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宋代篆書

在文檔中 以下介紹各時代篆書風格 (頁 28-32)

對書法而言,宋代文化大環境與唐代有相似之處。李義興大略歸納出二點:

其一,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本人即酷嗜翰墨。宋太宗趙廣義為推廣書法傳 播,敕命將內府所藏歷墨跡以及從民間购募的古代帝王命臣手跡集中,又命翰林 侍書王著編次,摹勒刻制而成《淳化閣帖》十卷,以作傳播。在此影響下,一時

84 朱長文,〈續書斷〉,《歷代書法論文選》,前引書,頁 299~300。

85 張懷瓘,〈書斷〉,前引書,頁 144。

86 蔡耀慶,〈篆書藝術〉,《筆歌墨舞》,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9 年,頁 225。

間刻帖成風,蔚然而成宋代乃至元明時尚。帖學崇尚二王,尺牘簡札,流風雅韻,

遂深深薰染了宋代的書法家們。其二是宋代知識分子隊伍非常龐大,加之書法是 躋身仕途的必經之途,所以成了純粹的文人藝術87

唐、宋兩代書法藝術的成就很大,但兩代書風有很大的差別。唐人以「尚法」

著稱,將楷書書法推向顛峰,宋人以「尚意」著稱,將行書書法推向後人難以企 及。但宋人對篆書表現似乎可以說是進入休息階段,宋代眾多書家,並沒有進行 篆書創作。宋代篆書幾乎繼承唐代李陽冰小篆風格。唐代李陽冰小篆對宋代影響 很深。宋人對李陽冰篆書評價非常高,首先前面所說宋朱長文《續書斷》裡把李 陽冰篆書例於神品的位置。還有宣和朝,內府編《宣和書譜》評曰:

其字真不愧古作者。

又列於《篆書》篇首,且稱:

議者以‘蟲蝕鳥跡’語其形,‘風行雨集’語其勢,‘太阿、龍泉’語 其利,‘嵩高華岳’語其峻,實不為過論,有唐三百年以篆稱者,惟陽冰 獨步88

由此可見宋人對李陽冰的肯定。

宋代金石學對宋代篆書風格產生很大的影響。金石學,顧名思義,乃研究「金」

與「石」之學。「金」主要指商周時期的銅器,「石」則指秦漢的刻石。金石的使 用,在三代之間,有金而無石;秦漢以後,石多而金少。自漢代以來,歷代學者 古代金石器物時代的鑒定、銘刻文字內容的考釋,並以此作為證經補史之助,於 是逐漸演進成為一獨立專門的學問─金石學。89

兩宋時,金石出土日多,於是金石學到兩宋臻於極盛,而中衰於元明。金 石學包含甚廣,與書法比較密切的是金石文字的研究。崔樹強《宋、清兩代金石 學對書法的影響及其背景分析》中談論宋代金石學對篆書風格的影響,他說:

87 李義興等,《歷代名碑風格賞評》,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4 年,頁 10

88 《宣和書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81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

89 崔樹強《宋、清兩代金石學對書法的影響及其背景分析》,《書法研究》,2002 年第 3 期,頁 75

私家收藏古器的風氣影響到了官方,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圖》,所 藏者為大小禮器五百多件。……從《宣和博古圖》所收與著述來看,重 點在青銅禮器……這反映了官方對古代禮制文化的重視。宋人對青銅器 的關注超過對石刻的關注。又因銅器銘文屬大篆,其時識者已少,所以,

他們要做的第一位的工作就是對文字的考釋……因為鍾鼎上的金文大 篆與宋人直接從唐人處承繼的小篆不同,他們認為金文還「書法未備」,

可見,宋人理解的書法中,篆書主要是指小篆,這一點與宋代篆書家多 習小篆的史實是吻合的90

從他的結論中可發現,雖然宋代金石學興盛,卻無法帶動篆書書法的創新 與發展的原因,和小篆主導宋代篆書風格的理由。上述研究中可知宋人重視小 篆,加上李陽冰的權位,穩固了宋代篆書風格。宋代篆書以徐鉉、郭忠恕、僧夢 英等著稱於世。

徐鉉(917─992),字鼎臣,揚州廣陵(今江蘇省)人,身跨五代與北宋,

官至左散騎常侍。徐鉉的主要成就在文字學上,他曾奉詔校《說文》,在文字學 研究方面做出影響深遠的貢獻。《宋史》云:

