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2「又」的語義分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3.2「又」的語義分類 "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2

第三章「又」的詞彙意義分析

3.1 前言

在第三章將討論「又」的核心意義、詞彙意義方面的延伸意義以及它們 之間的關係。在第二節我們先根據各語法書,整理出「又」的各種用法;在 第三節則以各學者對「又」核心意義的研究為基礎,為「又」的核心意義下 一個完善的定義,並且以實例探討此核心意義和其各種詞彙意義之間的延伸 關係;最後在第四章則討論具有連接功能的「又」究竟具有何種隱含功能,

可以使交際者辨察出在語境中隱匿的信息。

3.2「又」的語義分類

為了達到實用性以及能讓讀者直接使用的目的,語法工具書對於語法的 分析往往僅止於描寫語言的淺層使用情況。因此,一個詞項所出現的義項就 會出現七、八條之多,甚至更多。然而,研究語法絕不能以規定語法、描寫 語言為滿足,還要能更進一步地解釋語言,作深層地歸納與分析。雖然沒有 深入的解釋,但是語法工具書所提供的內容往往是進行深層研究前最好的參 考資料之一,因為它能夠提供經過歸納整理的語言訊息以及規範性的語句。

因此,為先徹底了解「又」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情況,在進入對「又」進行 更高層的語義分析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目前通行的漢語語語法書中對「又」

有什麼樣的分類與介紹。

我們揀選出了目前普遍通行的兩本語法書,呂叔湘(1980)所編的《現代 漢語八百詞》、劉月華等人(1996)所編的《實用漢語語法》,分別將兩本書 中對「又」的語法、語義等描寫加以整理與比較,如下:

《現代漢語八百詞》(1980) 《實用漢語語法》(1996)

一、表示相

繼,與時間有

動作行為重複發生或連續反覆進 行

例:見我沉思不答,老紀問了

一個動作(狀態)重複發生

例:這個人昨天來過,今天來。

例:今年個豐收年。

(2)

一句 “怎麼樣”?

表示相繼發生動作

例:昨天他剛從東北回來,明天 要去廣州。

兩個動作(狀態)相繼發生

例:剛洗完衣服,他去忙別的。

兩個動作或情況交替重複發生 例:他把模型拆了裝,裝了

拆。

兩個動作(狀態)反覆交替

例:他跑一陣走一陣,走一陣 跑 一 陣 , 提 前 趕 到 了 工 地。

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並 列 例:聽說要到中國來學 習,媽媽高興、不 高興。

進一層 例:他離婚了,在家裡 是爸爸是媽媽。

追加補充 例:天這麼黑,下著 雨,也不帶個手電 筒。

二、表示累積,與時間無關

( 同

)

兩個或兩個以上行為動作或性狀 同時發生或存在

例:那天晚上,月亮亮。

例:看他高興的笑。

表示幾個動作、狀態、情況累積 在一起

例:我想看不想看,決定不下。

例:這孩子會寫會算。

表示轉折

例:有件事想告訴你,但怕你 聽了不高興。

表示轉折

例:心裡有千言萬語,可是嘴裡 說不出來。

三、表示某些語氣 表示語氣,用於否定句裡

例:他不是孩子,用不著管的

加強否定

(3)

14 那麼嚴。

例:路不遠,何必要做車去呢。

例:他不會吃人,你怕什麼?

例:他怎麼會知道?我又沒告訴 他!

或表示反問

例:衣服舊了一點兒,有什麼 關係呢?

加強反問

例:這點小事費得了多大的功 夫?

【表 3- 1】 語法書對「又」分類與解釋的整理

由【表3-1】看來,無論是《現代漢語八百詞》或是《實用漢語語法》,

對於「又」的意義分析大抵是表示動作或狀態的重複、相繼發生、反覆交替 發生、同時並列、追加補充、以及語氣的轉折、加強反問和否定語氣,請參 考下表。

「又」的義項 例句

1 重複 這個人昨天來過,今天來。/今年是個豐收年。

2 相繼 昨天他剛從東北回來,明天要去廣州。

3 交替 他把模型拆了裝,裝了拆。(交替)

4 並列 那天晚上,月亮亮。/看他高興的笑。

5 遞進 他離婚了,在家裡是爸爸,是媽媽。

6 增補 天這麼黑,下著雨,也不帶個手電筒。

7 轉折 心裡有千言萬語,可是嘴裡說不出來。

8 加強否定 不是孩子,用不著管的那麼嚴。

9 加強反問 衣服舊了一點兒,有什麼關係呢?

【表3- 2】 本文綜合語法書對「又」的分類整理

「又」的前後項若是同樣的動作行為,則可視為「重複」,若為不同的 動作行為,則可視為「相繼」,兩種動作行為循環來回重複發生則可視為「交

(4)

替」。只要是兩個動作,無論同不同,前項為後項的時間背景,都是「接續」

的表現。因此,在更高的語義層次上,我們把「重複」、「交替」、「相繼」

都歸類為「接續」區塊;另外,「增補」其實是「並列」的一種,因此歸入

「並列」中。因為「並列」、「遞進」、「轉折」的表達與時間先後無關,

強調的是前、後項的並存,因此,在更高的語義層次上,我們把這三種語義 都規為「添加」區塊;表「加強否定」語氣和「加強反問」語氣則規為「語 氣」區塊。此三個區塊和其所屬之語義整理如下:

1 表示接續:與時間有關,連接時側重時間上的連貫性,包括兩個相同 的動作前後「重複」、兩個不同的動作「相繼」發生。

2 表示添加:與時間無關,連接時側重空間上的並存性,包括時間或狀 態的「並列」、「遞進」、「轉折」。

3 表示語氣:表達語氣,包括「加強否定」語氣以及「加強反問」語氣。

以上的分類只是為了我們接下來的研究方便所做的初步整理,根據以上 語法書對「又」的各種用法的分析,深層核心意義與各表層義項與關係可以 整理為【圖3-1】:

