中使用性別平等的教材,不但消弭學生的預設立場,讓學生可以有較 寬廣的心靈思考,並有助於啟發潛能,勇於突破現狀(郭麗娟,2005)。

謝小芩(1994)發現國民中學健康教育課本內容中的性別意識型態相當傳統與 刻板,並且過於偏重生理健康與家庭責任,而忽略心理健康與個人的成長,對於 青少年迫切的問題,也未特別加以注意。

在檢視國小社會科時,莊明貞與林碧雲(1997)發現明顯地性別偏差與刻板印 象存在。從男女童的出現比例,即明顯看出教科書仍然以傳達「男性」為描述主 體,對女性角色並未給予平等的對待;男性的角色型態或是職業別也比女性多元,

女性多為老師、護理人員或是圖書館管理員;男女童與男女成人角色也是呈現刻 板印象:男童多是負面行為、女童則是乖巧聽話、與女性常是家庭主婦居多。

黃婉君(1998)探究國小國語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時,發現男性人物出現的比 例普遍多於女性;男性職業均比女性多元;媽媽的角色特質多出現做家事、照顧 者的角色,而爸爸則多出現決策者或從事休閒活動、知識性行為的角色;男童多 傾向於活潑好動而女童則多做戶內及家事類的活動;衣著方面,女性傾向穿著紅 色系或粉紅色系的服裝,男性則多穿藍色系的服裝;媽媽常出現穿著圍裙的圖像,

女童穿著裙子的機率太高。

(38)

李瑞娥(2001)分析國小社會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後,發現以下幾點仍須改 進:插圖中,教科書把女性從歷史中省略了,忽視了她們對社會的貢獻;教科書 仍在傳遞女性從事較溫柔的工作,如教師、護士;女性在家庭的角色大部份仍在 操勞家務,男性仍處在「幫忙」的角色上,而不是「分擔」的角色。

陳永宏(2001)分別從圖片、內文與編著者三個角度去檢視體育課本時發現圖 片中只有男性出現次數高於女性,以圖片顯示的結果,運動世界是男生為優勢的 刻板印象;在內文中,各版本皆明顯有運動項目刻板印象,如舞蹈由女生示範、

高技巧的球類由男性示範,以運動項目而言,仍然存有性別偏見;在編著者與繪 插畫者,編著者雖有兩性共同編著,但是繪插畫者卻是男性多數。

粟慧文(2002)檢視國小語文科領域教科書時發現:課文中女性出現次數多於 男性,圖片則是恰好相反;在男女職業方面,男性職業均比女性職業多元且專業;

媽媽仍然是以家事為主、照顧者、服侍全家人的角色;爸爸則以上班等工作呈現;

楷模人物與負面人物以男性居多。

謝美年(2002)在探討國民小學一、二年級國語課本圖畫中,發現在人數上,

不論成人或兒童均有男多女少的現象;角色特質上,有很明顯的男性以工具性角 色特質為主,而女性以表達性角色特質為主的現象;整個家務分工方面,女性比 男性承擔了較多的家務責任;職業類別上,男女的職業類別出現種類較為平均,

但出現次數上,則男性較女性多。

在特殊教育方面,古玉英(2003)提到對聽覺障礙學生實施兩性教育,要比一 般學生更為迫切與需要,目前啟聰教育之一般課程多以現行普通班所使用之課本 為藍本,啟聰班教材為輔,但啟聰班兩性教育之課程與教材設計,是否能滿足學 生需求及身心發展特質,是值得探討的。

陳明敏(2003)比較兩岸中等教育之國文教科書後,發現兩岸國文教科書皆呈 現父權再製的現象且有兩性分化的傾向;此外,在傑出人物的表揚、社會貢獻領 域方面與描繪人格特質與外表特徵均有性別差異。

(39)

戴淑敏(2003)也提到國中國文課本所描述的男女兩性形象存在著刻板模式:

女性形象總是陰柔美麗、無私無我、沒有自我、一生辛勞、無怨無悔、逆來順受,

對女性外貌的描述勝過於對內質的刻畫;常見的女性職業角色有:歌女、護士、

女工、女巫、賣花女、工程師與科學家;至於男性形象:有膽量、瀟灑、立大志、

做大事、不流淚,不喊苦。常見的男性職業角色有:將軍、宰相、法官、泥水匠。

男性形象則陽剛雄健、膽識過人、有勇無謀的傳統大丈夫形象,且不分擔家事。

蕭昭君(2003)檢視國小師資培育國語文科教學相關的課本,如何呈現與對待 性別議題,而研究結果發現:在閱讀教學方面:避開既有文獻對於國小課本內容 的性別批判,但是又引用小學課本文本當作案例加以說明,預設既有國小課本文 本的正確性,無須進一步質疑。但事實是如何?究竟有無性別偏頗?仍須仔細再 研究;說話教學方面:重點放在技術性方法,語言對於性別的關係影響不大;作 文教學方面:表面上無關性別,但是作文舉例時,充斥著性別歧視與刻板。