(徐鉉)精小學,好李小篆,臻其妙91

他的書法創作偏重於小篆。徐鉉被認為是足以繼承李斯、李陽冰二家的高 手92。朱長文《續書斷‧妙品》云:

尤善篆、八分,精於字學。蓋自陽冰之後,篆法中絕,而騎省於危亂之 間,能存其法。歸遇真主,字學復興,其為功豈淺哉!初雖患骨力歉陽冰,

然其精熟奇絕,點畫皆有法。及入朝,見《嶧山》摹本,自謂得師於天人之 際,搜求舊跡,焚擲略盡,較其所得,可以及妙93

《宣和書譜‧篆書‧徐鉉》云:

90 《宣和書譜》,前引書,頁 78~79

91《宋史》,台北:中華書局,1965 年 卷 441,〈列傳〉,頁 5。

92 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9 年,頁 13。

93 朱長文,〈續書斷〉,《歷代書法論文選》,頁 306。

識者謂自陽冰之後,續篆法者惟鉉而已。在江左日,書猶未工,及歸 於我朝,見李斯《嶧山》字摹本,自謂冥契,乃搜求舊字,焚擲略盡,悟 昨非而今是耳。後人跋其書者以謂:「筆實而字畫勁,亦似其文章。至於篆 籀,氣質高古,幾與陽冰並驅爭先」94

徐鉉小篆取法李陽冰篆體,他臨摹了李斯《嶧山碑》(圖 100)。雖然他對秦 篆有所努力,但是風格還是只體現了唐代篆書嚴謹、精美、結構平衡等要求,而 與秦代的小篆具有的樸拙則相距更遠。他的另一作品《許真人鏡銘》(圖 101)

也是如此。結字較為工致婉媚,用筆遒厚勻圓,徐鉉是宋代篆書上最重要的一個 人。雖然他斷承唐代李陽冰風格而沒創新,但在宋代篆書史上仍有重大的意義。

近代人曹寶麟給李陽冰、徐鉉的評價是滿合理的:

篆書從李斯降至李陽冰的近千年間,幾成絕響,因此李陽冰大言「斯翁 之後,直至小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並不過份的。當然,今人因為處於篆 書復興的清代以後,已經受到清賢的薰陶,所以用較高的眼界來審視李陽冰 的傳世名作,就覺得有些名不副實。徐鉉的小篆也是如此。不過從特定的歷 史範疇來看,李、徐二人在傳承秦法上仍有一定的功績,儘管他們因時代所 限,不可能重現昔日的「高古」95

郭忠恕(生年不詳─977 年),字恕先,河南洛陽人,太宗即位,召為國子 監主簿,受命刊定歷代字書。通古文字學,長於詩文,善畫山水樓閣,工各體書,

尤精篆、隸。《三體陰符經》(圖 102)是他傳世著名石刻,此刻石以小篆為標準 體,下附古文、隸書,三體對照,以示文字源流。小篆繼承李陽冰鐵線篆的婉麗 流暢之體勢而有樸拙之趣,用筆更為遒勁纖逸。

釋夢英(生卒年不詳),約五代末至北宋初時人,亦署夢瑛,號宣義,衡州

(今湖南衡陽)人。通小學,善詩文,工隸、楷,尤精小篆。他的《篆書千字文》

(圖 103)取法李陽冰鐵線篆。雖然不及陽冰篆之工整秀雅,但妙在工秀中見流

94 李義興等,《歷代名碑風格賞評》,前引書。

95《宋文》,前引書,頁 15。

麗不拘,在婉約多姿的線條中可見鋼絲般的剛勁。

另外宋代四大行書家中,米芾有傳世篆書作品。米芾(1051─1107)字元章,

號海岳處史等,世稱米南宮,山西太原人。宣和時為書畫學博士。後至禮部員外 郎。平生多蓄奇石,人稱「米顛」。好收藏,精鍳別,通詩文,善畫山水、人物,

工各體書。米芾篆書《真宗孔子贊碑》(圖 104)結字承鐵線篆之體勢而更為灑 脫俊健。他另外作品《篆書千字文》(圖 105),其篆書風格不同於李陽冰,直接 源自鐘鼎文,甚有獨到之處。《宣和書譜》載:

文臣米芾,字元章,……大抵書傚羲之,詩追李白,篆宗史籀,隸法師 宣官96

但是在當時的書法社會下,篆書所受到的重視並沒有如行書那般,因此米芾 的篆書未對後來產生多大影響。

在文檔中 以下介紹各時代篆書風格 (頁 28-32)

相關文件