﹁又﹂的核心語義 接續添加語氣

重複

相繼

並存 遞進

轉折

用於否定句

用於反問句

彙 意 義

推 論 意 義

(5)

16

【圖3- 1】根據語法書的分類「又」的核心和延伸義的語義圖

以上「接續」和「添加」區塊的語義主要的功能是表達客觀性的連接,因 此屬於「又」的詞彙意義;而「語氣」區塊的用法主要是影響語氣與情態,

是主觀性的,因此屬於「又」的推論意義。在下節的分析,我們將討論這些 語義之間的關聯性。本章即是要論證在語法書這眾多義項的背後,「又」還 存在著一個不變的核心,而語法書、詞典上的眾多義則是從這個核心所延伸 出來的延伸意義,就如同在不同的戲碼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圖3-2】即 是本論文對「又」的核心語義和延伸義之間的發展脈落所提出的假設:

核心語義 詞彙意義 推論意義

【圖3-2】本文假設的「又」的語義派生圖

與【圖3-1】最大的不同是,我們認為「又」的推論意義的主觀語氣用法是 從詞彙意義的客觀連接用法發展而來的:作用於反問句的「又」是從表遞進 的連接用法而來的;而作用於「否定句」的「又」是從表轉折的連接用法而 來的。在【圖3-2】中,「又」的核心語義為何,以及其如何發展到詞彙意

﹁又﹂的核心語義 接續添加

重 複

相 繼

並 列 遞 進 轉 折

作用於否定

句的﹁又﹂ 作用於反問

句的﹁又﹂ 語氣

(6)

義在本章節有相關的討論;而「又」又是如何從詞彙意義演變為推論意義則 在第四章節有相關論證。下一節將討論的即是「又」的核心語義究竟為何,

以及這個核心語義又是如何與上下文互動產生其他延伸語義的。

3.3 「又」的詞彙意義分析

3.3.1 核心意義

3.3.1.1「又」的核心意義文獻回顧

在「又」的這些表示「重複」、「相繼」、「並列」、「遞進」、「轉 折」、「加強否定」、「加強反問」的各種用法的背後,到底存在著怎麼樣 的一個核心語義? 語言學家史錫堯(1990)與吳振國(1990)與畢永峨(1988)都 對「又」的核心語義提出過看法。

史錫堯(1990)提出「增益」這個語義來概括所有「又」的語義。他將

「又」的引伸意義分類為:重複、添加、否定性添加與並存,而這些引伸意 義的背後是由一個核心語義所推衍出來的,即為「增益」。由於,切入角度 的不同,史對「又」的引伸義項分類與我們的分類不同,但是殊途同歸。他 表示對以前的動作活動或已呈現過的性質狀態來說,「又」所表示的動作、

性質或狀態的重複呈現是「增益」;在前項的基礎下,後項動作或狀態的添 加,也可視為「增益」;對並存的狀態來說,無論是語義不相悖或是相悖的 並存,後項對前項來說都是一種「增益」;此外,用於否定句以及反問句歸 類為「否定性添加」,也是一種「增益」。

史(1990)提出的「增益」說,儘管合乎各個引伸的義項,然而過於攏統,

失之精確,他並沒有再針對何謂「增益」進行解釋,我們知道「增益」就是 增加,但是增加什麼都可以嗎?增加的目的是什麼?從他的分析中,我們無 從了解,我們最多能知道在已有前項的前提下,「又」可以帶出後項,如此 而已。

對於「又」的基本意義,吳振國(1990)提出更進一步的說法。他表示副

(7)

18

詞「又」的基本意義是表示「同類動作、狀態或性質的加合關係」9。相應 於史(1990)的「增益」,吳使用「加合」,除此之外,在吳的定義中,他提 出增加的項目必須是「同類動作、狀態或性質」,此點回應了我們上述的問 題之一「增加什麼都可以嗎?」。畢永峨(1988)對「又」增加的項目、性質、

目的有更詳盡的分析。畢將「又」定義為「相關性積累」,其中又可分為兩 大類,一為「客觀的相關性積累」,另一為「主觀的相關性積累」。所謂的

「客觀的相關性積累」略述如下10

A 「又」點出同一個主語了同一個主語在時間的遷移中,重複了同樣的 動作,可以用英語的詞彙again 表示,也就是指相同特性的重複。

B 「又」也常常用來連接兩個不屬於相同動作的特性。

畢(1988)認為雖然是不同時間點的兩個不同的動作,但是在語用上是相 關的,都是組成相同個體的因素11,這一類的語義可以用英語 “also”表 示,代表「相關特性的積累」。

C 「又」所積累的特性是在語用上具有相關性的各種特性,其目的在建 立言談話題,這時「又」的語義範疇可以超越句子之外。

而畢(1988)所指的「主觀性的相關積累」略述如下:

A 從「又」的基本作用─「相關性積累」還可以發展出「又」的主觀性用 法,即一般所認為的強調語氣,通常只作用在反問句或反駁句當中。

B 「又」的使用則暗示另一個未出現的相關特性,因此「又」可以更突 出反問句的力量外也同時使話語顯得較不唐突。

C 主觀性用法的「又」自句中消失了,不但真值不會受影響,整個句意 也不會改變,少掉的只是說話者強調的態度。

史錫堯提出「增益」之說,而吳振國(1990)以「加合」來表示「又」聯 結前後項的互動,並更進一步提出所聯結的是「同類動作、狀態或性質」。

9 吳振國(1990)表示此由邢福義教授指導而來。

10 引自游欣慈(2001:60-61)

11 “properties attributed to the same entity”

(8)

依然沒有說明在這個聯結關係之下的目的為何?如同史的「增益」、吳的「加 合」,畢(1988)以「積累」說明「又」的聯結特性,提出了前後項具有「相 關性」的概念。相較於吳的「同類動作、狀態或性質」,畢的「相關性」物 件這個不限於語義的關係,更包括語用上的關係。除此之外,畢還提出積累 的目的是要建立言談話題。我們發現畢的觀察更精確更符合語言事實。