林文寶與邱子寧(2004)也認為兒童讀物常把女孩描寫成被動、甜美、樸實、

溫順與依賴;男性則是英勇無比、打擊危險、冒險者與救援者。故事情節通常是 女孩需要別人的幫助,男孩為了展現創造力與堅持不懈的毅力,會去拯救女生,

並且結局是幸福快樂地過一輩子。

劉容伊(2004)檢視國中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性別意識形態時發現:國中、小 教科書中視覺藝術家男性人數與作品數均勝過女性;而在國中部分,男性視覺藝 術家以中性角色特質占多數,女性視覺藝術家則以陽剛性角色特質居多;在國中、

小教科書中皆以「傳統性別角色類」的作品占多數,而數量最少的則是「顛覆性 別角色類」的作品。

游美惠(2004)針對在台灣各大專院校相關科系與高職幼保(教)常用的這本

《親職教育》做過研究,研究後發現《親職教育》課本內容在傳遞與教導父權意 識型態觀念,非常嚴重,其理論拘泥於傳統的生理性別區分與性別角色分工,所 以忽略了社會文化的改變,同時也排除了權力與資源分配造成的影響,因此產生

(40)

出來的知識是去政治化與性別盲目的。

盧亭如(2006)發現學生認為國小英語教科書中大多以西方的文化為主,且在 權力階級方面較多偏向社經地位背景比較高的面向發展;此外,發現教科書中隱 藏性別角色之刻板印象,且學生無法接受性別角色之印象改變太大。

研究者就教科書性別議題的相關研究整理於表 2-3-2。

表 2-3-2 教科書性別議題相關研究

作 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莊明貞、林

碧雲(1997) 國小社會科新課程第一、二冊

1.仍存有性別偏見(男多女少)

2.家庭權力結構有性別刻板印象 3.職業分工傳統兩性刻板化印象。

黃婉君

(1998) 國小國語教科書

1.男性出現的比例多於女性。

2.男女服裝穿著。

3.男性職業均比女性職業多元。

4.男童活潑好動、女童戶內活動。

5.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

古玉英

(2003) 國小啟聰班國語科

1.男性主角比例高於女性 2.男性比女性職業更多元化。

3.家庭角色媽媽為主,爸爸為輔 4.仍呈現傳統的兩性關係。

5.男性主導活動,女性配合。

李瑞娥

(2001) 國小社會教科書

1.能注意男女出現的次數。

2.不再複製刻板的性別意識型態 3.仍傳遞女性較溫柔的工作特性。

4.女性操勞家務,男性仍是在幫忙 粟慧文

(2002) 國民小學語文領域教科書

1.圖片女性出現次數少於男性。

2.男性職業比女性多元且專業。

3.女性溫柔、慈愛、男性強壯、愛冒險。

謝美年

(2000) 國民小學一、二年級國語課本

1.人數上男多女少。

2.男性工具性角色,女性表達性角色。

3.家務分工,已經非常平均。

4.休閒活動呈現男女較為平均。

續下頁

數據

表 2-3-2    教科書性別議題相關研究  ……………………………………  表 2-4-1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之實徵研究  …………………………  表 3-2-1    研究對象一覽表  ………………………………………………  表 3-4-1    教科書性別角色相關研究之分析類目  ………………………  表 3-4-2    性別角色分析類目定義與舉例說明  …………………………  表 4-1-1    性別角色出現情形在不同版本中分布及差異情形  …………  表 4-1-2    性別角色人
圖 3-4-1    男童女童出現與其人格特質  …………………………………  圖 3-4-2    女性出現與其服裝穿著  ………………………………………  圖 3-4-3    男性從事職業與其服裝穿著  …………………………………  圖 3-4-4    男童人格特質  …………………………………………………  圖 3-4-5    男性女性互助合作  ……………………………………………  圖 3-4-6    男童與女童一同運動  …………………………………………  圖 3-5-1    研究流程圖
表 2-3-1    教科書性別議題內容分析類目相關研究(續)  作  者  研究對象  分析類目  陳明敏 (2003)  中等教育國文教科書  1.各類男女主角比例。  2.男女傑出人物與社會貢獻。 3.男女職業角色。  4.男女家庭角色。  5.人格特質與外表特徵。  張玨、白慧 娟、王舒芸 (1998)  國小一年級「道德與健康」課本  1.男女出現的比例。 2.男女服裝穿著。  3.男女職業及家庭角色扮演。  4.兩性角色特質。  黃婉君 (1998)  國小國語教科書  1.男女出現的比例。 2
表 2-3-2    教科書性別議題相關研究(續)  作  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陳永宏 (2001)  國小一至六年級體育教科書  1.男性出現次數高於女性  2.男生示範高技術性運動、女生示範較無技術性。  3.繪插畫者為女性、插畫中男生多數。 陳明敏 (2003)  中等教育國文教科書  1.教科書皆呈現父權再製的現象 2.國文教科書有兩性分化的傾向  3.傑出人物的表揚與社會貢獻領域有性別差異  4.在描繪人格特質與外表特徵有性別 差異  劉容伊 (2004)  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