陳美凌(1993)提出「又」「可以用來連接兩個同等階層的子句,並且強 化它們連接關係。至於在這連接關係中是什麼被強化了,必須取決於上下文 或子句間隱藏的意義。」,畢所提的「又」「相關性積累」可以用來解釋陳 (1993)所提的「強化」。我們可以理解「強化」是由「積累」而來的:由於 後項在前項的基礎上出現,因此形成了「積累」,也造成了「強化」。至於 是什麼受到「強化」,就得視上下文以及說話者的意圖而定了,這關係到語 用的層面。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在下一章節將為「又」的核心語義作出 定義,並解釋此核心和眾多的延伸語義之間的脈絡。

3.3.1.2 本文對「又」核心意義分析

在本節,我們要對副詞「又」下一個更詳盡的定義。「聯結」或「加合」

可以有很多樣貌,其焦點可能是在於表達前後項的「順序性」、「類同性」

或是其「積累性」的效果。對於「又」聯結作用,我們認同畢(1988)的看法

─即是“accumulation”。在本論文中,以「積累」一詞譯之。黃主俠(1998)曾 提出同樣的看法12,他在比較「再」和「又」的連接用法時,他表示「『又』

的基本作用是『量化』13,而且是指量的增加。」(1998:36)。所謂量化、量 的增加,就是「積累」的結果。我們除了知道「又」的基本語義功能外,還 要知道它的語義背景,即積累什麼樣特性的物件?而積累的目的又是什麼?

這兩個問題都要從高層次語義中來進行歸納,才能挖掘出「又」內在的本質,

而不被表層語法環境所矇蔽。

除了「積累」的概念,畢(1988)還指出所積累的物件的特色─「相關性」,

12 黃(1998)將 “accumulation” 翻譯為「積聚」。

13 黃(1998)指出所謂「量化」是平列的連絡、是黏合、是不注重時間關係的聯繫。

(9)

20

而這相關性的層次不只停留在前後項的語義關係上,還可以擴大到語用關係 上。到目前為止,畢所提出的「相關特性的積累」是為我們所贊同的,接下 來,要討論的是這「相關特性的積累」的作用到底是什麼?畢(1988)提出是 為了「建立言談話題」。針對這個問題,在這裡我們要從另一個角度來提出 意見。 一個成功的定義一定要清晰描述出這個詞語所指涉事物的主要屬 性,而且此屬性為此事物所專有或和其他事物具有區辨性。一個理想的定義 是可以將其所定義的事物和其他具有相近的、易混淆的事物區隔開來。 為

「又」的核心語義下一個具有上述特性的定義是我們的目標。因此,我們對

「又」的核心語義進一步提出以下的看法:說話者運用「又」來積累具有相 關特性的前後項是為了「強化說話者對此主題所欲表達的特點」。例如:

例 (24) 這孩子長得又俊又胖又伶俐,實在惹人喜愛 例 (25) 這位長官有能又有賢,深受百姓歡迎。

例 (26) 他昨天才來,今天又來。

在例 (24)中,「俊」、「胖」、「伶俐」三個形容詞在就字面意義上很難 找到共同的語義特徵,也就是不具有相關性,但就語言使用上,也就是語用 上,這三個形容詞都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小孩令人憐愛的特質,這就是這三個 形容詞在語用上的相關性。說話者將「俊」、「胖」、「伶俐」這三項具有 語用上相關性的特質積累起來變成「又俊又胖又伶俐」是為了強化這孩子惹 人憐愛的事實或原因。在例 (25)中,同樣地,「有能」、「有賢」都是用來 橫量一位優秀領導者的標準,「有賢又有能」積累這兩個特質可以用來強化 這長官受百姓歡迎的事實或原因。而例 (26)「他昨天才來,今天又來。」

此句說話者的意圖可能是表示對這個人的勤奮表示贊賞,也可能是對這個人 重複的行為表示不耐或不贊同,因此,強化的是這個人的「勤奮」或是這個 人的令人不悅的行為,就得視實際語境與說話者的心理、意圖而定,因此,

在我們定義中的「主題」與「特點」的具體內容究竟為何,都必須從上下文 與語境來判別。

這個「強化」的概念是可以從「積累」的角度來解釋。為什麼我們要特 別強調出「強化」,這是要與同樣可以表示「並列」的「也」做區辨,以達 到一個較理想的定義,(關於「又」和「也」的比較在 3.3.2.3 節有相關討論)。

(10)

在陳(1993)在分析「又」、「也」、「還」的篇章聯結功能時,已經提出「又」

和「也」最大的差異便是「又」有強化連接關係的特性。陳並且指出說話者 想要強化的是這連接關係中的什麼,得取決於上下文。這點與我們的觀察不 謀而合。

因此,在此篇論文,我們認為「又」的核心語義較理想的定義,應為『積 累某一主題的相關特性,以強化說話者對此主題所欲表達的特點。』此定義 中的主題以及所強化的特點有時難以從單句中得知,必須從上下文或語境中 尋找。相較於僅僅表示「又」的「加合」功能,我們所提出的定義可以說明 連接的對象、連接的焦點以及連接的目的,即:

「又」連接的項目:前後項具有相關特性,相關性不限於語義上,因是針 對某一主題,因此,也包括語用上的相關性。

「又」連接的焦點:焦點在積累,即基於前項的作用上,再增添後項,形 成積累。

「又」連接的目的:是強化,因前後項針對某主題具有相關特性,此相關特 性在前後項的聯合關係中產生積累,也就強化了說話者 意欲表達的主題。

3.3.2 詞彙意義

從以上對「又」核心語義的探討,可以知道「又」的作用其實是單一的,

但是由它而導致的意義是眾多的。由於「又」的延伸意義是由核心語義所導 致的,因此,我們相信「又」的核心特質對其延伸義的表現有制約的作用,

這些延伸義也得以據此核心特質和與其表層功能相近的詞語區分開來,例如 表重複義的「又」和「再」(相關討論請看 3.3.2.1 節),以及表並列義的「又」

和「也」(相關討論請看 3.3.2.3 節)。接下來,要討論的是「又」是如何在這

「單一」作用與「眾多」意義之間遊走,以及核心語義是如何制約其延伸意 義的。我們先來看要允許「又」存在的基本環境:

前項 + 又 + 後項

有時候,前項不出現在語言中,而隱含於語境中或說聽雙方的認知中:

(11)

22

(前項) + 又 + 後項

關於「又」與它的前項以及後項的互動關係來尋出核心義轉變為延伸義的脈 絡,討論及例子如下:

3.3.2.1 重複義 (repetition)

兩件相同的事件前後發生,即構成了「又」的「重複」延伸義,後項的 發生是積累於前項的基礎上,導致「強化」某主題或態度的效果。「又」聯 結的前、後項在篇章中的分佈通常是超句的,如例( 27)

例( 27)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 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 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 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試 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 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

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例( 27)中,作者看到父親步履蹣跚的背影因不捨而流下了第一次淚,後來父 親背影消失在人群中,作者又留下了一次淚。第一次流淚是「又」的前項,

第二次是「又」的後項。「又」的前後項並非緊鄰的,而是超越數句、遙遙 相對的。雖然在篇章中,作者記述兩次流淚的小句距離遠,但是「又」的出 現打破了這種空間上的阻隔,使讀者得以在概念意義上將兩個行為緊密連 接。此外,作者流淚是因為心中感傷,「又」將兩次流淚的動作「積累」起 來,也就強化了作者心中的感傷的程度。

「又」和「再」在表示重複意上常令人困惑, 一般的對此二者的區分 通常是:「再」用於未發生或未然的重複事件,而「又」用於已發生或已然 的重複事件,請比較例 (28)和例 (29):

例 (28) 請你再唱一次。(未然) 例 (29) 他又唱了一次。(已然)

但是黃主俠(1998)針對此種區分提出一個問題,他表示既然「再」和「又」

重複義與相繼義上的區別是未然和已然,那麼它們在句子裡的分佈應該是呈 現互補分佈(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的,但是黃在語料中發現許多句子,

(12)

「再」和「又」是可以互換的,例如:

例 (30) (a)萬一又遇見追兵呢?

(b)萬一再遇見追兵呢?

例 (31) (a)我怕他又放出黑狗,拿起東西就走。

(b)我怕他再放出黑狗,拿起東西就走。

面對這個情況,黃指出「再」與「又」的基本區別不在於事件的「未然/已 然」而在於它們的基本作用不同。「又」的基本作用是「量化」,表示將同 類動作、狀態、性質加合在一起的相關性積聚,而「再」的基本作用是「順 序」,表示一先一後的兩件事情(黃,1998:46-47)。「量化」注重的是粘合 關係,不注重時間關係的聯繫,相當於英文的moreover/ furthermore/ on the top of that,而「順序」是上下承接、是配合,而且注重時間關係的聯繫,

相當於英文的 (When)…, then/ thereafter… (黃,1998:35)。因此儘管「又」

和「再」都可用於例 (30)和例 (31)中,但是帶「又」的(a)句強調的是兩件事 發生的積累性,而帶「再」的(b)句強調的是一件事接在另一件事後發生的 順序性。

但是,黃(1998)繼續指出有一些問題仍然是「量化」和「順序」無法解 決的,例如:

例 (32) (a) 再哭就不給你糖吃。

(b)*又哭就不給你糖吃。

例 (33) (a)午飯之後,老王又來了。

(b)*午飯之後,老王再來了。

針對以上「再」和「又」的使用情況,黃提出屈承熹給的幾點看法14,屈以

「確定性」與「期望性」來區分「又」與「再」(黃,1998:41- 42):

1 確定性:「再」、「又」是用來表達說話者確定事件發生的預設立場

15:「又」表示認為事件的發生是比較確定的或已經發生的。

因此,「已然」的事件驅使我們使用「又」而不是「再」

14 此建議為屈承熹於 1998 年於網路上回覆黃主俠的公開詢問。

15 “the speaker’s assumption about the certainty of the occurrence of event”

(13)

24 2 期望性:「又」表示不期望的重複。

針對屈所提出的論點,我們要提出幾點補充,第一,我們認為「又」

與「不期望的重複」之間絕不能畫上等號,期望與否大部分的情況下得靠語 境和說話者的語氣、態度判斷(相關討論請看 3.4 節);第二,關於「再」和

「又」的區別,我們還發現在敘述事件的發生上,「再」修飾的事件比起「又」

更具「前景」(foreground)的功能,而「又」修飾的事件則有扮演「後景」

(background)的傾向。

在敘述一件事的過程中,所涉及的動作或狀態總有主副之分、輕重之 別。也就是說,有些話是事件發展的主線,而有些話只是補充的附帶說明。

根據 Hopper(1979)的說法,在敘述中呈現出篇章主要架構的部分稱做「前 景」,而用來輔助或補充故事主線的部分稱做「後景」。相對於推動故事敘 述進展的前景,後景事件不涉及故事主線的推進。(1979:213)16 我們從以下 例句來考察表重複義的「再」和「又」在敘事上的作用:

例 (34) (a)今年要是落榜,我就再考,一直考到上榜為止。

(「再」一直將敘述往前推進)

(b)* 今年要是落榜,我就又考,一直考到上榜為止。

(「又」妨礙了敘述的發展)

例 (35) (a)那時他們不雇我,我就再試下一家,一直試到我找到了這份工 作。

(b) * 那時他們不雇我,我就又試下一家,一直試到我找到了這份 工作。

(雖然是過去/已然的事件,但只能用「再」,不能用「又」,

因為例句中呈現的是敘事推進的特色)

從以上的例句及其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再」比「又」在敘述上有更大的推 進作用,此特色與「再」的基本作用是「順序」而「又」的基本作用是「量 化」有很大的關係。

16 “The part of the narrative which presents events belonging to the skeletal structure of the discourse is referred to as “foreground” and the part of description which supports or amplified the main story line is referred to as ‘background.”

(14)

另外,黃主俠(1998)還觀察出新聞中,尤其是股票漲跌或是體育競賽的 報導,儘管這些事件皆為已然事件,播報員常用「再」而不用「又」。如例 (36)、例 (37):

例 (36) 台幣匯率昨天再對美元升值,匯市美元因供過於求而跌落。

例 (37) 下半場五十三分鐘,土城隊員王奕衛再以頭頂進網,終場土城以二 比零大勝大直。

以上的兩則報導,皆可以以「又」和「再」來敘述,(可見,「已然」和「未 然」真的並非「又」和「再」的根本區分),為什麼會出現使用「再」的傾 向呢?這也可以用「再」的前景功能以及「又」的後景功能來解釋。前景與 後景的差異除了是否推進故事的進展以外,Fleischman (1985)提出,在敘述 中,前景事件具有「不可預期的」或是「意想不到的」特性(1985:859)。因 此,在新聞報導中,播報員為了突出事件不可預期的色彩,便以具有前景功 能的「再」來為觀眾敘述事件過程,以達到讓所敘述的話語生動化的目的。

由於,帶「又」的句子在篇章中扮演的是後景角色,對事件沒有推進的作用,

使敘述凝滯,也無法強調出事件的不可預期性,與「再」的句子相較之下,

相形失色,所以儘管「又」的句子合乎語法,也被重視語言效果的新聞人員 捨棄不用。此「前景」和「後景」的區分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屈認為,比 起「再」,「又」表示說話者認為事件的發生是比較「確定」的。

3.3.2.2 相繼義 (succession)

兩個不同的事件前後發生,即構成了「又」的「相繼」延伸義,後項的 發生是積累於前項的基礎上,而導致「強化」的效果。「相繼」義與「重複」

義的差異在於「相繼」義的前、後項為不同事件,而「重複」義為相同的事 件。「相繼」就句面意義來看,是不同的行為動作,但是就語用意義上來看 是有個主題的,前後項事件是相干的。

例 (38) 阿Q怕尼姑又放出黑狗來,(1)拾起蘿蔔便走,沿路又(2)撿了幾塊 小石頭,但黑狗卻並不再出現。

例 (39) 王胡似乎不是君子,並不理會,(1)一連給他碰了五下,又(2)用力 的一推,至於阿Q跌出六尺多遠,這才滿足的去了。

例 (38)中描述阿 Q 相繼做了兩個動作(1)和(2),這兩個動作的發生都是為了

(15)

26

同一個原因─阿 Q 害怕尼姑會放出黑狗。在例 (39),(1)、(2)都是用來證明

「王胡不是君子」的描述。在例 (38)中,「又」所引出的後項(2)更突顯了 阿 Q 害怕狗的事實,而在例 (39)中,「又」所引出的另一個相繼的動作(4) 也強化了「王胡不是君子」這個事實,這都是「又」的積累作用所造成的強化 效果。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表「相繼」義的「又」動作不同的前後項積累在 一起,是為了同一個語用目的。正如我們上節所討論的,「又」的基本作用 是表示「量化」或「積累」,而「再」的基本作用是「順序」,當兩個動作 一前一後相繼出現時,若想要強調的是這兩件動作發生所產生的「積累」效 果,應該選擇會傾向選擇「又」來連接,但是若是要強調事件先後發生的「順 序」則應該選用「再」,例如,食譜中教人煮食的步驟都是用「再」來表示 動作發生的先後,那是因為這些指導性的敘述重點在於「順序」,順序正確 與否會影響結果的成敗。

表「相繼」義的「又」所聯結的動作在詞意上還常出現一種特殊現象,

那就是前後項的兩個動作是「相對」的,像「去」和「來」、「舉起」和「放 下」、「伸」和「縮」…等。如下例:

例 (40) 柳原是一個沒長性的人,這樣匆匆的聚了又散了,他沒有機會厭倦 她,未始不是于她有利的。

例 (41) 這分明是一畦老蘿蔔。他於是蹲下便拔,而門口突然伸出一個很圓 的頭來,又即縮回去了,這分明是小尼姑。

此種相對的相繼動作還可進一步發展成所謂的「交替」用法。「交 替」義其實只是「相繼」義的一種特殊用法,相異的前、後項動作往返 交替發生即構成所謂「交替」義。請看下面例子:

例 (42) 席吉虎一方面將自己所學的技術和與外國專家交流時學到的經 驗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編寫了各種專業教材、練習大綱、問題指 南和使用手冊…。這期間,他將導彈裝了又拆,拆了又裝,以至 於他幾乎可以閉上眼睛都可以將任何一個小得直徑不到1cm 的零 件摸得一清二楚。

3.3.2.3 並列義 (juxtaposition)

兩個不同的動作同時發生或兩個不同的狀態同時存在或兩個不同的事

(16)

件同時發生,前後項積累在一起導致某一主題或事實的強化,即構成「又」

的「並列」延伸義。表示「並列」義所聯結的前後項可以是在單句內,如例 (43),或是超句,如例 (44)。在語法書中,「又」超句的並列表現通常被稱 做「增補」。

例 (43) 抵達了戴高樂機場,出海關的過程又悶又擠的,我的第一印象是:

一片混亂。

例 (44) 本來昨天就要來接你的,(1)叫不到汽車,(2)公共汽車又擠不上。

好容易今天設法弄到了這部卡車。

在例 (43)中,「又」所聯結的「悶」與「擠」都是針對說話者對機場一片 混亂的抱怨,而例 (44)中,句子(1)和(2)都是用來解釋為什麼說話者昨天沒 來接聽者的原因。「又」所聯結的前後項使得說話者的語用目的得到強化,

使說話者所欲表達的事件特點顯得更具說服力。

此外,「又」在「並列」義上,和「也」的作用非常相近,如例 (45):

例 (45) 他是一個好丈夫,又/也是一個好丈夫,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儘管例 (45),用「又」、用「也」都合乎句法,但是我們認為「又」、和

「也」的句子傳達了不同的意義。根據「又」的核心語義,表示「並列」的

「又」能產生累加起來的效果、對某一主題有強化的效果,但是「也」沒有 這樣的作用。簡秀芬(2004)提出「也」的基本語義是「項目類同」,我們認 為,表「並列」義的「也」只是要表達前後項類同,對某主題描述增加、擴 大,而非強調或強化之用。我們可以將例 (45)加上合適的上下文來證明我 們上面的討論:

例 (46) A: 你先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B: (a) 他是一個好丈夫,也是一個好爸爸。

(b) ?他是一個好丈夫,又是一個好爸爸。

我們認為「也」的連接意義是列舉式的,有擴大對某主題的描述效果,但是 沒有加深或強調其特性的效果,因此,例 (46)的對話中,B 只須一一列舉他 的看法,在這樣的上文中,並沒有需要積累前後項目來強化主題的語用目 的。除非說話者B 自行創造出這樣的語用目的來,例如:

例 (47) A: 你先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17)

28

B: 他是一個好丈夫,又是一個好爸爸,簡直無可挑剔。

在例 (47)中,B 認為她的先生是無可挑剔的,她積累了「好丈夫」以及「好 先生」這兩個特性來強化「她的先生無可挑剔」這個事實。

Halliday、Hasan(1976)認為連接關係中有一種是添加,添加又可分為簡 單添加(simple additive)、複雜/強調添加(complex/emphatic additive)、 並置 添加(apposition)、對照添加(comparison)。根據 Halliday 和 Hasan 的分類,

陳美凌(1993)認為「也」屬於簡單添加,簡單添加就像 “and”、“and also”一 樣,意味「還有事情要說」17;而「又」屬於強調添加,強調添加像

“furthermore”、 “besides”一樣,表示「還有一點要提出來與前一點相連接18」 例如:

例 (48) 張民羽是浙江的夏浦鎮人(2)民國二年生(3)他家原本是小康之家(4) 到父親時(5)家道已中落(6)加上他的父親又染上賭惡習(7)因此他無 法順利求學。

在例 (48)中,「又」強化了分句(5)「家道已中落」和分句(6)「父親染上賭 惡習」之間的連接關係,而此兩分句圍繞著的核心主題是(7)「因此,他無 法順利求學」,「又」將(5)和(6)結合而強化了(7)「張民羽無法順利求學」

這個主題。(陳美凌,1993:55-58)

3.3.2.4 遞進義 (increment)

針對某一主題,兩個不同的動作同時發生或兩個不同的狀態同時存在,

前後項積累在一起導致某一主題或事實的強化時,若後項的特性或程度是更 甚於前項的,或是後項的發生是建立於前項發生的基礎之上的,就是所謂的

「遞進」,基於此,有遞進關係的前、後項是不能任意交換位置的,否則會 造成語義不通。

例 (49) 農民用先進的田間管理經驗和傳統的播種方法提高農作物抗病蟲 害的能力。然而,一些先進的方法不僅費用過高而且對自然界有 害,例 如:過度的除草會引起土壤的流失,殺蟲劑和除草劑既 (1)會污染土壤和水源,又(2)會導致物種的滅絕。」

17 “there is something to be said” (Halliday and Hasan, 1976:245)

18 “There is yet another point to e taken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evious one ” (H&H,1076:246)

(18)

在例 (49)中,「又」聯繫了句(1)和句(2)兩種情況,而句(2)中的後果「物 種滅絕」是句(1)中的後果「污染土壤和水源」更近一步發展而來的。「遞 進」義和「並列」義不同的是「並列」義的前後項可以交換,不會影響篇章 的合理性或合法性,而「遞進」義的前、後項則通常不可隨意交換,因此若 將例 (49)中的句(1)和句(2)前後互換,會造成篇章上的不通順。

3.3.2.5 轉折義 (contrast)

「又」的後項和前項的語義是相反的,兩個語段間可插入「可是」、「但 是」、「又」等轉折詞,在此種轉折的關係下,「又」積累強化的結果會產 生一種衝突、矛盾的語氣,於是便構成了「又」的「轉折」延伸義。要注意 的是,並非所有具有轉折關係的語段都可以擔任「又」的前、後項,由於「又」

核心語義對其延伸意的制約,轉折關係的語段還必須具有「相關係性」,並 且具有「積累」某一主題特性的特色,才可以使用「又」連接,請看下面例 子:

例 (50) 我(1)喜歡越吵越好,但是(2)又喜歡安靜的喝功夫茶。我喜歡越鬧越 好,但是又喜歡在家寫文章。我喜歡越折騰越好,但是又喜歡在家聽 著悠揚的民樂。每個人都是矛盾的結合體,我也不例外。

在例 (51)中,「又」所連接的小句(1)和小句(2)都是指說話者的喜好而言,

因此具有主題上的相關性。小句(1)中的「吵」和小句(2)中的「安靜」是兩 個相對的概念,當二者同時並列時,就形成了一種轉折的關係,說明了說話 者在喜好上的矛盾性。

若語言環境以及前、後項關係可能同時符合一種以上的延伸義存在的要 求,同一句話語中「又」的前、後項關係也可能有一種以上的「延伸義」交 雜於其中,請看下面例句:

例 (52) 有人是分手後,又在一起的嗎 (相繼/轉折)

例 (53) 現代人的婚姻如果僥倖闖過了 18 個月的第一道坎兒,後邊又面臨著

“五年之癢”。(相繼/遞進)

3.3.3 小結

我們為副詞「又」下了一個核心的定義:「積累某一主題的相關特性,

(19)

30

以強化說話者對此主題所欲表達的特點」。「又」的此核心功能可以與其前、

後項互動而延伸出「重複」、「相繼」、「並列」、「遞進」、「轉折」的 意義。在此核心定義中的「積累」是最關鍵的概念,因為「強化」效果由「積 累」產生的,「積累」可以說是因,而「強化」是果。藉著這個定義我們可 以將「又」的重複延伸義與相繼義與「再」區分開來;將「又」的並列延伸 義與「也」區分開來。若「又」的前、後項之間具有一種以上的關係,那麼

「又」也具有雙重解釋。由此可知,上下文的關係對「又」在表層語法上的 解釋具有相當的影響。

3.4 「又」的隱含意義

「隱含」(implicature)這個詞是美國哲學家 Grice(1967)所創造的,意指 語言交際進行的過程中,說話者未明說而隱藏於話語中的意義。「會話隱含」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最早亦由 Grice 提出,根據 Grice(1967)的解釋,

會話隱含是一種非自然性的意義(non-natural meaning),因為它的意義來源不 是源自於它本身的詞意,而是需要靠聽話者從語境中推理而來19。還有一種 隱含叫「規約隱含」(conventional implicature),根據 Levinson(1983)的定義,

規約隱含是「一種非真值性的推理意義,依據常規附著在詞彙中,而非起源 於上級的語用原則。」20(1983:127),規約隱含可以說是詞彙中的自然意義。

會話隱含和規約隱含最大的不同就是會話隱含是由語境中產生的,非語言成 分內固有的語義,例如:

例 (54) A: 要不要來杯咖啡,還是果汁?

B: 咖啡有咖啡因!

19 Grice(1967) 認為交際者為了達到溝通的目的而存在著一種共同的默契,一種交際雙方都應遵守 的會話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s,簡稱 CP),若說話者故意違反 CP,那麼話語中就產生了 會話隱含。CP 可以體現為以下四條準則:

(1) 數量準則(Quantity Maxim):使自己的話達到所要求的詳盡程度、不能使自己所說的話比 所要求的更詳盡。

(2) 質量準則(Quality Maxim):不要說自己認為是不真實的話、不要說自己缺乏足夠證據的話。

(3) 關聯準則(Relation Maxim):所說的話要具有關聯性。

(4) 方式準則(Manner Maxim):避免晦澀、歧義,要簡潔、有條理。

20 “Non-truth-conditional inferences that are not derived from superordinate pragmatic principles like the maxims, but are simply attached by convention to particular lexical items or expressions.”

(20)

若例 (54)會話的語境是在 B 就寢前,那麼 B 的回答所隱含的意義便是

「我不應該喝咖啡,我要果汁」,若 B 正在挑燈夜戰,準備考試,那麼 B 的回答所隱含的意義便是「我要咖啡。」。因著語境的不同,而影響 A 了 對B 的回答的判讀,此即會話隱含的特質。

不同於會話隱含,規約隱含的來源則是語言成分中固有的意義,不會 因語言環境的改變而影響交際者對它的判斷。以漢語的「連字句」為例。

例(55) (a)這道數學題目連三歲小孩都會解。

(b)這道數學題目連數學博士都不會解。

無論(a)處於何種語言環境,我們都可以推出(a)的隱含意義「這道數學題目 非常簡單」,而(b)的隱含意義則是「這道數學題目非常困難」。語句中究 竟是存在著什麼樣的條件能夠引領我們做出這樣的判斷?條件有二:第一個 條件是常規關係(stereotypical relation)對人心理認知的制約,第二個條件是 作用於「連…都…」句型梯級隱含(scalar implicature)。

根據Levinson(1983),語言梯級(linguistic scale)是由一組語言替換詞所 構成的,或是由一組同一語法範疇的對照語句所構成的。這些詞句可以依其 信息強弱或是語義強弱的程度來做線性排列。梯級通常呈現<e1, e2, e3…en>

的排列,若將排列中的e1、e2等分別帶入句子框架A,可以得出 A(e1)、A(e2) 等句子,其中A(e1)蘊含(entail) A(e2),A(e2)蘊含 A(e3),但是這個順序不能 逆推(1983:133)。在任何梯級排列中,如果說話者斷言較低或較弱的一點的 存在,則他隱含了較高或較強的一點的不存在。Levinson 以〈all, some〉這 組梯級為例,例 (57)就隱含了例 (56)的命題不為真。

例 (56) All of the boys went to the party.

例 (57) Some of the boys went to the party.

而所謂「常規關係」(stereotypical relation)就是當我們提到某件事物或 現象就會慣常地、固定地聯想到另一件事物或現象,這種關係對處在同一區 域的人來說是具有普遍性、共識性的,此區域可以小至家庭,大至全世界。

在全世界的人的認知中,「三歲小孩」、「數學博士」與「解答數學題目的 能力」之間具有某種常規關係,那就是三歲小孩解答數學的能力極低,而數 學博士解答數學的能力極高,可以形成下列的梯級:

(21)

32

Low 1 1 1 1 1 High 三歲小孩 小學生 中學生 大學生……數學博士

在上圖中,帶有刻度和箭頭的是針對「解答數學能力」所設置的量表,「數 學能力」由左向右漸升。「三歲小孩」處於極低的梯級,而「數學博士」處 於極高的梯級。在A 句中,「連…也/都…」句型可以透過肯定這個具有最 低級值的「三歲小孩」來進行全梯級的肯定,即「小學生」、「中學生」等 只要是梯級值比「三歲小孩」高的一定都會解,絕大多數人都符合,因此隱 含「幾乎所有人都會解這題目」,再據此推理出「這道數學題目非常簡單」。

「連…也/都…」句型也可以透過否定一個某一主題中具有最大梯級值的對 象來進行全梯級的否定,如例(55)句(b)。在例(55)句(b)中,處於極高值的數 學教授的能力被否定了,因此梯級值比「數學教授」低的人連帶都被否定,

而絕大多數人的梯級值都比「數學博士低」,因此可以推理出「絕大多數人 都不會解這題數學」,藉此再推導出「這道數學題目很難」。簡而言之,「連…

也/都…」句中存在著一種規約隱含,在此句型中,若某一主題中具有最低 梯級值的對象受到了肯定,那麼在其梯級量表上的所有對象也都受到了肯 定;反之,若在「連…也/都…」句型中,某一個具有最高級值的對象被否 定了,那麼在其梯級量表上的所有對象也都受到了否定。由於以上兩種梯級 隱含意義是從「連…也/都…」句型而來的,不受語言情境的影響,因此,

此種梯級隱含所表達的意義是屬於「連…也/都…」的規約隱含21。崔希亮 (2001)對於「連…也/都…」的隱含類別和我們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連 Ti 也/都 VP』22是表達會話隱含而舉的一個極端的例子,其作用是為了突出 交際中的用意焦點,崔以「連三歲小孩都懂這個理兒」為例,他指出此例所 言帶有誇張的意味,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是「大人應該更懂這個理兒」,會話 含意隱含於話語形式中,並通過上下文確定(崔,2001:28)。但是,我們認為 崔所指的需要靠上下文來判定的會話隱含指的是對梯級上各項目的語用分 級而言,即交際者按照常規關係將各項目分出等級,此梯級的排列需要交際 者共同的背景知識,因此是屬於會話隱含的一種。然而,對於「連…也/都…」

21 此乃出自鄧守信教授上課時之建言。

22 Ti 指的是語用梯級量表上的某個項目。

(22)

這個句式而言,梯級隱含此機制的運用是一種規約隱含,因為此機制是根於

「連…也/都…」句式中的,不須依靠上下文來啟動。

詞彙意義「又」的核心語義是簡單地來說是「相關性積累」,即在前項 事件或狀態的基礎上,積累後項事件或狀態,以強化主題的特性,滿足說話 者在語用上的表達需要。在表面語言結構上,「又」所聯結的前項常常被省 略,雖然前項沒出現表面結構上,但是在深層語義裡卻隱含著一個前項。換 句話說,「又」具有一種規約隱含,此即其後項的出現,必然是建立於某一 前項的基礎上。即使聽者未聽聞前項,「又」的規約隱含也可以暗示了聽者 此前項的存在。在例 (58)中,雖然說話者沒有提及,我們仍然可以知道這不 是接受道賀的人第一次添壯丁,因為「又」的規約隱含告訴我們,同樣的情 況之前發生過。

例 (58) 恭喜你,又添了一個壯丁!

以上討論的連接前後項的「積累」是「又」的基本功能,屬於規約隱含。

另外,屈(1998)認為,用於重複的事件中,「又」的使用有表示說話者

「不悅」的情態,在此我們要加以說明,此種表示表示「不悅」的情態是來 自於語境或事件中,而非副詞「又」中,請看以下例句:

例 (59) 你又遲到了!

例 (60)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我們可以從例 (59)明顯地感受到說話者不悅的情緒,但是在 例 (60) 呈現的卻是喜悅的氣氛,同樣都是副詞「又」所積累的事件,為何有如此差 異?那是因為影響「不悅」或「喜悅」的情態的是事件的特質。因為「遲到」

是令人討厭的行為,此種負面的行為重複出現,當然使人的「不悅」更甚,

而豐收年是為人歡迎的使以正面的事件重複出現使人加倍地「喜悅」。簡而 言之,「又」在例 (59)、 例 (60)兩句則因著積累相同的前後項而強化了說 話者「喜悅」或「不悅」的態度,而是「喜悅」或是「不悅」則由說話者對 事件的態度來決定。再看下面例句:

例 (61) 王建明又勝投了!

若此句話出自於支持王健明所處的洋基隊的球迷,那喜悅之情可以說是溢於

(23)

34

言表,然而,若是出自於敵對的球迷所言,可以想像他們說此話時搥胸頓足 的樣子。由此可證明,所謂「不悅」的情態必須由語境來判斷,換句話說,

此一情態尚未完全固化於副詞「又」中。陳述句中表重複意的「又」除了表 達說話者「不悅」的情態以外,也可以不表達說話者的態度,進行中性的陳 述,也可以用來傳達一件令人欣喜的事的再度發生。我們只能說在重複義

「又」的直述中,說話者用「又」來表達對再度發生的事件的不滿比表達對 再度發生的事件喜悅的頻率來的高。在一些「又」表重複意的句子中,動詞 是中性的,就字面意義上看不出事件的正負面性,在語言實際使用的比例上 的確是「不悅」的情態多於其他情態。例如:你又來了!但是,這種情況是 特殊性的,表重複意的「又」帶有「不悅」的隱含意只是一種傾向,並不具 絕對的普遍性。因此,對於表達重複義的「又」所表達的情態的判別需要依 靠語境或上下文。

3.5 本章結論

在這一章我們認為「又」的核心意義是積累某一主題的相關特性,以強 化說話者對此主題所欲表達的特點。基於此核心意義,「又」可作用於具有

「重複」、「相繼」、「並列」、「遞進」、「轉折」關係的前、後項,而 發展出與這些關係相應的延伸義。儘管「又」的意義會因著上下文環境而改 變其所扮演的角色,或是「重複」,或是「相繼」,或是「並列」等,但是 無論上文是否具足,「又」的出現必然總是隱含著一個前項,並且形成積累,

製造強化的效果總是不變的,因而積累前、後項的核心功能和是「又」的規 約隱含。

關於「又」的各種現象,尚未討論的是「又」處於反問句和否定句用以 反駁的推論意義,因為其語義關係複雜難辨,因此另闢第四章討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Matrix model recursive formulation of 1/N expansion: all information encoded in spectral curve ⇒ generates topological string amplitudes... This is what we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